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的乘法口诀说课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头道沟寄宿制小学翟晓艳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部分的《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的乘法和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必备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画面,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累加所得的数编写成乘法口诀,让学生轻松的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1、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口诀的编制都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编制乘法口诀不能脱离乘法的意义,要把解决问题和编制乘法口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情景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利用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学法分析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教学流程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特点,对于生动、直观的语言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色彩艳丽、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同时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引出问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好玩,于是我设计在游乐场游玩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个轻松愉悦的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同时让学生找出乘法算式的共同之处,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5的乘法口诀。这样设计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乘法口诀的编制不离开
乘法的意义单纯的编制。
2、建立模型,自主编制口诀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在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在这个环节里我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编写5×1和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写5×2和2×5,采用师生共编口诀。第三层次是编写5×3和3×5、5×4和4×5、5×5,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编写。第四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的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观地位,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启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知识的真谛。
3、分层练习,在玩中学
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但练习不等于机械地作出某一种重复的反映。练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并且能让学生感到有乐趣的。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动以及他们的认识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的趣味性。分成三个层次:(1)针对性练习。(2)基本练习。
(3)拓展练习。分别运用了“小白兔过桥”,“投信”,“看时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记忆口诀。让学生自己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更给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七、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突出重点。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1个55×11×5一五得五
2个55×22×5二五一十
3个55×33×5三五十五
4个55×44×5四五二十
5个55×5五五二十五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探索新知的学习环境,更好的让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通过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数学智能得到一个和谐的发展。
第二篇:7的乘法口诀说课与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的内容,7的乘法口诀说课与课后反思。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2、使学生学会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3、培养学生解决身边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取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教学。在推导7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采用演绎概括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特点。具体的教学中还注意两点:一是发扬教学民主,用赞许、激励、表扬,体验成功,创设情境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二是合理应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说学法
本着“授之以渔”的目的,对照教法和学习内容,本课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善于探索问题的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阶段
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反思《7的乘法口诀说课与课后反思》。
2、探究学习新知阶段。
在过去学习乘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让学生自主地编写7的乘法口诀。首先我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并相应地说出拼2只、3只……7只需要多少块,然后根据说的结果列出乘法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自己编出乘法口诀。通过自主地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1)主动探究,编制口诀。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记忆口诀。7的乘法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应该说大部分小朋友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3、练习巩固深化阶段。
这一环节通过多种练习(如对口令、把算式送回家游戏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同时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如计算古诗的字数,算七星瓢虫的黑点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兴趣,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4、总结评价阶段。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努力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这样使学生又一次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唤起爱数学,学数学的学习欲望。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看、填、想、做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归纳7的乘法口诀及口诀规律。
2、游戏学习法 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在课中我设计了“对口令”“送算式回家”等游戏,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了枯燥的口诀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整个课堂达到动静交替,层层深入。
3、观察讨论法。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如何编写7的乘法算式”,新编口诀中又观察讨论发现口诀的规律,以便熟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不足之处:语言组织的还不太精炼,个别教学环节还有待于改善。
第三篇:有理数乘法说课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区别就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因此,探讨并理解积的符号规则是学习的难点。本节课设计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自身体验感悟的探究,以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的目标要求.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学里学习的乘法的意义掌握得较好,也有了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基础,加之初一学生生性活泼、求知欲强,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有利条件.但由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如3×(-5)和(-3)×(-5)的理解须借助具体的实际背景来加深体验,这也成为本课探究讨论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感知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形成过程。
2、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使学生能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概括及应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符号变化的理解和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语: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好今天的学习任务?状态是效率的保证.状态需要激发.2、引入问题
先看这样一个问题:3+3+3+3+3+„„=?(2004个3)再看一个问题:(-3)+(-3)+„„(-3)=?(2004个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在黑板上板书:(-3)×2004=-6012)
观察这两个式子,第二个乘法算式与我们在小学里学过的乘法算式的显著区别是有负数参与了运算,有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怎么计算?其结果是不是刚才同学们说的-60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 让我们从简单做起:
⑴(-2)×3(-3)×3 ⑵(-2)×(-7)(-21)×(-5)你认为应该等于多少?
⑶追问“-3”、“5”、“-15”的含义,问负号的意义时追问你规定了什么为正? ⑷举例:一只勤劳的小蚂蚁早晨6点就起床运粮食了由东向西它每分钟爬3米,9点时,它爬到了O点,同学们,你们能算出9点零5分时小蚂蚁的位置吗? ⑸教师结合小蚂蚁的例子详细分析(-3)×5=-15中符号及数字的意义。
⑹呼应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判断:大家觉得小蚂蚁举的例子合理吗?你理解了吗?
⑺下面我再提几个问题,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理解了?
