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3、4单元教学设计
校对:河南省新郑市新华路小学 时利平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整体预习课教学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八小 康艳林
学习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并会理解运用。
2、读通本单元4篇课文,初步领会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识记掌握生字词 读通课文
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
一、看“导读”,明重点。
从导读部分中,你看出本单元关键词语是:
二、快速浏览四篇课文,说说它们的共同点。
三、识字。
组内合作,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扫除字词障碍。
1、汉字听写:
2、词语理解:
3、自由补充:
四、朗读过关,梳理内容。
1、小组成员分工朗读每篇课文的重点段。
2、每组选一名汇报其中一课主要内容。
《 古诗两首》: 《风筝》: 《秋天的雨》: 《听听,秋的声音》:
五、主题感悟。
1、从本单元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本单元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2、你有什么疑问?
精读品诵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品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欣赏秋天带给人们的欢乐,学习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流程:
一、课前导入。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下面我们就走进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分享那些快乐。
二、精读课文《风筝》。
1、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描写了什么?(1)如果此时此刻你在做风筝,心中会怎么想?
(2)同学们的想象可以用文中哪些词语表示?用笔圈画出来。(3)带上自己的感受朗读这一段。
2、读读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的风筝,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写的?(3)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们的心情?(4)师生共同赏读。
3、学习第四段
(1)风筝丢失了,孩子们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的词语。
(2)师生共同赏读。
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四、主题丛书阅读。《秋天的音乐》
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略读课文的方法,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链接阅读主题丛书相关文章,进一步感受秋天的迷人。学习流程:
一、回顾旧知。
二、新授。
1、《古诗两首》
自思:读懂了哪些,哪些不明白? 小组交流 :读读、说说、问问。全班交流。朗读背诵。
2、自学《秋天的雨》
(1)边读边想:秋天的雨有哪些特点?划出关键词句。
(2)“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怎么理解?
(3)课文都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的雨?
(4)你觉得秋天的雨还会有哪些特点?仿照文中句子说一些。
(5)美读喜欢的片段。
3、速读《听听,秋的声音》 你会仿照一二小节说一说吗?
四、链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斑斓秋色”模块文章。
1、你喜欢哪一课,感受最深的是哪些句子?
2、交流展示。
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学会与他人分享读书收获 学习流程:
一、小组展示:
1、把丛书《感悟秋韵》中的文章在组内展示交流。
要求: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课?哪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交流。
二、全班展示交流。
1、精彩语段阅读共享。
2、阅读这些文章给你的收获是什么?
3、你能试着背诵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吗?
三、课堂小结。
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赏读文本,感悟秋天的美丽及秋天的丰收带给人们的快乐。
2、解读文本,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以致用,完成知识迁移。
学习重点 : 体会重点词句 领悟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
一、赏读文本,感悟情感。
1、《古诗两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是,从中感受到。
2、《风筝》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是,从中感受到。
3、《秋天的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是
,从中感受到。
4、《听听,秋的声音》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是,从中感受到。
二、解读文本,体会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古诗两首》诗人是通过 体现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风筝》是通过 体现孩子们的快乐。
《秋天的雨》是通过 体现秋天的美好。
《听听,秋的声音》是通过 展现秋的风情。
2、展示交流。
三、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你喜欢的季节。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河南林州市直八小 王利平
留心观察
单元内容:
第四组教材紧扣“留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
《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留心观察》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流程:
一、通过导读,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生字新词的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合作,找出每篇课文的重点段。
三、汇报交流
1、本单元有困难的字有。我是怎么解决的?
2、《花钟》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蜜蜂》一课的主要内容是:。《玩出了名堂》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找骆驼》一课的主要内容是:。
3、我最喜欢的课文是《
》,因为。
4、结合本单元内容,我计划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的哪篇文章。
四、解决疑问
读了本单元文章,你有什么疑问?让大家帮你解决吧!
四、作业布置:
1、继续搜集每课的相关资料。
2、结合课后题,深入研读四篇文章。
《留心观察》精读品诵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学习流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二、小组合作,探究解惑 《花钟》
1、文中写了几种花的开放?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3、你能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你观察到的花吗?
4、阅读丛书《观察与发现》中《植物中的闹钟》。《蜜蜂》
1、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的动词。
2、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4、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玩出了名堂》
1、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了解了列文虎克在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3、阅读丛书《观察与发现》中《生活中的小发现》。《找骆驼》
1、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2、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3、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三、展示交流
同学们在展示的过程中如有疑问、可质疑,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四、学了这四篇课文,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留心观察》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习过程:
一、小组展示
同学们把阅读到的语文主题丛书《奇趣的发现》之“观察与发现”中的文章在组内展示、交流。
要求:我喜欢《 》,这篇文章主要写,我觉得让我感触最深的是。
二、全班展示
1、把你在阅读中最想与同学们分享的段落读一读,并谈谈分享的理由。
2、通过读这些文章,我懂得了什么?
