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雕塑设计 教案
《我为校园添色彩——校园雕塑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鲁教版初中一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单元课程的内容,属于“综合·探索” 课型。通过对校园雕塑设计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利用雕塑的表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趣味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雕塑知识,如陶艺课
三、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对雕塑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通过课本提供的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学生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 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拓展艺术的表现视野及方法。进而 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 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
了解雕塑的艺术特点,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2)技能目标:
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雕塑作品。(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雕塑艺术,能通过理解,结合校园环境进行创作,并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一定的创作形式,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初步了解雕塑艺术风格并合理运用。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五、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初步对雕塑家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首先通过欣赏不同环境下的雕塑作品对比导入课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认识和理解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2、讲授新课:
(1)雕塑的作用:美化、装饰环境、鼓舞人心。
雕塑的分类:圆雕(不依附任何的背景,可以从四面欣赏的完全立体的雕
塑。)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形象的雕塑)
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
雕塑表现形式:具象和抽象(2)欣赏雕塑作品
(3)校园雕塑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校园雕塑能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团结的特点。
分类:校园主雕、学习区雕塑、生活区雕塑、运动区雕塑。(4)实践体验
1、分析雕塑的造型的方法:通过叠积、插接、切挖、折叠等方法,以点状材料造型、以线造型、以面造型、以体造型,强调点线面体的结合。
2、制作步骤:构思、设计草图、选材、制作
3、结合所在校园环境和分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主题突出的校园雕塑草图,讨论并确定实施方案
4、小组合作创作
七、课堂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下课。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多媒体,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较好,教师在学生绘画中的点拨指导,使学生的课堂作业质量得到了提高。本堂课各环节设计与时间安排还需再精炼,相信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雕塑教案
雕塑选修教案
主讲:张 涛
艺术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教研室
