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中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
2013《中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2.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受教育权的分配 D.教育目的
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4.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镌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5.“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体现了()的观点。A.教育的无目的论 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6.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员 D.自由择业者
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8.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B.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C.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9.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A.使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内容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B.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C.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D.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10.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的是()A.形式型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结构化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1.体谅模式把()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3.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杜威 B.华虚朋 C.帕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4.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具体方法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班效建设的目标 D.工作程序
15.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7.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_______为标志。
18.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_______。
19.舒尔茨把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称为_______。
20.中国古代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是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_______。
21.教育目的的层次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_______。
2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_______学说。23.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__的人。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______,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5.______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26.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_______。2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
2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______、运用知识、检查知识。29.教学策略的类型可分为内容型、_______、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30.______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3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_______和心理健康教育。
32.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___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3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一定的组织机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和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34.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______。3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道小题。每题5分。共30分)。36.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3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38.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39.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40.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41.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2.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3.试论述教师职业的特点。
2013《中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精析】C入学条件等级森严说明了受教育权的分配不平等。
3.【精析】D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4.【精析】D“双生子”实验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5.【精析】A此观点体现了教育无目的论。6.【精析】B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专业人员。
7.【精析】A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能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否为学习者所接受,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都需通过实施才能得到答案。
8.【精析】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9.【精析】B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0.【精析】C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11.【精析】A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12.【精析】C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德育的导向性原则。13.【精析】D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14.【精析】C班级建设的设计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为最重要。15.【精析】D题干是对班级平行管理概念的阐述。
二、填空题
16.学校系统 17.《普通教育学》 18.政治经沸制度 19.人力资本 20.外铄论 21.教学目标 22.人的全面发展 23.人格特征 24.专业人员 25.课程设计
26.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27.讲授法 28.巩固知识 29.形式型
30.备课 31.道德教育 32.教育方法 33.明确的共同目标 34.专题总结
3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简答题
36.(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摆脱文盲的运动。(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38.(1)道德素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能力素养。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3)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
39.(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包括实物直观和模具直观的选用、词与形象的配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40.(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41.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四、论述题
4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爱德华家族人才辈出固然与他们优良的遗传因素有关,优良的遗传素质为该家族成员的成才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生理前提,提供了可能性,但可能性还不等于现实,遗传素质只能为该家族的后代提供发展的物质前提,仅具备这样的物质前提而没有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缺乏个体的主观努力,是无法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所以,我们只能说,爱德华家族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客观物质条件优越,具有遗传素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环境条件。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这个家族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了发展的优先权。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随之而产生的教育条件,能顺利发展他们的才能,另外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榜样的力量、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作用,这都有利于后代的成才。当然,他们的主观努力也是他们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结合,构成了他们成才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条件。所以,尽管该家族人才辈出,但这并不完全是遗传决定的,不能夸大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青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做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第二篇:湖南省《中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杜威
2.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A.斯密斯 B.泰勒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4.下列()是要素主义理论的倡导者。A.布卢姆 B.赫钦斯 C.科南特 D.麦克拉伦
5.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6.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A.阶级性 B.生产性 C.等级性 D.相对独立性
7.“课堂讨论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有意义的选择形成自我概念”,是源于()哲学理论给教育带来的影响。()A.唯心论 B.实在论 C.实用主义 D.存在主义
8.()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9.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10.“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11.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12.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人是()A.舒尔茨不 B.恩格斯 C.列宁 D.马克思
13.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14.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它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A.说服教育法促进 B.榜样示范法推动 C.陶冶教育法强化 D.品德评价法强化
15.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______。
17.人的______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8.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成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______的相互作用。
19.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______。
20.我国规定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主要有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能力培养的课程。
22.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______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23.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______、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
2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______,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书中。
25.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部分、正文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26.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叫______。
27.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______和保管。28.心理成熟则以独立思考的能力、较稳定的______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29.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_____。
30.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手段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______法。
3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性著作______中。
