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民俗》教案
《中外民俗》教案目录
第1章
民俗概述 1.1 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1.2 民俗的基本特征 1.3 民俗的社会功能 1.4 民俗的形成 1.5 民俗与旅游
第2章
服饰民俗 2.1 服饰民俗概述
2.2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 2.3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4 外国服饰民俗
第3章
饮食民俗 3.1 饮食民俗概述 3.2 中国汉族饮食民俗 3.3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3.4 中国港澳台地区饮食民俗 3.5 外国饮食民俗
第4章 居住民俗 4.1 居住民俗概述 4.2 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4.3 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4.4 中国港澳台地区居住民俗 4.5 外国居住民俗
第5章
交通民俗 5.1 交通民俗概述 5.2 中国交通民俗 5.3 外国交通民俗
第6章
农业民俗 6.1 农业民俗概述 6.2 中国汉族农业民俗 6.3 中国少数民族农业民俗 6.4 中国港澳台地区农业民俗 6.5 外国农业民俗 6.6 农业民俗与旅游
第7章
工艺美术民俗 7.1 工艺美术民俗概述 7.2 中国工艺美术民俗 7.3 外国工艺美术民俗
第8章
人际礼仪民俗 8.1 人际礼仪民俗概述 8.2 中国人际礼仪民俗 8.3 外国人际礼仪民俗 8.4 旅游交际礼仪
第9章
岁时节日民俗 9.1 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9.2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 9.3 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9.4 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 9.5 外国岁时节日民俗
第10章 游艺民俗 10.1 游艺民俗概述 10.2 中国汉族游艺民俗 10.3 中国少数民族游艺民俗 10.4 中国港澳台地区游艺民俗 10.5 外国游艺民俗 第11章
世界主要宗教 11.1 宗教概述 11.2 佛教 11.3 基督教 11.4 伊斯兰教 11.5 其他宗教
第12章
我国主要民俗村和民俗博物馆 12.1 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12.2 云南海埂民俗村 12.3 北京民俗博物馆 12.4 南京民俗博物馆 12.5 天津民俗博物馆
第二篇:中外民俗
一.绪论
1.民俗就是一定地域的特定人群在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行为和思想的习惯性事象。简言之,民俗就是民间习俗。
2.民俗的基本特点:集体性和社会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传承性和播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
3.民俗与旅游的关系:民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有助于民俗的交融与发展、了解民俗是做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
二.民族与区域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6%),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2.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炎黄之后,古称华夏。
3.旗袍是满族的典型服饰也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4.赫哲族以捕鱼为主要产业,以犬拉雪撬代步,汉代有“鱼皮部”和“使犬部”之称。
5.蒙古族被誉为“草原骄子”。
6.仡佬族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
7.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
8.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僮布”、“僮锦”声誉很高。
9.黎族是最先会织棉布的民族之一,黎锦很有名。
10.裕固族:“裕固”,意为“富裕”和“巩固”。
11.保安族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
12.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辽阔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13.俄罗斯族:十九世纪以前陆续由俄罗斯迁入新疆等地定居,当时他们被称作“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多信仰东正教。
14.纳西族有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东巴经记载了纳西人从原始社会起,到封建社会初期的传说和历史,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是纳西族先民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
15.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16.由于多种原因,基诺族的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直到50年代初期,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是其传统的耕作方式。1979年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5个民族。基诺族种植茶树有悠久的历史,攸乐山是著名的普洱茶的六大茶山。
17.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各兄弟民族的共同体,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华夏民族住在黄河、长江流域,其他民族则聚居在四周,因此,在中华大地上就形成了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民族圈及文化圈。中华民族有着极强的故土观念和祖先观念,这种观念积淀为祖国的观念。中华民族是由血统观念、地缘概念,文化概念构成的一个民族整体。中华民族既有同一的文化心理传统,又有多向性的诸民族文化心理传统,形成了以古代中原民族发展起来的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整体民族。
18.五十六个民族。按语系语族分:属汉藏语系的有三十个(其中汉语族三个,壮侗语族八个,藏缅语族十七个,苗瑶语族二个),属阿尔泰语系的十七个(其中通古斯语族五个,突厥语族七个,蒙古语族五个),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三个,南岛语系印尼语族一个,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一个,斯拉夫语族一个,语系语族未定的二个,语系未定的一个。
三.中华之最
1.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是中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2.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称。
3.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是中国的银杏树,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我国园艺学家们也常常把银杏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把它尊崇为国树。
4.“旗云”是珠峰特有的气象现象。
5.青海湖又名“库库诺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
6.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同黄河一起被喻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7.鄱阳湖古称彭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地,许多诗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句,如王勃的“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苏东坡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绘的都是鄱阳湖的胜境。
8.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9.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北京的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0.莫高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莫高窟又称千佛洞。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1.悬空寺是世界上现存的建于悬崖绝壁上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12.赵州桥又叫安济桥,修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由著名匠师李春主持建造。1991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命名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13.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是依凭凌云山栖鸾峰的峭壁开凿的摩崖石刻弥勒佛坐像。
14.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完美体现。
15.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
16.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记述了中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三.服装服饰
1.民族服装服饰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一是注重色彩;二是注重装饰;三是注重搭配。
2.从总体效果看,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反映出来的色彩感可以分为三大类:(1)明快素雅,秀丽和谐。(2)鲜艳斑斓,对比强烈。(3)凝重深沉,庄严朴实。
3.饰品在民族服装中的特点和意义表现在:(1)整体性:形式美的统一、装饰性的统一、实用性的统一。(2)文化性: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着该民族原始崇拜的意义、祭仪活动的道具中最具强化神性的物质实体、社交活动中的青年男女互赠的信物。
4.基诺族男子的衣背中央均缝缀着一块彩色图案,基诺语称之“波罗阿波”,意为太阳花或月亮花,即“日月花饰”。日月花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它是基诺族男子成年的标志,又具有村寨族徽的功能,还有原始图腾崇拜之意。日月花饰还被认为是真挚爱情的象征。日月花饰又称为“孔明印”。
5.傣族姑娘的花央箩被称为“牛踩不烂”。
6.衣冠服饰的设计与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7.藏族最有特色的是十分罕见的孔雀服。
8.鱼皮衣是赫哲族的传统服饰。
9.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
10.汉族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
11.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被西方人誉为神秘的“中国术”。其方法大体可分为织花、印染、刺绣、书花四大类。
12.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传统宗教禁忌脱帽露顶。
13.哈萨克妇女善于刺绣,刺绣方法有挑花、贴花、补花、钩花、刺花等。图案的着色富有象征性,蓝色表示蓝天,红色像征太阳和太阳的光辉,白色象征真理、快乐和幸福,黄色象征智慧和苦闷,黑色象征大地和哀伤,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
14.塔吉克人喜欢红色,红色鲜艳,给人一种温暖之感,在冰雪高原上十分耀眼夺目。
15.欣赏这些民族的传统服饰,可认识到各民族当地独特的文化风俗、艺术传统,甚至宗教礼仪。
四.节日节气
1.农历是现今世界上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天文年历性质的阴阳双轨制甚至是多轨制历法。农历是阴阳合历,最体现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
2.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3.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桃符”。
5.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叫牢丸、水角、馄饨、饽饽等。古人誉之为“天下通食”。
6.年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以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最为有名。
