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8《东郭先生与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东郭先生与狼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
2.能够通过静心阅读,抓住关键要素,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3.赏析东郭先生与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4《东郭先生与狼》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谁? 教学重难点: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把握文本
1.速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东郭先生救了狼,狼却要吃他。后来在一个老人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狼。寓意:对于像狼一般忘恩负义的人,人们应当提高警惕,不能随意施舍同情;还要敢于和善于斗争,战胜敌手。)
2.分角色朗读,结合分析评点人物性格。(狼:凶残、愚蠢。东郭先生:迂腐、懦弱、滥施仁慈。老人:智勇双全。)
3.东郭先生在遇到老先生之前,还遇到了谁?它们对东郭先生说的一番话对最终杀死狼有没有帮助?(老树和老母牛。有帮助。老树、老母牛似乎在帮狼说话,但客观上起到了麻痹狼的作用。)
4.老先生骂狼忘恩负义,并且叫它滚开,否则就要打死它,可是狼还是信任他,这有道理吗?(狼本来就逞强自负而且轻易就控制了东郭先生,正洋洋得意时表现欲肯定很强。而且这是寓言故事,它要表现的正是凶残敌人愚蠢的一面。寓言、民间故事、童话一类,人物的行事方式只能按故事要表现的道理去推论。)
二、比较探究,拓展延伸
《东郭先生与狼》与《渔夫的故事》颇为相似,请讨论:
1.《东郭先生与狼》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谁?故事告诉你的主要道理也和《渔夫的故事》完全一样吗?(《东郭先生与狼》的主要批判对象是东郭先生,批判其不分敌我任意施舍同情,尤其是批判东郭先生已知悉忘恩负义者的真面目后还对这种忘恩负义之徒施舍怜悯的迂腐愚蠢的“仁慈”。《东郭先生与狼》与《渔夫的故事》的极相似之处为两点:第一,主人公所面对的都是忘恩负义之徒;第二,克敌制胜之法如出一辙。都不与敌手正面冲突(如不说你不该杀我,吃我),造成敌手麻痹大意。都是以“我不相信”这类表面上顺从或支持敌手(即言外之意是,只要我相信了,就由你处置)的“暗藏圈套”方式把敌手引回其原先所处的“困境”。都是利用了敌手的愚蠢和疏漏。中山狼是不知道回到布袋就进入了困境,魔鬼是一时忘记了胆瓶曾是他的受难所。但两者要告诉人们的主要道理并不完全一样。对东郭先生式的愚蠢“仁慈”的批判,《渔夫的故事》就没有。而《渔夫的故事》的完整故事所包含的在严厉打击、惩罚之下的魔鬼(坏人)可能出现向善的一面,这又是《东郭先生与狼》所没有的。)
2.这两篇文章的主题之一,都强调不能轻易相信人,即使对受难中的人,轻易相信也是愚蠢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来说,应该是既要提高警惕,又不能不有所同情。对于人的同情心,特别是对于处境相当困难的人,是不能笼统地以渔夫和东郭先生为戒的。)
3.如果从两篇课文中选一篇演课本剧,你会选哪一篇?请说说理由。(两篇故事的结局都没那么快出现,使得读者有“期待”,有“焦急”,有“好奇”。这些,都适于、利于戏剧的表演。但两篇各有所长。《东郭先生与狼》中“人物”较多,头绪较多,蕴含道理较多,主人公数次遭遇危机,高潮也可说有两次(即将狼重装入袋、东郭先生从“不同意”到“同意”宰杀狼。)总之,它的情节更为曲折、丰富,一般而言,选择这篇课文演课本剧较常见。《渔夫的故事》中以上要素均偏少,但是,这篇课文又有如下特点:(1)它留出的“空白”较多,这有利于学生们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发展,但有难度;(2)如果以原来的完整故事为蓝本,另有曲折,又可演出新意,但处理中间夹杂的寻宝故事也有难度。总之,选《渔》演课本剧更具挑战性,有一种独特的诱惑力。)
三、板书设计
救 东郭先生(愚蠢)吃 狼(凶残)教育 杀
老人(智勇双全)
第二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闫永平
甘肃兰州碳素厂中学(730000)
摘自福建师大《语文世界》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都是从世界著名经典文学著作中选取的寓言、童话或民间故事,文章的特点独特,寄予的主题鲜明。使学生领悟其中深刻的道理,通过比较不同文章,能找出异同点,并能口述故事,改编成小剧本予以表演,从而建立良好的品行,提高分辨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
