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心中那盏灯》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下)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18 心中那盏灯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冰灯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朗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巷、享”等生字,会写“盏、街”等字,学习“走街串巷、隐约”等词语和有关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人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写父亲的语言、动作表情的句子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发激情
出示课文插图(或课件)。
师:在我国农村,有些地方过年时有孩子们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夜的习俗。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穿街过巷,多么热闹、多么快乐呀。可是,作者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灯笼,就请父亲给他个透亮的灯笼。他父亲为了满足作者的愿望,就忍着寒冷为儿子做冰灯。这是多么浓的爱,多么深的情啊!
这盏冰灯,这份真情,一直珍藏在作者的心里。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心中那盏灯》。(板书课题,深情地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
3.同桌(或分小组)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读准确。
5.再自由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事。
6.小声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去拼音的生字。
2.自主识记生字,然后汇报识记方法,提出最难记或易错的生字进行识记。
3.生字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所占位置,指导书写。
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弄懂了什么?
2.课后我们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二、质疑激趣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一步读懂这篇课文,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父亲怎样做冰灯的?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这两个问题。)
三、研读感悟
1.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自由读课文,找出文章描写做冰灯的句子。
2.指名汇报。
3.把这些句子反复多读几次,并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4.默读课文,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并想想为什么令你感动。
5.指名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1)出示“父亲就把脸扭过来,„„我正给你做着呢!”
“尴尬”是什么意思?从父亲尴尬的样子,你可以看出什么?
(2)“听了父亲的话,„„他的手真凉!”
“我”为什么流泪了呢?从这里你可体会到什么?(父子情深)
(3)“没过几天,„„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讨论: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
四、拓展延伸
谈谈爸爸关心自己的实例。
五、总结全文
是啊!父爱无边!哪一位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呢?让我们铭记这份浓浓的亲情吧!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篇:心中那盏灯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课文《难忘的八个字》今天让我们来认真学习课文《心中那盏灯》,体会下父子间的那种亲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勾划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
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寻找重点,找出关键句。
2.可让学生找出父亲做冰灯的语句
3.引导学生读你子的对话特别是父亲说的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逆向阅读,共同探究。
1.课文使用的一些动词,如托捂掖等词语,可让学生模仿动作,加以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父亲的话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它赞美了什么?
三、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实践活动:
1.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不要纸糊的心中那盏灯 没有玻璃罩的 最美的灯
能透出亮的
第三篇:心中那盏灯教案
18、心中那盏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情:
出示各种灯笼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分别出现不同的灯笼图片)
在过去的年代里,过春节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就是夜晚打着灯笼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灯笼的故事。出示课题:心中那盏灯
指名(2~3人)读课题。
引导质疑:读着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
1.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心中的灯?它虽然化了,但是它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3.这盏灯是什么样的?用冰做的灯,最美的灯。
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
2.检查认字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并指导书写(略)
重点指导“盏”、“勾”、“巷”、“夸”
(2)出示有关词语,反复、多种形式认读。迷迷糊糊、珍藏、尴尬。
(3)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4)回答部分问题:这盏灯是什么样的?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吗?你有什么感受? 主要写了儿子问父亲要灯笼,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父亲很爱他自己的儿子。父亲很伟大。