7.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元宵是节日食品而得名,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观赏灯火,所以又称灯节。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合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的中元、下元为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
8.立春吃春饼,名曰“咬春”。春饼、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征。清朝的满汉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点中,春卷是九道点心之一。
9.中国文化起源于天地、阴阳、大道三者合理解释的天文认识,产生了以阴阳气的运行为基准的节气历法。
10.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节、端
五、端阳、重午、蒲节、天中节。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
11.乞巧节:七月七日。
12.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亦称八月半、仲秋节,一般家庭都希望在这个节日里人月同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对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为“月夕”。
13.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也叫重九。“茱萸节”、“菊花节”。也有“女儿节”、“女节”、“老人节”之称。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叫“延寿客”。典故有“龙山落帽”、“白衣送酒”。
14.冬至又称“数九”、“添岁”、亚岁、小年。
15.晋代以后,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
16.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17.除日的活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18.守岁:除夕晚上,全家团聚,饮酒叙谈,终夕不眠,叫做守岁。旧时守岁一般都是通宵达旦,建国以后,守岁一般都是象征性的。午夜饭后,晚辈给长辈叩头,长辈要给晚辈送钱,一人一份,叫做“压岁钱”、“年份子”,有的人家分糖块,叫做“甜头”。
五.节日庆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的建设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别具一格、绚丽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都是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特点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它全面、集中、典型、形象地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理想愿望,也是我们进行民族识别的标志之一。
2.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
3.白族三月街古代亦称观音市或观音会,据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夏历三月,在大理中和峰麓中溪河畔的空旷地上举行。节日内容原是佛教庙会,举办隆重的讲经拜佛活动。现在是滇西商品交易的最大聚集地。
4.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5.插花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当地彝族人民将红杜鹃作为传情的信物、吉祥的象征。
6.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火把节。彝语支民族的彝族、纳西族、白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都要过火把节。各民族火把节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就是彝族各支系也有差异。
7.特懋克节,是基诺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于每年2月6日至8日统一举庆。特懋克,是句基诺语,它的本意是“打大铁”。人们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太阳鼓”舞。
8.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集会形式,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多半在夏秋之交举行。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
9.“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
10.泼水节是傣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时间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属佛教一年之首的宗教节日,是傣历新年。
11.仫佬族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最具特色的是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仫佬族依饭节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仫佬山乡人民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它表达了仫佬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望。“依饭节”又称“依饭公爷”和“喜乐愿”,是向祖先还愿和庆贺当年好收成、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意思,带有十分强烈的感恩和祝愿的成分。该节一般都在“立冬”前后择吉日而定。
12.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通过“三月三”的传统来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现在纪念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除了歌谣对唱外,还有“打柴舞”、荡秋千、土枪射击、射箭、摔跤等节目。
13.十月年,哈尼语称“扎勒特”,意即新年的开始,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节期一般历时6天左右。十月年中最具特色的活动是“街心宴”,它以村寨为单位,轮流坐庄喝酒。到了下午,还在寨中摆“簸箕宴”,盛着佳肴的簸箕一个接一个沿街摆设,长达数十米,谁家吃客不绝证明人缘好。黄昏时哈尼人聚集于广场踏着乐曲翩翩起舞,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六.生老婚丧
1.生老是人生旅途的全程。包括从出世、孩提、成年、壮年到老年各阶段的人生礼俗;养生、养性等追求长生长寿,个性修养的习俗。它又与衣食住行、婚姻、丧葬、节日、信仰等风俗重叠沟通,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人生价值观念。
2.祈子风俗包括祈孕和祈男。
3.“悬弧挂帨”:“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礼记、内则》)因此,古代生男称做“悬弧”、“设弧”,男子生日称作“悬弧之辰”。生女孩、女子生日则称作“设帨”。
4.“弄璋弄瓦”:“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诗、小雅、斯干》)“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瓦”是纺织用的纺锤。所以,古代生男孩叫作“弄璋”,生女孩叫作“弄瓦”。
5.洗三:又称“三朝洗儿”、“汤饼会”。除给婴儿沐浴外,还要大宴亲朋。宴会上最注重的食品是汤饼(面条),故又称“汤饼宴”。去庆贺的客人自称是“汤饼客”。
6.人生各个年龄阶段的称谓:孩提(二、三岁间)、鸠车之戏(5岁)、竹马之戏(7岁)、幼学(10岁)、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15岁)、弱冠(20岁男子)、而立(30岁)、不惑(40岁)、艾年(50岁)、耆年(60岁)、老年(70岁)、耄年(80、90岁)、期颐(百年)。
7.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中国古代不仅敬老养老,而且贵老,老人的资力、经验、见识得到高度尊重。然而,这种敬老贵老的文化传统,渊源于远古的氏族制度和长期的宗法社会,适应了几千年进化迟缓而又稳定的农业生活节奏,又有着贵经验不重创新、讲资力而压抑后辈的消极作用。严复曾说:“中国夸多识而西人重新知”。它不仅延缓了社会新旧更替的周期,而且消磨了生气勃勃的进取和创新精神,造成了人们一味迷恋传统、经验,向后看的陋习和保守求稳的惰性。
8.养性和养生的价值选择不同,养生在于健康长寿,养性在于培养自己的性格和修养,也叫养心、修心。养性主要指性格的自律。
9.古人认为,忍则事成,忍则免祸,忍则和睦。“小不忍则乱大谋”、“委曲求全”、“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分,风平浪静”、“宰相肚里能撑船”等,都笼罩着古代“忍”的阴影。古人以“忍”养性,固然是为了培养宽广、大度的胸怀,也的确能避免许多将要发生的争斗和祸端。但是,忍让掩盖了胆怯和软弱,以“忍”养性又消磨了人的个性棱角和原则精神,使人们放弃了对邪恶行为的积极抗争,培养了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的弱者心态。
10.婚姻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主要方式和构成家族、亲族的基础。
11.婚姻形式:血缘婚、族外婚(群婚)、对偶婚。
12.禁忌:同姓不婚、士庶不婚、居丧不婚。
13.中国的婚姻以祭祀祖先、生子继宗、家庭内助为主要目的。中国的婚姻必须得到法律和社会舆论的双重承认才有效。同时也具有重婚礼,轻法律;重道德约束,轻感情基础的特点。中国的婚姻过于注重夫妻间的家庭形式,强调表面上的“白头偕老”,而轻视夫妻感情的内涵。即使在双方感情破裂的情况下,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和追求,也要维护这死亡的婚姻。
14.赙赗,指吊唁者助丧所送的钱物,明清时称“奠仪”。现代所送的钱币、花圈、挽联、香纸等,也叫奠仪。
15.丧葬风俗来自中国古代的宗法家族观念、孝文化意识和灵魂不灭的观念,反映着中国人的种种文化心态。重今生,轻来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中国人蔑视丧失气节和人格的贪生怕死,但从不放弃对生命的执著追求。这种贵生恶死的心态,直接渗透到中国的丧葬风俗之中。
16.从丧葬文化传统看,厚葬、久祀是中国丧葬祭祀的特点。
17.中国人对祖先、家族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脱离祖先族姓的人,只要知道真相,想方设法也要认祖归宗。这种归属感使中国人收养别人的儿子特别困难,一般要隐瞒真相,而且时刻担心露馅。对祖先的崇拜,使中国人把祖先、祖坟看得十分重要,辱骂祖宗、挖掘祖坟都是缺德和大逆不道的。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意识,把祖训、祖制、祖宗之法看成是不可变更的律条,培养了循规蹈矩的保守观念,窒息了人们的改制、创新和开拓意识。然而,祖先崇拜意识也加强了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对远古始祖的认同和归属感,又成为国家、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思想的源泉,尤其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更能显示出祖先崇拜意识的伟大力量。另外,中国人常讲“上对得起祖宗”,讲光宗耀祖,这些观念也激励着人们不断加强道德的自律和事业的进取,为国家,为民族而立事、立功,甚至是从容牺牲。
七.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
1.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4)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
2.地方民族风格:北方风格(开朗大度)、西北风格(质朴敦厚)、江南风格(秀丽灵巧)、岭南风格(轻盈细腻)、西南风格(自由灵活)、藏族风格(坚实厚重)、蒙古族风格(厚重华丽)、维吾尔族风格(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
3.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4.盛唐建筑风格是理性与浪漫相交织。其特点是,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5.北京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中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北京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曼飞龙塔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顶上,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外国民俗
1.新年在西方可以说是庆祝历史最悠久的节日,大约要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巴比伦时期。
2.玫瑰花被誉为美国的国花,它象征着美丽、芬芳、热忱和爱情。玫瑰花车游行始于1890年。此后,玫瑰花车游行就成了每年一次的新年盛会。玫瑰花车游行的庆祝主题每届不同。
3.世界各地说英语的国家的人们,在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候,通常要用一首古老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来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这首传统的经典歌曲在公元1700年由罗伯特.伯恩斯改编而成,并在伯恩斯死后的1796年第一次公开出版发行。