2011年春季期
雕塑选修教案
教学大纲:名称、编写者: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 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雕塑》 陈刚 编著2008年3月 第二次印刷 西南师大出版社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雕塑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一下目的:
1、了解雕塑的概念、发展史与表现形式。
2、掌握三维空间造型能力和雕塑基本技法的应用。
3、熟悉雕塑的创作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措施:
1、本课程属专业技法课以实践为主、讲授为辅,讲授、示范、课堂辅导、讨论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课外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对学生兴趣、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主要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幻灯、示范相结合的方式。
3、题式教学,作品组织专业习作展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课内讲授法、图片资料展示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网络辅助、演示示范、教学实验。教学重点:
雕塑概述,雕塑的制作过程。教学难点:
雕塑的造型。课内学时:36学时 讲授内容:
第一章 雕塑概述
一、泥塑的主要的理论
1、泥塑的工具与材料 泥塑工具的好坏可以说是直接影响泥塑的关键问题之一。这里着重讲角色泥塑所用的工具,因为我们学习泥塑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动画角色的造型。①工作室: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陶艺工作室。②工具:
a、木槌、木棒:这两件工具是在泥塑造型第一步上大泥时使用。特别是在尺寸较大的泥塑塑造过程中使用较多。木槌是用来拍实泥块的,使用的同时,它还可以利用木棒的平面在拍泥塑造型大形时,拍打出大形体块、面向和基本形体结构。这些工具的尺寸可大可小,主要是根据泥塑的尺寸而定。木棒的四个面中,可以把其中两个面加工平滑,另外两面保持粗糙,以便根据不同的表面需要而做出多种表面肌理效果。
b、泥塑刀:泥塑刀多种多样,材质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有:木质和金属,也有用合成塑做到,木质泥塑刀使用和方便携带、手感好,不易沾泥,可塑造多种多样表现效果;且木质刀压过的泥塑表面具有弹性,不死、不腻。木质刀一般选用木质细腻、材质坚硬,具有韧性的木材制作,常见的有黄杨木和竹刀。金属刀常见的有不锈钢刀和铜刀。泥塑刀类别主要分:大号刀、中号刀、小号刀、刮泥刀、柳叶刀、圆头尖刀等。
c、泥塑转台:泥塑转台包括三部分:泥塑架、平面压力轴承和台面。③材料:
a、主料:泥塑最常用且最廉价的主材是泥。它具有可塑性强,改动方便,保存难度小,温度适应范围大等优点。从小泥塑稿子到大型雕塑,都是用泥塑造原型。但不是所有的泥都适合做泥塑。它必须黏性强、质地细的泥土。目前我国常用的你有:黄泥土、青灰土、红色泥、陶土等。
b、辅材:泥塑辅材较多,它们主要都是用来加强泥塑的强度,这些材料有木质(木方、木块、木板等)、金属(钢筋、角铁、铁丝等)、综合材料(棕绳、棕丝、塑料薄等)等。
2、角色泥塑内部骨架:
a、角色头像泥塑架子:角色头像泥塑架子有两种:一种是60cm左右的木方棒做芯棒,下端用短方木块在台面中心位置卡死钉牢即可。另一种是用角铁或水管做约60cm左右长的芯棒,下端焊成”十”字架形,角铁连接,并钻孔。以便用铁钉在台面的中心固定位置。
b、角色全身人体泥塑架子:由于角色全身造型的动态更为复杂,所以一根直的芯棒已经无法扎出动态复杂的形体了。角色人体架子根据其角色设计稿决定其尺寸(一般不小于20cm,不大于50cm)。
人体架子由三部分组成:底部T形结构主要起巩固连接作用;中部是支撑部位,主要从泥塑的背部插入起到承重作用;上不是“”形部分,这部分的两端有孔,前端的可以插入三组铁丝,分别作为头、手、腿的内骨架造型;下部孔与中部孔连接,可调整泥塑的高度。
3、泥塑应注意的问题
a、泥塑的观察方法:泥塑观察方法不同于绘画固定视点,泥塑观察应多角度观察,由大到小,制作过程中应多转动泥塑转台。切忌一个角度长时间不变。
b、泥塑重心的把握:泥塑重心是泥塑制作过程中重中之重,一定要把握好重心,尤其是内部架子的重心,否则可能在制作过程中发生坍塌。
c、泥塑形体的把握及其塑造:泥塑制作过程中要对造型形体做到充分的把握,并在塑造过程中力求体量感的表现。
第二章 雕塑的制作
一、准备材料
