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4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意识到科学要用实验来验证,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学生分析:

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能够体验在水中下沉物体受到浮力,并且学生学会了借助工具来间接验证。探究的过程是“问题—对结论的猜测—实验验证—科学结论”,让学生再次体验科学证据对于科学结论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能设计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2、情感、态度也价值观

能体验到科学证据对科学结论的重要性,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

3、科学知识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木块、石头、瓶盖。

分组实验材料:矿泉水瓶、马铃薯、海绵、橡皮泥、塑料尺子、锡箔纸、蜡烛、曲别针、螺丝帽、泡沫塑料、绳、皮筋、水槽、水桶等。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木头、石头瓶盖)如果把他们放到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这节我们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板书课题)

指导方法: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猜测,教师演示)是这样吗?把它们放到水中来验证一下,(木块浮上来了,石头沉下去,瓶盖也沉下去)我在放一次,同学们认真看,结果一样吗?(瓶盖浮上来)为什么?是因为观察的方法不同,一种方法是放在水底,另一种方法是放在水面。

二、想办法,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谈话:老师又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同学们一起说,(有:矿泉水瓶、马铃薯、海绵、橡皮泥、尺子、锡箔纸、蜡烛、曲别针、螺丝帽、泡沫塑料)你们准备选择什么方法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先来猜测一下,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操作)

分类操作:猜测浮的物体放在上面,沉的物体放在下面,不能确定是沉是浮的、有争议的放在中间,好吧。

2、实验要求:这些物体究竟是沉是浮,我们怎样来验证呢?实验时要注意,物体放入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贱出。并及时记录结果,物体是沉或是浮就在表格对应的地方打“√”,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要如实记录下来。

学生实验:观察物体的沉浮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3、组织整理:实验结束了,请学生及时整理实验材料,看哪个小组收拾的又干净又快,倒计时。

4、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发现。

提问:实验结果如何?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谈话:结果与我们原来的预测是否一样?看来搞科学不是想当然,所以然,一定要亲自去实践,用事实来说话,实践出真知吗。引导:根据现在的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可能:

①体积大的容易浮起。②体积小的容易沉下去。③轻的容易浮起。④水对物体有浮力。……

5、小结:同学们很聪明,真的动脑筋思考了,说的很好。.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究竟和什么有关呢?

三、感知浮力

1、感知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谈话:先来看看浮在水面的物体,都有什么?是什么力量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生可能说:浮力)浮力是什么样的力?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请同学们用手缓慢往下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特别是矿泉水瓶,体验瓶压入水中的过程的感受。小组同学按顺序,都来试一试。交流概括:有什么感觉?(生发现:水对瓶子有向上的托力)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个托力就是水的浮力。(重复一遍)(板书:浮力)

2、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⑴、教师引导,感受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猜测:我们刚才感受到了水对浮在水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沉在水底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 学生交流。

⑵、学生设计实验,感受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提供材料,设计实验。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可供使用的材料,有皮筋、尺子等,你们小组讨论讨论怎么借助这些工具来设计这个实验,间接验证呢?(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汇报设计方案。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实验结论。

四、自由活动: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交流

五、拓展活动: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精选)

三年级科学教案——《有趣的浮沉现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3.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水的浮力的存在。

难点: 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三、教学准备:钥匙、气球、钩码、尺子、回形针、木块、橡皮、皮筋、泡沫、记录单、水槽、硬币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巧取乒乓球的游戏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并请学生读一遍。

(二)探究活动

1.探究在水中的物体哪些是浮上来的,哪些是沉下去的。(1)根据已有经验猜测钥匙、气球、钩码、尺子、回形针、木块、橡皮、泡沫等物体的沉浮情况,并做好记录。

(2)动手操做,验证猜想。强调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3)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并提出新的问题:木块、泡沫等为什么浮在水面上?硬币、钩码等为什么会下沉?

