第一篇:当前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设想
当前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设想
罗定市廷谐纪念中学
莫惠芬
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探索英语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修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分析目前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课堂上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
当前我的英语教学中有时还存在着“满堂灌”等讲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重讲授、重语法、少实践;课后练习巩固,缺少跟踪了解。
例如在语法课堂上,我习惯采取以精读为主,强调规则,着重分析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以接受学习为主。而事实上,语法分析法速度慢,耗时多、效果差,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太强。练习缺乏“精、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较为薄弱
为了学生们在考试中考高分,往往使用“标准化题型”来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导致为[生课上课后都在忙于做题。但“题海战术”严重影响着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学生思维僵化,结果只是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只会做英语习题而没有实际英语交际能力的学生。
今后的工作设想:
1、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基础语言知识的培养,强调语法翻译为主的传统方式,改为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为主;要在“活”字上下功夫,采用“交际教学法”,突出语言的交际能力,让学生上课时自荐当“小教师”;这些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精编、精选练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形成
精心准备落实考纲、针对性强的练习,让学生逐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注重夯实词法、句法基本关;积累词汇,注重运用;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二篇: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学反思在我们的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但是就当前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实质
多数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作了硬性规定,要求教师每周或每月必须写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规定,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出现了写反思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考核任务的现象。于是有突击赶写的、有抄袭的、有简单重复的等等,写教学反思成了教师们的一项任务、一种负担。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没有任何的价值同时还浪费了时间,教学反思的实质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其实,教学反思强调的是思考,重要的并不是书面的形式。
二、重全面,轻深刻
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但多为蜻蜓点水,全面而不深刻,难以真正成为教师以后教改的依据,难以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重课课思,轻学科思
有些学校要求教师要课课反思。教师本来工作就很繁忙,再加上写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任务,又不善于发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教学反思泛泛而谈,缺乏针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思考和认识,难以促进学科的整体教学改革。
四、重教师,轻学生
目前教学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教师怎样教”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学”,即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性,学生怎样才能学懂、学会,会学并进行学习反思的并不多见。习惯背后是观念,是从教师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反思折射出观念不同,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教育理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学反思也应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
第三篇:当前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侧重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忽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模仿、表演为主,缺乏幼儿主动欣赏与感受。
(三)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对音乐本身的欣赏。
美国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把音乐与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欣赏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幼儿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为了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幼儿成为欣赏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的欣赏方法和途径。
音乐欣赏教学中三个关键要素:
(一)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乐曲选材”。
(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师因素”。
(三)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学策略”。
(一)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乐曲选材”。
1、依据音乐作品本身特点,择优筛选。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遵循学习规律。
3、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
4、根据学期主题,满足领域整合需求。
1、依据音乐作品本身特点,择优筛选。
★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
★ 具有丰富多样性。
★ 结构应当工整。
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为幼儿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必须考虑到该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否丰富、多样,比例结构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水平。如果音乐作品属于歌曲类,要考虑歌曲的内容、形象、情绪等;如果音乐作品属于器乐曲时,结构要单纯、工整,长度要适中。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遵循学习规律。
