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如我会变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习作《假如我会变》
曙光楼小学
苏航
一、教材依据
“假如我会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习作内容。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编排的。在学习了几篇想象瑰丽,语言优美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安排了“假如我会变”这样的以写想象为内容的习作训练,是教材编撰者的用心之处。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学习资源,会有效的帮助学生写好这次习作。
二、习作目标
1.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中的“我之变”。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在交流中,学会欣赏写的成功的地方,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三、习作重难点
1.拓展习作思路,让学生有所写。
2.习作有内容,根据想象编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四、教学策略
1.这次习作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神话传说”故事。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特点,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内外优秀神话、童话、传说的基础上,感受想象的瑰丽神奇。将读写融合起来,积累语言和表达方式。
2.最大能力地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着痕迹地、快乐地、由易到难地进行习作。激励学生的习作热情,消除习作畏难情绪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示神话故事人物】 提问:
1孩子们,这是谁?他们有什么神奇的本领? 2怎样才能像他们一样神通广大呢?
3、如果给你一次变化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
二、神奇之旅,体会奥秘
【你闭上眼睛,想象:你的腿在慢慢变短变短,嘴变得又尖又长,你的身体渐渐的变轻变轻,你的胳膊变成了翅膀…现在你已经变成了一只快乐的小鸟,快试着扇动一下你的翅膀吧。】
提问:
1快乐的小鸟们,我们快一起飞到天空中去看看吧!
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离开了天空,我们又飞到了哪里?(出示果园图)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三、合作学习,创意表达
提问:
1、离开了果园,咱们开始自由活动,你又飞到了哪里?
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同桌一组,互相说一说)
2、谁来说一说你的神奇之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四、回顾旅程,总结方法
【出示课件】 提问:
1、孩子们,我们的旅行结束了,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变成了什么?去了哪里?
2、我们是不是只能变成鸟?只能去天空、果园……
3、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变成什么?去了哪?我们在展开想象四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在展开想象写故事的时候,都可以采用一次次这样的方法。板书:
说
一次次地
做
想
看
五、放飞想象,创意表达
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变化的事物,现在请你随着迷人的音乐,开始自己的神奇之旅吧!
六、板书设计
想
象
说
一次次地
做
想
看
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习作《假如我会变》课堂实录
曙光楼小学
苏航
一、教材依据
“假如我会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习作内容。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编排的。在学习了几篇想象瑰丽,语言优美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安排了“假如我会变”这样的以写想象为内容的习作训练,是教材编撰者的用心之处。教师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学习资源,会有效的帮助学生写好这次习作。
二、习作目标
1.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中的“我之变”。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在交流中,学会欣赏写的成功的地方,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三、习作重难点
1.拓展习作思路,让学生有所写。
2.习作有内容,根据想象编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四、教学策略
1.这次习作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神话传说”故事。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特点,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内外优秀神话、童话、传说的基础上,感受想象的瑰丽神奇。将读写融合起来,积累语言和表达方式。
2.最大能力地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着痕迹地、快乐地、由易到难地进行习作。激励学生的习作热情,消除习作畏难情绪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示神话故事人物】 提问:
1孩子们,这是谁?他们有什么神奇的本领? 生1:女娲,会补天
生2:夸父,能一口气喝干大河里的水 生3: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2怎样才能像他们一样神通广大呢? 生1:可以练
师:练当然可以,可是时间太长了,还有其他快速的方法吗: 生2:可以做梦
师:是个好办法。但是,只有睡着了才能做到,不解渴!老师有个秘诀,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告诉你吧,就是想象。当你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你就能上天入地,千变万化,神通广大!
3、如果给你一次变化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 生1:仙子 生2:一块砖 生3:树 生4:狙击手 ……
二、神奇之旅,体会奥秘
【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的腿在慢慢变短变短,嘴变得又尖又长,你的身体渐渐的变轻变轻,你的胳膊变成了翅膀…现在你已经变成了一只快乐的小鸟,快试着扇动一下你的翅膀吧。】
提问:
1、快乐的小鸟们,我们快一起飞到天空中去看看吧!
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楼房变小了。
生2:我看到了想蓝色海洋一样的天空。
想了什么?
