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风》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将情感、态度目标融入到内容和方法中,“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而许多事物是形象的,但描述这些形象的课文却是抽象的文字符号。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孩子们学习课文总是喜欢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或者亲身演一演,而不太容易对文字符号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兴趣入手,利用多种方式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利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用视觉、嗅觉、感觉,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敢于创新,善于合作,营造开放创新的课堂,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探究、自我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激活课堂。【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比较好动,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新显得、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根据这一特点,课前设计谜语揭题,运用课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爱学、想学的欲望。通过阅读让学生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的创意,学习他们爱提问题、爱动脑筋的精神。【效果分析】: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以情境贯穿教学的始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训练,常常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怎样有效地进行阅读或者写作,注重各学科的整合,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分角色朗读的部分,从一开始的指导朗读、读中理解三位小朋友、到最后的分角色朗读,学生每个环节都有所得到。【观评记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积极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这篇课文人物的对话非常多的这一特点,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等等,并指导学生读出特定的语气,感悟三个小朋友的不同性格,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文章那美好的意境。在阅读教学中先是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抓住哪些关键词。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交流,汇报,把这个问题弄懂,激励性的恰当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上,老师不时的把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语言送给同学们,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时,老师总能用激励的语言及时评价,为学生自主读书学习注入了催化剂,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的自豪感。总的来说,这堂课比较精彩,从引入到生字呈现,再到课文朗读,程序非常清楚,特别是朗读方面,学生的表现精彩,教师的评价也做得比较好。【课后反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但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使得这堂课缺少色彩。在学习三个小朋友画风的过程中,应该把教具准备的充分一点,让学生做到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从而把文本中的知识由静态到动态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小朋友们是怎样画风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感悟和理解,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有画风的愿望。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善于动脑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知道小朋友们是怎样画风的。
2.难点: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了解风与事物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风车教具,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只见花草随它摇,谁想抓也抓不到。
2.说风:你还知道哪些风?春风、微风、台风、龙卷风......(学生通过说风来积累有关风的词语和生活经验。)
3.模拟风:播放风的声音音频,让学生听风、模拟风。
4.引出课题:风看不见,摸不着,今天却有人把它画下来了,板书画风。
5.过渡句:请看他们是谁?老师把他们请到教室来了(出示三个小朋友头像,粘贴黑板)。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学习。1.设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三个小朋友在画风?请用横线画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三)品读课文,分析课文。1.赵小艺的画。
<1>赵小艺画有旗子的画。
① 出示赵小艺的画,找出相关段落,通读本段。② 找风、读“风”:你从哪里看出了赵小艺的画里有风? 风藏在了哪里?强调读“飘”时的语气。
③ 通过分析赵小艺“眨眨眼睛”的动作,让学生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指名读赵小艺在思考的语气。
④ 分析赵小艺说话的语气:自信,骄傲,读的时候语调要高。指名读。⑤ 带上丰富的感情读第4自然段。<2> 赵小艺画有风车的画。
① 出示图画引入本段,找出相关段落通读。
② 通过结合风车教具,让学生感知风与事物之间的关系。③ 找风、读风:风藏在了哪里?强调读“转”字的语调。
④ 分析赵小艺读“我还能画”时的语气语调骄傲自信,声调要高。⑤ 有感情的朗读第8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陈丹的画。
① 出示陈丹的画,找出相关段落,通读本段。② 找风、读“风”:陈丹画的风藏在了哪里?强调读“弯弯的”的朗读语气。
③ 通过分析赵小艺陈丹说话的心理特点,找到合适的说话语气:受到赵小艺的启发,也想到了画风的办法,所以读的时候要用“不甘示弱”的语气。指名读、齐读。④ 读第6自然段。指名读、齐读。3.宋涛的画。
① 出示宋涛的画,找出相关段落,通读本段。② 找风、读“风”:你怎么知道这是宋涛画的画?从哪里看出来的? 风藏在了哪里?强调“斜斜的”的朗读语气。
③ 通过宋涛“想了想”的动作,让学生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指名读宋涛在思考的语气。④ 分析宋涛说话时的语气:高兴。指名读。
⑤ 带上丰富的感情读第7自然段。4.小结过渡:风看不见摸不着,但这三个小朋友却通过动脑筋思考想到了画风的办法,他们真了不起!你喜欢他们吗?想演一演他们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1.小组练读。2.指名读。3.师生评价。
4.全班一起分角色朗读。5.小结。
(五)总结全文
六)课后作业:自己动手画风,要有新意。
(七)板书 画风
赵小艺
旗子飘
风车转
陈丹
小树弯
宋涛
雨丝斜
综合评价: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教授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入手,利用多种方式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利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用视觉、嗅觉、感觉,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探究、自我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激活了课堂。通过阅读让学生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的创意,学习他们爱动脑筋的精神,我认为文中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也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可惜老师没有提到。在学习三个小朋友画风的过程中,没能做到有的放矢,有点浪费时间,否则,课堂上有时间让孩子们亲手画一下自己心目中的风,效果更好。
要求:
要有对课堂观察现象的细节及综合描述,可以从某一节课或几节课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观察点来阐述;不少于800字。
1.要体现观察点选点。如可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等维度来进行观察,再选定视角和观察点;
2.要有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如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建议; 3.要有自己的收获。
第二篇:长城课标分析
《长城》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依据以上标准,《长城》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初步了解课文先写见闻后写联想、由远及近的写作方法,明确导游词的基本结构。
5、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本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城》是鲁教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首篇课文。单元导语中点明了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语文园地的习作为写《导游词》。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在《长城》的教学中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对“一万三千多里”的理解。采用了两种途径,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来理解。“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用了整整508天。”还可以结合身边的环境来理解。“我们小学学校的标准操场一般一圈有200米,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走上32000多圈。”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长城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如今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每一位华夏儿女的骄傲。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你会怎样像中外游客介绍我们的长城呢?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课文内容、资料和自己的旅游经历,以导游的身份,按一定的顺序练习一下。”课下结合本单元104页《语文园地六》的习作要求,为长城写一篇完整的导游词。三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本课设计了“搜集“我国的世界遗产”资料,办一期手抄报或电脑报,互相交流观赏。”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依据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识字、写字教学
