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祥川的10月11日学校磨课材料北师大五年级(上)《我喜欢》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9:4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夏祥川的10月11日学校磨课材料北师大五年级(上)《我喜欢》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夏祥川的10月11日学校磨课材料北师大五年级(上)《我喜欢》教学设计》。

第一篇:夏祥川的10月11日学校磨课材料北师大五年级(上)《我喜欢》教学设计

夏祥川的10月11日学校磨课材料 北师大五年级(上)《我喜欢》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我喜欢》是北师大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语句优美,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散文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给人以结构美;散文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给人韵律美。使人很容易进入语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设计理念】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上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让学生面对文本时,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较强,有互相合作的精神。但有感情的读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本文时,应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从而体味本篇散文语言的细腻与精美。【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情感。2.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深刻体会感受语言美,结构美,画面美。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并仿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感受。2.仿写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温故知新。

快熟读文,回答: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抓住作者的情感,简单而明确的进入对课文的品读,不拖泥带水。】

二、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采用自由读、自读、齐读、对读、领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读,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让学生在充分感情读的基础上,激发情感,再次深层次的体验作者对自然景物、事物的独特感悟,并在读中,将作者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内化至学生心里。]

三、研读——质疑释难。

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再读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在学生读熟文章的基础上,抓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仿写课文——提升情感

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1、学生仿写。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五、全文总结

读自己的仿写之作,结束全文。

[设计意图:教师仿文引路,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我喜欢

自然——四季不同的景物:冬-阳光 春-山径

夏-永昼 秋-芒草 梦境 花儿

我喜欢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社会生活(微笑、看信、读书、访友)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的将课文的内容拟出,揭示课文的中心。使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得到语文的学习方法。]

《我喜欢》的教学反思

《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文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给人以结构美;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像诗歌一样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给人音乐的美感。散文的内容由广袤的自然界写到繁杂的社会生活。行文所到之处,仿佛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画面。而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又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卷空前绚丽、生动形象的人生画卷,构成了画面美。

本课的设计,我力求体现新课标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会从词语句子中感受文字的美,并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带入对课文的朗读中去,读出感情,读出喜欢的语气,在读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读,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在反复的读中,多种形式的读中,激起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培养了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

教学环节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读写结合。在与李校长的个别交流中,再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知道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许多无法弥补的遗憾与不足:在自学汇报时,交流太少,应该多找些学生进行汇报。在朗读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应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多些阅读的方式。为了照顾课文的整体性,给人造成平均用力的印象。表扬、鼓励的话语太少。今后应该多思考如何拓宽写作内容,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将阅读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有机的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还应思考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述自己的见解,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有收获,有成长。

第二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二课《我喜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

2.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喜欢小动物、喜欢和朋友交往,喜欢做梦,喜欢„„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质疑。

三、初读——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四、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可采用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研读——质疑问难。

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

六、小结。

七、仿写课文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

1.学生仿写。

2.全班交流。

八、全文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作文教学设计

习作1习作要求:

1:注意选好题目。

2:介绍马的作品,要做到:交代来历,具体描述,动静结合,说明意义,融进感情。3:在写民间传说,有关马的成语故事,马的联想,马的想象的习作使,我们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4:认真阅读同学的习作,看看同学的习作中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有哪些独到之处。并把你的评语写下来。习作目的:

1: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并对所观察到的进行综合整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习作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出示习作题目,给学生选择的空间。首先想一想这三方面内容你最喜欢哪一个。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再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习作就一定能写好。

二、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归纳总结)

1、习作开头要用

一、两句话介绍马的作品的来历,自然地引出下文。

2、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

3、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

4、在结尾处说明一下马的作品的作用,会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5、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马的作品的喜欢,珍惜之情。

6、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三、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四、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五、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六、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七、完成习作,教师巡视。第二课时(2)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

1、错别字太多,而且书写不认真。

2、文章写的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3、观察没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4、习作要求体现不到位。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

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

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作文教学设计(整理)

