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试题2

时间:2019-05-13 08:2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教育学试题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教育学试题2》。

第一篇:中学教育学试题2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2.班级规章制度包括()。

A.教学方法

B.考勤制度

C.学生心理

D.学习成绩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态度的课程属于()。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4.一级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5.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B.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科书

C.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科书

D.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6.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任务

C.教学大纲

D.教学模式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其重要的改变是()。

A.教育形式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理念

8.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教学原则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9.“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体现了教学原则的()。

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是()。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

11.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体现了()。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谈论法

D.演示法

13.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4.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A.复习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教材进行巩固和加深

B.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C.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

D.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5.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属于()。

A.个别教学法

B.班级授课法

C.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6.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7.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是()。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18.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课程可分为()。

A.新授课和复习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19.对某种教育活动作出价值判断的是()。

B.考试

C.考查

D.评价

20.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主要有:互访、家长会、__________。

22.谈话法又称__________。

23.__________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24.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__________、领导者。

25.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__________。

26.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乐、射、御、书、数。

27.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28.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________。

29.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教育模式是__________。

30.学校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它以__________为己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31.学校教育

32.教育影响

33.拓展型课程

34.校园文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5.简述遗传的意义。

36.简述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37.简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思想。

38.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39.课外辅导有哪些要求?

五、论述题(本题13分)

40.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A5.D6.D7.A8.B9.C10.C11.B12.A

13.A14.D15.C16.C17.B18.B19.D20.D

二、填空题

21.通讯联络22.问答法23.受教育权24.组织者25.榜样26.礼

27.培根28.义务教育29.范例教学模式30.传递文化传统

三、名词解释

3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2.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3.拓展型课程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34.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四、简答题

35.【答案要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36.【答案要点】

从认知方面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价值观上,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学校教育要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远大而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个人抱负的现实道路。

37.【答案要点】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38.【答案要点】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9.【答案要点】

课外辅导的要求是:(1)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和手段。(2)要处理好上课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上课是主要的,课外辅导是辅助手段。不能把课外辅导搞成变相的课堂教学,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3)与后进生的家长密切配合,做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增强他们的信心,在发展智力上下功夫,使其逐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五、论述题

40.【答案要点】

(1)学校制度文体的基本内容是:

①学校制度文化一般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它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

②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③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④学校规章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职员工。

(2)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

独特的学校制度文化会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至整个人格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篇:中学教育学试题

湖南2008年教师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B)A、孔子 B、孟子C、庄子 D、老子

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A、孟禄B、杜威C、利托尔诺D、斯宾塞

3、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教育调查中的(C)

A、全面调查 B、个案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4、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

A、杜威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布鲁姆

5、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力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

6、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C)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D)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8、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D)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9、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C)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都是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10、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A)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11、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B)

A、克伯屈

B、伯克赫斯特

C、道尔顿

D、布鲁纳

12、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B)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D)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 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14、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C)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15、教师的任用方式一般有三种,它们是派用制、聘用制和(A)

A、代用制

B、自用制

C、长用制

D、暂用制

二、填空题:

16、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7、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 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18、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夸美纽斯于1657年发表的《 大教学论 》,被是近代最早的一教育学专著。

19、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可分为四大类:(1)知道是什么,(2)知道为什么,(3)知道怎么做,(4)知道谁有知识。

20、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虽受制于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但同时它也具有 相对独立 性。

21、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 外铄 论。

22、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

23、国家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而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所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称为 教学目标。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

25、青少年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其发展具有潜在可能性和 可塑 性,因此教育的引导至关重要。

26、现代师生关系模式主要有两种,相互作用 模式和社会体系模式。

27、课程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社会、学科的要求,也要体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这说明了课程设计要符合发展 性的基本要求。

28、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有关课程管理的改革趋势是实行国家、地方和 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29、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 教学,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

30、课的结构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综合课大体由五个环节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31、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班级授课制。

32、在我国中学常用的教育方法中,通过创设良好情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称为 情感陶冶 法。

33、在当前班级管理中,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常常偏重于 专断 型。

34、班主任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35、世界各国都将 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来管理,就管理体制而言,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 中央和地方合作 制。

三、简答题:

3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①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②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政治民主化

3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①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8、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

答: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39、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

答: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②教师的特征③学校的特点④校外环境

40、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气氛热烈

41、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发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论述题 :

42、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佻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

答:①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②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a.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c.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民主。

43、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答: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②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③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的问题④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教师要长期不懈,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09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考试教育学真题(1)

一.选择题

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B)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C)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5.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D)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的规律

11.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C)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质

D.道德行为

12.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成形式是:(C)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13.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4.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B)

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中教育原则

15.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D)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广泛性

D.创造性 二.名词解释

16.教育(狭义):是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17.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18.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

19.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三.简答题

20.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力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燕尾服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四.论述题

24.论述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并联系一下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⑴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

⑵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⑶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②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③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

五案列分析

25.你认为这位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好吗,为什么?