1、制作泥塑架子:按照角色设计稿造型、动态制作泥塑架子。主要动态和空间形体的扭转。
2、泥巴:我院泥塑课程所使用的泥巴为陶泥,需同学砸碎后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揉泥,至软硬适中,即不易沾手,又易于捏塑。
3、泥塑工具:木棒、中号泥塑刀、小号泥塑刀、刮泥刀、铁丝、塑料薄膜等。
二、制作泥稿
1、搭泥塑架子:按照角色设计稿造型、动态制作泥塑架子。主要动态和空间形体的扭转。
2、上大泥:上大泥首先要求在相应的位置加一定体量的泥,把它用大木棒拍紧密,做出各部分的基本形,如头的卵形、颈的柱形、肩的方形、胸的倒梯形、梯形的盆骨、四肢的柱形、基座的方体或其他形体。然后以基座台边的一边为基准面,确定基座的正面,塑出胸体的正面、头部的正面,并塑出或标出它们各自的长、宽、高尺寸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再根据动态需要,做出头、胸、盆骨的仰俯、偏倒、扭转关系。同时还应该注意整个泥塑的重心问题。
重点注意头、胸、盆的三大关系。一般来说盆腔的正面动态由腿决定,重心在哪一条腿,则哪一边髂脊高,盆腔向放松腿倾斜。而胸腔一般与盆腔运动关系相反,胸、盆腔侧面动态由脊柱的基本形决定。一般来说胸腔为上仰,盆腔成下俯,头的关系由角色设计稿的形象设计决定。正面解决各部的偏倒关系,侧面解决各部的仰俯关系。另外再加上各部旋转关系。
整个泥塑拍紧压实后,再严格地检查耻骨、大转子、膝、踝关节、臀线、髂脊、胸角、颈窝、头顶的尺寸是否准确,再检查盆骨、肩、胸廓宽是否准确,并进行反复核对。应向设计稿设计尺寸靠近。最后强调基本型,头型、脸型、颈的长短粗细,胸的长宽厚薄,盆骨的大小与形状等等。
做完这些工作后还要检查有无掉泥、垮泥等现象;检查有无露架现象。如有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没有问题,用棕绳把泥稿缠绕一次,加强内部结构,以便深入。
3、塑大形:塑大形应先检查尺寸,看是否有不准确的地方,然后及时调整。这种调整往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尺寸错了,很多尺寸都应相应变动,往往要调整动态和重心。用线锥反复校队泥塑的重心,当明确对象的重心后,其他的形体一定要与这一重心和动态相协调、符合。重心脚在受力情况下,从正面通常向外弯;从侧面看则向后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一要多观察、多思考、多理解、而少多手,看准再动手;二要用变化、发展、运动的观点来观察和塑造对象;三是要时时强调基本型。在头脑中明确基本型的概念,才能有步骤地深入。基本型是指形体的主要骨点所概括出的几何形体。这些几何形体把运动和变化中的形体静止和固定下来了。也唯有这些固定和静止下来的几何形体,才能让泥塑得以深入塑造和表现。
为调整泥塑动态基本型和体量关系,就需要把手的骨架动态弯好,加上大泥,并塑出基本型。然后是进一步地深入塑造对象,塑出大的对称和解剖结构。首先是内在的骨骼解剖;看看各个关节是否贯穿,有无由于肌肉的覆盖导致骨头变弯曲或被打断的感觉,应记住,无论对象怎么运动,骨骼长短,粗细是不变的,注意检查是否动态过大而违背了的自然结构,显于表皮的骨点。肌肉的起止、穿插、挤压、拉扯和肌肉的走向。应注意骨头的方硬,转折要明确;肌肉圆软,转折要模糊。
最后归纳整理,让局部的形和解剖从整体的形和解剖,体量上进一步靠拢设计稿。
4、进入细部刻画
校正比例尺寸,加足体量,然后多角度调整动态和重心。细节的深入。入手的刻画,应把手掌和手指理解正方体。要注意每个手指的方向性、面向的相互转换、体的翻转。骨节与肉的关系,以及由于用力和动作的不同而产生的拉扯变形。另外,骨节要方一些。
对脚的刻画,要注意对脚跟、脚弓、脚掌的体的理解;注意脚趾的小体积的变化、面向的变化、体的翻转,注意骨与肉软硬的变化,与手同样会形成挤压、拉扯、变形等等。
解剖关系要进一步准确。解剖关系由大入小,关节部位的结构应强调做出骨点的方、硬,且转折要明确。骨肉由大骨到小骨,起止要清晰,相互穿插覆盖要明确,甚至要注意肌肉的厚薄、弹性、受力紧张、非受力松弛、等情况。
节奏的安排,疏密松紧的调整要恰当准确。表面形体肌理的塑造方面,光滑的、粗糙的、规则的、非规则、有意识的、无意识的等等要细心地体会。
同时要追求造型的特征和气质,以及作者的个性与个人感受。
有很多人不敢深入或无法深入,感觉越调整问题越多,无处下手。经过多次的反复调整,这时,你可以按照步骤,像照片显影一样,一次一次的加深,但每一次都是从整体入手,使彼此牵制而不使某一处走快或过多,把每一步作品的完整性放到重要的地位。你也可以从一个你有感觉或感兴趣的细节开始做起,使作品从这点扩展开去,从而越做越多,达到“做加法”的目的。注意,每深入一步,就要时时回头照顾整体,以防破坏整体的形体关系。
5、调整完成
在经过深入处理的“做加法”后的泥塑,有时给人感觉破碎而不结实、不饱满,或使人感觉到处紧张,不轻松。这时就应整体调整,把过于紧张的地方放松,过于破碎的地方统一,不饱满的体量加足,不结实的地方尽量少去破坏它的表面,消除表面的阴影就行了。
