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
(下册)
《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型
:唱歌课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山谷回音真好听》是一首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曲短小精炼,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简单、明快、流畅,生动的描绘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四、学情分析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并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能聆听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响,辨别出声音的强弱。(过程与方法目标)
2、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并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知识与技能目标)
3、了解“回音”这一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六、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重点)
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难点)
七、教法和学法
1、演示法
2、模仿法
3、听唱法
4、游戏表演法
5、讨论创作法
(以上教法与学法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八、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大鼓)等。
九、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部分:
(一)激趣导入
感知体验
导入:小朋友,今天的天气这么好,王老师想带大家出去郊游,可是一时间我不知道带大家去哪里,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动物园、植物园、幼儿园、爬山......)
师:爬山听上去挺有趣,那我们一起出发吧(动作状)
终于爬上山顶,这是我不禁想大喊一声,表达我的喜悦,你会喊什么?
(通过回答导出课文主题:回音)
看来大家都是细心的孩子!
1、山谷游戏:
我来做你的回音(出示课件鼓励大家抒发自己的情感)
总结:孩子们都是勇敢的!
(1)
听一听(回音一声比一声要弱,突出强弱对比)
(2)
敲一敲:出示打击乐---大鼓,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去尝试敲一敲,辨别用力敲击时和轻轻敲击时声音的变化。
从中得出:在音乐中大的、重的声音叫强,小的、轻的声音叫弱。
认识力度符号f(强)p(弱)。
3、做一做(“吹泡泡”游戏)
游戏玩法:教师扮演吹泡人敲鼓,小朋友们分两组牵手围成圈圈,当鼓声敲得大时,圆圈就随着增大,(大圆圈表示强)当鼓声敲得小时,圆圈就随着增小。(小圆圈表示弱)
再重复一次时,让学生来敲击强弱不同的鼓声,教师与小朋友们一起动起来……。(师生合作互动)
【设计意图:通过听、敲、做等活动,让学生感知、想象、实践获得愉悦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积极性,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声音的强弱(知识点),也为新歌学习作好铺垫。】
(二)引领探究
实践表现
1、情境引入:“听回音”
(1)观看动画片(初步感受——回音)
导入:大家表现的真棒,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小美,听,他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视听回放(仔细听辨——喊声与回音的强弱对比)
提问:小美的喊声和山谷回音两个声音比较,谁的更强、谁的更弱呢?
【设计意图:通过看
“动画片”作为切入口,引出“回音”现象,探究辨别喊声与回音表现的强弱力度不同。】
2、游戏进入:“学回音”
(出示课件
“我来做你的回音”部分
游戏实践活动:
导入:请小朋友们和山谷一起来做老师的回音好吗?
(全体学生作为山谷,老师说一句,学生应一句,进行师生互动练习)
师:你好
生:你好
f
p
f
p
2 3
4︱
-︱
2 3
4 ︱5
︱
i 6 i 6 ︱5
︱
i 6 i 6 ︱5
︱师:啊
生:啊
师:啊
生:啊
游戏特色:①利用现场学生人数(如:老师做原音,学生做回音人数分别可为20、15、10、5人等)多种形式变换,进行原音与回音强弱对比。②巧用新歌中难点乐句,作为游戏内容,进行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学“回音”游戏活动,让学生从模仿、探究、实践中体验原音强、回音弱,突破歌曲难点。】
3、学习新歌:“唱回音”
(1)听录音范唱曲、老师弹唱(感受歌曲情绪)
导入:小朋友们模仿地真好,想知道刚才小美对着山谷唱了一首什么歌吗?一起来听听。(出示歌片,并播放《山谷回声真好听》范唱曲)
想听听老师唱吗?来点支持的掌声吧。(弹唱形式进行范唱)
(老师范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有表情地歌唱和歌曲乐句“啊”的不同力度表现的原声与回音的对比效果。)
(2)学习歌词
采用跟读、齐读、按节奏读的方式进行。注重“啊”的强、弱练习。
(3)学唱歌曲
采用:听唱法、模唱法、轻声唱
师生接龙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并引领学生进行一、二、五乐句的异同比较和三、四乐句的强、弱处理。
(老师指导示范,学生反复领会练习,突破重、难点。)
(4)巩固歌曲
采用随琴齐唱、听录音伴奏唱、男女生分组唱(女生做回音或男生做回音)、师生接龙唱(学生或老师做回音)表演唱等形式巩固歌曲(用声音强弱变化不同力度表现回音效果,再次突破歌曲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唱“回音”环节,学会歌曲,从“感受---实践----表现---巩固”中感悟歌曲音乐形象,提高音乐审美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启发想象
鼓励创造
1、启发创编
导入:小朋友,想想看,除了山谷里有回音,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有回音呢?相互讨论一下,看谁最细心观察了。
自由发言:话筒、隧道里、大桥底下、山洞里、天坛的回音壁里有回音……
对话:我想请大家根据刚才学过的歌曲,重新给它编一编歌词。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2、结合旋律唱新词(播放课件歌片)
根据新词自由唱一唱练习(教师参与引导)
《话筒回音真好听》-----小小话筒真稀奇,唱歌讲话真好听,喂---喂,喂---喂,话筒回音真好听。
3、合作表现
把学习内容与拓展创作内容相融合,再有表情地表现歌曲。
(师生合作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编创活动,让学生在歌曲音乐中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达情感、表现音乐,进而增强创造意识和合作意识。并在表现中渗透评价意识】
(四)课外延伸
课业结束
1、课后延伸
课堂小结
导入:唱得真不错,今天,小朋友们来到山谷开心吗?山谷的回音怎么样?(真好听),“回音”只是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自然界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还是希望大家多多观察、多多亲近大自然,关注、爱护我们的大自然。
2、师生律动
课堂结束
音乐再见歌下课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了解“回音” 现象。鼓励探索,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九、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
(教学体现以“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
(二)注重兴趣培养,注重个性发展
(能巧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体验音乐形象。在参与活动中发展个性。)
(三)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体验情感和创造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增强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