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一年级美术下册《好大一幅画》教学设计 苏少版

时间:2019-05-12 19:3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一年级美术下册《好大一幅画》教学设计 苏少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一年级美术下册《好大一幅画》教学设计 苏少版》。

第一篇:2014一年级美术下册《好大一幅画》教学设计 苏少版

《好大一幅画》

教学目标:

通过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现代建筑的壁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表达巨幅作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毅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享受绘画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欣赏图片资料时,观察需要仔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大胆的表现,展示自己。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若干。教师大画。学生绘画用具:白布,大卡纸,毛笔,墨汁,颜料,调色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准备活动环境。

(2)师:今天一(3)班的小朋友们坐的可真有精神。小朋友们,有了我们人类就有了艺术。

在远古时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极不安全的恶劣的环境中。但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们还用自己发现和创造的工具在岩石和洞穴的石壁上表现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渴望。

被称为东方天书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上,留着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石头磨出的子午线和当时人们活动的情景。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

今天,老师将和小朋友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去寻找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生活和艺术的痕迹。

二、展开活动

1、(1)儿童自己欣赏书上第42页第16课的图片,感受画面形式和场面,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2)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

2、揭题:好大一幅画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和壁画,让学生观看、感受和进一步理解,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A、中国古代牧民常常将自己的生活刻画在岩石上。

敦煌壁画,记载着很多本经卷故事,著称于世界。

徐州出土的众多的画像砖,是汉代的先祖们活动、生活的缩影和对佛教的崇拜。

a、画面的共同特点:尺幅较大,概括性强,自由奔放,描写的景物和当时的生活有关,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画面的由来:劳动记事,图腾,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术,表达感情、游戏、自娱、狩猎、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

(注:重点了解一些有广泛影响或个性特点的作品:

a、尼沃洞穴中带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带箭的美洲狮形象,常常被人类学家们用来说明旧石器时代岩画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子,“他们非常喜欢用这类人工制品去仿造他们梦寐以求的猎物”。

b、八千年前非洲原始人在洞穴岩壁上的人物活动图,人物和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4、猜一猜:在很久以前,南美洲高原上许多巨大的画,它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画的?为什么要画?画的是什么?到今天还是个未解之谜呢,你能看出画的是什么吗?

5、壁画等巨幅绘画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1)、商业宣传广告。

(装饰生活环境,人们自娱自乐)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巨幅绘画作品,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互相讨论,表述。

三、分享活动

1、(1)在我们的生活中,巨幅绘画无处不在,下面我们来欣赏小朋友画在那些地方?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大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介绍画)

(2)教师示范画大概构图。

2、(1)教师组织儿童分组,安排场地、准备巨幅绘画创作的材料。

(2)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绘画表现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

小组表现同一个主题,先集体构思,再分配具体任务到个人,一起表达。

小组里每个人都自由发挥,看看组合到一起形成什么样的画面。

3、老师提醒注意事项:

A:鼓励儿童大胆涂抹,不要受约束,尽情表现自己的想法。

B:提醒儿童注意色彩的搭配,让画面有流动感。

C:提醒儿童在黑板上绘画时,如果站在凳子上要注意安全。

D:提醒儿童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护。

E:相互友好合作,互相支持。

4、学生分头活动。

(1)、黑板上绘画。

(2)、大纸上绘画。

(C:地面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不怕苦和累,坚持到底,并协助学生完成美术活动。

四、延伸活动

(1)展示创作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2)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讨论。

(3)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的表现。

(4)拍照留念

(5)课后周末继续去寻找校内和校外巨幅绘画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也可与家长合作。。。3

下一节美术课我们来欣赏学习。

五、收拾活动

整理工具,打扫卫生。

第二篇: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我的地图

1.尝试、体验

(教学活动:教师在校园内有意选择一段路程,带领儿童边观察、边记录走上一程)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美术室上课。一路上我们都经过哪些地方呢?请小朋友看仔细,也可随时用笔画下来。

(教学活动:教师提示儿童观察的重点、一路上房屋、树木、花草等景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以及前、后、左、右排列的次序等)

设计意图:此段教学培养了儿童留意、随时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还能激发儿童的作画热情。

