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

时间:2019-05-15 00: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

第一篇: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标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创建及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理解科举制的创立产生的巨大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列为一个专题学习,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教师讲述,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

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层层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一)、科举制的诞生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讨论: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两分钟讨论。。。

请魏晋时期小组的读书人回答一下,其他同学补充。(学生回答)

这样的选官方式合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

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

能做高官的。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而是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不利于皇权的统治。

这就是科举制诞生的背景,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弊端,隋朝皇帝采取了新的措施。2那么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贡献? 3.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课文第二段很容易总结。

教师总结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过渡):隋朝科举制虽然规模不大,还不完善,那么,科举制在唐朝是怎样完善的?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

多媒体出示: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如:

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法为主。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材貌等

(学生)归纳出“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过渡):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科举制在隋唐的创立和完善,请大家阅读p19的内容讨论一下科举制对当时的隋唐社会、后世及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1、对当时的隋唐社会以及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联系前两目所学的内容,便能很快得出结论)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有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皇权的集中;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对外国的影响:

(1)引导学生阅读p20页的有关小字内容和阅读p21页英国大百科全书中的相关内容和孙中山说的话。并让学生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日本和新罗在历史上曾引入中国的科举制度。”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总结补充:科举制度不仅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范进中举》里的范进就是一个例子。尤其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上极端,其僵化严重束缚了思想,摧残了人才。

(四)小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学习写一篇小论文,既可以是对科举制内容的介绍,也可以对当今的考试制度提出你的建议和看法。篇二:6.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法讲解、讨论、归纳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

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呢?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1、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三、巩固小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四、学习与探究:p17了解 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五、课堂作业:学习辅导该节作业 教学后记:篇三:《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学设计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古代的几副对联:①“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②“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③“要好儿孙须积德,欲高门第快读书”

提问:这些对联说明了什么问题?⑴激励人们要用功读书。⑵通过读书以做官。

引导:古人“读书-做官”中间还要有一个环节,就是 “应考”,也就是要参加科举考试。今天我们就来一块探索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于是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不同点:(板书)

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呢?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1、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三、巩固小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第二篇:科举制度教案

科举制教案

活动实践作业: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及其诞生,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2.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辩证的分析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隋唐科举制的运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当今的考试制度。4.要求学生理解科举制的影响,端正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的回顾与比较,将科举制与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相对比。得出之所要实行科举制的理由。

2.通过知识补充和图表,让学生了解唐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自行归纳科举制的完善。

3.以历史人物故事为线,用具体事件启发学生认识科举制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重大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原因之一。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科举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2.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学习,从中汲取教训。

四、教学重点

1.科举制度诞生的背景。2.科举制度的内容。3.科举制度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的作用及深远影响。

六、课前预习指导

学生分组: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科举考试是怎样考的,一个读书人是怎么样才会成为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的几位人物是如何通过科举考上官的。

七、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2.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八、教学准备

1.了解历史人物,比如“房玄龄、李白,范进”等。2.准备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表。

九、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比较唐朝三位杰出的皇帝,他们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如何? 2.科举制度的诞生。(学生阅读,讨论,归纳,点评)

师指导:1.让学生用2分钟时间预习教材内容,获取科举制的创立等基础知识。2.检查预习效果,提问:科举制是从什么时期开始实行的?其选官方式是什么?

学生活动:让学生明确从隋唐开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师指导:让学生归纳:在隋唐以前,中国历代选官制度有哪些?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在隋唐之前实行过“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

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隋唐前的“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与科举制哪一种更有利于人才的真正选拔?