《留心观察》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新发现。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
3.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自由组合,互相交流。
二、小组交流
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说话中渗透句法训练,了无痕迹。】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充分交流)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同学们,把你们今天谈到的内容,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方法,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观察日记。(强调日记的形式。)
五、学生动笔写作
六、互评、批阅、讲评(重点展示优秀习作)。
第二篇:3——4单元教学设计
7、数星星的孩子
(22课时)【教学目标 】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要点】 掌握生字。【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7、数星星的孩子
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在1900年以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他从小热爱天文,长大成了天文学家,他就是我国汉语的张衡。“数”是多音字。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全文。
2、学生轻声练读。
3、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4、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
2、检查生字读音。个人读
齐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字指导学生观察“苦、乱“,看看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然后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描,再练习。
3、对照修改一下。”珍“右边的三撇竖看对齐。”乱“右边是竖弯钩。
4、送字回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练习。
1、书写生字。
2、口头组词。
迷()状()分()谜()壮()芬()
7、数星星的孩子
(23课时)【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观察的好品质。【教学要点】
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观察的好品质。【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7、数星星的孩子
坐
仰
数
一直
几次起来
果然
汉朝
著名天文学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张衡是怎样刻苦钻研的呢?接着来学习课文。
二、自主探究。
(一)自由读2——5自然段。
边读边划出奶奶、张衡、爷爷说的话,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二)集体讨论,探究问题
1、爷爷、奶奶、张衡三人对星星数不数得清分别是怎样认为的,为什么?
2、出示爷爷的话。(1)指名朗读。
(2)从爷爷说的这几句话中你可以知道什么?(3)指导朗读爷爷的话,评议。
3、对爷爷说的话张衡并不十分相信,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齐读5自然段。
4、练习用“果然”说一句话。
四、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哪儿看出张衡刻苦钻研天文知识的。
五、小结全文,齐读全文。
1、指名小结。
2、齐读全文。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并认读。过
仔 汉 苦 以
后
2、小组内交流识记方法。
3、重点指导“以、后”。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8、徐悲鸿画马(24课时)【教学目标 】
1、学会课后生字,会认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徐悲鸿画马成功是与他仔细观察,勤奋苦练分不开的。【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8、徐悲鸿画马
生字
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
板书课题,读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的吗?
2、归疑。
他怎样画马?他的马画得怎样好?
二、打开课本,初步感知课文问答。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出课文自然段。
2、与同桌轮读课文,并互查生字。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集体评议。重点正音:沉
巨
几多音字。
4、齐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了解到什么?
5、组内交流。
6、集体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徐悲鸿画马画入了迷:
1、自由读1——3自然段,画出词句。
2、自由交流,相机引导,并指导朗读。
学生可能会找到2自然段来说明,引导学生抓住“常常”,又继续等词语理解感悟。出示练习句式辅助,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口里说得是——,手上拿的是——,真是对画马入了迷。
3、齐读1——3自然段。
四、识字,写字。
1、巩固认读生字。
2、出示要写的字,指导观察识 记:世、注 沉
3、学生练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读熟课文。
8、徐悲鸿画马(25课时)【教学目标 】
通过课文,体会徐悲鸿画马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让学生懂得不管学什么都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徐悲鸿画马画得好,是他仔细观察,勤学苦练的结果。【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8、徐悲鸿画马
每天画
功到自然成贴满墙
举世闻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徐悲鸿如此入迷的画马,那么他画的马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自主探究。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用“~~~”划出具体描写徐悲鸿画马的马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徐悲鸿画马画得怎样?
3、指导学生看图,结合看图想象骏马奔驰四蹄生风的样子。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评议。
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催人向上。
5、谈论。
徐悲鸿画马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呢?
课文中有个词很好地揭示了这个道理叫“功到自然成”因为徐悲鸿的仔细观察,勤学苦练,才获得了成功。
三、齐读全文。
四、指导识字,写字。
1、出示要人,写的字,并认读。功
爬
术 壮
示
豆
2、自由识记生字,组内交流。巨:的笔顺。
3、学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五、教学反思:
9、爱问的霍金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课后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霍金是个从小善于动脑 【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9、爱问的霍金
生字
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老师介绍霍金。
二、自主探究。
(一)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1、让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间互相检查生字,轮流读课文,纠正字音。
3、抽卡认读生字,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互相评议读书情况。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了霍金的哪几件事?
6、小组讨论反馈。
7、老师小结。
三、指导识字,写字。
26课
(1、出示生字抽卡认读。去掉拼音
齐读——领读——开火车读。
2、出示要写的字,指导观察写字。(1)各自观察,识记。(2)同桌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反馈,相机总结方法,并重点指导。更:笔顺为(略)
4、口头组词,区别字形。
进——近
更——史
求——水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练习。
学生练习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五、教学反思:
9、爱问的霍金
【教学目标 】
1、学会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及多音字“种”。
2、学习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教育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事物,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好“探求科学知识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一句。【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9、爱问的霍金
探求科学知识 {妈妈、收音机为什么会说话,会唱歌呢?
{什么是能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认读生字,指名读课文。
二、自主探究。
27课时)((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哪些词句最能表现出霍金十分好问?为什么?