我赞成这位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主要采用了问题—发现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学生颇有益处:(1)主要是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由于多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也便于因材施教。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带学生实际观察影子,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2)此外,这样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可以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促进他们的创造力。(3)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缺陷,例如耗时较多,难度较大等,所以教师在采用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26.结合案例分析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集体的发展和完善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通过探索摸索成功的培养了一个良好的优秀的班集体。(1)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深入了解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他们。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调整班干部,“监视”学生,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但是方法欠妥,他应该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工作。(2)方法要得当,并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要抓住时机,善于思考和反思。这个老师,从批改作文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建立了“班主任信箱”,建立了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为班集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做了铺垫。(3)班主任要采用民主的方式管理班集体,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这位老师,接受了学生提出的采用“值日班长制度”的建议,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4)总之,在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把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整个集体的进步。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最终把一个落后的班集体发展为一个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的好班集,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的案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15.品德属于()。

A.集体现象

B.个体现象

C.社会现象

D.民族现象

16.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

A.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社会意识形态

17.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18.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最佳最基本的舞台是()。

A.校内非正式群体

B.班集体

C.学生兴趣小组

D.学生群体

19.一般而言,开始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时期是()。

A.学前期

B.学龄初期

C.青少年期

D.壮年期

20.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品德认识

B.活动与交往

C.学生品德内部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个体发展:

2.教师与学生的非正式关系:

3.学科课程:

4.因材施教原则:

5.学习方法知道的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2.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方法。

3.家庭的教育功能表现在哪个方面? 4.简述性格差异和教育。

5.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分析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2.联系自身实际,分析师生关系的改善。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3.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问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5.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熊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1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

18.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19.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2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学:

2.教师的人际知觉:

3.必修课: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义务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素质教育目标分解有哪些? 2.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3.简述微观环境的影响。

4.简述气质差异和教育。

5.人格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教育。

2.如何理解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3.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4.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5.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A.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B.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

C.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

D.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

6.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的人是()。

A.戴尔

B.布卢姆

C.加涅

D.奥苏贝尔

7.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能力和态度,下列目标中,能力目标是()。

A.学生学会生字、新词

B.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C.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D.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崇高精神

8.确定学生初始能力的方法一般包括()。

A.推理、讨论 B.综合、分析

C.实验、练习

D.一般性了解、预测

9.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

A.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B.领会、知道、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C.知道、领会、运用、分析、评价、综合D.知道、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10.制订教学策略的首要依据是()。

A.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

B.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C.教材、教学设施和设备

D.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11.下面关于教学媒体这一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发送者

B.在教学中所有的服务于教学的工具都是媒体

C.教师不能算是一种教学媒体

D.黑板不是教学媒体

12.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3.下面四个选项中,属于教学软件的是()。

A.录像机、录音机

B.计算机的显示器、幻灯片

C.幻灯机、电影胶片、教科书

D.录像带、投影片

1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15.“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6.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性质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初级性质的现代德育

B.坚持全民性,反对阶段性

C.德育内容要坚持统一性,反对多样性

D.对于个体的身心而言,要坚持全面性,反对整体性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基础

B.关键

C.导向和动力

D.物质基础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

2.社区文化:

3.活动课程:

4.教学策略:

5.道德情感: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学习方法知道的基本要求。

2.简述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

3.简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4.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5.教师行为规范与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课堂气氛:

2.花盆效应:

3.显性课程:

4.现代教学技术:

5.道德意志: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知识学习的过程有哪四个阶段? 2.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功能。

3.社区教育功能。

4.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

5.阐述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经济发展,教育要先行”。

2.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第三篇: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D.教育的终身化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

D.可观感强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B

B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A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1.下列属于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的是()。B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D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4.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A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 D.管理模式

15.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属于班级()。B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松散管理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形成性评价 3.传授一接受教学,问题一发现教学