2.导入新课

①小组讨论:小朋友,说说看,刚才我们都经过哪些地方?你又是怎样记住的呢?(生回忆说出一路上的所见,并互相补充将一段路程描述完整。教师按儿童所述,在投影仪下以线勾画,示范描绘出这段路程的地图)

②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记住刚才我们走过的一段路程,你还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儿童绘画如同游戏自然而然,随情而动。他们天才般地选择了“线”这一表现方式,绝对不是偶然,而是与其稚拙概念的表象特征有关。所以教师除了适时、适度示范外,还需尽可能地选择儿童将会采用的方式列入现场示范,可消除儿童作画前的畏难情绪,反之将会失去示范的意义。

③儿童作业:小组合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来将刚才我们经过的一段路程用画笔画下来。比一比,哪一组画得又快又仔细!

④儿童作业展评: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并选出代表讲一讲自己所在组的作业亮点,在互相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地图观察、描绘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展评中教师对儿童的激励,可让儿童产生勇气。另外,教师针对儿童在观察、描绘上的不足之处,为儿童下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

3.欣赏、感悟

小朋友,刚才你们画的一张张路程图就是地图,有了它,我们就不会迷路,它能够领着我们从教室来到美术室。小朋友请看图:

·几百年前,我们的古人就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辨别自己在外活动的方位。他们把收集到的信息用简单的线条刻在白桦树皮上或泥板上,从而帮助人们辨认方向,于是地图就产生了。

·清代黄河水道图,除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外,同时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幅图以工笔绘制,宛如一幅画卷,令观赏者赏心悦目。

·看看这张地图上画了些什么呀?矿工们上上下下的,多忙哦!这是我国古代的矿井地图。(两张图表现方式和图式都不同)

再来看这条长长的路!看看这个小朋友要去哪里?一路上有房子、有汽车、有树、有地铁„„这条路五颜六色,悠长而有趣!

小朋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许多小朋友画的地图,仔细看这些地图在画法上都有些什么不同?

·这是生活在现代城市的小朋友,这张地图是他眼中的城市地图。看,这些景物好像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为了画这张地图,小朋友在城里可是转了好几圈,他还用画笔做了一些记录呢!他就像一个飞行员,用从高处往下看的情形画地图,整个城市就尽收眼底啦!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城市除了有花、有建筑,还有空气、阳光、云彩!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城市。所以,这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是一幅画。

·住在山里的小朋友,沿着这条山路在山里绕过来又绕过去,就到家了。从画面布局到所描绘的情趣,它不仅仅是一张地图,它更像是一幅画。

·这张洗车图画得多有生活情趣!看看这张地图上什么地方最特别?

小朋友,长长的路有许多条,旅游、作战、造房子、医生开刀等等都少不了这样的线路图,想象一下,还会有怎样的地图呢?看图:

看这张图,它特别吗?我们来听听小作者的想法。„„

地图能帮助我们不迷失方向,它还能讲故事呢!它让我们的美丽梦想变为一个好玩的故事。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感受性强,虽然在本课中儿童是以表现活动为主,但并不表示儿童对欣赏不感兴趣。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具有审美意味的范例,不仅可让儿童在欣赏中实现本课的意图,更能让儿童在欣赏中对美的物品产生审美意识。

4.实践、运用

请小朋友小组讨论:长长的路有许多条,每天我们从家里到学校;节假日我们又从家里到公园„„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中游的„„从起点到终点,这条路经过哪些地方?该怎么走呢?你将画怎样的一张地图呢?(可借助速写本上的记录来帮助自己)。

教师巡回了解儿童的初步打算,建议可以单做,也可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儿童作画是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作业目标明确就可让每一个儿童都拥有主题意识,使儿童的感情与思考能融合在一起。教师给出的题材尽量有伸缩性,能照顾到每一个儿童将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清晰地浮现并表现出来。

5.作业展评

儿童在进行创作时,教师巡回辅导,及时了解儿童的需求与帮助,提示儿童可在老师处得到帮助。建议儿童展示作业时,可小组合作形成大地图来展示,也可2、3人合作展示,更可独立展示。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带着儿童边欣赏、点评,边注意倾听儿童的想法,围绕地图的实用性、趣味性、创造性,在不足之处再给出建议。

6.拓展:(出示课件)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我的地图形式就更多了。如:我们坐车去一个新的地方,但是不熟悉当地的地形,有一个汽车导航仪的帮助,我们就不会迷路。