(二)讨论反馈。
1、可能
一、特别喜欢问这问那。
可能
二、在书上读到能量这个词,他问爸爸。
2、出示句子。
妈妈,收音机为什么说话,会唱歌呢?什么是能量? 指导读好问句及霍金好奇的感觉。
3、指名分角色读好2——5自然段。指导评议朗读。
4、齐读第6自然段。
(1)这句子中的“种子”指的是植物的种子吗? 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四、学生书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 《长歌行》(【教学目标 】
1、会认生字。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读古诗,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教学要点】
认字、理解、诵读、背诵古诗。【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古诗诵读 《长歌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读题,教师简介“节选”的意思。
二、自主探究。
(一)自主读读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认读生字。
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8课时)
3、指名读诗。
4、齐读古诗。
(二)自主感悟。
1、再读古诗,思考诗中的意思。
2、老师讲述诗意,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你读了古诗后,觉得这首诗写什么的诗歌?为什么?(2)老师描述诗意,指导学生诵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集体评议。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练习。
我完整的《长歌行》再读一读。
五、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
(三)(29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三个偏旁及含有这三个偏旁的汉字,并认读带有这三种偏旁的词语。
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
4、通过朗读短文,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要点】
1、认识三个偏旁及含有这三个偏旁的汉字,并认读带有这三种偏旁的词语
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语文乐园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自主探究。
(一)自主读一读。
1、自由读由偏旁带出的生字词,并标出带有相同偏旁的字。
2、指名读词语,并纠正读音。
3、观察与发现。
联系词意想想与偏旁的关系,说说你的发现。
4、再读词语。
5、教师小结。
(二)自由读一读,比一比。
1、自由读句子。
2、以第一组句子为例,学习比较句子。(1)指名分别读句子。(2)体会句子的不同之处。
多了“终于”这个词,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3)再读第一组中的第2句话,加深感悟。
3、用以上方法学习第二组句子。
4、练习用上“终于”说一句话。————终于————。
(三)完成“查一查,认一认”部分。
1、问题导入。
2、引导学生认识字典中部首及检字表。
3、以“禾”为例教会方法。
4、练习找“序、脖”,标出两个字的音节,比比谁查得对,快。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练习。练习查字典。
五、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
(三)(30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四幅图,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发现。
2、通过创作,展示作品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语文乐园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自主探究。
(一)自主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将句子读通。
2、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觉得牧童讲得对吗?为什么?
4、齐读短文。
(二)自主完成“探究与发现”
1、依次看图,说一说每一幅图画了什么?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再次观察四幅图,说说你的发现,说时要想好要说的话,再清楚表达。
3、指名说一说,大家评一评。
4、练习将四幅图连起来说说。
(三)自主完成“我的作品”
1、读题目要求,明确要做的事情。
2、读例子中的句子,介绍这样的句子蕴含着道理,人们将它做叫做格言警句。
3、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格言卡的边框。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练习。制作一张格言卡。
五、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31课时)【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树叶,通过观察认识各种树叶的形状,颜色,培养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与他人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教学要点】
引导仔细观察,大胆表达。【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口语交际
树叶
树叶
颜色
形状
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自主探究。
(一)自主读对话。
1、自由读句子,思考:他们在谈论关于什么的事情。
2、板书口语交际的话题:树叶
(二)自主交流。
1、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树的样子,分别是什么样儿?
2、能不能学习书中小朋友的样子介绍你所收集的树叶?
3、同桌互相练习,互相提意见。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谁的介绍更清楚,听得更明白。
6、自由选取对象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三)自主分享。
1、选取一对交流得好得同学展示。
2、老师点评其交流的优点。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练习。根据对话写一段话。
五、教学反思:
识字
(二)(32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2、通过读歌谣识字。
3、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要点】
1、通过读歌谣识字。
2、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识字
(二)国色天香
千姿百态
洁白如玉
傲霜斗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绚丽多彩,神奇变化的世界。走进四季,那众花仙子的风采会让你们陶醉。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吧!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二、自主探究。
(一)自主识字。
1、圈出生字,借助课后拼音把生字读准。
2、同桌互读课后的生字。
3、多钟形式检查字音。
4、巩固生字认读。
5、教师小结。
(二)自主读一读。
1、再来读一读这首歌谣,相信同学们一定读得更好。
2、谁愿意读歌谣,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好吗?
3、纠正歌谣中的读音。
4、同桌互读歌谣,思考:通过读歌谣,从歌谣中知道了什么?
5、指学反馈。
6、想再去看看这四季的花朵吗?
7、小组交流互读歌谣。
8、读词。
国色天香
千姿百态
洁白如玉
傲霜斗雪
9、全班读歌谣。
(三)自主写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全班读。
2、分析记忆字形。
3、交流反馈:你记住了哪些生字,采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指导书写。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各个季节开哪些花吗?
五、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案
10、篓子里的青虫(33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青虫从哪里来的,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教学要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10、篓子里的青虫
因为......所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蝴蝶”“青虫”图片让学生认识,引起疑问,他俩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我们来学习第10课。(板书课题:篓子里的青虫)
二、自主探究。
(一)自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课后两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
3、指导分自然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读书情况。重点纠正字音:卵、段、碰
4、整体感知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讲的谁的什么事?
(二)自主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青虫是从哪里来的?(3)指名朗读。
2、齐读2自然段
(1)小青虫和大白菜分别有什么变化?这两种变化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句话吗?(2)比较句子。{小青虫吃菜叶,长大了。{小青虫吃菜叶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哪句话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为什么? 用“渐渐”说一句话。
3、小结。
(三)自主识字。
四、拓展练习。书写生字。
五、教学反思:
10、篓子里的青虫(34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要点】
在充满趣味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10、篓子里的青虫
卵——小青虫——蛹——蝴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第一幅图,回顾课文1、2自然段内容。
2、瞧,谁来了?它们来干什么?
3、谁能连起来将你看到的这幅图的内容完整地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有只小黄鸡越吃越有滋味,它的小脑袋瓜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谁想来当这只可爱的小黄鸡?
(1)要想当这只小黄鸡,我们首先得了解它在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吧!
(2)谁来当这只小黄鸡,告诉大家你在想些什么,又做些什么?(3)听你读津津有味,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4)那么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鸡?(5)指导读第4自然段。
2、放进篓子里的小青虫,小黄鸡吃到吗?赶紧读5、6自然段。(1)看图、思考:发生了什么事?
