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案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19:5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示儿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示儿教案》。

第一篇:示儿教案

示儿”教学设计x

一、教学内容:第 108 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遗嘱,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3、4个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教者评价正确与否。

(2)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3、4个学生答)

2、(课件展示)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揭题

1、解题

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 生:(“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三、读通诗歌,理解诗意。课件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诗中去吧。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并两人为一小组说说诗句的意思。

3、(口号)全班一起来读——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读一遍。

师: 我们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而且尽可能读出诗的韵味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段视频。

4、欣赏视频朗读。个人读诗,学生评价。(有收获吗?谁也来一展诗情?谁比他更富有深情)?)

5、师范读: 老师见到同学们读得那么富有感情,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也来评一评。(生评)

6粗通诗意,汇报交流:说诗句。(我们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了,现在我们进入对诗意的学习,一个同学说一行诗)

(三)深入学习诗意:

1、课件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生:财产„„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国家被别人侵略„„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激情补充:当时国土分裂„„靖康之变„„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题目很长,齐读,指名读诗

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

这是何等的气魄!。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悲痛、痛心、痛恨„„

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生;农民很悲伤„„

师配乐(悲伤)旁白:„„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指名说

生:我看到了遗民的眼泪听到敌人的铁骑声

生:„„

生:娃娃的哭喊声,饿死„„

生:翘首盼望王师„„

生:敌人大肆屠杀无辜百姓

生:饿得面黄肌瘦,横尸遍野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遗民眼尽哀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三生读,齐读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怎么没有一个统治者来„„

生:„

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齐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寻欢作乐

生:他们在游山玩水

生:过着奢侈的生活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眼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男女生对比读这两首诗

师:他们在汴州也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他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忘了„„那诗人为什么还悲?

生;为了昏君而悲

(1)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

A、课件出示地图,用色块标识沦陷的土地:此时的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情景?

B、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是什么?(板书:悲)

C、体会诗人“悲怆的心境”: 师:看我这一生立志为国破敌----出示:少年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壮年陆游---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老年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面对死亡,坦然自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但对国家他却念念不忘,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执着、深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一读。(师读前部分,生接读后面诗句)

(2)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觉得诗人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他很爱国,在九泉之下他可以心安了。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

A、师: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泪胡尘,大好河山无颜色,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B、师:想我神州陆沉之恨犹未雪,平生志业百无一酬,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C、师:一切都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只盼得——(生读)

3、最后小结:一个“悲”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让我们从他的“悲之切”中体会到了他对国家的“爱之深”。

诗人胡应麟曾谓此诗“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来读这二十八字。)

4、此时此刻,陆游的二十八字爱国诗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学能饱含深情的背诵一遍。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无论哪一篇作品里都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所以我深深地敬仰他——这位伟大的人,这位感动中国的先辈。穿越时间,踌越空间,如果陆游泉下有知,看到今天如此团结和谐的国家,他也一定会含笑九泉了。此时的陆游一定想说点什么,同学们能用你最美的语言,用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学写诗歌)替陆游说出来吗?

五、总结全文

结束语:(播放音乐)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位老人留下的遗嘱是什么了吗?它是陆游念念不忘的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是对祖国重新统一热切地盼望,是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板书:爱国之情)

六、课后作业:

1、会默写《示儿》

2、收集有关爱国的诗歌。板书设计: 示 儿 陆游

【整体设计意图】:

1、以读代讲,追求润物无声。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紧紧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教师引读,熟读成诵等形式,体会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情感,促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

2、加强诵读指导,追求多元共振。

对《示儿》这样的诗,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会有不同的诵读,所以在诵读指导上我将尽量追求多元化,反复引读加强记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感悟又会有其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们追求这样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华。

古诗以凝练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构境,因其凝练而形成了许多极富美学张力的空白处。这种空白是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的。这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另外,尽量把诗意的解释进行淡化处理,而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直接的对话。评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堪称是爱国诗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够准确把握诗的爱国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情”为主线,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品味的淋漓尽致。首先,开课的导入,以猜测一个生命将息的老人临终的遗嘱内容为线索,使学生初步体会了诗人临终前心中没有家事唯有国事的情怀,为体会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接着,紧扣“悲”字,让学生去体会诗人临终前无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结。这既是对诗句理解的过程,对语言魅力品析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在学诗,在学语言,也是在领悟情感。同时教者设计的几处感情引读,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来体会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情感。对于诗人的情感学生不是听来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设计的环节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谓水到渠成,如泉眼无声惜细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最后,教者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实为教者的聪明之举,使爱国的情感得到升华,此时“情”已不仅仅局限于《示儿》这一首诗,“情”满于课堂,“情”满于语文,“情”满于悠悠历史„„

