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

时间:2019-05-12 19:5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篇: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主题式”教学,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的课堂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地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确定教学主题和制订教学策略两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高中历史;活动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目标给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历史教材的编写以模块为基本框架和以专题为基本单元,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主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确定教学主题

1.基于课程标准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指每一节历史课都要制订相应的主题,只有明确了主题,教学才有明确的目标。主题的确立并不是任意的,而是要与课程标准紧密地结合起来,无论教学模式怎样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要与课程标准相适应,要时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与前提。

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首先要熟悉课标要求,即要求学生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因此这节课的主题就是解读共产党宣言、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只有把握好主题,才能保证课堂不跑题。

2.符合学生需求

主题除了要与课标相适应,还要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要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学习的规律。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地位,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每一个主题都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制订教学策略

1.以教学主题为中心的情境创设

历史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情境,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历史课程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对于主题式教学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主题。在创设历史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图片、录音、录像、影视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将历史情境再现,这种情境具有历史的沧桑感以及历史的厚重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历史;充分利用音乐、语言等,营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

如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主题的指导下选择多样的导入方式,如播放音乐《神话》,与此同时电影海报《英雄》播放出来,基于多媒体的导入方式,教师可以对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姑且不管电影以及相应的歌曲与主题有没有很强的相关性,最主要的是通过歌曲、海报让学生联系本节课的主体人物――秦始皇。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2.以教学主题为中心的活动设计

在历史的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动的类型要与课堂内容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通过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如在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的主题内容,将学生分成四个代表团,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美国政治家的韬略和智慧。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我是制宪会议代表”,分出的四个代表团都有各自的议题,如如何防止专制、保障民主;如何处理南北方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中央、地方的关系;如何处理州与州之间的关系。每个代表团都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拿出相应的草案,并通过自己的辩论来赢得他组的支持,然后进行集体讨论,最后投票表决议案。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3.以教学主题为中心的史料运用

为了更加的充实历史主题式教学,教师要在主题的基础上准备多角度的、多种多样的史料,史料辅助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在选择史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精当的资料,将现在与过去联系起来,实现一种对话,只有结合主题,才能将史料运用得恰到好处。史料要易记易懂,不能艰涩难懂,从而保持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拿破仑战争”时,教师就可以收集拿破仑的功绩,展现拿破仑的风度与风采以及他的气魄和气势。

历史主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需求,通过主题的确定明确了课堂的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主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陈莹静.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初探[J].丽水学院学报,2012(8).[2]乔仪晴.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索[J].学周刊,2012(2).

第二篇:“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设计”听课反思

“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设计”听课反思

长兴县华盛高级中学 韩燕

4月26-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菱湖中学举办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设计”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是为了加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进一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听完课,我受益非浅。“主题式教学”是近年来在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被推崇和认可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内涵,教师可以在实施主题式教学中,借助不同载体优化教学主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真正体现主题式教学的成效。

长兴中学陆杨老师根据“以问题为载体优化教学主线”的设计思路,以《追寻生命的起源》内容为典型案例,诠释了主题式教学的思路、要点,呈现出主题式教学所具备的优势及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陆扬老师在充分展现“主题式教学”特色的同时,展示出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她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技能如语言干练、思路的清晰,问题设计一环扣一环,答案解答娓娓道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观摩,我明白了主题式教学的前提是梳理好教学的“主题”,根据主题确定有效的教学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好的内容如何出彩、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并主动投入学习中来,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但刻意强调形式或生硬地“创造”主题则是不可取的,观摩课给我提供了研究的素材,我会去进一步研究和讨论,通过史论结合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会根据领导提出的建议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教学形式和手段。日常工作中,通过加强学习交流,注重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探索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我在感觉辛苦的同时,也为自己对课堂教学有了实实在在的新感受而欢喜。活动调动了我们大家的积极性,也希望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会举办更多形式的专题研讨和交流活动,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更广阔的交流研讨和成长的平台。

