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有的人教案

时间:2019-05-12 19:3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有的人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有的人教案》。

第一篇:20有的人教案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

2、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深刻理解诗歌语句。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两类人的含义.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朗读中理解诗意.教学过程:

一、示题、出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诗歌,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2、有感情的熟读课文。

二、自学指导一

1、大声朗读课文,五分钟后回答下面问题:

1)、鲁迅先生是___的人,我从__﹙诗句﹚可以看出。2)、“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

3)、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2、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全文在写法上、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对比手法、前后呼应)

3、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揭示了什么哲理)

三、自学指导二

再读文讨论下面问题:

1、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2、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那诗歌只写到了鲁迅吗?(顺势讨论“有的人”含义。)(5分钟后汇报交流,看看谁理解的最准确)“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

3、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两种人的生死价值的?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5分钟后汇报交流,比比看谁理解的最准确。)虽生犹死(行尸走肉)、虽死犹生(板书)

前面的“活”是指躯体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腐朽,后面的“死”是指失去生命。

4、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互相交流: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

小结: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因为诗人是借着纪念鲁迅这样一个机会,用诗作为出口,抒发心中的积愤(臧克家语)。诗中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且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向着恶势力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5、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前后呼应)

6、讨论诗歌的结构

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部分:第1节是第一部分,评价了两种人的生与死,是全诗的总纲。第2、3、4节是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5、6、7节是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7、齐读诗歌,再次体会诗人对危害人民的人的无情揭露,对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热情赞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争取当堂背诵。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诗歌丰富的知识,而且在思想上,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洗礼,老师相信同学们都会乐意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为人民服务的人。

六、布置作业

1、声情并茂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将“我愿做____________的人”补充完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日记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处于对整组教材考虑,我放手让学生感情朗读整首诗歌。

但后来反馈的时候,发现学生对鲁迅了解得还不是太深,因此在整首诗的理解上停留在表面。本课的有感情朗读诗歌是重点,学生对爱憎的感情朗读的还不够鲜明,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做到范读。在指导朗读和理解时,应把握诗的整体性,不应打乱顺序理解和朗读,否则就破坏了作者写这首诗的初衷。

第二篇:《0×5=?》教案

0×5=?

吴中丽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重点难点:

1、探索并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学习并掌握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一、复习:(口答)

14×3=

42×2=

25+0=

0+28= 32-0=

28-28= 17×5=

21×5=

二、合作探讨,学习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出示自学指导一:

/ 3

1、认真观察课本34页的算式,说一说它们的积有什么变化。

2、动手做算一算,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棒!)展示汇报

我发现了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出示自学指导二:

1、认真观察课本34页试一试的计算方法,重点比较两种竖式计算的方法不同之处,说一说这样计算的道理。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402×3=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连一连。

240 × 2

302 × 5

× 3

× 4

204 × 2

320 × 5

× 3

250 × 4

2、小狗送信。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

3、在○里填上“>”、“<”或“=”.105 × 6 ○ 600

190 × 5 ○ 1000

180 × 4 ○ 800

× 7 ○ 9804、100 — 23 × 3

× 6 — 28

+ 25 × 4

(34 + 56)× 7

(20 + 80)× 3 + 80 × 3

/ 3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406×5

350×6

520×8

555×4 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 3

第三篇:认识0 教案

认识0教案

师姑庄小学

雷静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教学重点:不仅知道“0可以表示没有”,还要了解“0”的另外几种含义,并

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认识了从1至5的5个好朋友,大家学习的都很认真,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大大的笑脸。

1、出示笑脸(三根头发)。

问:请同学们看笑脸上有几根头发?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3根。

PPT出示数字“3”。

同上依次出示数字“2”和“1”,最后出示没有头发的笑脸。问:这回用几来表示?

生:用数字0来表示。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新朋友-数字0。

(板书:认识0)

二、0的意义

1、出示猴子吃桃子图片。

问:第一个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第二个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第三个呢?

生:学生依次回答盘子中桃子的数量。

2、出示小朋友手中拿起球图片。

问:开始的时候小朋友手中拿了几个起球?