这一单元寓意集中明确,用单元整体比较法教学,最为可行。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从而阐明文章渗透的道理,教学中注意故事趣味性特点,可让学生口述,并改编课文成小剧本,形象地予以表演,在拓展延伸时写成新闻或小通讯,在年级内进行交流。
【模块教学设计A】起始奠基,确定学习目标
这五篇文章都是寓言或民间故事,首先应指导学生通读各篇文章,初步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接着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在掌握生字生词及疑难句子的基础上,熟悉原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请同学们各讲一个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或寓意,对你自己的触动又是什么?从而过渡到本单元的内容。
二.通读预习,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1.要求学生速读文章,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文意,读时可采取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做好口头叙述得准备,先在学习小组交流,再给大家口头叙述,看谁对文章内容理解把握较好。
2.教师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理解,整体予以引导:
《农夫和蛇》第一则,通过人和动物——蛇的两段小插曲,即农夫的想象和蛇的形态揭露出恶人的本性狠毒、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予以其怜悯就等于自食其果。第二则揭露出对恶人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深仇大恨难以言和。
《渔夫的故事》通过典型的形象——渔夫和魔鬼,利用情节的合理延宕,在我们的期待中悟出寓意——对于邪恶的敌手,要提高警惕。不能轻易相信。
《东郭先生和狼》推陈出新,虽然表面是人和狼的周旋,但折射出的却是人与人的关系——对于像狼一样望恩负义之徒,不能心怀仁慈。
《盗草》是田汉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把白蛇的爱情诗化,赋予蛇以美丽、善良、纯洁的爱情品行,使我们不得不为之感动。
三.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最后教师归纳整理。
首先,介绍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语言和民间故事的特点及含义。
其次,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寓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再次,培养大家口头叙述和表演课本剧的能力。
四.解决生字生词及疑难句子
1.同学们利用工具书分头寻找疑难字词。然后同桌互相提问解决
2.老师补充以下词语。
怜悯 啰嗦 乔装打扮忘恩负义 恩将仇报
3.疑难句子理解
五.教师明确作者及相关文化常识
讨论:对本单元的文学常识你能了解多少?在学生抢答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补充以下常识:
寓言 伊索 《一千零一夜》 克雷洛夫 马中锡 田汉
六.拓展延伸
通过初读本单元的文章,你能否联系现实生活,写一则小故事,并能蕴含某种道理?(要求,语言通顺,情节曲折,有趣有味,寓意深刻)然后再改编成小剧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演,并写好“小新闻”,在班内报道,看哪个组最为精彩。
【模块教学设计B】教师指导比较探究,同中求异
在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应用比较法阅读文章,同中求异。引导学生找出可比规律,为下一模块自主学习打好基础,以便能更好地举一反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谈谈蛇在自己心中的印象,自己有没有被蛇咬过?如果有,给大家讲讲,当时你的感受及想法是什么?从而过渡到新课。
二.阅读课文,初探寓意
1.自我行动。伊索寓言《农夫和蛇》两则和克雷洛夫《农夫和蛇》,首先考虑三则寓言在寓意方面以及语言应用、叙事等方面有那些异同点?