第二篇:示儿教案

《示儿》教案

一、教学课题

《示儿》

二、教材分析

《示儿》是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三、教学方法

对于这首爱国诗篇,深入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是关键。教学时,我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朗读比赛,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就行。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示儿》。

2、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奠定悲壮的基调。

1、说岳飞,介绍时代背景,刚才你听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说起岳飞,你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历史吗?我这里有一分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

(课件出示资料,学生轻声阅读)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之前的灭亡的宋朝史称北宋。我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同学们,宋朝不仅有抗金名将岳飞,还有许多爱国诗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当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板书)(出示陆游像)这就是诗

人陆游,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老师介绍)

3、陆游在他86岁临终之时还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出示诗并板书课题)解释课题,老师范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二、粗知大意

1、理解字词,同学们,古诗文比起我们现代文来说是比较难懂,那些字词你读懂了,那些字词还不理解呢?、(同桌交流)大家汇报。

2、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得很透彻,那么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同学们的交流,并结合下面的注释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逐句让学生说,直至掌握)最后让学生说出全诗的意思。

3、诗的意思理解了,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学生诵读,读出感情。)

三、感悟诗情、知生平,悟诗情。同学们,这首诗可以说是陆游的一份遗嘱,我们说一个平常人在生命快要终止的时候,在亲人面前,一般会说些财产分配,牵挂家人健康等家常话,而陆游在临死前,牵挂的却是祖国的统一,念念不忘北定中原,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份陆游的生平介绍,相信你看了之后,一定会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学生念:(陆游出生后两年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民不聊生,沦陷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宋统治者屈膝投降后,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苟且偷安,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军九年,积极抗金。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遇多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忧。)

2、读了这份资料,你再读《示儿》,你体会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呢?用诗中的一个字来形容,陆游在诗中却——(悲愤不已)他为什么而悲?(板书:悲)请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介绍说一说。

a.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为国土沦丧整整84年而悲,山河破碎,国家分裂——这让老师想到了杜甫写的一首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示诗)不同的诗人,一样的爱国情怀,都是为祖国的破碎而悲伤。

b.为沦陷区的老百姓的苦难生活而悲,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正如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的那样——“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敌手,沦陷区的老百姓眼泪都流尽了,流干了,他们怀着无比悲伤的心情,一年一年地盼望着朝廷军队来解救他们。

c.请你再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看看诗人还为什么而悲?

为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而悲,正像林升在诗中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们把杭州当作了曾经的首都汴州,不思收复中原,歌舞升平,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4、诗人为沦陷区老百姓苦难的生活而悲,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而悲,更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悲,让我们带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师生齐读)(指名读)(用低沉的语调,舒缓的节奏)

5、除了悲伤、悲愤,我们再来读读后两句,还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什么情感?(师生一起高昂地读)(盼望祖国统一,对祖国统一充满了希望。)

6、是啊,陆游一生呼喊“北定中原”,直到临终之时他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此时的诗人僵卧在病榻之上,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学生读后两句)。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热情啊,诗人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他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学生读后两句)这首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学生读后两句)。

四、拓展其他爱国诗篇

1、同学们,《示儿》是陆游一生的绝笔诗,也是表达诗人爱国热情的绝唱。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哪些千古传诵的诗句呢?(学生汇报,诵读,)

2、老师也搜集了两句与大家共勉。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饱含感情来背诵陆游的压卷之作。

五、作业

一位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他的祖国,他的遗愿有没有实现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资料。

板书:

悲 儿(宋)陆游

愿望

第三篇:示儿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2.在反复诵读与想像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上网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诗人所写的其它诗歌,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

2.教师准备:课件制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00多年前,在一个寒风萧瑟的黄昏,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

2.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陆游的有关资料,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陆游的了解? 3.揭题、解题

