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
慨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实践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学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学习内容: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构想的提出、构想的内容、意义、“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及历史意义。二,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纲领及决心。教师教学时可先出示本课内容表解,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 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 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洗刷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归纳为主,探究法兼之。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听过《七子之歌》没有?请大家回忆一下,这首歌在什么时候听过?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澳门能够回归祖国,是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正确的方针政策?看来同学们对“一国两制”政策并不陌生。那么,“一国两制”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它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出示本课学习问题:
1、分析“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2、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
3、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4、简单介绍一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的具体情况。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为结束分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过程。(1)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形成过程
1979年元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尊重台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惟一可行之路。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这两个地区的人民有利,而且对全国人民有利,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
过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在香港、澳门成功地进行了实践。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充分说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1982年中英两国在解决香港问题谈判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双方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谈判的基础;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落实了这一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探究: “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中英联合声明中是怎样体现的?
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声明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在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郑重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将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继续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思考: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一个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一国两制”构想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果。
从中方来说,“一国两制”可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是核心问题;此外,还可保证香港地区的稳定和繁荣,非常有利于祖国大陆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大陆地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方法,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香港方面来说,香港毕竟经历了英国殖民者长达150年的殖民统治,长时期一直处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而且经济发展程度很高。要使这些地区较快进入社会主义制度,尚不具备社会经济及社会政治条件。要让香港人放弃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从英国方面来说,英国租新界99年租期即将届满,英方必须归还中国;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香港地区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等都保持不变,保证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利益。
2、澳门顺利回归
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
1999年5月,何厚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10月,江泽民在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时强调,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中央人民政府将严格遵循“一国两制”方针,按照澳门基本法办事。1999年12月20日凌晨,澳门回归祖国。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国耻;(2)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3)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际意义:(1)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探究: 香港澳门和平回归的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2)“一国两制”方针受到各方面拥护;
(3)香港、澳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怀抱,才能雪百年国耻。过渡: 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在“一国两制”理论的指导下,大陆注重发展与台湾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两岸几十年来的隔绝状态,有力地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原因:(1)早日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改革开放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表现:(1)1979年,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的真正停火。中央政府又倡议三通。
(2)1980年后,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2、“九二共识”的提出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此后,1993年,两会会长(汪道涵先生、辜振甫先生)在新加坡会谈,协议:(1)确认两岸的经济应加强交流互补互利(2)确立加强两岸科教文化交流的原则
(3)决定联合成立经济科技小组、综合事务小组,处理两岸有关紧急事务问题。3、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4、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它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思考: 联系台湾当今实际讨论:
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什么?
国际上:美、日
台湾岛内:90年代以来“台独势力”、“一边一国”论 等
课堂小结: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根本方针,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其思想内涵经我们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在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得到成功实践,显示了它的科学性、正确性、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第二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
民权高中优质课评选教案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
作者姓名 陈清华
工作单位 高二A组
指导教师 楚延林
评选时间 2013年12月
课型:讲授新课
课时:一课时
内容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
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实践意义。
过程与方法:
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国是信守诺言的(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九日)》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像片,直观地去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
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完全统一”的这一主题,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运用。
板书设计: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问题由来
二、理论提出
——“一国两制”的方针
1、内涵
2、过程:
①1979年元旦 宣布和平统一方针
②1981年9月
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③1982年 提出
④1984年 具有法律效力
⑤2005年 更加完善
三、成功实践
——港澳的胜利回归
1、过程:
(1)香港:
①1982年 谈判
②1984年12月 签约
③1997年07月01日 回归(2)澳门:
①1987年04月 签约
②1999年12月20日 回归
2、原因
四、伟大使命
——台湾问题有待解决
1、海峡两关系的进展
2、影响两岸交流的因素:
①有利因素
②不利因素 导入新课:
(展示幻灯片1)欢迎指导
(展示幻灯片2)欣赏《七子之歌—澳门》并提问: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现在的澳门已经回归祖国的怀抱,重新成为祖国的娇儿。那么,促成澳门顺利回归的重要方针是什么呢?)