4.道尔顿制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作用。

2.简述电化教学的基本功能。

3.简述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2.(1)一次,一位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说了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大体年代是什么时候,一个学生在下面说:“你看见了?”有些学生也随之发笑。这位老师说:“是的,我看见你昨天还是一个猴子,今天就变成学生了”,全班哄堂大笑。

(2)某老师在讲《量变和质变》一课时,为了揶揄某些轻视量变,平时不注意练基本功,只想一鸣惊人的人,也为了反证量变的重要性,引用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 子:“爸爸,您看了我写的悲剧剧本竟掉下了眼泪,这下我要出名了。”

父:“我能不掉眼泪吗?剧本里1/2是错别字!”学生轰然发笑。

问题:请比较以上两例中学生发笑的效果,并对两位的做法作简要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A和B两项是近代教育的特征,而D项是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是古代教育的特点。

2.A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3.A [解析]内发论的定义是: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4.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5.B [解析]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6.C [解析]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继续教育,以便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7.D [解析]“网络教育”的特点有:“平等的”开放式教育;兴趣选择;跨年龄段教育和跨时空教育。

8.C [解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9.B [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10.A[解析]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11.B[解析]试题编写基本流程如下:明确测验目标一设计测验双向明细表一确定题型和试题难度一命题。命题是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

12.D[解析]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3.C[解析]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

14.A[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前者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建设上,后者的贡献体现在从实践上提出了一种可以操作的德育模式。

15.B[解析]所谓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其目的是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3.传授一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

4.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女士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时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志,所谓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质上就是判断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才能引导学生按教学目标来改进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促进他达到和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成为合格或优质人才。

2.[参考答案] 电化教学的基本功能有两个:

(1)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

(2)它能提供代替的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容易,既容易转向具体实际化,也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由于电化教学具有上述的优异功能,因此,它能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参考答案] 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治疾病,改变对身体有害的外部环境因素,才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不仅可以为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创造条件,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个教育计划的完成。卫生保健工作的情况如何,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其体质。

4.[参考答案]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教育过程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这一转化活动的过程和应采取的步骤,例如使受教育者从感知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东西,是不同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它是与人们的精神活动的规律密切相联的。教育自身的许多规律,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认识的结果,随着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丰富,逐渐深化。这种带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如启发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以身作则等许多教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都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是相对独立的。如果不了解教育自身的特点,就不能全面地把握教育的规律,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如尊师爱生,大、中、小学分段,语言、文字、文法、修辞的教学内容,讲述、谈话的教学方法,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是在以前的教育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度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的“教育性”。

2.[参考答案] 适当的教学幽默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而且会提高教学的形象感,加强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但应注意有效教学。案例(1)中的老师面对学生不太善意的提问,的确很机智。但是这显然是一个无效的教学案例。首先,学生们对教师的回答不过一笑了之,没有增强印象,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教师随口而出的话语也很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学规范。案例(2)中的老师很显然经过了精心的教学预设。所举的例子不但有助于教学,而且使学生在笑过之后有所思考。做到了教育与教学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愉快后反思,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

第四篇:中学教育学复习讲义2范文

中学教育学复习讲义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在三个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时间17世纪(近代)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的形态依据实施机构划分为: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形态依据历史存在方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主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雅典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国“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世俗封建学校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验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找到了班级教学形式。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的思想: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主张“有教无类”,大办私学。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

道家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和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是第一本教育专著。“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助产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中,他第一次提出教育应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①服务于社会②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分阶段教育、和谐教育。

昆体良(古罗马)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卢梭(法国)的小说名著《爱弥尔》首先开拓了以个体心身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康德(德国)第一次“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他的学生林克将其内容整理,编纂了《康德论教育》。

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了师范教育的先河。3h

洛克(英国)的《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论”,他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绅士教育应当把体育教育放在首位。

赫尔巴特(德国)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明确指出“教育学作为一种学科,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他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规定了教学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的教育“三个中心”的特点。(传统派)

杜威(美国)的实用主义理论代表著为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他提出了一系列以实用主义为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他认为引导学生发现趔真理的方法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探究。

凯洛夫在19369年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对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它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

现代科学技术极大的拓宽了教育的空间,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的特征: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最重要的内容,是一所学校风气的总称,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的整体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内发论(孟子、柏拉图、弗洛伊德、格塞尔);外烁论(荀子、洛克、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