2.小组讨论。把自己思考的异同点写在小卡片上,先在小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请每个小组代表就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予以阐述,其他同学做好记录,以便随时发表不同意见。
4.教师点拨。
共同点
①寓意方面:都表现了蛇是不可轻饶的恶毒动物,从而揭示出对恶人不要抱有幻想,要警惕恶人的乔装打扮。
②语言方面。都先叙事故事,然后在文章末尾点明寓意
不同点
①叙事方面。表现在形式上,伊索寓言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克雷洛夫则是应用对话,以诗的形式展现。
②写法方面。伊索寓言两则都应用对比手法,如第一则中农夫的“善”与蛇的“恶”,第二则中二者的态度。克雷洛夫在第二则点明寓意时,在增强诗的深邃厚重方面很有特色。
5.精读三则寓言,谈谈你最喜欢那一则?并说明理由。(旨在进一步比较三则寓言的异同点)
①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②教师引导。教师应从故事的趣味性、文章的深刻内涵,个别句子的解、语言表达、寓意体现等方面予以补充和讲解。
三.改寓言,编剧本。
同学们自由组合,就你最喜欢的一则寓言进行改编,编成小剧本,当堂表演,要求形象自然,贴切文章内容,能很好的体现寓意。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就今天的剧本表演,各写一篇新闻,下节课我们在全班报道,并选出优秀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里予以交流。
【模块教学设计C】学生自由比较探究,异中求同。
为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本设计就是在设计C的基础上变老师的主导为学生的主体,能主动用教读时所学的知识,方法进行自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以“狼”为话题,口头作文比赛,评出优胜者,其他同学予以点评。
引入:同学们:狼从现实生活来说,也是我们的朋友,如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是很有意义的,而今天同学们学到的则是狼狠毒的形象,但主旨则并不是人与狼的关系,应该是什么呢?
二.研讨要点展示
用幻灯片在屏幕上展示以下研究问题:
1.《东郭先生和狼》和《渔夫的故事》是不同国家的寓言故事,但却非常相似,请同学们讨论二者的异同。
2.《东郭先生与狼》和《渔夫的故事》的主题,即寓言有何不同?在情节的曲折、延宕等方面的区别又是什么?
3.《东郭先生与狼》是中国故事,而《渔夫的故事》则是阿拉伯故事,中外文化相差很大,他们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
三.合作探究,多向交流。
1.学生自读,把思考要点写在小卡片上,便于交流。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求同存异。3.小组就本组的答案和其它小组进行交流。
4.最后由学习组长提出疑问,交问题卡片。
5.教师答疑,主要要点如下:
第一题①无论是东郭先生还是渔夫对手都是狠毒凶残、忘恩负义的敌手。②写法相似。都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鲜活。
第二题①《东郭先生和狼》主要是对迂腐愚蠢的东郭先生的“仁慈”予以批判;《渔父的故事》则在原故事中体现了魔鬼在受到惩罚后从善的清节,有向善,给人以信任的道理。
②《东郭先生和狼》情节起伏跌宕,曲折生动;《渔父的故事》中故事套故事,情节更为复杂多变。
第三题①都采用了寓言或民间故事的形式揭示相同寓意;②目的都是如何驱恶扬善,而且都运用了故事的曲折生动来体现文章主旨。
四.学生独立完成119页第二、三题。
五.小结
《东郭先生和狼》和《渔父的故事》虽然是不同国度的作品,但二者的叙述方式、语言表达、寓意揭示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在对付忘恩负义的狼或恶魔时,他们都运用了人类的智慧,使其收入瓶或袋中,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强调了不能轻易相信恶人,要提高警惕,对恶人不能心怀仁慈的道理。
六.课外延伸
每位同学准备两则寓言故事,并分别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下节课在全班交流。
【模块教学设计D】学生自主合作,展示探究效果。
在模块B.C训练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因《盗草》的主题与前几篇的主体截然不同,因此让学生提高辨别真假,分清是非的能力,则是这篇设计的又一目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多媒体播放京剧《白蛇传》的相关情节。
二.通读全文,试分析白素珍的形象。
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同样是蛇,但这篇文章中的蛇的形象为什么却是如此的感人,而且充分展示了人性美?