四:作业:抄写生字、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词卡片,全班齐读。
2、谈话:
上节课,我们知道,爸爸为“我”做了一盏最美的灯,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爸爸是怎样做出那盏最美的灯的。
(打开书,浏览课文,找到爸爸做冰灯的句子。)
二、细读理解,品读感悟。
(一)品读父亲做冰灯的句子,感受父亲的冷。课件出示句子: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面打磨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象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1、学生找出写父亲做冰灯的句子,一边读一边划出写父亲动作的词。(托、打磨、擦擦手、捂)
2、品味词语,感受父亲冷。“托”:换词理解,可以换哪些词?(举、捧、拿)用哪个词最好?为什么?(“托”字能表现父亲的那种小心翼翼。)父亲手上托着什么?(冰)你们摸过冰吗,是什么感觉?(滑、冷、硬)很滑,所以父亲要托着,防止摔碎了。“擦擦手”:与“擦手”比较,“擦擦手”是擦手的动作很快,说明父亲的手因为长时间打磨冰,很冷。(可以结合‘跺脚’和‘跺跺脚’来理解。)“捂”:捂哪?(脖子)为什么要捂脖子,不烤火? 教师领读:(1)为了满足孩子小小的愿望,父亲不顾双手刺骨的冰凉,怎样? 课件:(学生读: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面打磨着。他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象洗碗。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2)为了满足孩子小小的愿望,父亲一夜都没有合眼,(学生读:同上略)(3)为了满足孩子小小的愿望,父亲不顾白天的疲劳,(学生读:)
3、教师小结:由此,可以看出,父亲不仅是用手打磨这盏灯,也是在用爱打磨这盏灯。作者就是通过写父亲的动作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后我们的写作也可以这样做。
(二)品味父亲的语言,感受父亲的爱。
过渡谈话:你还从什么地方看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1、学生默读,找句子或段落。
2、学生汇报。
3、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句子一: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学生说体会,指名读,评议,体会“连连”再指名读,齐读。
句子二:父亲把脸扭过来,有点尴尬地说:“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有玻璃呢?后来我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晚上,我正给你做着呢!” 体会“尴尬”一词。(1)尴尬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尴尬的事?(2)父亲为什么尴尬?答应了儿子,可是没有玻璃。
(3)小结:因为没有玻璃,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一盏冰灯,来满足儿子的愿望,但是面对儿子,他还觉得尴尬,这是一个多么可亲可敬的父亲啊!(4)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5)如果你是这个孩子,面对尴尬的父亲,你会说什么?(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鼓励表扬学生,并同时扮演父亲回答学生的话。)句子三:父亲说:“行。”
(1)父亲说了几次?(两次)
(2)同样的回答,父亲为什么要说两次?(第一次是答应给我做一个灯笼,第二次答应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
(3)小结:虽然不具备条件,可是父亲还是答应了。两个“行”字,言简意赅,十分干脆,毫不迟疑,这是一位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啊!
4、小结,渗透写法指导:如果说,前面是通过动作写父亲对我的爱,那么,刚才我们体会的这些句子则是通过语言来写父亲对我的爱。(板书:语言)以后的作文中,我们要学习作者用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
句子四: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父亲刚才帮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1)学生读句子。
(2)此时,我想了些什么,我为什么流泪?(感动,被父亲深深的爱感动了)(3)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体会“最美的灯”
1、谈话:学到这,谁能告诉我,文章的题目为什么是“心中那盏灯”?
2、学生谈理解。(教师板书 父爱)
3、课文最后一句说,“那是一盏最美的灯”为什么?导读:(课件出示:)
这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所以说是最美的灯。
这是一盏用爱做成的灯,所以说是最美的灯。
这是一盏用心做成的灯,所以说是最美的灯。
4、小结:父亲对我的爱,我深深记在心里,永远不忘记,所以课文题目是“心中那盏灯”(齐读)。
5、多年以后,作者马德依然铭记着这盏灯,铭记着这份爱。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对于您,我的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爱将是我此生都无以回报的。有太多的话、太多的爱我想对父亲倾诉,然而此刻我只想说:父亲,您是我永远的骄傲!”(课件出示句子)
三、总结
是呀,孩子们,父爱如山,父爱如海。父爱是那寒夜里打磨出来的一盏冰灯,父爱是一张温暖的被子。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爱,让我们在享受爱的同时,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四、板书
18心中那盏灯
父亲为我做灯
父亲对我的爱
最美的灯
第四篇:《心中的那盏灯》教案
[教学设计]
《心中那盏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境,感受父子间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出示课件:父亲的图片。
3、这一盏冰灯在小作者的心中是最美的,为什么呢?带着这个
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设计意图:开课点题,不仅引出下文,还与结课点题相照应,能突显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4至12自然段,用“——”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分享感动。
(1)出示: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像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①学生谈感受。
②句子中有一些表示动作的词(托、打磨、擦、捂),你们找到了吗?读一读,看看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是的,这字里行间都透着令人感动的父爱。同学们,就带着这一份感动去读读这些句子吧。
④指名读,点评,齐读。
(2)出示:父亲把脸扭过来,有点尴尬地说:“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有玻璃呢?后来我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晚上,我正给你做着呢!”