第三篇:主题式教学设计

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

主题式教学设计从理论层面表现为静态维度与动态维度两个方面:从静态维度看,一方面表征为教学系统各基本构成要素根据各自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而联结起来的横向空间分布形态,即教学结构。换言之,就是从共时性角度,把教学看作由部分组成的整体,注重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系统整体出发处理问题。从动态维度看,表征为以整体教学结构为运动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纵向时间序列形态,即教学程序。换言之,就是从历时性角度,将教学问题看作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小阶段、步骤等组成的过程,注重把握全过程,从全过程出发关照好各阶段的衔接。横向空间分布形态与纵向时间序列形态于三维空间中交会、融合、协同与共振以形成自催化循环回路式运行轨迹,从而促成整体性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从横向空间分布形态(即教学结构)来看,一个教学主题包括主题内容、主题目标、主题形式、主题方法、主题评价、主题行为。(见图1)主题内容源于课程内容又高于课程内容,是教师以既定的课程内容为原型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再开发的结果;主题目标也源于课程目标且高于课程目标,是反映共性的一般教学目标与特定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需要相整合的结果;主题形式是学习特定主题内容达成主题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每一主题教学的需要灵活决定,它可以是班级授课式、小组合作式或个别辅导式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组合;主题方法是完成特定主题内容的学习所选取的教学方法,这也要求根据每一主题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来灵活决定,它可以是讲授法、发现法或自学法,总之,要在以讲授法和自学法为两极的教学方法序列中合理决策;主题评价是围绕主题内容的基本特点及主题目标开发的评价体系,具体运用哪一种评价手段、评价形式或评价方法均要随当前主题的内容及目标而定;主题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从纵向时间序列形态(即教学过程)来看,一个教学主题的完成包括七个有序环节,即课程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问题化、问题焦点生活境脉化、生活境脉问题化、问题焦点互动解决化、知识运演结构化、能力迁移与知识活化,这是主题式教学设汁的内在运行机制(见图2)。

主题式教学设计在操作维度来看,表现在三个面:一是单元式主题教学设计,即以学科内特定知识点为主题内核,以教学单元为主题外延而展开的教学设计。单元式主题教学设计基本上不改变教材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学科体系结构,按教材本身的逻辑结构确定教学主题并进行设计与教学。从课程实施取向来看,单元式主题教学设计属于“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观。二是学科式主题教学设计,即在教师充分地将教材知识内化为教师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建构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需求的新的教材结构,进而确定教学主题并进行设计与教学。从课程实施取向来看,学科式主题教学设计属于“相互调适取向”的课程实施观。三是学习领域式主题教学设计,这又表现为两种形式王一一是以学段为时间单位,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整合本学段各学科学习内容后,结合学校师资结构与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形成具有本学校特色的综合性学科结构网络,从而确定教学主题并进行设计与教学;二是模块式教学设计,即对某一学习领域认真研究后形成学习领域独特的教学结构,进而确定教学主题并进行设计与教学。这种形式主要表现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高中的模块式学习领域的教学中。从课程实施取向来看,学习领域主题教学设计属于“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综上所述,主题式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性设计,是对课堂教学中铀的真实突现,是以真实情境去表达教学主题,以教学主题去表达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要求,以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要求去刺激和满足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发展需求的一种实质性教学设计。它也是当前盛行的几种教学设计的整合,尤其注重形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主题、教学关系以及教学设计手段和方法诸要素的统一体。该设计能使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处处、时时的有效体现,能做到形式与实质的有机统一,合作交流式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的有机统一;能使抽象的内容主题形式来实现具体化,概括性的内容以主题形式来实现有效表达,逻辑性的内容以主题形式来体现程序化。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教材建议

本专题是“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众家之长,经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西汉发挥。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第四、对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简要分析并指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其中重点讲述儒家思想。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 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 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素材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

【设计思路】围绕“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各家思想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问题研讨】本节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专题内容,内容丰富,但在备课中对查阅资料不够完整,教学中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深入讲解度把握不够准,课题之间的过渡还需要流畅,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设计缺乏新颖。但个人认为在教学导入中结合现实生活。课堂总结感染力度强,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弘扬民族文化。争取更大进步。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出示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最大特点为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出现空前绝后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板书: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教师提问::“百家争鸣”中所谓“百家”真是一百家吗?“争鸣”又指什么呢?