★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3~4岁的小班幼儿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他们往往会对“倾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十分乐意地、自发地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主动分辨这些声音。“倾听”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倾听的素材,为今后中、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结构单
一、形象鲜明、篇幅短小的音乐素材进行欣赏。
举例:小班音乐欣赏《小白兔和大黑熊》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区分A段“跳跳的音乐”和B段“重重的音乐”。
2、根据音乐性质和特点,联想相关动物形象和动作特征。
3、享受倾听音乐、参与模仿小动物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
“音乐欣赏”活动阶段目标
小班上学期 :
1、愿意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乐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
4、尝试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小班下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
4、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幼儿到了4~5岁,他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不同变化,具体表现在倾听能力、感受能力、听辨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他们能够感受一些不同题材、风格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乐曲。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圆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同时也可选择一些乐句、乐段间有重复的音乐作品。
中班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再用外部动作加以反映。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有情节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去欣赏,让他们初步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中班上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
4、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中班下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进一步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能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4、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有了更大的进步,随着他们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他们能够感受和辨别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并能区别作品结构、情绪和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也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
他们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增强了,并能在音乐变化的过程中大胆想像,因此为他们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中外著名的优秀乐曲,以及专门为幼儿创作的器乐曲、儿童音乐剧、童话剧等,如《四小天鹅舞曲》、《梦幻曲》、《牧童短笛》等。
大班上学期:
1、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4、初步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大班下学期:
1、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特点。
3、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
4、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5、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3、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
音乐欣赏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应当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并善于把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以便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想像,并用动作进行表现。当幼儿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小班音乐欣赏《猫和老鼠》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这首ABA型乐曲的旋律,感知A段音乐轻快、B段音乐沉重的性质,分别尝试用老鼠和猫的想象来表现。
2、复习小碎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的形象。
3、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地参与音乐游戏。
活动流程:
1、听《小鸟飞》乐曲,走小碎步飞入活动室。
2、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唱出小老鼠害怕的声音,并能表现出害怕的样子。
3、看《猫和老鼠》录象,引发幼儿兴趣。
4、完整欣赏乐曲。
5、感知A段乐曲,并能用动作来表现乐曲的欢快。
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请个别幼儿示范小老鼠走碎步动作,大家模仿学习。
幼儿听着A段乐曲学做小老鼠的各种动作。
6、完整欣赏音乐,分角色进行音乐游戏。
4、根据学期主题,满足领域整合需求。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主题背景下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单一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紧密融入到主题活动之中,争取做到“点面结合”,满足各领域整合的需求。
(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师因素”。
1、提高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
2、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打好基础。
(2)创设良好音乐环境,让欣赏活动“生动”起来。
(3)适时适度介入引导,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
从二则案例看幼儿教师的音乐鉴赏素质
案例一 大班音乐活动《雕塑》。
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造型,要求幼儿在每一乐句末的长音处,各自创编一个雕塑的造型。教师先示范,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做。为了增强幼儿倾听音乐创编动作的有效性,教师提问:“应该在音乐的什么时候摆造型呢?”幼儿A说:“在吹喇叭的时候。”教师没有理会他的回答,继续提问,其他幼儿与幼儿A的回答类似。教师只得提示说:“是在听到长音的时候,音乐的每一句结束都有一个长音。”
案例二 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
教师引导幼儿倾听民乐合奏《喜洋洋》,创设到果园里去帮果农摘果子的音乐情境。音乐分为ABA’三段:A段,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热情、欢快”的特点,引导幼儿做各种摘果子动作;B段,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缓慢、抒情”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舞蹈表现劳动间歇时的娱乐动作;A’段,幼儿听出该段乐曲再现A段,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进行摘果子的劳动。
第四篇:浅谈当前工程招投标中存在问题(模版)
