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五课 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教学设计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通过学习知道践行民族精神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能力目标
1、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2、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做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践行者,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3、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材料:2009年初,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7月根据提名情况确定了候选人,向社会公布并接受投票。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在投票评选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组委会评审组专家投票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这次“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对祖国最深厚、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9周年。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事迹也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展示预习成果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__魂魄__”。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__民族精神__。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__爱国主义__为核心的__团结统一__、__爱好和平__、__勤劳勇敢__、__自强不息__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__与时俱进__的品格。
4、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__精神支柱__,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__精神纽带__,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__精神动力__。
5、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6、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社会主义__核心价值观__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8、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__日常生活__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三、新课讲授
第一目:高扬民族精神
探究一:伟大民族精神凝聚民族魂魄
1、你知道“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故事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6:“运用你的经验”,思考:
在你看过的文艺作品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点拨: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②林则徐虎门销烟;③五四爱国运动;④吉鸿昌“我是中国人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及人物都蕴含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教师引言:伟大的民族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高扬民族精神的大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发不竭的精神动力……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7,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图片,探究民族精神的“魂”。(1)分成四个小组(爱好和平组、团结统一组、勤劳勇敢组、自强不息组),每个小组分别讲两个故事、填写三个以上成语(名言警句也可):
点拨:如:“爱好和平”——故事:抗美援朝;成语:情同手足、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团结合作、同舟共济、讲信修睦、唇齿之邦、睦邻友邦;等等。(2)谈一谈你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感受和理解。
点拨:①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结晶;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等等。
3、探究民族精神的“魄”。查询资料,探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点拨: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③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探究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阅读材料探讨分析问题:
中国女排是在世界体坛上创造奇迹的一支劲旅,20世纪80年代实现“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由郎平挂帅的中国女排在决赛激战四局以3-1翻盘塞尔维亚,时隔12年之后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再次诠释和刷新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
(1)材料一中中国女排“时隔12年之后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假如中国女排再次与金牌无缘,包含“女排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还有意义吗?谈谈你的认识。
点拨:①包含“女排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不仅有意义,而且更显其精神价值;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2)结合材料以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准备怎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点拨: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目:构筑中国价值
探究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阅读P71探究与分享内容与图片,思考讨论交流:
(1)你了解图片中的人物事迹吗?从他们身上,你感受什么样的精神力量?
(2)你还了解哪些“双百”人物的事迹?这些“双百”人物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他们为什么能打动我们? 点拨:(1)图片人物方志敏、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爱国主义精神。
(2)人物举例:毛岸英(1922-1950),男,汉族,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姚明,男,汉族,上海市人。1980年出生,现受聘为美国NBA休斯顿火箭队队员。2002年,姚明以状元秀身份加盟NBA休斯敦火箭队。在奥运会和世锦赛等赛事中,他与队友协力合作,为我国男篮取得良好战绩。他还热心公益慈善事业。“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捐款约200万元;一个月之后他又通过慈善基金向四川灾区捐赠200万美元。他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
共同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2、阅读材料分析探讨问题:
反映“时代楷模”“杰出科学家”先进事迹的电视剧《黄大年》于2017年10月12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黄大年为实现梦想放弃海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学,为我国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他带领团队昼夜公关,用5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其研究成果占了国际制高点……
(1)黄大年用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 点拨:爱国、敬业。
(2)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内容是什么吗?
点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当前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点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应如何做?
点拨: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等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演练
七、教学反思
第二篇: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4.2 凝聚法治共识 教案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知识目标
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凝聚起能力目标
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教学难点:厉行法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政务专递,免费寄递”。走进东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每台电脑显眼处都有温馨提醒,办事市民可享免费“政务专递”便民服务。2018年1月2日起广东省东莞东城政务服务中心推出“政务专递”便民服务,实行办理结果包邮服务,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想一想: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一)政府的作用
1.材料呈现: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令人欢欣鼓舞。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了12306网站、手机AA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购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2018年春运40天,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3.9亿人次。
2.思考: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二)政府依法行政
1.材料呈现: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2.思考: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提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作出重要部署就是在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3.共同总结:(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一)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1.材料呈现: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思考:你认为应如何厉行法治?