四.探究原文,结合课后练习二,谈谈《盗草》中的蛇和前三篇文章中的蛇为什么截然相反?你的个人理解是什么?
五.讨论:本单元文章中的蛇、狼及恶魔等同样是凶残敌手,但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
六.分角色表演《盗草》,感受、领略唱词的节奏特点以及它舞台、道白、平时说话等有什么区别?(参考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结合课本125页的词句品味、积累进行掌握。
七.拓展延伸
改写《盗草》,使之成为通俗易懂的剧本,字数在300字左右。
【模块教学设计E】回首要点,总结巩固。
通过以上四模块的比较探究,对本单元的主旨应该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掌握,为使之条例化,有整体感,因此,对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回顾,则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步骤】
一.整体归纳总结知识要点。
1.五篇寓言或故事的主体都是要我们对凶残恶毒的恶人要提高警惕,不能轻易上当受骗。
2.文章共同构造了虚拟的动物世界,触动人的心灵,以动物喻人,很有趣味性。
3五篇文章的主旨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各自的特点,对此我们用了比较的学习方法,分别对文中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
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口头叙述故事,能把成语故事讲的生动有趣,而且情节完整,语言流畅自然,思路开阔,富有创造精神。
2.能改写文章,把几篇与寓言文章改写成小剧本,予以表演,然后写成新闻,或消息进行报道。
第三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整理
第四单元 品行善恶
农夫与蛇(两则):
1.在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成了“恶人”?为什么?
没有误写。作者借蛇写人,实际上就是借毒蛇的恶毒、六亲不认、恩将仇报来讽刺那些像毒蛇一样的恶人,告诫人们不要怜悯恶人。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主要特点。
渔夫的故事:
1.本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事物?哪些是幻想的事物?作者是怎么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恶人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曲折反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系起来,并借助文章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农夫和蛇 东郭先生和狼:
1.文章塑造了东郭先生、狼、老先生三个形象,为何还要写老杏树和老母牛?
老杏树和老母牛在文中起到类比作用,它们以自身的不幸遭遇告诉东郭先生,他应该被吃掉,思想偏激,而东郭先生却来请教他们,更突出了他的迂腐。
2.老先生骂狼忘恩负义,并且叫它滚开,否则就要打死它,可是狼还是信任他,有道理吗?
有道理,因为狼逞强自负,正洋洋得意,而且是童话。
3.东郭先生最后一笑,有何意义?
东郭先生的最后一笑,说明他终于明白过来,不再愚蠢地讲究仁慈。
4.同样是面对邪恶势力,渔夫和东郭先生的态度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怎么样的性格?
渔夫坚信自己能战胜魔鬼,从中可以看出渔夫勇敢沉着、聪明冷静。东郭先生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三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迂腐。
5.《渔夫的故事》《东郭先生与狼》两文分别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故事,但却异曲同工,其主要相似之处在哪里?又有什么不同?