后来手松开了小朋友手中还有几个起球?用几来表示?

学生回答。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知道“0”表示什么?

生:0表示什么也没有。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里有0?

学生回答(如尺子,号码盘,温度计等。)

3、生活中的“0”。(1)0表示起点

想一想,我们也有一样文具,静静地躺在我们的铅笔盒里,它上面也有数字是从0开始排起的。你们知道是谁吗,看谁先找出来。

观察尺子左边的0,(点击课件0)猜猜看,这个0也是表示没有吗?(生思考,自由发言)想想看,尺子上的刻度是从哪里开始的?(生:从0开始的)对,从0开始,我们就可以说,0表示的是起点(板书:起点)师:观察尺子,从0这个起点开始,越往右走,数字越大,离起点0也就越来越远。出示生活中用0表示起点的图片,学生欣赏。(①.起跑图;②.立定跳远图)(2)0表示界限

出示温度计图片,在温度计中0不代表什么也没有,0表示的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水在0度以上是液体,在0度以下就结冰变成固体;

(3)0表示精确度

出示天平图片,在仪器上的0通常表示精确度,也是仪器的精准度,在科学研究中,越精密的仪器它的精确度越高;(4)0表示占位

出示10元和100元的图片,在这里0是起到占位的作用,0越多钱的数额就越大;

(5)0用来编号

用来给物品编号排序使用;

(6)数字0

出示电话和警车,电话号码110 是报警电话,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就可以拨打110找警察叔叔帮忙。

三、数字0的写法

1、出示课件,展示0。

问:0像什么?

生:0像鸭蛋;

问:写0时怎么写?

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师演示书写,并说小儿歌。生伸出小手书空。(溜溜一个圆,从上往下写,从左往右弯,写完像鸭蛋。)

2、练习描红。

(提问在书写0是应该注意什么)

生:占格,起笔位置,运笔方向,落笔位置。

四、巩固练习

1、连线

2、比较大小

3、数字排序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它?并试着想想它在此处表示什么意思?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进一步学习“0”。

六、板书设计: 认识0 田格书写0

认识0练习

1、数一数,连一连

2、比一比,填一填

3、想一想,填一填

第四篇:春教案0(精选)

课堂上的春天

-------------《春》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语文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的字词句子.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3.了解关于作者朱自清的文学常识。4.整体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关于春天的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

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具与学具:

VCD光盘,录音机、《春》课文朗诵带、学生自绘的图片,自制的头饰,教学设计: 课前导语:

放关于春天的图片,和放《春》的录音带,让生感受一下春天,从图片上寻找春天的气息。

让学生随读,读准字音,把正确的字音填在括号里。并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西藏()头昏脑()涨 散()文 迷藏()水()涨 散()步 薄()荷 黄晕()薄()弱 晕()头转向 薄()厚

学生讨论总结出五幅图画,有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教师分小组让学生展示这几幅图画。春草图:(通过图画来展示)。让这个小组的同学每人发挥想象画一幅图画,让同学们看图片,画得同学并解释图片的内容。(效果:学生对图画很感兴趣,小草画得普遍太茂盛了些)春花图:(采用表演的形式来展示)。让学生准备好图片,比如桃花和桃子,梨花和梨,杏花和杏,在胸前沾上花,背后粘上对应的果实。还有扮演蜜蜂和蝴蝶的同学戴上蝴蝶和蜜蜂的头饰。开始表演“百花争春”,比如杏花说:“梨花姐姐我先开,” 桃花说“不行,我多美丽,我先开吧”,一转身,她们的身后全变成了果实。蜜蜂蝴蝶也争先恐后采花蜜,抢花粉。(效果:学生表演认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春风图:让喜欢口技的同学表演口技,模仿春天的声音,有鸟叫声,有牧童的短笛声,高山流水的声音,以及春天还可能有的声音。

(效果:表演口技的同学成绩并不突出,大家对他们的表演予以高度评价,有个同学高兴地说上语文课帮他找到了自信。)

合作探究:1.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并分析你喜欢的原因。讨论后回答。学生回答较多的地方: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字体现了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写出了草长时的拥挤。偷偷写出了小草的(情态),嫩嫩写出了(质地),绿绿写出了(色泽),园子里,田野里,写出了(长势)。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把百花争春的热闹场面写出来了)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这是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

4可别恼。看,象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排比,突出雨多、细、密、斜、薄的特点;用“别恼”撇开,细说春雨的可喜;用“斜织”“薄烟”状春雨紧密、迷蒙,形象贴切。)合作探究二:文末三段语序能否互换呢?

