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同步测试题与答案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科举制的创立同步测试题。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第一单元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维度A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4.“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A.魏晋南北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4.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
A.选择题 B.填空题C.问答题 D.作文题
5.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
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二、填空题:
9.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度B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奴隶社会,官员都是世袭制。封建社会一直到魏晋都是实行的推举制,结果造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后来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12.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为了完善科举制唐朝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1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影响深远,你能举出受科举制影响的例子吗?
14.材料一: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下第》
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注:孟郊(公元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科举制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15一些外国研究者看来,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不但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为什么外国研究者会有这种看法,你能说明理由吗?
维度C探究应用
16.凡事都有利有弊,科举制度的好处我们已经说了不少,那么你能给科举制挑些毛病吗?
参考答案:
1A2B3C4B5D6C7C8A;9明经科、状元;10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1隋朝以前,官员大都从权贵子弟中选拔,不论优劣,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反而不能当官;隋朝以后,实行科举制,开始以考试来选拔官吏,打破了门阀的限制,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到中央任职。12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武则天时开始殿试,并进行武举考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13略;14①不一样,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科举失败的忧愁、悲伤和对前途的无望;材料二反映了诗人高中之后的得意与兴奋。②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15科举制以前,以出身和门第来选拔官员,造成门阀政治的产生,削弱皇权,也不利于选拔人才;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既改善用人制度,打击门阀势力,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科举制还影响邻国。
第二篇: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授课人】
【时间】
【地点】 七年级(3)班
【课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科举制的影响
【教具】 小黑板(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
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P132、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P10
导入新课:
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请看P15,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
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
(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一、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
扩充国学的规模
殿试/武举的开始
多次亲自面试
雏形
创立
完 善
(老师简介)
1、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2、进士科主要考核内容的变化:时事策论/隋炀帝、加试经史/唐太宗、加试杂文/唐高宗、诗赋/唐玄宗
思考下列古文的含义:
1、“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思考 P16“动脑筋”:
(有,填空题。)
思考 P18“活动与探究1”: 如何看待李德裕的观点?
(不妥,熟悉朝廷礼仪只是有利于从形式上办好朝廷的事,但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二、科举制的影响:
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
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唐诗的繁荣。)
思考P19“活动与探究2”:中国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科举制与当今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小组讨论)。能结合科举制度的历史提出建议的成长记录袋加1-2分。
【结合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一、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
扩充国学的规模
殿试/武举的开始
多次亲自面试
雏形
创立
完 善
二、科举制的影响:
【作业布置】《新学案》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篇:多媒体环境下历史教学设计——科举制的创立
多媒体环境下历史教学设计——科举制的创立
湖南省桑植县空壳树乡中学
彭召云
关键词:多媒体
微课程
科举制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与背景:随着信息化大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网络也逐渐普及并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各行各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都在随之而改变,然而教育,却是改变最少的一块。如何利用信息化,利用多媒体来改变教育,来改革教育现状,是摆在我们这些工作在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而作为一个乡村教师的我,在这样一个信息相对闭塞,多媒体软硬件资源相对欠缺的条件下,如何利用仅有的教学资源与多媒体资源来突破旧的教学方式,是我一直努力尝试的方向。在本课教学中,我欲尝试把网络多媒体资源,自己制作的微课程,以及传统的教学工具——粉笔与黑板相结合,找一条符合偏远乡村本土多媒体教学的道路。
教材与学情分析:科举制的创立为七年级下册内容,主要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科举制知识,对科举制内容应不太明确但兴趣浓厚。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产生历史背景,产生的过程;科举制如何得到完善的,哪些人对其完善作出了贡献;科举制对中国历史有何重大影响;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总结归纳历史知识能力,把历史现象放在历史大环境看待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导入微课程《科举制诞生前的人才选拔》,激起学生对本课学习浓厚兴趣。通过图片与小故事为引导,以科举制诞生与完善为主线进行自主式学习,在教师帮助下总结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诞生与对中国历史影响的认识由感性升华到理性,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力。最后通过《科举制衰落与终结》这公一分多钟的微课程来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对科举制有一个完整的把握。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我国古代先贤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甚至被评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世界伟大民族之一,为世界的文化进步与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巨大贡献。
技术手段:利用自制的微课程与网络图片、影像等资料,结合传统黑板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具(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重点:科举制诞生与完善的过程 科举制的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19岁参加进士考试,三次不中。后中进士要放官,吏考又三次不中。想走后门,给宰相三次写信石沉大海,三次登门被赶出来。无奈回去潜心修学,32岁时终于考上的故事来导入本课。通过这个故事来激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新课教学:
提问:大家知道隋朝以前国家是怎么样选拔人才的吗?