在1126年,当金兵的铁蹄踏破宋朝都城边缘的那一刻起,战火就整整燃烧了95年。陆游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战乱纷飞年代里,他一生都在渴盼着国家的统一,在他临终之时,躺卧在病榻之中的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人间绝唱——《示儿》 这首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示儿》,去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齐读题)师:谁来说说你对“示”这个字的理解? 示儿呢? 渡:陆游到底要告诉儿子什么呢?先听老师读读这首诗。

二、师范读全诗

师:你们想读吗? 谁来读一读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活动一要求)活动一:初读,读出节奏

1.反复朗读《示儿》,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诗的节奏。2.组内轮读古诗,互纠互评 3.展示朗读。

师:哪一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朗读?(课件示儿)指导朗读:会读诗的人不仅要读得准确,还要读出节奏。师:读得真好,字正腔圆。一起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过渡:现在我们能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还要明白诗句所表达的意思。

活动二:再读,读懂诗意(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根据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元:同“原”,本来。但:只。九州同:全国统一。定:平定。这里指收复。乃翁:你的父亲。2.组内说说古诗大意。

3.全班交流(先读诗句,再说诗句的意思。)

„„

师:谁来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老师想和你做个配合,老师先说,说完之后你接着说,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师: 在700多年前那个寒风萧瑟的黄昏,陆游躺在病榻上,气息奄奄,他对孩子们说„„请(生接着说诗意)

渡:诗句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哪个字?(板书悲)

那诗人在悲什么呢?

活动三:诵读,体会情感

(课件活动要求)

1.自由读这首诗,思考:(1)诗人在悲什么?

(2)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小组讨论思考题并感情朗读全诗。3.全班展示。(答问题——读古诗。)

交流问题一,师引导体会感情、诵读:

(1)国家破碎,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同学们请看(课件战乱视频)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也听到了,1126年,自从金兵的铁蹄踏破宋朝边缘的那 一天起,我们的诗人就和所有中原人民一样过着这样苦难深重的日子,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想一想诗人在为谁而悲呢? 生:(人民)为人民的什么而悲?(流离失所)师:请看,这是诗人在他68岁时写的诗(课件齐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指导朗读:诗人何尝不悲呢?他在悲悯那些在金兵铁蹄践踏下哭泣、流干了眼泪的人民啊!哪个同学愿意把诗人对人民的这种悲伤送进诗句里,通过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指名读,齐读)

(2)为什么人们望眼欲穿却盼不来朝廷的军队,那朝廷的统治者们此时此刻又在干什么呢?

(课件歌舞升平的视频)

师:一边是水深火热、苦难深重,一边却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目睹这一切,同学们想一想,诗人又在悲什么呢?(生„„)

师:仅仅是一种悲哀吗?这是心底升腾起来的一种愤怒,他在悲愤那些置百姓生死于不顾、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们。将诗人的这种愤怒送进诗句里读。

(课件出示前两句„„指名读)

指导朗读:还没看到那股从心底升腾起来的怒火,谁再读。

(3)虽然诗人为人民生活而悲伤,为统治者的行为而悲愤,但如今的他又能怎样呢?请看,(课件图片)

如今他只能躺在病榻上,空怀一腔报国之志,他还在为谁而悲呢?

生„„(师:悲叹自己的有心无力。)

师小结: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诗人为人民的苦难而悲伤;

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诗人为统治者的无能而悲愤;

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诗人为自己的有心无力而悲叹。把诗人的这种复杂的情感融入到诗句中,读。(课件示儿齐读)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了诗人的悲伤和愤怒,那么是否就绝望了呢?(哪一组来交流第二个问题)师:临终的他在想些什么?

师:他虽然如此之悲,但他却在深切的盼着,他在盼着国家统一,盼着朝廷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收复失地的那一天,并且坚信一定会有这一天的,“无忘,无忘,不要忘记,千万不要忘记”再读,读出诗人深深的期盼,读出他谆谆的嘱托吧。

课件出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诗人在有生之年,万事不悲,唯悲九州不同,在九泉之下什么事不盼,唯盼着朝廷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在这一悲一盼之间,同学们,你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 „„

师: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诗人是死不瞑目啊,就是这种爱融入在这短短的诗句里,怀着这种感受,这种敬仰再次走进诗句。(齐读示儿全诗)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师过渡:从你们的诵读中,我再次深切的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那种渴盼,这不仅仅是他临终时的愿望,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诗人一生作诗无数,无一不体现他的这种爱国情怀。自由读读这些诗句,把你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诗句: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20岁

