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课二年级上 5的乘法口诀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9:2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讨课二年级上 5的乘法口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讨课二年级上 5的乘法口诀教案》。

第一篇:研讨课二年级上 5的乘法口诀教案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上册52、5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教学重点: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听闻我们二4班的同学们口算很棒,现在老师想和你们比一比,看谁能最先说出得数。你们敢和老师比吗?

课件出示:5+5+5+5+5+5=

9+9+9+9+9= 7+7+7+7+7+7+7+7= 8+8+8= 师:王老师完胜呢!你们知道王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那是因为王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编口诀。出示情境,呈现5的乘法算式。

师:王老师去商场购物,看到这些福娃很不错,王老师想买一些。如果我买2盒,会有几个福娃?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5×2也就是表示2个5。(出示点子图)那么5×2就等于10。

师:买3盒呢?会有几个福娃?4盒?5盒?1盒呢?算式怎样表示?

观察发现,补充课题。

师:观察一下这些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和谁有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先识引导,编制口诀。

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口诀,那什么是口诀呢?看来委多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对,口诀就是让我们便于记忆,能很快帮助我们算出乘法得数的口令。熟记口诀,我们就不用每次算乘法时还用加法或看点子图来计算了。有谁知道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吗?

师:真厉害!你刚才第一句说的什么?

你知道“一五得五”说的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吗?(板书:一五得五)

这里的“一”和“五”指的是?“得五”的意思是?

师:在编制口诀时,通常我们会把两个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口诀前面。那5×2=10和2×5=10,编制口诀的话,前两个字是?3×5和5×3呢?(师板书:二五、三五)

师:如果让你们来编制剩下的口诀,你觉得自己能编制出来?

哦!信心满满,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翻开课本52页,请补充完整例1。

④反馈规范,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

2.记口诀。同位记口诀。

师:我不得不佩服我们二4班的小朋友,和数学家一样自己编制出了5的乘法口诀。大家自豪地读读5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了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口诀的特点基本都说到了,可以看出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老师还得强调一点:当积是整十时,直呼出几十,积是十几或几十几的,要按数的读法读出来。

现在同位之间比一比,谁能先记住5的乘法口诀。同位互记口诀,展示评价。

师生对口诀。

师:都背得挺熟练的,那接下来我们进行对口诀,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来比赛,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来说积,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声音最响亮。

做一做,巩固记忆口诀。

师:都是又快又准确,真是难分胜负啊。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P53第1题,这次我们不仅要比谁写得快,写得对,还要比谁的字写得漂亮哦!

反馈订正。

师:你能根据“三五十五”这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吗?“二五一十”呢?“五五二十五”呢?为什么这个只能写一道乘法算式?

④优化口诀记忆方法。

师:如果我突然忘了四五是多少了,怎么办呢?

师:太棒了,大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记忆5的乘法口诀,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三、用口诀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那口诀有什么用啊?

师:好,那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1、P53 第5题。

2、P53 第2题。

3、P52 第2题。

4、P53 第3题。

5、P53 第6题。

四、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背5的乘法口诀给爸爸妈妈听。

2、和家长对口诀。板书设计:

第二篇:研讨课教案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教学内容: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6=24

24÷4=6 24

÷6=4 2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在学习这个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并记住了1到4个乘法公式,一些在家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5个乘法公式,并且可以背诵它们。所以本课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可以独立编写乘法公式,并编译乘法公式。要求学生理解5个公式的乘法,并使用乘法公式计算两个数的乘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过程中的进一步理解的意义的一个各种图形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1,李使用场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现场亲自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而如此简单地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通过让学生把一根小棍子,一把小伞放到6把小棍子上,放2,3,4,5伞都用了几根棍子,你用什么方法计算,而学生是从加法计算得出的简单的乘法计算,导致乘法5。2,注重学生合作意识

由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或彼此之间,及时纠正。同时,合作也是学生必须去社区EQ。这一课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非常重要。在学生填写乘法公式之后,老师要求学生团队交换公式,以便学生自己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以便他们能够及时纠正和纠正错误。学生不仅学会积极,而且温暖的气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的作用。3,在多种形式下巩固5个公式的乘法

教师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乘法公式,积极的教室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建议:李先生在教学设计中如果能够更多地融入生活的一些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的存在,学习数学也在生活中使用更好。

第四篇:5的乘法口诀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12-14页。【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打下基础。理解意义掌握方法很重要。【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5的乘法口诀。

2.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在第一单元“看魔术”中学习乘法的意义,今天咱们一起去欣赏精彩的杂技表演,(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一辆车上有几个人?(2)一共有多少人?(3)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4)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5)一共有几个车轮?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用数学思维观察生活现象,渗透数学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的思想。】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解决问题,编儿歌。

