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规律(一)教学设计
5.探索与表达规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的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观点,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教学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渗透“观察——猜想——表示——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见识经典
分层依次闪现杨辉三角的数列,第一、二排直接出现,第三、四、五排边闪现边提问:你能猜想中间的数字是几呢?两边的呢?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数列并提问:你们能尝试写出下一层的数字吗?你是如何得到的?
最后向学生介绍这个有规律的数列是我国宋朝的数学家杨辉在著作中提到的杨辉三角.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数学中的规律,从而引出课题:探索规律 目的:
通过见识经典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本节课作好情感、方法和思维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验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探究1: 数的变化规律
内容:探索教材中的问题:日历中的数学规律。
1.请同学们快速记住日历中的数字并能准确的说出它们的位置.2.将上述日历中的有关数字隐藏,请同学填空,并说说是以什么方法记忆日历的? 学生通过观察,找到日历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条对角线上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3.用套色方框框住日历中的九个数,并让学生计算套色方框中这九个数的和.(所给的是今年十月份的日历)
提问:(1)请思考方框中九个数的和与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请同学们拿出日历,任意用方框框住这份日历中其它的九个数,这个关系是否成立?(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
(3)这个关系对十月份的日历成立,那对其他月份的日历成立吗? 从而得到猜想:蓝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9×正中间的数(4)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验证?
学生根据方框中数的不确定性,引导他们想到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可能设任意一个方格的数为字母(任意),表示出其余的八个数,通过代数和运算发现,设正中间的数为字母计算较为简单,得到“问什么设什么”,根据代数和的运算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从而得到规律:蓝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9×正中间的数
(5)挑战: 给出几个图形,如“十”字形、“H”形,“M”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2 对相应图形中数的规律进行探究,并用代数式表示验证规律,并分小组展示.;
目的: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计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发展其符号感;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过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有不同设法,分别尝试比较,得出最佳方案。通过探讨、归纳来总结规律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
探究2: 图形的变化规律 内容:用棋子按如图方式摆正方形:
1.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第8个正多少颗棋子?
2.探究:摆第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颗棋子?
学生可以通过摆放方式得到规律,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图形的规律转化为数来研究.挑战:用棋子摆成以下图案,并填写表格: ① 填写下表:
方形需要
② 摆第n个图案需要
颗棋子.让学生认识到有时仅从图形是不容易发现规律的,需要借助于数来猜想得到规律,并用具体图形来验证.目的:
教学中学生生最直接的思考方式就是从图形上获取规律,教师用课件显示图形摆放规律,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上升过程,从而从图形的摆放方式上探索数量关系、运用 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计算验证规律,进一步发展其符号感;但是我们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 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图形的规律转化为数的规律来研究,从每一个图形所 对应的数来探究,得到规律。
第三环节
归纳提炼 内容:
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包括探索规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
内容:提供能够吸引学生、且富有相应数学整除规律的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从事探索性活动。
如: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一起做下面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像图中显示的这只手那样依次数数字1、2、3、4、5、„„,请问数字20落在哪个手指上?当学生说出数字20刚好落在无名指上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继而追问:你们能很快地说出数字200落在哪个手指上吗?2000呢?
目的:通过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本节课作好情感、方法和思维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验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内容:
问题解决1,2.四、教学设计反思:
从课堂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标。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探究欲望高,时常有精彩的表现。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四点:
1.灵活处理教材,不断生成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只提供了一个探索规律的例子,这就要求教师要自己挖掘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北师大版教材给教师留下的自由空间。教师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探索规律的游戏活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把学生置于一种探究的欲望之中,还使他们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感受。二是教师就地取材,让学生充分挖掘日历中的各种图案中数的规律生成新的探究内容。三是补充了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内容,也让学生明确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的道理。
2.突出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的知识。课堂上教学活动开放,体现了民主的教学意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探究、独立作业、归纳小结,学生参与面广,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游戏引入开始、到归纳小结结束,做到了问题力求让学生自己解决,规律力求让学生自己总结,作业力争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观察、分析、思考、归纳、猜想、判断、验证数学规律的全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3.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课中安排了大量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激发灵感,相互开拓思维,相互拓展视野。如在对日历中其它规律的探索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就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探索出了各种图案中的数学规律。同时,合作与交流还可以让后进的学生通过学习起到插漏补缺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本课学习内容虽不受城乡地理限制,但要注意调控好学生学习进度,若为了让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日历中的数学规律等问题,也可将第四环节留作课外作业,以保证能有充足的学习活动时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第二篇: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重点:学生能用语言和其它方式把事物中的规律表示出来,教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你们喜欢扑克牌吗?老师这里有扑克牌,你们能猜猜这里的第一张是什么 牌吗?(基本上都猜不出来)出示第一张是黑桃A 2)接着猜下一张,请没有把握的同学举手,大多数还是会举手,你们想不想看看接下来是什么牌吗?出示红桃A 3)接着猜,接着出示是草花A,方块A,让学生经历从没有把握到有把握的过程。教师问:为什么刚开始我们猜的时候没有把握。为什么现在这么有把握? 4)按“黑桃A,红桃A,草花A,方块A”的顺序排列的,是有规律的。你们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有律的排列的现象吗?