(2)“呆住了”是什么表情,谁来演一演。(3)小黄鸡为什么会呆住了吗?(4)指导学生讨论。(5)反馈。
三、教学小结。
四、拓展练习。
齐读全文,整体回顾。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指导写字。
11、会上树的鱼(35课时)【教学目标 】
1、学会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知道弹涂鱼的生活习性及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要点】
1、学会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11、会上树的鱼
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
围绕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学生可能会问,会上树的鱼长什么样子?叫什么?有什么本领?
二、自主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抽卡片认读生字。
4、指名分部分读课文。
5、老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读边想。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鱼斗螃蟹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讲这条鱼儿是怎样打跑螃蟹的?
3、你觉得这条鱼与你平时见过的鱼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练习。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出示要写的字“岸”。
3、老师范写指导,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
五、教学反思:
11、会上树的鱼(36课时)【教学目标 】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弹涂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11、会上树的鱼
上岸会跳
身子像吹泡泡似的胀大
又叫又咬
会爬树——吃掉蜗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抽卡片认读生字
二、自主探究。
(一)小组内合作读4---12自然段,想一想,小鱼儿是怎样吃掉蜗牛的?
1、小组合作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鱼儿怎样吃掉蜗牛的? 出示句1:鱼儿说着,胸和腹紧贴着树干。
结合插图,让学生找到鱼儿的胸、腹。理解“紧贴”一词。指导朗读抓住“刷刷刷刷”读出鱼儿上树的样子。
出示句2:“小鱼儿爬上树梢像吃豆儿似的,把大树上的蜗牛全吃光了。”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
老师评述:当这条鱼儿说要上树吃掉蜗牛时、、、、、、。当小鱼爬上了树之后,蜗牛们怎样了?学生读书。评议。
4、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
5、这小鱼儿叫什么呢? 齐读12自然段。
三、回顾全文。
1、会上树的鱼都有哪些本领呀?
2、齐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指导观察,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练习书写。
五、教学反思:
12、自然界的时钟【教学目标 】
1、学会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要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12、自然界的时钟
生字
词语
【教学过程】
37课时)(一、创设情景。
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时钟本来是人制造的,大自然中难道也有时钟吗?
二、自主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字音。
3、认读生字词。
4、指名分自然段读书,互相评议。
(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自然界的时钟?
2、指导反馈,集体归纳。
(三)引导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边读边想,这些花是怎样向人们报时的?(2)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3)指名分小组汇报,相机评议。板书。(4)指导背诵。
你能否对照黑板上的板书试着将第2 自然段背下来呢?
2、学习3——4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3——4自然段,合作读书。(2)比赛读书,看谁读得最好。
3、讨论探究。
(1)为什么这些动物,植物能这么准时的开放花朵活动呢?(2)讨论交流。
三、小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老师小结。
四、拓展练习。
收集自然界能报时的植物,动物资料。
五、教学反思:
12、自然界的时钟(38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巩固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4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通过课文的学习,朗读感悟,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要点】
1、复习巩固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4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12、自然界的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读生字、词。
2、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内容?
二、自主探究。
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书上列举了哪几种花儿?它们是怎么报时的?
2、小组讨论,汇报。
3、指导朗读。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其他的动植物报时的方法。
5、为什么有一些动植物能准时的活动或开放呢?帮助学生理解“生物钟”。
6、大自然中有哪些动植物能报时呢?学生互相交流。
7、感情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四、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自然界中有趣的生物钟现象?说一说。
五、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绝句》(39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古诗诵读《绝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依次展示画有黄鹂、白鹭、雪山、小船、柳树的单个景物图片,贴在黑板右边。
你觉得这些景物怎样?
孩子们,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位诗人杜甫,在他居住的地方(贴画有房子的图片),也看到了这些可爱的黄鹂、成群的白鹭、美丽的雪山、停泊在江面的小船、翠绿的柳树,他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古诗——《绝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打开书第112页,生自由读古诗。
2.你认为哪些字难读?在难读的字下面画上横线。
3.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大家。
4.生自由练读难读字。
5.小老师教读。
6.引导孩子们再读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韵的字。
7.指名读全诗、评价。
8.齐读全诗、读准字音。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课件展示两女孩对比读古诗的情景。
2.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3.展示:带有节奏线的古诗,生观察,该在哪些字后读出停顿。
4.你能按照这样的停顿朗读吗?自己练习练习。
5.男、女同学比赛朗读,互相评价。
6.齐读古诗。
四、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师:《绝句》这首诗共有4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处美景,就像是镶进画框的画儿一样,我们一起来欣赏。
1.课件展示第一个画面。
(1)你们听,这是什么鸟儿在唱歌?瞧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正在翠绿的柳树上啼叫!(展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看着它们在树上欢快地唱歌,飞翔,你们心里一定也感到——(高兴、愉快)。
(2)指导学生用高兴、愉快的语气读第一句诗。
2.展示第二个画面。
(1)你们看蓝蓝的天空中飞来了一群——(白鹭),它们飞行时队伍的形状像什么? 白鹭总是成群结队地飞,飞起来队伍总是那么整齐。(展示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
(2)指导学生配上动作,读第二句诗。
3.展示第三个画面。
(1)师描述: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上蓝天,推开窗户,你们看到了?西岭的雪终年不化,即使炎热的夏天,上面也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诗人看到如此奇特的景观,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窗含西岭千秋雪。(展示诗句)
(2)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三句诗。
4.展示第四个画面。
(1)远处是千年不化的雪山,再看看门外是什么?