学生回答:所谓“百家争鸣”指诸子百家,形容数量很多。“争鸣”为诸子百家之间相互争辩。

教师解释:“百家”指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中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由于小说家没有完整理论系统,故不能称其一家。其他九家被称为“九流”即我们常说“三教九流”中“九流”的来历。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学生回答:思考中?? 教师引导: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

“生娃。”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放羊。”„„

说完,放羊娃便赶着羊走了。望着孩子那瘦小的身影,记者沉默了„„

教师提问::?等同学们笑过后?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个放牛娃为何如此幼稚甚至可悲的想法呢?

学生回答:他没有读过书。

教师提问::最大的可能是他为什么不去上学读书呢?

学生回答:可能是太穷了,太落后了,或者思想落后。

教师提问::这放牛娃的想法归根到底受什么因素的制约?

学生回答:经济因素

教师分析:他的想法最终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这反映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

学生回答:社会意思决定社会存在??或者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反映。

教师提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出现的原因有那些?并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甲: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 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在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成为可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数量不断增加,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发展起来。新兴地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取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胜利。学生乙: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纷争不断士大夫崛起且被重用 学生丙: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腐败,私学兴起。又“学在官府”下移到“学在民间” 教师总结: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经济发展为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不断,为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奠定社会环境。思想文化上“士”阶层的活跃,私学兴起。造就一批学识渊博的“学者”,为其提供可能。以上三方面哪一方是最根本的原因呢?

学生回答:生产力的发展

教师分析: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基础的变化是其出现的根本原因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判断下列主张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哪派的思想【出示课件】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仁”民本思想(儒家)

万物虚无、福祸相依——“无为”朴素辩证法思想(道家)

兼爱非攻,节约尚贤——兼爱、非攻、节约、尚贤(墨家)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法治、中央集权、政治变革(法家)

教师引导:分组学习,每组分别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个学派,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默读课本指出各家主要观点,并且对其简要评价。(出示课件供学生参考,指导学生)

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后每组选举代表回答,本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可以在回答结束后进行指正,批判。让我们的课堂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板书:二:各派思想观点

教师讲述: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吸收借鉴其他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出示课件】(展示孔子诞辰2556周年图片、孔庙、)

并提问:如果有外国朋友来中国山东孔庙参观,如果派你去当向导,你怎么介绍孔子呢? 学生回答: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其主要思想核心为“仁”学 板书:孔子生平

教师启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其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学生回答:“仁”

教师提问::我们又如何理解孔子的“仁”的思想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20页)学生回答:“仁者爱人”

教师总结: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篇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案例(高中历史)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案例

1、教学对象——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⑴总体定位:

高中历史课程为高中必修科目,面向对象主要是高一全体学生与高二高三文科生。⑵起始能力分析: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具有架构整体中国近代史框架,融合二战前后时代大变化的理解。

②学生初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抗日战争”这一课的内容,但是初中内容较高中过于浅显,大多数学生已不具备清晰记忆初中课本的知识点的能力或有学生记得相关内容但是涉及内容较多不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需要将初中与高中知识点合并并且进一步深化知识结构,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细节上理解。⑶学习者特征分析:

①高中生一般特征分析: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属于理论性,可以辩证的掌握所学课程。

②特定群体特征:本课程为文科生高考必考科目,因此学生对于学好此门课程渴望较强,只要老师能够抓住考试的重点难点,带着学生从整体脉络和细节上掌握,便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就可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以取得好的成绩,否则会导致他们的兴趣转移,甚至失去对学好该课程的信心。⑷分析方法:

采用教师教学预估,与学生交流,问卷调查的形式。

2、为何而教——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对学生起点水平的分析,制定了认知—情感—能力三级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⑴认知目标:

①了解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日本侵华的内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过程(知道)

②理解日本侵华的原因,抗日战争的结果与对于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理解)分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及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分析)④评价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抗日行动(评价)⑵情感目标:

①能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接受)

②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分析产生自己对战争正义非正义的认识(价值观)③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形成)⑶能力目标:

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判断)

举一反三在脑中链接知识的能力(应用)客观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应用)自己查阅历史资料的能力(评价)