师:(投影展示未完成的乘法表)这张乘法表中有好多的空白,你们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2、探索其中的规律
字之间有哪些规律?(展示完整的表)你们可以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2)交流发现 规律?
生:从1这个表格出发,得到的数字都是样的。
师:这是什么规律呢?
生:1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它本身.
师:还有什么规律呢?
(生各抒已见)3、找规律,填一填。
1)811 14 17()23()2)4 9 16 25()49 64 3)1 8 27()125(),4)3 6 9 15 24()63()(学生思考其中的规律,抽生回答,并说明原因)
4、学校计划按图摆放桌子椅子,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放,第5张桌子、第20张桌子分别可以坐多少人呢?
学生认真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出来。
5、为了迎接“六一”的到来,我班准备按如下的方式为教室挂上气球
红 黄 红 红 黄 红 黄 红 红 黄 那么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第27个呢?
(抽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6、一些小球按下面的方式堆放,你知道第5 堆有多少个?第8堆有多少个,其中的规律是什么?
抽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7、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美)
三、本节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峰。
第三篇:《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学院街小学 穆家宜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66—P67《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给定的事物(数与数、图形与图形)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并能利用探索出的规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个人分析、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探索并完整的叙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能用语言或运用算式符号描述、表示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语言或运用算式符号描述、表示事物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课内容的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数学游戏,请你想好一个数记在心里,现在将它加上5,然后乘以2,再减去4,再除以2,然后减去你记在心里的那个数,结果得到的数是什么?
(不管学生心里想好的数是几,最后的结果始终等于3。)
这是个很有趣的数学题,其实老师是利用了算式中的规律,才算出来的。同学们掌握了这个规律也能办到。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事物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活动,发现规律
1.探索乘法表中所包含的数学规律。(1)填表。请同学们打开书P66,这张乘法表中有好多的空白,你们能快速的把它补充完整吗?(2)找规律。
你能在一分钟内记住这些数并说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找学生试一试,可以利用数对的知识来记忆。(多点几位同学回答,尽量说出更多的规律。)(3)引导学生探索出主要规律有:
a.横着看,竖着看,每一行,每一列都是第一个数的倍数。
b.沿对角线斜着的一组数字1,4,9,16,25,36,49,64,81分别是1,2,3,4,5,6,7,8,9,的平方。
c.以对角斜线为对称轴的画,整个乘法表是一幅轴对称图形。
d.如果找出积相等的数,这些数所对应的两个乘数成反比例关系。
小结: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探索,找出了乘法表中所包含的规律,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学会了怎样有序的进行观察。
2、说一说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
例:每四年中就有一个闰年。一小时每等于60分3600秒。日历中的规律。小明上学如果速度越快,所花的时间会而越少(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
三、巩固与应用
那下面我们从多种角度来观察数字找规律。第1题:找规律,填一填。(课件出示题目)
(1)8,11,14,17,(),23,();(相邻数之间相差3。)
(2)4,9,16,25,(),49,64;(每个数都是平方数。n的立方)(3)1,8,27,(),125,();(每个数都是立方数。n的立方)(4)3,6,9,15,24,(),63,();(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重点还要学生正确的叙述出每题中所包含的规律。
下面探索图形中的规律。
第2题:按下图摆放桌子和椅子。(课件出示题图)
(回答题中提出的问题)
(1)1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人。(2)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摆桌子,完成下表。
学生试做,完成后点名填写完表格,重点讲解n张桌子可坐6+(n-1)×4人,其实也可以换一种思路,用4n+2来表示n张桌子所坐的人数。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3题:六(2)班同学按下面规律为教室挂上气球。(课件出示题图)
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第27个呢?
