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⑶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2)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那么是什么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我们今天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贡献? 3.小组讨论: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教师总结科举制与它的本质区别是: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
过渡:隋朝科举制虽然规模不大,还不完善,但却有着重要意义。那么,科举制在唐朝是怎样完善的?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2.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学生甲: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扩进学舍,增加学员,考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学生乙:武则天时,大力提倡科举,举行殿试,不仅有文举还开设武举。
学生丙: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用多媒体打出板书内容,让学生思路清晰)
进士及第是一种高荣誉,人称“登龙门”。新进科进士聚集在京城长安曲江参加国宴,在曲江垂帘观看。高门权贵也云集于此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新科进士们附诗抒情、春风得意。
3.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过渡):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么多,请大家讨论一下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及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由学生讨论后整理得出如下结论
⑴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
A、科考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
B、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为封建统治阶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开创了整个社会读书求学的良好风气。
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文化的发展,造就一批诗人,推动古文运动和传奇小说发展,使唐文学达到很高水平。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讨论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感想。)
第二篇: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授课人】
【时间】
【地点】 七年级(3)班
【课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科举制的影响
【教具】 小黑板(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
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P132、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P10
导入新课:
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请看P15,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
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
(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一、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
扩充国学的规模
殿试/武举的开始
多次亲自面试
雏形
创立
完 善
(老师简介)
1、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2、进士科主要考核内容的变化:时事策论/隋炀帝、加试经史/唐太宗、加试杂文/唐高宗、诗赋/唐玄宗
思考下列古文的含义:
1、“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思考 P16“动脑筋”:
(有,填空题。)
思考 P18“活动与探究1”: 如何看待李德裕的观点?
(不妥,熟悉朝廷礼仪只是有利于从形式上办好朝廷的事,但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二、科举制的影响:
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
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唐诗的繁荣。)
思考P19“活动与探究2”:中国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科举制与当今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小组讨论)。能结合科举制度的历史提出建议的成长记录袋加1-2分。
【结合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一、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
扩充国学的规模
殿试/武举的开始
多次亲自面试
雏形
创立
完 善
二、科举制的影响:
【作业布置】《新学案》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篇: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历史挂图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历史知识。
2、运用插图,训练学生识图、并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课堂探究
一、导学达标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世界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古代还有举世闻名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吗?那就是——科举制度(板书)。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对它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有什么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释疑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的制度)
2、学生阅读P17内容,思考:
(1)隋朝之前,我国怎样选拔官吏呢?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好不好?为什么?
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或由高门权贵推荐,才能当高官。(九品中正制)不好。因为有真才实学但出身寒微的人就没机会做官了。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2)展示隋炀帝人物图片,设问: a、在他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了,他是谁? b、在他之前是谁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3、学生自学、回答问题。
4、指导学生讨论分析:
科举制度与过去的选官制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可以凭真才实学进入政府做官)朝廷得到了什么?(削弱了贵族专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缓解了社会矛盾)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让学生知道科举制是一项新的选官制度,是创新,它有利于选拔人才。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科举制在隋朝诞生的,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科举制度的完善这一子目。(二)科举制的完善
1、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他们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学生阅读)
2、分别出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片,设问:他们分别为完善科举制做出了什么贡献?(学生对照图片一一说明,教师板书)
(2)科举制度,获利最大的是谁?(请同学们看课本P18图片及左边小字: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我想,同学们通过这两句诗,就很明白科举制度对谁最有利了。
3、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以那两科最重要?(进士和明经)(1)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什么?(状元)(2)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名人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
4、根据以上内容,学生讨论:18页动脑筋(有利于强化记忆,不利于发挥自己的见解)
5、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学生自由回答)所以,唐朝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名家名诗。这是科举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它在我国存在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对我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请同学们联系课外知识和我们刚学过的内容,展开联想:说说科举制度还有哪些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1、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19页内容,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点:
(1)改善了用人制度(学生看导入框和18页小字内容)(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学生齐读,并在书上画出来)
2、叫学生复述,师板书。
三、拓展提高 学生思考讨论:对于下面这些说法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四、内化迁移
1、这节课我们主要 围绕一个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又是怎样一步步深入的?(学生回答)
2、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做出贡献的都有谁?
3、科举制度对隋唐社会有什么影响?