(展示幻灯片3)课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讲授新课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问题由来
(展示幻灯片4)
1、香港问题
(展示幻灯片5)
2、澳门问题
提问:殖民者对港澳的侵略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步步深入,直至将其变成“殖民地”)
(展示幻灯片6)
3、台湾问题
提问:通过古代台湾和近代台湾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问题)
(展示幻灯片7)
一、问题由来
总结整理港澳台问题由来的时间及性质(1842年、1553年、1949年;港澳问题属于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
二、理论提出
——“一国两制”的方针
(展示幻灯片8)
二、理论提出 ——“一国两制”的方针
(展示幻灯片9)
1、“一国两制”的内涵 : 重点讲述“一国”与“两制”关系和地位并强调实行“一国两制”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展示幻灯片10)
2、“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幻灯片材料自行整理“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展示幻灯片11)
2、“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 归纳整理“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哲学常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三、成功实践
——港澳的胜利回归
(展示幻灯片12)
三、成功实践——港澳的胜利回归
(展示幻灯片13)
1、港澳胜利回归的过程—香港 结合材料及教材整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程(谈判—签约—回归)并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展示幻灯片14)
1、港澳胜利回归的过程—澳门(签约—回归)。(展示幻灯片15)阅读材料,讨论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
(展示幻灯片16)
2、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幻灯片提示进行讲解。
四、伟大使命
——台湾问题有待解决
(展示幻灯片17)
四、伟大使命——台湾问题有待解决
(展示幻灯片18)
1、海峡两关系的进展 :让学生结合教材整理归纳其主要事例并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两岸关系进展的其他表现,如:2005年4月底到5月初,连战、宋楚瑜、郁慕明访问大陆(展示图片)。
(展示幻灯片19)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讨论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因素。(展示幻灯片20)
2、影响两岸交流的因素 :“明月何时照我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展示幻灯片21)处理课堂检测1(让学生课下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展示幻灯片22)处理课堂检测4。(展示幻灯片23)知识结构(展示幻灯片24)课后探究
(展示幻灯片2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加油”。
(展示幻灯片26)谢谢指导!课堂小结:(见幻灯片23)作业布置:(见幻灯片24)
第三篇: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实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象片,直观的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
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一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要点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主要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形成:
邓小平首先提出。
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现实。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4月,《联合声明》先后经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签署的第二十五号令批准,于5月27日起生效。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6年,筹委会成立,组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健华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设立了临时法会,组织终审法院,提出了关于处理香港原有法律问题的的建议;组建驻港部队,筹建外交部驻港机构,准备政权交接仪式事宜等。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澳门回归
由于有香港回归的例证,中葡双方总体上进行了良好的合作。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在中葡联合小组活动过程中,双方根据澳门实际,对澳门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落实中方的官方地位等过渡时期澳门三大问题等的解决取得共识,为政权顺利交接和特区政府顺利运作创造了条件。1995年5月,何厚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就职。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以后,党和政府公开宣布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海峡两岸长达3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81年,中央提出了关于开展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和人员、文艺、科技和体育“四交流”的主张。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展交流和谈判工作,签订了一系列初级协议,推动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联系与交往形成了两岸互补互利的格局,也冲击了台湾当局坚持的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此外,中央人民政府还颁布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文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台资权益。两岸间贸易日益向扩大领域、扩大规模并趋向长期性的方向发展。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继续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切实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保护台胞投资和经营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有决心也完全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为“一国两制”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基础。
目前,因美国长期插手台湾问题,以及李登辉抛售“两国论”、陈水扁和吕秀莲等台湾新领导人制造新问题,叫嚣“台独”而使统一大业充满坎坷和艰难,然而,求和平、求安定、要求改善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是反对分裂。反对“台独”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正如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上所说:“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解决台湾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过程
导入:运用歌曲《七子之歌》或回顾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增长的史实导入。教学: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什么是“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这一构想是如何形成的?
⑴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⑵台湾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在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情况下,解放军准备渡海攻台,台湾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由于当时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解放台湾就被搁置下来。⑶形成过程
邓小平首先提出。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能力提高:“一国两制”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异同? 同: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 异:设立的地区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社会制度不同。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⑴香港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
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⑵建国初为什么不解决?