2.由实验感知木块、泡沫等为什么浮在水面上,探究水的浮力的存在。

让学生通过反复用手轻轻地压,体验到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老师总结得出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并认识浮力是有方向的。

3、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1)猜想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汇报想法。

(3)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结果,明确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5)老师总结: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三)生活实践与应用

提出问题:自从水的浮力被人们发现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应用? 学生举例。老师播放图片,让学生体验科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四)拓展延伸

通过鸡蛋既浮又沉的实验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浮沉现象的兴趣。

2014年12月6日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

实验材料

一根皮筋、一把尺子、一只钩码、水槽、纸、笔等 实验步骤

1.先用皮筋钩住钩码,提起,在空气中用直尺测量皮筋的长度。

2.再把钩码浸入水中,用直尺测量皮筋的长度。3.比较两次皮筋的长度,并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实验结论

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变短了,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注意事项

1.钩码一定要浸在水中,不能放在水槽底。2.要等钩码稳定了再测量读数,记录实验结果。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浮沉现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方面: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合作与交流的。教学重点

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课前准备

PPT课件、泡沫板、木块、塑料块等物体可以浮在水面,而螺丝钉、曲别针、铁块、橡皮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小动画。出示Flash动画。(2)看完动画后老师提出问题:狼会怎么样?为什么?(3)讨论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课题:有趣的沉浮现象 通过情景图,再现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目的是以情景图为载体发现现象,以现象为依据提出猜想,以猜想为导向进入浮沉现象的探究过程。

2、探究浮沉现象

在本环节教学中,师生准备了充分的材料,放入水中会怎样。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做出不同的猜想结果,产生分歧,促使学生将探究活动深入下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经历了从问题、假设、验证到结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沉浮现象的初步认识。

3、探究水的浮力

⑴根据实验结果,生成新的问题:

教师引导: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现象。为什么泡沫板、木块、塑料块等物体可以浮在水面,而螺丝钉、曲别针、铁块、橡皮、钩码这些物体就沉在水底呢?

猜想,(因为它们轻。可能因为是空心的吧?木块是不是空心的呀!)

⑵验证猜想,深化理解。

学生分组做实验、交流感受。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水中有一种力量在托着水面上的物体,所以它们能浮在水面上。

板书:浮力

4、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呢?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几种实验材料,测力计、皮筋、尺子、铅块。介绍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大家看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拿起测力计的顶部使它垂直向下,大家看刻度盘上的刻度是由上到下依次增大的,零刻度在最顶端,在刻度盘外有个指针,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调到零刻度,调整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你们的试验方案,沉在水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交流实验方案。

(在水中,不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向上托的力。)

小结:

不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第四篇:有趣的浮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小实验:同学们看这儿,老师带来了两个小球,如果我把这两个小球同时放入水中,你猜会怎么样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猜想:

1、都浮在水面上。

2、一个浮,一个沉。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结果到底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仔细了。(老师把小球放入水中。)

师: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们猜对了吗?)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两个物体一个浮上来,一个沉下去?)是啊,为什么会有浮有沉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有趣的浮沉现象】

二、探究新课

1、师:现在如果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物品,你能不能凭借生活经验来判断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呢?(能)

老师想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猜想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的表一里。开始吧。(学生分组猜测。)

师:老师看到大家已经完成了猜想。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想结果?

学生汇报时语言要完整:我们组猜想把

放入水中会

B、师:刚才大家都根据生活经验做了大胆的猜想。但是,科学不能仅靠猜想,合理的猜想加上科学的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要轻轻的把物体放入水中,不能把水荡起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能让我们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老师也有几条实验提示,请xx读一下。(课件出示实验提示

1、小组长做好分工,选出一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两名观察员。

2、实验完毕后,要把物品整理好放回原处。)

同学们都明白了实验要求了吧?现在开始分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C、师:xx小组已经做完实验,做完实验的小组请注意整理实验物品。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都能按照分工认真做自己的任务好,实验现象记录的也很及时。现在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收获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当同学们在分享收获的时候,其他学生要注意听,看你们的结果是不是和他的一样。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汇报结果。

师:你们的结果和他们组的一样吗?(一样。)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放入水中后会浮在水面上。这些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呢?

生:它们轻,它们是空心的。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物体本身的特点,这种观察习惯很好。不过,大家能不能换个角度想一想,水中会不会藏着什么秘密呢? 学生猜想,老师引导:请同学们轮流将泡沫塑料板轻轻的压入水底,体会手有什么感觉,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动手操作。

师:大家都完成了操作,请小组长把材料收起来放入桌洞中。谁来说说在把泡沫板压入水底的过程中,手有什么感觉?

生:感到泡沫板往下压时,手很吃力。师:手为什么会感到吃力?水中会不会有什么?