第三篇:2014二年级美术下册《来画虫》教案 苏少版

来画虫

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昆虫知识,欣赏昆虫图片的基础上,尝试多种绘画表现形式,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外形特征,感受和体验画中可爱的昆虫形象。

2、操作领域:通过写实法、拟人法、夸张法等绘画形式,增强对昆虫的了解。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尝试多种绘画表现形式。【教学难点】

1、昆虫相同及不同点的了解掌握。

2、多种绘画表现形式的引导。【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 课件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游戏(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做游戏啊?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要和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大家都来猜一猜”。(出示课件:播放图片的局部,让孩子们猜一猜,放大一些再猜一猜,说说分别是什么?共四张图片——蝴蝶 蚂蚁 螳螂 小蜻蜓,给4个组命名。)

师:第1小组的小朋友观察力真是敏锐,你们小组就叫“小蝴蝶”,这个小蝴蝶的头饰就给XXX,XXX就是我们“小蝴蝶”组的小组长。

(出示课件:播放声音,让孩子们听一听。也说说分别是什么?共两个声音——蜜蜂 知了,给2个组命名)

二、了解昆虫 播知识(听一听)

师:不知小朋友们刚才在做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刚刚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这些小动物,他们的外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专门研究小虫子的小博士,我们来听他讲一讲。(课件展示:昆虫小博士介绍:刚才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这些小虫子,他们都有相同的特点: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足;一对触角头上生,一生形态多变化。具有这样的特点的小虫子叫昆虫。)

三、欣赏昆虫 看范画(找一找)

师:夏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大地上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大自然里,只要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小虫。他们有的在空中轻舞飞扬,有的在草丛里悠闲散步;有的在地洞里忙着搬家,有的却在树叶上沐浴阳光„„多姿多彩的小昆虫和花草树木日月山川一起装点着大自然,为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无限的生机。师:小朋友喜不喜欢这些小昆虫,她们美不美丽? 师:这些可爱的小昆虫美在哪里?小朋友可以选择一个小虫子来找一找它的美丽之处。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找得多、说得好。

(板书:昆虫美:形态美、花纹美、色彩美。)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艺术家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却是发现美的眼睛”。看来,小朋友都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都可以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

四、教画昆虫 仿画虫(变一变)

师:看了这么多生动、美丽、可爱的小昆虫,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画一画?

师:画之前,我们先来做个热身小游戏。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老师现在来把它变成一只可爱的小虫子。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教师示范画

师:老师的这只小蜻蜓太孤单了,小朋友们给他变些小伙伴吧。请小朋友上来添加几笔把这些几何图形变成小虫子。

(伸手示意,邀请小朋友到黑板上添画小昆虫。)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你看,这些小朋友多聪明,都用上了绘画技巧了。未来的绘画大师肯定是你。

点评学生画法:

1、写实法:画现实中的虫,要仔细观察虫的形状,结构、颜色,特别注意这种虫的独特之处,细致刻画。

2、拟人法:进行艺术加工,通过想象对虫进行拟人化,使虫子的思想和动作像人一样。(师作示范)

3、夸张法:夸张虫子的独特之处使其形象更为突出,或通过想象,画出从未见过的虫子以及与虫子有联系的事物。(师作示范)

师:老师的小蜻蜓有了好朋友确实不孤单了,可他们没地方玩也不开心呀,怎么样,老师画个地方让他们快快乐乐的玩儿。教师示范画,边画,边讲解要领。(此处应将有关要领写出来)师:好,一幅昆虫画出来了。小朋友们要不要也画一幅。师: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小朋友画的昆虫画,我们也来看一看。(欣赏学生作品)(1)最出色的歌唱家蝈蝈边弹边唱动人的旋律吉他很独特,是用花和树叶做的。蝈蝈长得很美,睫毛长长的,听了他的歌,小蜻蜓忍不住翩翩起舞„„

