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石潭记观课报告范文
《小石潭记》观课报告
刘金花老师的《小石潭记》确实为一节精彩的教学课例。授课老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加之新颖的教学理念,科学民主教学方法,并辅以良好文化环境的作用,促使了该节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该节课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首先,从教学设计来看,该节课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在教学中,老师旨在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首先是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这样的设计意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接着是疏通文意,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让作者的文章与其生活的时代仅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思想主题的整体把握。
其次,课堂节奏快,容量大,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习效率高。在老师科学民主的教学方式下,许多学生大胆地参与了进来。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课堂上变得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多姿多彩。很多学生都抱着自信的心里参与进来,并积极的展现自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凭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再次,合理设问及情境教学。在预习中,带着问题学习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设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问题不但能辅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还能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结构,对学生文言文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例如一段优美的朗读或者符合文章内容的背景音乐,不但能够很快地让学生投入习并且还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聆听当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最后,我个人还认为,在引应该导学生欣赏美文的同时,也应该流连山水,学习作者这种高尚的品格和正直的精神,这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可或缺的。如果老师在该方面做适当延伸和拓展,那课堂结构就更完美和迷人了。
第二篇:《小石潭记》观课报告
《小石潭记》观课报告
今天,我观看了王老师执教的《小石潭记 》一课,深深地体会到王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小石潭记》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阅读和写作不可分割的教学思想。执教者遵循了这一原则,带领学生探讨、研究本课写法方法。从课堂上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
本节课的设计以“读”为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通过初读——解决生字词,再读——解决词语,疏通文意,三读(生默读)——体会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本节课环环相扣,学生的能力呈台阶式上升。
1、首先是课前导入巧妙,精美的图片、优雅的音乐,让学生在没走进文本之前就已经领略了小石潭的魅力,为本节课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
2、让学生再读课文,通过组内互助、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意境美。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疑难,讨论解决,并赏析自己喜欢的语句,探究作者悲伤的原因。从作者忧伤的原因引出对作者和背景的介绍,在这个过程中,点出了两种写作手法,移步换景和寓情于景。在分析透彻的基础上再次指导朗读,要求更高,让学生读出情感美。
3、关于后面“情”的解读,是建立在前面学生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的。这一环节,王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景色如此优美的小石潭,游览者柳宗元的心理感受如何呢?
三、教学环节紧凑、科学。
1、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
2、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四、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钻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执教者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注意在难点处作巧妙点拨,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积累是很庞大的工程,在第一学习目标巩固文言词语中,老师采用了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而易举就记住了这些词的意思。并且结束时还作了总结归纳,教会了学生该怎样积累文言词语。
五、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较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
通过本次观课,我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
第三篇:《小石潭记》评课稿
《小石潭记》评课稿4篇
《小石潭记》评课稿1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课文学习必要之处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①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
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工作,不做单纯的教书匠,而力求做一名科研型的人才。本学期我们教研课题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探讨研究”。我们时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教诲“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小石潭记》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阅读和写作不可分割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执教者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带领学生探讨、研究本课写法之后,能有针对性进行写作训练,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写景状物”训练题,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②教师能恰当设疑
“写了哪些景物,用的什么方法”,能够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潭水、小溪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样的设疑又能引导学生注意和探究本文的成功这处,从而达到突破学习重点的目的。这种精心设计的问题,小步子、设阶梯,能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带有启发性、思考性和思辩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思维发展的训练目标。
③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钻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执教者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注意在难点处作者“先乐后忧”的巧妙点拔,注意写景中“动静结合,光影谐调以及拟人比喻”处的巧妙启发,激起了学生思维火花,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力,为理解课文开拓了广阔而美丽的空间。
这说明第七中学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且不说她们教态亲切自然,也不说她们工整、美观的板书,单是她们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和出众的外貌,不得不使我们为之倾倒。他们年轻、有朝气,是语文科研的先锋。