工程建设投入资金大,是社会关心的热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建筑市场工程承发包从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计划分配任务到施工企业自己上市场揽取业务,再发展到今天在有形建筑市场参加竞标。由于建筑市场僧多粥少、市场竞争激烈,各施工企业或其代理人为了获取承包合同和利润,采用了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建筑市场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近几年查处的大要案情况分析,工程建设领域仍然是腐败的高发区,成为了反腐败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给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2001年以来,国家把建筑市场作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各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整顿活动,也查处了一些典型案件,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较为混乱的市场秩序。建筑市场整顿从1986年以来几乎年年进行,但没有起到治本的效果,只不过不同阶段发生在不同类别的人群中。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积重颇深,不是靠权宜之计和“运动战”所能解决的,必须从目前社会大背景及建筑市场运作的制度设计中寻找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有效规范市场的目的。
目前,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焦点在政府投资工程上,特别是这些工程在招投标阶段“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剥夺了潜在投标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给一些腐败分子提供了“寻租”沃土。目前工程招投标中“违规操作”已经漫延到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且单个环节行为执纪执法部门取证难,较难认定为违法违规。建筑市场经过多次整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违规行为从公开到隐蔽,从个别人“一锤定音”到整个招投标过程不正当的“系列操作”,形成了程序上的合法而实质上渗透着腐败。这种状况不予以整治危害性更大,将使建筑市场处于非良性竞争状态,危害行业的健康发展,且毒害党风和社会风气。针对当前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1、现有法规体系存在人为弹性空间
目前,建筑工程招投标依据的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招投标法》有些条款规定本身就留给业主或代理机构弹性空间,如第十二条赋于项目业主办理招标事宜的权力;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条有关不得对投标人有歧视性条款规定;第四十条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的条款等。对这些条款的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当事者的道德约束高于法律约束。目前,招投标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对手得分(综合评审法)差距非常微弱,法律提供的微小弹性空间都直接影响评标结果。《招投标法》作为指导我国招投标活动的法律,它应当给各方主体追求效率的空间,但作为政府投资工程,应有更严厉的规章,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弹性空间。
2、体制现状提供“操作”可能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体制基本上还是条、块分割,各个法人单位承担项目业主,并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其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为了解决各项目法人单位的专业素养问题,在招投标阶段引入了招标代理制,施工阶段聘请社会监理,并强制性地接受政府监督。从实践来看,建设市场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萌芽于招投标阶段,招标代理制引入并没有实现工程招投标过程的贯彻“三公”原则。究其原因,是体制问题。现有的建设体制,项目法人都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法人,它是各级政府的委托代理人,他们有法律上提供的弹性空间,这些代理人在选择招标代理、资格审查、评标、定标时,仅有道德的约束,来指导他们为所服务的机构决策。经济学上有个理性人的假设,当他们能以极小的风险获得个人利益较大的回报时,道德约束力就显得脆弱。实践中存在领导不干预,经办人员干预;项目业主不干预,招标代理人干预的状况,现实地说明了一切。
3、诚信经营社会基础尚显薄弱
我国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虽然市场经济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作用的结果及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仍衷情于“权力”。建筑产品虽然牵涉到每一位民众,但它不像家电产品,民众可以自主行使购买和监督的权力,致使家电业必须以诚信经营为本,取信于民,才能获得市场份额。现实中建筑产品采购权集中在招标人、代理人、评标专家委员会手中。由于建筑产品招投标的某些内容及过程需要保密,客观上造成了不便于社会监督,减少了投标人因为虚假信息导致投标失败的风险。还有,一个企业由于虚假信息在一个项目投标失败,并不至于遭到像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受到市场驱逐,所以,投标人提供虚假信息参与投标的现象愈演愈烈。依托有形建筑市场,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对投标人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核审,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全国统一信息平台整合工作滞后于现实监管需要,也给“暗箱操作”者提供了机会。
4、交易各方主体尚未成为实质上独立运作的市场主体
上面已分析现有体制下项目业主仅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实质上仅是各级政府的代理人。项目业主的价值取向与掌握的权力,决定着招标代理人不能纯粹从公平与效率角度进行招标运作,否则招标代理有可能失去市场。在这种体制约束下,招标代理人从某种意义上,仅是按照业主的意愿帮助业主完成符合法规程序的招投标运作,有的招标代理机构看业主眼色行事,使业主倾向的中标人合法化。
建筑市场交易各方中重要的主体承包商,在我国就更具特殊性。目前,在建筑市场中存在一些个体“包工头”,以法人名义参加工程招投标,这也是中国特有的承包商体制所决定。建筑施工业作为完全竞争性行业,行业门槛并不高,但进入该行业有政策壁垒资质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施工企业尤其是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仍是国有和集体占主导地位,这些国有企业通过多年改革仍未形成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于建筑行业政策壁垒的存在,行业内企业处于只进不出的状态,令行业内竞争日趋残酷,为了生存不得不采用许多不当方式。作为目前国有(集体)企业管理者,他们对现有市场竞争态势必然作出有利于自身生存的理性选择——选择对自身风险较小的经营思路。企业自主投标投入大,且有许多公关费用,这对国企来说,无疑是心头的痛,若多标未中,经营者自身就要面对许多公关费用而束手无策,同时令企业陷于困境;反之,通过投标代理人,企业开具介绍信,就有一笔收入,中标后还能收取管理费用,将投标风险转移给“挂靠者”。这样企业可以在举步维艰中生存,而企业管理者不承担个人风险,甚至还可以有隐性收入存在。对“挂靠者”而言,他们不一定具有能力(包括人力、物力)维持一家企业运作;即使有能力,他们也较难在起步阶段就创办一家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再有,即使创办成一家高等级施工企业,维持企业运转所需的管理费用,也令他们承担很大的风险。正是这种思维定势,造成了现在建筑市场中挂靠盛行,甚至出现专以投标谋利的个体。总之,现在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各方交易主体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都被“挂靠者”操纵着。
5、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招投标工作存在难点