结合课本第一段,播放《科举制诞生前的人才选拔》微课程。(此微课程利用PPT软件制作,其主要素材是图片、文字与WINGDOWS自带录音软件录制的音频等,讲述了科举没诞生前我国选拔人才所实行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发展过程与缺点。时间长为1分种。)
让学生明白科举制诞生前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缺点:缺乏客观评选准则,徇私,堵塞民间人材等。
提问:即然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有这么多缺点,那么我国古代统治者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这个办法相比较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有什么样的优点呢?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部分,寻找答案。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部分,科举制的诞生。在小组内迅速讨论。举手回答。培养学生分析、提取知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投影展示科举制诞生有关图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
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有利人才选拔,加强中央集权。
提问:隋朝创立科举制并不完美,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科举制才得以完善,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部分。看看科举制是怎么样得到完善的,哪些人在其中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科举制的完善。在小组内迅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举手回答。
教师对学生回答点评总结并板书:
唐常设科目有进士科与明经科。
唐太宗扩大国学的规模。(投影展示《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等有关图片,展示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句话,以及诗句“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让学生了解科举制扩大了统治阶级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
武则天设立殿试与武举。(展示殿试图片与《武状元苏乞儿》武举场景片断,让学生对殿试与武举有更直观的印象,知道什么是天子门生,知道皇帝怎么样拢络人才。)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投影展示唐朝诗赋繁荣的简介,知道唐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诗歌。)
提问: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科举制诞生后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部分,科举制的影响。并回答:科兴制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它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学生自读课文第三部分,科举制的影响。在小组内迅速讨论,举手回答。
老师板书总结:
改善用人制度,有利选拔人才。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延续一千三百多年,清末废除。
引导学生读小字部分故事,增加学生对科举制有更生动理解与印象。通过科举制对外影响与世界考试制度都源于中国科举制这一史实,让学生增加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知道古代中国文化与制度领先于世界。
一课总结
由学生尝试总结科举制创立、完善的过程及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最后由老师投影展示总结图片。
(本图片由网上下载,用表格方式把科举制诞生、完善过程以及科举制影响进行总结。)
拓展环节
问:即然科举制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我们现代不采用科举制来选拔人才呢?请观看微课程《科举制衰落与终结》。
播放微课程《科举制衰落与终结》,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清八股取士危害以及清废除科举,兴办近代教育的史实。(《科举制衰落与终结》同样由PPT进行制作,简单讲述明清时期科举采用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的衰落历史,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作用。时长只有1分钟。)
练习与探究环节(课堂内有时间则课内完成,没时间刚课后完成。习题由网上下载。)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穀中矣。”
材料二: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唐摭言》中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关。”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含义是什么?
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生动地刻画出进士考试的困难,同时也说明科举制是读书人做官的途径,也是统治者控制知拉拢识分子的手段。
(3)进士科考试中,考中第一名被称为什么?
状元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说明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开始于什么时候?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考试制度开始于隋朝的科举制。科举制之前选拔主要依据是门弟的高低。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举制度的积极的影响。
改善用人制度,有利选拔人才。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第四篇:初一历史测试题
初一历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右图中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下列属于 他的历史功绩是()A.打败倭寇 B.收复台湾
C.查禁鸦片
D.收复新疆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3、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中英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报复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B.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在华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 5、1856年,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
A.英美侵略军 B.日俄侵略军 C.英法侵略军 D.德法侵略军
6、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A、孙中山
B、林则徐
C、洪秀全
D、关天培
7、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割占中国领土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修改条约 D.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8、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威海卫战役 B.黄海海战 C.台湾战役 D.平壤战役
9、光绪帝“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挽联,赞扬的是()A.丁汝昌 B.左宗棠 C.李鸿章 D.邓世昌
10、《马关条约》新增的以前不平等条约不曾有的内容是()A.割让土地 B.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大量战争赔款 D.在内地开设通商口岸
11、《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皇帝进一步妥协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鸦片更加泛滥
12、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评价不正确的是()...A.表达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B.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 C.体现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D.说明义和团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特征
14、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翻译馆 C.京师译书局 D.京师大学堂
15、历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主要依据是()A.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B.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C.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引入中国 D.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16、下列主张属于洋务派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扶清灭洋” C.“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民主科学”
17、右图中人是19世纪八九十年代宣传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是()A.康有为、李大钊 B.康有为、梁启超 C.李大钊、张之洞 D.梁启超、张之洞
1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组织强学会 C.“公车上书” D.万木草堂的开办
19、戊戌变法时,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20、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A.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B.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观念具有进步性 D.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2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 B.保国会 C.中国同盟会 D.光复会