都是讲聪明的渔夫或老者战胜狡猾邪恶势力的故事。《渔夫的故事》赞扬了渔夫的机智聪明,突出了正能压邪的主题;《东郭先生与狼》重在批判东郭先生的迂腐,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凶残狡猾的恶人不能心存怜悯,不能讲仁慈。
第四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课文
东郭先生与狼(1课时)
预习积累: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2.了解《中山狼传》,积累字词。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
1.分析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
2.分角色朗读,理解文章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恶人和受难的人。评价任务: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
2.比较探究本文与《渔夫的故事》的异同。3.续写《东郭先生与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以学生讲述《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导入。掌握《中山狼传》和作者马中锡。展示并解读教学目标。
二、朗读故事:
五位同学分别读东郭先生、狼、老先生、杏树、老母牛的话,一位同学读旁白,要切合人物身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1.抄写字词:
仁慈cí 退避bì 闷mēn死 愁闷mèn 作揖yī 斧锯jù 宰zǎi狼 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原委: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来龙去脉:比喻人和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仙风道骨:指具有神仙一样的风姿、气质。
忘恩负义:指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2.领悟讨论:
用一句话概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告诉人们的道理(寓意)。找出故事的“六要素”,划分情节结构,概括大意。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
同探讨疑难问题。训练学生的感悟、分析、概括能力,达到朗读目标。
预设:
通过东郭先生救狼反而险被吃掉、最后杀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忘恩负义的禽兽不能心慈手软。故事情节:
开端(1-2):东郭救狼。发展(3-10):东郭问计。高潮(11-17):诱狼入袋。结局(18-22):东郭宰狼。
三、故事赏析:
1.探讨人物语言对话、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进而用两三个关键词概括东郭先生、狼、老先生、杏树、老母牛的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和技巧。把归纳概括5个人物形象的任务依次分配给各小组,讨论后依次展示。预设:
东郭先生:解开书袋、让狼进去、放在驴背上、放了出来(动作描写)——仁慈;退避、周旋、围着驴子转、问三老、向杏树说原委、向老母牛作揖请教、向老先生跪说来龙去脉、和狼争辩(动作描写)——迂腐;“怎么能杀了它呢?”(语言描写)——愚蠢;也笑起来,两个人一起把狼宰了(神态、动作描写)——反省过来,不再愚蠢地讲究仁慈了。
狼:“先生如能相救,一定报答。”“先生救了我,我很幸运,但是„„与其„„还不如„„为什么„„”“老先生知其一,不知其二,起初„„其实„„”(语言描写)——狡猾、奸诈;向东郭先生逼来、张牙舞爪地扑过来、狼很高兴地同意了(动作、神态描写)——凶残、愚蠢。
老先生:眉毛都白了,拄着一根拐杖,仙风道骨,气质不凡。老先生大笑。说罢大笑。(神态、外貌描写)——聪慧智老的形象;用手杖敲着狼说:“你
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再不给我滚开,我就用这根棍子把你打死!”(动作、语言描写)——正气凛然、勇敢;“这么说,你也有错。”“还不如你们再做一遍给我看看。”“有尖刀吗?”“这种忘恩负义的禽兽„„不是„„而是„„”(语言描写)——英明、机智、果断。
杏树、老母牛:“尚且„„居然想免于一死!”“尚且如此,„„还想免于一死吗?”(语言描写)——一生辛劳,而思想偏激的老者形象。它们以自身的遭遇告诉东郭先生,他应该被吃掉,而东郭先生临死却请教它们,更显示了他的迂腐。相对于老先生来说,杏树、老母牛起类比作用,为老先生出场做铺垫,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2.比较探究:本文批判的主要对象是谁?故事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也和《渔夫的故事》完全一样吗?
讨论后明确:本文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东郭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人最终战胜了邪恶。不同点是渔夫是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东郭先生是仁慈、迂腐、愚蠢而最后又反省了的受难者的形象,应当给予教育。
四、续写故事: 续写《东郭先生与狼》。要求:
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故事要具备“六要素”;
利用对话、神态、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3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又 遇 恶 狼
——《东郭先生与狼》续写
话说十年前的中山一带,东郭先生杀死了一条饿狼。十年后的这一天,东郭先生赶集回来,又经过当年杀死那条饿狼的地方。
他骑着驴正走着,忽然掠过一阵阴风,只见前面站着一只极其凶恶的恶狼,双眼紧盯着东郭先生,恶狠狠地说:“东郭老儿,拿性命来,当年杀父,今日还债。”东郭先生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后,已一改当年的软弱,变得机智、勇敢了。他偷偷拔出随身携带的匕首,藏于身后。对狼说:“当日杀你父,一直愧于心,恰好又相遇,今日我偿命。”于是鞠躬假装投降。待恶狼逼近,猛然亮出匕首,刹那间恶狼的脑袋就搬家了。东郭先生笑着说:“与你这种恩将仇报的‘坏二代’讲仁慈是愚蠢的。上次你父要将我吃,幸有老先生相助,我才逃过一劫。狼羔子,你记住,邪永不胜正,你就永远的去吧!”