从法规上说,行政主管部门目前主要依靠《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等监督招投标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施细则。特别是法律规定的歧视性条款较难把握,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极易发生越位和缺位行为,也给招标人(招标代理人)“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就组织机构而言,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政府机关越发精简,配置人员更少。目前,我国处于建设高峰期,项目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许多建设项目法人作为一次性业主缺乏工程项目经验,建筑市场必然产生大量问题。面对此种状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的招标办及有形建筑市场,又人为割裂,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监管力量更趋削弱。从行政手段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建筑市场,特别是规范业主行为缺乏有效手段,而仅有的手段是惩罚性的消极手段,从理论上说,过多使用消极手段会伤及自身,最终会影响事业的繁荣。
6、评标专家委员会未能实现既定功能
《招标投标法》的颁布从法律上对招投标活动中评标专家委员会的地位进行了界定,减少了项目业主对项目定标的行政人为因素干扰,理论上体现了项目评标的民主化、科学化。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评标委员会并没有很好实现其预定功能。具体原因如:①按照《招标投标法》对评标专家资格的界定,只有在大、中城市方才有条件建立具有一定容量的评标专家库,合乎条件的评标专家在数量上显得不足;②评标专家从社会各行各业产生,评标专家的思想道德素质及专业素养较难把握,特别在库容不足的情况下,合乎法律硬件规定的专家基本都入库,致使专家质量参差不齐;③社会化选拔评标专家的方式,对专家仅有法律的约束,行政上对其约束不力。但由于工作特殊性,即使触犯法律,取证也较为困难,法律约束也不硬。对评标质量而言,主要依靠评标专家对自身的道德约束,道德约束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在目前复杂环境下,道德约束往往显得苍白;④现在招标项目众多,项目规模专业差异很大。对大部分项目而言,代理机构从压缩招标成本考虑,评标时间仅仅有几个小时,在这么短时间内要求评标专家拿出高质量评标成果不现实,往往仅是履行法律上的程序而已。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现有评标委员会充当招投标活动中“橡皮图章”的功能,或评标专家参与“暗箱操作”,针对特定问题作出特定评判的现象就会有客观的认识。
建筑工程正是存在以上诸多法规、体制、社会环境、机制及建筑产品本身特性等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暗箱操作”。其操作行为具体体现在招标“游戏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从发布公告、接受报名、资格预审到投标文件都作出了一系列有倾向性的安排,并且发展到监管部门根据现有法规很难从书面材料上认定其违规行为。各地监管部门等针对这些问题虽然制定了很多规范性文件予以纠正,然而,由于以上深层次原因未能破解,往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市场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仍然未能实现完全按照承包商实力或项目管理班子实力进行竞争。
建筑工程招投标行为成为社会热点,各级领导部门,特别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成绩。领导指定承包商、明目张胆“违规操作”现象得到扼制,但“违规操作”行为从公开到隐避仍然肆虐于招投标活动中并被披上“合法”的外衣,这些现象启发我们思考现有招投标制度的设计。笔者认为,由于建筑产品特性及招投标活动中人的因素较为活跃,要想从根本上扼制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减少活动中人为的干预,这必然会牺牲一些效率。从目前及发展来看,国有投资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将逐渐降低,政府完全可以将建筑业发展的效率问题交给市场,政府投资一般项目招投标在“三公”原则基础上,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在具体运作上对跨入门槛的承包商一视同仁,招投标“游戏规则”增加随机性,保证公平性。这样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使政府投资项目利益最大化。
第五篇: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进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形成良好意识品质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过程。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体育在“大教育环境中”的地位被人为的削弱,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以下,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问题之一:教学指导思想方面
重视活跃的课堂气氛,忽视学生基本技能与基本技术的培养,同时,教学过程中盲目合作,流于形式,体育教学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大多数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淡化了“双基”教学。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必要的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上只求学生动起来,不求学生如何掌握技能;只求走过场,不求技能的提高;只求欢乐,不求身体练习的负荷实效,忽视了运动技能教学,丢失了体育教学之本。
问题之二:教学内容选择方面
把体育课变成体育达标测验课和中考体育测试项目模拟考试课,达标项目中有什么就教什么,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做实际上是把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简化,与体育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背道而驰。
问题之三:教学方法手段方面
从事“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的人,他们强调教学“以教字为中心”、以“教师中心”,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去上课,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混同于分组教学,分层教学。教学分组随意性强,合作式学习自由化,注重生生互动,而忽视师生互动,无明确角色分工或角色责任,成为放任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形成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并不喜欢体育课,这会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而相反的另一面,个别从事“新理念”研究的人,他们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他们提倡体育教学中也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问题之四:教师和学生的比例
由于受应试教育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以下问题的产生:①学校有体育课课表,但没有体育课的形式。②学校有体育课,也有体育课的形式,但体育教师确不花精力去进行训练和研究。③学校有体育课,也有体育课的形式,但上课学生人数太多,也使得课的科学性、趣味性、安全性等难以得到保证。
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们认为要解决体育教学中现存问题有以下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 “注入式,填鸭式”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自主式”。
2.合理选配教材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应经常让他们去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让体育教师得到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武装。
4.加强领导的法治观念建设。在克服应试教育等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的后,我们还应坚持做到以法治校,以人为本。不能因为个别人的意志而改变教育教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