注意本题所包含的规律是5个气球为一个周期,而不是3个。
因为20÷5=4,商后面没有余数,说明最后一个气球是一个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即黄色气球。同理27÷5=5……2,即一个周期中的第二个,所以也是黄色气球。
4、继续探索规律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题图)一些小球按下面的方式堆放。
你知道第5堆有多少个小球吗?第8堆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分两人小组讨论本题的规律及计算的结果。一般的规律是用求一个等差数列的方法来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如1+2+3+4+5=15(个)1+2+3+4+5+6+7+8=36(个)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后提出,怎样利用一个公式来最快的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球呢?最好能有学生说出本题的能项公式是(1+n)n÷2。
四、全课小结
今天在探索规律中,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明确在解决此类问题之前
五、探究活动。
探究日历中存在的规律。(课件出示题图)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绿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关系吗?
让学生在充分探索的氛围中了解到日历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理解生活的一些事物都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的基本哲学思想。
附: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数字中存在的规律
图形中存在的规律 32
52(62)72 82
4n+2 23
33(43)
53(63)
20÷5=4
27÷5=5……2
1+2+3+4+5=15
1+2+3+4+5+6+7+8=36
(1+n)n÷2
第四篇:探索规律(二)教学设计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5.探索与表达规律
(二)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
程雪琼
(邮编:443000 电话:***)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节课是第5节的第二课时,它既是对全章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是对全章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本节课前,学生在前面各节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地进行了对简单图形规律的探索,也得到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方法的训练。再加上上一课时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日历及其简单图形的规律的探索,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基本形成了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均为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都是现实生活和数学计算中常见的、而且是学生熟知的,规律的发现也相对比较难,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做数学”开展独立探索或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本节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挑战性和探索性,因此是一节极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爱好的数学活动课,更是一节培养学生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探究课。
教材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数字游戏入手为情境,设置悬念,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规律的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符号化的过程后,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含义和方法,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辩证思想。
根据以上分析,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字母表示及其代数式运算解释具体问题中蕴含的一般规律或现象。(2)能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归纳、分析、猜想、抽象还有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际问题中规律的探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教学难点:用字母、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过程遵循探究式教学原则,渗透“分析——表示——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共设计了五大环节,即数字游戏、回顾旧知、探索新知、归纳提炼、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数字游戏
内容:
请你任意想一个数,将这个数减去1后乘以2,再减去3,然后加上5,将最后的结果告诉老师。让老师猜猜你心中想的那个数是几?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数学中的规律,从而引出课题:探索规律 目的:
通过数字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玩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本节课作好情感、方法和思维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呼之欲出由“任意”想到“字母表示数”。目的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探究的欲望之中。让学生欲答而不能,欲说而无语,迫使学生不得不去思,不得不去想,不得不去“做数学”。同时,设置情境也达到了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效果:
联系学生实际学数学,学生就会感到熟悉,设置有戏疑难让学生感到既新奇又急于解决,学生就会感到有事做,就会感到自身的价值。因此,学生就有了对该问题探究的欲望,也有了想解开数学神秘的好奇心,更有了想往后面学习的情感储备和思维、灵感储备。
第二环节
回顾旧知 内容:
(一)填空
1.如果长方形的长为m,宽为n,则长方形的周长为2(m+n),面积为mn.2.若圆的半径为r,则其面积为∏r2,周长为2∏r.3.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其体积表示为abc.4.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代数式的定义:形如2(m+n),mn,∏ r2,2∏r,abc,a+b,ab+ac这样 的式子.即用运算符号(+、-、×、÷、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 式子.