师生共同总结:文末三段运用比喻、拟人句构成段落排比,其顺序不可调换。因为它们是按照“娃娃”“小姑娘”“青年”这一顺序来写春天成长过程的,另外,这个顺序也有力量由弱到到强、由小到大的意味。深入探究

作者如何调动五官,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的? 各个小组展开讨论,找代表回答,各抒己见。师生达成共识:作者正是通过眼见(视觉),才写出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这样优美的语句;通过耳听(听觉)写出了“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也成天嘹亮的响着”等悦耳的句子;通过手摸、面抚(触觉),才写出了“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给人以春风温和的轻柔之感的语句;通过鼻闻(嗅觉),写出了“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清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样芳香扑鼻的语言,通过口尝(味觉),写出了“花里带着甜味儿”,这样的可口语句。全文这样的句子有很多,无一不是通过五官感受,抓住特点来写景的,使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师:我们赏析了这么优美的散文,想不想知道是谁“妙手回春”的呢?好,大家开始搜集关于作者朱自清的资料。我们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我的身份是一名记者,询问关于朱自清的知识,请大家回答。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的生平呢?

生: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师:谁能告诉大家关于朱自清的其他自然景物作品呢?

生回答师点评: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师:谁还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朱自清的其他情况呢? 生:不领美国救济粮。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这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民族的伟大精神!教师总结:朱自清不仅是著名作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课堂总结:

大家开始总结这节课的内容,看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让生开始上黑板板书。

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展示了春天的三幅图画,体味了朱自清语言的魅力,学习运用五官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还拓展了关于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希望大家在以后写作散文时,以这篇文章为范文学习写作。

作业:课下讨论怎样展示春雨图,迎春图。赏析关于朱自清另一篇佳作《匆匆》 《匆匆》附文如下:

朱自清的<<匆匆>> 唤起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反思: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五篇:秋天(教案0)

《秋天》教学设计

高县罗场中学

王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 :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美文美读、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悟秋天 赞美秋天 热爱秋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感情。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诵读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说“秋”,创设秋天 情景,进入诗文的绚丽世界:

导入:同学们,领略了朱自清描绘的百花齐放的春天,感受了梁衡笔下的急促紧张的夏天,富有诗情画意的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而至,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谁能为我们描绘一下你所见的秋日美景?(生描绘)

导入:同学们,这两天啊,我们都在四季的美景中神游,盼过了朱自清文中如画的春天,感受了老舍笔下温情的冬天,度过了梁衡赞美的热烈的夏天,富有诗情画意的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而至,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你们感受到了吗?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二):听“秋” 感知诗文内容,领略诗文的优美意境

师述:是啊,秋天是最美的季节,因为它是收获的季节。四川诗人何其芳先生就用生动形象的诗句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秋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带来的秋天的世界。

(板书: “秋天 何其芳 ”)

让我们在钢琴曲《秋日的私语》的伴奏下共同欣赏诗中的秋日美景吧!(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教师诵读诗文,学生听罢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掌声也说明大家被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深深打动。那么诗中描绘了哪些美景呢? 生:我仿佛看见伐木工在深山中砍伐树木,树叶簌簌飞落。生:我看见了农民在园中采摘又肥又大的瓜果。

