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0

时间:2019-05-15 04:3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教案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教案0》。

第一篇:国学教案0

六年级上册《论语·子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诵读《论语》之《子罕篇》,理解精选句子的基本意思。

(二)引导学生懂得时光在不停流逝,学会珍惜时间。在品读中领会什么是 “智者、仁者、勇者”。

(三)感受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学会做一个有志气的、坚贞的人。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罕篇》中精选语句的深刻含义。知道什么是才是“智、者、仁者、勇者”。

三、教学难点:感受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学会做一个有志气的、坚贞的人。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们都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它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谁能背几句关于时间的名言呢?(生积极回忆,自主发言。)2.课件出示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光阴。今日事,今日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生齐读名言。

3.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咱们的孔老夫子也曾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播放课件:出示滚滚东流的河水。)

(二)诵读原文,自主理解

1.课件出示子罕篇中的四个句子,要求学生读通读顺。(生自由读,组长带读,全班齐读。)

2.生借助课本,自主理解原文。(同桌相互合作,可采用一人读原句,一人说句子意思的方式加强理解。)

3.生交流学习成果,师相机指导补充。

(1)【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的流淌。”

(2)【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夺志也。”【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人却不可以被夺去志气。”

(3)【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的坚贞,它在所有的草木中是最后凋谢的。”

(4)【原文】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4.生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配乐诵读原文,感受古人的语言美。

(三)品读感悟,领会精髓(逐句学习,感受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1.品读第一句。

课件出示:【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同学们,孔子在河边大声的感慨:“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的流淌”不仅表明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其实他还想告诉我们另一个更深层的含义,谁来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分小组谈谈珍惜时间的重要性。)(2)教师讲述古今中外名人是如何珍惜时间的故事。惜时故事: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3)生听完故事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生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平时的不足,充分汲取古今中外名人惜时的美好品德。)2.品读第二、三、四句。

课件出示:【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夺志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指名情感朗诵。孩子们,你在孔子的这几句话中又明白了什么呢?(生分组交流讨论,师指名 谈感受。)

(2)师小结:是的,孩子们说得真好,孔子的这几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智者仁者、勇者,还教导了我们要做一个有志气,坚贞的人。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抄写并背诵子罕篇中的四个句子。

2.阅读《孔子观水》的故事,深入体会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后人的影响。【文略,见书第89页。】

(五)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孔子的《子罕篇》中的四句。深刻地体会到了孔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引导、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懂得了其中的深刻道理,也相信我们的《国学》精髓会一直陪伴你们健康茁壮成长!

2014年12月1日

第二篇: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日期:2011-12-12]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国学教案

第一周:《大学》之道。

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大学》之道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学》,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二周: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教学内容:《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三周:大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学内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四周:中庸《诚之者,人之道也》 教学内容:《诚之者,人之道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诚之者,人之道也》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做人要诚实。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诚之者,人之道也》,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五周:中庸《道不远人》 教学内容:孔子《道不远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道不远人》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如果人坚守的道离大家很远,那就不能称为道了,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道不远人》,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道不远人》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道不远人》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六周:中庸《兄弟既翕 》 教学内容:兄弟既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兄弟既翕》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兄弟互敬又互爱,和睦相处乐无穷。好好对待家中人,妻子儿女都幸福。”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和家人相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兄弟既翕》,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兄弟既翕》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兄弟既翕》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把你知道的古今中外《兄弟既翕》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七周:中庸《天下之达道五》 教学内容:孔子《天下之达道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天下之达道五》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的《天下之达道五》,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天下之达道五》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天下之达道五》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八周:中庸《好学近乎知》 教学内容:孔子《好学近乎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好学近乎知》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修身的道理。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平时,如何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规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好学近乎知》,相信你能从中受到教育。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好学近乎知》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好学近乎知》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平时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规范。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九周: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教学内容: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平时做事情预先是否做好准备。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当你平时做任何事预先是否做好准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十周: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教学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学了,就尽力去学,不到融会贯通,不停止学习。”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下了多大的功夫呢?你是否会坚持到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了,就尽力去学,不到融会贯通,不停止学习。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三篇:国学教案

昔仲尼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令”字,了解字义。认读生字:“橐”“蒲”“囊”“辍”等字。

3.学生能够简单了解故事内容,仲尼拜师、赵普读论语、路温舒蒲编读书、公孙弘削简读书、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买臣负薪、李密挂角的十个历史故事。