生1:我想上彩虹桥去看看 生2:我想躺在白云上睡个觉 做了什么?
生1:我和风儿姐姐玩捉迷藏 生2:我去了天宫,看到了神仙 说了什么?
生1:我对太阳哥哥说:“我最喜欢你温暖的阳光了” 生2:我对我的同伴说“天上真好玩!”
2离开了天空,我们又飞到了哪里?(出示果园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一只又肥又胖的虫子在吃苹果 想了什么?
生1:你怎么对苹果,我就怎么对你!做了什么?
生1:我盘旋了一圈,直冲下去,一口吞下那只大青虫。说了什么?
生1:果农们对我说:“谢谢你,送给你一个大苹果吧!”
三、合作学习,创意表达
提问:
1、离开了果园,咱们开始自由活动,你又飞到了哪里?
你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同桌一组,互相说一说)
2、谁来说一说你的神奇之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1:我又去了火车站,买票的阿姨和排队的人都很着急,我用我的翅膀一挥,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需要的票,他们很感谢我。生2:我去了海边,我潜入了海底,见到了懒洋洋的海参和威武的大虾。
四、回顾旅程,总结方法
【出示课件】 提问:
1孩子们,我们的旅行结束了,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变成了什么?去了哪里? 2我们是不是只能变成鸟?只能去天空、果园…
提问: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变成什么?去了哪?我们在展开想象四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在展开想象写故事的时候,都可以采用一次次这样的方法。板书:
说
一次次地
做
想
看
五、放飞想象,创意表达
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变化的事物,现在请你随着迷人的音乐,开始自己的神奇之旅吧!
生1:我变成了一位美丽的仙女,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看到了五颜六色的世界,听到了人们的欢笑。我飞到了游乐园,和孩子们一起欢乐的玩耍。我们一起玩摩天轮,一起吃棉花糖。我看到在游乐园的一角,有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他是一个残疾人,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我想:让他站起来,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的玩耍吧!我一挥魔杖,那个小男孩真的站起来了。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他跑啊跑,别的孩子怎么也追不上。
生2:我变成了一只蝴蝶,眨眼间,我就来到了城市,远远的我就闻到了一种难闻的气味。“哎呀,什么这么难闻?”我自言自语的问。我正想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忽然听到有人喊:“救火呀,快点救火呀!”我朝着声音飞去,呀,医院着火了,还有病人在里面呢!我见了,非常着急,我就拍了一下翅膀,用魔法把水引到这里,只听“哗”一声,火就灭了。大家纷纷赞道:“这小蝴蝶可真厉害呀!灭了火、救了人。”“对呀,小蝴蝶真厉害。”„„听了人们的赞美,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真开心呀!
六、板书设计
想
象
说
一次次地
做
想
看
教学反思:
作文是教方法的。有了方法,就抓住了作文的命脉。学生只要在方法中注入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能应对所有的命题,且每篇文章都会独具个性和思想。本次作文课,在结合课本的情况下,采用了曾曦老师“一次次”的方法,尝试运用在这次的习作指导课中。能力可能有限,但理念努力更新。
第二篇: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篇一: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作为一节作文指导课,本节课我力求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以学生的说为主,以发展学生的想象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以学生的想象为指导线索,努力使学生运用“变”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之处:
反思一:让学生说并不等同于让学生随意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绝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与约束。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活动,而不加以引导和制约,那么课堂则将变得散漫、无序。本节课,我这一点做得较好,对于学生的发言、讨论都能够给予较为及时的评价与引导,使学生说得有层次,有顺序,有条理。
反思二:引导学生的作文写作,要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头脑中是怎样想的,笔下则就是怎样写的。因此,在教学本节作文时,我尽力引导学生按照“想怎么变”、“想变什么”“变化后干什么”、“>故事怎样开展”的顺序进行语言交流,从而使学生把握住了写作顺序,为创作奠定了写作思路。
反思三: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学生知道自己想变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而变,但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变化与故事结合起来,在描写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进行描述,缺少了故事的要素,使得故事并不生动具体,缺乏可读性。这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不到位有关,主要是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合理安排,使得这部分教学内容指导没有及时跟上。这也为今后自己的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个宝贵的经验。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也看到了自己作文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将着重在作文教学指导上下功夫,力求让作文教学上得更加有特点,更有生命力。
篇二: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假如我会变》是人教版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习作要求写的是想象作文。该内容是在学习了本组课文神话和民间故事之后编排的,要求学生围绕“假如我会变”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和梦想。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根据编者意图、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特点,我设计 “ 假如我会变 ” 的习作内容,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充分利用童心,激发童趣
