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公开课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的事,归纳主要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并迁移写法,有序、形象地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概括 教学准备: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认识图片上这位老人吗?(板书:爱因斯坦)了解他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2、从大家短暂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位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这节课,我们不去了解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而是走进他的生活,去读他和一个小女孩之间的故事。(补充板书:和小女孩)
3、指名读课题,齐读。
二、读好语气,学会概括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想来考考你们。这儿有一组很有意思的词语!谁能第一个站起来读准它们的音? 出示: hēi mɑ ō hē
嘿 嘛 噢 呵
(1)提示“嘛”读轻声。
(2)聪明的你,发现这些词的共同特点了吗?(口字旁、语气词)
2、别小看这些语气词,读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现在我们把这些词送到文中的句子里,你能读出这些语气词的味道吗? 出示: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1)自由读,好好琢磨语气词的读法。
(2)指名读第一句。相机采访,为何读的高而短,试想一下当时小女孩是什么感受?评:是呀,这个人的打扮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小女孩感到很奇怪,所以不禁想到,谁再来读一读?
(3)指名读第二句。咦,刚刚“嘿”读得又高又短,现在为何要将“嘛”拖长?突出得意。评:你不仅读出了语气词的味道,而且解读很到位。奖励所以女生一起读一读。
(4)从这两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板书:活泼可爱)
(5)指名读后两句。这两句是谁说的?(爱因斯坦)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爱因斯坦的亲切谦和,幽默风趣)你能把爱因斯坦的亲切谦和通过朗读表现读出来吗?
3、刚刚我们通过几句话,几个语气词,对小女孩和爱因斯坦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们走进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相遇?
4、指名读课文,相机讲解生字词。(1)第2自然段。
“撮”是个多音字,究竟怎么读,要根据字典中的解释来选择。(出示字义解释)当它作量词使用,形容成丛的毛发时,念“zuǒ”。这一段有两个生字——“蓄”、“裹”,观察一下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中下结构,每一部分都要拉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2)第4自然段。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踱步”是什么意思?谁来演示一下?(一步步走)和散步有什么区别?
能用“一面„„一面„„”说一句话吗?
(3)第6自然段,“一塌(tā)糊涂”正音。读好句子。
5、课文顺利读完了,那么作者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相遇?(3次)每一次相遇是在什么时间?又是怎么遇上的?浏览课文,圈出关键词。(1)交流,相机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
(2)后来呢?(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
作室坐坐。)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从相撞,到相遇,到相邀,再到后来的像朋友一样相处(板书:相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6、这几次相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你能按时间顺序,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将文章分为4段,并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吗?默读课文,画上分段符号,再想想段意。
7、交流段意。
8、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就可以很快读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是很重要的读书方法。现在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品读外貌,迁移运用。
1、概括了文章的大意后,让我们回到1940年那天下午,仔细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小女孩初遇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给她留下怎样的印象?用波浪线划出相关句子。
2、交流。(出示:①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②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3、从这两段话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从哪些语句看出的?(邋遢、不爱打扮„„)
4、你能用朗读将这位邋遢,不修边幅的老人带到我们面前吗?
5、如果这样一个衣衫不整、不修边幅的老人站在你面前,你能想象
得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吗?小女孩和你们一样,她很纳闷,引读——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6、“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板书:?)这是一个反问句,谁来改成陈述句?
6、可是几天以后,爱因斯坦整个人都变了,瞧,现在他给你什么感觉?你能像作者一样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来描述一下吗?
7、交流。
8、在小女孩的指导下,三天后,爱因斯坦的衣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像一位绅士。那穿戴整齐的人是不是就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人呢?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写字
板书: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第二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蓄着 蓬乱 裹着 温柔 衣衫不整 一塌糊涂
纳闷 作客 手把手 穿戴
(第一行词语都是写爱因斯坦的:蓄着小胡子、长着一头蓬乱头发、裹着又肥又大的衣服的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谈话时,两眼放射出温柔的目光。)
(第二行词语都是写小女孩的:当小女孩见到衣衫不整、桌上东西乱得一塌糊涂的爱因斯坦时,她感到很纳闷,当小女孩到爱因斯坦那里去作客时,手把手教起了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怎样布置房间,两人成了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
用“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句式,把你从几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分段。这些时间短语有先后顺序,向我们交代每次交往的时间,这就是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语言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让孩子板书关键词。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四、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说明什么?照应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演一演。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生补充板书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五、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拓展:小女孩真了不起呀,简直就是一位上帝,因为: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是很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下滑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特别滑稽。他的头发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总像一堆蓬乱的杂草。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他们要希望上帝叫爱因斯坦把头发剪掉。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生板书关键词
六、说话、写话练习
1、爱因斯坦“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延伸
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A=X+Y+Z解说其含义
八、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法。
2、搜集爱因斯坦的小故事,下堂课把你认为最好的、给你启发最大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 一撞不拘小节 不修边幅 潜心科研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二遇谦虚幽默、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三等待知错就改关爱孩子——伟大
第三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合作交流主题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探究结果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肯定激励
五、布置作业
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第一段(1-3):小女孩遇到爱因斯坦。
第二段(4-5):小女孩教爱因斯坦衣服鞋子穿戴要领。
第三段(6):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东西、布置房间。
第四段(7-8):小女孩的母亲感到好奇
第四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富有童心的品质,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细节中感悟人物的伟大。
3.学习文章描写和丰满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提出问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文中的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分别是怎样评价爱因斯坦的呢?(板书:平凡伟大)
3.他们这样说一定有自己的道理。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
二、自主阅读,边读边悟:
1.让我们打开书本,仔细读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找出相关语句,边找边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课文,准备交流。
三、谈“伟大”
我们先来说说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
预设:
1.出示:
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从这里你发现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宽容礼貌)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友好、一笑、对不起加红点)
(3)找得真准,你愿意读好这句话吗?