你们知道这船是开向哪儿的吗?(展示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2)指导朗读:“万里”是很远很远的意思,读时要慢一些,“船”读翘舌,读出诗的味道。
5.展示全景。
师描述:这首诗描绘的春景,真是有声有色,气象万千,地上翠柳依依,黄鹂啼叫,空中白鹭成行,高飞冲天,远处是积雪的高山,近旁停泊着将要远行的航船。
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美丽的景色。(播放音乐,师配乐朗读)。
6.多美的景色,多美的诗句!孩子们,美美地读这首古诗吧!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可以站着读,坐着读,可以在小组内齐读,也可以找小伙伴读……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五、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
(四)(40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反义词,进一步渗透反义词的慨念。
2、看图读词,让学生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同时有机地积累语言。
3、对比读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句子的区别,感受语言魅力。【教学要点】
注重积累词语及积累方法的学习。【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语文乐园
(四)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层林尽染
风景如画
春华秋实
瓜果飘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再次来到语文乐园感受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一)完成“读一读”。
1、自由读。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3、说说你的发现?
4、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呢?快来说一说。
(二)完成“看图读词语”。
1、自由看图读词。
2、指名逐幅看图读词,比一比谁读音读得准?
3、探究发现。
对照图,词语联系,你们发现了什么?
4、谁来将这些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读——评议——齐读
(三)完成“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句组,指名学生读句子。
2、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两句话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4、感情朗读句子,集体评议。
5、同样方法学习句组2.(四)阅读短文“奇异的河流”。
1、自由读短文,借助拼音读通句子。
2、齐读短文,检查字音,相机正音。
3、默读短文,短文中介绍了哪些奇异的河流?
4、指名回答。
5、齐读短文。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练习:收集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词语。
五、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
(四)(【教学目标】
1、学习儿歌,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2、写一写,规范含有“口”字的字的写法。【教学要点】
让学生关注自然,展开想象。【教学资源】
41课时)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语文乐园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自主探究。
(一)完成“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诗歌。
2、讨论交流。
诗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语言?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拓展。
你还观察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4、齐读诗歌。
(二)完成“写一写”
1、观察要写得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2、细致观察“口”在汉字不同的位置上的变化是怎样的?
3、自由反馈。
做偏旁:吃 回。做字头:呆
4、练习写字。
(三)完成“我的作品”
1、读诗歌,了解要填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1)雨在小河里干什么?鸟儿在雨中干什么?(2)树叶在枝头干什么?(3)还可以写谁在什么地方什么?
3、学生自由填写。
4、指名反馈,集体评价。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练习:将自己的作品念给好朋友听,请他评价。
五、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我爱听的故事(42)【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之间口语交际能力。
2、要求学生能完整、通顺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并富有情感。
【教学要点】
学生能完整、通顺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并富有情感。【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 教育技术资源。
【教学板书】
口语交际
我爱听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你们一定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吧!你爱听哪方面的故事呢?
2、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在讲故事呢,听听他们在讲些什么吧!
3、指导看图,指名读对话。
4、你爱听那方面的故事?你的同学爱听哪方面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范讲故事:
1、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那在老师讲故事之间,你们想给老师提什么要求呢?(A、声音响亮 B通顺完整 C、有感情)
2、听完故事、交流自己听了故事的感受。
3、同学们,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
4、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与同桌互讲感兴趣的故事,并交流其感受。讲的同学力求江得生动,能吸引同桌,让他爱听。听的同学要听得认真,能谈出自己听后的感受。
5、四人小组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相互交流。
6、上台讲故事,全班交流。
7、评出”故事大王“,发给小红花。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练习。
巩固练习、活化知识: 回家后,打听自己的父母爱听什么故事,并把自己喜爱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人教版3、4单元教学设计
校对:山东省寿光市圣城小学甄秀萍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冲浪科学》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牛晓会张巧平
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并会理解运用。
2、检测课文重点段的朗读情况。
3、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和例子。
4、把握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流程:
一、通过导读,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 ⑴ ⑵
二、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我扫除了生字新词的障碍。汉字听写:
词语理解: 我的补充:
三、朗读过关,梳理内容:
1.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课文重点段:
1、2号读《鲸》
1、4自然段。
3号读《松鼠》1---3自然段。
4号读《新型玻璃》1---5自然段。
5号读《假如没有灰尘》4---6自然段。2.默读课文,我会运用摘录句段、题目扩展、问题回答等方法来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鲸》: 《松鼠》: 《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
3.我可以运用各种方法理顺课文层次。
四、明确主题,拓展升华:
1、从这单元文章中,我了解了课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2.我阅读了《语文主题丛书——冲浪科学》中“动物王国”的文章,也了解到了文章中的一些说明方法。其中《雪地猎狍》,作者从猎狍的等特征向我们介绍了猎狍的主要特征。3.拓展阅读:阅读“说明性文章,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如《生死胡杨》、黄松海的《水的语言》、马伟宏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叶永烈的《奇怪的船》等。
五、梳理问题,贵在质疑:
初读课文和丛书中的文章后,我产生了以下疑问: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冲浪科学》精读品诵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鲸》,《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动物王国”中的《雪地猎狍》。学习目标
了解鲸的体形、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解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复习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一)1号生读第1段,把描写鲸体形大的句子画出来,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甲:最大的鲸有多重?最小的鲸有多重? 乙:鲸的舌头有多重?
生小结:约十六万公斤、两千公斤、近四万公斤、约十七米。师总结: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列举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叫“作比较”。
(二)精读课文第2段
1、鲸的体形像什么?它是什么动物?有哪些特点?