孩子天生爱幻想,如果让他们连续一周阅读神话、传说,让那些奇异,怪诞的故事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他们会像海绵似的将那些故事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他们的童心被激活,童趣会自然的萌发出来。习作前的阅读教学,我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还让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的神话与传说,在口语交际课上,安排了讲故事,评故事,改故事,创编故事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想象。在习作指导的开始,以做脑力保健操的方式让学生任意说喜欢的事物。看似简单的游戏,但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想说得与众不同,说得新颖独特,就要看思路是否开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宏大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从古代走向现在,又冲向未来,现实的,虚拟的 „„ 说得千姿百样,丰富多彩,这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童趣被唤醒。
二 点燃想象之火,激发表达欲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创设情境,点燃每个学生的想象之火,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教师扮演 “ 三年级小学生 ” 这个新角色,来营造一种新角色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此时,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样子,也顺理成章,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这时,教师什么也不说,给一定的遐想的空间,学生一个个仿佛还陶醉在想象中。然后让学生去说、去讲,他们的表达欲被尽情的释放出来了。
三、对 “ 自由表达 ” 和“写作方法”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让学生 “ 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 ”,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习作是很容易的,避免造成畏难心理。但是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学生他的 “ 口 ” 或 “ 手 ” 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的指导上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如何将作文的写法指导与自由表达统一起来,是习作指导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所以我设计一个“素材整理卡”,让学生把刚刚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并用一篇例文来说明构段方法,这样放低坡度,降低要求,让学生很容易完成任务,他们也乐于接受。
在实际教学中,因教师语言不够简练,造成重复啰嗦,而且缺乏感染力;评价语言单一,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三年级学生的课堂本该活泼生动,但教师激情引导不够,课堂气氛略显单调。总之,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习作课堂更是如此,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锤炼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努力让习作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篇三: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在这节指导作文课当中,存在几个问题: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开头时,没有像学生说明写的是作文的开头。另外,在评价作文时,只是指名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这就不能直面地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修改作文,借助投影机投影学生的作文,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何修改作
这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在这节课当中,我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充分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使他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变”来实现他们的梦想或者心愿。
回想这节课,有几个地方需要反思:
一、第一环节是以孙悟空的变进行导入,凭着孙悟空在学生脑海中的鲜明形象,孙悟空那出神入化的72变成功地引起了学生想变的欲望。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愿也来变一变,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
二、对于农村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一篇佳作对他们并不容易。因此,指导他们写好文章的开头尤为重要。我出示例文中的开头,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的开头要说清楚两个方面,一是“想变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变?”也就是说要变的原因。当给学生说明之后,并没有立刻让学生写,而是先让同学按要求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写开头的方法,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在这节指导作文课当中,存在几个问题: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开头时,没有像学生说明写的是作文的开头。另外,在评价作文时,只是指名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这就不能直面地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修改作文,借助投影机投影学生的作文,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何修改作文了。最后,板书的设计不太完善,应加上变的内容,可以是“人”可以是“物”。
在这节作文课当中,总结了不少的经验,也看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在下一节作文课当中,我会更加下更大的功夫,力求让作文课上得更加的生动、有活力。