生:我还看见渔夫在水中撒网捕鱼,鱼满舱后,又摇着小船回家。师:很不错,同学们都听得非常仔细。

点评:配乐朗诵,既让学生感知了诗文内容,又让学生初步领略了诗文的优美意境

(三)、“读秋”学习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1、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曲优美的音乐,同学们,何其芳的这首诗美吗?(生答;美),那么美的诗歌可不能让老师独享,就让我们共同来品味这首诗,来体会诗文的优美意境,好吗? 同学们,我们是七嘴八舌的读,还是整整齐齐的读啊? 那读的时候脑海里要有哪个季节啊?(秋天)

还要注意哪些方面?(节奏、重音,并且要有感情。)

学生齐读诗歌。

2、学诗歌的关键是朗读,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学生都很踊跃,点一生读,后点评)

3、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同学们自由读一遍,揣摩怎样读出诗的感情。

5、分男女同学朗读比赛。

6、现在,谁愿意伴着优美的音乐再朗诵一下,让我们都感悟到秋天的美?(其余同学思考 ①本文抒发的感情;②给三节诗取出漂亮整齐的名字)师:她刚才配乐朗诵,真是爽心悦耳呀。刚才举手没选上,是不是很遗憾呀?

7、(同学们笑)没关系,现在让我们在音乐中齐读这首诗歌吧!(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不过,同时也要再次思考刚才的两个问题。

师:同学们朗诵得真棒。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师:刻画了三幅画面,给它们的名字取好了吗?

8、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你对刚才大家的朗读满意吗?尤其是哪些地方?你再来示范一下。(采访平时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你认为怎样才能把作品读好?

师小结:读好诗首先要投入,把自己当作诗人,朗读时还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艺术人生》采访播音员,她说,播音时要心无杂念,还要对文章有深入地理解。

(三)品“秋”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秋是多情的,可秋是含蓄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怎么“品”?就是从诗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诗句,读一读,赏一赏;或者将自己不太理解的诗句找出来与同学探讨探讨。谁先来?(1)生品评、欣赏自己喜爱的诗句,然后美读。(2)交流探讨阅读中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师述:课文导语说“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你能看到吗?

播放录音其他学生闭目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四)绘“秋”视觉再现诗歌,感悟诗歌的画面美

秋天是美妙的,如果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绘出自己所理解的秋天,肯定是件快乐的事。那么赶快行动起来,共同描绘秋天吧!

提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绘“秋”?

讨论后明确:可以用画笔画,可以用文字描述(如写诗写散文等),还可以背诵自己喜爱的有关秋的古诗词,甚至还可以用歌声来唱秋。① 分组合作,时间为5分钟(教师播放唢呐独奏《庆丰收》)② 交流展示、欣赏评价

四、课堂小结:

哦,这就是栖息在农家里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中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它是清静的、是清远的、是轻柔的、是清甜的,多美的图画,多美的诗歌,多美的秋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爱护秋天,享受秋天吧!

五、作业:

1、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文

2、用心朗读并背诵此诗

六、|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下载20有的人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有的人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0导论

    导论 (2课时) 【教学目的】本章是该课程的理论基础,为帮助学生树立投资的概念,增加导论部分。 掌握好本章内容是学好以后各章的关键。主要介绍投资的基础知识,国际投资学的基本内......

    国学教案0

    六年级上册《论语·子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诵读《论语》之《子罕篇》,理解精选句子的基本意思。 (二)引导学生懂得时光在不停流逝,学会珍惜时间。在品读中领会......

    语文0教案备课初探(模版)

    语文“0”教案备课初探533307广西田林县板桃中学吴祖赢语文备课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小到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大到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主题思想等,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

    0的认识 教案

    教学内容: 0的认识,教材第16~17页及“自主练习”。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具体含义。 2、 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具体含义。 教学......

    0的认识教案

    0的认识和加减法 备课教师:朱仙娥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

    0的认识教案

    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0 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熟悉0。 2.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3.通过教学......

    0的认识教案

    《0的认识》教案 执教者:董建 教学内容: “0 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包含第 30 ─ 31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

    0~12月亲子活动教案

    编号:A001 类别:感觉教育(触觉探索) 教案名称:亲爱的,笑一个 适用年龄:出生开始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地点:婴儿床 使用教具:表面光华无尖角的玩具 主要目标:刺激幼儿感觉的分化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