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郊外去 音乐教案
第四课时《郊外去》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作曲家丁善德及作品背景。能够感知、理解音乐言语的特征。2.通过聆听乐曲主题旋律、猜曲名、画一画音乐的画面等活动,感知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并区分出乐曲的各个乐段。
3.情感目标:听钢琴曲《郊外去》、《捉迷藏》,体验歌曲充满童趣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形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
2.感知、理解音乐语言的特征,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与现实生活中形象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课前预习1.了解6/8拍的节奏特点。2.了解歌曲的写作背景。
二、听赏歌曲《捉迷藏》《郊外去》
1.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好听的乐曲,请你猜一猜哪一首是《郊外去》?哪一首是《捉迷藏》?为什么? 2.欣赏
生:第一首是《郊外去》,因为乐曲的旋律很流畅,听上去很快乐。生:后面一首是《捉迷藏》,因为乐曲听上去很令人紧张…
3.复听《捉迷藏》:师:我们先来听听乐曲《捉迷藏》可以分为几段?猜一猜他们是怎么玩捉迷藏的游戏?
生:分为三段。请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模拟捉迷藏的游戏
4.复听《郊外去》:师:我们再来听听乐曲《郊外去》可以分为几段?想象一下郊外的情景。
生:三段。*学生画一画想象到的户外情景。教学过程说明(解析)采用多种形式表现乐曲,玩一玩真实的捉迷藏游戏,画一画脑海中想象的快乐画面,让孩子在体验中感知、理解音乐的形象。
5、认识钢琴:师:这两首曲子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钢琴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钢琴呢?
三、拓展
1、欣赏视频:钢琴独奏《儿童组曲》片段
2、复习歌曲《捉迷藏》我们不仅可以用乐器来表现欢乐的游戏,还可以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让我们一起唱一唱《捉迷藏》。
四、小结:师生回顾课上最喜欢的音乐内容
第二篇:《到郊外去》教案
《到郊外去》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
2、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的学习。
3、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4、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5、欣赏乐曲《火车咔咔咔》。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郊游》。
2、欣赏《出发》《火车咔咔咔》。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 5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
2、学习小节线、小节。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四、结束本课。
/ 5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 5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X X.X X X X X,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 5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 5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_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
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
|1
—
|5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5
—|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
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X
X
.X
X
X
X
X,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
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人音版二年级音乐第1单元《到郊外去 》教案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第1单元《到郊外去 》
教案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教材分析:、《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歌曲为起承转合的四句结构,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基本相同,只有第三句是对比乐句。教师范唱该乐句时,应注意将力度、旋律等对比因素表现出来。在教唱歌曲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开始人与自然、儿童与大山的对话。在演唱形式上,可设计成一呼一应的对唱形式,模仿山谷回音的效果。唤起儿童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有利于儿童表现歌曲力度的变化。运用中等速度,欢快地演唱。注意在表现歌曲力度变化时,对比要鲜明但不能过分夸张。
该乐曲旋律的核心音程是围绕属音sol的上四度跳进与下五度跳进进行的,这两种音程构成了歌曲旋律发展的基础,教唱歌曲时,可适当注意。
2、《出发》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手法,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3、《放风筝》这是一首流传在河北南皮一带的民歌。歌曲表现了春季放风筝的民俗。从三月清明唱起,唱到姐妹的穿着打扮,唱到放风筝的动作细节、风筝飞翔的形态,直唱到姐妹收起风筝欢欢喜喜回家去。歌曲优美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4、《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歌词的开始,每一个字后面都有短小的衬词,活泼轻快,富有童趣。演唱时,衬词可唱得轻巧。歌曲结束时句尾可带有呼唤语气的衬词“呦哎!”,给整个唱腔带来饱满激情和独特的地方色彩,演唱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
《放牛放到小河边》为平调山歌,节奏简洁,音域较窄,起伏较小,似唱似说,亲切欢快。
5、《郊游》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
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歌曲为非规整结构,第一句与第三句完全相同。音域不宽,八度。节奏平稳。曲调围绕sol音进行,具有继续发展的不稳定感,尤其是第二句,进行到la,具有小调意味,更加强了乐曲中部的变化发展态势,但曲调很快回到第一句,稳定地结束到主音上。第二句中的“飘”和“柔”,都是一个字四个音,音高要唱准确,声音要唱连贯。
演唱速度为利于行走的中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54
|1———‖
师:呜
呜
轰隆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5
—|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X
X,XX.XX
XX
X,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sol—mi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春雷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第五篇:《郊外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收集、汇总信息,解决生活问题。
2.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连减。
3.养成规范、公正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和连加,学会了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和连加。现在老师这里有几道这样的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
34+28+1675-56+27
(独立完成,交流。)
2.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和连加时,我们可以列两个分开的,或者一个连在一起的竖 式进行两次计算。
3.用这两种方法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二、新授
1.小朋友,春天到了,小巧的班级准备出去春游了,她负责买面包,在买面包的过 程中她碰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碰到了什么难题。
(出示情景图)
2.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她碰到了什么难题。
(小巧到商店买面包,她买了28个巧克力面包,19个草莓面包,总共86人,需要86个面包,还缺几个面包?)
3.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计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怎样算方便、简单,记录在纸上。)
4.交流比较。
学生讲方法,师板书:
①86-28=58 58-19=39
②86-28-19=39
86-285858-193986-285858-1939
师:在做两位数的减法时我们要用竖式来帮忙。在计算时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 “退一作十”再减。
③86-28-19=39
86-2858-1939
④86-28-19=39
86-28-1939
师:小朋友算得都很好,有的小朋友是分两个算式进行2次计算,有的小朋友是列一个 连减算式用两个竖式计算,还有的也是列一个连减算式但只用一个竖式计算,这些方法 都行。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②、③),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第三种比较简单,算式和竖式都只用一个,一样计算但方便快捷。
师:用这种方法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1.写竖式时数位要对齐,抄写要准确。
2.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退一作十”再减。
3.横式的结果不要遗漏。
师:用第二种方法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第一个竖式的答案抄到第二个竖式时要注意不要抄错。
小结: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方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你们是怎么想到的?你们真聪明,把加减混合、连加的方法都用到了连减的题目上。我们一起来算一算,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 连减和连加不同的是:不可以列三层楼的竖式的。(擦掉板书)
用你喜欢的方法笔算: 64-7-12= 87-39-28= 生独立完成,师反馈交流。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笔算连减算式的时候,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