学生讨论分析对比后明确: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均须安官吏的推荐或出生世家,而科举以考试方式进行,更有利于真才实学之人入仕。

师提问后讲述科举制度诞生的两件重要事情:A.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B.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师用房玄龄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所带来的变化。学生明确回答:科举制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打破门第的限制,门第不高的人也可以考试做官。

师引导让学生思考:认识科举制对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通过科举考试,将选拔官吏的权利集中的中央,将天下人才归纳为己用。

3.科举制度的完善。

师展示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分类表:让学生认识科举考试的只要内容。

唐代科举考试科目:1.制科(直言觐见,贤良)(方正博学宏词)(才堪经邦等)2.常科(秀才 明经 进士)(明法 明算等五十种)

师组织学生阅读后归纳:唐代那几位任务对科举制的完善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讨论后明确:1.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严格考试制度。2.武则天实行殿试开创武举。3.唐玄宗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补充讲解:唐代考试“贴经”与我们今天的填空题类似。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科举考试要经历哪些环节?

师生讨论后,师引导补充归纳: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州县考试,削减选试,宋代分为解试(州试),肖试(礼部试)殿试,元清则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道。

4.科举制度的影响。

1.让学生思考科举制对当时文人求学心态的影响。听“范进中举”录音剪辑。

学生讨论师点拨:文人为取功名,深陷科举考试中,但促进了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2.学生列举出自己知道的出生低微而以科举入仕的著名人物,评价科举在人才培养上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3.唐玄宗以诗赋为进士必考内容,促进了唐文学的发展。

4.小结:1.科举制完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本课总结: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中的主要选官制度之一。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度的完善上起了重要作用。科举制沿用到清末,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人才培养和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科举制度板书设计:

1.诞生:①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②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2.完善: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3.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练习设计:1.分析唐玄宗讲诗赋列为进士考试的主要内容的利和弊。2.评价一下科举制度产生的影响。

第三篇: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章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与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步。它从相关的术语演变,最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可以分为六个发展时期: 1.马克思、恩格斯时期——宣传工作概念的提出 2.列宁时期——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出

3.斯大林时期——“政治思想工作”概念的提出 4.毛泽东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提出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被普遍地使用。

6.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最新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时期——“宣传工作”概念的提出

1847年8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规定加入“盟员的条件”第二条提出,盟员必须“具有革命毅力与努力进行宣传工作”。此后,“宣传工作”的术语便呈现在马克思主义金典作家的视阈中,用于指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他们通过报刊,印发传单、创办讲习班、演说、谈心、书信交往等形式,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工作。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是发表,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完备周详的党纲,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式形成。提出了两个彻底决裂,即“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公开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必须在思想领域进行革命,强调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就是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党的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提供科学社会主义觉悟。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大导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驱,他们对宣传思想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有一下五个方面的贡献:

一、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对这个科学世界观的创立,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进行的理论概括 客观外界的社会条件作用于人的头脑产生了思想,思想又支配着人么的行为,行为的动力来自于人的愿望和动机的调动。恩格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的理论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说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这四种人群的需要中,物质需要是人的根本需要;但人们的物质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满足后,必然产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又必然产生社会交往和生产交往的需要;以上三种需要都必须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产生劳动的需要,马克思关于需要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引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四、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埋葬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批有觉悟的新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了使人们称为全面发展的人,除了社会生产力全面发展《经济条件》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条件》这些根本条件外,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教育。

恩格斯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他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恩格斯所谈的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实质是德、智、体相结合的全面发展要求,因为生产劳动实践不仅出真知,而且是造就了人的品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任务。

五、阐述了人的思想与物质利益相统一的原理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用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思想是离不开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利益的,物质利益决定了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反映物质利益,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考察人的思想产生、变化和发展的最终根源,才能真正了解人们思想的内在秘密,当人,马克思主义还强调,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们的思想利益的选择和处理有制约作用,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与物质利益辩证统一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寻找人们的思想根源,认定思想对利益的选择和处理的价值,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节列宁时期——“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出

1902年前后,列宁在创立布尔什维克政党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政治教育工作”这一概念,他特别强调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政治性,他在《怎么办?》一书中强调“我们应当积极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的任务。列宁之所以强调思想教育工作的政治性,是因为当时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着能否宣传落实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能否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意识,能否有效地组织工人阶级直接参与政治斗争,已是关系到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能否成功的首要问题,这是列宁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特点。列宁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作出的重大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调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突出强调理论的指南作用和理论价值