32.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______、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34.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35.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______,它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道小题。每题5分。共30分)。36.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7.简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作用。38.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39.简述设计教学法。40.班级管理的功能是什么? 41.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2.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43.试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2.【精析】B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精析】B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4.【精析】C要素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该理论认为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和谐发展。
5.【精析】C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
6.【精析】D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形态意识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7.【精析】D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观点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宗旨,存在主义现象学之上,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8.【精析】C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精析】B班委会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10.【精析】C最早把美育作为一个独立范畴提车来的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席勒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的美学思想,提出了审美教育的问题,他的《美学书简》是世界第一步美学宣言书。
11.【精析】D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对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12.【精析】A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人是舒尔茨
13.【精析】D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教育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点。
14.【精析】D品德评价法是班主任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巩固,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方法。
15.【精析】C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它在课程类型上属于隐性课程。
二、填空题 16.四书五经 17.遗传素质 18.个体与环境 19.教育专业素养 20.义务教育法 21.基础 22.学、思、行 23.引导性 24.卢梭 25.说明 26.义务教育
27.鉴定 28.自我意识
29.学生 30.演示法 31.《大教学论》 32.人学条件 33.孟子 34.德育内容
35.班集体
三、简答题
36.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
(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教师应该情绪乐观、稳定、兴趣广泛,对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
(2)有较强的自信心、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首先,教师应相信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获得成功。其次,教师要有主动进取的精神,发挥自己的潜能。
(3)善于合作,兼容并包。教师工作是个体性和协作性的统一,教是要善于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37.教学大纲的作用: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标准,是国家领导和监督学 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师必须全面透彻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该了解相近学科的教学大纲,以保证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衔接。
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同时也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教科书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评定学生成绩提供了依据。
38.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一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39.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种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任务只是帮助学生把活动中牵涉到的多种学科的知识集中起来,提供设计的需要。40.班级管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严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41.(1)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之间: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习之;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严格区别,但在实际中两者经常通用。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即无论何级教育、何类学校,都要按照这个总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联系: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四、论述题
42.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下: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43.班集体并非自发形成,须由班主任以及各方面教育者合作进行耐心组织和精心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第三篇: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D.教育的终身化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
D.可观感强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B
B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A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1.下列属于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的是()。B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D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4.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A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 D.管理模式
15.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属于班级()。B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松散管理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形成性评价 3.传授一接受教学,问题一发现教学
4.道尔顿制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作用。
2.简述电化教学的基本功能。
3.简述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2.(1)一次,一位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说了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大体年代是什么时候,一个学生在下面说:“你看见了?”有些学生也随之发笑。这位老师说:“是的,我看见你昨天还是一个猴子,今天就变成学生了”,全班哄堂大笑。
(2)某老师在讲《量变和质变》一课时,为了揶揄某些轻视量变,平时不注意练基本功,只想一鸣惊人的人,也为了反证量变的重要性,引用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 子:“爸爸,您看了我写的悲剧剧本竟掉下了眼泪,这下我要出名了。”
父:“我能不掉眼泪吗?剧本里1/2是错别字!”学生轰然发笑。
问题:请比较以上两例中学生发笑的效果,并对两位的做法作简要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A和B两项是近代教育的特征,而D项是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是古代教育的特点。
2.A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3.A [解析]内发论的定义是: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4.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5.B [解析]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6.C [解析]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继续教育,以便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7.D [解析]“网络教育”的特点有:“平等的”开放式教育;兴趣选择;跨年龄段教育和跨时空教育。
8.C [解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9.B [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10.A[解析]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11.B[解析]试题编写基本流程如下:明确测验目标一设计测验双向明细表一确定题型和试题难度一命题。命题是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
12.D[解析]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3.C[解析]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
14.A[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前者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建设上,后者的贡献体现在从实践上提出了一种可以操作的德育模式。
15.B[解析]所谓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其目的是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3.传授一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
4.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女士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时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志,所谓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质上就是判断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才能引导学生按教学目标来改进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促进他达到和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成为合格或优质人才。
2.[参考答案] 电化教学的基本功能有两个:
(1)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
(2)它能提供代替的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容易,既容易转向具体实际化,也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由于电化教学具有上述的优异功能,因此,它能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参考答案] 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治疾病,改变对身体有害的外部环境因素,才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不仅可以为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创造条件,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个教育计划的完成。卫生保健工作的情况如何,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其体质。
4.[参考答案]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教育过程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这一转化活动的过程和应采取的步骤,例如使受教育者从感知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东西,是不同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它是与人们的精神活动的规律密切相联的。教育自身的许多规律,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认识的结果,随着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丰富,逐渐深化。这种带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如启发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以身作则等许多教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都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是相对独立的。如果不了解教育自身的特点,就不能全面地把握教育的规律,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如尊师爱生,大、中、小学分段,语言、文字、文法、修辞的教学内容,讲述、谈话的教学方法,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是在以前的教育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度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的“教育性”。
2.[参考答案] 适当的教学幽默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而且会提高教学的形象感,加强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但应注意有效教学。案例(1)中的老师面对学生不太善意的提问,的确很机智。但是这显然是一个无效的教学案例。首先,学生们对教师的回答不过一笑了之,没有增强印象,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教师随口而出的话语也很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学规范。案例(2)中的老师很显然经过了精心的教学预设。所举的例子不但有助于教学,而且使学生在笑过之后有所思考。做到了教育与教学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愉快后反思,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
