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信息》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0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与信息》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与信息》教学设计》。

第一篇:《生物与信息》教学设计

《生物与信息》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整理蚂蚁与蜜蜂传递信息的资料,你们做到了吗? 好,你们的“回答”,让老师获得了“你们做到了”这个信息!(板书:信息)

2、谁能说说人类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信息的?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人类是通过这些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出示课件)

3、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我们能收获什么信息?(动物传情课件)谁来说说你收获的信息?谁还想说?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4、鸟类,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异性传达信息,那么在我们的自然界中,其他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8 生物与)

二、实施探究,解决问题

(一)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

1、(出示板贴:蚂蚁图)同学们,课前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了实验和观察。现在让我们来汇报一下实验的结果吧!(出示空白观察表)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他们组汇报的实验结果怎么样?谁能为他们的结果做补充?

2、通过合作,我们的记录信息就更准确了。我们看这个观察记录。实验的分析是:(没有刺激气味,圈出“不会”;刺激气味,圈出“干扰”)得出的结论是:(圈出“气味”)板书;气味

3、下面,我们来观看科学家观察蚂蚁活动的一段资料,再来感受一下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分段播放)

A谁知道蚂蚁怎样将发现的信息传递给同伴? 对,蚂蚁从肛门周围分泌出气味,然后依靠触角碰触来相互传递信息。(板书: 触角 拖动视频框,标画触角相碰)我们看这两只蚂蚁正在碰触触角传递信息。(34-37)

b大批蚂蚁出洞时,是怎样“准确地”沿着已有的路线前进?是的,循着气味路标,大批蚂蚁往往舍近求远(标注:用红线标注蚂蚁行进的直线和弯线)。

c视频中的蚂蚁为什么打得你死我活?对,还是气味的问题,气味能够帮蚂蚁辨别家族的成员。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二)蜜蜂传递信息的方式

1、我们知道了小蚂蚁是靠气味和触角传递信息的。那么勤劳的蜜蜂又是怎样传递信息的的呢?请同学们将搜集的资料跟小组同学分享一下吧!(小组分享)

2、哪个组先来交流你们收集的资料!还有哪个组想说?

3、谁能模仿蜜蜂跳一下8字舞?她跳得怎么样?我们来看一下蜜蜂跳的8字舞。(课件演示简单蜜蜂8字舞)

4、看似的简单的8字舞,传递的信息量却不少。下面我们就走近蜜蜂的身边,看看它们用舞蹈的方式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又传递了哪些信息呢?要注意保证安全哦!(播放视频)谁来说蜜蜂传递信息的方式是怎样的?

(出示:你们啊,看的仔细,说的也很棒,蜜蜂的动作模式不仅传达了食物数量的信息,而且还包含蜜源传递离蜂房的距离及方向等信息。)读着圈出食品数量、距离、方向 三.拓展延伸 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1.我们通过探究知道了蚂蚁与蜜蜂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看看这些生物,你知道他们是怎样进行信息传递的吗?(出示七幅图)谁先说?

捕蝇草靠什么获取信息?(绒毛感觉碰触)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拍摄的精彩瞬间。(播放视频)像刚才这种生物自身“对感觉到的碰触”而做出反应的就是在利用“行为”的方式传递信息。(出示:行为)

(其他图片进行点击出示文字)

2、你们又收获了很多的信息,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老师考考大家。(出示练习题)四.拓展实践:

1.同学们学得真棒,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科学小故事。(播放录音)

故事中巧妙地运用了鸟类通过什么传递信息的原理,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对,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原理)

2、我们知道生物间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那么这些信息传递方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自己了解一下。(出示一串启示)

3、好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就要认真地完成下面的作业。(出示作业)明白了吗?

4、好,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带给人类的启示也无穷无尽。只要我们平日仔细观察,用心探究,就会发现生物间更多的奥秘,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二篇:《昼夜与生物》教学设计

昼夜与生物

教学目标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动植物录像、图片资料、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奇特而又常见的现象引入)同学们,到了晚上你为什么会睡觉?早上即使没有人叫你,你也会按时醒来?出示投影:“夜来香傍晚时花朵都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学生自由猜想、交流、汇报)由此引入新课:《昼夜与生物》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人生命的四大特征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在一天中,你的这四个特征会有变化吗?如果有,在各个阶段是如何变化的? 让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一猜。

在人的一天中,脉搏、呼吸、体温、血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简单汇报)

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张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什么?(教师为每个同学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身体的活动情况

(收齐同学们的记录表)现在,同学们的想法都在这里了,你们预测的对不对呢?想不想知道? 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项数据等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交流仔细观察,把其中的秘密给揭开,好

二、小组合作探究一:认识一天中人的生活节律

1.同学们,下面分小组交流自己一天中身体情况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学生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情况的记录进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2.同学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大胆发言交流发现)

3.同学们:当早晨醒来时,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变化;傍晚时分,体温会比清晨时升高约1C,血压也从早晨起床时的一天最低点升至晚上的一天最高点;夜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下降。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节律。

三、小组合作探究二: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

1、(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牵牛花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中的牵牛花是什么时间开放的吗?(学生简单汇报)

牵牛花开花的时间和花的颜色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猜想)

2、探究牵牛花的变化规律。

同学们,如何探究牵牛花的变化规律呢?