(1)找信息,编儿歌,:一辆小车1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两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简单的说“1辆小车5个人,2辆小车10个人”更顺口好记。

板书: 1辆小车5个人 2辆小车10个人

(2)引导学生继续提问,为续编儿歌准备。提问: 3辆小车()个人 4辆小车()个人 5 辆小车()个人

(3)从3辆小车入手,提问:3辆小车15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

方法一:数数:5,10,15 表扬:用一年级的旧知识5个5个的数数,来解决新知识。

方法二:计算:①5+5+5=15 ②3×5=15 5×3=15 肯定学生所答,表扬用乘法计算:用刚刚学的乘法解决新知识,板书:3×5=15。

方法三:摆一摆

【设计意图: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很少能出现摆的情况,但是为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果不出现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摆,这就是让学生去理解算理。】

谈话:有困难的同学,我们还可以借助学具来摆一摆 ① 教师领着学生示范摆

5个人我们可以用5个小圆片(小棒)来表示

OOOOO 1辆小车5个人 两辆小车10个人,怎样摆呢?

OOOOO OOOOO 2辆小车10个人 优化摆法:OOOOO OOOOO不能明显的看出是2辆小车的人数

OOOOO OOOOO能明显的看出是2份,2辆小车的人数,一份是“1个5”,2份是“2个5”(板书:2个5相加)

② 学生在小组内摆学具,编儿歌,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你们能接着边摆边编下去吗?

(OOOOO OOOOO OOOOO)3辆小车15个(OOOOO OOOOO OOOOO OOOOO)4辆小车20个人(OOOOO OOOOO OOOOO OOOOO OOOOO)5辆小车25个人

③全班交流:先指定学生边摆学具边说儿歌,再引导学生不摆学具把儿歌说完整。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中,学生经历“编儿歌”这个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其它乘法口诀的学习做好铺垫。学具的运用,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相对直观、具体,也让课堂生动起来。】

(二)解读儿歌,理解意义,列算式。

1.谈话:求“3辆小车几个人”,就是“求什么”? 预设:3个5相加(板书:3个5相加 3×5=15)2.怎样列式?

预设:3×5=15 5×3=15(板书:3×5=15)3.解读其它4句儿歌方法同上。

对5辆、2辆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对于“1辆小车”单独讲,指出:1辆小车5个人 就是1个5 算式是1×5=5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整理口诀奠定基础。】

(三)自主探究,创编口诀 1.引导学生独立试编口诀:

谈话: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把这些算式编成口诀,如:1个5是5,可以编成“一五得五”,今后计算1乘5或5乘1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五得五”来计算。(板书:一五得五)你能根据儿歌或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

3.集体交流:谁来说一说你编的口诀?你是怎样编口诀的?(1)教师板书: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2)提问:三五是什么意思?十五呢?引导学生答出:三五就是3×5(或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十五就是3×5的得数(或积)。

4.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5.发现规律:观察这五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规律。(2)全班交流: 预设:

① 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② 前一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③ 第二个因数都是5。④ 都是4个字。⑤ 都是写成语文字。⑥ 不满十要写“得”。⑦ 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

⑧ 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 ⑨ 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

【设计意图:这些都是帮助正确记住口诀的有效规律,学生一旦自己发现,及时鼓励表扬,激发积极性,如不能发现,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发现,为以后口诀的学习打好基础。】 6.背诵口诀:

(1)自由背(2)齐背(顺背、倒背)(3)男、女生分组背(4)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部分学生在学前接触过乘法口诀,现在利用儿歌编出口诀这个过程并不难,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你是怎样编口诀的?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经历理分析、解读的过程,学生更好地理解口诀的意义。而引导发现这五句口诀的规律,可再次加深学生对口诀的理解、领悟,记忆就更扎实、更容易。】

三、运用口诀,练习巩固。

自主练习第一题:看图解决问题,重点练习灵活的运用乘法来计算。先让学生读懂题意,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小结收获,体验快乐。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体验到探索乘法口诀的快乐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感受,不仅是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更主要让学生谈出数学课上探索新知的快乐。】

第五篇:《5的乘法口诀》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3)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1页及相应的练习题。

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三、教材简析:

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变成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差。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教学:一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游戏,编口诀,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二小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言语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色彩艳丽、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我在教学中重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五、教学用具:小棒、课件

六、教法设计: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由学生喜欢的故事《西游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合作探究,创编口诀

1、摆一摆:使学生明确5个5个地数数。

2、说一说:列出乘法算式,3、编口诀

(三)规律探究,熟记口诀

(四)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这环节主要通过“闯关活动”练习让学生能熟练利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巩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最后通过帮 “小白兔拔萝卜”,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师说):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又遇到很多妖怪了,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孙悟空多聪明,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只要同学们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