从整体上对点、线、面和形体布局。一般来说关节、骨点、细节是点;形体的外轮廓、形体的转折线、四肢都是粗细、急缓、长短不同的线;而像盆腔和盆骨这些大块明确的就是面和有量感的形体。这些点、线、面、形体所产生的一种节奏和对比,使作品充满了变化和活力。
节奏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动态所产生的节奏和形态的开合、松紧。其次是疏密安排,以及点、线、面、形体的对比,同时体量和体量之间也存在一种大小、强弱的节奏。再加上运动使这些体量的平衡感被打破,从而加剧了这种对比的节奏感。
虚实的对比。有的地方“轻描淡写”,有的地方“浓墨重彩”。一般说来,虚的地方体感减弱,转折简单,基本无细节,多处于阴面;而实得地方则体感较弱,细节多,面向变化丰富,转折明确、较硬。
对于角色造型特征的整体感受调整,以及作者对形体的最后调整处理,不光是指表面形体处理,同时也包括内在形体处理。比如说调整夸张的动态、简化而概括的形体、拉长的形体、局部体量加大等等一些作者比较主观的东西。
第三章 雕塑的后期制作
一、泥塑摸具的翻制
泥塑完成后,还需翻制成其他材料以便保存,最简单、常见的材料有石膏和玻璃钢(包括聚脂树脂和还氧树脂等)。这里主要讲石膏材料的翻转。
翻模分为两种:一种“废模”,即一次性模,只能用一次的模具。一种是“活模”,也叫块模,他可以用很多次,但模块较多,工艺难度大。主要学习一次性模的翻制。
1、分块划线:
即分模,其原则一为“少”而方便,这样是为了减少模具的错位,但如果太少则挖泥和灌浆不太方便。二是要避阴就阳,多在阳面开模而不在阴面开模,以防卡住。三是“避重就轻”,即避开主要的画,在较次要和单纯的面上开模,这样,即使有错位的形象也容易修复。
插片:插片的目的是为了隔断石膏,以便开模。插片是由金属片或胶片剪成的,它的大小可根据开模厚度来决定。根据画好的线插入,插片形成的夹口应“契”形,这样开启才容易,不易被卡住。
喷脱模剂:脱模剂是用肥皂水制成的,洗衣粉也可以,目的是为了隔离石膏和泥土。在泥塑稿表面均匀的喷洒
一、两次,干后即可。
2、调制石膏:
石膏浆由水和熟石膏粉调制而成。比例无精确标准,可根据自己习惯配制。一般水多则硬度差,且凝固慢;反之水少则石膏硬度好,凝固快。
为了区分内、外模,可以在外模石膏调制时加入颜色。一般多用粉质颜料。把调制好的石膏浆从上至下慢慢浇在泥塑稿上,注意阴面和阳面一定要浇到,尤其是底部,否则会出现气泡。
3、加固:注意掌握石膏的厚度。特别是石膏的高点和低点的厚度应该相差不多,一般厚度为2cm左右。然后,再用棕丝浇上石膏浆,加固在模口或一些薄的地方。
4、开模:开模时,待石膏浆凝固以后,便可用扁平铲刀沿分模线铲开。找到插片,然后用钳子取出插片。取时可以左右摇动,使模块松动,再用刀插入缝口,慢慢撬开模块。待全部木块取下后,再把泥挖出,注意挖泥时不要伤到模内部表面或被骨架卡住。
清模:清模时,把模具平放,仔细清理模具内部,特别是细节部分,一定要把泥取干净。可用自来水清洗,用刷子刷干净。
刷脱模剂:用地板蜡或汽车蜡做脱模剂,效果好。
5、浇内模:有两种方式。一是把外模全部合好后灌入石膏浆,然后左右摇晃使石膏凝固于外模壁上,直至一定厚度,再打去外模,得到石膏内模。这种方法简便,但浪费石膏且不容易控制内模厚度,内部厚薄不均,操作笨重。另一种方法是先不合模,先在每块外模上浇一定厚度的石膏,模口外部可稍薄,由于不合模,所以操作方便且便于控制厚薄。待凝固后,用刀修出模口以便合一块模,注意对准记号后,用综丝浸入准备好的石膏浆中,从内粘在模口处,并沿内模口粘一圈,待干后模口已被粘牢,再依次一块一块地合模。注意每合一块模时应调一些石膏浆,倒在模口缝隙处,以便渗入合好缝口。如果担心强度,可多粘一些综丝或木棒粘结在内部以加强强度。
6、打去外模:等石膏内模干后,即可用平口铲刀打去外模。打模时要求从上至下,从模口向内,从模口向两边,从高点到低点。注意外模与内模的颜色区分,有颜色的外模,白色的是内模。
二、各种肌理效果的制作
1、水泥翻制:水泥翻制的方式基本跟石膏翻制过程相同,但水泥凝固较慢,不适合小型泥塑的翻制。
2、玻璃钢的翻制:玻璃钢的翻制是用聚酯树脂或还氧树脂贴玻璃纤维而成。优点是坚固,易于保存,质地细腻。
3、陶瓷作品:陶瓷是将以成型的泥塑内部掏空,通过烧制而成的作品。
4、丙烯颜料的色彩表现:表面效果处理所用的颜料有油漆、油画颜料、丙烯颜料、水粉颜料以及水粉颜料等。一般最为常用的是丙烯颜料,丙烯颜料的优点在于易于调色、纯度高、附着里强、干的块、不易变色等等。
5、釉色的色彩表现:釉色表现得方法是在烧制前,在泥塑的表面施釉,通过烧制而成。
作业量:
1、雕塑稿1-3副,其中一幅需有个角度的展开图。
2、雕塑1件。
要求:形象完整,设计新颖,造型准确,具有一定创新性。参考书目:
[1]《雕塑》 陈刚 编著2008年3月 第二次印刷 西南师大出版社
[2]《雕塑》 翟小实 张丹 编著 1997年10月 第一次印刷 辽宁美术出版社 [3]《雕塑人物写实技法》 巩冰 编著 2001年9 月第一次印刷 河南美术出版社 [4]《雕塑技法肖像雕塑》 布鲁诺.卢切斯主编 1999年2月第一次印刷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7
第三篇:雕塑教案
形体、匠心、材质——雕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雕塑美。