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语文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原则,首先是学生大面积地朗读、个人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为学生理解课文记述的内容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多诵读,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尤其是学生的背诵环节,使轻松活泼的教学场景达到了第一次高潮,学生按照板书的提示思路背诵,同时有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学生忠恳评价,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学习心理得到了满足。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
其次是学生能主动探究规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之下,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小石潭记》被千古传诵,永具生命力的原因何在呢?本节课摒弃了以往教学中单一的传授性教学方式,而代之以新的学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并提出个人观点,通过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或引申发展或消化应用,从而有所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看法,总结出写景状物的一般技巧和规律。这种创新思维的阅读方式是很值得提倡的,使学生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最后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遵循着“阅读指导写作”的教学原则,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有效的指导写作实践,学会怎样写景,学会借助写景来抒情。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精美的小文,互相交流点评,又形成了本节课的又一次高潮。
当然,作为青年教师,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缺憾。学生发言后教师还应有针对性的讲评,点拨要到位。再一个就是训练题的设计能否再贴近学生生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小石潭记》评课稿2纪老师的本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课堂的“主演”。纪老师巧妙地课堂设计,声情并茂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给我们展现了一节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和谐统一的精彩课堂。
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即在课文学习必要之处作适当点拨,点燃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
教师能恰当设疑
“写了哪些景物,用的什么方法,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能够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的设疑又能引导学生注意和探究本文的成功这处,从而达到突破学习重点的目的。这种精心设计的问题,小步子、设阶梯,能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带有启发性、思考性和思辩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思维发展的训练目标。
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钻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尤其纪老师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注意在难点处作者“先乐后忧”的巧妙点拔,注意写景中“动静结合,光影谐调以及拟人比喻”处的巧妙启发,激起了学生思维火花,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力,为理解课文开拓了广阔而美丽的空间。纪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也板书工整美观,不得不使我们为之倾倒。
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纪老师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主动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才能动起来。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特别是学生大面积地朗读、个人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为学生理解课文记述的内容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多诵读,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尤其是学生的背诵环节,使轻松活泼的教学场景达到了第一次高潮,学生按照板书的提示思路背诵,同时有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学生忠恳评价,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学习心理得到了满足。在重难点的突破上,通过合作探究,设计了“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当然,作为青年教师,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缺憾。学生发言后教师还应有针对性的讲评,点拨要到位。再一个就是训练题的设计能否再贴近学生生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小石潭记》评课稿3《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名篇,陶燕琴老师的教学设计旨在透过文本抓住人物的灵魂,以文解人同时又以人解文,教师对文本独特而深刻的挖掘让文章有了厚度,让课堂有了厚度。
然而面对这样的经典名篇的是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从七年级始接触文言文,他们能品读到怎样的深度和高度呢?陶老师在如何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思维桥梁、如何使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以及丝丝入扣的文本细读中领悟到作者孤寂的内心的教学设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范例。
前三段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根据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再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小石潭的景物,教师的例句的出现和方法的指导很见效:“小石潭的水是活的,叮叮咚咚地演奏着自然美的心跳,一如君子身佩玉环的轻响,在澄澈的心灵和水墨的山水之间久久回荡……”第一句概括特征,第二句抓住文中表现这个特征的关键语句想象描绘,第三句表达自我的情感,或者景物与心灵的结合—–这样,学生在愉悦轻松地完成疏通文字任务的同时也用心地品赏了小石潭景物的美和作者文字的美,而且这也是一次高效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理游踪是《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中常见的教学环节。但本课最巧妙的.是,教师抓住了一个“望”字,这个“望”的环节确实了得,作者情感的转折、文章风格的转折、课堂分析的转折就从这一“望”开始,学生从这个环节开始细细品析人物内心。
留在柳宗元的内心到底有哪些东西呢?文本第四段的教学很独特,通过柳宗元、欧阳修、李白等文人与山水的距离、态度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了柳宗元离山水而去;《江雪》的出现恰到好处,藏头诗的解读“千万孤独”将课堂推向高潮——当教师抛出最后一个问题“他们读懂了吗”,很自然地引出文章最后一段。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文本、作者的理解逐渐到了一个高的境界。
文本细读,品味入境,体验感悟,比较探究。其中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教学情境的营造贯穿始终:课前动画《山水情》,清新的风格让心安静下来;欣赏山水画面谈感受,为学生走进柳宗元的山水作了很好的铺垫;配乐美读,典雅的古乐让人沉醉;视频欣赏,一首《江雪》凄清优美,一曲《渔翁》苍凉浑厚,荡气回肠——整堂课充分运用了音、画效果,与文本融为一体,将孤独寂寥的氛围推到极致。而学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步步地走进了文本、走近柳宗元。
品读这份教案,我们还欣赏到教师对课堂节奏的艺术化追求:序曲、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心理必然是优美而愉悦的,他们思维的过程必然是张弛有度,高效而优质的。当然不得不指出的是:尾声部分出现的柳宗元的《渔翁》一诗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这或许可以看作是教师过度追求艺术化的效果所添的蛇足吧?