(三)代数式的书写:
1.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要把乘号省略;
2.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除,要把它写成分数的形式; 3.如果字母前面的数字是带分数,要把它写成假分数.目的:通过对整章知识字母表示数以及列代数式这两节的简要回顾,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处理方法,再现学生列代数式进行符号表示的一般方法,为本节课作好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效果: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过程,上面简要的提问和回答,其实是一个对知识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指引方向和方法的过程,还是一个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过程。因而教学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达到了复习铺垫、过渡自然、导入新课的目的。第三环节
探索新知 内容:
(一)小明:你在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将十位数字乘以2,然后加上3,再把所得新数乘以5,最后把得到的新数加上个位数字。把你的结果告诉我,我就知道你心里想的两位数。小亮:怎么知道的呢? 探究活动1:请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二)更上一层楼
1.任意写出一个两位数;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3.求这两个数的和.这些和有什么规律?你们组能发现并验证这个规律吗?(三)探究活动2 1.请解决本节课最初的游戏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类似的数字游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目的:
一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再次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计算验证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其符号感。二是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明确说理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对简单的规律进行解释。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这种探索规律的方法与上一环节中探索规律方法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白不同的问题需要灵活对待,切不可生搬硬套。效果:
一是因为本环节的场景是学生学习中非常熟悉的数学问题,因此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由于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快而准确,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师生共同交流较为充分,并不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设未知数的方法解释规律,这些都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了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出“任意数”这一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经过尝试比较,也培养了学生自己优化设计的意识。由于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很难,所以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巡视的过程中兼顾对学困生的指导和帮助,这样的效果就会更好。
第四环节
归纳提炼 内容:
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目的:
由师生交流来“归纳小结、评价升华”,一方面是通过对全课的回顾帮学生梳理 知识体系,归纳学习方法,了解其学习情况,提升其思维层次。另一方面是给学生准确、全面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并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知识的好习惯。效果:
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而且能够准确全面的表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 内容:
提供能够吸引学生、且富有相应数学整除规律的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从事探索性活动。
一个三位数能不能被3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各位数字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四位数能否被3整除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目的: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本节课作好情感、方法和思维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验解决任意性问题的方法。
效果:
当要学生列举数字时,学生一定会觉得麻烦,必然会把学生置于一种急于探究的氛 围之中。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去举例了,而是想办法解决这一矛盾,想到设未知数。教师再让学生独立探索,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这样做既滲透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找规律可以让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新方法。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内容:
随堂练习及问题解决.目的:
本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巩固所学知识,会处理任意性问题。效果:
由学生交流答案可知,学生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可以说是一节较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要求的课。具体说来本节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做数学”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实践的本质就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通过自主学习学到相关知识、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而且重要的要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中教师安排了两个个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活动:一是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究“教材中”数字问题,并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交流和讨论,再由学生共同得出结论。这种设计改变了以往有的教师常用的在直接出示了问题后就让学生立即回答的老作法。这种在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后让学生再来回答的方法,才使得学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简单数字游戏”问题,两个活动都给了学生充足的“做数学”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让学生自主学、自主做时并没有放弃教师应有的作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位置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做到了有机结合。
2、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成其为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因为学生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一些大胆的设想、意见才会在讨论和争论中得到统一的认识,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课时设计了多个交流活动,比如,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游戏再现处理未知的方法,以便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
3.重视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建构活动。探索规律这一节运用了有理数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等数学知识,从运算的过程和推理的结果,都强化了对上一课时乃至本章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本课时为这些内容提供了充裕的例题和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和“做数学”,这样的课堂就使得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加强。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形成了学习能力的自主建构。
应用本教学设计值得注意的是,一是笔者为本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PPT(PowerPoint文档)课件,教师教学时可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PPT课件,教师还要适当地在黑板上进行必要的板书,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展示思维过程和方法。二是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不要急于给出结论,也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加快教学速度,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而是要恰到好处地给足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做数学”的过程,让他们亲身经历实践、观察、猜想、归纳、验证、交流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若因学生交流而影响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可适当删去作业题的第1题、第3题,这样做仍能保证本节内容的有效落实。
第五篇:探索规律的教学设计
篇一: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探索规律。(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创新意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结合图形,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
1、先找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3)、()........23
4130.4、0.8、()、(.....)..(2)、、55(1)、、(2、导入。
二、活动
1、看图找规律。
○
1、独立思考。
○
2、小组内交流。
○
3、全班交流。
○
4、试一试:1?1?1?1
124816?32?1
64?