本课的识字随课文安排。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本课指导易错的“蜿蜒”两个字。
二、阅读教学
教学时,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注重了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看又从哪里可以体会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画出关键词句,在旁白处简单写写体会。”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默读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本课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以导游的身份叙述课文的内容等。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注意了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加以肯定。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本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对于《长城》的表达方法的领悟,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课文“先写见闻后写联想,由远及近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本课教学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长城,练习复述主要内容,二是抄写。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本课的实际出发,引导课前搜集长城的资料,课后搜集“我国的世界遗产”资料。
以上五个方面,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
第三篇:雷雨课标分析
《雷雨》课标分析我执教的《雷雨》一课隶属于人教版二下第五单元,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语文园地五,会认37个生字(语文园地中10个),会写45个,《雷雨》一课需要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认识4个字。这一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以“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为主题。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说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别列出了共28条具体目标。我分别从5个方面解读了新课标在本单元的落实细节,列表如下:
a识字与写字b阅读c写话d口语交际e综合性学习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37个,其中45个词语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5.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2.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精彩情节”)3.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是在本组课文教学内容基础上对“热爱自然,了解自然”这一单元主题进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全方位链接,进而激发学生了1.对本单元主题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动植物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通过观察、朗读、体会出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0字。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健康情感。口语交际活动作为延伸与深化的一个载体,要力求发挥交流活动的优势,积极创设情境,实现积极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交际中,真正表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相机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交际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仅就《雷雨》一课,识字写字的具体要求落实为: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个,其中12个词语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5.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课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有情趣地诵读、想象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读说结合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灵性。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语言交流表达有很好的教学设计和练习,比如,理解词语,结合语境体味词语的含义,能用文中的词语造句说话,引导孩子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说话练习,对口语交际的课标要求有很好的体现和落实。同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联想,引导孩子对本单元主题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积极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了解了动植物自然界现象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雷雨》的教学从5各方面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在低年级学段的教学要求。
第四篇:【课标分析】颐和园
《颐和园》课标分析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刘亚丽
学科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总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对精读课文的具体要求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不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
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颐和园》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文,它开头点明文章的中心:“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接着围绕这一中心,运用了移步换景向我们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最后再以开展“小导游有名园”的活动进行总结。所以,我教学这篇文章时,启发学生从文章的构思、写作方法等多方面地向《颐和园》学习。
第五篇:画风评课稿
《画风》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最近,学校举办了“赛课”活动,杜丽辉老师代表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参加学校比赛。杜老师讲的是《画风》一课。杜老师在这次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课堂上从容不迫,适时发挥,教学语言和蔼可亲,这些给我们二年级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画风》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赵小艺、陈丹、宋涛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三人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听了杜老师上的《画风》一课,综合教研组教师的观点,下面谈一些对这节课的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张老师用风的谜语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看不见,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猜猜它是什么?”简单的谜语一下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是第二课时,所以接着,她出示小诗歌来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这首小诗也涵盖了文章大意,在巩固字词的同时了解了课文内容。
二、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教学,问题设计有效。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杜老师注重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生学课文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教师出示重点句“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多么会发现、会联想啊!这是她的心情是怎样呢?教师借机指导朗读,如我能“我也会画风了”“还有我还能画!”等句子,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每一次画风,都引导孩子抓住重点的字来感悟。
杜老师的教学结构清晰,重点放在赵小艺和宋涛的画风上。她在这两个环节中提出的问题:“你在思考问题时会有什么动作?”“想想你就是宋涛,你打算怎么样介绍你的画?”让学生动脑筋理解了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抓住重点句教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三、课堂上重视常规训练
在杜老师的中个教学过程中,她很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说完整的话,以及教学生字环节中,提醒学生书写注意“三个一”,正确的坐姿等等。体现出在低年段重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四、注重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
激励性的恰当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上,杜老师不时的把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语言送给同学们,为学生自主读书学习注入了催化剂,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的自豪感。
五、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在课堂结束时,杜老师提出“我也会画风”,让学生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法画风?随机让孩子们写到书上,做到了读写说相结合。最后拓展部分,出示一首叶圣陶的诗歌《谁也不知道》,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白要注意观察生活,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有些不完美,这节课也不例外。
1、指导书写的时候,最好在学生练写完后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使他们的书写更美观。
2、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例如设计作业时可补充“声音、气味也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笔绘画出来。
3、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还需要今后老师在问题设计引导时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