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以便打破帝国主义对我们的经济封锁,中国没有立即收回。但是,我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
⑶回归条件的成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中国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等。⑷回归过程和启示
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启示:国家富强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可行性。
2、澳门回归
⑴澳门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
1553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门。⑵回归过程
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就职。
(史料链接)何厚铧致辞说:“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民族团结富强,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澳门回归,正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
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当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海峡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到国内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经商投资的人员不断增加,“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讲话体现了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
2、实现祖国统一的障碍
“台独”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讨论:你认为应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满解决了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四、能力测试 单项选择题
1、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告台湾同胞书》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
2、“一国两制”首先提出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九龙半岛问题
3、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香港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
A、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 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
C、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一国两制”内容的有()
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有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的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②“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③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直接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④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终审权
⑤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和独立主权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5、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港澳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6、“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
D、奉行和平共处、民族平等的原则
7、关于香港回归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成功运用
B、1982年中英双方达成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
C、香港回归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D、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圆满地解决了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何时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1997年12月20日
B、1998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7月1日
9、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叙述正确的是()①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
②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③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
④包括实行“一国两制”和放弃使用武力方式完成统一两项主要内容
⑤是中共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表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0、20世纪70、8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不包括()A、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
B、“汪辜会谈”
C、中央人民政府倡议直接进行“三通”
D、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侍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国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之中,不得不忍负重之苦心,来处理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一,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3)依据材料四,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
(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三、问答题
1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D
5、B
6、B
7、B
8、C
9、B
10、B 二材料解析题
11、(1)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和平协商,和平统一。双方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根本立场不同。(2)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3)关键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一国两制“。
(4)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中国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反对任何外来干涉。
三、问答题
12、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第四篇:高中历史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教案 人民版必修1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实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象片,直观的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
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一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要点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主要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形成:
邓小平首先提出。
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现实。
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4月,《联合声明》先后经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签署的第二十五号令批准,于5月27日起生效。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6年,筹委会成立,组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健华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设立了临时法会,组织终审法院,提出了关于处理香港原有法律问题的的建议;组建驻港部队,筹建外交部驻港机构,准备政权交接仪式事宜等。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澳门回归
由于有香港回归的例证,中葡双方总体上进行了良好的合作。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在中葡联合小组活动过程中,双方根据澳门实际,对澳门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落实中方的官方地位等过渡时期澳门三大问题等的解决取得共识,为政权顺利交接和特区政府顺利运作创造了条件。1995年5月,何厚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就职。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以后,党和政府公开宣布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海峡两岸长达3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81年,中央提出了关于开展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和人员、文艺、科技和体育“四交流”的主张。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展交流和谈判工作,签订了一系列初级协议,推动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联系与交往形成了两岸互补互利的格局,也冲击了台湾当局坚持的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此外,中央人民政府还颁布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文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台资权益。两岸间贸易日益向扩大领域、扩大规模并趋向长期性的方向发展。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继续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切实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保护台胞投资和经营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有决心也完全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为“一国两制”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基础。目前,因美国长期插手台湾问题,以及李登辉抛售“两国论”、陈水扁和吕秀莲等台湾新领导人制造新问题,叫嚣“台独”而使统一大业充满坎坷和艰难,然而,求和平、求安定、要求改善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是反对分裂。反对“台独”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正如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上所说:“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解决台湾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过程
导入:运用歌曲《七子之歌》或回顾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增长的史实导入。教学: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什么是“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这一构想是如何形成的?
⑴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⑵台湾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在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情况下,解放军准备渡海攻台,台湾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由于当时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解放台湾就被搁置下来。⑶形成过程
邓小平首先提出。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能力提高:“一国两制”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异同? 同: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 异:设立的地区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社会制度不同。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⑴香港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⑵建国初为什么不解决?