4.2月14日情人节,在西方又叫做圣瓦伦丁节。它是西方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情人节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情飞扬的节日,也是高歌友谊的日子。
5.情人食品: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以及饮料等。
6.在复活节前一周,教堂要准备两支大蜡烛放在圣洗池或祭台旁,在复活节前夜点燃。每一信徒手上都点着一只小蜡烛。大蜡烛象征基督,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小蜡烛象征着虔诚的信徒围绕在基督的周围。
7.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如鸡蛋、小兔子、小鸡、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象征。复活节给孩子送小动物。
8.在美国,孩子们中间流行着万圣节前夕“不给就闹”的游戏。男孩子可以到外边四处游荡,搞一些恶作剧,家长们则假装认为是亡灵所为。而女孩子则要呆在家里玩占卜的游戏。
9.1950年,美国费城一所学校的孩子们在万圣节倡导了一项活动:将“不给就闹”的战利品与全世界的儿童分享,帮助别国的贫困儿童。孩子们在装东西的口袋上画些漫画,并写上“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募捐”的字样。他们的宗旨是:“我们要分担别人的忧愁,而不要装鬼怪吓唬别人。”这个活动被延续下来,到了1956年,13000个社区的350万美国儿童共募捐了270万美圆,此款项用来帮助了120个国家的儿童。这一善举因此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0.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圣诞老人是圣诞节最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他代表着慷慨大方、乐善好施。
11.圣诞树的顶端必定有个特大的星星,象征三博士跟随该星而找到耶稣,而且只有该家庭的一家之主才可以把这颗希望之星挂上。
12.13.《平安夜》诞生于1818年奥地利一个名叫奥本多夫的小镇,乡村牧师莫尔作词,小学教师格鲁伯谱曲。http://wenku.baidu.com/view/400aee7fa26925c52cc5bfb2.html
第三篇:电大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
18题,每题1分,共18分
二、多选题
5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判断改错题
12题,每题2分,共24分
四、简答题
4题,每题5分,共20分
五、论述题 1题,每题16分,共16分 六。案例分析题
1题,每题12分,共12分
一、单选题
1、朝鲜族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是
A.打糕
B.冷面
C.五谷饭
D.松饼
2、维吾儿族人的标志是
A.绣花长袍
B.绣花帽
C.巴珠
D则羔利
3、古代汉族寒食节纪念的人物是
A.管仲
B.屈原
C.介之推
D.伍子胥
4、从口味上看,中国南方人喜爱 A.甜味
B.辣味
C.咸味
D.酸味
5、以下哪个国家素有“咖啡王国”之称 A.西班牙
B.美国
C.巴西
D.希腊
6、“时装不卖第二件”是______时装商人的口号。
A.美国
B.英国
C.意大利 D.法国
7、“佛跳墙”是那一菜系的代表菜
A.川菜
B.鲁菜
C.粤菜
D.闽菜
8、按习惯,建房一般是
A.坐南朝北,前低后高
B.坐北朝南,前低后高 C.坐北朝南,前高后低
D.坐南朝北,前高后低
9、风车是______民族的象征。
A.俄罗斯
B.西班牙
C.希腊
D.荷兰
10、泼水节,亦称浴佛节,是______人民古老的传统节日。
A.彝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傣族
11、广西瑶族的“祭盘王”的巫术活动,反映的是民俗的原始性和
A.传承性
B.稳定性
C.民族性
D.神秘性
1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反映的是民俗形成__________的原因
()
()()()()
()())))
()()
(((A.宗教
B.地理
C.经济
D.政治
13、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的是
()A.赫哲族 B.朝鲜族
C.鄂伦春族 D.满族
14、唐宋时,苏菜和__________同为“南食”两大台柱
()A.浙菜
B.徽菜
C.粤菜
D.闽菜
15、主要流行于我国中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以及东南亚和大洋洲一带的是()A.洞穴居 B.干栏式建筑
C.帐篷 D.长屋
16、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而风筝起源于__________时期
(A.春秋
B.战国
C.汉代
D.五代
17、__________有电车王国之称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瑞士
18、下列普遍实行稻麦、水稻一年二熟制,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为辅的是(A.东北区 B.黄淮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华南区
19、彝族的代表性节日是
(A.泼水节
B.火把节
C.雪顿节
D.花炮节
20、______的银饰是我国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A.侗族
B.彝族
C.傣族
D.苗族
21、“染齿”是流行在我国______中的女子成年礼
(A.纳西族
B.傣族
C.朝鲜族
D.满族
22、______是蒙古族盛大的节日和节期
(A.花山节
B.歌圩节
C.三月会
D.那达慕大会
23、弹词属于______类民间曲艺
(A.说类
B.唱类
C.数类
D.说唱兼有类
24、______是全世界穆斯林盛大的节日
(A.独立日
B.开斋节
C.圣诞节
D.感恩节
25、以下有关和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饰
B.葬礼用的和服通常分为正式丧服、准丧服和略式丧服三类 C.日本20岁的姑娘在成人节穿叫“留袖”的和服
D.日本和服有南北之分,北方一般用冷色较多,南方则多用暖色
26、服饰民俗产生的第一要因是
(A.遮羞
B.保护
C.装饰
D.炫耀
27、“龙虎斗”、“菊花龙虎凤”是________的著名菜肴
(A.川菜
B.闽菜
C.湘菜
D.粤菜
2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巴西素有“咖啡王国”的美称 B.爱斯基摩人将生肉当做美味 C.美国人的一日三餐比较复杂 D.以上都不对
29、培育出十余种水稻,而以“黑糯米”最为独特的是
()A.布依族
B.京族
C.傣族
D.白族 30、“冰雪王国”是指
()A丹麦
B卢森堡
C挪威
D芬兰
31、素有“黄袍佛国”、“千佛之国”称誉的国家是
()A泰国
B印度
C缅甸
D斯里兰卡
32、__________有制作精良的武士用的剑和盾
A.荷兰
B.希腊
C.瑞典
D.西班牙
33、喜欢在5月到9月这段时间结婚,尤爱在7月份喜结良缘的是
A.巴西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
34、__________有三月三吃“乌饭”过节的传统
A.黎族
B.畲族
C.土家族
D.瑶族
35、__________教堂寺庙之多,密度为“世界之最”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日本
36、维吾儿族人的标志是
A绣花长袍
B绣花帽
C巴珠
D则羔利
37、以下居住类型与其分布地区不配套的是
A.围楼——福建
B.四合院——北京 C.窑洞——西藏
D.一颗印——云南
38、藏族的代表性节日是
A.泼水节
B.火把节
C.雪顿节
D.花炮节
39、婚礼的六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
A.问名
B.纳彩
C.纳吉
D.请期
40、走婚是________族的一种婚姻习俗。
A.摩梭
B.布依
C.蒙古
D.傈僳
41、我国古人有在________节有踏青的习俗。
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重阳
42、从口味上看,中国北方人喜爱()A.甜味
B.辣味
C.咸味
D.酸味
4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A.赵州桥
B.安平桥
C.风雨桥 D.泸定桥
44、回族的“斋月”是指回历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45、维吾尔人民最喜爱的主食是
A.拉面
B.包子
C.面筋
D.抓饭
(((((()()()))))))))))
((((
(
46、在一天的饮食中,德国人比较看重的是
()A.早餐
B.午餐
C.晚餐
D.夜宵
47、有“金孔雀”之称的民族妇女是
()A.壮家女
B.畬家女
C.白族女
D.傣家女
48、“稻作民族”是指
()A.韩国
B.日本
C.泰国
D.印度尼西亚
49、在藏族服饰中,“邦单”属于
()A.围裙
B.帽子
C.藏靴
D.藏袍
50、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族
()A.汉族
B.壮族
C.满族
D.蒙古族
51、哪一个不是蒙古族传统饮食
()A.腌制食品
B.面食
C.奶食
D.茶食
52、什么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
()A.牺牲节
B.白节
C.泼水节
D.龙舟节
53、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
(A.重九节
B.登高节
C.菊花节
D.老人节
54、中秋节赏月的风俗起于
(A.元朝
B.宋朝
C.唐朝
D隋朝
二、多选题
1、钟敬文先生将民俗事象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A.物质民俗 B.社会民俗 C.游艺民俗 D.精神民俗 E.语言民俗
2、八大菜系是指川菜、鲁菜、苏菜、粤菜、徽菜、浙菜、________的总称。(A.沪菜 B.湘菜 C.鄂菜 D.京菜 E.闽菜
3、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
(A.寒食节 B.七巧节
C.五月节 D.重午节
E.上元节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有
(A.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B.求吉心里 C.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象征 D.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E.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干栏式建筑有以下哪些结合形式?
(A.全竹
B.全木
C.竹木
D.土木
E.砖木)))))))
6、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是指
()A.宰牲节 B.泼水节 C.开斋节 D.圣纪节 E.复活节
7、游娱竞技民俗包括
()A.口头文学 B.民间音乐和舞蹈 C.民间戏曲与曲艺 D.民间竞技 E.民间游戏
8、我国的“四大名绣”是指
(A.湘绣 B.苏绣 C.粤绣 D.双面绣 E.蜀绣
9、葬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葬法上来看,主要有
(A.土葬 B.火葬 C.天葬 D.水葬 E.悬棺葬
10、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类型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功能性
E.科学性
11、下列方言属于七大方言的有
(A.北方方言
B.吴方言
C.徽方言
D.客家方言
E.闽方言
12、下列节目中属于傣族传统节目的有
(A.关门节
B.开门节
C.浴佛节
D.十月节
E.祭母节
1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可以分为哪四种(A.文化遗留物说
B.精神文化说
C.民间文学说 D.传统文化说
E.物质文化说
14、以下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民俗的特征()A.地域性和季节性
B.功利性和技艺性
C.保守型和稳定性 D.经验型
E.田园性
15、民间游戏种类众多,形式多样,从性质上划分,有以下哪些种类(A.智能游戏
B.体能游戏
C.力量型游戏
D.技巧性游戏
E.智能与体能结合的游戏
四、简答题:
1、民俗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每答对1点,得0.5分,满分5分。)(1)民俗的集体性(8)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2)民俗的民族性(9)民俗的类型性(3)民俗的阶级性(10)民俗的规范性与服务性(4)民俗的普同性
(5)民俗的历史性(6)民俗的地方性
(7)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
2、举例说明干栏式建筑分为哪几种类型。
干栏型建筑是适合于南方潮湿多雨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民间居住形式(1分)。它分为(1)普通干栏式以傣族、壮族民居为典型(1分)。
(2)千脚落地式以云南怒江州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民居最为典型(2分)。(3)吊脚楼式以南方山区的汉族民居和苗族、瑶族等族民居为典型(1分)。
3、简述蒙古族饮食民俗方面的特征。
(1)蒙古族人以牛、羊肉和奶酪品为主食,饮食习惯为先白后红。即奶酪和肉制品。(2分)(2)、饮料以奶茶为主。主要有三种:奶茶、酸奶、奶酒。(2分)(3)、逢年过节或嫁娶等喜庆活动,通常做传统待客菜——羊背子。(1分)
4、中国民居建筑有哪些基本类型和基本特点?(每答对1点,得1分,满分5分。)民居建筑的基本类型有:(1)洞穴居
(2)“干栏式”建筑(3)帐篷或移动式居所(4)“上栋下宇式建筑”
(5)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有: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和宗教性。
5、民俗具有哪些社会功能?