第三篇: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
《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3.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2.初步掌握写想象作文的方法,并能通过一定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课堂写作。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能把想象具体化或在想象中编一个故事。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感受“变”的神奇。
一、创设情境,激发“变”的兴趣
1.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2小结:孙悟空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和孙悟空一决高下吗?我也想比一比呢?今天呢,有一位客人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他就是想象天使。(课件出示:想象天使)看看我们能变成什么?谁最厉害?(板书:假如我会变)
二、引导审题,明确“变”的要求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想象天使给我们全班都施下了魔法,现在我们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了白云,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了小花,变成超人,变成机器人......你们喜欢变什么就变什么。(课件出示各种变换图片)2.在想象天使的帮助下,我们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人或物,现在老师给你们几秒钟的时间,想想你最想变成什么?(课件出示句型:我变成了------!)(板书:想象)
三、想象交流,体验“变”的乐趣。
1.指名说:你变成什么了?高兴吗?能不能高兴的说? 2.教师示范:各位新朋友,你们都变了,老师也想变。现在我也变了,你瞧我,我变成了熊二,你们一定喜欢我。现在我要带你们进行一次神奇的旅行,你们愿意吗?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我们的旅行马上就要开始了。
3.在音乐的烘托下,教师描述:“变身之后,也许你就是一只在丛林中快乐飞翔的小鸟,一条在蔚蓝大海中自由遨游的小鱼,一朵在天空中飘来飘去的白云„„变身之后,现在你在哪呀?„„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变成了它之后,你肯定拥有了神奇的本领,现在你最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4.分小组说说想象之旅的故事——变身采访: 你想变成什么? 我想变成。你为什么想变成他?变成他我可以 做什么?(课件出示:我变成了----,我最想做---。)。提示: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怎么做的过程丰富起来。
四、呈例文,学写法
1.经历了神奇的旅行,老师也心有感触,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我熊二的故事。
2.学生点评交流,是怎样把想象的故事较完整地编写下来? 3.小结:像熊二这样把自己想变成什么,变身之后最想做什么写下来就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神奇故事啦!
五、独立习作,编写“变”的故事
1.同学们,你们的故事一定也很精彩,拿起笔来,把你的想象之旅写下来吧!2.生独立作文,师巡视。
六、分享故事,评说“变”的精彩
1.选取部分习作,当场评说。指名点评:你喜欢他的故事吗?喜欢哪一点?你觉得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办? 2.总结评价,鼓励创编:今天,我们在想象天使的帮助下进行了神奇的想象之旅,用手中的笔编写出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想象故事。同学们写好以后,记得要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改好后,想象天使要帮我们评选出故事大王哟!板书设计
假如我会变
想象
变什么 做什么
第四篇: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
三年级习作《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
定南县第二小学 李小兰
一、教学目标
1、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按一定顺序,用比较通顺的语句把想象写下来。
2、学习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写作修辞手法,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在交流中,学会欣赏写的成功的地方,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写作修辞手法,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三、教学方法
示范引导 想像
交流讨论
四、教学准备
课件、稿纸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假如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想变成谁?为什么?(板书:假如我会变)
2、师:假如我会变,我一定要变成孙悟空,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创情境,说变化
1、师:同学们,你们都变了,你瞧我,我也变成了齐天大圣孙悟空,踏上筋斗云,带大家一起飞到天上,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我们和小鸟一起飞翔,和白云说说话,去蟠桃园摘仙桃„„咦,远处那个山村怎么了?。
2、出示山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和自己想像中的山有什么不同。用“山上到处光秃秃的,没有„„没„„也没有„„只剩下„„”的句式说说。
3、依次出现小河断流、农田干裂的图,让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老师总结方法并板书。
4、把三幅图连起来说,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5、师: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都揪了起来,于是,我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大喊一声:“变!”。眨眼间,奇迹出现了。
想一想:山村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说说你变化后的山村会是什么样!
学生用一分钟自己说,再和同桌说,并评价同桌说得怎么样。指名说说自己想想中的山村,师生共评。
6、看图,结合刚才的描述把原来的山村和现在的山村进行对比描写。
(三)呈例文,学写法
指名优生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说说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四)激想像,享乐趣
1、假如你变成孙悟空,你还想去哪里?做些什么?
