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初步学会画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12====
10===
2、口头列式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120的是多少?
(二)、教学实施
1、出示第17页例1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图表表示数量关系,如:
?㎡?㎡
2500㎡
2500㎡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并板书:
2500㎡
?㎡
||||||
提问:想一想,应重点抓住哪个已知田间分析?这条线段表示什么?
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1、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提问:想一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这样的2份。)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
板书:2500=1000(㎡)或250052=1000(㎡)
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先把2500平均分成5份,再求这样的份是多少。也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本书,看了,表示把()看着单位1,平均分成()份,看完的页数占这样的()份,剩下的占()份。
2、完成教材17页的做一做注意提示: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这里把谁看成了单位1,把谁平均分成了几份?能用线段图表示吗?求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
3、完成练习四中的第2题,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教学反思: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千克。②算术解:35=75(千克)
=35
=35
=75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练习
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本是很清晰的一个教学思路,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但由于教学时,我对线段图环节的教学引导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等量关系的推导上就未能如教师预计般顺利。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教学,我将注重思索如何将题目、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三者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解决问题策略(苏教版)(1)
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假设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白怎样假设替换及正确把握假设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假设替换策略。
动画引入,学生续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换“大象”,引出“假设替换”的话题。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板书:1大=3小)3.确定思路。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里讨论一下并写出你的方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个别指导。反馈:你想到了怎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请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学生想到的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结合学生的交流,分别作如下引导: 思路一:假设把720毫升的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提问:1个大杯要换成几个小杯?把大杯换成小杯后,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杯? 思路二:先画线段,再解答。提问:画图表示题意时,可以先画哪条线段?怎样画出表示1个大杯容量的线段?为什么表示1个大杯容量的线段要和表示3个小杯容量的线段画得同样长?从图中可以看出,720毫升果汁正好倒满多少小杯? 思路三:列方程解。提问: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1个大杯的容量可以怎样表示?可以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小结: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在题目中有几个未知量?通过假设替换的方法最终变为了几个未知量? 指出:像这样通过假设替换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板书:假设替换)4.检验。让学生说说检验的方法和结果。
5.教学第二种思路。 谈话:刚才我们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顺利解决了问题。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假设?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可以倒满几个大杯?你能根据这样的假设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交流解题时的思考过程,以及列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6.比较和回顾。比较:请同学们比较假设全部倒入大杯和全部倒入小杯这两种假设方法,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谈话:假设替换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运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出示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要求尝试画出表示题意的草图。
(2)提问: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3)追问:为什么这道题假设全部买椅子而不是假设全部买桌子?(4)为了计算方便,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合理选择假设。运用假设策略时,怎样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假设也很重要。
(5)让学生自主进行检验。
(6)反思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做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完成,同桌互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提问:根据填充里的想法,这道题可以怎样假设?还可以怎样假设? 独立完成解答,指名板演。
4.做练习十一第3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假设 两种未知量 假设 一种未知量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一、复习内容:
P92~95总复习中的5、6、9、12、13、14题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在探讨不同算法的过程事,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解决问题。
(二)复习
1、学生做总复习第5题。
先让学生从题中寻找有关信息,理解题意。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组织全班交流,指名多名学会上口述租车方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是见解和做法。
2、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6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1)(2)小题,再在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其他问题。
3、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9题。
教师先帮学生弄懂题意,让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学生交流。
集体交流时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4、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12题
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发现每串需要9颗珠子后,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5、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里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全班交流。
6、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4题。
练习时,教师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本题的插图,发现本题中隐含的信息,如老师买了7盒月饼,盒8块。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全班集交流。
(三)全课总结
我们要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综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
1、有28人要乘车去飞机场,面包车限坐8人,小汽车限坐5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2、一壶茶可以倒8杯,38个客人至少需要几壶茶?
3、小华说:我买了4本笔记本共花了12元,小东说:我买的笔记本每本5元,谁买的笔记本便宜,每本便宜多少钱?
第五篇:六年级列方程解决问题1第三周
第五讲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些数量关系较复杂的,或较隐蔽的逆向问题。【例题二】
某站运来西红柿和黄瓜共重1660千克,已知运来的西红柿的重量比黄瓜的重量的3倍少60千克,菜站运来的西红柿和黄瓜各多少千克? 用算术方法解答比较困难,如果用方程解就简便得多。它可以进一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分为五步:
(一)审题;(弄清已知数和未知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解设,用字母表示未知数;(通常用“x”表示)
(三)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五)验算并答题。
【例题一】
姐姐邮票的张数是弟弟的3倍,姐姐给弟弟6张邮票,两人邮票的张数就相等。姐、弟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
【练习一】
1.甲、乙两个仓库存有化肥,甲仓库存有50吨,乙仓库存有62吨。每次从甲仓库运出5吨,同时从乙仓库运出8吨,运了多少次后,两个仓库所存化肥的吨数相等?
2.今年父亲48岁,儿子12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
【练习二】
1.鸡兔同笼,鸡和兔的数量相同,两种动物的腿加起来共有72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它一连几天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当中有几天是雨天?
【例题三】
买两张新课桌和3只方凳要付210元钱,现买同样的课桌3张和方凳2只要付280元。买一张课桌和一只方凳用多少钱?
【练习三】
1.两个火车站相距425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经过2.5小时相遇。
2.两个整数相除,商5,余数是3,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59,求被除数和除数。甲车每小时行9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甲桶的油是乙桶的4倍,如果从甲桶取出15千克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的重量相等。两桶油原来各有油多少千克?
【例题四】
两个整数相除,商17,余数是8,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501,求被除数和除数。
【练习四】
1.两数的差是702,商是10,两个数各是多少?
【例题五】
一养殖专业户,养的鸡和兔共100只,正好250只脚,鸡兔各有多少只?
【练习五】
1.哥哥与弟弟三年后的年龄之和是27岁,今年弟弟的岁数只有哥哥的一半。哥哥今年多少岁?
2.某单位向西北地区捐赠寒衣若干,每户5件,还余99件;每户增加2件,仍余33件,每户应分多少件可以不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