《小石潭记》评课稿4聆听了章老师和黄老师的两节课《小石潭记》与《学写游记》,感受如下:
章老师讲课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在一步步的讲解中明确内容、感悟主题、分析写法。他的课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文章具体内容的讲解,“文章描写了哪些优美的景物,分别带给你怎样的美感?”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中确定答案。第二部分是对比阅读,理解课文丰美的情思,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主题“被贬的悲凉和不合于俗的清高孤傲”。第三部分是分析精美的写法。
黄老师讲解的是作文课,讲、练、析、评结合,学生当堂反馈的效果明显,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可谓立竿见影。讲:黄老师先是顺着第一节课的结尾,与同学们讨论了游记的诸多写法,给了一篇学生的习作进行现场的讲评分析。练:学生当堂习作。析:出示PPT讲解分析可以从梅花的时、色、香、形等角度赏梅。
评:师生共同阅读习作,共同评价,并且在最后的点题上,给出有效的指导。整节课流畅自然,学生的练笔充分,在听完讲解后的写作明显有所改善,效果显著。
第四篇:小石潭记评课稿
篇一:小石潭记说课稿——市一等奖
《小石潭记》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抛砖引玉,一右激起千层浪之
小石潭记”,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与反思等六个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教材
第六单元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第一
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
意渲染它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凄苦悲凉的
实则写心,是一篇难得的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
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
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积累常
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借景抒情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学习自
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目标为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凄苦悲凉的心境。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现象较多,个别语句较难理解,我将积累文言词汇作为教学重
情达意上较为含蓄,八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将理
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难点。
学法
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情境激励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是柳宗元的著潭的各种景物,着心境。形似写景,意在让学生学习名美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读古代诗词,有意求,结合本单元的见的文言词语,培主、合作、探究的体会小石潭的优美由于本文词语活用点。又因本文在表解作者寄情山水的下面我说一说教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 提问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分析理解能力,但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致不
很浓厚,将学生分成六组,引导学生读、讲、练、演、写、说,通过合作学习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的。
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下面我将具体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二是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三是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在导入部分,我先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充满自然
魅力的山间图片,再激情导入,随着展示课题。我的导语设计是这样的:同学们,“山
川之美,古来共谈。”我们曾跟随郦道元领略过《三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曾
踏着吴均的脚步走近过富春江奇特秀美的山山水水,今天,我们将跟随唐代文学家柳
宗元一起去游览清幽秀美的小石潭。
通过图片、音乐、教师的示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
离,进而导入新课。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第二部分:小组合作,研读课文。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同台我来读
我们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
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五种朗读形式(1)指名学生读;(2)教师配音范读;(3)
去掉标点个人抢读:(4)小组赛读:(5)生配音读。师生配音诵读时,徐徐播放音乐、图片,把学生引入美好的情境,让学生逐步达到读准、读畅、读懂、读美。这样让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
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巧学名家我来讲,有三个步骤:
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3、巧学名家,主持讲坛
播放《百家讲坛》中主讲“小石潭记”的部分片段。让学生了解柳宗元及写作背
景。这样,为理解作者的想感情作了铺垫。
随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学生结合课文、联系作者常识,模仿北师大教授康震,主持“百家讲坛”,准
备主讲。小组代表上台主各讲一代表上台主各讲一个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
的代表进行点评。
通过这个环节,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提高了学生
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进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在老师和名家的共同带领下,既避免了枯燥的对译,上台主讲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环节是落实基础我来练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我用屏幕出示一组含有字词句、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练习,当堂检测。生快速完成后,教师点评。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又获得了教学反馈,为下节课的教学实施提供了
依据。
第四环节是导游设计我来演:分三步来实施:
1)①设计一条旅游线路;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写的?试着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②给景点取名;设问: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结合景物特点给景点取一个名字,(教师提示可以用亭、台、廊、馆、阁等来命名)
③展示导游。自主阅读,在学习小组内展开交流,准备上台展示导游。学生一行五六人,穿过篁竹林,进入奇石馆,经过翠蔓廊,到达观鱼台,坐望溪亭间,欣赏幽竹潭,每名学生生负责一个景点,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上台展示游览过程。
展示活动结束,师生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设计旅游
线路,让学生理清写景顺序,给景点取名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特点,展示导游,再次加
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小石潭的幽静美好,促进学生大胆地进行口头表达,既引
发了学生的兴致,又锻炼了学生思维。
第五个环节是体验情感我会写: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
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因此,我创设了两个情境:(1)
如果你是柳宗元,写一段自己的内心独白。指导学生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抓住文中
的语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谈。(2)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呢?同桌两人分别完成一个情境,两两交流。
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
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第六个环节是归纳感悟我会说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了三问:这
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受到哪些启发?