2、用“假如我变成孙悟空,我会来到„„我看见„„于是,我„„”的格式说一说。
3、今天,我们用手中的笔,给心中的想像插上了翅膀,在梦想的王国里自由地翱翔。来说说你“变”的感受吧。
提示:开头写变的原因,结尾写变的感受。4、谁来拟一个合适又新奇的题目? 5、假如你会变,你还想变成谁? 6、提示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
假如我会变 开头:变成什么,原因 中间:看到„„想做„„变化
结尾:变的感受
第五篇: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
《假如我会变》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假如我会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习作内容。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编排的。在学习了几篇想象瑰丽,语言优美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安排了“假如我会变”这样的以写想象为内容的习作训练,是教材编撰者的用心之处。教师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学习资源,会有效的帮助学生写好这次习作。
二、习作目标
1、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中的“我之变”。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在交流中,学会欣赏写的成功的地方,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三、习作重难点
1、拓展习作思路,让学生有所写。
2、习作有内容,根据想象编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四、教学策略
1、这次习作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神话传说”故事。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特点,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内外优秀神话、童话、传说的基础上,感受想象的瑰丽神奇。将读写融合起来,积累语言和表达方式。
2、最大能力地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着痕迹地、快乐地、由易到难地进行习作。激励学生的习作热情,消除习作畏难情绪
3、充分预设学情。学生的天性爱想象,对“我会变”的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如何让学生说得思路广,说的内容比较具体,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认为,这次习作教学的关键之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路,放飞想象。二是习作有内容,有所写,编写一个相对完整的想象中的故事。
五、习作前准备
1、广泛阅读课内外优秀神话、童话、传说等,感受想象的瑰丽神奇,举办“神话传说”故事会。
2、教师准备:课件、音乐。
六、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教学板块 学生活动 教师引领 设计意图
打开思路海阔天空的想 说一说喜欢的事物。推荐的表达句式如下:1 我最喜欢„2我喜欢„„还喜欢„„3 „„、„„这都是我的最爱。
1、联系课文阅读谈话:仔细想想,人类的想象力真是太神奇了。正是在想象力的帮助下,有了像女娲炼石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想象有多遥远,故事就有多精彩。今天,我们也要放飞想象,编织我们心中的精彩故事。
2、激发兴趣首先,我们先来给大脑做运动。让我们的大脑活跃起来!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请你说一说你喜欢的事物,可能是人物,聪明可爱的,智慧超群的、神通广大的„„可能是动物,天空的,水中的,陆地的„„还可以是花草树木,风云雷电,江海湖泊,古代的,未来的,现实的,虚拟的„„看谁说的独特,与众不同,谁的大脑就会运动。可以说一种,也可以说多种。
3、适时恰当地给予点拨、鼓励。这里借阅读神话、传说感受到的想象的独特魅力,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想象。此环节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触角无限延伸。
创设情境随心所欲的变 进入所变角色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感受、体会新角色。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老师有一个秘诀,就能让你们实现这个愿望,一会儿,我就让你变成多功能电脑,一会儿让你变成七色花,一会儿让你变成多拉A梦„„这个秘诀就是想象,在想象的帮助下你们就可以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现在你们就可以变了,想变什么,就变什么,给你五秒钟,(在电视剧《西游记》体现孙悟空“变”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马上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变!教师创设神秘氛围,目的是学生进入自己所变角色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感受、体会变化。激发情感激动兴奋的说
1、带着喜悦兴奋之情介绍“我变成了____。”
2、介绍自己变成的新事物的样子。
1、教师引导(1)你变成了什么?(2)你变成了____,高兴吗?你能不能高兴地说?(3)你们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太了起了,让我们一起高兴地、兴奋地、激动地大声说:“我变成了____!