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陆游51岁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陆游80岁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马行》陆游82岁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的体会。(„„)引读:20岁就立下了,齐读“上马„„”

师:他一生没有做过高官,40岁的时候,他在京中做了一名普通军官,却屡招投降派的打击,但他却(齐读:位卑未敢忘忧国)

师:68岁的他退居家乡,却仍然牵挂,请(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师:一年又一年,80高龄的他仍然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他悲伤、悲愤,齐读(胡未灭„„)

师:已是82岁的老人老态龙钟,却依然梦想着跨马杀敌(齐读:一闻战鼓意气生„„)

而如今他再也不能上马(齐读“上马„„”)他再也不能高唱(读“位卑未敢忘忧国”)

此时,诗人的生命旅程已经到了尽头,他有千言万语要告诉儿子,这万语千言凝成了28个字。(课件出示《示儿》)

此时,诗人用他最后的力量与激情,写下了这样的千古绝唱(读)

小结全诗:短短28个字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诗人的爱国情怀至死不渝。下面进入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1.填诗句。

作者的遗憾是()。

作者的遗恨是()。

作者的遗愿是()。

作者的遗嘱是()。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示儿》的作者是 朝的。

这首诗中作者因 而“悲”;表达了作者。

师: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

谁能有感情地背诵? 师:陆游还写了许多爱国诗词,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

第四篇:示儿教案

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

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遗嘱,同学们来读一读。

出示鲁迅、孙中山、周恩来的遗嘱,让学生读读

二、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1、教师:同学们,在1210年,有一位85岁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他也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是一首诗——《示儿》(板书):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4、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

○资料出示:

【陆游身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簪缨世家,少有才名。

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

3、乾道二年(1166),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4、四十六岁入蜀,先后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军务。

5、六十六岁后遭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5、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

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叮嘱儿子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1、学生读诗后,全班交流。

2、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

□让学生充分说说诗意。

□相机进行古诗知识点的教学

(1)通假字元,通原;无,通勿。

(2)古今字义不同但,只是。

3、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

4、学生读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5、全班交流。(悲、悲痛、悲愤、悲悯„„)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体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苟且偷生的悲悯。)

出示材料:

【当时社会现实】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入扬州,以扬州作临时都城的宋高宗赵构匆忙逃窜。

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兵再次南侵,扬州沦陷,再次遭劫掠。

6、感受陆游的爱国精神.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材料要点:

○“爱国主义精神,是陆游诗思想内容的核心”。

○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

○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作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

陆游从小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

出示下列材料:

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他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2、“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

他写出了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他老病僵卧之时在梦中亲临前线,斩将夺关,尽复汉唐故地。

4、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他写出了对朝庭不想收复失地的深哀巨痛。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他写了更多的是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

7、读了这些诗句,你的心情如何?再次感情朗读读全诗《示儿》

8、小结: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伤悲,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

9、感情读诗。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700多年前这位伟大诗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表达人死之后万事皆了无牵挂的旷达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要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

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

4、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崇敬吧!

(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读再次释放。)

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希望离开了,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2、生讨论回答。

2、出示材料:

○陆游死后24年,宋和蒙古会师灭金。

“不及生前见虜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十一《端嘉杂诗》之四)

○陆游死后66年,元师灭宋。

“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霁山先生集》卷三《书陆放翁书卷后》

○陆游死后79年,元兵败宋于厓山,宋亡。

陆游孙子元廷闻厓山之变,忧愤而卒。

陆游曾孙传义闻厓山之变,不食而卒。

陆游玄孙天骐于厓山抗元战役中蹈海死。

„„

这些都不负陆游爱国之诗教育的结果。

4、师述: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结课:

○设问:在今天,我们学习《示儿》这首诗有什么意义?