习作1

一、习作要求: 1.注意选好题目。

2.介绍马的作品,要做到:交代来历,具体描述,动静结合,说明意义,融进感情。3.在写民间传说,有关马的成语故事,马的联想,马的想象的习作使,我们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4.认真阅读同学的习作,看看同学的习作中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有哪些独到之处。并把你的评语写下来。

二、习作目的:

1.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并对所观察到的进行综合整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三、习作课时:四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出示习作题目,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首先想一想这三方面内容你最喜欢哪一个。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再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习作就一定能写好。

二、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归纳总结)

1.习作开头要用

一、两句话介绍马的作品的来历,自然地引出下文。

2.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

3.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

4.在结尾处说明一下马的作品的作用,会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5.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马的作品的喜欢,珍惜之情。

6.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三、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四、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五、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六、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七、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错别字太多,而且书写不认真。2.文章写的乱七八糟,不知所云。3.观察没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4.习作要求体现不到位。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高雅《未来的马》 高雪鑫《我家的马》 高锟《我和马儿》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1)书写不够认真。

(2)条理不清晰,主次不分明。

(3)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特别是逗号的正确使用。(4)语言组织不好,表达不准确。(5)错字,别字太多。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习作开头要用

一、两句话介绍马的作品的来历,自然地引出下文。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马的作品的作用,会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马的 2

作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高新创《未来的马》 高思嘉《我和小马》 田钊《马》

二、具体分析讲评。1.分析优点所在。

(1)语言优美,结构严谨。(2)条理清晰,详略得当。(3)想象丰富,富于激情。(4)书写整齐,干净漂亮。2.例文欣赏。高新创《未来的马》 高思嘉《我和小马》 田钊《马》 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2习作要求:

1:编写探险故事前先要通过查阅有关图书,音像,或有关网站,或实地亲身体验了解奇观的特点和探险知识。

2:立足于一个“探”字,写活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人再探险过程中,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着的,有时好奇,有时期待,有时害怕,有时惊喜。写作时要设身处地地考虑探险者的心理感受,写出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要采用恰当的动词,写出人在探索过程中的动作(最好能写一些一连串的动词)突现人物不寻常的活动。

3:立足于一个“险”字,进行环境描写。这次,奇观之“奇”可是吸引我们探索的原因。写作过程中,要将环境的奇特之处做重点描写。把这些让人罕见的景物特点写出来了,就能及时地引出文中人物的相关活动。当然,这也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习作目的: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出示习作要求,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二、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归纳总结)

1.写活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写作时要设身处地地考虑探险者的心理感受,写出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要采用恰当的动词,写出人在探索过程中的动作(最好能写一些一连串的动词)突现人物不寻常的活动。

2.写作过程中,要将环境的奇特之处做重点描写。把这些让人罕见的景物特点写出来了,就能及时地引出文中人物的相关活动。当然,这也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四、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五、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六、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七、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文章内容纷繁复杂,不知所云。,2.错别字太多,而且书写不认真。3.不能按照习作要求写。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写活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写作过程中,要将环境的奇特之处做重点描写。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高锟《喜羊羊与灰太狼》 高星辰《成龙历险记》 张锦娇《难忘的一次郊游》 高雅《探险故事》 高雅楠《我的探险记》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字迹潦草,书写混乱。(2)语句啰嗦,组织不当。(3)条理不够清晰,看完不知所云。(4)想象欠缺合理,结构不够严谨。(5)有照抄作文的现象。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写活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写作时要设身处地地考虑探险者的心理感受,写出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要采用恰当的动词,写出人在探索过程中的动作(最好能写一些一连串的动词)突现人物不寻常的活动。

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周渭超《成龙历险记》 张颖《我的探险故事》 高新创《历险记》

二、具体分析讲评。5.分析优点所在。

(5)语言优美,语句通顺。(6)条理清晰,详略得当。(7)想象合理,内容丰富。(8)书写整齐,干净漂亮。6.例文欣赏。

周振华《成龙历险记》 王培《我的探险故事》 田冬娟《历险记》 7.小组内交流。8.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3习作要求:

1.时代在发展,家乡在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呈现在表面,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之中.内容很多,如楼房高,电视大,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等等.2.事物有没有变化,要从对比中才能看得出来.写出以前的模样,采用今昔对比,让人感受出变化.家乡的变化一定是多层次的.突出典型,中心明确.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习作目的:

1:通过了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3:学习用对比突出变化,用列举数字说明变化的方法.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指导审题.生活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深切地体会了什么叫突飞猛进,万象更新.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吗?(1)通过题目,同学们看出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2)本次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二、看变化—创设情景,引发真情.出示:新旧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材料.三、说变化—开拓思路,引吐真情.1.播放奥委会宣布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的录像.2.说一说为什么回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会呢?(以此让学生感受祖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祖国前进的步伐.)3.那么你身边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呢?(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4.全班交流,学生展示.5.指导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说明,增加说服力.四、写变化—引导写作,抒发真情.1.习作导入.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变化,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2.出示”写一写”及要求

3.学生构思选择后,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书写不认真,错别字太多。

2.语句不通顺,没能推敲字句,反复琢磨.3.对比体现不明显,内容不够丰富。4.习作要求体现不到位。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写出以前的模样,采用今昔对比,让人感受出变化.家乡的变化一定是多层次的.突出典型,中心明确.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李旭阳《这儿,原来是一座土屋》 闵琦《爸爸妈妈和我一起住房》 张锦娇《我家一日》 高雅《中国的变化》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6)结构混乱,语句不通。

(7)过去与现在对比的内容不在一个方面。(8)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特别是逗号的正确使用。(9)有个别同学作文偏离中心,东拉西扯。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写出以前的模样,采用今昔对比,让人感受出变化.家乡的变化一定是多层次的.突出典型,中心明确.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高颖《外婆家乡的变化》 张静茹《家乡的变化》 田钊《学校的变化》 孟龙辉《我的家乡》 严宏哲《小村庄的变化》

二、具体分析讲评。9.分析优点所在。

(9)用对比突出变化,用列举数字说明变化的方法.(10)中心明确,突出典型。(11)叙述有一定的顺序。(12)语言准确流畅。10.例文欣赏。

高颖《外婆家乡的变化》 张静茹《家乡的变化》 11.小组内交流。12.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4习作要求:

1.韵味既存在与奇妙的大自然当中,又存在与优美的语言当中,还存在于美好的人生当中……请以韵味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

2.可以选一处美景,可以选喜欢的一段话,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来写,体会其中自然的韵味,文化的韵味。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习作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2: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3: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4:学习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和移步换景的方法体现时空结合。

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指导审题.同学们,我们在进行写景类的文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结合:

写景类文章,描写的是自然界中的风光或景观等,作者在写作时必然会按照景物的空间变化来写。

2.动静结合:

在进行写景类的文章时,我们不仅要清楚文章中描写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还要注意描写的事物是静态还是动态的。

3.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的描写能让读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景物的形象和美丽的想像,又会使这种景象更加丰富,给人类的感受。

二、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三、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四、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五、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六、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个别同学书写不认真。

2.总有几个语句不通顺的,如能推敲字句,反复琢磨定会不错.3.个别学生不能体现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时空结合。4.有的把写景的文章写成了记叙的文章。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1.认真观察,把观察所得用比较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2.在对谚语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自己编写出语言精练,通俗易记的农谚。3.运用大胆、神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春雨的特点。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李旭阳《秋天》 周雪婷《秋天的果实》 高渭红《秋天的田地》 李蝶(小)《丰收的秋天》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0)文章中记流水帐似的叙述性语言太多。(11)大多数语句啰嗦不通,个别用词不当。(12)滥用逗号,不会用句号。(13)结构混乱,行文没有逻辑性。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1)写景类文章,描写的是自然界中的风光或景观等,作者在写作时必然会按照景物的空间变化来写。

(2)在进行写景类的文章时,我们不仅要清楚文章中描写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还要注意描写的事物是静态还是动态的。

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张浩《秋天的景色》 孟龙辉《秋天的田野》 雷孟辉《秋天的世界》 徐玉洁《丰富多彩的秋天》 张梦妮《田里的事情》

二、具体分析讲评。13.分析优点所在。(13)结构清晰,行文流畅.(14)能按照习作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细致描写。(15)会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语句的效果。14.例文欣赏。张浩《秋天的景色》 徐玉洁《丰富多彩的秋天》 15.小组内交流。16.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5习作要求:

1.阅读本单元“笔下生花”的故事,假设你是故事中的某一人物或旁听者,将你对此事的认识写成一篇习作。

2.要求立场鲜明,观点明确,语言得体。3.文题醒目,字数不限。习作目的:

1.引导学生熟悉事件的前因后果,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的能力”。2.培养同学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同学们认识什么好,什么是坏。

3.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多次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并且继续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出示习作题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习作是让我们模拟“少年法庭”对事件做出评判,并设想评判结束后,案中人物的不同想法,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习作空间,有利与我们发挥个性,自由表达主题。

二、要写好这篇习作,我们可以分四步走:(教师归纳总结)

1.要读懂讨论的文字,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从人物的处境入手,分析他们各自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现在他们都是怎样对待这件事情的。

2.分析事物和人物做法的是与非,认真分析故事中的每个人物,展开辩论,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发表看法。

3.将自己的看法理清条理写下来,注意语句要通顺,语言要简介,中心要明确。4.写完之后,读一读,看一看,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方面找问题,再看一遍,从字,词,句和标点方面找找毛病,发现毛病要多想几种改法,经过斟酌,选择一种最佳的改法。

5.最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评一评,看看谁的语言最简洁,谁的篇章结构最合理。

三、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四、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五、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六、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七、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习作没有统一的线索,东拉西扯。

2.论述不能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而且论据不充足。3.条理不清晰,结构不严谨。4.错别字依旧屡禁不止。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记住优点。2.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重点:

从人物的处境入手,分别分析他们各自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现在他们都是怎样对待这件事情的?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高锟《我真后悔》 高雅《你错了》

高雅楠(小)《你们错了》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多数语句不通,个别用词不当。(2)滥用逗号,不会用句号。

(3)条理模糊,结构混乱,行文没有逻辑性。(4)整个文章不能运用统一的人称,东拉西扯。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要读懂讨论的文字,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从人物的处境入手,分析他们各自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现在他们都是怎样对待这件事情的。

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高新创《你们错了》 徐玉洁《你们都错了》 张晨旭《不能害人害己》 田钊《我真后悔》

二、具体分析讲评。1.分析优点所在。(1)结构完整,条理清晰.(2)语言简洁,篇章结构合理。

(3)中心明确,能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发表看法。2.例文欣赏。

张晨旭《不能害人害己》 高新创《你们错了》 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6习作要求:

1.我们永远离不开水,你可以赞美水,介绍水,或从珍惜水资源的角度,写成一篇习作。

2.注意写得感情真挚,语言生动。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习作目的:

1.通过亲近水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交流分享关于水的知识,懂得水的来之不易,并通过赞美水,珍惜水资源。3.引导学生给别人的习作修改并写评语,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了解水,写一写如何节约水,倡议书或想象文。

二、写一写

写前引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如记叙、说明的文体,小诗、新闻等,还可以以某一种物品自诩的口吻,写一篇想象文,反映其对“水”的认识

1.出示习作要求:

(1)自拟题目,写一写给小河的道歉。(2)如何节约用水,写一份建议

(3)想象作文: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3.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草稿,并修改。

三、评一评

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的真实、科学等方面入手评价习作,使习作内容表达意思清楚,明确,有一定的条例,语言通顺。让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评价,教师参与评价。

要求:

1.习作的评语应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2.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学改正。3.评语的语言应该通顺,有条理,不能有错别字。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习作。板书设计

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 语句通顺,有条理,不写错别字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

1.语序混乱,逻辑不通,读起来感觉非常不流畅。2.内容东拼西凑,结构不严谨。3.对所选材料不能合理筛选利用。4.别字,错字,依然存在。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记住优点。2.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李晨光《神奇的水》

高雪鑫《假如所有的小河都干涸了》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完全与习作要求不符。(2)逗号与句号乱用。