说罢,驴子一声长鸣,东郭大笑,二人扬长而去。【点评】
这篇续写十分有新意。“六要素”齐全,故事完整,寓意深刻。运用鲜明、简练、工整的人物对话刻画人物,运用“拔”“藏”“鞠躬”“逼”“亮”等准确的动词描写人物动作,深化人物性格。“忽然掠过一阵阴风”的细节铺垫真实传神;“坏二代”“狼羔子”有时代感,妙趣横生;东郭先生由“笑”到“大笑”,是人战胜邪恶的神态升华;“驴子一声长鸣”是对主人的声援;“扬长而去”展示的是胜利者的姿态,意味深远,形象鲜明。
以上当堂成篇的学生续写习作,就权当本课的教学反思吧。
第五篇:《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抡”、“装”、“塞”、“蜷”、“舔”、“犹豫”等词语的确切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静心阅读,抓住关键要素,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难点: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古人为咱们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你记得有哪些吗?
2、出示课题,生齐读。
师简介:东郭是人的姓,他是故事中虚构的人物。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按要求完成课内预习。
(1)自由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交流学习成果。
(1)开火车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
(2)寓言《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板书,理清课文脉络,给文章分段。
三、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轻声读课文,用“——”划出老农教育东郭先生的话。交流、出示: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2、读句子,质疑。
预设学生回答:
(1)为什么不能对狼讲仁慈?
(2)为什么说东郭先生太糊涂了?或者从哪里看出东郭先生糊涂?(3)这个教训是什么?
3、细读第1-4小节。
解疑:为什么说东郭先生太糊涂了?或者从哪里看出东郭先生糊涂?
(1)师生合作,朗读1-4节,在朗读中,我发现有一个词出现了两次,它是? 理解: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交流)
指导朗读:狼的语言,狼的语气——让人觉得可怜。它表达的不是赞美之情,而是苦苦哀求之情。
(2)多媒体出示:练习说话:
当狼哀求东郭先生救它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他心想:______________。但看看狼那可怜的样子,心肠就软了,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答应了狼的要求。(理解:明知狼十分凶残,却被狼苦苦哀求的可怜相所迷惑,一时心软救了它。)
多媒体出示:练习说话:
当猎人询问东郭先生狼的踪迹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说:“我没看见狼。这儿岔道多,他也许从岔道上逃走了。”(理解:明明有机会把狼交给猎人,但一时糊涂,替狼撒了谎。)
出示:当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东郭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小结:东郭先生明知道狼的本性,却先后两次犹豫,他真是——(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4、细读第5-6小节。
解疑:为什么不能对狼讲仁慈?
默读课文,划出为什么不能对狼讲仁慈?的相关语句。出示相关语句,交流。
(1)狼的语气——凶狠。(在朗读指导地过程中理解感叹号表现出的是狼凶相必露时丑恶的嘴脸。)
多媒体出示:当时___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这只狼真——(学生:凶残、狡猾)教师板书。(2)东郭先生的语气——气愤。
指导读好感叹句。(个别、集体读)在朗读中体会东郭先生的大惊失色,非常气愤。(3)分角色读1-6节。
师小结:狼在危险面前可以装出一幅可怜相博得别人的同情,但危险过后就会原形毕露
可见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三)细读7-9节
轻声读课文7-9节,注意带问号的句子。出示:“我应该让狼吃吗?” “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 “口袋那么浅,装得下一只狼吗?”
1、读一读,说说表达的意思。
2、在朗读过程中,你觉得老农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出示:老农______________,所以,我觉得老农是个机智的人。老农______________,所以,我觉得老农是个果断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解疑:这个教训是什么?
出示: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四、迁移拓展。
我们学过多篇不能怜悯恶人、坏人的寓言,你还记得是哪些寓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