(4)我们一起来读,注意加点的词。
过渡:
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能主动道歉,如此宽容,真了不起。咦,他为什么不及时闪开呢?
2.指名回答。
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你们猜一猜,爱因斯坦可能在想什么,竟然想得那么入神?
(2)其实啊,爱因斯坦把科学研究当成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恨不得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他的科学研究上。
(3)老师这还有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想不想听?
听故事:
1948年,医生发现爱因斯坦的腹腔里长了个柚子大小的大动脉瘤。医生警告说它随时可能爆裂。“那就让它裂吧。”面对死亡的威胁,爱因斯坦十分平静,他抓紧一切的时间不停的工作,病情一天天危重,他还是拒绝了一切外科手术,他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最后,爱因斯坦的确死于“大动脉瘤破裂”,享年76岁。
(4)听完这个故事,再读读这两句话,这时,你最想说什么?
小结:
你们说得真好,爱因斯坦为了科学,就是那么惜时如金、潜心研究(板书)。大家想一想,出示:
在平常的生活中,爱因斯坦也许()时候在专心思考,()时候在专心思考,连()时候也在思考。真是令人佩服啊!
(5)现在,你对这两句话应该有了更深的感悟,老师想请个同学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齐读)
过渡:
爱因斯坦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所以才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引读: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四、谈平凡:
1.小女孩也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第2小节。(指读)
(1)这一节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爱因斯坦的平凡?
(2)看,这就是爱因斯坦——(出示图片和句子)
让我们对照他的画像,读好这句话。(引读)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3)第2小节中还有句话也描写了爱因斯坦的外貌,你找到了吗?
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tā)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 你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
(又肥又长、裹、趿拉、拖鞋加红点)
B 谈谈你的理解?
C 现在,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爱因斯坦呢?
(衣衫不整,不修边幅,破破烂烂,邋遢)(板书:不拘小节)
D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段外貌描写,边读边想象爱因斯坦不修边幅的样子。
(4)小女孩见到这么奇怪的一个老头,心情怎样呢?(惊奇、好奇)
就请你用这样的语气读好这句话——(出示):“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5)再次拿起书本,一起把第2节读好。
(6)难怪小女孩会纳闷——(引读)
也难怪小女孩会说——(引读)
出示:
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7)在小女孩眼里,穿衣服还不会的人,根本谈不上伟大。你有什么看法呢? 小结:
爱因斯坦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无暇顾及自己的穿着打扮,他在自己的生活上不拘小节,但对待科学研究却是精益求精,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
2.当时的女孩年龄尚小,还不能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小女孩那么直率地说爱因斯坦不伟大,爱因斯坦听后生气了吗?
出示: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1)指读
(2)找出描写动作的词,加红点
(3)这儿的动作描写多么精彩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一部分,也可以做做这些动作。
(4)这一连串的动作使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
(顽皮、可爱、喜欢与孩子交往、富有童心)
(5)除了动作,这一段还从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描写呢?(神态、语言描写)
(6)小结:
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仅读懂了人物形象,还学会了写作方法。这一段话就是抓住了神态(引读)、动作(引读)、语言(引读)的描写,给我们展现出爱因斯坦可爱、顽皮、富有童心的一面。
3.爱因斯坦越发喜欢这个小女孩了,他不仅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还邀请小姑娘去他的工作室作客呢。小姑娘见到了一间怎样的工作室呢?
出示引读:
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1)假如你也有幸来到了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你会想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看来你们已经真正领悟到爱因斯坦为什么在生活中这样不拘小节。他自己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出示名言):
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爱因斯坦
4.正是这种简单淳朴的生活,潜心研究的精神,使爱因斯坦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学们请看——
出示:
●1905年3月到9月,26岁的爱因斯坦在短短的半年中,即在“光、电、热”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1915年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爱因斯坦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上世纪末,加拿大《环球邮报》邀请全球评选千年百位名人,结果是,爱因斯坦列第一。
五、解决问题,总结全文:
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十年过去了,在这十年中,小姑娘像我们一样对爱因斯坦有了更多的了解。你知道,(出示)长大后的小姑娘会怎么评价爱因斯坦呢?又会怎么看待当年的自己呢?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用铅笔写在书上空白处。
2.指名交流
总结:
我们从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这段奇缘,更加全面地了解到爱因斯坦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他的不拘小节,又比如他的一颗童心,他的宽容谦逊 „ „这一切拉近了伟人和我们的距离,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触摸到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从平凡的小事中见
证了爱因斯坦的伟大。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和《补充习题》。
2.收集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课外借阅介绍中外伟大科学家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伟人。
板书: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平凡?伟大潜心研究 不拘小节
第五篇: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__第一课时___教案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3、学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较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板:爱因斯坦。生介绍交流有关资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生字:
蓄 裹 鞋 鬼 呵 啥 踱 噢 嘛 耸
自由练读,指生读,齐读,教师及时正音。(2)检查词语: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指生读,齐读,教师及时正音。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随机纠错。
4、默读课文,让学生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小组交流,指生说,师归纳总结。
(本文记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不仅赞美了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更启示我们友情的真谛。)
三、点拨重点 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记住生字的字形、结构。
2、教师范写,边写边点拨。“裹”字中“果”的竖略短以避让下部,最后一笔捺变为点;“衣”的撇、捺宜伸展。“鬼”字的中心落在竖中线上,撇要拉开笔,竖弯钩要圆润有力。
3、让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4、让一名学生上讲台上听写生字,师生评议。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因斯坦 小女孩
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