(2)这幅画对甲虫的刻画,非常细致。作为背景的树叶和树干都采用了不同的线条去装饰,使整幅作品装饰味非常浓,作品还画出了层次感„„

(3)两个虫子音乐家正在拉小提琴,小蜗牛趴在叶子上听着睡着了,另一只在为他们鼓掌,而地上的小青虫听着这动人的乐曲,感动得都哭了„„

五、学生绘画 作成品(画一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迅速的画下你所喜欢的小虫子,注意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虫。它们有什么不寻常的特征,在干什么——吃东西、休息、还是打架、干活?运用各种手法,象前面我们讲到的写实法、拟人法、夸张法,表现你的虫子,在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时,用学过的点线面装饰。给他快速的添上合适的背景和美丽的色彩。(音乐,昆虫图片滚动播放)

六、作业评价: 评画作(讲一讲)

1、学生自评。(你画的是什么,你特别喜欢它的什么,你给它添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添。)

2、学生互评。(从构图,色彩,外形特征上)

3、教师参评,跟讲的好的同学握手表示祝贺或祝福。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家族昆虫,了解了他们的特点,并把他们画成了一张张美丽的图片,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棒!昆虫的世界很大很大,期待着小朋友们去探索,去发现。

设计意图说明:

1、“猜一猜”的小游戏,一方面让孩子在游戏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图片的局部,逐渐放大。让孩子逐渐观察,有顺序的观察这些昆虫的特点。

2、“听一听”昆虫小博士关于昆虫基本特征的科普介绍,让孩子知晓画一只昆虫必须画出的几个元素,否则所画即非昆虫。由此领悟画笔之下不可丢弃所画对象的自然属性。

3、找一找小昆虫美丽之处,有意培养孩子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自然事物美呈现的角度和形式,如形态美、花纹美、色彩美等,从而训练孩子发现自然之美的能力。

4、“变一变”灵活变通环节中,教师魔术式的示范寓教于乐。它拨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出孩子动手一试的欲望。再由孩子的模仿结果点化到理性的升华。不落痕迹就水到渠成地完成绘画技巧的教学。

5、“画一画”时教师的适时指导点拨应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在最需要之时得到老师的亲切援助可能受益终生。

6、“讲一讲”则把话语权交给孩子,在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中孩子不仅获知自己的作品的优劣所在以及再发展的方向和空间,而且在同伴互评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还潜移默化地学得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做人的一些道理

第四篇: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小泥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惠山泥人的历史,学习简单有趣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塑造出一个有趣的动态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来。

教学重点

服饰的添加,细节的表现,并能独立完成一个有趣的泥人塑造。教学难点

小泥人的各种动态表现。问题设计,让我们细细地分析大师作品,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泥塑工具、两块泥、展台。

学生准备:泥塑工具、两块泥。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习技法

1.教师领着学生用泥工工具做游戏,在游戏中训练技法,完成一个泥人的初始模样。

2.揭示课题“小泥人”。

二、课件激趣,跟学动作

1.老师的泥人跟你的可不一样,你们看。(课件播放泥人的各种动态)谁来说说?老师的泥人是怎么动的呀?

生:踢腿,弯腰,伸手……

师:多有趣啊,只要把小泥人掰一掰,动一动,小泥人就可以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我们也来试一试。(学生掰动小泥人改变泥人的动作。)

2.师:惠山可是泥人之乡,你还看到过哪些小泥人呢?

生:我看见很可爱的阿福。

3.师:对,阿福我们也叫印模泥人,通过磨具印制而成,可以成批的生产。现在咱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这一类泥人基本都属于这一类,我们把印模泥人叫做粗货(图1)。除了阿福,还有一种泥人(图2),他们可不是靠模具,而是完全靠手工捏制出的,我们把它叫做细货。这一类泥人在艺术上有着更高的造诣,表现的题材多为戏曲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如何手捏泥人,好不好?

4.师:传统的手捏泥人,从开始到完成要经过很多的步骤,究竟有多少种呢?让我们走进泥人博物馆看看民间的大师们是怎样来捏制泥人的。

5.播放视频(传统的泥人捏制过程)。

师:一个泥人从开始到结束要经历整整17种技法,还不包括上色,你记住了几种?这么多的技法一下子教给你能一下子就掌握好吗?