22、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
A.孙中山 B.黎元洪 C.袁世凯 D.黄兴
23、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24、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Democracy)与“赛先生”(Science)是指()A.自由和平等 B.自由和人权 C.民主和科学 D.民主和进步
25、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的是()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蔡元培
26、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科学,主要是指()
A.发展社会科学 B.发展自然科学 C.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D.建立科学机构
27、要参观中共“一大”旧址,我们应该去()
A.南京 B.广州 C.武汉 D.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
28、我们今天的许多节假日都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下列事件与“青年节”有关的是()
A.虎门销烟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一大” D.南昌起义
29、“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艰苦奋斗 C.开拓创新 D.乐观主义 30、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 D.创办黄埔军校
31、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A.张学良“改旗易帜” B.成立国民革命军 C.张作霖被日军炸死 D.奉军退出北京 32、1927年夏,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A.帝国主义联合镇压革命 B.北洋军阀合力破坏 C.蒋介石、汪精卫相继政变 D.斗争目标不明确
33、下列起义中,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34、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B.洪湖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5、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遵义会议 B.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C.飞夺沪定桥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36、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下列图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37、右图是一历史爱好者在贵州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为 这幅照片选择一个主题词,你会选择()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38、1935年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39、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国民政府实行民主改革 C.逼蒋抗日 D.投靠红军 40、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
A.改善两党关系 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 C.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全民族抗日 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41、1938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淞沪会战 D.平型关大捷
42、下列关于百团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B.是一场交通破袭战
C.是由身经百战的彭德怀指挥的 D.是八路军敌后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43、“……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这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 44、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达()A.10万人以上 B.20万人以上 C.30万人以上 D.40万人以上
4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46、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下列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的史实包括()
①731部队相关遗址 ②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 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遗址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7、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抗日名将是()A.张自忠 B.李宗仁 C.蔡廷锴 D.蒋光鼐 48、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为迎接抗战胜利而召开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49、小刚收集了以下四幅图片,他进行历史学习的主题为()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50、辛亥革命后,革除“大人”、“老爷”的称呼,而改称“先生”,这表明当时社会()A.失去文明规则 B.尊重文化人士
C.人格平等观念发展 D.外国文化开始影响中
第五篇:初一历史测试题
初一历史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是()A.杜如晦 B.房玄龄 C.魏征 D.张玄素 2.我国科举正式诞生是在()
A.唐玄宗时期B.武则天时期C.唐太宗时期D.隋炀帝时期 3.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A.玄奘B.鉴真C.戒贤D.戒日王
4.“诗圣”是指();“诗仙”是指()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春
5.莫高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A.大批宝物被掠到国外
B.建筑物有独创风格 C.有大量碑刻书法
D.有大量精美彩塑和壁画 6.我国四大发明在北宋时发明的有()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7.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军权的加强()
A.废除丞相B.分风藩王C.设立东厂D.迁都北京 8.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红海沿岸和榜葛利 9.军机处创设于()A.顺治帝时期B.康熙帝时期C.雍正帝时期D.乾隆帝时期
二、填空题
1.北宋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的年份是___年。
2.大运河以____为中心。自北向南分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
3.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__________________。
4.李世民是____,年号是____。5.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6.开元是______的年号。俗称______。
7.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______。《茶经》的作者是____,被称为____。
8.筒车的作用是______。
9.开元盛世是在______统治时期发生的。10.武则天时期出现的新的考试制度叫______。11.唐玄宗时期______是一种很高的荣誉。12.唐太宗把______嫁给______。
13.为什么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奘编写了《________》。15.赵州桥是由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16.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是___朝的《_____》。17.吴道子的著作是《________》;阎立本的作品有《______》。讲的是____________的故事。18.对岳飞的评价是______。
19.____是最早的纸币,时间是____,发源地是_____。作用是______。
20.妇女缠足的陋习是在____时期传开的。21.城内那些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_____。22.对文天祥的评价是______、_____。
23.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有:_______、______。24.____编写了《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25.元曲最优秀的是____,代表悲剧有《______》。26.对戚继光的评价是:____英雄。朝代是____。
27.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__》,是由____双方签订的。28.顺治帝赐予“______”;康熙帝赐予“_________”。29.原产____的玉米、甘薯和烟草从___带引进。30.明长城东起____,西至____。
31.____编写的《_____》被称为“工艺百科全书”。
32.____是__朝后期最富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品是《______》。
33.请写出四大名著所应的时间和作者: 时间
作者
名著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简答题
1.看图答题
⑴写出这幅作品的名称和作者。
⑵这幅画描绘了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 2.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有哪几点?(3点)
3.什么是“文字狱”?
4.“闭关锁国”的好与坏有那些?
5.写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
↙
↘
______(身份)______(身份)
↓
↓
__________________(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