2、方法目标:通过图片举例演示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陶冶良好的艺术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受雕塑的形体美,体会作品构思和掌握雕塑的材质。难点:通过感受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请你们认真回忆一下有没有见过印象特别深刻的雕塑作品呢?说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那么,它们又是如何吸引你的? 学生反应„„
教师举例校园雕塑,要求学生说出感受,做简单评述。(积极向上)导入课本内容,学习雕塑的相关知识 <一>、雕塑的概述:
以雕刻、塑等手段创作的具有实在体积的三维空间美术作品。随着经济的腾飞发展,城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何改造,雕塑被纳入艺术美化生活的设计体系中来,并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外面常见于城市建筑的主干道、步行街、公园以及是内外环境中。(举例步行街的墙雕壁画)
<二>、雕塑的种类
按其功能科分为宗教、陵墓、纪念碑、装饰性、园林、民间、架上、功能性、卡通造型雕塑等。(于学生互动举例:洛阳龙门石窟、秦陵兵马俑、人民英雄纪念碑、民间的木雕多与家具相结合、架上室内陈列„„)<三>、雕塑语言
体积感与空间感。(一件作品,它的形体与它形体的空间变化构成了它独特的意味。)提问并尝试让学生做出某人物雕塑作品的姿势,如自由女神像、思想者、掷铁饼者等。<四>、雕塑的艺术特征
1、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觉,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2、雕塑的“影像”效果,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这个“影像”可能给人以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或是一种形体结构的美,这是形体“影像”传达出的作品内容信息之一,也给人们带来各种感受。
3、雕塑在各方面的表现力,通过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等方面的表现意向,使雕塑形体更具表现力。
4、雕塑的体积有一种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
五、雕塑艺术鉴赏
1、欣赏它的立体造型美,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举例书本图片)
2、从它体积的美和体积组织组合所形成的节奏韵律入手。
3、体会雕塑“象征、装饰”的美:一事它本身的艺术美,二是它与城市、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环境美。
小结: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在雕塑史的长河中始终是主流。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对艺术的品位有很多鉴赏标准,即要求作品反映现实又要表现思想,故装饰手法、装饰风格就自然地为我们对雕塑表现得追求目标。
第四篇:关于举办校园主题雕塑设计大赛通知
关于举办校园主题雕塑设计大赛通知
为了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专业特色,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之中,推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作用。将开展校园主题雕塑设计方案的有奖征集和设计比赛。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校园物质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又是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对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空间,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参赛对象:
三、组织机构
四、征集时间:
五、设计要求:
1.突出主题,体现特色。创意设计要紧密结合该校校风、校训,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
2.构思新颖,特色鲜明。方案要求庄重典雅、美观大方、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凸显特色,易于收藏和展示。
3.分类设计,用途明确。要根据设计目的和受赠对象的不同特点设计,易于收藏和展示。