①学生谈感受。
②理解“尴尬”。③父亲为什么尴尬呢?
④是呀,父亲是有些尴尬,但从他那朴实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浓浓的爱意。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感受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⑤指名读,点评。
(3)出示: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①学生谈感受。
②指名(假如你就是父亲)问:“父亲,您真的不冷吗?可您为什么说不冷呢?”
③是呀,父亲怎么可能会不冷呢?可他却顾不上自己,心里只担心儿子会被冻着。天是寒冷的,但我想此刻我们的心已被这父爱温暖了。同学们,赶快带着这份温暖去读读这个句子吧。
④指名读,点评。
4、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和老师一样已被这深深的父爱感动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丝丝的感动,分角色去读读父子间的对话吧。
(1)出示父子间的对话。(2)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3)指名一个小组的同学分角色朗读。
5、(配乐)听了父亲的话,看着父亲那冻得发红的双手,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
(1)如果你就是这位小作者,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2)是呀,父亲的爱如一股暖流注入了儿子的心田,儿子被感动了,眼里溢出了幸福的泪珠。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一份幸福去读读这一段话吧!
(3)指名读,齐读。
6、提着父亲亲手做的冰灯,我玩得极其痛快!虽然没过几天,冰灯就溶化了,可在我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一盏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出示冰灯的图片)
(1)为什么说父亲做的那一盏冰灯是最美的灯?
(2)小结:这当然是一盏最美的灯,因为它是父亲忍受着寒冷亲手为我做的,因为它饱含着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感悟文本语言,张扬语文的个性化阅读。]
三、拓展延伸
人间有亲情,在生活中,亲情更是时刻伴随着我们。同学们,你们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定也给你们带来过许多的感动。请你选择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说一说,让大家也分享分享你的感动吧!
[设计意图:以点带面,由单一的父爱拓展到浓浓的亲情中,使学生更深刻地去体会亲情的温暖,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总结全文
1、出示有关亲情的格言: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2、是啊,亲情无边,让我们好好去读读这些令人感动的句子,再次去感受感受这浓浓的亲情吧!
3、诵读格言。
4、小结:亲人给予我们无私的爱,让我们怀揣感恩的心,以同样的爱去回报我们的亲人吧。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格言,使学生把亲情铭记心中,并懂得去感恩亲人。]
五、作业
课后收集一个最让你感动的亲情故事。
第五篇:三年级下语文s版教案
三年级下语文s版教案
尽管对教学策略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将教学策略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三年级下语文s版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语文s版教案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
1、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3.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读书感悟法
教具准备
1.生词卡片。
2.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四、质疑。
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问题梳理:
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三年级下语文s版教案2:柳笛和榆钱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3、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童年生活中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指名说)那同学们想看看在北方农村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家乡是怎样的吗?好,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和分享他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自学的收获。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五、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六、总结全文,谈收获。
(1)、情感体验:体会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2)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七、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柳笛和榆钱
柳笛——吹
榆钱——吃
春的赞歌
孩子——乐
三年级下语文s版教案3:蚂蚁的救助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掌握词语14个。
2、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从文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四、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细读课文,想想蚂蚁是怎样救出它的朋友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蚂蚁的救助(齐读课题)。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2、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1、积累词语。
2、小练笔:以“小蚂蚁,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