(1)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1分)(2)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的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1分)
(3)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有规则的进行,保持着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1分)
(4)调节功能。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1分)
(5)审美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作用。(1分)
6、西北民族服饰具有什么特点?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裕袢”。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面套绣花背心。男女均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2分)
哈萨克族服饰适合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特点,便于骑乘。男子有皮大衣、皮裤、衬衣、长裤,多用白布制作而成。妇女多穿丝绸、花布、毛织品缝制的连衣裙。帽子、头巾颇为讲究。(1分)回族在服饰上的特点就是其礼拜帽,一般用白布制作,为无檐小圆帽。(1分)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1分)
7、举例说明西班牙人的社交礼仪。
(1)西班牙人相见时普遍采用握手和拥抱的方式。(1分)
(2)西班牙人生活轻松,喜欢夜生活,他们吃晚饭的时间,一般是在晚上8点左右。(1分)(3)西班牙人一般不守时。(1分)
(4)西班牙人喜欢谈论政治、体育、旅行,避免说宗教、家庭和工作。(1分)(5)不要说关于斗牛的坏话,不能把大丽花和菊花作为礼物送人。(1分)
8、汉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民俗特点是什么?(1)汉族传统节日多源于农事。(1分)(2)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多源于历史。(1分)(3)汉族古代思想意识的着眼点主要是人伦道德,而不是鬼神和看重来世的宗教。(1分)民俗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农业社会文化特点。(1分)具有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1分)
9、简述中国的四合院。
北方四合院由两层院落组成,第一层为围墙、倒座组成,第二层由倒座,正房及两侧厢房组成,一般第二层院落的四幢房屋互不联接,以便于采光取暖。(2分)
南方四合院围合的四幢房屋紧密相连,故中间院落较小,加上南方多二层楼,故形似井口,因而院落称“天井”。这种”天井”便于通风透气。(2分)
北方四合院以北京四合院、济南四合院、太原四合院为代表,南方四合院以苏州四合院、周庄、南浔、同里、及海盐四合院为代表。(1分)
10、举例说明村落组织的习俗。
(1)严格维护村境。这是村落组织从土地观念出发维护本村利益的一种习俗,由传统的地缘关系和强烈的村界意识所决定。(2分)
(2)组织协调村落社会的集体活动。这种惯例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婚丧大事的协力互助;二是修建房屋的协力互助;三是耕种收割的换工互助。(1分)
(3)管理村落的共同生活秩序。有以下主要的内容和形式,如:村落议事、村落规约、村落制裁等。(1分)
(4)开展乡里的社交往来。主要是村落中喜庆、年节、庙会等群众集体活动的开展。(1分)
11、各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些?(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1分)(2)求吉心理(1分)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1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1分)
(5)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1分)
12、影响农业生产民俗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农业生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气候、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1分)
(2)科学技术。农业科技水平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利用改造能力,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手段。(1分)
(3)经济条件。一个社会的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素质、居民习惯等。(1分)
五、论述题
1、结合饮食民俗的特点和中国八大菜系特点谈谈你最喜欢的中外菜系。(1)谈谈饮食民俗的特点
饮食民俗是重要的烹饪文化遗产。它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传承性,对中国人的礼仪、道德、行为规范有深刻的影响。饮食民俗在一定意义上是窥视中华民族社会心态的窗口。(3分)
(2)谈谈中国八大菜系特点。
鲁菜历史悠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文化底蕴浓厚;川菜采巴蜀丰 富的物产,烹巴蜀之美味,“七滋八味”尽在其中;苏菜“金齑玉脍”,技法精妙,玲珑剔透;湘菜,香甜酸辣,诸味俱全,风味浓郁;徽菜古色古香,河鲜家禽,尽入其味;浙菜南料北烹,味贯南北,清鲜爽脆;闽菜清鲜和醇,色香味形,无一不备;粤菜清淡鲜活,博采众家,影响深远。(4分)(3)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菜系(2分),并说明原因。(2分)(4)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外国菜系(3分),并说明原因。(2分)
2、试述南北方的饮食差异。
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2分)
(1)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3分)
(2)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3分)
(4)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3分)
(5)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3分)
能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实际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南北方饮食的差异。(2分)
3、中国汉族有哪些主要的节日,请简述每个节日主要的风俗特点。(1)春节(2)元宵节(3)清明节(4)端午节(5)七夕节(6)中秋节(7)重阳节(8)腊八节
结合以上的节日谈谈每个节日的由来及传统风俗习惯。
(以上每个知识点2分,必须结合节日特点展开论述。)
六、案例分析题
1、一位专家到德国参观考察,主人亲自驱车到机场迎接,一见面双方行握手礼,然后主人请专家在后排左位。为了欢迎专家,主人准备了丰盛的晚宴,有德国特色菜肴:鱼子酱、煎蜗牛,还有大量的啤酒;就餐期间,主人不停给专家夹菜和添加酒水,专家表示感谢。用餐后,他们欣赏了德国传统哥罗波罗舞表演。
请指出这位专家有感哪些不符合实际的做法和描述,并加以改正。
答案:对该专家到德国参观考察的描述中有4处错误:
(1)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主人会请客人坐轿车的后排右坐而非左座。(3分)(2)鱼子酱和煎蜗牛是法国的特色菜,德国人餐桌主角是肉食,且最爱猪肉。(3分)(3)自助餐发明于德国,主人不会给客人夹菜口。(3分)(4)哥罗波罗舞是澳大利亚的民间舞蹈,德国人爱好音乐。(3分)
2.拜火是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 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接代传宗。请分析:拜火仪式为何在蒙古族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答案:
1、拜火仪式与蒙古族人的信仰有关。(2分)
2、信仰萨满教的蒙古族先民认为火是在天地分开时产生的,因此十分崇拜火神母。(4分)
3、崇拜火是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在蒙古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凡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具有象征家族、日常生活的延续。(6分)
3、2008年6月24日,“56个民族踏访组”一行4人来到畲族聚集相对集中的福建省宁德市亭坪村进行了访问。虽说“凤凰装”是畲族最具特色的服装,但记者找遍了全村也没能找到穿“凤凰装”的人。当地闽东青年文明号希望小学的雷秀妹老师得知记者采访的消息后,热情地换上了压在箱底的“凤凰装”,并戴上传统的发饰,只是由于时间原因,她不能够盘出凤凰头来。雷秀妹告诉记者,现如今许多畲族人认为,传统的“凤凰装”不如时装好看,也不方便穿戴,于是很少有人穿它们了,尤其是“凤凰头”现在很难找到会梳这种发型的人了,即便能够梳上也要用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所以很少有人如此装扮。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民俗正在渐渐消退中。只有在重大的活动和节日中,少数畲民才如此盛装打扮。
分析:案例反映出当代民俗现状中存在什么问题?请简要分析问题的成因,并谈谈你的对策。
答案:
1、案例中反映的实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即民俗文化传统正在统逐渐淡化。(3分)
2、民族服装逐渐淡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原因有二: 一是工作、生活不太方便,且穿着比较费时。(3分)更主要的原因则源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人们思想上更愿意接受现代文化,所以认为传统中某些习俗已经过时。(3分)
3、政府及当地文化部门可有意识支持民俗文化产业,在当地开展各种相关民俗文艺活动,传承民俗遗产。(3分)
选择题答案
1---5 BBCAC 6—10 DDBDD 11---15 DBCAB 16—18 BDC 19---23 BDBDB 24—28 BCBDC 29—33 ACACD 34---36 BAB 37---41 CCBAA 42—46 CABDA 47---51 DBABA 52—54 CDC
多选
1.ABDE 2.BE 3.ACD 4.ABDE 5.ABCD 6.ACD 7.BCDE 8.ABCE 9.ABCDE 10.BCDE 11.ABDE 12.ABC 13.ABCD 14.ABCDE 15.ABE
第四篇:中外民俗大题
第一章民俗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风俗: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他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二、简答论述 1.民俗的分类
(1)经济民俗: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包括生产、居住、饮食、商贸、服饰、交通等民俗。
(2)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包括家庭乡里、人际交往、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等民俗。
(3)信仰民俗: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包括民间信仰、巫术、禁忌等。
(4)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2.民俗的特征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这种传播有两种方式:民族迁徙和方式采借。
三、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民俗形成后会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变异性指民俗传播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民族性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地域性指民俗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如八大菜系(鲁川粤苏浙湘闽徽),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
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主要表现于信仰、崇拜、巫术、禁忌、占卜等活动上。
3.民俗的社会功能
1)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人际关系、尊老爱幼、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等。