2、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海洋生活的?
(三)默读第3段,你知道了什么?
(四)2号生读后4段,共同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食物、呼吸、睡觉、繁殖生长)
1、第一层主要写了什么?读后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在这一层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3、学习后三层
鲸是怎样呼吸、睡觉、繁殖生长的?轻声读并画出相应的部分。作者在说明时用了什么方法? 小结方法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约十六万公斤哺乳动物须鲸近四万公斤体形像鱼齿鲸
约十七米食物、呼吸、睡觉、繁殖生长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冲浪科学》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和《冲浪科学》中《生死胡杨》、《水的语言》。学习目标:
赏读文本,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解读文本,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完成知识迁移。学习流程:
赏读文本,激发兴趣
1、《鲸》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所写到的句子或段落有,从中我感受到了。
2.《松鼠》作者从松树的外形、性格、行为等特征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特征,运用到的说明方法有。
3.《新型玻璃》作者向我们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是
运用到的说明方法有
4.《假如没有灰尘》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是,从中我感受到了。
三、解读文本,体会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鲸》介绍了鲸的
等方面的知识,为大家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松鼠》是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介绍了松鼠的,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新型玻璃》介绍了 的特点,鼓励人们创造更多奇迹。《假如没有灰尘》介绍了灰尘的说明。
2.全班交流。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品读《主题丛书-冲浪科学》“植物探奇”单元中《生死胡杨》和“生命密码”中的《水的语言》。
2.我从中感受到了。这句话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五、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冲浪科学》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松鼠》、《假如没有灰尘》《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精彩文章赛读。学习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收获。2、展示《主题丛书》精彩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3、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过程: 回顾旧知:(出示幻灯片)如:《松鼠》是一篇()的说明文; 《假如没有灰尘》运用()和()来说明灰尘非常微小的特点。生:《松鼠》 生:《假如没有灰尘》 讲授新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本单元的两篇课内阅读课文:《松鼠》、《假如没有灰尘》 学习《松鼠》
1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漂亮、乖巧。生:驯良。
2、师: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这是怎样写松鼠的特征的?
3、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生:从形体方面、活动范围、时间,吃食物等方面。
4、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地写出松鼠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5、在学习了《鲸》和《松鼠》后,就这两课在表达上的不同谈谈你的看法。学习《假如没有灰尘》
一、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将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 练习指名背诵 3 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让我们通过学习《主题丛书》更多的探索科学的奥秘吧!用下面句式来谈一谈你喜欢的文章吧? 必答题:(以小组为单位,用以下格式,谈一谈你从《主题丛书》中了解到的知识)我从()文章中,感受到了()。我从()小动物身上,看到了()。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冲浪科学》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回顾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分享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学习目标:
1、读懂书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2、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流畅地表达读书感悟,交流读书心得。教学重难点:读懂书籍,流畅地表达读书感受。学习过程:
一、主题回顾:《冲浪科学》
默读课文,我来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鲸》: 《松鼠》: 《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
二、导入课题:《十万个为什么》
师:科学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海洋是蓝色的宝库?有一本书,趣味盎然的知识故事让你扑朔迷离。(出示:《十万个为什么》)师:谁能来回忆一下课前读书要求。生: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可从“主要内容”、“精彩句段”、“我的感想”、“我的疑问”等方面作简单勾画、批注。生:请同学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小组交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
三、分享收获:《十万个为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读本,一起去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震撼!请找出书籍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或自己最喜欢的一幕,和大家分享。生:《十万个为什么》向我们介绍了天体的形成过程。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而银河是由1000多亿颗恒星组成的盘状的恒星系统,太阳系本身就处在这个系统之中。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当中的一颗“小星星”。生:《十万个为什么》当中经常给我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说一年中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海底下是什么颜色?海水为什么发蓝?等等。生:其中有一篇文章叫《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原来萤火虫发光与它尾部的发光器有关,在发光器内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发光物质。当空气进入发光器时,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产生的能量转化为荧光,进入发光器的空气越多,发出的荧光越亮。由此可知,萤火虫并不是在黑夜发光,只不过这种光亮度不如阳光亮,便以为白天不发光了。这使我对萤火虫有了更深的了解。生:海水为什么会又苦又咸?以前,我不知道海水为什么会又苦又咸,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我知道了是因为由于海水含有大量的盐类质。氯化纳就是人们平时吃的食盐,味道是咸的;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味道发苦,因此,海水又苦又咸。生:《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还解答了虾和蟹活着的时候是青色的,而熟了后就变成红色的?那是因为没煮熟的虾和蟹里面有大量的黑色素,煮熟的虾和蟹里面的黑色素没有了,只有红色素,所以就变成红色的.生:《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增加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它是一位无声的老师,给了我无穷的知识,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师:是啊,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有问有答会让你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令人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生边谈感受,边寻找文中精彩语段或图片进行分享。)
四、好书推荐
师:孩子们,一本本经典课外书籍,照亮了我们的心扉,激发着我们对优美文字的向往。你能分享给大家更多的好故事、好书吗? 生:我读过法布尔的《昆虫记》,书中讲的是„„
生:我想请大家课下读一读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生介绍、分享课下读过的故事和书籍)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活的启示》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路军凤杨海艳 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预习《生活的启示》中的文章。学习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并会理解运用。
2、检测课文重点段的朗读情况。
3、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课文所揭示的做人的道理。学习流程:
一、通过导读,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 ⑴ ⑵
二、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我扫除了生字新词的障碍。汉字听写:
词语理解: 我的补充:
三、朗读过关,梳理内容:
1.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课文重点段: 1、2号读《钓鱼的启示》
10、11自然段。
3号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2、13自然段。
4号读《落花生》7---10自然段。
5号读《珍珠鸟》第8自然段。2.默读课文,我会运用摘录句段、题目扩展、问题回答等方法来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钓鱼的启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落花生》: 《珍珠鸟》:
3.我可以运用各种方法理顺课文层次。
四、明确主题,拓展升华:
1.从这单元文章中,我收获到了生活中的启示,明白了做人的哲理:
2.我阅读了《语文主题丛书——生活是一本书》中“成功启迪”的文章,也了解到了文章中的生活启示。其中《感动过后》,作者向我们介绍了 3.拓展阅读:如《弱者面对强者》、《种子的信念》、《一个国家的诚信》、《滴水之恩》等。
五、梳理问题,贵在质疑:
初读课文和丛书中的文章后,我产生了以下疑问: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活的启示》精读品诵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钓鱼的启示》《落花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优秀篇章。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从学生问题入手学课文。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说出来的吗?