①现在是9:27,这时小蚂蚁又在哪儿呢?你怎么列式计算?(教师此处着重解释27的意义就是超过9点27分钟,让学生明白:超过9点多少分钟,就乘以多少。)②(-3)×2表示哪个时刻小蚂蚁的位置?
③(-3)×0呢?
2、探究(-3)×(-5)的意义及结果
⑴下面我再给大家出一道有点难度的问题(-3)×(-1)=?(-3)×(-5)=? ⑵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⑶教师请学生代表发言,追问两个问题 ①结果等于多少? ②你是怎么理解的?
⑷再次解释说明-5的意义,强调我们把9点记作0,超过9点的分钟数记作正数,而9点不足的分钟数则记作负数。
3、探究3×5和3×(-5)的意义及结果
⑴我还有两个式子,有谁能不畏困难,上讲台来为大家演示说明? ⑵在小学里大家就知道3×5=15,你借助小蚂蚁为大家演示一下,行吗? ⑶你认为3×(-5)=?能不能,来说明你的答案的合理性?
4、初步总结法则
⑴我们再好好观察一下,有负数参与的乘法与小学里的乘法最明显的区别在哪儿? ⑵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⑶你能不能像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那样,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呢?
5、完善法则
⑴我们是不是研究了有理数乘法的所有情况? ⑵板书(+3)×0=?0×(-5)=?
⑶它们的结果分别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理解的? ⑷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显示完整的法则。⑸教师要求学生默读、默记法则
三、法则的应用
1、课堂练习第一组: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⑴ 5×(-3); ⑵(-3)×3; ⑶(-2)×(-7); ⑷(+0.5)×(+0.7); 第二组:填一填
⑴()×()= +20; ⑵()×()=-30; 第三组:比一比,谁大谁小
⑴(+1.76)×(-3.5)0.1×0.9; ⑵(-21)×(-5)0×(-200); 第四组: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讲解例题
⑴例题:计算:(-6)×3; ⑵学生练习:计算:2.5×(-4);
四、课堂总结
1、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探究
2、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简单应用 教案设计说明:
⑴创设情境,驱动探究.“让学生经历3+3+3+3+3+„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目标之一.如何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展;怎样让这一过程有着实质性的内容而非形式化的过场?精心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让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是落实这一过程性目标的有效方法.本课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符号规则,就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情境问题:
举例说明(-3)×5的合理性;合作讨论、理解(-3)×(-5)的合理性;领悟3×(-5)的合理性.在经历“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探索的体验、实践的机会,发展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以及合作交流等能力.⑵以问题为中心,视学生为主人.“仔细观察,符号有什么规律?”整堂课,充斥着问题,问题是学生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载体.教师“煽动”学生思考、参与学生交流,不代替学生下结论、不过早作判断,带着教具走向学生,捕捉过程中生发出的新问题,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⑶关注基础,分层推进.割裂“过程”与“双基”的关系是课改实验中的误区之一,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力为“双基”的有效落实提供了保证.本课没有停留在法则的得出上,而是设计了富有层次的练习:判断积的符号,是对法则的直接应用;填一填,既具开放性,又从另一侧面对符号进行了理解性的巩固;比较大小,则瞻后顾前,对法则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要求;智力冲浪,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所有练习,均围绕“符号”这一难点进行了及时的训练.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是真正的面向全体.
第四篇:5的乘法口诀评课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隆化第一小学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参加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下面我就王亚平老师教学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实的较好,教学设计的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下面就谈谈我对本节课的几点看法。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节课突出了一个“准”字。
在王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目标明确具体,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且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围绕制定的目标展开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新课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应符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努力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陷入了追求形式的误区,低效率是这种课的致命伤。
二、从教学主体上看,本节课突出了一个“生”字。
实施新教育,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教学的终极追求。在践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真正做到 “以生为本”——了解每个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量体裁衣”,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数学生态课堂。
三、从教学内容上看,本课抓住了一个“近”字。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执教,会出现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关键一点就是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方式不一样。照本宣科,必然会使教学枯燥无味,不得人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巧妙地优化教学内容,肯定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老师的这节课从小组人数开始,从手指入手,从生活应用,丰富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四、从教学程序和教学思路上,本节课体现了一个“清”字。
王老师的这节课教学采用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诀,(三)熟练口诀 灵活应用,(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五、从教材的使用上,本节课体现了一个“新”字,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统一编写的,各级学校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资源,是诸多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教材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不可代替性。但是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王老师的这节课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总之,王亚平老师的这堂课课堂设计平实,上课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呈现的方式简约但不简单。教学中教师既关注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参与度高,真正实现了互动、主动、灵动,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
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一堂真实的课一定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当然也会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下面我对本节课提出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练习题形式还可以再丰富,如:送信(连线)、比较大小等,留出空白让学生思考,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很有好处。我县正在实施生本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如果此节课可以设置前置性作业,课堂时间还会更多,那就为丰富的练习题提供了条件。
教学中重视小组长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作用或职责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甚至整个课堂合作的氛围和质量。因此,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称职的小组长。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希望我们通过这次活动,在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中交流,在反思中成长。如有不当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5乘法口诀》评课稿
《5乘法口诀》评课稿