提示: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师生共同总结:(1)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3)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二)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1.辩论:甲: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法律发挥的作用大。乙: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道德发挥的作用大。分成两个小组,围绕辩题搜集材料进行辩论。
2.总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三)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1.材料呈现:2018年春节前,《关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的通知》印发,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春节前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将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同时,多个地区针对春节赌博违法犯罪的专项打击行动也已经展开。
2.思考:某些地区赌风尤甚说明了什么? 3.总结: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行则将至,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4.作业布置:访问周围的人,收集他人对于守法的看法,汇总起来看看能说明什么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和厉行法治的内容。知道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增强了对政府的了解,对依法行政有了更多的理解;也知道了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对公民守法的认识更深刻了;明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也知道了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板书设计
凝聚法治共识法治政府政府的作用
政府依法行政
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有一定难度,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法治政府,学习政府的作用和政府依法行政的道理;一个是厉行法治,学习厉行法治的做法,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和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其中政府依法行政是本课的重点,要结合政府采取的创新服务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第三篇:部编本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部编本《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本册教材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追求,通过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本册教材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第一单元,通过回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富强好比国之脊梁。坚持改革创新,“中国号”巨轮必将到达富强彼岸。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
第三单元,文明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文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面对快速发展导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更加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
第四单元,和谐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都要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一家亲,共圆民族复兴梦。圆梦路上,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做自信中国人。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社会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基础上,九年级将继续发扬优良的学习传统,继续树立学科的重要性,认真完成布置的学科任务,扎扎实实地教好这门课。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思想感情,应该说是很浓厚的。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导致一些心理困惑,所以老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孩子战胜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信中学习,让学生们能够自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而不感到疲惫。
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老师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两级分化严重,优等生掌握社会技能较好,后进生需要更好的引导。
九年级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关键的时期,思想波动较大,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成绩容易两极分化,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形象思维的他们,要转变到抽象思维的逻辑推理,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更艰巨的努力才行。
三、教学措施
(一)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1.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2.实践探究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究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和社区的生活为背景,在活动和探究中,演绎教材内容,补充和生成超越教材知识的内容。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也对课程标准作了一定的调整和充实。教师既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结构进行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师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重新编排教学结构。对于教材所设计的各项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各种变通,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活动方式。
教材中的情境导入和列举的具体案例、材料,是根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或者提炼而来的。但是,即使是最新的案例、材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以更新,力求使用最新的材料,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时代感。每一专题后面所设计的专题活动建议,也只是供教师和学生参考的,因此,教师既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中的这些活动建议,也可以根据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2.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
由于教材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因而课程资源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随着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可供选择的来源日趋丰富。
(1)视听资源。中央和地方的相关广播电视节目、中外经典影视剧、纪录片等,均可以成为有用的资源。如《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社会与法》等电视栏目。
(2)网络资源。如果能够比较方便地接入互联网,那么网络资源应当成为收集整理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式。不仅因为互联网上的资源具有信息多、更新快、容量大等特点,而且因为前两种资源的许多内容也是可以从网上浏览下载的,非常便利。但教师也要注意鉴别网络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
(3)实践资源。教师还可以根据在当地生活的经验,自行收集实际案例和材料。
教师还可特别注意收集、改编一些案例材料,建立自己的案例库和资料库。
第四篇:最新2016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2课时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设计
最新2016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2课时网上交
友新时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友的意识;树立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强化规则意识。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网络进行交友,使之更好地为自己学习、生活服务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辨别觉察能力,慎重对待网上交友。
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知道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区别。
【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交往的特点。
难点:慎重结交网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假如有一天,你的心情不好,很烦躁,又找不到人倾诉,通常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老师:大家的方法很多,其中我们很多学生都提到了找网友倾诉,今天我们就谈谈关于网络交友的问题。导入新课——网上交友新时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与同伴建立深厚的友谊,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2.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3.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4.对于交友而言,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
5.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6.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在网络中交往
探究一:教材P55上面探究与分享
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答案提示:因为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吴凡;一个是网络上的吴凡。虚拟世界中的吴凡更加开放活泼,网友众多。
探究二:教材P55下面探究与分享
(1)网络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
(2)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网上的交往可以当真吗?