20世纪初,列宁面对着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极力贬低革命理论作用的时候,当时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其政党的指南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党是对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主体,党只有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群众的职责。

列宁强调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同时还强调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的重要作用,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他认为“只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因为革命的理论能够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的方式和活动方式”。可见,列宁是非常注重政治工作中的理论价值的。

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

三、强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揭露,是政治教育者的突出任务和目的

四、论述了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强调政治归根到底是为了经济服务的

五、创立了党、政、军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第四篇: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科举制度的创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内容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内容标准】

(2)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泰州·31)右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

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④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2.(2015·江苏徐州·15)有学者认为“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材料所说的制度是()A.世袭制

B.郡县制 D.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答案】D

3.(2015·山东菏泽·4)《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A.监察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 【答案】D

4.(2015·广东佛山·3)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答案】D

5.(2015·贵州黔西南·5)科举制度的起止朝代是()①隋朝

②唐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6.(2015·黑龙江龙东·3)近年来穿越剧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穿越时空,回到隋朝,你可能看到和听到()

①家住余杭的张兄坐船游大运河来到涿郡

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

④东京商业区内,人们用交子购买生活用品 A.①②③④

C.③④

【答案】B

7.(2015·黑龙江大庆·3)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为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制,选官标准为()

A.品德

B.才能 C.军功

D.血缘 【答案】B

8.(2015·云南省·3)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A.接待遣唐使

C.实行科举制

【答案】C 9.(2015·山东聊城·5)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A.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B.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 C.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D.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 【答案】D 10.(2015·广东揭阳·15)下列对不同朝代科举制度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

D.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

B.①②

D.②③④ A.汉朝时最早设置科举考试的朝代 B.隋朝发展了科举制度,设置了武举 C.唐朝科举重视诗赋考核,并开设了进士科 D.明朝八股取士发挥了学者的真才实学 【答案】C

11.(2015·甘肃兰州·3)我国历史上实行的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科举制度创立于()

A.西汉

C.唐朝

【答案】B

12.(2015·广东省·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13.(2015·山东济南·3)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民主制 【答案】C 14.(2015·湖南永州·5)下列说法中,能准确反映唐朝科举制度特点的是()A.分科考试,重时事评论

B.科目繁多,重诗赋考查 C.轻视诗词,重实际能力

D.八股取士,重文章格式 【答案】A

15.(2015·辽宁沈阳·2)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B.隋朝

D.明朝 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

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

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6.(2015·浙江嘉兴·26)(10分)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汉代的太学,考试毕业分甲科、乙科两等。按当时定制,考试甲等的就得为朗(郎:皇宫里的官职),考乙等的,回到其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最早设立太学的皇帝是谁?联系材料一,说出太学生毕业后的去向。(2分)材料二

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4分)

材料三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3)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考试对文明高度发展的影响。(4分)【答案】26.(1)汉武帝;(1分)

在皇宫为官或回地方为官。(1分)

(2)唐朝实行科举制度,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门路,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调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4分)

(3)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科举考试还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

17.(2015·山东威海·21)“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或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陆上要道”是指什么?(3分)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昌盛局面,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3分)

材料三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2分)

【答案】21.(1)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分)张骞

丝绸之路(1分)

(2)开创殿试和武举(1分)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等。(1分)唐玄宗(1分)

(3)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分)郑和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怀念、敬仰;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言之有理,答对一条即可)(1分)

(4)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有贤能的皇帝统治;实行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等。(言之有理,答对两条即可)(2分)

18.(2015·广东梅州·16)(6分)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2分)

(3)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2分)

【答案】16.(1)秦国;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北魏;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3)科举制度;唐朝。19.(2015·山东临沂·26)(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陕西新闻网

(1)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2分)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1分)

(2)图10所示的防御工事被称为什么?(2分)其修筑目的是什么?(2分)该工事在哪一朝代又进行过大规模修筑,达到了完善地步?(1分)

图10 材料二

尽管秦国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国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风云人物网

(3)“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种制度?(2分)为巩固和完善这一制度,西汉时所采取的主要思想措施和隋朝时所创立的选官方法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14 分)(1)国家:韩国。(2分)制度:郡县制。(1分)