2.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3、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诱惑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4、“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5、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三、总结:
1、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2、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拓展:
阅读丛书中的《我相信》《心墙》两篇文章,谈谈你的收获。
《落花生》教学过程
(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一.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找出孩子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2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3有感情的再读课文 二.学生边读边思考
三.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夫妻的希望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上?” 四.拓展延伸,阅读丛书
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借物喻人。丛书中还有哪些文章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请你找出来读一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活的启示》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精彩文章赛读。学习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2、展示《主题丛书》精彩内容,让学生领悟每篇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习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的深刻道理。学习过程: 回顾旧知: 《钓鱼的启示》讲述的是(),让我们懂得了()的道理; 《落花生》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深厚情谊。讲授新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本单元的两篇课内阅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
一、学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段的意思。
(一)灯塔顶受教诲
(二)另辟蹊径走出新路(三)
面对空难再找出路(四)
感谢父亲一生受用 3.理解欣赏重点语句。
“通往广场的路不只有一条。生活也是这样。”等
4.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过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怎么做?
二、学习《珍珠鸟》 自主阅读适时点拨 1、学生质疑
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需要大家帮你解决的问题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儿都不害怕,而且和作者相处的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默读课文共同释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3.拓展 同学们,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班级争霸赛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懂得了很多道理吧!让我们通过学习《主题丛书》更多的去了解它们吧!用下面句式来谈一谈你喜欢的文章吧!
一、必答题:(以小组为单位,用以下格式,谈一谈你从《主题丛书》中了解到的知识)我从()文章中,感受到了()。我从()这篇文章,懂得了()。
()篇文章最让我感动,特别是这一句()。我从中感受到了
()。
二、抢答题
生活中能给人启示的小故事,你能讲几个,把他讲给你的同学听。《生活的启示》读写结合教学实录 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和《生活是一本书》中《感动过后》、《种子的信念》。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人物的言行心理,及其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学以致用,完成知识迁移。学习流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生活就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赏读文本,感悟情感
1、《钓鱼的启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是,从中我感受到了。
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是,从中我感受到了。3.《落花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是,从中我感受到了。4.《珍珠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是,从中我感受到了。
三、解读文本,体会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钓鱼的启示》是通过 告诉我们。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通过 用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落花生》是通过写一家人 说明人要做
《珍珠鸟》是通过 告诉我们 2.全班交流。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品读《主题丛书-生活是一本书》“成功的启迪”单元中《感动过后》《种子的信念》。2.我从中感受到了。
五、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活的启示》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回顾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读丛书,分享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学习目标:
1、读懂书籍,体会真挚情感,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的深刻道理。
2、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流畅地表达读书感悟,交流读书心得。教学重难点:读懂书籍,流畅地表达读书感受。学习过程:
一、主题回顾
1.《钓鱼的启示》讲述的是(),然给我的启示是()。
2.《落花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整个过程。用()手法,告诉我们().二、丛书精彩篇章阅读: 《感动过后》 《偷了豆饼回家》 《种子的信念》 《猎人与狼》
(小组交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
三、分享收获:
让我们再次走进读本,一起去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震撼!请找出书籍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或自己最喜欢的一幕,给大家分享。
(生边谈感受,边寻找文中精彩语段或图片进行分享。)
四、好书推荐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激荡着我们的心胸,一本本经典课外书籍,敞亮了我们的心扉,激发着我们对优美文字的向往。你能分享给大家更多的好故事、好书吗?(生介绍、分享并推荐课下读过的故事和书籍)
第四篇:(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时 分 秒
秒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
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还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重点: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观察钟表,在观察、比较中求知。难点: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亲身体验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活动所用的器材等。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动物运动会场面。
同学们,你们想去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观看动物运动会。(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情景。)
哪个小动物是冠军?为什么?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
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吗?学生自由说。(课件中准备了三个镜头:新年倒计时、红绿灯、跑步比赛。)
2、介绍计量“秒”的工具。
你们知道有哪些钟可以计量“秒”?学生自由介绍。(课件出示四幅图片:电子表、秒表、机械钟、刻漏。)
3、三次观察,合作求知。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次观察。(独立观察)
请拿出你们的钟表,观察秒针,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秒针。第二次观察。(同桌合作观察)
请同桌合作观察秒针的运动,结合屏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学生汇报。
②师用课件演示秒针分别走5小格(每小格停顿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继续演示秒针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导学生说出秒针分别走的秒数,从而得出: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这句话板贴出来)
③请一对好朋友到讲台分工拨一拨秒针,说一说秒数。④同桌利用学具盒互动拨一拨、说一说。第三次观察。(小组合作观察)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第三次观察:
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多少?找出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来。学生汇报。
②师利用课件演示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动。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分=60秒,并板书出来。
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感受1分、1秒。
1、分组活动,加强体验。感受1分。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画画、写字、看书、做口算题、默古诗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②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秒时间,你们可以干什么? 学生感受
3、认识1分、1秒的价值。
①1分钟时间不算长,可同学们都能做很多事情。对比1分钟,1秒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请看课件介绍,并小声地读读。(课件出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②同学们还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学生自由说。)
③课后我们也可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找个班会时间举行一个信息交流会。
4、畅谈感受。
同学们,虽然1秒时间非常短,可能拍一下手就过去了,可时间是一秒一秒积累起来的,那现在你对时间有什么看法呢?请谈谈对时间的感受。(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四、联系生活,发展提高。
1、课内练习。
请打开书6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2、补充练习。
课件出示两题练习,设计如下:
A、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3、小亮吃饭用了15小时。()
4、小兰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12秒。()
5、我们上数学课时,所唱的《拍手歌》大约15分。()B、连线。
请学生上讲台连线。C、动动脑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五、畅谈收获,延伸号召。
1、畅所欲言。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节课40分钟快要过去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2、延伸展望。你还想学到什么?