2)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在很多地方起到乡规民约的作用。
3)民俗的娱乐功能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节作用。包括民间歌舞、游戏、竞技和杂艺等。如苗族的芦笙节、斗马节,侗族的花炮节、多耶舞,瑶族盘王节,佤族木鼓节,傣族泼水节等都具有娱乐的性质。
4)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5)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是社会成员保持凝聚力和向心力。4.民俗的形成
民俗源于社会生活,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经济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经济基础对民俗的产生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
二、政治的原因。封建统治对民俗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为各种民俗事象的迷信色彩,如婚姻丧葬、起房架屋、人生礼仪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信仰和禁忌等都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
三、宗教的原因。原始宗教和现代宗教都对民俗产生起过深远影响,比如原始宗教的一些仪式直接发展为后来的民俗活动,一些祭祀活动也演变成节日等民俗内容
四、地域的原因。不同的山川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民俗和习惯,这表现出民俗对自然环境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也体现出民俗之间的差异性。比如游牧民族要逐水草而居,“蒙古包”“吊脚楼”等民俗现象都是地域选择的结果。
5、民俗与旅游的辩证关系
一、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块,中国的民俗旅游资源: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地域覆盖面广,地方色彩浓;民族特点鲜明,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效益可观。
二、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
1、民俗促进了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现代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中除了获得美的享受之外,还获得新的知识。
2、旅游促进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旅游会把现代文明带进民族地区,打破传统文化的封闭状态,使得民族文化沿着多元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开拓眼界,促进民族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
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注意到文物古迹、人文风俗的保护工作。
三、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作用
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随着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会对当地文化进行冲击,从而淡化甚至同化民俗文化;另一方面过分地、夸大地宣传会使得民俗文化失真、庸俗化。
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由于旅游者的涌入,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会因商品化而受到歪曲并失去价值。异地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随之,民风淳朴也会丧失,还会出现崇洋媚外等,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西方社会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或思想意识会相伴而至,造成优良传统的丧失,这些都要采取防范措施和相应对策,以使民俗文化资源得以长期地使用和弘扬。
第二章 服饰民俗
名词解释
1.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2.胡服: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3.七星披肩:纳西族妇女服饰,缀以圆形花片,双肩各有一个大的,背上并列七个小的,分别象征日月星辰,表示披星戴月、勤劳不息,恶鬼不敢近前。4.凤凰装: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5.“米粒叶”是埃及妇女一种和有特色的民间服饰,是一块长方形黑色细布,绣有花边,不剪成固定样式,因此穿法各式各样。简答论述
一、服饰主要包括四类:
1.衣着;2.各种附加的装饰物;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二、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阶段、服饰以遮蔽身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除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阶段、除上述功能外,服饰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三、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共有12种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和工艺。
四、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求吉心理。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五、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1、进入农耕经济后,纺织业随之兴起,人类的服饰大为改观。
2、进入阶级社会,商代留下了一些服饰资料。
3、西周时期,贵族服饰承袭了商朝的上衣下裳,只是腰间束带渐宽。
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服饰风格不同,深衣和胡服出现。
5、西汉时,上下联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者所着。
6、魏晋南北朝时,胡服融入中国服饰,形成了中国服饰的重大转变。
7、唐代服饰吸收了胡服的某些特点,男子圆领、裹头、穿长鞋;女子以半袖衫为时尚。
8、宋代服饰在唐服圆领内加衬,改小袖为大袖,衣身也较快大。
9、元代蒙古族男女均穿宽大长袍,用带子束腰。
10、明代废胡服,恢复唐衣制度。
11、清代行满服,长辫。
二、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形成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建国后,中山装、西裤取代长衫;50年代后期,流行苏联的“列宁装”“布拉机”;文革时,穿蓝灰黑或军装,较单一;改革开放后,流行西装、夹克;今年来,服饰各种各样,异彩纷呈。
六、英国穿西服的规矩:
平时穿着如果上下身是不成套的,一般不系领带;若穿全套衣服,则要系上领带。穿双排扣要将扣子一一系上。单排扣则反之,平时可以不系,遇有正式场合,也只系其中的一个;两个扣子的系上面的一个,三个扣子系中间的一个。如果全都系上,反倒显得呆板。衬衫的袖子一般长出上衣口少许,这样显得精神利索,但衬衫扣一定要系上。
第三章 饮食民俗
名词解释
1.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2.饮食结构: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置方式。简答论述
饮食民俗特征:区域性、差异性、丰富性和民族性。
一、饮食民俗的形成 原因:
1.经济原因。食俗虽然是种文化现象,但其孕育和变异无疑会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基础,便会产生相应的膳食结构和肴馔风格 2.自然条件原因。饮食民俗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地域和气温不同,食性和食越自然也不同。3.民族原因。由于民族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民俗
4.宗教信仰原因。“民俗是退化的宗教”,不少食俗乃是从原始信仰崇拜或现代人为宗教的某些仪式演变而来的。
发展阶段:生食、熟食、烹饪。
二、饮食结构和类型
男方种植稻米,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主种小麦,以面食为主。菜肴是指素菜和荤菜的搭配。饮料是饮食结构的补充,有酒、奶、茶等。
三、饮食的惯制
1、日常生活需要的饮食惯制。汉族男方则一日三餐,早餐粥、馒头,午、晚餐用大米饭,副食为蔬菜、荤菜和饮料等。
2、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如饺子、年糕、粽子、月饼手抓饭。
3、礼仪饮食惯制。如生日蛋糕、寿面、交杯酒、豆腐饭等。
4、信仰上的饮食惯制。如斋饭、雄黄酒、上坟用膳等。
四、日本的茶道
由四个要素组成,即宾主、茶室、茶具和茶。茶道有四规七则,四归为和、敬、清、寂。七规为:茶要浓淡适口;添碳煮茶要注意火候;随着季节的变化,茶水的温度要与之相适应,茶花要新鲜;时间要早些;不下雨也要准备雨具;要周到的照顾到所有的客人,包括客人的客人。茶道包含着艺术、哲学、道德等因素,是接待亲朋、宾客,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一个渠道。
第四章 居住民俗
名词解释:
1.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2.居住惯制是指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在居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是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3.靠崖窑:是在垂直的崖面上开挖的土窑,可以向纵深发展,深可达20米,也可以向两侧发展,形成并列的窑洞。4.锢窑:是在平地上用土胚、砖石砌筑的拱顶房屋,锢窑的室内屋顶为拱形,与窑洞相似。5.一颗印:是汉族传统民居之一,流行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尤其以云南最为盛行。也是围绕天井布置房屋,东西南北房屋全部相连围和,外观犹如印鉴,所以俗称一颗印。
6.城市积木 香港房屋拆拆建建,说拆便拆,说建就建的情况,比别处更迅速,更频繁.因此有人把这种拆拆建建与孩子们玩积木相比,说这是搭“城市积木”.7.简答论述
一、居住民俗的形成
1、居住民俗的创始期:穴居和巢居,首先是原始群居,其次是生死分居,其三是迁徙居住。
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风篱与原始帐篷巢居向后来居住形式过渡的产物。
3、居住民俗的发展期: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居有定所,土木结构、砖石结构形成。一方面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有体现出多样化。
居住类型:(1)洞穴居;(2)干栏式建筑;(3)帐篷;(4)长屋;(5)庭园住宅。
二、居住的惯制
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火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火塘家庭活动的中心;火塘边座次、睡次的区别;火塘神圣的地方。
2、住房的分配:体现出长幼尊卑的关系。
3、公房:保存了原始社会生活习俗的住房分配,如云南的彝族男女公房。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三、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
1、实用性:民居是一种人们生活所迫切需要的人工产物。
2、艺术性:民居在形体构成和材料选择、安排等方面,制作者都遵循了一定的美学法则。
3、伦理性:不同辈分、性别、尊卑等的住房位置和陈设有所不同。
4、宗教性:除了专门的寺观外,民居也常设有供奉祖先、神灵的建筑物。
四、风水与民居
风水术的核心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风水中包含的三个民俗宗旨:第一、选择房屋基址时,最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能满意的环境;第二、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是指合理化;第三、用一些符号来避凶趋吉。
1、宅基选址:选址步骤:觅龙、观砂、察水、点穴。龙是祖山即总山脉;砂是祖山分支延绵而下,与本宅关系最密切的山岗;水是从山上下来与本住宅及砂山最靠近的溪、河、泉水等;穴就是基址所在,有吉凶之分。
2、3、住宅外部布局:住宅与周围的山、水、路的关系。
住宅内部布局:住宅地势子午向,北高南低;住宅格局,以合院为主,以墙、廊联系,围绕中轴线左右对称。