○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

○只有象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附网友评:

我谈谈我的看法,不一定合适,仅供参考:

1.古代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读读背背,即读熟了,背会了,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很大一部分了,因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靠什么呢,靠的是诵读,要做到熟读称诵,但是从你的设计来看你让学生读得不够充分。

2.关于作者等相关资料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查资料,课内汇报即可,这样效果更好。

3.你的拓展延伸到第三条即可,后面的我觉得就不必了。因为遗嘱是给家人的,和岳飞等恐怕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你要反映的是家人遵照遗嘱奋起抗金就可以了。

总之,你要把重点放在通过熟读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读得一定要充分,必须做到熟读称诵。

——新疆胡杨林

我觉得你让学生读得太少,因为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诗,其它的内容只是为了帮助学懂这首诗的,所以,不能把主次颠倒了。

昨天,外甥到我家来,说学了三首古诗,我让他读读,可是《游园不值》连作者一共才三十几个字,他就读错了三个字,说明老师在上课时根本就没有让他们多读,那讲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要使学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读来实现,当学生能满含悲愤地读出诗句时,你能说他们不懂吗?

你的设计,背景材料介绍得太多了。当然,背景的介绍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有利于情境的设置,但这不是无限制的,教学的重点还是应该以诗句为主。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第五篇:《示儿》教案

《示儿》教学设计

金城江区第九小学

罗素芬

教材与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五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过程与方法:读(感知)——思(想想画面、探究情感)——品(体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强烈的悲愤、爱国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陆游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实现愿望的原因以及诗人的悲愤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黑板上写个“?”(知道表示什么吗?)再写“遗嘱”(理解吗?)遗嘱是给谁看的?(给子女)引出“示儿”(给儿子看的)——1210年,有一位85岁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他也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是一首诗——《示儿》(板书):想不想知道这位老人留下什么遗嘱?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课件出示)

2.了解诗人。(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课件展示)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通读全诗,感知诗歌 1.自由读诗,读通顺。2.指名读,正音、句读。

3.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理解诗人的遗嘱——遗憾、嘱托

三、再读诗文,琢磨首句,体会诗人心情

1.(课件出示图片)我们了解了陆爷爷的牵挂与遗憾: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陆爷爷当时留下遗嘱的瞬间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想象意境,交流。(老人弥留之际不担心个人生死,念念不忘始终牵挂的是祖国什么时候能统一)

四、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心境

1.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从诗句中找到一个最能体现诗人心情的一个字吗?(板书:悲)你能用“悲”字组词吗?

2.诗人在“悲”什么?陆爷爷可能因为什么而这样“悲”呢?让我们随着陆游一起,走进他的生活(出示地图、材料):

20岁时,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何等的壮怀激烈!(《观大散关图有感》)

对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复失地的悲愤,让他痛呼:“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68岁时,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多少辛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老病僵卧之时他仍在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收复北方失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他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的悲伤写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渡:面对南宋贵族统治者的屈辱求和,苟且偷安、醉生梦死,陆爷

爷是多么的悲愤呀,即使这样,他老人家还是一如既往始终坚信着会有中原统一的到来。让我们再回到诗中来,感受诗人的心愿吧。

3.此时此刻,请你再读全诗,感受意境。(1)自由体验读;(2)指名朗读;(3)表演读。

五、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心愿 师生对读,品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指导朗读:面对死亡,我坦然自若,没什么可怕的!——死去元知万事空!

(2)可惜了,可惜了——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但对国家他却念念不忘,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执着、深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一读。(师读前部分,生接读后面诗句)

(3)引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师: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泪胡尘,大好河山无颜色,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王师北定中原日(生读)(坚定的信念)

B师:想我神州陆沉之恨犹未雪,平生志业百无一酬,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王师北定中原日(生读)

C师:一切都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只盼得——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愿、嘱托)

3.最后小结:一个“悲”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

伤,让我们从他的“悲之切”中体会到了他对国家的“爱之深”。

4.我们再饱含深情的读一读这份特殊的遗嘱吧!配乐朗读。5.熟读成诵。

六、拓展延伸: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遗憾与希望离开了,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1.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宋)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2.默写《示儿》。板书设计:

示 儿(宋)陆游 悲

爱国之情 千古绝唱

下载示儿教案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儿教案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示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

    示儿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

    《示儿》(模版)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熏陶。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

    《示儿》教案 黄咏梅

    语文教案 古诗《示儿》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 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苏教示儿教案

    示儿教案实录 1.学习《示儿》,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理 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3.学会2个生字。4.有感 情地朗 读课文,背诵并默......

    示儿教案(共5则范文)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学课题 《示儿》 二、教材分析 《示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

    示儿教案[5篇范例]

    《示儿》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

    新《示儿》教案(精选5篇)

    《示儿》教案 内乡县王店镇王店小学 王宜敏 《示儿》陆游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