4.能结合实际说说今后的做法,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诵读课文,了解故事。

三、教学难点

有些言辞比较难懂,典故数量大,不利于学生掌握。

四、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1.自从我班学习国学课,大家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下面我就把学过的《三字经》前边的内容背诵一下。

2.让我们乘上三字经的快车开始今天的三字经之旅吧——出示课件:“小火车”(三字经之旅)新授

1.出示课题:14昔仲尼(板书)2.师:先来听一遍课文朗读。

3.师:你们想学吗?课下我们进行了预习,这里有几个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我们来读一读。

4.扫清生字障碍。橐(tuó),项橐是个人名,昔仲尼,师项橐。蒲(pú),蒲草,披蒲编,削竹简。悬(xuán)梁(liáng),锥(zhuī)股(gǔ),锥是我们的一种工具,股是大腿。囊(náng)袋子,如囊萤,如映雪。辍(chùo):停止。家虽贫,学不辍。披(pī)彼(bǐ);这个带提手旁的字读披蒲 编;这个双人旁的字读bǐ,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彼既仕、彼无书、彼不教。

5.这些难记的字记住了,看看回到原文中你 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原文:

(1)跟老师一起读,跟录音读。

(2)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快拿出课文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准字音。(3)开火车,每人半句,要求读准字音。

(4)谁愿意自己读:选6名学生。每人读一行。(5)同学评议他们读得如何?

5.师:是呀,他们读得不错,小顽童和大圣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老师就给大家揭开吧!放视频 《孔子拜师》(1)师:这就是大圣人孔子和小神童项橐的故事,三字经里是这样描述的,让我们来读读:(2)出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前孔子拜神童项橐为师,即使像他这样的古代圣贤,都勤于学习。

6.师:古代的圣贤居然能向一个小孩学习,不耻下问可见圣人是多么的好学呀,还有许多的贤士也是这样做的,谁知道呢?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令”字。——看课件“令”

师:坐在大房子里发布命令的人,是做官的人,中令就是古代的一个大官。他是怎样勤奋学习的,让我们来一起听听赵普夜读的故事吧!

师:解释一下故事。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这句话——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宋代的赵普读一辈子的《论语》,他虽然已经位居高官,尚且勤奋学习。

师:我们学习了两个故事,让我们一起读一读。7.古代的圣人、贤士如此勤学,三字经里还有好多故事呢!让我们一齐看看后面的内容: 谁了解呢?

出示图:读——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给我们讲的就是——如囊萤这句的意思。车胤夏天借萤火虫的光亮读书,孙康冬天借雪的反光读书,他们虽然家境贫寒、没有灯,但是学习并不因此而中断。

师:囊萤映雪是一个成语,就是在说他们不管有多么贫穷,都不停止读书。(3)还有知道的吗?

出示: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师:头悬梁锥刺股是个典故,晋朝的孙敬把头发悬在梁上读书以防止打瞌睡,战国苏秦读书时用锥子刺大腿以防止偷懒,没有人教他们这么做,但他们自己却勤奋刻苦。

虽然他们的做法我们不可取但是他们身上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4)出示图:蒲草、竹子

问:这是什么呀?“蒲草和竹子”这两种植物也包含了两个读书故事呢?有知道的吗? 师:原来古时候路温舒和公孙弘,同样家里穷买不起书,就用蒲草和竹子当书页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读,虽然没有书籍,他们却知道勤勉读书。

(5)师:让我们看最后一行: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负薪是背着柴火,挂角是放牛娃把书挂在牛角上,古人背柴、放牛都是在劳动,他们就是这样一边干活一边读书的。(西汉的朱买臣在背柴时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阅读,他们虽然身体操劳,但却更加艰苦卓绝地读书。)

劳动的时候怎么读书呀?你想体验一下吗?谁来试试?我们都是在课堂上学习,所以没有柴火我们用书包代替行吗?

老师采访一下你:你有什么感受?

多辛苦呀,古人就是这样边劳动边读书的。

师:了解了这些故事,让我们齐读课文,体会古人刻苦勤学的精神吧。快乐诵读

1.快乐拍手,齐读课文 2.闯关游戏 3.背诵课文

4.谈谈今后学习的做法

让我们结束今天的三字经之旅吧!