五、建房与入住
1.建房:一般分为择地、开工、上梁、立门、落成五个步骤。
2.入住仪式:择日入住,选黄道吉日;火的重要性,火塘、灶的设置;祖宗神位安放;庆祝。
六、装饰
1、门窗装饰。2、3、4、梁架装饰。雕龙画凤。
墙壁装饰,内外墙体都绘图,以白色为主。屋顶装饰,大屋顶,人物等。
5、屋内地面装饰及其他装饰。
七、居住类型:(1)四合院(2)围楼(3)窑洞(4)“一颗印”。
第五章 交通民俗
名词解释
1、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2、3、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侗族风雨桥 为侗族交通设施,一般长60-100米,宽四五米,青石做桥墩,杉木铺桥面,上建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息.为侗族建筑艺术珍品.简答论述
1.产生及特点:区域性、神秘性、等级性、行业性、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一)陆路交通民俗;(1)交通设施,道路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纤道盘上到和石阶路雪道城镇道路;桥梁①石桥②木桥③索道④其他。(2)交通工具,车辆、动物类交通工具、其他交通工具。(3)陆路交通信仰。
(二)水陆交通民俗;(1)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水道、其他交通设施。(2)舟船、筏。(3)水陆交通信仰。
(三)空路交通民俗。
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1)自然环境;(2)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3)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4)民族文化因素。
第六章 农业民俗
名词解释
1.农业民俗: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与经验诸内容的模式化行为。
2.刀耕火种 人类早期的工具为木棒,同时把石斧等经过磨制了的石器缚在木棍上,用来开垦掘地,种植作物,人们砍倒并放火烧掉地面的植物,将种子播到地面,依靠草木灰鹤土壤的固有肥力而使作物生长发育,坐享其成,这便是原始“刀耕火种”的游耕习俗.3..观光农业 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是旅游和生态农业的结合.利用旅游来推销农产品,成功将旅游开发与农产品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吸引游客与推销农产品.4.坎儿井:是维吾尔族的地下灌溉系统。简答论述
1、产生与发展:(1)原始农业民俗(2)传统农业民俗(3)现代农业民俗。
2、农业民俗的类型:(1)种植业民俗(2)渔业民俗(3)林业民俗(4)畜牧业民俗(5)采集与狩猎民俗(6)副业民俗(农产品加工业民俗)
3、农业民俗的特征:(1)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2)功利性(3)技艺性(4)稳定性(5)经验性(6)田园性。
4、影响农业民俗的因素:(1)自然环境(2)科技技术(3)经济条件(4)民族与地域传统。
5、农业民俗旅游开发原则:(1)地点选择(2)景观选择(3)季节选择(4)组合开发
3、农业民俗旅游的分类:(1)观光观赏类(2)游乐参与类(3)饮食购物类。
第七章 工艺美术民俗
名词解释:
1.工艺美术民俗是人们在生产、制作生活日用工艺品和装饰欣赏工艺品过程中形成的传承模式。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景泰蓝 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是用细扁铜掐成图案,焊在铜胎形上,再填上彩色油料经烧制,磨光,镀金而成.具有浑厚持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可惜在十多年前被日本等国暗中学去.3.七宝烧:是日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为日本人认为这类工艺品非常美丽华贵,恰如佛经中提到的其中珍宝,故冠以“七宝”之名。简答论述:
1.工艺美术形成和发展:工艺美术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一致的。中国工艺美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现代社会、当代社会几个阶段。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都是以石器、陶器工艺为主体的工艺时代。②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是以青铜器工艺为代表的。③封建社会是工艺美术的上升阶段,各种工艺得到发展,新工艺不断产生,是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发展时期。④近现代社会的工艺美术继续向前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史历代社会较为重视的内容,到了近现代,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东西文化交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空间。
3、工艺美术民俗的分类:(1)为生活日常用工艺品,即经过加工、装饰的生活实用品。(2)为装饰欣赏工艺品,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
4、工艺美术民俗的旅游价值:(1)功能美;(2)形式美;(3)质地美。
旅游时一种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审美活动。工艺美术的旅游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功能美。民间工艺基本上都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具有实用之美。形式美。形式美包括造型美、图案美、色彩美三个方面。
3、质地美。质地本身之美承载着艺术品之美。
5、工艺品要成为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自己的特色:(1)突出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2)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第二节 中国工艺美术民俗
1、中国工艺美术的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2)品类齐全;(3)技艺精湛;(4)风格独特;(5)不断创新。
2、汉族工艺美术民俗:汉族工艺美术的源头是远古先民创造的最早的十饰物。包括(1)陶瓷工艺(2)金属工艺(3)织染工艺(4)雕刻工艺(5)髹漆工艺(6)木工艺等。
3、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1)传统工艺继承较好;(2)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鲜明;(3)工艺品以实用为主;(4)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4.美国:工艺美术丰富多彩,缤纷绚丽,充分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国民经济和开放的思想文化所带来的活力。特点有:
(1)作品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变化;(2)作品绚丽多样,富于激情;(3)表现内容充满幽默感和娱乐性;(4)作品注意材料的机理效果和特性,(5)作品很少带有实用功能,以陈设和观赏为目的。
第八章 人生礼仪民俗
名词解释
1.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多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2.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3.入赘:又叫从妻居,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简答论述:
1.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1)诞生礼仪(2)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3)婚姻礼仪(4)丧葬礼仪。2.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1)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社会中的地位。
(2)成年礼仪,举行成年礼的最终目的是使年轻人能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能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
(3)婚姻礼仪,男女双方经过合法结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婚后所生子女的权利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的合法财产也能受到国家的保护。
(4)丧葬礼仪,既是衡量子孙尽孝与否的标志,又对能否得到祖先荫庇是家道昌隆具有重要意义;也表达了死者亲属对死者的真诚怀念,以及对灵魂存在论这种迷信思想既恐惧又有所求的复杂感情。
一、汉族人生礼仪民俗
1、诞生礼仪
(1)求子仪式:包括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
(2)孕期习俗:包括孕妇禁忌、孕期馈送和接生方式。(3)庆贺生子:洗
三、满月、抓周。
2、成年礼仪: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开笄。
3、婚姻礼仪
(1)相亲、订婚阶段:媒、贴、聘。(2)迎娶阶段:准备嫁妆,花轿迎娶,拜堂成亲。(3)认姻亲关系:婚礼后男女双方要互认宗亲、近亲。
4、丧葬礼仪:
(1)初终:嚎哭,招魂。(2)设床:设床停尸。(3)沐浴、更衣:穿寿衣,四季之服。(4)报丧:巴死讯报告亲友。(5)大殓:把遗体抬入棺材。(6)选择墓地及落葬日:讲究风水。
我国汉族葬式主要是土葬,僧人火葬。
二、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
1、诞生礼仪
(1)未孕前的求子习俗:摩梭人崇拜干木女神,白族供奉女性生殖器,拜观音菩萨等。(2)怀孕时的习俗:不吃生姜,不吃兔肉等。(3)临产习俗:隔离独处。
(4)诞生后的习俗:三朝、满月、百日、周岁。
2、成年礼仪(1)冠、笄之礼(2)穿裤、换裙(3)文身、染齿和凿齿
3、婚姻礼仪
(1)抢婚习俗:傈僳族、云南红河苗族。(2)入赘习俗:鄂温克族、傣族。
(3)表亲婚:土家族。
(4)转房婚:壮族、苗族、傈僳族、佤族、布依族、蒙古族等。(5)不落夫家:广东、福建、广西一带及一些少数民族中。
4、丧葬礼仪:
(1)安葬方式及其分类:火葬、土葬、天葬、塔葬、悬棺葬及其他。(2)丧葬的礼仪表现:停尸、招魂、报丧、吊唁、入殓、送葬。
三、港澳台人生礼仪民俗
1、香港、澳门:凡婚礼、添丁、祝寿之类喜庆,都要作“人情”(贺礼)。春节、中秋佳节,常向尊长赠礼。平时探访者较少,只以电话问候,必须造访时,要先电话联络。一般社交,宜约于酒楼或茶餐厅。陌生人称呼,男士称“先生,女士称“太太”“小姐”,政府机关人员、警察称“阿Sir”女性称“Miss”“Madam”。小店老板称“事头”“老细”工人称“师傅”等。
2、台湾:
(1)婚嫁:同姓不婚,需经议婚、订婚、完婚、迎亲四个阶段。(2)丧葬:沿袭大陆。
(3)生育:孕妇常吃猪肝补胎、报喜、做月内、满月、周岁、十六岁都有仪式;重男轻女。(4)寿庆:男女成人后,每逢生辰都有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的庆祝仪式。女儿出嫁者,寿庆比较隆重。一般50岁时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100岁为期颐。
一、亚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1、日本
(1)婚俗:日本婚姻形态基本上有两种:嫁入婚、婿娶婚。
(2)礼仪:言谈举止、家访的规矩、做生意的方法等都有体现。
2、东南亚
(1)马来西亚:见面摩擦对方手心,并佛掌摸心窝互致问候。交谈时回避种族纷争、政治生活机宗教信仰。正式场合不穿黄色衣服。严禁摸背部、头部。
(2)泰国:20岁左右的男子腰过三个月的僧侣生活;不能摸人头;睡觉忌头朝西。忌讳红笔写人名。(3)菲律宾:交谈时不要涉及政治纷争、宗教和近代史。不要嘲笑天主教会、政治人物或某人家庭。受邀请迟到15至30分钟为宜。
(4)印尼:以右为尊;孕妇忌吃鲨鱼、忌杀鸡。
(5)缅甸:男孩要出家一段时间,不用左手吃饭,不能伤害乌鸦、牛。
3、印度
(1)见面双手合十,口念“向你致意”。尊长者,在老人和父辈的名字后腰加一“吉”字。
(2)做客须带欧洲巧克力或印度甜点心,鲜花。礼物最好是黄色、红色和绿色包装,象征幸福和快乐。
(3)从出生到成年经历命名礼、喂饭仪式、剃头礼、拜师礼等。(4)婚礼:新郎给新娘戴手镯,新婚夫妇绕“圣火”转圈。(5)葬俗:印度教徒火葬、拜火教徒天葬、穆斯林土葬。
4、越南
(1)日常礼仪:见面打招呼、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常用酒和生冷酸辣食物待客。(2)春节立竿驱鬼习俗。(3)食槟榔习俗。
(4)越南京人的婚俗。三步骤:对生辰八字、送聘礼、迎亲和举行婚礼。
(5)越南京人的葬俗:土葬,先扎白魂,其次小殓,后为大殓。送葬时,子女要披麻戴孝,到墓地时,要行初愚、再愚、三愚礼,祈求亡灵安歇。斋日行不同的礼节。忌日要上供。