1、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做总结发言。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
以上六个环节,教师始终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表现做评价,以评价推动课堂教 学的有序进行。
第三部分: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由于学生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比较本文与《与朱元思书》《三峡》的异同。设计第二题,通过比较阅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
力。
下面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各位老师请看:
水------清
景 石──奇 情 凄神寒骨
树──美 悄怆幽邃
鱼──乐
板书是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有课文内容,也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
了教学的重难点,给学生鲜明,直观的印象。
六、说设计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竞赛的方式,抛出“读、讲、演、练、说、写”之砖,引来学
生“学会、会学、乐学”之玉,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的浪花中,欣赏、感悟语文之“雅”,让自然之美在他们的心中演化成一幅幅巧夺天工,富含人文色彩的美丽画卷!篇二:《小石潭记》说课稿
《小石潭记》说课教案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又应是本文学习的另一个重点。
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今天我说的这一课时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具体实施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幅图片要求学生看图猜诗,随之教师交互白板展示答案《江雪》,由此引出柳宗元以及本篇《小石潭记》。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小游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白板的音频以及图片插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此环节与后文体会文本感情有密切关联。
(二)、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请学生朗读。教师白板出示课文,要求学生读准老师标注出来的字的音,并将课文读流畅。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白板的文本展示可以客观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冲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预学案中实词虚词的理解练习,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到其他组去讨教,也可问老师。
2)班级交流
教师进行归类实词虚词归类。(白板展示板书)
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前置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归纳总结。白板显示教师归纳的板书可以让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效率更高。
(三)与柳宗元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白板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移步换景)
②你能说出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潭_小____ 水__清___ 岸__曲___ 境___清___ ③作者用什么办法把这些特点写得让你过目不忘?
白板演示提示文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未见其潭,先闻其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描写)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侧面描写 拟人手法 动静结合)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比喻手法)
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手法)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融情于景)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目的。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又充分体现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四)体会文本
1、教师出示删改版的《小石潭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点评。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补充“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预习时搜集的知识信息。
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教师白板出示文字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情景交融这个手法的运用。“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
寓情于景
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
2、试着从文中找出哪里是“有我之境”哪里是“无我之境” 作者又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在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刻画之中的?
(思考
讨论 交流)
3、诵读课文
白板插入配乐朗诵,学生跟读。
(五)与柳宗元对话
1、学生根据预学案的任务要求,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师根据情况白板出示作者介绍以补充。
此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新课标提出的“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目标要求。同时作家及作品的相关信息也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在引导时我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么温馨的场景越发激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样因美景而生感伤,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所以他有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感慨。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如果学生能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2、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的心境
面对小潭,柳公如是说?? 提示: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学生讨论,班级交流。
②教师配乐展示自己的理解文字。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想听听学生们对柳宗元这一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也想知道他们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逆境。这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拓展思维,积累诗文。
仕途失意时,他们如是说?? 教师白板出示诗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总结。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的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再次有感情诵读课文。
四、作业布置。
写一篇导游词,向游客全方位展现小石潭这一景点。(不少于300字)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官帽的设计形象而生动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作者情感。
六、反思: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分析文章重点时,是引导学生在赏析词句的基础上来理解写景的手法。通过揣摩、探讨与分析思考,学生对移步换景,特写镜头,侧面描写,运用修辞这几种手法写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不足之处:在难点的把握上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不够好。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交互白板
文言知识梳理
易读错的字 篇三:小石潭记说课稿(2)——市一等奖
赏小石潭之美,品柳宗元之情
《小石潭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老河口市第七中学的王丽君。今天我们一起来赏小石潭之美,品柳宗元之情。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和设计理念。首先,我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全文不足两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名家名篇中,学习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培养语言赏析及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因此,我给第二课时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景物特点。