第四篇:2015教师考试预测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B)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C)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B)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 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B)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B)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C)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A)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B)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A)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5.(A)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B)A.教学大纲 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17.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C)
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
19.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20.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C)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量力性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教育价值观:(AC)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形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D)
A.道德形象和文化形象 B.教育者 C.政治形象 D.人格形象 3.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是:(AC)
A.说课 B.调查问卷 C.评教 D.考试
4.师生关系是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关系类型:(BD)A.社会关系 B.伦理关系 C.伙伴关系 D.教育与心理关系 5.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集中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AB A.学习的组织性与依赖性 B.学习的间接性与基础性 C.学习的被动性 D.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是:(AB)
A.以评价促发展 B.自主发展 C .职前教育 D.入职培训 7.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AC)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 .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8.以下属于文字教材的是:(AB)
A.图表 B.讲义 C.课件 D.磁带 9.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AD)A.充分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B.按时进行家访 C.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 D.面向每一个学生 10.下列属于教育学的专业期刊的是:(AB)A.《教育研究》 B.《中国教育学刊》 C.《中国教师报》 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3.“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4.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5.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6.“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8.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9.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10.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五、论述:(每题12分,12×1=12分)
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哪两大类?就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谈谈你的看法。答:
1.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两大类是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其中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并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4分)
2.①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目的。因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加以衡量,离开社会的需要,教育就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要求。(3分)
②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客观上需要每个人遵守并维护社会要求,因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2分)
③那种将社会的教育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的极端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了社会个体发展的需求。因而,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教育,应当把满足社会个体的需要和社会整体的需要作为基本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分)
六、案例分析:(20分)
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
父亲易任同中国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对儿子易男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厉,稍有不从即予以重罚。但是其母亲却对儿子宠爱有加,言听计从。长此以往,易男从小就学会了“阳奉阴违”。在父亲面前他表现的很温顺,对人有礼貌,一旦父亲出门在外,则性情粗暴,蛮横无理。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之后,易男对生母的依恋使得对继母异常怨恨,他经常以逃学上网吧或故意夜不归家予以报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他交朋友、货物贸易、行侠仗义,甚至随心所欲的“杀人越货”。对此,父亲易任及其继母除了简单的打骂之外无他。最终,易男离开了学校,离开家庭,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成了一个多次伤害他人的少年抢劫犯。
1.试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对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2.就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答: 1.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家长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当,家庭缺乏亲情所致。其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其母过分溺爱。此外,学校生活的封闭、单调与网吧从业人员法制观念的淡漠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缺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6分)
2.(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成长的第一站,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地说,家庭的结构特点、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行为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程度、父母的威信、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6分)
(2)家长应当在充分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的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 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8分)
(注:只要言之有理,论述有据,说明充分,均可酌情得分)
第五篇: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美国学者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的教育开始出现教育终身化的特点。A.古代 B.近代 C.20世纪以后 D.后工业社会
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赛尔 D.皮亚杰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及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及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
7.我国当前妨碍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两种不良倾向是流生问题和()。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 8.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9.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10.下列哪项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评价中的宏观范围?()A.教育目标 B.教育结构 C.教育管理体制 D.办学条件
12.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遵循的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有“现代实验科学鼻祖”之称的是()。A.培根 B.布鲁纳 C.洛克 D.杜威
14.提出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教育家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5.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中的()。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学评价 2.修养
3.因材施教原则 4.教育规律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美育对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2.简述学校管理过程和教育过程的关系。3.简述教师依法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4.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块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问题: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2.在虹桥中学,八(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养不教,父之过‟的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 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答案
(一)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C 5.C 6.D 7.A 8.D 9.A 10.A 11.D 12. B 13.A 14.B 15.D
二、名词解释
1.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2.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
(4)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总之,美育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教育功能,它与其他各育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和才能全面和谐发展的完美的人,是美育的目的。2.[参考答案] 学校基本上有两大工作:一是管理工作;二是教育工作。这两个工作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一方面学校管理工作是为教育过程服务的,而且由于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学校管理工作本身也蕴含着教育任务,在这个意义上,学校管理过程也是教育过程。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过程的正常开展,需要有高效率的管理工作保证,同时又是学校管理的效益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可以说,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过程的成效,而学校教育过程的成效则集中体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优劣。3.[参考答案](1)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以及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认真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担负上级交给的社会教育任务,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3)全面培养和关心学生,教书育人、管教管导,把教好学生视为自己的天职。(4)充分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5)所有教师必须经常接受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4.[参考答案]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的创立有一个历史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1)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①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人的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③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2.[参考答案](1)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都是片面的。(2)分析说明:
①他们的说法违背了学校、家庭共同做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教育原则。
②合力教育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既有学校的、家庭的,也有社会的。养成孩子的良好品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③贯彻合力教育原则,必须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而王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显然都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原则。(3)德育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工程,其方法与途径因不同的对象也千差万别。我们的中学德育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摆脱传统思维定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德育教育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与家庭建立经常性联系,交换同学情况;同时帮助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示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如家长不要溺爱子女,对子女的要求不能无限满足,也不能动辄打骂、讥讽嘲笑。在教育子女时家长还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力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拧成一股绳,形成全方位教育新格局,中学德育才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