二、美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1、美国
(1)握手:普通见面礼。一般是女方、长者、上级、主人先伸手,握手时注视对方。女性彼此见面不握手。
(2)称谓:直呼其名,很少用正式头衔称人。
(3)谈话:不能涉及年龄、婚姻、收入等个人问题,交谈时保持一定距离。(4)社交惯例:女士优先、提前预约、送礼宜轻等。(5)禁忌:忌讳“13”和“星期五”。
2、加拿大
(1)见面:握手、拥抱。熟人见面直呼其名,长者尊者要用尊称。(2)拜访:拜访前要预约,约会须准时。
(3)送礼:送礼不在乎其经济价值,不能送白色百合花。(4)聚会:不穿牛仔裤,10点,周末11点半前须告辞。(5)交谈:无感兴趣话题则谈天气,爱谈政治。
(6)其他:重视公共场所礼节、乐于助人、在家不吹口哨、不讲故事等。
3、巴西
(1)婚礼:女子18-20岁,男子24-26岁,合法婚有两种:教堂登记和政府登记。男方无需聘礼,女方准备一切。
(2)印第安人待客时行沐浴礼,招待客人最好礼节是河里洗澡。
三、欧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1、英国
请客吃饭一般在晚上,邀请方法可以通过手写请柬、印刷请帖或电话等形式。晚宴一般九点开始,不能迟到。服务从最年长、最重要的女宾开始,吃饭喝汤不能发出声音。
2、法国
尊重妇女,女士优先,讲文明、重礼貌。热情而不重然诺。尊重隐私权。
3、德国:礼仪之邦,讲究公共道德。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互相谦让、尊重老人和妇女儿童已成为传统美德。
4、意大利:讲究礼貌,乐于助人,讲究公共道德,结婚要在教堂里边。重视生日。土葬。
5、俄罗斯
(1)日常礼仪:待客以面包和盐,亲吻、握手;介绍时先介绍女子;尊重女子;赴会不能迟到。
(2)命名习俗:父母抱着婴儿和寄父母、祖父母一起到婴儿宫,父亲去办理出生证明,母亲受赠《婴儿保健手册》。命名典礼在国歌声与贺词中开始。
(3)婚俗:说媒讲究单日,忌讳星期
三、星期五和12号。相亲时祷告,结婚事摆“门形”婚宴。
(4)丧葬习俗:土葬、火葬。葬后8天和40天,分别办丧后宴。6西班牙
(1)称呼:先生加父姓,夫人加夫姓,未婚女子小姐加教名。(2)约会:电话通知,男士黑皮鞋,女士戴耳环,女士优先。
(3)交谈:注重个人隐私,不谈宗教、家庭、个人工作。自尊心、荣誉感强。
(4)送礼:酒、巧克力、工艺品等,不送鲜花和个人化物品。礼品需包装,进门即给主人。忌讳大丽花和菊花图案。不喜欢中国传统山水画、仕女图案。
一、非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1、南非:民族成分复杂,生活习俗各异。祖鲁族是最大部落,从事农业及畜牧业,以玉米为主食。牛是财富的象征,节庆杀牛,置牛头于屋顶,意识永不忘本。娶亲以牛为聘礼,行一夫多妻制。
二、大洋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1、澳大利亚
(1)称呼:正式场合全称,冠以先生、女士、小姐。亲友之间,直呼其名或昵称。(2)见面:握手、接吻、贴面。先介绍长者、尊者。(3)请客:提前一周邀请,造访要先约定。(4)土著人男子10-12岁开始参加成人仪式,男女均文身。
(5)葬俗:土葬、火葬、天葬、弃葬、木乃伊等。
2、新西兰
欧洲和亚洲移民遵循各自传统风习。毛利人尊敬长者,重视权杖、绿玉项链等传家宝。能歌善舞,擅长雕刻。接客最高礼是碰鼻礼。因国鸟为几维鸟,故新西兰人自称“几维”。
第九章 人际礼仪民俗
名词解释
1、人际礼仪:是指在一定交往场合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
2、国讳:又称官讳,是举国都应避讳的名称,主要是指皇帝及皇帝祖辈、皇太子等人的名字。
3、“TOP”原则:是所有旅游从业人员应遵循的着装原则。指人们的穿着打扮要兼顾时间、地点、场合的需要。
简答论述
1人生礼仪的特征:(1)符合现代观念(2)符合现代审美标准(3)符合现代生活特点(4)符合现代国际惯例(5)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2人生礼仪的性质:(1)阶级性(2)民族性、国别性(3)普遍性。作用:(1)尊重作用(2)约束作用(3)教育作用(4)调节作用。第二节 中国人际礼仪民俗
1、汉族人际礼仪习俗:
(一)古代汉族人际礼仪习俗,(1)举止性礼节,站立礼跪拜礼女子行礼坐姿礼节穿戴仪容与礼节谢罪之礼——免冠、徒跣、肉袒、负荆。(2)称谓礼俗,名称称谓名称避讳指称称谓礼俗④与双方相关之人、物方面的称谓礼俗⑤官场称谓礼俗。
(二)现代汉族人际礼仪习俗,(1)举止性礼俗,①握手②鞠躬③磕头④碰杯⑤吻礼⑥拥抱⑦手礼⑧眼礼⑨微笑。(2)言语礼仪,①称谓②问候语。(3)交际媒介物,①酒②茶③其他交际媒介物。
1、服饰仪容礼仪:(1)服饰礼仪(2)仪容礼仪
2、服饰礼仪的“TOP”原则:是所有旅游从业人员应遵循的着装原则。“TOP”即“time”(时间)、“occation”(场合)、“place”(地点)的缩写,指人们的穿着打扮要兼顾时间、地点、场合的需要。
3、穿着制服要做到:(1)整齐(2)清洁(3)挺括(4)大方。
4、仪容礼仪规范着重:个人发部修饰、化妆修饰和面部修饰。
5、言谈举止礼仪:(1)语言礼仪,①称呼语②问候语③答应语。(2)举止礼仪,①站姿②坐姿③步姿④手姿。
第十章 岁时节日民俗
名词解释
1、节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
2、感恩节:是美国独创的、最具美国特色的节日,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举行。它既是一个祈祷和感谢上帝的古老节日,更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简答论述
一、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岁时节日民俗是和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导致了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其形成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2、3、4、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的影响;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历史事件和传说的影响 文化传播的影响
二、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
1、宗教性节日民俗2、3、4、生产性节日民俗 年节及其民俗 文娱性节日其民俗
三、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
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汉族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四大传统节日。
1、日本
(1)女儿节:三月三;(2)端午节:五月五;(3)七夕:七巧节,七月七
(4)樱花节:3月15日—4月15日
2、韩国
(1)春节:正月初一
(2)独立运动纪念日:3月1日(3)中秋节:八月十五
3、东南亚
(1)泼水节(4月13日):缅甸(2)光明节(7月14-16日):缅甸(3)独立日:菲律宾(6月12日)、马来西亚(8月31日)、印尼(8月17日)。(3)宋干节(4月13-15)、水灯节(12月15日):泰国(4)国庆节:新加坡(8月9 日)、越南(9月2日)
4、印度
(1)杜尔佳节:9~10月(2)灯节:10~11月
一、美洲国家
1、美国
(1)独立日:7月4日
(2)情人节:2月14日
(3)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4)圣诞节:12月25
2、加拿大
(1)枫糖节:3月~4月(2)狂欢节:2月上、中旬(3)郁金香节:5月最后两周
3、巴西(1)桑巴舞与狂欢节
(2)父亲节:8月第二个星期天(3)敬牛节
二、欧洲国家
1、英国:元旦、耶稣受难日、复活节、五朔节、春假日、圣诞节、节礼日。
2、法国:元旦节、除夕夜、国庆节(7月14日)、劳动节、停战节(11月11日)。3、4、5、6、德国:圣诞节、狂欢节、啤酒节、复活节、耶稣圣体节、婚礼节、乡村节。俄罗斯:复活节、圣诞节、洗礼节、谢肉节、元旦、清明节。西班牙:口福节(1月17日)、螃蟹节、鲜活节。
意大利:狂欢节、赛马节(7月2日、8月16日)、复活节
三、非洲国家
1、埃及:尼罗河泛滥节、埃及惠风节
2、南非:喧闹艺术节、兰花节
四、大洋洲国家1、2、澳大利亚:国庆(1月26)、圣诞节 新西兰:新年、复活节、澳新军团日
第十一章 游艺民俗
名词解释
1、游艺民俗:是口承文艺活动、民间歌舞、民间戏曲与曲艺、民间竞技与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2、3、4、5、民间歌舞:是指载歌载舞或乐舞的民间游艺活动。
民间小戏:是指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民间演唱的戏剧艺术。
民间曲艺:又称民间说唱,它是以说唱为主,包含一些表演因素的口头艺术形式。工艺美术民俗:是人们在生产、制作生活日用工艺品和装饰欣赏工艺品过程中形成的传承模式、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民间杂艺:古代称为“百戏”、“把戏”,是流行于民间以杂耍性表演为主的娱乐活动。
7、民间传说: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8、9、民间竞技:是一种以竞赛体力、技巧、技艺为内容的娱乐活动。
歌圩会 广西壮族每年三月三是举行的,对歌前先抬着刘三姐神像游行一周,然后男女青年身着盛装相互对唱,红蛋和绣球则是男女青年传播交流表达情感的信物.简答论述
二、游艺民俗类型
根据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游艺民俗可以分为七类:口承文学活动类、民间歌舞活动类、民间小戏活动类、民间曲艺活动类、民间竞技活动类、民间杂艺活动类和民间游戏活动类。
三、游艺民俗的特色
1、娱乐性与竞技性相结合
2、季节性与节日性相结合
3、明显的祭祀与巫术色彩
4、浓郁的乡土特色
四、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
1、欣赏的价值
2、参与的价值
3、娱乐价值
第二节 中国汉族游艺民俗
一、民间口承文学 民间口承文学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主要反映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大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一种文学。
1、民间歌谣
(1)山歌:南方诸省对民歌的统称。(2)号子:与劳动相关。
(3)信天游:流行于陕甘宁。
(4)花儿:流行于西北高原的民歌,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动听。(5)小调:结构规整、形式多样、富于变化。(6)风俗歌:古歌、酒歌、婚嫁歌和丧歌等。
2、民间故事
(1)童话:幻想故事,充满浪漫色彩。(2)生活故事:现实性较强。
(3)民间寓言:哲理性故事,短小精悍。
(4)民间笑话:属于幽美讽刺小品,分为嘲讽笑话、幽默笑话、诙谐笑话三类。
3、民间传说
是劳动人民创作的鱼一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古迹、山川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具有传奇性、神秘性、与一定的自然和实物结合在一起等特点。
4、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
民间谚语式劳动人民用形象、精练的韵语,直接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口传语言艺术。具有哲理性、训诫性、形象性、通俗性和音韵和谐的特点。按内容可以分为政治谚语、劳动谚语、道德谚语、科学谚语。
民间谜语是含蓄的咏物性和有迷惑作用的短谣。具有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分为物谜、事谜、字谜三类。
二、民间歌舞
民间歌舞是指载歌载舞或乐舞的民间游艺活动。民间歌舞的产生与生产实践和宗教祭祀有关,最早的民间歌舞是原始的劳动舞和仪式舞,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民间歌舞逐步完善和发展,又实用性的娱神歌舞发展成今天自娱性娱人歌舞。按表演形式分,民间歌舞包括民间歌舞、民间乐舞、民乐三种。
1、北方汉族歌舞
(1)山东秧歌:有鼓子、海阳、胶州三大秧歌,是山东民众刚直、豁达性格象征。(2)东北秧歌:动作强劲有力。
(3)陕北秧歌:流行于榆林和延安大部分地区。(4)河北秧歌:流行于唐山。
2、南方汉族歌舞
(1)花鼓:徽、浙、苏、湘、鄂(2)花灯:滇、黔、蜀、湘、鄂
(3)采茶:浙、赣、徽、闽、桂、粤、湘、鄂
三、民间小戏
民间小戏是指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民间演唱的戏剧艺术。我国的民间小戏种类繁多,大体可以归纳为花灯系统、花鼓系统、采茶系统和秧歌系统。北方地区多为秧歌戏,南方地区多为花鼓戏。此外还有宗教戏剧、傀儡戏、皮影戏等。
四、民间曲艺
民间曲艺又称民间说唱,它是以说唱为主,包含一些表演因素的口头艺术形式。全国有300多个曲种。按照表演手段不同,曲种分为说、唱、数、说唱兼有四个门类。1、2、3、4、说类:评书、评话、相声、滑稽;
唱类:大鼓、、渔鼓、坠子、琴书、弹词、牌子曲、莲花落等; 数类:数来宝、快板、山东快书; 说唱兼有类:鼓书、评弹。
二、民间竞技
民间竞技是一种以竞赛体力、技巧、技艺为内容的娱乐活动。它包括三大类:赛力竞技、赛技巧竞技、赛技艺竞技。
三、民间杂技
民间杂技古代称为“百戏”“把戏”,是流行于民间以杂耍性表演为主的娱乐活动,它包括民间艺人的杂手艺、动物表演及诸种斗戏。究其主演形式,大致可以区分为民间艺人的杂耍表演、动物的斗戏与表演两大类别。
四、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是指流行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游戏是游艺民俗中最普遍的、最常见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助兴游戏、体能游戏、智能游戏、博戏。