《5乘法口诀》评课稿1看了xxx老师的公开课《5的乘法口诀》,受益匪浅,被宁老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
首先,宁老师的课前手指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观看奥运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老师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巧妙的引入了奥运吉祥物福娃。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再次,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在听课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从板书、内容、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课堂上看不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5乘法口诀》评课稿2“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金老师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
一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需要教师尊重“前数学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真正产生自己的思想。课前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了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有好多学生通过看书,知道一些“五的乘法口诀”,这对于本课知识的建构有着必要的.意义。金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的知识起点,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编口诀,让学生把知道的说出来,充分尊重学生,使他们处于积极的乐于学习的状态,为后续新知的学习起到了孕伏作用。学生也许并不能说完全,说出来的都是零碎,一知半解的,但这就是学生真实的知识起点。通过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把“五的乘法口诀”都编出来了。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的体现。接下来,再来研究“五的乘法口诀”意义。
二、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
由于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教师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对乘法口诀的意义,老师先通过画圈来帮助学生理解“四五二十”,然后放手让学生来画,自己来说,乘法口诀的意义。又如将5的乘法口诀与自己的双手联系起来,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感到亲切,而且更加容易记忆。最后,老师让学生说说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地方用上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如数“正”字、数古诗的字数等。这些教学设计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金老师的这堂课课堂设计平实,上课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呈现的方式简约但不简单。就是以后在课堂上能更有激情,更加关注评价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特级教师吴正宪认为,小学数学学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要把小学数学教育的中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来。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老师要真正读懂学生、教材、课堂。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让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学习“听得懂的”数学,学习“不太严格的”数学。
《5乘法口诀》评课稿3“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教师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教学方面上莫老师根据任教学生年龄特点,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收到预期教学效果。“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小组合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课前导入以学生每天都要做的眼保健操为切入点。整节课以可爱手娃娃带出,创设情境,让课前学生情绪轻松愉快,然后引出课题,围绕手娃娃的手指个数展开新课探究5的乘法口诀,切入课题,展开教学,顺理成章。
二、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由于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计算乘法算式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手娃娃的手指个数这一具体形象,促使学生形成表象,接着让学生填表格,得出其他5的两句乘法口诀,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
巩固练习环节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大量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消化了本节课知识点,充分体现有效课堂在教学中操作。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又很生活化,显得非常生动有趣,消除低年级学生学习枯燥数学的心理。有开火车对口令、有完成课本练习、有卡片练习。有反馈,师生互动很成功。将两位学生的表格展示出来,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错误,通过纠错,进一步巩固口诀。
《5乘法口诀》评课稿4前两天听了同教研组付老师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感受颇深,我感觉那堂课上得很有意思,也很成功。
在讲授五的乘法口诀进行课前预设时,付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一只手,数数有几根手指,列出乘法算式是5*1=5或1*5=5,因为孩子们已经有了整理口诀的经验,所以立刻就得出了五的第一句口诀“一五得五”;孩子们看到通过自己的手指居然也能学习口诀,情绪明显高涨了许多,又全身心地投入口诀的学习中了。同学们对“二五一十”这句口诀的总结也很迅速,基本上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指都能说出来。后来在总结三个五、四个五以及五个五的口诀以及算式时,付老师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小组,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活动、分析、思考、研究,最后得出答案。事实也证明她这种做法很合适,当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剩下的三句口诀时,都能主动地与小组同学合作,你帮我数一数,我借给你两只手用一用,把整个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在这节课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种新的教学理念:首先就是让学生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积极的创设条件帮学生融入他们熟悉而亲切的具体生活活动氛围,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身临其境,感受到数学知识就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经历;其次就是让学生体验“做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最后一点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开放课堂。
《5乘法口诀》评课稿5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会2——4的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授课的过程中,徐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也很多。比如:“棒极了”、“会倾听的孩子,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激励性语言,亲切自然、恰到好处,不仅让孩子的学习劲头更高,也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课堂中,老师要求学生用小棒摆成小雨伞,每个小雨伞用了5根小棒,2个小雨伞,3个小雨伞,4个小雨伞,5个小雨伞,各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马上动手操作,实践,总结。
2、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5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听这节课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疑问有:
1.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的意图,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在“放”的度上不够大胆。
2.上课伊始,老师若利用一把手有五个手指,让学生五个五个的数,很自然的导课。这样更好些。
3.课前预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现实的知识起点,而不是理想化。
总而言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了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善于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入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才会觉得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