现在,请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

3、分小组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一朵新鲜的牵牛花浸入到碱水中,并让学生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然后,再把牵牛花放入酸水中,再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4、(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牵牛花开花期间,花的颜色常常会发生变化。清晨,牵牛花通常呈蓝色,可到了中午却成了红色。这是因为牵牛花中有一种特殊的花毒素,它遇碱变蓝,遇酸又会变红。清晨,经过一天的呼吸,花朵内的糖分减少,细胞液碱性增强,所以花朵呈蓝色;中午,花朵在阳光照射下,所含的糖分增加,细胞液酸性增加,花朵就呈红色了。

5、播放视频: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同学们,通过不同花开放的时间的不同,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简单讨论)7出示生物钟定义

7、(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18世纪植物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他还发现,同一地区的同类植物往往都在同一时间,根据这一事实,他编排一个“花钟”,每一个钟点用一种花代替把开花的时间表示在一个钟面形的花坛上。每次他只要看一下花的开放情况就知道当时的时间了。

四、小组合作探究四:昼夜更替对动物的影响

1、同学们,既然昼夜对植物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对动物有影响吗?(学生简单猜想)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简单汇报)

2、请看大屏幕:白天活动的动物如喜鹊、大雁、蜗牛、蚂蚁、蜻蜓,夜间活动的动物如刺猬、狐狸、猫头鹰、壁虎。通过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知道喜欢白天活动的动物叫什么?喜欢在夜里活动的动物叫什么?)

小结:喜欢、燕子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它们被称为昼行性动物;猫头鹰等动物喜欢在夜里活动它们被称为夜行性动物。

3、同学们,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与光照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简单汇报)教师小结:无论是昼行性动物还是夜行性动物,都是根据光照持续时间长短来安排它们的活动休息和生殖时间的。当白昼逐渐变长的时候,夜行性动物便推迟出巢活动的时间,而昼形性动物却醒的更早。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光亮与黑暗的时间来改变动物的行为。当把待在黑暗环境里的昼行鸟放在明亮的灯光下时,仅仅15分钟,它们就会活跃起来;当用明亮的灯光照射夜行鸟时,它们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4、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原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猜想一下好吗?(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养鸡场、养鸭场等,为了提高产蛋量,可以在光线逐渐暗淡时,打开鸡舍用电灯制造人工白昼。这可是提高产蛋量的好办法啊!

五、自由探究:分析自己的作息规律,并写出分析报告

1、同学们,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有规律吗?能否分析一下其中包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参加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展示(学生自由汇报)

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

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想法)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生物钟的内容,想办法测试一下自己的活动规律,相信生物种会帮助你更好的学习生活。

第三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学习设计(1)分组: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3)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师生评价——作业

八、教学设计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

看到了一张讽刺漫画,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 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含义

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

信息的含义(多媒体显示图片)

自学课本活动1,并思考:

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

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

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5、信息的含义是什么?

巡回观察,启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每组代表发言

回答以上不同问题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继续分层自学

信息的传递及获取

自学课本P5页,结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

2、你是怎样获取信息?

3、什么是信息的载体?刚才的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4、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

5、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实践活动:

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2004雅典奥动会的一份新闻报道;

2、看一段关于2004雅典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决赛胜利时刻);

3、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录音报道;

3、让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品,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兴奋

看课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

归纳总结

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处理性等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奥运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总结

(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

(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

(3)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个人举例)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一(附)

在多媒体网络中出示同步训练一的内容

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

看课本,认真总结,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层层推进

信息技术及利用

看课本P5—6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思考自己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信息技术?

3、知识提高:

阅读课本活动2,思考格林用到了了哪些信息技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由浅及深,从自己到格林,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增强为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而努力学习的计算机的信心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根据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用到的信息技术。总结格林的信息技术运用

设想自己将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二(附)

网络显示同步训练二

设计意图: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印象

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答案,加深理解

小 结

多媒体网络出示: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的特征

3、信息技术的运用

设计意图:使整节课,有序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通看课本,回想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理论框架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人完成任务情况,协作学习时对本组作出的贡献。

2、自我评价,对照本节课知识点,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填写在表中,并交给老师,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表格如下:

知识点

概念理解

是否掌握

通过什么方法掌握的 信息含义

信息传递、获取方法

信息技术含义及运用

十、课后作业

1、搜集传递信息的方法并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

2、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实例。

3、将以上结论填入下表:

表一:

序号

设备名称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在这里,“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化学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运动状态”则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与态势