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开始殿试,增考武举 唐玄宗——增考诗赋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以后,请想一想:你对我们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当今的人事制度,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写一份有关的建议书或计划书。
七、教学反思:
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学生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积极学习的热情,踊跃参与到教学中去,体会着学习的快乐。所以这节课整体效果不错,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问题的设置不是很好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反思。
第四篇: 《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科举制的创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先进行第一项,说教材,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教材:(1)教材地位、(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在隋朝时创立,完善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按士族出身取仕,到按才选拔官吏的一大发展,它在我国绵延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清末才被废除,对我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本文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深远影响。课文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①科举制的诞生
②科举制的完善
③科举制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搜集古今选官制度、用人制度的有关资料,从中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交流劳动成果,从中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
②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从中探究其对我们今天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用人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鼓励学生要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3、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1)重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在科举制的创立与逐步完善过程中,隋朝的历史任务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度,用人权力收归中央,中央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但是各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尚未形成制度。唐朝的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关于此重点内容,我主要是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法和互动讨论法,在学生自学并展示自学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而解决的。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及影响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的进步意义和对中外的深远影响,关于这一难点的处理,我主要是采用对比法,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两种制度的对比讨论,得出科举制的进步所在,从而达到难点的突破。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我采用了“自学—指导”模式,该模式主要由自学、质疑、讨论、指导、释疑五个环节构成。在这个流程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在此模式下,我主要使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
三、说学法
初一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根据以上特点,我对本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体验性学习法及联系实际法。
1、分组合作法
根据教材内容我设计分组收集资料并分别安排任务,同时可给学生必要的指点和帮助,学生在充分预习新课基础上,自由结成学习小组并解决该组任务,更可以组与组交流预习成果,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体验学习法
通过让学生表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这一活动,使学生以一种体验历史的形态,当历史主人翁,不但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历程,更渗透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3、联系实际法
历史教学应为现实服务,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遥远的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本课特设了小型课题作业法:自拟建议书,此是对本课内容的升华,更是以史为鉴,让学生谈对当今学校考试制度及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遵循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学生认识活动的主要特点,按照“自学—指导”的互动教学模式,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展示成果、小结巩固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
首先我提问学生“中国古代说法中的人生四大喜事,具体指什么?”(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紧接着问,“中国古代书生是如何金榜提名?”(科举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紧接着给出连续的设问:(到底科举制如何诞生?科举制又如何考?影响又如何?等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由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
(2)展示成果
①科举制的诞生
按预先安排,我请第一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派组代表介绍我国隋唐以前选拔官吏所采用的方式。我在肯定及点评的基础上给出讨论题:“同学们如何认识这种制度,它存在哪些弊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科举制诞生这一子目上。
②科举制的完善
由第二小组展示预习成果,表演历史短剧《科举考试》和《殿试》。
③科举制的影响
关于科举制的中外影响方面,在同学代表上来汇报预习成果的基础上,我加以点评,让学生了解科举制不仅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
(3)小结巩固
我请一个同学上台对本课进行小结,也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我对学生发言给予肯定及点评,最后我给出自拟的知识框架供学生参考交流。
板书设计:
一、科举制的诞生(板书)
1、隋文帝首创(板书)
2、隋炀帝设进士科(板书)
二、科举制的完善(板书)
1、唐太宗扩国学(板书)
2、武则天设殿试、武举(板书)
3、唐玄宗重诗赋(板书)
三、科举制的影响(板书)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望各位评委和老师給予指教。
谢谢!
第五篇:《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知识目标:了解隋唐时科举制诞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科举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能力目标:学会归纳、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事实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历史事实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科举制与荐举、察举制的本质区别,总结科举制的影响,认识到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科举制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唐朝政治上通过“选官”形式表现出来的开放胸襟,而开放是唐朝繁荣昌盛的条件之一,从而认识到当今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也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富强的条件,形成拥护改革开放、具备开放胸怀的情感。(强调此点,也在于教学中回应单元主题“繁荣、开放的隋唐”。)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列举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今年又选调了一名新的学校领导,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生:知道!李校长
老师:嗯,同学们很关心我们身边发生的大事情!李校长是通过自愿申报、全县统考、民主投票、群众座谈、领导考核等程序,最终竞争获胜被聘用上岗的。(如果李校长当时在现场听课,就请李校长自己介绍)这种公开选拔和聘用制度是近几年来我国为落实“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在全国推行的干部聘用制度的改革措施之一,是现代“选官”的表现之一。(副板书:“选官”。以强化科举制作为古代选官制这一概念的形成。)
选官用人,乃国家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的选拔,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国家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其中隋唐时期进行的探索中,成就最突出的就是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1、板书课题:
2、布置任务:隋唐时科举制是怎样确立和完善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
按序列出:隋唐科举大事记
3、学生说老师板书:
隋文帝 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 设进士科
唐太宗 扩大国学规模
武则天 亲自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 增考诗赋
4、提问:现在每年的中考、高考的第一名,我们怎么称呼他们的?你知道这个称呼的来历吗?
答案:叫状元。它来自于隋朝的科举制。
5、思考探究一:隋朝为什么要实行科举制?
提示:结合隋朝初年,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当时民族矛盾,南方士人的不满情绪,强调这种公开、公平的考试制度具有巩固统治,缓解民族矛盾的作用 板书:改善了用人制度 公平公正
情感点:强调新制取代旧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过渡语:科举制作为重要的选官制度,到了唐朝被继续沿用并加以完善。在唐朝这个开放、繁荣的社会里,它是如何体现开放性的呢?请思考:
6、思考探究二:唐朝是空前开放的王朝,科举制度作为重要的选官制度,是如何体现开放性的? 提示:国内:继续沿用隋公平公正的科举考试,使读书风气盛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多,人才辈出,各个不同身份的人都通过科举考试到各部门任职。(出示“鱼贯而出图”,列举唐著名科举人物:房玄龄、王维、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李商隐、宋之问、张籍、韦庄、贺知章)国外:(1)唐朝的科举考
试不仅局限于中国,使许多外国人也纷纷入唐参加考试并留唐任职。(学生举例子)试问现代哪一个国家能有如此宽大的气魄和胸怀?(2)各国纷纷沿用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方法:出示《孙中山语》《英国大百科全书》的文字材料)板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老师渗透情感点: 开放是唐朝繁荣昌盛的条件之一,联系到我们现在,中国也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这是我国繁荣昌盛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过渡三:唐朝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 由唐诗引出唐玄宗增考诗赋的问题。
7、提问: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考试内容,有什么用?结论:唐朝增考诗赋促进了唐朝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过渡语:考试是指挥棒,考试内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能反映出一个时代对人才的具体要求。
8、思考探究三: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需要,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国的考试制度不断进行改革。你能结合自己的考试经验谈谈体会吗? 情感点: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是目前较最能体现公平公正的方法。但考试的内容、考试的方法应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9、提问:隋朝的科举始于隋朝,何时被废除?由此此出探究的话题课堂延伸:科举制的兴亡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小结语:自古就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