学习描写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语言,揣摩特点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理解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美好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本文就有着细腻的景物刻画、生动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赏析、借鉴很有必要。因此,确立教学重点是:了解景物特点,学习描写手法。
新课标强调:“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由于八年级学生人生阅历有限,加上本文感情流露又很含蓄,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并正确评价十分重要。因此,确立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本文语言优美凝练、感情含蓄复杂,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还有一定难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贯彻“诵读文言文,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课标要求。我采取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朗读的方法与文本交流。运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问题启发他们思考,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因此,确定教法学法是:朗读法、品味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说)
根据课型特点,结合新课标中“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建议。本节课我准备用“导入课文----说一说”“初读课文----认一认”“再读课文----划一划”“三读课文----译一译”“积累课文----背一背”这五个步骤来完成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懂文意、积累背诵的教学任务。
第二课时(详说)
一个合理而富有层次的教学过程将带给学生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欣赏小石潭----感受美景”“走近柳宗元----体会情感”“离开小石潭----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具体分析这四个环节。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欣赏)教师导入:我们领略了三峡的雄奇险拔,了解了郦道元爱山恋水之情;我们饱览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明白了吴均避世退隐之志。林语堂说过:“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排遣心中的失意,常常寄情山水。今天我们就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起走进《小石潭记》。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引导学生入境”。我在导语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共鸣和阅读期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绪准备。
(二)欣赏小石潭----感受美景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听读----感知内容”“选读----品味特点”“研读----揣摩写法”这三个板块来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读而不晓则思,思而不晓则读”。此环节以读作为依托:在读中感知内容,在读中品味特点,在读中揣摩写法。这三个板块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思考感悟。下面我具体分析这三个板块。
<一>听读----感知内容
(多媒体播放朗读,学生听读思考问题)①本文按 顺序,依次写了、、、。
②说说小石潭给你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深情的朗读伴着舒缓的音乐,能感染学生,促其入情。两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有目的地听读,捕获信息、感知内容。
<二>选读----品味特点
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景物,美美地读读句子、细细地评评特点。可以用“我最喜欢小石潭的(景物),我发现它 ”的句式加以描述。
(学生自主选读、赏析景物特点;老师用欣赏性、矫正性评价帮助学生分析美)
②再用“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说一句总结性的话。
(在分析各种景物特点后,用这种句式来增强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扣住文中优美的句子,让学生认真选、用心读、仔细想来感悟美;适时的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真切地感受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老师只是引导者、欣赏者。这一环节,不仅训练了学生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也为深入研读课文铺平了道路。
<三>研读----揣摩写法
请划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话,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分析技法。老师提示:可以从贴
切的词语、精妙的修辞、多样的写法等角度,用“我认为 句美,因为它运用了(手法),形象写出了 ”的句式做一下评析。
(学生合作探究。老师用引导性评价,总结写作手法并板书。)
【设计意图】本文景物优美、写法精妙,新教材入选本文,意在让学生从名家名篇中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教学中,教师给以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评析句子的角度;教师给出句式,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让学生在合作中思维碰撞、在交流中收获心得,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三)走近柳宗元----体会情感
置身于美丽的小石潭,同学们心情怎样?作者又有怎样的心情呢?请跳读课文,划出反映作者心情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跳读、思考、讨论,教师适时介绍背景)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让学生由自己的感受谈起,再联系课文语句思考作者的感情,用有坡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写作背景,深入体会作者感情,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离开小石潭----拓展延伸
<一>说一说----交流感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假如经时光隧道你们返回唐朝,恰逢小石潭边遇见柳宗元,你们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的形式,与他谈谈。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于作者的乐与忧,老师要鼓励学生畅谈感想,在交流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忧乐观,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练练----读写结合
试用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加上合适的想象扩写柳宗元的《江雪》。
【设计意图】单元教学要求指出“学习文章描写手法,注意读写结合”。此环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读促写,学以致用,强化巩固本课重点。
四、说板书设计
小 石 潭 记
柳宗元
贴切的词语借景乐
动静的结合景美情真 正侧的映衬 抒情 忧
精妙的修辞【设计意图】板书要简洁明了的概括和浓缩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结束语: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上是我对《小石潭记》一课的设想,请老师们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篇四:《小石潭记》说课稿
《小石潭记》说课稿
王利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文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作者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学习这篇文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本文计划安排两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步骤,学生已基本认同通过反复诵读及课文注释理解文章的方式,但对于如何通过文章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还略显稚嫩,因此,根据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质疑、鉴赏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领略小石潭寂静、幽美的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重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原因,并尝试将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以致用
二、说方法
(一)说教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
(二)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
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采用“高效课堂”模式,且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4、人人都来当导游,写写导游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三、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入,随之课件展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如果学生交流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补充省略