(2)防御工整:长城。(2分)目的:防御匈奴。(2分)完善:明朝。(1分)(3)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2分)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选官制度:科举制。(2分)

20.(2015·湖南张家界·36)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谁建立的?(1分)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他创立了一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叫什么?(1分)

(2)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为巩固统治,选拔人才,隋朝创立了什么制度?(1分)

(3)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西藏和台湾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3分)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1分)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1分)该构想的实践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1分)

【答案】(1)嬴政(秦始皇)。(1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1分)科举制度。(1分)

(3)伊犁将军;(1分)驻藏大臣;(1分)台湾府。(1分)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一国两制;(1分)港澳回归。(1分)

第五篇:全国各地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 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

【2015佛山】3.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D】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

【2015广东】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B】

① 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5云南】3.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C】

A.接待遣唐使 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 C.实行科举制 D.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 5.【2015永州】下列说法中,能准确反映唐朝科举制度特点的是【B】 A.分科考试,重时事评论 B.科目繁多,重诗赋考查 C.轻视诗词,重实际能力 D.八股取士,重文章格式

3.【2015大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为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制,选官标准为【B】 A.品德 B.才能 C.军功 D.血缘

【2015梅州】16.(6分)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

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2分)

秦国;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2分)北魏;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2分)科举制度;唐朝。

(2015嘉兴)26.(10分)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汉代的太学,考试毕业分甲科、乙科两等。按当时定制,考试甲等的就得为朗(郎:皇宫里的官职),考乙等的,回到其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最早设立太学的皇帝是谁?联系材料一,说出太学生毕业后的去向。(2分)

材料二 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4分)

材料三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3)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考试对文明高度发展的影响。(4分)(1)汉武帝;(1分)在皇宫为官或回地方为官。(1分)

(2)唐朝实行科举制度,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门路,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调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4分)

(3)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科举考试还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

(2015威海)21.“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或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陆上要道”是指什么?(3分)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昌盛局面,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3分)

材料三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2分)

(1)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分)张骞 丝绸之路(1分)

(2)开创殿试和武举(1分)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等。(1分)唐玄宗(1分)

(3)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分)郑和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怀念、敬仰;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言之有理,答对一条即可)(1分)

(4)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有贤能的皇帝统治; 2

实行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等。(言之有理,答对两条即可)(2分)(2015临沂)26.(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陕西新闻网

(1)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2分)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1分)

(2)图10所示的防御工事被称为什么?(2分)其修筑目的是什么?(2分)该工事在哪一朝代又进行过大规模修筑,达到了完善地步?(1分)

图10 材料二 尽管秦国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国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风云人物网

(3)“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种制度?(2分)为巩固和完善这一制度,西汉时所采取的主要思想措施和隋朝时所创立的选官方法分别是什么?(4分)(1)国家:韩国。(2分)制度:郡县制。(1分)

(2)防御工整:长城。(2分)目的:防御匈奴。(2分)完善:明朝。(1分)(3)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2分)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选官制度:科举制。(2分)

(2015张家界)36.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谁建立的?(1分)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他创立了一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叫什么?(1分)

(2)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为巩固统治,选拔人才,隋朝创立了什么制度?(1分)

(3)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西藏和台湾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3分)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1分)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1分)该构想的实践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1分)

(1)嬴政(秦始皇)。(1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1分)科举制度。(1分)

(3)伊犁将军;(1分)驻藏大臣;(1分)台湾府。(1分)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一国两制;(1分)港澳回归。(1分)

下载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1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课题】《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 【教材版本】中华书局版 【课型】 常规课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

    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学习这一章,主要是帮助大家了解我军政治工作的创立发展过程,了解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实践、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使大家对我军政治工作有一个总......

    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一. 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影响 产生: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上的地位,而士族在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隋唐统治者加......

    福彩的创立与发展

    福彩的创立与发展 福彩的创立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步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福......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理解科举制的创......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授课人】【时间】【地点】 七年级(3)班【课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