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一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4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称一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称一称教学设计》。

第一篇:称一称教学设计

《称一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学会合理使用“大约”等词进行表达和交流,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2. 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积累更多的关于常见物品轻重的经验,从而逐步形成较为准确的质量观念。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教学难点]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意义和作用,增强估算意识,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盘秤、体重秤,水果、蔬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创境激趣

谈话:我们常见的水果和蔬菜有哪些?平时我们出去买东西,都是卖东西的叔叔、阿姨们用称来称一称,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自己动手来称一称呢?这节课,同学们自己来当一回售货员,体验一下当售货员的感觉,看看都有些什么学问在里面。

【设计说明:买水果、买蔬菜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虽常见,却又陌生,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很少甚至没有自己动手用秤称东西的机会。况且学生在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掌握了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所以他们对自己称东西的活动充满了期待。教师通过谈话,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主要内容,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二、活动,操作体验 【活动一】称水果和蔬菜

1.出示38页第一幅主体图“称水果和蔬菜”,提问:看了这幅图,你能说说我们在称东西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台秤应放平、放稳

(2)选择某一种水果或蔬菜,逐一往盘秤上添加,均匀摆放(3)等到指针停止不动后再读数(4)及时做好记录

(5)重新选择水果或蔬菜重复前面的操作

启发:通常情况下,称出的结果会正好是1千克吗?那应该怎么表述?(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大约”等词进行表达和交流)

2.提出要求:分组活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小组成员分工,听从组长安排

组长负责确定本组内人员的分工,明确称秤人、数数人、记录人以及监督人选以及各自的职责。

(2)活动过程中注意小声交流,切忌大声喧哗

【设计说明:之前学生已经经历过用盘秤称东西的活动,但那时所称的物品数量少,而且时间比较短,教师易于掌控。本节课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获得用秤称东西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用盘秤称东西的步骤以及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的注意点,有利于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

(1)说说苹果、橘子、西红柿和黄瓜1千克各有多少个。(2)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获得哪些经验,存在哪些不足。(3)启发:根据称得的结果,你能估计出其他的一些水果或蔬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香蕉、柚子、青椒、土豆等等)【活动二】称体重

1.谈话:谁能猜猜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学生猜测)称体重还能用盘秤吗?应该用什么秤?(体重秤)你会使用体重秤吗?

2. 示范秤出一两位同学的体重,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体重秤的使用方法。

引导:如何使用体重秤呢?应该注意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得出:

(1)两脚均匀站立于体重秤上,注意平衡(2)指针指向某一刻度固定不动时,再读数(3)及时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体重各是多少

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1)比23千克重一些(2)比24千克轻一些(3)在23千克和24千克之间

(4)大约23千克

提问:我们班谁的体重最重?谁的体重最轻呢?

5.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体重究竟是多少?谁能来帮老师称一下体重?

【设计说明:称体重活动环节,以猜猜老师的体重是多少的问题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又以“老师的体重究竟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称量老师体重的兴趣,借此机会,教师可以再一次对使用体重秤称量体重的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性地梳理,增强学生的记忆。】 6.教学“你知道吗”?(1)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2)谁来解释一下,如何使用这个公式?(3)让学生各自利用公式算一算、比一比。

(4)全班交流算出的体重与称出的实际体重比对情况。

三、总结,评价反思

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有哪些收获?还有疑惑的问题吗?你能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吗?

[资料链接] 范蠡——秤的发明者

范蠡,春秋人,越国大夫。相传他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就这样,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

《称一称》教学设计

王荣花 2013、10

第二篇:《第六单元称一称》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教学反思:

第三篇:《称一称》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称一称的实践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形成有关质量单位的观念,感受到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称量自己的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千克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大小近似的苹果、西红柿、黄瓜等水果、蔬菜若干;托盘秤;体重秤

课前调查:

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商店调查一下,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的,体会一下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举例说明,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调查汇报

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商店调查,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并体会一下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汇报调查的情况。(重点讲解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

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二、实践操作

1、谈话导入

2、动手实践

(1)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现在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有哪些水果正在成熟吗?今天你带来了什么水果?(如果有的同学带来的是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则及时让学生区别是水果还是蔬菜。)

(2)想知道有多少个水果怎么办?(数一数)如果想知道有多少千克水果怎么办?(称一称)板书课题:称一称。

(1)讲清活动要求:看情境图,同学们在干什么?他们称的是什么水果?你们知道他们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图上的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你们能数一数吗?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带来的水果或蔬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你能先估一估大约1千克有多少个吗?

(2)分组活动:各小组把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让小组里的记录员记录在表格里。

(3)汇报活动结果。

(4)集体交流: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分别称出了1千克苹果、橘子、西红柿、黄瓜,知道了它们各有多少个。看着这个表格,学生展示带来的水果、蔬菜。

学生适当讨论一下。

学生看图回答。

学生在小组内估一估。

指导学生按同一种类的分组,明确成员的分工。

学生动手称物,记录数据。

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记录数据。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3、称体重

4、介绍小知识

你们发现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1千克的水果、蔬菜的个数不一样的?为什么同样是苹果,几个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又不一样呢?