答案提示:(1)网络并不一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因为网络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人与人之间有时就像戴着面具一样,它不能满足我们真实的情感需要。
(2)原因很多,可能有不愿与吴凡进一步交往了,也可能网友出了什么事情,或者网友换号了;等等。
(3)不可以当真,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我们尽可能不要当真。
知识模块二慎重结交网友
探究三:教材P56上面探究与分享
(1)你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网上吗?
(2)“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1)据实回答,会或不会。
(2)对于“线上朋友”变成“线下朋友”一定要慎重,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一些确实对自己学习、生活有帮助的“线上朋友”,我们可以把他变成“线下朋友”。一般情况下,最好还是作为“线上朋友”为好。
探究四:教材P56下面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看待这些回帖?
(2)你的建议是什么?
(3)请教父母、老师,听听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答案提示:(1)我认为这些回帖都有一定的道理。关于和网友见面的事情,一定要慎重。
(2)我的建议是委婉拒绝网友的见面请求。
(3)略。
探究五:教材P57下面探究与分享
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无所顾忌的沟通,比较放松,舒缓压力,消除烦恼等,但在情感交往方面又存在先天的不足。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交往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离不开网络交往的原因在于(D)
①网络交往丰富了人们的人生经验②网络交往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交往方式③网络交往有利也有弊④网络交往扩大了人们交往的空间、领域和对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网络可以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这是因为网络上的交往具有________特点(A)
①虚拟性②平等性③自主性④真实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网络交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对网络交往认识正确的是(D)
A.网络交往利大于弊,我们可以无节制地上网
B.网络具有虚拟性,我们不必为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C.只有在网络交往中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D.在网络交往中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4.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人交往,建立友谊的平台。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们拉到一起,相互交谈、讨论、倾诉、请教。有人认为:“网络中交往太丰富了,它完全可以替代现实中的交往。”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网络交往确实有很多好处,网络中的交流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的特点,使我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不仅能舒解压力,而且能拓展我们的交往圈,让我们寻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②但是,网络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无法满足我们真实的情感需要,虚拟的交往无法触摸到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无法让自己真正成长;③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这里。我们要学会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奠定友谊更可靠的基础。
第五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优秀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1课时 生活在民主国家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和具体的民主制度
能力目标
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民主,感知民主,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民主。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掌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以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财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想一想:“史上最牛公章”体现出了村民什么思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民主思想。这枚公章与其他财务审核公章不同的是,多了“民主”二字。它的出现应该是当地村民民主意识萌生和发展的产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探讨民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民主的足音
(一)对民主的看法
1.活动:小记者采访
选一名同学担任小记者,采访同学们对民主的看法,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3.师生共同总结: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二)仁人志士对民主的追求
1.阅读教材第31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这些追求民主的先贤眼中,民主是什么样的?
3.教师讲解:(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2)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1.指导学生研读教材第31-33页内容,理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的脉络并进行总结。
2.教师总结:(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2)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4)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目标导学二:新型的民主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阅读教材第3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为什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
提示:结合新型民主的特点来回答。
3.教师讲解:(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材料呈现:近年来,广场舞可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遍大江南北。不过随着广场舞群体的壮大,问题也日渐凸显,噪音扰民、争占场地、非法敛财场所等等,一时间广场舞这项运动与群体也备受关注与热议。特别是广场舞扰民问题一直都是社会舆论热点,许多居民深受噪音困扰。
2.问题:你认为广场舞扰民问题应如何解决?
3.总结:通过协商解决。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阅读教材第35-36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村民说事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一种创新尝试。为什么说这种制度有利于村民实现基层民主?我国还有哪些民主制度?
3.师生共同总结:(1)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主的足音,认识了新型的民主。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3 板书设计
生活在民主国家民主的足音民主的本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新型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多,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学习民主的足音要结合具体案例,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有利于对民主的发展有全景式的把握;对于新型的民主,可从三个方面来学习,即新型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的形式、新型民主制度,三个部分都要选取恰当的典型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认识。
第2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知道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
能力目标
通过参与民主生活,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能够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逐步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加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逐步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妥协的民主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行使民主权利。
教学难点:增强民主意识。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某中学门前的马路两侧,挤满了卖菜、卖小吃、卖水果、卖小玩具的摊位,经常出现不能进出的拥堵现象,不仅给学生进出校园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没做好。小明同学认为,对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我们无权过问,也没有办法过问。
想一想:小明同学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小明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当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使民主权利
(一)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
1.浏览一组图片。
有序投票
参加职工代表大会
政协委员调研
依法信访
2.思考:图片反映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3.教师总结:(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二)行使民主权利
1.材料呈现:2018年2月23日上午,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为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有充足睡眠时间,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由目前早7:10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早8:00,高中生由目前早6:30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早7:30。调整学生早上的上学时间,属于公共决策,不应由教育部门单方面决策,而应当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
2.思考:参与民主决策是行使民主权利吗?你还知道哪些行使民主权利的做法?