生:水里好像有一种力撑着泡沫板,泡沫板很难被按下去。师:(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感受到水中有一股力量在托着水面上的物体,所以它们能浮在水面上,是这样吗?也就是说,我们用手往水中压泡沫板很费力,是因为水对泡沫板有一种

(向上托的力)。(找2-3个学生说。)

师:我们能够感到水中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在科学上叫做浮力。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浮力的概念。(学生齐读浮力的概念。)

2、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自己通过实验证明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

(学生猜想,交流。)

师:那到底有没有受到浮力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橡皮筋,钩码,尺子,水槽。你能不能根据这些物体设计实验验证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吧。(稍等一会。)

看来,这个实验方案的设计还是有点难度的,现在老师给你一点提示:我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被拉长了。)如果钩码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橡皮筋的长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变短了。)由此,你能不能想到怎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钩码在水中是不是受到浮力?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老师指导。)

学生汇报:

1、把橡皮筋系在钩码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钩码完全放入水中,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测量的长度有没有变化。如果橡皮筋变短了,说明钩码在水中受到了浮力,如果橡皮筋不变,说明钩码在水中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师:这个方法非常棒。我们在用尺子量橡皮筋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时,要等钩码稳定了再测。师:钩码要完全放入水中,能不能碰到水槽?

生:钩码不能碰到水槽底和水槽壁。

师:我们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零刻度朝下,测量橡皮筋两个环之间的长度。读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用直尺测量读数时,眼睛要和刻度平视。

师:说得不错,老师这里也有实验提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师:方案设计出来了,注意事项也明白了,咱们开始动手操作吧。

(学生操作,并汇报。)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已经有结果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同学们坐好。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分工很合理,能按照我们的实验提示进行操作,实验效果很明显。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情况汇报一下?老师帮你把它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在测量误差存着的情况下,每个小组的测量数据虽然不一样,但是都能看出钩码放入水中后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钩码在水中受到浮力。师:由这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师: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和沉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三、应用拓展

师:水的浮力自从被人们发现以来,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生:救生圈,救生衣,小船,竹排,潜水艇......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老师做聊天式介绍。)

1、(小船)看看这是什么?游客可以乘坐着浮在水面上的小船游览优美的水上风景。

2、(救生衣)你认识这个物体吗?救生衣可以依靠它自身的浮力,将落水者的面部托出水面,拯救落水的人们。

3、(黄河浮桥)它是黄河浮桥,是浮力在生活中的又一伟大利用。人们在船或浮箱上架设桥梁,利用船或浮箱在水中的浮力托起桥梁,供行人、车辆通过。

4、(浮力选种)人们还利用浮力进行选种,把种子倒入盐水中,好的种子颗粒饱满,重量大,就会下沉。坏的种子颗粒干瘪,重量小,受到浮力作用就会漂浮上来。把漂浮的干瘪的种子捞上来,放掉水后,剩在池里的就是人们需要的好种子了。

5、(海洋浮标)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海洋浮标。海洋浮标是以锚定在海上的、观测浮标为主体组成的海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站,是海洋工作者了解海洋风云变换的重要工具。

师:现在咱们回想一下前面做过的小实验,你知道这两个小球为什么一个浮在水面上,一个沉入水底了吧?(找个同学到讲台试一试,把结果告诉大家)

这两个小球虽然看起来好像完全一样,其实一个是皮球,一个是实心球。为什么加重了小球的重量,它就能够下沉呢?再比如我们军事中常用的潜水艇,为什么能够在水中自由的上浮和下沉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查阅资料,继续研究!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文 章来

第五篇:《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 ..

《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广东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电与磁》的第二课《有趣的磁现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磁铁都有磁性和两个磁极。

(2)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2.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设计实验,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2)在交流中培养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等活动来探究磁铁的性质。

教学难点:怎样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欲望转变成为探究式学习的动力。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条形磁铁、玻璃球、橡皮、螺丝帽、铜线、不锈钢圈、回形针、木块、塑料瓶盖、铁钉、碎铁屑。2.教师准备:条形磁铁、U形磁铁、环形磁铁、磁扣、相应的教学课件,实验记录表。

3.实验分组情况:4人组成一个活动探究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1.揭示课题,板书:有趣的磁现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有趣的磁现象》。

2.运用谈话法,激起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初步感知科学探究的方法。

我们知道,许多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大胆猜想,积极实验,认真思考,善于总结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直接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要求,初步了解探究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磁铁

1.认识擦窗器里的磁铁(1)屏幕出示擦窗器(2)演示擦窗器的工作

(3)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擦窗器隔着玻璃还能互相吸引?”引导学生发现里面有磁铁。