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1)先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介绍体重秤的使用方法。

老师重点讲清看数据的方法。(不是整千克数的学生用“重一些”、“轻一些”来描述)谁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分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记录员记录下来,在组内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

(4)班内交流,把各组的记录数据展示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的体重在多少千克到多少千克之间,最重的是多少千克?最轻的是多少千克?多少千克范围里的同学最多?从这些数据里你想到了什么?你的体重正常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的体重可以用秤来称,还可以用一种方法算一算,你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请同学们看书上的“你知道吗”,书上会告诉你一种方法。

学生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汇报。

学生在组内看一看体重秤的构造、数据的读法。

学生用“重一些”、“轻一些”讲出大约的重量。

在组里每人都说清楚自己的体重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

学生看书上的小知识介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板书:

实足年龄×2+7(或8)=体重

同学们算一算你自己的体重,和刚才称的实际体重比一比,看这种方法准不准。

讲述:一般情况下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就可能有很大的差距,相差很大的同学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这样的同学平时的饮食可要注意哟!

学生用公式计算自己的体重,和自己的实际体重比较,讨论原因

三、全课总结

这节活动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样的发现?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把交流的情况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四、课外延伸

在第28界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一共取得了32枚金牌,为祖国争光!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浏览、看书查找资料等方法,看看奥运会的比赛中,那些项目要用到千克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形成质量单位的观念,感受到千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操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究的能力。

3、通过对自身体重的关注,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第四篇:《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揭示课题

1、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议论些什么?在象身上板书&“大”、&“重”等关键字。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朋友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㈡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㈢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

⑴交流认字情况。

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

⑶读通课文。

㈣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⑵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办法?

⑶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

⑷曹冲的办法是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

⑸这个办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

㈤有疑就问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2、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㈥读书评价:在自己读、小组读、老师检查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收获怎样?

㈦教学效果评测

1、读句子,思考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

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

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2、读一读句子,做做动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

3、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

㈧拓展性学习

看图片、插图捏出一头大象,以便下节课做实验用。

第二课时

㈠复习:游戏巩固

1、用转转盘的方法复习生字。

2、纠错游戏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㈡学习重点段

我们都来当一当曹冲,像他那样称称象,好吗?

1、拿出你们捏好的大象,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你们捏的大象的样子,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和句子。

2、曹冲相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⑴小黑板上出示写曹冲称象的句子。标出句子序号。

⑵摆出实验的用具,说说你带了哪些东西?想想这些东西是用来代替什么的?

3、四人小组做实验。

⑴要求:两人读句子,两人做实验,然后再交换。看哪一组配合得最好。

⑵一边做实验,一边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4、课件演示称象方法:学生说一句,演示一步。(如无课件,就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指挥”老师做实验。)

㈢深入思考,还有什么办法

1、曹冲的办法怎样?想夸一夸他吗?

2、我们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3、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4、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5、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㈣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㈤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㈥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㈦教学效果测评

1、自由读题,了解题意。小声拼读音节,想想连起来是什么词,再写下来。2、读读备选的字,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读句子,想想该选哪个字;再填一填。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还有没有称象的好办法。

㈧拓展性学习

1、曹冲听到官员们议论些什么?他的心里怎样想。

2、我们学的这几篇课文,都充满着智慧,你喜欢吗?还想读这一类故事台吗?

七、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八、板书设计

造称

官员们

宰象

曹冲

石头

第五篇: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南关小学

唐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曹冲称象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利用猜谜语引出课题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谁能读一读。(四根柱子挡在前,两个长牙尖又硬,左右蒲扇前后摇,一根细绳在后摆。)同学们很聪明,马上就猜出了答案,那你是怎么猜到的?回忆盲人摸象大象还有哪些特点?大象有蒲扇那么大的耳朵、一堵墙一样的身子,大象这么大,你们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自读课文,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句子。

3、读词语(开火车、找学生读)。

三、小组讨论

1、先自己找出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

2、再在你的小组内说一说。

3、最后,小组成员分配好任务,准备展示。学生展示(观看PPT步骤):

第一步: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第三步:最后,再称船上的石头,看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听了同学说的步骤,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时先用船载象;

再 用船载石头;

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在这句子里那些字能表达先后顺序呢?(板书)

曹冲称象时有方法和步骤,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讲究方法和步骤,比如说:

种树时,先刨坑,再种树苗,最后。

起床时,先穿衣服,再

,最后

。放学回家,先,再

,最后。

四、拓展

1、课下思考,还有其他方法称象吗?

2、找一找关于曹冲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

下载称一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称一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崇文教育集团崇文校区 武丽霞 学习目标: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复习所学生字,达到巩固的目的。 2、会写“象、像、照”等三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称象教学设计[范文]

    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大象的形象,了解官员们想的两个方法,并知道......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随文认识本文的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 学习复述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讨论曹冲从官员们的办法中烧到了那些启......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十单元《称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弄懂......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动脑筋想办法,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七岁的孩子,竟然解决了连官员们都无从下手的难题,学了......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一年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