提示: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是在行使民主权利。
3.师生共同总结:(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目标导学二:增强民主意识
(一)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
1.材料呈现:近日,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依法查处并刑事拘留一名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网民。2018年2月11日,北京西单大悦城持械伤人事件发生后,网民赵某某(男,汉族,33岁,山东滕州人)为吸引网民注意力,利用互联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故意制造恐慌气氛,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赵某某对其涉嫌犯罪的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赵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网警提醒: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联网发布信息应遵守法律法规,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或明知是虚假信息仍故意在网络上传播引起社会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惩。
2.思考:增强民主意识有什么意义?
3.教师讲解:(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二)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
1.问题提出:现在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民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看待,怎样自觉培育民主素养呢?
2.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4.作业布置:搜集总结增强民主意识的具体做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知道了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对民主权利有了更多的认识,了解了如何行使民主权利,特别是行使好自己的监督权。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所以要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逐步提高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生活的水平。
3 板书设计
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
行使民主权利的做法
增强民主意识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
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有条理,脉络清晰,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一个是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其中行使民主权利的做法是本课的重点,要结合现实生活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民主意识的知识有一定学习难度,教学中要多联系我国的国情。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能力目标
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教师总结:法治。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
(一)法治的意义
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
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良法
1.材料呈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
3.教师讲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三)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46页“阅读感悟”,比较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及其优劣。
2.总结原因: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目标导学二:描绘法治蓝图
(一)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材料呈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有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遵循原则,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拥护党中央修改宪法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引领善治。
2.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提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3.教师总结:(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作业布置:搜集整理我国改革开放后法治的历程。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意义,特别是良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明白了走法治道路的原因;通过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理解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3 板书设计
夯实法治基石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
什么是良法
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描绘法治蓝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法治道路,从法治的意义、认识良法、选择法治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认识到了法治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二是描绘法治蓝图,从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历程中发现,法治一直在路上,我们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能力目标
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政务专递,免费寄递”。走进东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每台电脑显眼处都有温馨提醒,办事市民可享免费“政务专递”便民服务。2018年1月2日起广东省东莞东城政务服务中心推出“政务专递”便民服务,实行办理结果包邮服务,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想一想: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一)政府的作用
1.材料呈现: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令人欢欣鼓舞。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了12306网站、手机AA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购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2018年春运40天,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3.9亿人次。
2.思考: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二)政府依法行政
1.材料呈现: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
2.思考: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提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作出重要部署就是在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3.共同总结:(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一)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1.材料呈现: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思考:你认为应如何厉行法治?
提示: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师生共同总结:(1)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3)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二)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1.辩论:甲: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法律发挥的作用大。
乙: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道德发挥的作用大。
分成两个小组,围绕辩题搜集材料进行辩论。
2.总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三)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1.材料呈现:2018年春节前,《关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的通知》印发,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春节前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将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同时,多个地区针对春节赌博违法犯罪的专项打击行动也已经展开。
2.思考:某些地区赌风尤甚说明了什么?
3.总结: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行则将至,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4.作业布置:访问周围的人,收集他人对于守法的看法,汇总起来看看能说明什么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和厉行法治的内容。知道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增强了对政府的了解,对依法行政有了更多的理解;也知道了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对公民守法的认识更深刻了;明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也知道了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3 板书设计
凝聚法治共识法治政府政府的作用
政府依法行政
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有一定难度,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法治政府,学习政府的作用和政府依法行政的道理;一个是厉行法治,学习厉行法治的做法,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和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其中政府依法行政是本课的重点,要结合政府采取的创新服务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