(3)文章看似内容丰富,实则为东拼西凑而成,没有逻辑性。(4)文章语句不通,语序混乱的情况比比皆是。

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

首先,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拓宽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其次,既可以从正面选材,也可以从反面立意。最后,安排写作思路。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徐玉洁《水是生命》 严宏哲《写给小河的道歉信》 张静茹《假如所有的小河都干涸了》 高新创《珍惜水》

二、具体分析讲评。1.分析优点所在。

(1)文章立意独特,内容丰富。

(2)行文语言如涓涓细流,描写细致入微处处可见。(3)能联系书中所学阐述道理。2.例文欣赏。

严宏哲《写给小河的道歉信》 张静茹《假如所有的小河都干涸了》 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7习作要求:

1.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危急时刻,请以此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

2.你可以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危急时刻,也可以写从电影,电视中得到的感受。3.注意将感受写的深刻,真实,详略得当。4.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习作目的:

1.继续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的能力”,详细叙述危急时刻的经过。2.培养学生切合实际的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筛选,训练学生选择典型事件及对人有启发的一次过程。4.引导学生把经历的前因后果写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并在过程中突出“危险”的场面。

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与几个熟识的朋友聊天,他们问我,他们家的孩子已经五年级了,读什么课外书好,看哪些影视节目好。我还真的一时回答不出来。不过,我很快想到了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那好,请你把你们看的书或观看的影视节目的感受写下来,供他们选择,好吗?

二、复习读(观)后感写法: 1.指名读题。2.学生讨论。

(1)题目中包含了哪些作文要求?(2)题目要求范围是什么?(3)读书笔记有哪些写法?

读书笔记有那几种写法?(三种)一种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3.我们最常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是第二种写法。)

4.“读后感”可以写哪些内容?联系你所喜欢的文章来谈。(可以写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写想到的事情。)

5.读后感的题目

(可以用《***》读后感,或读《***》有感)

6.你们对本学期学过的哪篇文章或哪个电影、电视剧印象最深?有什么感想?(请

同学说说)

7.要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8.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学生练写

四、作业设计:

学生练习写读(观)后感。板书设计: 练写读后感

1.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2.写得内容具体、真实有感染力。3.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4.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概述这次读后感的情况。1.表扬写得好的同学。2.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二、写得好的学生朗读自己的读后感。

三、听了他们习染的读后感,你们有什么体会? 1.好处:

(1)能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如: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2)写出自己的正确时光、真情实感,感受越深,表达才能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3)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4)突出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2.存在问题:

(1)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文内容,而只是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2)脱离原文的内容而凭空感想。(3)想象不合理。(4)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加以改正。

五、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修改读后感 1.读懂原文 2.联系实际 读

1.边读边记写 2.联系社会 3.联系实际

4.发挥想象,突出精神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 》()----《 》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不能按照习作要求详略分明的写危急时刻。(2)结构混乱,行文没有逻辑性。想象不合理。(3)滥用逗号,不会用句号。

(4)个别语句不通,个别用词不当条理模糊,2.教师逐个指导。3.强调写作要点。练写读后感

(1)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2)写得内容具体、真实有感染力。(3)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4)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 》()----《 》()----《 》()----《 》()----《 》

二、具体分析讲评。1.分析优点所在。

(1)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2)语言丰富,结构合理。(3)能联系实际发表感想。2.例文欣赏。

()----《 》()----《 》 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习作8习作要求:

1.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窍门,请将它们写成一篇习作。2.要做到内容真实具体,语言生动形象。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习作目的: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遇到困难多动脑筋的能力。

2.通过练笔,让学生有顺序地记录下自己总结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的小窍门。

3.培养学生总结,整理的能力。4.继续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习作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明确任务

让我们一起把自己学习的方法和生活中的小巧门记下来。

二、制定活动计划

1.要求:先与同伴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进行这项活动是,让学生有顺序地记录下自己总结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的小巧门。

3.让学生举例说明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这些方法好在哪? 4.指导学生在写作时,语句要通顺、连贯,意思要表达清楚。5.师巡视指导共同参与。

三、小组合作交流 1.明确要求:

2.将自己的方法展示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评一评

3.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给予适当指导,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4.撰写初稿。5.总结。