六、征集方式:
1、设计方案要求:方案的设计内容、作品的风格、设计形式、材质、规格、表现手法和技法不限,提倡创新设计。
2、纸质文件:平面设计方案、彩色效果图或模型照片, 统一用A3纸(297×420mm)打印并注明设计方案名称,计量单位用厘米(cm)标注。不装裱、不装订、不收立体模型。
3、电子文件:以CD-ROM为存储介质保存的300dpi以上数据一份或通过Email发送一次存储量在2M以内的文件。通过Email方式的请把文件发送到@.com邮箱。
4、作品登记表:详细填写设计人及联系方式。
5、递交时间和地点。于年月日时截止方案征集,先由各院校统一收齐参赛作品后,将稿件递交至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处。所有方案不退稿,自留备份。
七、知识产权及版权声明
1)、主办方充分尊重设计人(自然人/单位/设计团队)的设计方案,凡获奖方案均颁发证书。设计人投稿后,则视为同意主办方拥有对设计方案宣传、展览及推荐实施等形式的权力。
2)、设计人必须是设计方案的原创作者,并依法享有著作权。设计人保证提交的设计方案为首次发表且不会侵犯任何其他人的知识产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若发生由此造成的任何纠纷,一
切法律责任及给主办方造成的损失由设计人承担。
3)、凡参加本次雕塑的设计投稿人均被视为同意并接受本声明,无须书面或其他方式予以确认。
4)、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会对本次活动具有最终解释权。
第五篇:校园环艺雕塑小品教学设计
我 为 校 园 添 色 彩
---------校 园 环 艺 雕 塑 小 品 设 计
设计思路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实验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整堂课中体现了一个“活”字,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我首先想到让学生了解、认识雕塑,并且能够说出雕塑的类别,为更进一步认识雕塑小品打下基础。我准备了一些优秀城市雕塑作品和优秀校园雕塑作品,先分析、后概括,然后让学生创作练习。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了师生互动的原则,引导学生由雕塑转入校园雕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体验雕塑小品的乐趣。教材分析
本课我准备用一堂课的时间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借助学生爱动手的特点,由于课的选材比较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愉悦学生心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准备好教学资料,使之环节紧凑、简而易懂。其次,小型雕塑是“浓缩”了的雕塑,它以夸张的手法来完成艺术的表现,使人印象深刻,以小见大。由于材料面积小所以增加了雕刻的难度。但是,小型雕塑的工具简单,材料广泛,制作方便,所以作业效果应该不错,学生即可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又可加强手工技巧,还可以放松心情、开发大脑,真可谓一举三得!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环境艺术中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校园环境艺术的作用。
2、校园雕塑小品应与校园环境相协调为原则,并能加强特定环境的个性,符合审美要求。
3、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意见。
4、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艺术品所赋予的人文思想,文化内涵。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动手能力,加强手工技巧;同时放松心情、开发大脑,体验雕塑小品的乐趣,感受成功与喜悦;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并对校园环境进行思考,为校园添色彩、绘新貌,热爱校园。
教学难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制作作品的精致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交流、练习。
教具准备:《校园环艺雕塑小品设计》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准备:各种可塑材料(土豆、香皂、肥皂、橡皮泥、橡皮、苹果、萝卜、面团等),刀子、刻刀、钢笔、纸、辅助工具(如:大头针、图钉等)、报纸、塑料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