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以便打破帝国主义对我们的经济封锁,中国没有立即收回。但是,我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
⑶回归条件的成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中国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等。⑷回归过程和启示
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
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启示:国家富强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可行性。
2、澳门回归
⑴澳门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
1553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门。⑵回归过程
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就职。
(史料链接)何厚铧致辞说:“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民族团结富强,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澳门回归,正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
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当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海峡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到国内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经商投资的人员不断增加,“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讲话体现了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
2、实现祖国统一的障碍
“台独”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讨论:你认为应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满解决了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第五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教学设计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内容和地位: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
2、高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在此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另外,高中学生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巨大历史意义。②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实践意义。
③分析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模拟记者招待会,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过程,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②阅读图片、历史材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
③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②认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③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认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全体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教学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教学手段:
手段:学案导学、电化教学、情景教学、启发诱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自主完成预习提纲;
2、利用电脑课上网收集港澳台的有关资料;
3、分组合作完成:准备模拟记者招待会;准备好辩论赛。教师准备:
1、课堂相关资料、视频剪辑等,制成多媒体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港、澳、台地区历史、现状和有关台海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资料;
3、指导学生准备模拟记者招待会、辩论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赠台大熊猫图片。提问:“你能说出图片中大熊猫的名字和名字的含义吗?”由此引出:如今,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香港、澳门这两个流浪的孩子都已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而台湾却还在母亲的身边徘徊。你知道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吗?
一、屈辱往事------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
(学生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
(一)香港问题的由来
①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割占;②九龙司: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割占;③新界:1898年《中英展拓界址专条》中被租借。
(二)澳门问题的由来
①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②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③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三)台湾历史上的两次“回归”与三次“分离”
要强调: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过渡:知道了问题的由来,那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二、解决之道------“一国两制” [模拟记者招待会] [设计意图]通过记者招待会让同学们让学生充分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等。
过渡:“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它首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
三、光荣与梦想------港澳回归
播放视频,观看录像《百年中国------香港回归》。看完录像后,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理清香港回归过程中的几件大事,并展示在大屏幕上。讨论问题: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及历史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学生只要结合教材内容,稍作归纳,就能回答。教师可以将此问题留给平时学习情况欠佳的同学回答,并适时鼓励,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以饱含激情的语调,表现中华儿女欢欣鼓舞、扬眉吐气的心情。)
过渡: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我们梦萦魄牵的企盼。
四、未来展望----台湾问题
[叙述]:李登辉上台以后,台湾岛内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演示)在大屏幕上以动画方式演示台湾问题交流与逆流并存的现状。[叙述]:对此,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针对“台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自由辩论]:联系当前形势,分析海峡两岸最终是“和平统一”还是“武力统一”,阐明理由。用举手表决方式将全班分为“和平”和“武力”两组。并随时提醒学生思考的角度,不要让讨论“冷场”。
“和平统一”的理由大致有:
1、有“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两岸同胞也盼望和平统一;
3、大陆政府有和平的诚意,台湾多个政党也倾向和平,如最近国民党的连战、亲民党的宋楚瑜走访大陆;
4、大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强大,台湾想和大陆抗衡,根本就不是对手。
5、从经济角度而言,两岸人民尤其是台商,希望和平统一。
“武力统一”的理由大致有:
1、统一是大陆的既定目标,并没承诺不使用武力;
2、台湾当局大量购置新式军备,孤注一掷,有陷民众于水火之心;
3、台独势力猖獗;
4、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别有用心,希望两岸武力内耗,会怂恿台湾武力抗统。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明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和平统一台湾的可能性更大。
■结束:展示知识结构
然后在《相思曲》的音乐声中,全班一起朗诵《你是个吵嘴的小妹》,以结束本课。《你是个吵嘴的小妹》
你一直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贝女儿 你一直就是和我有着同一个母亲 ——中国
只是看你是个吵嘴的小妹 一直在想过些天你还会回来 可这些天实在太长了 让我们不要再等了
盼我们何时可以相互像亲兄妹般 坐在一起喝着香茶聊着天 台湾 我要对你说 我想你 ■课后作业:
请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查找一些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小论文,展望未来十年海峡两岸关系的基本走向,并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你们的设想与建议。
■问题研讨:
1、本课需要课前学生充分预习,以及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准备模拟记者招待会及辩论赛,在当前重文轻理的形势下,高一学生能否配合值得商榷。
2、本课既安排了学生的成果展示,又有模拟记者招待会,还有辩论赛,课堂时间怎么把握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3、“一国两制”的资料很丰富,本人在设计过程中,感到很难取舍。作者简介:
作者徐小江,遵化市堡子中学高二年级政治教师,1994年参加工作,中学一级职称,在政治教学中,注重探讨新教法运用新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料权威性和工具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通讯地址: 遵化市堡子店中学 联系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