2、教师示范各位新朋友,你们都变了,我也想变。现在我也变了,我变成了——棒棒糖。你瞧我,大脑袋,小细脖,你们一定喜欢我。(介绍样子)A很高兴认识你。(和新朋友握手、打招呼。)B我知道了你的名字,你变成了什么样子的呢?讲给大家听。目的让学生表达变成新事物的喜悦兴奋之情,并入情入境地介绍自己的样子,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放飞想象酣畅淋漓的讲
1、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的烘托下,放飞想象,踏上神奇旅行。
2、创意表达
1、教师引导:我棒棒糖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好高兴啊!我要奖励各位朋友,带你们进行一次神奇的旅行,你们愿意吗?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我们的旅行马上就要开始了。
2、在音乐的烘托下,教师描述,:“你是谁啊,你在哪里?在茫茫宇宙?蔚蓝大海?还是在„„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一闻、摸一摸你周围那些奇怪的东西„„你现在肯定变得特别与众不同,有什么神奇的本领?你周围一定有很多好朋友,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3、请大家睁开眼睛,旅行结束了,我想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在脑子里想一想怎么说。如果你感到有点儿困难,可以参照我棒棒糖的提示。(课件投影大屏幕)
4、想好了吗?赶紧和你的朋友说一说,怎么想就怎么说。(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适时点拨指导。)教师创设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想象。
分享交流 体验百变后的快乐
1、指名说“变”的经历,分享“变”的快乐。
2、其他学生评价、提问。
4、根据其他学生评价、提问,指导该学生把大家关心的关键问题说具体。
5、互相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夸一夸别人的优点,向对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互相交流补充。
1、看到你们说的兴奋的样子,我棒棒糖也想听听你们的故事。谁愿意讲一讲?其他朋友们认真听,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一会儿你就夸夸他,看谁会欣赏别人;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一会儿可以向他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看谁会倾听,会思考。
2、根据其他学生评价、提问,指导该学生把大家关心的关键问题说具体。
3、深入到学生中间巡视、倾听他们的交流、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点播。以给“别人提问题”和“听别人的讲述,你最关心内容”的方式意在提醒学生仔细倾听、认真思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把教师的要求变成学生的需求。
学生习作 学生完成习作内容习作讲评
好题共读
1、生大声读出自己的习作题目
2、简要评价。有人说,好的文题,就象文章的眼睛。把这些习作的题目展示给大家,请大家评价这些文眼的美丽指数。
佳作欣赏 1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优点。2 用
一、两句话评价。1 指名若干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发现习作中的优秀片段,精彩语句,恰当的用词;发现习作中独特的思路,奇妙的想象,个性化的创意,引导学生给予赞扬。培养学生欣赏别人习作优点的审美意识作文讲评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
精雕细琢
1、学生自改互批习作。
2、修改之后,读给同桌听,互提修改意见。
3、展示几篇修改之后的习作。刚才,我们欣赏了这次习作中的佳作、精彩片段,还发现了同学们习作中思维的火花,想象的灵光。在欣赏和发现中,我们仿佛又进行了一次神奇、丰富的旅行,谢谢你们出色的表现。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经过精雕细琢的修改后的习作将更加精彩。(出示一篇习作,师生共同修改。在朗读中,改正错字;在朗读中,顺通句子;在朗读中,领悟内容的简洁丰盈。)针对内容不具体的,出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的片段,指导学生如何写具体,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在朗读中修改,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的能力。朗读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是修改能力的具体体现。读写结合,不仅体现在习作的指导环节,笔者认为在习作的讲评,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领悟修改,意义更大。
课外延伸 将习作整理、汇编成习作集。教师总结:激发习作兴趣、拓展延伸习作空间。汇编成习作集。激发习作兴趣、拓展延伸习作空间。
教学反思:
依据课标理念: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笔者设计了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假如我会变”的习作内容,并开展了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充分利用童心,激发童趣。
孩子天生爱幻想,如果让他们连续一周阅读神话、传说,让那些奇异,怪诞的故事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他们会像海绵似的将那些故事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他们的童心被激活,童趣会自然的萌发出来。习作前的阅读教学,我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还让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的神话与传说,在口语交际课上,安排了讲故事,评故事,改故事,创编故事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想象。在习作指导的开始,以做脑力保健操的方式让学生任意说喜欢的事物。看似简单的游戏,但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想说的与众不同,说得新颖独特,就要看思路是否开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宏大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从古代走向现在,又冲向未来,现实的,虚拟的„„说得千姿百样,丰富多彩,这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童趣被唤醒。二 点燃想象之火,激发表达欲。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创设情境,点燃每个学生的想象之火,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教师扮演“棒棒糖”这个新角色,来营造一种新角色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此时,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样子,也顺理成章,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这时,教师什么也不说,给一定的遐想的空间,学生一个个仿佛还陶醉在想象中。然后让学生去说、去讲,他们的表达欲被尽情的释放出来了。
三、对“自由表达”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习作是很容易的,避免造成畏难心理。但是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学生他的“口”或“手”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的指导上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如何将作文的写法指导与自由表达统一起来,是习作指导需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