第三节 中国港澳台游艺民俗
一、香港游艺民俗
香港是一个迅速崛起的现代化都市,却同时保留着许多民族特色浓郁的风俗习惯,悠久的传统文化。如端午节的龙舟竞赛、中秋节的彩灯会、春节焰火和元宵灯节等。还经常举办国际性或区域性的体育活动。香港拥有各种赛马场、夜总会等娱乐设施,每年都吸引了很多游客。
二、澳门游艺民俗
澳门有东方的“蒙地卡罗”之称,博采业在澳门有16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三种类别:幸运博彩;押注于赛狗、回力球和赛马车;彩票。最著名的赌场有澳门赛马车场、葡京娱乐场和水上皇宫。
三、台湾游艺民俗
台湾高山族文学艺术以口头民歌、民谣为主,有颂祖歌、耕作歌、悲歌等。乐器有口琴、竹笛、鼻笛、弓琴、腰铃、殿板等。舞蹈有甩发舞、杵舞、大帽舞。
台湾汉族民歌有古民歌和鹿港民歌两种。古民歌劝善为主要内容,以“昔时贤文”和“百家白”两首最为流行;鹿港民歌内容广泛,以普渡歌、大普歌、泪州圣母歌和戴万生反叛歌四首最为流行。汉族乐曲大致可以分为七子班、老戏、白字戏仔、潮州戏和布袋戏五类。民间舞蹈有大鼓凉伞。戏曲种类有台湾歌仔戏。
第四节 外国游艺民俗
一、亚洲国家游艺民俗
1、日本
(1)舞蹈:插秧舞、路鸟舞、鲸鱼舞等。
(2)戏剧:能剧、歌舞伎、话剧、歌剧、舞剧、木偶剧。(3)体育:相扑、柔道、围棋、棒球。(4)游戏:打羽毽、抽陀螺、玩纸牌等。
2、韩国
(1)宫廷乐:雅乐、唐乐、乡乐。(2)民族乐:杂歌、民谣、农乐。(3)舞蹈:太鼓舞、杖鼓舞。
(4)竞技:摔跤、荡秋千、跷跷板、车战、牛比赛等。
3、印度
(1)音乐:分为南北派。
(2)舞蹈之邦:古典舞多是祭神舞、宫廷舞;蛇舞。
4、泰国
(1)音乐:悲曲、愤曲、娱乐曲、佛事曲等;三大乐队:比帕乐队、弦乐队、玛合理乐队。(2)舞蹈:分为表演舞和民间舞两类。
(3)竞技民俗:泰拳、藤球赛、赛舟、风筝赛。
二、美洲国家游艺民俗
1、美国
(1)音乐:主要有教堂音乐、军乐、爵士乐、摇滚乐和古典音乐。(2)舞蹈:芭蕾舞、土风舞、霹雳舞等。
(3)体育竞技:棒球、橄榄球、篮球、高尔夫球、网球、足球等。
2、巴西
(1)音乐:四大音乐中心是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萨尔瓦多和库里蒂巴。(2)舞蹈:桑巴舞和卡波埃拉舞最为著名。
(3)体育运动: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田径、赛车等。
三、欧洲国家游艺民俗
1、英国
(1)音乐:古典音乐、中世纪音乐、流行歌曲、爵士乐、摇滚乐、铜管乐。
(2)体育竞技:足球、橄榄球、网球、板球、体操、拳击、游泳、赛车、射箭、登山、骑马、曲棍球、水球等。
2、法国
(1)舞蹈:古典舞、爵士舞、踢踏舞、迪斯科和霹雳舞。
(2)体育运动:登山、滑雪、冲浪、橄榄球、网球、体操、游泳、赛车、骑马、马拉松、滑冰等。
3、德国
(1)音乐之乡:巴赫、亨德尔、舒伯特、舒曼、瓦格纳、拉斯姆、勋伯格、米德米特等著名音乐家。
(2)体育竞技:足球、网球、高尔夫球、游泳、滑雪、骑自行车、骑马、徒步漫游等。
4、俄罗斯
(1)五大娱乐爱好:读书、体育、打猎、钓鱼和旅游。
(2)体育:冰球、足球、国际象棋是最普及、最受欢迎的三种。
5、西班牙
(1)音乐群星:普拉西多·多明戈、阿尔贝尼斯、格拉纳多斯等。
(2)舞蹈:地区性舞蹈、波勒诺流派、安达卢西亚流派、新古典主义、弗拉门戈舞、萨苏埃拉和西班牙现代芭蕾。(3)体育竞技:斗牛王国。
四、非洲国家游艺民俗
1、埃及
音乐受阿拉伯影响;舞蹈有东方舞、渔民舞、灯舞、棍舞和丰收舞等。
2、南非
音乐受西方影响;五大动作柔曼轻盈,节奏明快,肩、腿部技巧明显。
五、大洋洲国家游艺民俗
1、澳大利亚
(1)音乐:澳大利亚在歌剧、芭蕾舞、交响乐大型乐曲和古老民歌方面多姿多彩,澳式摇滚乐和乡村音乐是多元化音乐艺术的代表。
(2)体育运动:足球、板球、网球、橄榄球、赛马、游泳、冲浪、跳水、潜水、钓鱼等。
2、新西兰
(1)音乐:毛利人的音乐舞蹈是伴随着毛利口头文学一起表现的。乐器有笛、响板、号角。(2)舞蹈:波依舞、恰卡。
(3)体育活动:足球、板球、网球、橄榄球、高尔夫球、曲棍球、游泳、冲浪、滑雪、潜水、爬山等。
第十二章 宗教信仰民俗
名词解释
1、宗教信仰禁忌:是指人们为达到虚幻的彼岸世界,必须在现实生活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图腾:是说原始民族对所崇拜的事物,都认为和自己的氏族、部落有亲族或血缘关系,这是图腾崇拜的实质。
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世界上成熟最早的一种至尊教,是以超脱轮回、投身净士、达到涅槃境界为最高目标的宗教。
4、信仰:信仰属于精神的范畴,是以中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人的特殊的情感和心理体验。
5、民间信仰习俗:是出于对某种精神体、某种宗教的信仰心理而形成的包括习惯性的仪式,行为等的风水。简答论述:
一、宗教信仰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根源:宗教信仰的产生是人类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受自然界沉重的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2、认识根源:宗教信仰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根源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物质和歪曲反映。
二、宗教信仰的特征
1、盲目性:宗教的神都是人们根据现时生活的原形加以夸张而成的。
2、虚幻性:宗教信仰是一种虚幻的世界观。
3、系统的宗教礼仪:宗教对于人格化的神的偶像有着一系列的宗教礼仪。
4、有固定的组织形式:表现在:有固定的宗教职业者;宗教信仰者参与宗教活动;有宗教机构和相应的物质设施。
第二节 中国汉族宗教信仰禁忌
一、原始信仰
1、自然崇拜:天体神、地上无生物神、生物神
2、图腾崇拜:动植物和无生物、氏族与之有血缘关系、崇拜图腾、保护神、同一图腾禁婚。
3、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死,祖先对后代有庇护作用。
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1)宗教意识——核心(2)宗教组织(3)宗教礼仪
4、禁忌的起源:(1)是对灵力的崇拜和畏惧(2)是社会的人对自然的人的一些本能欲望的抑制。(3)是来自于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仪式(4)是人类从长期生活经历积累中得出的教训。
5、禁忌的分类:(1)宗教禁忌(2)生产禁忌(3)语言禁忌(4)生活禁忌 道教禁忌
1、原始信仰禁忌
(1)饮食上,禁止以崇拜对象为食物。(2)语言上,禁止直呼崇拜物之名。(3)崇拜物所在牌位,不得乱动。
2、道教禁忌
分为四个层次:戒律、斋戒、清规和一般禁忌。三大宗教禁忌
1、生杀禁忌:禁止杀生,是同宗教的善恶管、灵魂观和轮回观念连在一起的,认为人和动物不仅有灵性和灵魂,而前得互相轮回,因而把杀生作为一种罪过而予以反对。
2、饮食禁忌:这是中焦信徒用节食荤腥的清苦精神相崇拜对象表示虔诚和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
3、财物禁忌:各种宗教都禁止偷窃和抢劫,对于宗教职业者规定不贪财和不积财的接轨,因为它们都把对财物的欲望看成是罪恶的根源。
4、婚姻禁忌:宗教教义规定僧尼、教士不婚嫁,一次显示其品性高洁和出俗不凡的神圣性。
5、伦理禁忌:首先禁止欺骗、妄语;其次禁止不敬父母等。
第五篇:中外民俗课程标准
中外民族民俗 课程标准
《中外民族民俗》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中外民俗与旅游课程主要介绍民俗的基本理论及中外相关民族与国家的民俗文化生活。重点选择人口多、旅游开发价值大的民族民俗作为讲述对象。中外民俗与旅游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将来从事酒店管理、景区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航空服务管理、海乘服务的学生也大有裨益。该课程对提高学生基本素养、了解其他民族、国家的生活习惯,外出旅游有很大帮助。
二、课程教学目标:.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民俗基本内容。
2.对不同现象的民俗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日常交际中得到应用。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概况。
2、掌握各民族、国家具有特色的风俗习惯。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外民俗》作为高职高专类旅游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旅游地理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导游基础知识》、《客源国概况》、《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相互衔接配合。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不同民族大众,使得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都能得以传承,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本课程授课内容(72学时)
中华民族的分布与现状
1学时 中国衣食住行、婚姻、丧葬、节日禁忌习俗
1学时 第一节 汉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2学时 第二节 壮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2学时 第三节 满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2学时 第四节 回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2学时 第五节 苗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2学时 第六节 维吾尔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2学时 第七节 苗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2学时 第八节 蒙古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4学时 第九节 藏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4学时 第十节 白族、哈萨克、傣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2学时 第十节 其它少数民族概况及民俗
2学时 第三章 世界民族概述
第一节 亚洲民族概述
2学时 第二节欧洲民族概述
2学时 第三节非洲民族概述
2学时 第四节美洲民族概述
2学时 第五节大洋洲民族概述
2学时 第四章世界部分民族民俗 第一节日本
1学时 第二节韩国
1学时 第三节越南
1学时 泰国
1学时 新加坡
1学时 马来西亚
1学时 菲律宾
1学时 印度尼西亚
2学时 印度
2学时 巴基斯坦
1学时 尼泊尔
1学时 土耳其
2学时 埃及
2学时 南非
1学时 法国
2学时 荷兰
2学时 英国
1学时 希腊
1学时
还有10学时用于2学时的复习,8学时的实习实训 实训课安排: 学时
章节
实训内容
目标和要求
第一节 汉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讲之前请班上三个同学分别讲下汉族的传统习俗,包括节日
让学生对汉族传统习俗有个初步认识
维吾尔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维族舞蹈文化,维族语言、信仰文化
让学生记住维族舞蹈的特别,维族人民的勤劳
藏族概况及民俗风情
讨论西藏地区是否应该进行旅游开发?
让学生明白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合理应用
许多民族的织锦、绣花、编织艺术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民族艺术,并加以阐述
加深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中国民俗讲完以后
讨论:我最喜欢的民族
加深学生对各个民族的印象
世界民族民俗讲完后
讨论:我最喜欢的国外民族?
加深学生对国外民族民俗的印象
六、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程的重点:掌握各民族的特色风俗。
2、本课程的难点:在掌握各民族特色风俗的基础上,如何更好的遵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七、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 收集资料,制作ppt,向大家展示某种民俗风情 调查,撰写调研报告
八、考核方式
1.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时间为100分钟;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八种题型。试卷所采用的题型不得少于6种,总题量为50个左右 2.考核标准兼顾平时实践和课堂发言占总分50%。
九、本课程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推荐教材: 方澜、孙廷忠等中外民俗[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参考书:
石应平中外民俗概论[M]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