从认识论视角看,信息是物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达出来的内在逻辑的时空序,表现为实体态信息、运动态信息、基因态信息、反应态信息和思维态信息等五个层次。从本体论视角看,信息是标志物质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信息与物质具有对等性,信息是全面的、浓缩的,是潜信息与显信息的统一。

一切可以被感知到的事物都可以叫做信息;可以作为其他信息传输、储存的媒介叫做载体

第四篇: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

《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李继锋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第十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对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数字的观察与分析,初步了解数字可以用来表达一定的信息,并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运用的能力,初步学会根据信息的特点进行简单的编码。

3、让学生在和同伴的交流中体验成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跳动的数字:1、2、3、4、5、6、7、8、9、0 教师:这些数字伴随我们成长,现在我写数,你来读一读。“110”你联想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数字与信息

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

1、研究电话号码(1)出示一组电话号码

112 114 119 120 122 117 121 12315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电话号码?

随着学生的回答,链接有关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

(2)同桌相互交流家中的电话号码和父母的手机号码,说一说各有几位数?

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了由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2、研究邮政编码

(1)教师出示一份自己收到的来信,放在视屏展台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果我们要给直溪中心小学的同学写封信,邮政编码是“213251”,它表示什么呢?

江苏省

132

51苏南地区

常州邮区

投递局

金坛市邮局

直溪支局

教师:你知道寄信填写邮政编码有什么好处吗?有了邮政编码采用机器分捡信件,将大大提高速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拓展视野,观察一组邮政编码。

根据邮政编码说一说,这些城市在苏南地区还是苏北地区?

3、研究居民身份证号。

教师:你能猜一猜老师的年龄和生日吗?

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号,让学生说出老师的年龄和生日。在小组交流,说一说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你有什么发现。

身份证号码有的是15位数字组成,有的是18位数字组成,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一些介绍。

三、走进生活,享受成功

1、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数字表达信息的例子。

2、教师展示从小区拍摄的图片:摩托车、汽车牌号,楼房编号、邮箱编号、门牌号码等。

3、尝试用数字编码。出示编写要求:

六年级同学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6月25日金坛市教育局将组织统一考试,学校教导处的老师正忙着为他们编写准考证号呢!下面是我校去年几位同学的准考证号,你能发现规律吗?试着为今年430名同学编写准考证号。

姓名

红 张小强 李

飞 许

英 蒋晓霞

班 级 六(1)六(1)六(5)六(7)六(8)

准考证号0501001 0501002 0501245 0501328 0501350

2006年6月

第五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学习设计

(1)分组: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3)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师生评价——作业

八、教学设计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

看到了一张讽刺漫画,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

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含义

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

信息的含义(多媒体显示图片)

自学课本活动1,并思考:

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

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

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5、信息的含义是什么?

巡回观察,启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每组代表发言

回答以上不同问题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继续分层自学

信息的传递及获取

自学课本P5页,结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

2、你是怎样获取信息?

3、什么是信息的载体?刚才的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4、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

5、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实践活动:

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2004雅典奥动会的一份新闻报道;

2、看一段关于2004雅典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决赛胜利时刻);

3、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录音报道;

3、让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品,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兴奋

看课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

归纳总结

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处理性等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奥运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总结

(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

(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

(3)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个人举例)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一(附)

在多媒体网络中出示同步训练一的内容

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

看课本,认真总结,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层层推进

信息技术及利用

看课本P5—6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思考自己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信息技术?

3、知识提高:

阅读课本活动2,思考格林用到了了哪些信息技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由浅及深,从自己到格林,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增强为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而努力学习的计算机的信心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根据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用到的信息技术。

总结格林的信息技术运用

设想自己将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二(附)

网络显示同步训练二

设计意图: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印象

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答案,加深理解 小 结

多媒体网络出示: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的特征

3、信息技术的运用

设计意图:使整节课,有序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通看课本,回想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理论框架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人完成任务情况,协作学习时对本组作出的贡献。

2、自我评价,对照本节课知识点,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填写在表中,并交给老师,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表格如下:

知识点

概念理解

是否掌握

通过什么方法掌握的 信息含义

信息传递、获取方法

信息技术含义及运用

十、课后作业

1、搜集传递信息的方法并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

2、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实例。

3、将以上结论填入下表:

表一:

序号

设备名称

信息载体

下载《生物与信息》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与信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

    数学与信息 一、导入新课,了解数的编码功能。 1.(出示1)认识吗? 生:1.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1个苹果、1位老师、1间教室、1所学校 师:1个苹果、1位老师,这里的“1”表示—— 生:数量(板书......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题信息与信息技术时1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实施“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信息与信息社会”是初一新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这一课的重点是信息概念的形成。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经过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已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技能,但是对信息这个概念理解模糊,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了......

    生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从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联系看,讲的是水产动物;但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等方面看,主要是以鲫鱼为例,学习鱼类的主要特征。并通过鱼类和......

    生物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态系统 1.1知识目标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

    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2、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3、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教学重、难点: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