1、欣赏短片:《校园风景》(看后教师提问:看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校园环境中斑马雕塑消失与还原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有什么变化?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给予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短片,情景导入,发现校园雕塑,认识其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并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导问:了解雕塑吗?(学生回答)
2、学生欣赏、认识雕塑:多媒体展示优秀雕塑作品。
3、多媒体出示雕塑的概念:
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其基本形式。
教师提问:什么是雕塑小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4、多媒体出示雕塑小品概念:
小型雕塑是“浓缩”了的雕塑,它以夸张的手法来完成艺术的表现,使人印象深刻,以小见大。小型雕塑的工具简单,材料广泛,制作方便,只要能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质地美感,根据材料的可塑性和可雕性,选择恰当的加工成型方法和工具,同时结合材料特征,运用好艺术的夸张手法,一定会做出好的雕塑小品,并在制作过程中享受到艺术创造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欣赏的优秀雕塑作品)
5、出示安岳中学校园雕塑图片,进行风格交换
教师提问:两种风格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结合环境进行评价)
6、教师小结艺术品的设计原则:
艺术品应与所处环境相协调,并能加强特定环境的个性
7、教师导语:如若我们学校现在要大搞校园环境建设,假设你是一位设计师,要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座校园环艺雕塑,那么,这座校园环艺雕塑应具备什么特点呢?
8、学生分组讨论:校园雕塑应具备那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学生讨论结果
9、师生共同欣赏:优秀校园雕塑作品
(学生感受,看是否与自己讨论结果相一致)
10、教师检查学生所带学习材料并提问制作步骤
11、教师利用多媒体示范、展示、讲解制作步骤
构思→材料→草图→切除→定型→雕刻→深入→调整→完成(教师介绍材料时重点讲解刻刀的使用技法)
12、教师强调:安全、环保、后期制作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以欣赏、提问、对话、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发学生自己去感悟、想象、判断、总结。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积极性,激起学生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了解雕塑及雕塑小品,明白艺术品的设计原则及校园雕塑小品的特点。
三、学生练习制作、展评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2、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
3、选出优秀习作进行展示评价,可选择自评、互评、师评、他评等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体验小型雕塑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个性,多角度评价美术作品。
四、教师小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但能做课堂上的小设计师,更重要的是要用艺术的眼光和审美的意识来看待我们周边的环境,做生活中的鉴赏者和创造者!
罗丹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课后去感悟、品味)
设计意图:体现艺术品所赋予的人文思想、文化内涵。
五、板书设计
校园环艺雕塑小品设计
一、概念
二、艺术品的设计原则
三、校园雕塑应具备的特点(结合学生讨论结果进行板书)
四、刻刀的使用技法:刮、挖、铲、凿、切
五、制作、练习、展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