3、教什么——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出现在高中历史课本全日制教科书《中国近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本册书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讲授时间为1学时。对教学内容分析安排如下:

历史原因:日本蓄谋已久

原因与条件: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没有统一

日本:大陆政策成熟、经济危机打击

制造惨案,屠杀中国人抗

日日本侵华:经济掠夺(以战养战)战 争

政治上扶植伪政权、文化上实行同化政策

国民党抗日

共产党抗日

战争评价;4.如何取——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

本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提问法。教授法要求教师要清晰的教授课本史实,使学生可以理清课本要点,对课本史实进行记忆和理解。

演示法主要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让学生马上看到老师的提问内容和课本的教学内容。

讨论法由教师线设计讨论议题并引导,使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失败原因进行交流意见,利用总结概括,使学生记忆深刻。

提问法贯穿始终,对重点问题加以引导。5.教学过程简介: 6.教得如何—教学评价: 1.诊断性评价:通过教师前测,课堂提问等方式掌握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准备情况与掌握程度。

2.形成性评价:通过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不同侧面的问题,通过学生作业分析和其对学习内容的应用程度对其做出总结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期末闭卷考试。在设计试题时,要考虑到认知学习目标的考察与情感、能力学习目标考察的兼顾。并且在上提问时多加引导,是学生有更为宽广的知识面与理解力。11历史梁若愚

篇三: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点”滴实践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点”滴实践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改的启动促使高中教材版本与体例发生变化。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新教材编写从原先的“一纲一本”到现在的“一纲多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表述上不尽相同,下面本人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中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谈谈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点”滴实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它是人民版必修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的第二课时,这节课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下启《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讲清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能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变迁和历史命运。

一、循序渐进,突出“重点”

本节课时间跨度比较长,涉及内容比较多,在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把握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与表现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贮备,最好以小切口、慢步走的方式来实现重点的突破。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精选)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中学

郑宏磊

【说明】

我校目前所用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就是通常所说的旧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及其影响。三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节课从“一战”的背景、目的、性质、经过和影响等方面说明20世纪的战争发展到新阶段,它是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本节内容主要透视19世纪末20世纪初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背后的历史真谛,即为了全球市场和殖民地而大战。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弥漫于欧洲的狭隘民族主义的一次集中展示。当世界大战的伤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心中的警钟应不断敲响。通过探究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去理解 “一战”的目的、性质、过程和影响,而且这也是有效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和谐发展、关爱人类等正义感的前提基础。

【学生分析】

本节课位于《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是高二上学期所学内容。此时的学生对历史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有相当的历史文本解读能力。但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就课标要求而言,还需教师在课堂上以典型的例题积极引导。同时教师应适当将知识面拓展,力求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使学生始终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在学习战争史的时候,学生普遍对战争中的某次战役或某个人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以及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理解大战的性质;整体把握战争过程和结果。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和解读文本,有效利用教科书课程资源,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以及史论结合、论证问题能力;启发诱导学生有效迁移前面学习的内容,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这个广阔的历史视野之下,理解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是全球化的产物;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累寻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可利用相关的文字、图片、表格等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第一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战争带来灾难,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生自主探究知识。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教师巧妙设置情景与问题,学分析、阅读与图示相结合。【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图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提问一:你知道画面中的“项庄”和“沛公”指哪两个国家吗?(回答:“项庄”指德国,“沛公”指英国。)提问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的什么问题?(回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的时候就确立了世界霸权,那时德国还四分五裂,长期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公开向英国的霸主地位挑战,那统一后不久德国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和具有了怎样的力量从而敢公然挑衅?挑衅的结果怎样呢?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又会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幻灯片打出本节课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设计说明):本课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导入新课,以一张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接着是连续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化。

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幻灯片展示出教学目标)

教师作简要说明后:“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与这样的目的来学习“一战”。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同时板书)

师: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指出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并说明这些矛盾产生的具体来由。

xxx

记忆和认识。

、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板书)(此时同学们已经回忆预习并准备回答)师:xxx同学,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同学:?? 师:回答的非常好,请坐。下面让我们再通过图示来对这个问题深化(幻灯片打出图示)

德国的“三b铁路”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相关内容。如巴尔干半岛复杂的问题和

师:我们知道,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那么,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实质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回忆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史实,分析作答。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板书)

师:再给大家一些资料

英、德、法、美比较

列宁说:“帝国主义的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了倒挂现象,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由此可见,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的根源。这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有什么关系吗?