我设计这一环节,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
(三)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2)教师示范背诵; 3)学生齐读,然后六个小组开展朗读比赛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六个小组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
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3、当堂检测
发放印好的练习,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练习内容有文学常识一题,重点实词、虚词共10个,2个句子翻译),做好之后全班校对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课堂练习,既检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又获得了信息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四)与柳宗元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做定性评价并板书明确
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我设计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
1)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 2)每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导游
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五)品味文章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六)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导学案“第一课时”
2、你也曾游览过一些风景名胜,请写写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处,按游览顺序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该景物的特征及任务的心情
这个作业的布置让学习不再停顿在课堂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延伸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附板书设计:
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溪流
潭中气氛
记录同游者
隔、闻、伐、取、见
潭水、游鱼
溪身、岸势
幽深、冷寂 好的板书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楚课堂所学课文内容,顺序写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等,以上板书设计正能体现这个特点
四、说评价
《小石潭记》评课稿
刘 黎
下面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张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将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两方面略作阐述。
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课文学习必要之处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①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
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工作,不做单纯的教书匠,而力求做一名科研型的人才。本学期我们教研课题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探讨研究”。我们时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教诲“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小石潭记》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阅读和写作不可分割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执教者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带领学生探讨、研究本课写法之后,能有针对性进行写作训练,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写景状物”训练题,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②教师能恰当设疑
“写了哪些景物,用的什么方法”,能够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潭水、小溪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样的设疑又能引导学生注意和探究本文的成功这处,从而达到突破学习重点的目的。这种精心设计的问题,小步子、设阶梯,能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带有启发性、思考性和思辩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思维发展的训练目标。
③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钻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执教者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注意在难点处作者“先乐后忧”的巧妙点拔,注意写景中“动静结合,光影谐调以及拟人比喻”处的巧妙启发,激起了学生思维火花,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力,为理解课文开拓了广阔而美丽的空间。这说明第七中学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且不说她们教态亲切自然,也不说她们工整、美观的板书,单是她们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和出众的外貌,不得不使我们为之倾倒。他们年轻、有朝气,是语文科研的先锋。
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语文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原则,首先是学生大面积地朗读、个人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为学生理解课文记述的内容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多诵读,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尤其是学生的背诵环节,使轻松活泼的教学场景达到了第一次高潮,学生按照板书的提示思路背诵,同时有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学生忠恳评价,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学习心理得到了满足。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
其次是学生能主动探究规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之下,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小石潭记》被千古传诵,永具生命力的原因何在呢?本节课摒弃了以往教学中单一的传授性教学方式,而代之以新的学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并提出个人观点,通过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
或引申发展或消化应用,从而有所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看法,总结出写景状物的一般技巧和规律。这种创新思维的阅读方式是很值得提倡的,使学生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最后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遵循着“阅读指导写作”的教学原则,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有效的指导写作实践,学会怎样写景,学会借助写景来抒情。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精美的小文,互相交流点评,又形成了本节课的又一次高潮。
当然,作为青年教师,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缺憾。学生发言后教师还应有针对性的讲评,点拨要到位。再一个就是训练题的设计能否再贴近学生生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最后,我要对参赛教师这些天的辛勤劳动和日夜奋战给予高度的肯定,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和废寝忘食的爱岗敬业精神,我们教育界同仁应予以首肯。
第五篇:小石潭记说课
《小石潭记》优质课竞赛说课稿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是新登镇中学的王金华。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人数均在55人以上,且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甚至思维 “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二)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4、人人都来当导游,写写导游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
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入,随之课件展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如果学生交流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补充省略。
我设计这一环节,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
(三)、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2)范读,教师放伴有音乐的朗读录音并给予听读要求; 3)学生齐读,然后男女学生朗读比赛。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2)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