生:不能。

师:是有难度。所以老师觉得很多技法的学习和运用都要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很多的技法其实都是可以自己创造出来的。

师:作为泥人之乡的孩子,我觉得你们都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咱们家乡的泥人发展历史,这对你们以后的创作会很有好处的。

三、走进历史,感受魅力 1.走进历史,感受惠山泥人的独特魅力。(课件播放)

透过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我们仿佛看到了民间艺人们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他们的艺术风格——强烈的装饰味,浓郁的江南味,独特的手捏味。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我为家乡有这么精美的民间艺术感到骄傲。

2.现在让我们细细地分析大师作品,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孙悟空》和《闹春》重点分析动作;

(2)《武大郎和七品芝麻官》重点分析细节的刻画和动态的表现。

设计意图:提高对泥人的欣赏眼光,对泥人的制作表现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学习好的方法。

3.师:看完了大师的作品,我们再来看小朋友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会更喜欢。

(1)《听爷爷讲故事》分析人物表情的塑造和动态的表现;

(2)《二泉映月》分析衣服的制作方法及意境的表现;

(3)《钓鱼翁》分析夸张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表现;

(4)《小歌手》分析人物的表情和动态。

4.出示《拉面大王》《维吾尔族小姑娘》图片。

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分别展示两个小泥人的分步制作过程,并进行动画展示,让图片中的泥人动起来,激发兴趣。)

四、运用方法实践操作

1.导语:看了这些作品,许多同学都想试一试,让我们把捏好的泥人放在展台中间,像这张《小乐队》一样,许多小泥人在一起,就会变得非常有趣,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2.学生对小泥人进行服饰的添加,以及细节的刻画,完成泥人作品。

五、展示作品交流感想

1.评一评你最喜爱哪件作品,为什么?

2.谈一谈自己对自己的作品的设计意图和具体的表现方法。

小结:看了大家的作品,老师给咱们的小泥人也总结了一下,你们做的泥人的艺术特色是,形象生动夸张,装饰多样有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七、拓展延伸感受艺术

师:最后让我们走进博物馆,去看看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泥人,看看他们的泥人跟我们无锡的泥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结束语:无论是哪国的泥人,每个时代的泥人作品都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吸引着我们,代表着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捏制泥人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在任何时期都不应该是凝固的,它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

请你跟我一起做、猜一猜它是谁”的小游戏中,通过团团、搓搓、揉揉、切切、刻刻、画画、接接,在看似不经意的游戏中把手捏泥人的最基本技法都教给了学生,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当游戏的最后一步完成后,谜底也随之揭开——一个小泥人的初始模样,从而揭示了课题。

板书设计

小泥人

形象生动夸张

装饰多样有趣

浓郁生活气息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最感人的一幕是我领着学生边走、边看、边评。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给创造活动提供了最适宜的舞台。当一件件质朴、稚拙的小泥人出现在展台上的时候,被感动的又何止是我一个人呢?对学生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在美术教学中,互动、交流、创造,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满足和愉悦,因此他们也享受到了快乐。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文化又来自乡土,文化积淀深厚的民间艺术,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小小泥人拥有多元的人文背景,合理地开发利用,反映了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发掘作品中人文内涵的教育新理念。

在自己的美术教学中,让我深深懂得,保留自己本民族的艺术是多么重要。学生一旦走进民间艺术,一旦对本土文化有了认同与自觉,那么他们在学习中感受、体验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最大快乐。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第五篇:2014一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教案 苏少版

走进——水墨世界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

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

2、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媒体运用):

教具准备:

水墨画名家作品欣赏课件、表现浓淡墨变化的有代表性欣赏范图、表现不同的用笔变化的代表性欣赏范图、学生优秀的习作范图、教师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

四、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水墨游戏”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省美术出版社)《美术》第四册30~31页的内容,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作自由的造形活动。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教学重点是学生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教学难点是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及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本节课的创新点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

教材近一个版面印着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佳作,娴熟自然的笔墨技巧中透出几分童趣。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水墨的各种变化,感受墨韵之美,不宜强调物体造型,以抑制学生的水墨表现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点。本课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多种游戏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水墨画的特性及表现力,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

本课时课堂教学的策略从以下几点来设定: 1.课前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有规律的摆放,以保证上课时间的效率性。

2.上课初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传统中国画作品与儿童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墨色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自主发现水与墨之间的调色关系,水墨的一些基本知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范图中的用笔变化,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用笔方法与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变换用笔的体验。

5.通过组织学生观赏中外画家及优秀学生的水墨画创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主题性的水墨画创作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的运用浓淡墨,合理的变化用笔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

(一)谈话导入,合作探究(认识水墨)1.谈话导入:

介绍《小蝌蚪找妈妈》剧情:刚才我们看的影片是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于1960年登上荧屏。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

(1)看了影片,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2)出示水墨作品,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3)介绍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是指运用毛笔、墨、颜料、水画在生宣纸以及其他吸水性较强的绘画

(4)出示课题: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水墨世界,去感受水墨的乐趣。

(出示课题:走进水墨世界)

(二)动手尝试,感受水墨(尝试水墨)

(1)了解文房四宝及用笔、用墨的方法。师:你们谁知道水墨画的工具有哪些?