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对新技术的态度不同,各国发展速度有较大差异,体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力量对比。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这些后起国家对到挂现象不能容忍。从而产生矛盾。

师:很好,那根据列宁的话总结一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实质吧? 生: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师:非常好。

师:我们到此知道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具体缘由以及其根源和实质,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些矛盾越来越严重产生的结果吧。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板书)

师:结合刚才的那个图给出说明。

生:德奥“同盟条约”具有反俄性质,表明欧洲开始出现军事集团;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具有反法性质,表明三国同盟的形成;法俄军事协定具有反德性质,表明欧洲出现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具有反德的性质,表明三国协约的最终形成,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也最终形成;

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最主要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表明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的扩军备战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师:很好,下面我们再用另一个图示直观地看一下。

(幻灯片显示)

师过渡: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笼罩战争阴云。可以说世界大战爆发如箭在弦,一触即发。那么,点燃战火的火星是什么事件?

生齐答:萨拉热窝事件

师:展示一些图片并创设情境。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刺杀的是()、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文中“暴虐”是指()这段话对“他的子弹”事件()

生: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波斯尼亚的首府、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作

出了高度的赞扬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板书)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

师:萨拉热窝事件正好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如果没有这个事件,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到其他借口发动战争,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战争不可避免。现在,大家来总结一下一战爆发的原因吧?

2、原因:

生:(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师:除此之外,现在一些学者又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一战爆发的一个原因,我们来看一个材料。

(幻灯片显示材料)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问题:概括材料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师生共同探讨作答: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

背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实际上这个题是从狭隘民族主义产生背景角度设问,但我们从材料中明显感觉到狭隘民族主义在战前就已产生,而一战又使狭隘民族主义愈演愈烈。所以确切点说,狭隘民族主义应是一战爆发的一个原因。

还有,大家一定知道一战时战场上出现了一些新式武器,如坦克、飞机等,说明了什么?

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式武器(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洋和空中;新的交通工具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扩大了战争的规模。总之,科技可以给人类世界带来光明,也可以毁灭人类文明。只有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使人类世界有个真正美好的明天。

师:看下面一题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师:下面几个问题比较容易作答。同学们根据预习自己归纳一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板书)

生:??

师:作战双方都是为了殖民地和霸权,因此都是非正义性的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一国丝毫不能改变整个大战的性质。下面大家通过了解一战的经过,思考一下战争后期有利于结束战争的因素?

4、战争的经过(板书)

(幻灯片演示一些图片和战争经过示意图)

生:战争第三阶段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等因素,加速了一战结束。

师:战争带来灾难,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俄国十月革命一节进一步论述,这里不再展开说明了。那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如何呢?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板书)

生:??

师:从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和启发?

学生的不同答案: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泛滥;??(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好发挥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师: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一战的历史,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认识。下面我们做一个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大军事集团——→一战——→一战影响

【课后作业】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这个问题是新课标课本的一道思考题,在这里引入并作为学生课下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整体上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参考答案: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

4、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成果

5、高考历史试题

【设计思路】

1、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3、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灵活把握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5、体现史论结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新课程观。

下载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又富有......

    苏州园林活动式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活动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

    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研讨

    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研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和新课标的普及,对于高中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催生出了一定的要求。主体式的情景教学就是顺应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将......

    郭慧_主题式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健康的心脏,快乐的人生》主题设计方案 设计者:郭慧执教者:郭慧 设计者单位:榆阳区红石桥乡初级中学 时间:2011年11月12日 所教学校班级:红石桥中学七年级生物 一、主题教学内......

    文本式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编写 一、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格式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编写格式,即叙述式与表格式。不管是哪种教学设计方案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行为、......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必修3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分册第一单元 徐辉 【单元内容分析】 第四分册第一单元主要介绍15、16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交 流方面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四部曲”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四部曲” 〔关键词〕 历史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构思、规划与安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