二、合作探究,创编口诀

1、摆一摆:(师说)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同学们用木棒摆出了许多漂亮的图形,让我是大开眼界!今天小丽和他的伙伴们又在摆小棒呢,让我们去看看吧。仔细观察,他们在摆什么呢?每个小伞用了几根小棒?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摆摆好吗?请同学们把小棒拿出来,咱们来进行一个摆小棒比赛,准备好了吗?请每个同学在课桌上摆出5把小伞,看谁摆的快,摆好了请举手。大家摆得和老师摆得一样吗?请看白板,让我们数一数,一把小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两把小伞是两个几啊?用了多少根小棒?3把小伞呢、4把、5把呢?咱们再5个5个地数一遍。

2、说一说:列乘法算式(1)我们把刚才的游戏再归纳一下: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1个5 1×5=5 5×1=5(2)这是用小棒摆出的两把小伞,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板书:2个5相加 2×5=10 5×2=10(3)摆3把小伞时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3个5相加 3×5=15 5×3=15(4)用相同的的办法把下面两组图形用算式表示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个5相加 4× 5=20 5× 4=20 5个5相加 5×5=25(5)观察所列的乘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汇报,得出乘法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积的个位数。

3、編口诀

为了今后计算的方便,我们把这些乘法算式编成了朗朗上口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看看这些乘法算式,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学生答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5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1)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你知道这句口诀中的前半句“一五”是表示什么吗、后半句“得五”又表示什么吗?

(前半句表示两个因数,后半句表示的是两个因数的积。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

(2)2×5=10和5×2=10都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二五”,得数是10就直接说成“一十”,所以 2×5=10 和 5×2=10编成口决是“二五一十”

(3)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同桌合作。

(4)现在请同学们独立编出剩下的几句口诀。

成功编出口诀的请举手,第三句口诀是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乘法算式?第四句呢?第五句呢?

三、规律探究,熟记口诀

1、理解每一句口诀,强调在编制口诀时注意的问题。(习惯上把小因数放在大因数的前面,积不满10的在积前加“得”,积超过十的不说“得”)。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一起读一遍。

2、找规律

结合所摆的图形,乘法算式,仔细地观察一下,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第一个因数都是5,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也一个比一个多5)。

如果忘了其中一句口诀,你有什么办法把它想出来?

3、记口诀

(1)请你们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这5句口诀,然后同桌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齐背;(闭上眼睛背。)小组背、个别背(2)对口令;师生对、同桌对。(先顺着口诀对,再打乱顺序对)(3)游戏:拍手说两个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游戏。拍手游戏:听老师一次拍了几下?拍了几次? 老师每次拍5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

四、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1、牢牢记住了这些口诀,我们在计算这些乘法算式的时候,就能算得又准又快。5的乘法口决都记牢了吗?我不信,让我考考你们,如果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智慧大闯关,你们都闯过了,我就心服口服。

第一关、摘水果,填对了,这些水果就是你的了。

第二关、我能行,仔细看图,有哪些数学信息,再填空。第三关、送小蝌蚪回家,贪玩的小蝌蚪迷路了,不知道家在哪里了?你能把他们送回家吗?

第四关,小免子拔萝卜,画上提供什么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你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再想想课前我们讲的故事,谁来回答我们故事中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例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星,两面国旗就有10颗星星。

老师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你们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咱们来进行一个自评。

生活处处皆学问,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不,在我们的智慧星背后,也藏着数学问题,用我们今天的知道解决一下。

5的乘法口诀

图形 1个5 1×5=5 一五得五 5×1=5 2个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个5 3×5=15 三五十五 5×3=15 4个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个5 5×5=25 五五二十五

下载研讨课二年级上 5的乘法口诀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讨课二年级上 5的乘法口诀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5的乘法口诀教案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并应用5的乘法口诀。 难点:探究并掌......

    5的乘法口诀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52页的例题和练习。 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

    5的乘法口诀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学生推理、敏......

    《5的乘法口诀》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

    5的乘法口诀教案

    课题: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数一数算一算的学习活动中,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的乘法口诀教案

    课时2: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知道编制口诀的方法。 2、使学生记住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5的乘法口诀评课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隆化第一小学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参加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下面我就王亚平老师教学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到之处还请......

    《5乘法口诀》评课稿[5篇材料]

    《5乘法口诀》评课稿《5乘法口诀》评课稿1看了xxx老师的公开课《5的乘法口诀》,受益匪浅,被宁老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首先,宁老师的课前手指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观看奥运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