2、你能用发现的规律计算吗? 11111
13?6?12?244?1
8?1
16?
32三、导学
1、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
2、你能举出相类似的例子吗?
四、运用
1、试一试。
1111
12?4?8?16?32?1
411111
4?8?16?32?64
15?1
10?111
20?40?802、找规律,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练习二十第1、2、3题。
篇二: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重点:学生能用语言和其它方式把事物中的规律表示出来,教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你们喜欢扑克牌吗?老师这里有扑克牌,你们能猜猜这里的第一张是什么 牌吗?(基本上都猜不出来)出示第一张是黑桃A
2)接着猜下一张,请没有把握的同学举手,大多数还是会举手,你们想不想看看接下来是什么牌吗?出示红桃A
3)接着猜,接着出示是草花A,方块A,让学生经历从没有把握到有把握的过程。教师问:为什么刚开始我们猜的时候没有把握。为什么现在这么有把握?
4)按“黑桃A,红桃A,草花A,方块A”的顺序排列的,是有规律的。你们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有律的排列的现象吗?
师:(投影展示未完成的乘法表)这张乘法表中有好多的空白,你们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2、探索其中的规律
字之间有哪些规律?(展示完整的表)你们可以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2)交流发现
规律?
生:从1这个表格出发,得到的数字都是样的。
师:这是什么规律呢?
生:1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它本身.
师:还有什么规律呢?
(生各抒已见)
3、找规律,填一填。
1)811 14 17()23()
2)49 16 25()49 6
43)1 8 27()125(),4)36 915 24()63()
(学生思考其中的规律,抽生回答,并说明原因)
4、学校计划按图摆放桌子椅子,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放,第5张桌子、第20张桌子分别可以坐多少人呢?
学生认真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出来。
5、为了迎接“六一”的到来,我班准备按如下的方式为教室挂上气球
红 黄 红 红 黄 红 黄 红 红 黄 那么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第27个呢?
(抽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6、一些小球按下面的方式堆放,你知道第5 堆有多少个?第8堆有多少个,其中的规律是什么?
抽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7、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美)
三、本节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峰。
篇三: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 索 规 律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九江市同文中学 钟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字母表示数”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是今后学习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历来启发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来表示的规律,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建模思想。这一节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形成函数思想,掌握模型化方法、推理方法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初一的学生,在小学和前面对此类型的问题探究的较少,所以他们在感性的问题上好理解,易解决,但对于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问题接触的少,并且面还是很单一,所以对抽象的问题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引起注意。特别是有些学生眼高手低,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注意力易分散,但是求知和表现欲望较强,教师要注意把握引导的同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经历探索规律,运用数学语言表示规律,并验证规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中的规律探索,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是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
13、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总结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这是因为学生进入初中以来,他接触的数学知识开始由感性的方面向抽象的方面发展的开始,也是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基础,所以在现象累计的情况下,训练学生探索规律并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设计理念:
1、教法:根据大纲和教材说明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创建问题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探究结论和实践推行应用的宗旨出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将利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教师演示法与学生尝试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述方法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2、学法: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代数式,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学中我将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利用板书和学生自己准备的日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鼓励与提倡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过程:
343.6.1探索规律学案
班级:姓名: 评价:
一.课前游戏:.(温故知新)
任写一个正整数,将它乘以2,加上7,再乘以3,减去21,结果一定是6的倍数。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检我的自学水平的时候到了,呵呵!)(1)日历图套色方框中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请说明!(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请完成表格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你能用字母运算来验证吗?
(4)在日历中任意圈出如下套色框中的9个数,它们的和是243,你能很快的猜出最中间的数是多少吗?(5)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字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三.堂堂测,分层答。(心动不如行动,快点动手吧!)
1.如图是某月的日历。现用一个矩形在日历中任意框出4个数,请你用一个等式表示a、b、c、d间的 关系。
2.在日历中框出字母M型的7个数,这7个数的和与正中间的数有何关系?
四:试一试P125
五: 拓展探究,余味无穷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n次后,可以得到多少条折痕?请完成下表。P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