生:笔、墨 纸 砚

生:也叫文房四宝。

课件展示:教师介绍水墨画的工具(文房四宝),(2)、体验水墨的线、点、面、色。

今天,我也为每一位准备好了水墨工具,请你用线来表示一张水墨作品,用毛笔直接蘸墨、水、在宣纸上表现,直到笔干,墨尽。

分小组,让学生用毛笔直接蘸墨、水、色,在宣纸上下、左右等来回“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尽。自主体验笔墨的干、枯、涩与飞白等特性,自主发现中锋、侧锋等的用笔基本方式(笔锋居中为中锋,笔锋在笔画边缘为侧锋),自主认识干湿浓淡的用墨基本方式(墨多水少为干、浓,墨少水多为湿、淡)。

(3)作品分析(从学生的作品中进行讲评)

A、从墨色的浓、淡对比(同时课件出示)请作者解释作画的方法 B、从墨色的干、湿对比(同时课件出示)请作者解释作画的方法 C、了解技法的点、滴(同时课件出示)请作者介绍作画的方法

(三)欣赏发现,理解深化(欣赏水墨)

(1)认识齐白石

师:刚才老师介绍了《小蝌蚪找妈妈》中这些蝌蚪,青蛙的形象是谁创作的吗? 师:说到齐白石爷爷,那可是一位了不起的爷爷,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出示齐白石照片)师:介绍齐白石

原名纯芝,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齐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2)对比赏析。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齐白石爷爷,接下来我们来见识见识爷爷的大作(出示作品——墨葡萄),请你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有墨色的变法,哪些地方有技法的变法?

(3)欣赏其他大师的作品(吴冠中)(4)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尊重个性,自由创造(水墨创造)(1)、教师示范讲故事《带着线条去散步》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拉一根水墨线去郊外作一次散步:我们走过草地(赶快画)„„穿过森林„„遇到小河„„走过独木桥„„前面是一片山坡„„我们上山吧„„乌云来了„„呀,下雨了„„雨下大了„„下冰雹了„„电闪雷鸣„„哈,雨过天晴,出彩虹了„„”

(2)学生创作——《带着线条去散步》

(五)多元评价,交流提高(阐述水墨)(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讲故事(2)评选水墨表现大王(墨色、技法)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寻找水墨)

下载2014一年级美术下册《好大一幅画》教学设计 苏少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一年级美术下册《好大一幅画》教学设计 苏少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三年级美术下册《风筝》教学设计 苏少版(推荐阅读)

    风筝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欣赏多种风筝,了解风筝左右对称的特征,苏少版美术教案——风筝回忆放风筝的场景、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

    2014四年级美术下册《水墨变体画》教案及反思 苏少版

    《水墨变体画》 教材分析:在《水墨变体画》一课中,我们利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工具,把中外优秀的作品,加入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运用水墨画的技法,合理构图,有层次地表现水墨画的质......

    一年级下册画家乡教学设计

    《画家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云台小学 何翠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认识“原、市、虾、捡、贝、壳、脚”等12个字。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

    苏少版2018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海座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1)(2)班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拟写人杨引华 一、学情分析: 新入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第1课《鲜艳的花朵》 教学目的: 通过画生长茂密的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学习用并列的形式描绘形象。 教学重点:用并列的形式组织画面,练习用线......

    2014三年级美术下册《你见过哪些飞机》教学设计 苏少版

    你见过哪些飞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出发,把飞机造型作为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丰富的造型体验,......

    2014六年级美术下册《头饰与帽子》教学设计 苏少版

    头饰与帽子(一) 一、教材分析 对帽子同学们都很熟悉,本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帽子人手,通过欣赏、比较、试画、创作等环节,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帽子的文化习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