遗传的意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成熟的标志:生理上具有生殖能力、心理上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成熟与教学的效果是契合的。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 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青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和意义; 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感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自我教育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狭义):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和归宿,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它的作用有: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总的教育目的,是关于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特别是各类各级教育体系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的人的设想和规定。它一般以成文的形式表现,通常是从哲学的高度提出的,因而很难测量。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称为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来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来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与目标不同,我们能够测量目标,但不能测量目的。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的特征、是一种人格的特征、也是一种精神的状态。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作为学习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学习过程,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各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专业工作,是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根本标志。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特点: 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第六章 课程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课程的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把课程解释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成。、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教学计划的构成: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安排、考试考察制度、实施要求

教学大纲: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的作用: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课程实施: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实施的过程: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棵;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

第七章 教学(上)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性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贯彻启发性性原则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

第八章 教学(下)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课的结构: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利于因材施教。

第九章:德育

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者施加系统的教育影响,以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过程的规律:

学生的知情行意统一发展的规律——作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注意知与行的统一和德育过程的多种开端性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注意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这一规律特点,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教育要求促进他们思想内部斗争,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品德发展的需要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道德教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表扬鼓励与批评处分

德育的模式:

认知模式——道德认知发展;体谅模式——道德情感培养;社会模仿模式——道德行为的形成。

第十章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如何形成班集体:制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第五篇: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美国学者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的教育开始出现教育终身化的特点。A.古代 B.近代 C.20世纪以后 D.后工业社会

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赛尔 D.皮亚杰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及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及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

7.我国当前妨碍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两种不良倾向是流生问题和()。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 8.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9.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10.下列哪项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评价中的宏观范围?()A.教育目标 B.教育结构 C.教育管理体制 D.办学条件

12.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遵循的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有“现代实验科学鼻祖”之称的是()。A.培根 B.布鲁纳 C.洛克 D.杜威

14.提出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教育家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5.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中的()。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学评价 2.修养

3.因材施教原则 4.教育规律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美育对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2.简述学校管理过程和教育过程的关系。3.简述教师依法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4.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块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问题: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2.在虹桥中学,八(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养不教,父之过‟的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 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答案

(一)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C 5.C 6.D 7.A 8.D 9.A 10.A 11.D 12. B 13.A 14.B 15.D

二、名词解释

1.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2.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

(4)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总之,美育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教育功能,它与其他各育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和才能全面和谐发展的完美的人,是美育的目的。2.[参考答案] 学校基本上有两大工作:一是管理工作;二是教育工作。这两个工作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一方面学校管理工作是为教育过程服务的,而且由于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学校管理工作本身也蕴含着教育任务,在这个意义上,学校管理过程也是教育过程。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过程的正常开展,需要有高效率的管理工作保证,同时又是学校管理的效益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可以说,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过程的成效,而学校教育过程的成效则集中体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优劣。3.[参考答案](1)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以及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认真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担负上级交给的社会教育任务,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3)全面培养和关心学生,教书育人、管教管导,把教好学生视为自己的天职。(4)充分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5)所有教师必须经常接受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4.[参考答案]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的创立有一个历史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1)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①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人的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③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2.[参考答案](1)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都是片面的。(2)分析说明:

①他们的说法违背了学校、家庭共同做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教育原则。

②合力教育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既有学校的、家庭的,也有社会的。养成孩子的良好品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③贯彻合力教育原则,必须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而王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显然都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原则。(3)德育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工程,其方法与途径因不同的对象也千差万别。我们的中学德育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摆脱传统思维定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德育教育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与家庭建立经常性联系,交换同学情况;同时帮助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示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如家长不要溺爱子女,对子女的要求不能无限满足,也不能动辄打骂、讥讽嘲笑。在教育子女时家长还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力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拧成一股绳,形成全方位教育新格局,中学德育才会事半功倍。

下载中学教育学试题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教育学试题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高等教育学试题2

    2012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试卷二)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 高等教育民主化 2. 高等教育结构 3. 教学与课程 4. 大学教学方法二、 简答题(每题8分,......

    学前教育学复习试题 2

    学前教育学复习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

    中学教育学

    《中学教育学(新编本)》讲述了:《中学教育学》1993年11月由我社出版,重印20多次,发行近80万册,受到众多使用者好评,获四川省人民政府2001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新编本”在......

    中学教育学

    教育学: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一样属于一级学科,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是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教育学2范文合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

    2013《中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

    2013《中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

    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解析: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

    2013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 1.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