四、活动评价

1.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活动的各个阶段给予及时地、激励性的评价。2.评价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口头的当众表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3.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看到各自的优势与进步,意见应中肯。板书设计

小窍门 学习中的小窍门 生活中的小窍门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1.文章条理不清,语句不通。2.总结的方法无科学性,无趣味性。3.语句不连贯,结构不严谨。4.错别字影响方法的科学性。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1.有顺序地记录下自己总结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的小窍门。2.语句要通顺、连贯,意思要表达清楚。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 》()----《 》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没能严格按照要求条理清晰地写窍门。(2)叙述语言没有组织好,混乱无头绪。(3)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4)书面语言的普遍使用。2.教师逐个指导。

3.强调写作要点。

(1)有顺序地记录下自己总结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的小窍门。(2)语句要通顺、连贯,意思要表达清楚。4.学生们小组讨论。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们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4)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单:

()----《 》()----《 》()----《 》()----《 》()----《 》()----《 》

二、具体分析讲评。1.分析优点所在。

(3)能按照要求条理清晰,语句通顺。(4)语言活泼,叙述合理。(3)能通过事例阐述窍门。2.例文欣赏。

()----《 》()----《 》 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三、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不足,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

五、学生再次撰写,教师再次批阅。

第五篇:北师大五年级上《找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上《找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思考“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在思考有“哪几种拼法”时,学生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几乘几等于12,然后再一对一对地找出1与12、2与6、3与4等12的因数。这一安排是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的教学条件差,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用纸片、小棒做拼图游戏,所以这节课以拼图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拼图中探索找因数的方法,学生都会很感兴趣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对“因数”这个名词已有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很容易接受。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生1:3种。

生2:4种。

生3:6种。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生1: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

生2:横着摆6个,摆了2排。

生3:横着摆4个,摆了3排。

生4: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

生5:竖着摆12个。

生6: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生: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生1:3×4=12 和 4×3=12的因数一样。

生2:1×12=12和12×1=12的因数一样。

生3:2×6=12 和6×2=12的因数一样。

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生:3种。

师: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生:1×12=12 2×6=12 3×4=12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

生1:有1、12、2、6、3、4。

师:12共有几个因数?

生:6个。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生:1、2、3、4、6、12。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拼的方法就是找因数的方法。

生2:先摆1个,横着摆12个,因数就是1和12。

生3:先摆4个,摆3排,因数就是3和4。

生4:,先摆6个,摆2排,因数就是2和6。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1、2、3、4、6、12。)(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和写乘法算式有一定的关系,体会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找出9的全部因数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9的因数)(2)交流找的方法。

板书:9的因数有:1、3、9 观察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9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9,„„)

试一试: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活动二:勇于尝试

师: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

(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

师:9的因数有哪些?

生1:9的因数有1、3、9。

师:15的因数有哪些?

生2:15的因数有1、3、5、15。

师: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

生3:1和3。

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38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课件展示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3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学生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五: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

生1: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生2: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生3: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生4: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生5: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

生:一共10种排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

生2: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应用拓展。

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

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班内交流:

生1:每行8棵可以栽8行。

生2:不行,如果每棵树的间隔一样,栽出来的是正方形。

生3:每行32棵可以栽2行。

生4:这样,栽得太长了,也不算好看。还是每行16棵栽4行好看。

师:谁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把这一道题总结一下呢?

生:先把64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它们分别是1和64,2和32,4和16,8和8,然后看看哪两个数拼出来的是长方形,再看看哪两个数拼起来的最合理美观。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鼓掌。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用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

生2: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

生3: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队形。

生4: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植树。

生5: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 3×4=12

2×6=12

12÷1=12

12÷3=4

12÷2=6 方法: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用除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12的因数有:1,2,3,4,6,12

五、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只要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事先准备了12个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拼长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用小正方形个数的特点,逐步引出找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比本领:看谁找得快”、“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思想。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学生排队”、“学生植树”,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3.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用实践的机会

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 “勇于尝试”、“比本领”、“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下载夏祥川的10月11日学校磨课材料北师大五年级(上)《我喜欢》教学设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夏祥川的10月11日学校磨课材料北师大五年级(上)《我喜欢》教学设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