第四篇: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仇海蓉

教材分析: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让我们动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令我们落泪,“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诗句催我们奋起„„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来体会李白的心路历程。

二、浅尝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引出课题:

过渡: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诗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他诗篇的内容丰富多样,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课件出示课题)

背景材料:诗人李白所在的唐朝,历史上地域辽阔,交通极不便利,亲人朋友

一旦分别,再相见,极为困难。李白有一位挚友叫孟浩然。孟浩然是何许人也?“诗仙”李白对他的赞美是“吾爱孟夫子”;“诗圣”杜甫对他的赞美是“清诗句句尽堪传”。由此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确实天下闻名,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李白望着孟浩然渐行渐远的船只,不禁动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同学们了解了这样的一段背景资料,再来品读诗句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诗句:

指名读古诗,纠正读音。

题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解题)

广陵是指扬州。古代的别称。

之:到,去。

试着连起来解释题目的意思。

全班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句。

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

地名:扬州

4.学生质疑:为什么是“西辞”呢?(点名答)

A、孟浩然向东而去,与地处西方的黄鹤楼渐行渐远,是向西辞行的意思。

B、诗中还有这样的词语,注意到了吗?下:顺流而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烟花: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5、让学生根据这些重点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6、指名答,看书上配图。

三、品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过渡:面对离别,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背景材料: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 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

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过渡:如今又将面临分别,这时候的李白,面对孟浩然这位朋友,兄长,老师,会说什么?相见时难别亦难,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还是坐着小船走了,李白这时候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没有走,站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离去。)

(出示课件)

齐读最后两句。让学生试着理解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解释“尽:穷尽,消失”“天际:天边”的意思。

2、学生质疑:

a、.长江之上,过境千帆,为什么李白却说是孤帆呢?

b、为什么又唯见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自由读诗。

指名回答问题a和b。

3、师总结。

虽然是过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见孟浩然。“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深情朗诵全诗。

(师生同读)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老师也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四:精彩回顾

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名楼,名城,名士,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读出这对好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全班配乐诵读。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诗人对话,得到了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课的课后小练笔是把古

诗中动人的友情写出来,可以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

第五篇:国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生活的目的。

三、汲取“君子”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背诵4.5、4.10、4.11、4.16、4.17、4.24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孔子积极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学案)①正音:查阅工具书,注音。②释义:疏通文意,解释句义。

③学以致用:搜集资料,了解与君子相关的故事等。④提出问题:针对预习中的疑问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西方人讲“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幽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君子之风”。君子之风无论是穷是达,人人适用。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修养,才算有“君子”?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里仁篇》。(板书:君子)

(从“绅士风度”引出“君子之风”,简单比较,激起学生了解其内容和要求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组内讨论。每个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章研讨。

1、组内先正音,然后然后检查朗读。组内齐读课文,人人过关。

2、组内对照注释和译文初步解释句子含义,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3、针对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组内讨论解答。

三、小组汇报,合作探究

各小组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交流补充。

1、每个小组先范读,正音,再带领大家齐读。

2、解释本章的含义。

师结合板书(仁德、道义、见利思义、见贤思齐、讷言敏行)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其他同学交流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

四、教师精讲,点拨提升

(一)总结君子的特点。

其一,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仁德。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其三,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讷言敏行,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一部《论语》关于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共有80多处。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了解君子的特征。

君子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君子是一种勤勉自律的人,君子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成为君子。

(二)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论语》,做到了学以致用!《论语》不是教人读的,是要让人行的。程子说:“如果读了后自己的言行和品德没有什么改变,相当于没有读。”所以,同学们每读一章,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如何学以致用。

五、巩固检测,拓展升华

1、出示小黑板,按原句填空。

学生在课堂本上填空,指一生上黑板写。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③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创设具体情境,学以致用

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你出去一定要会说话,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反驳他?

3、拓展升华:

《论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88年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做得更好,一定要去学习《论语》,进一步认识孔子。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做有根的中国人。课后,请各小组继续研究“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下节课研讨。

下载国学教案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教案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 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教......

    国学教案

    序号课时授课内容 1 第1课时 人之初——名俱扬 2 第2课时 养不教——习礼仪 3 第3课时 香九龄——千而万 4 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第8课时第9课时第10课时第11课时第......

    国学教案

    国学--弟子规《拒收坩鲊》教案设计 二年五班-------黄丹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恶 小而为之”的做事原则 2.学会自主的小组合作学习3.......

    认识0 教案

    认识0教案 师姑庄小学 雷静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0×5=?》教案

    0×5=? 吴中丽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

    秋天(教案0)

    《秋天》教学设计 高县罗场中学王莉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做到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 :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美文美......

    教案0导论

    导论 (2课时) 【教学目的】本章是该课程的理论基础,为帮助学生树立投资的概念,增加导论部分。 掌握好本章内容是学好以后各章的关键。主要介绍投资的基础知识,国际投资学的基本内......

    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