2.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屏幕出示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磁铁、U形磁铁、环形磁铁、磁扣等)。

(2)告知各种磁铁名称(3)认识教学中常用磁铁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有趣的情境出发,通过问题形式驱动学生去探究磁现象。)

(二)探究活动一:磁铁能吸起什么

1.提出问题

磁铁能吸物体,磁铁能吸起所有的物体吗? 2.学生猜想 3.实验验证

谁的猜想正确呢?我们要用实验验证。(1)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用磁铁分别去吸盒子里不同的物体,然后填写实验记录,能吸起的物体在实验记录单中打“√”,不能吸起的打“×”。做完实验后,请把实验物品放回原处。

(2)分组实验,师巡视,个别指导。4.交流汇报 5.引导总结

(1)通过实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磁铁能吸起的物体都是有铁制成的

(2)概念讲解并板书

磁铁能吸引有铁制成物体的性质就叫吸铁性,科学上叫做磁性 板书:磁铁能吸引由铁制成的物体 磁性(吸铁性)

6.拓展延伸

(1)其实磁铁不仅可以吸引铁制成的物体,还可以吸引钴、镍等制成的物体,磁铁能吸1元硬币,是因为制造1元硬币材料中含有金属镍。

(2)课后思考验证

磁铁能吸引1角、5角的硬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儿童的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展开竞争,学生能积极参与实验,并通过探究活动,总结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拓展延伸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推动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

(三)探究活动二:磁铁的哪部分磁性最强。1.提出问题:

老师手里的磁铁它各部分磁性的强弱是不是一样呢? 2.学生猜测 3.实验验证

(1)屏幕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利用手中的磁铁和实验物品,小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实验结束后把物品放回原处

(2)小组实验,师个别指导

4.交流不同的实验方法及现象,讲解科学概念(1)汇报交流不同的实验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3)讲解科学概念并板书

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一端是北极,用字母“N”表示。

5.认识手中磁铁的南、北极

6.介绍用画图方法表示一块磁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交流,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四)探究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已经发现了磁铁能吸引铁制品,而且两端磁性强,每一个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如果把两块磁铁的两极互相靠近,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猜想

3.实验验证

(1)让学生探讨磁极靠近方式有几种(2)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把一块磁铁放在桌子上,用另一块磁铁的两极分别去靠近它的两极。一人实验,其余同学认真观察磁极靠近方式和实验现象,并把磁极靠近方式和实验现象记录在53页的实验记录表中。(3)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师巡视,个别指导(4)汇报交流(5)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自己发现的规律,并板书: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设计意图:有条理地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可以培养学生 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图表记录也很好的反映探究的结果,一目了然,又让学生学会系统的记录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知道了哪些有趣的磁现象?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对磁现象有个整体认知)

四、拓展应用

1.课开始的擦窗器是利用磁铁的什么性质制作的? 2.找一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擦窗器是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的磁?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选举部分说说利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3.介绍指南针

(设计意图:通过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再次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

附板书设计:

有趣的磁现象

能吸起由铁制成的物体 两端磁性最强

磁性(吸铁性)

磁极:南极(S)北极(N)

异极相吸 同极相斥

小学五年级科学

教学设计

《有趣的磁现象》

宿州市砀山县实验小学 徐凤

小学五年级科学

《有趣的磁现象》说课稿

宿州市砀山县实验小学 徐凤

下载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广东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电与磁》的第二课《有趣的磁现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磁铁都有磁性和......

    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

    《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有趣的磁现象》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奇妙的电与磁》单元的第2课。磁现象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

    三年级作文有趣的现象范文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三年级作文有趣的现象有一天,我做完功课就去楼下玩,刚下楼,发现蚂蚁们正在向高处搬运食物,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蚂蚁搬家吧!从来没见过蚂蚁搬家......

    《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 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 教材分析 《有趣的磁现象》是《奇妙的电与磁》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先从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擦窗器入手,运用......

    有趣的沉浮现象 教学设计(五篇)

    《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 杨居涛 稻田镇赵家小学 电话: *** 教学目标设计: 科学探究方面:通过动脑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探究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并初步尝试用实验......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人美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人美版) 文章来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包括十八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中......

    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作文教学设计

    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理自己观察到的有趣现象,把它表达清楚具体、生动,用上积累的词,合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得有意思。 2、创设“有趣”现象,让......

    三年级《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

    三年级《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 三年级《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学生学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