3、情感号召。
相信同学们今后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行吗?号召:“我能行!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欣赏“秒的寄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秒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比秒的更小的时间单位,既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时间的计算》
学习内容:课本第62页的例
1、例2及“做一做”。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重难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你们想认识她吗?(播放录像,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导游。)
导游: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采访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1.时间的换算。
(1)导游:你们知道,我们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现在就跟随我一块儿去看看吧!
(播放录像:柳州的变化,龙潭公园等场景。)
(2)导游: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 生:2小时是120分。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3)导游:你们真聪明!可KITTY猫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题:
3时=()分3分=()秒 240分=()时1时=()分 2分=()秒180秒=()分 指名说。
问: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
2.时间的计算。(1)情境教学。
导游:同学们,这几天正上演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呢,很好看,你们想看吗?一起走吧!
(进电影院,小导游和售票员阿姨的对话。)导游:请问阿姨,《海底总动员》几点钟开始呢? 阿姨:10:45分开始。导游:谢谢阿姨。
导游:现在是10:30分,电影10:45分开始,我再过多长时间才能看上电影呢?(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
汇报:① 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② 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③ 45-30=15(分)
师:你说的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汇报。
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3)情境练习。
导游:还有更好玩的地方,走吧!(录像:游览柳侯公园)
导游:同学们,现在是2:40,我是2:00进去参观的,你知道我参观了多长时间吗?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我算算吗? 生:用了40分钟。
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讲一讲。(同桌交流算法)
三、钟表王国
师: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钟表王国的国王,今天王国里要举行盛大的比赛,邀请聪明的你们去参加,想去吗?走吧!1.拨表比赛。(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
师:王国里正举行拨表比赛,按要求拨表,填出答案。汇报。
2.智慧大比拼。
师:机器猫表要来考考你们,经过了多长时间,你会算吗? 出示钟面:7:15—7:50 2:55—3:25 3.运动会比赛。
师:看,热闹的运动会,都有哪些项目?你想参加哪个?请算出你参加的比赛项目用多长时间,算对了,就可以参加比赛去了!出示:运动会日程安排
50米跑:上午9:00—10:00 1分钟拍皮球:上午10:20—11:00 1分钟跳绳:上午11:05—11:45 跳远:下午2:30—3:25 4.比速度。
师: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在比速度,它们都认为自己最快,想请你们当评委,帮它们排排名次,好吗?
先出让学生猜测谁的速度快,自由说。再出示:跑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
狗、12:00—12:45 豹子、1:05—1:15 大雁3:55—4:15 学生计算,汇报。
5.联系生活,连一连。
中央台的新闻联播1小时30分 做眼保健操5分钟
一集蓝猫三千问30分钟 看一场电影20分钟
6.请小朋友计算下面经过的时间。吃饭:7:15—7:35 锻炼:9:25—9:45 看书:3:10—3:55 看少儿节目:5:40—6:00 问:你自己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几点上的课?现在是几点?上了多长时间?
四、全课小结
师:这是KITTY猫的作息时间表,看它把时间安排的非常合理,不浪费时间。我们也要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互化。在练习环节中,我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练习内容,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同时还教给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效果较好。
第五篇:(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四 边 形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
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内容分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四边形是本单元的起始内容中的第一课时。通过涂一涂、说一说、围一围等系列活动,充分感知四边形,抽象出四边形的特征。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善于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以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因而课堂上我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在教学《四边形》时,出示“喜羊羊开店”的情境,这样的导入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倾听,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真正意义上作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就自然愿意倾听了。课堂中我始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身边感兴趣的事情,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2、这节课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及自主探索,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内容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和边的特征。而平行四边形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实物和图形中识别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征有个初步直观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为下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铺垫。并为今后深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由于本学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观察和操作获取数学知识。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新课标给课堂带来的新的生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时,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思维,有的能研究三个图形,有的能研究两个图形,有的研究问题很全面,有的只注重了图形边的特点,而忽略了角的秘密,有的同学能用多种方法得到结论,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使我切身感受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课时 周 长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1.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
第四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第六课时 估 计
学习内容:
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重难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