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2 19:2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教案》。

第一篇: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往来。[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海外贸易的成就,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实现大统一的关系,以便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2.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元朝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

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运河漕运和海运。

重点分析:1.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元代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成就。2.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集中体现了元朝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南北运河的全线修通,不仅促进了元朝漕运的发达,巩固了元朝的统治,而且为后世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4.元代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难点

本课内容头绪多,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条理清楚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新旧知识联系点〕

1. 元朝统一和社会经济及中外交往发展的关系。2.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3.两宋和元朝植棉面积的扩大,同棉纺织业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

确立目标,指导学练,讨论解疑,总结深化,练测评估五步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元朝在哪一年建立,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里?哪一年元朝统一全国? 2.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导入新课〕 师:1279年,元朝灭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元朝的统一有哪些历史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元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有: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2.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师:回答得很好!不过元朝的统一除了上述两个作用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那就是促进了元朝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的发展,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第14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板书)[确立目标] 师:同学们分析一下标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个大问题呢? 生:两个。1.社会经济;2.中外交往。

师: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内容,然后讨论一下我们这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生:1.元世祖重视农业的发展;2.纺织业的新发展;3:闻名世界的元大都;4.漕运和海运;5.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发展。师:好!下面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师生共同阅读明确)[指导学练]

一、元世祖重视农业(板书)1.元初农业生产的破坏(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生:蒙古族。

师:蒙古族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生:蒙古族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师:初入黄河流域的蒙古贵族,对中原先进的农业文明采取了什么态度?造成了一种什么结果呢?

生:破坏。蒙古贵族夺取大片农田,改作牧场。黄河流域的农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蒙古贵族夺占农田为牧场,企图用自己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来代替中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其结果不仅造成北方农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水平急剧下降,而且也激化了民族矛盾,危胁到元朝在中原的统治。随着元朝的统一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元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开始由破坏农田转而重视农桑,把农业生产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出示(出示课件:元世祖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引导学生阅读诏令)2.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板书)

师:元世祖是蒙古贵族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国,颁布了行省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元世祖为政开明,勇于接受中原文化,重视农业发展。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教材,归纳一下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呢?

生: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2.在中央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派人到地方检查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情况,把户口增加和田地开垦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3.修治黄河。师:很好!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吗?(停顿)学习下一个问题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纺织业的新发展(板书)

师:棉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棉花的大量种植。同学们回忆一下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范围,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开来,到南宋后期发展到长江流域。植棉区的扩大,为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师:元朝时,江南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也就是从元朝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

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当地农家妇女黄道婆,推广了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对棉纺织业发展有很大贡献。下面,我们看大屏幕,了解一下黄道婆。(出示课件:黄道婆像及生平简介)师: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呢?

生:1.推广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改进了一套棉纺织工具。师:归纳得很好!黄道婆创造的一套“擀、弹、纺、织”’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是她创制的三锭三线的脚踏式纺车,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纺织效率,比欧洲的“珍妮机”早了500年。黄道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劳、勇敢、智慧的代表。

师: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有关材料归纳一下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

生:1.棉纺织业生产规模扩大,棉布成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2.棉纺织技术先进,出现了提花和印染等水平很高的工艺。3.纺织工具先进,生产效率提高。师:元朝的手工业,除了棉纺织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还有哪些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呢?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元朝手工业分布图)生:除了棉纺织业外,获得巨大发展的还有丝织业、陶瓷业。

师:很正确。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其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织品和瓷器,这主要得益于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

师:下面,同学们从地图上找到松江和大都的位置。生:指出位置。

师: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我们刚讲过,而大都则是元朝的都城,闻名世界的大都市。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描述大都的情况说:“城是如此美丽,布置的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它了!”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大都的雄伟壮观和昌盛繁荣!

三、闻名世界的元大都(板书)师:请同学看一下大屏幕。

(出示课件:元大都简介、地图:1.元大都平面图;2.元朝的对外交往图)在看的过程中思考:

1.元大都的由来;2.元大都的布局特点;3.元大都繁荣的表现。师:哪一个同学介绍一下大都的由来?

生:元大都是今天北京城的前身,金代称中都,元世祖时,改称大都,作为元朝的都城,大都是元朝在金中都遗址上建筑的一座新城。它于1267年开工兴建,于1285年建成,历时18年之久。

师:很好!哪一个同学结合“元大都简介”、“元大都平面图”和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元大都的布局特点?

生:1.城市布局规整。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形式,宫城称“大内”,在城南中部,皇城在其周围,商业中心在积水潭一带。2.规模宏大,城周28600米,有11座城门,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9条,“人烟百万”。师:归纳得好!那么大都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1.人口众多,大都人口有四五十万;2.商业繁荣,拥有各种各样的集市。据说,每天运进城里的丝,就有1000车,世界各国使节、商人、僧侣、旅行家络绎不绝的来到大都,无不惊叹大都的繁荣富庶。3.文化繁荣,大都是戏剧中心,聚集了许多文人;4.交通发达,陆路、水路四通八达,联系国内和国外各地(上述的三个问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师:很正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经济

第二篇: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十四课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往来。[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海外贸易的成就,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实现大统一的关系,以便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2.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元朝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

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运河漕运和海运。

重点分析:1.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元代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成就。2.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集中体现了元朝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南北运河的全线修通,不仅促进了元朝漕运的发达,巩固了元朝的统治,而且为后世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4.元代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难点

本课内容头绪多,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条理清楚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新旧知识联系点〕

1. 元朝统一和社会经济及中外交往发展的关系。2.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3.两宋和元朝植棉面积的扩大,同棉纺织业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

确立目标,指导学练,讨论解疑,总结深化,练测评估五步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元朝在哪一年建立,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里?哪一年元朝统一全国? 2.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导入新课〕 师:1279年,元朝灭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元朝的统一有哪些历史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元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有: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2.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师:回答得很好!不过元朝的统一除了上述两个作用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那就是促进了元朝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的发展,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第14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板书)[确立目标]

师:同学们分析一下标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个大问题呢? 生:两个。1.社会经济;2.中外交往。

师: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内容,然后讨论一下我们这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生:1.元世祖重视农业的发展;2.纺织业的新发展;3:闻名世界的元大都;4.漕运和海运;5.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发展。师:好!下面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师生共同阅读明确)[指导学练]

一、元世祖重视农业(板书)1.元初农业生产的破坏(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生:蒙古族。

师:蒙古族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生:蒙古族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师:初入黄河流域的蒙古贵族,对中原先进的农业文明采取了什么态度?造成了一种什么结果呢?

生:破坏。蒙古贵族夺取大片农田,改作牧场。黄河流域的农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蒙古贵族夺占农田为牧场,企图用自己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来代替中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其结果不仅造成北方农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水平急剧下降,而且也激化了民族矛盾,危胁到元朝在中原的统治。随着元朝的统一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元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开始由破坏农田转而重视农桑,把农业生产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出示(出示课件:元世祖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引导学生阅读诏令)2.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板书)

师:元世祖是蒙古贵族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国,颁布了行省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元世祖为政开明,勇于接受中原文化,重视农业发展。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教材,归纳一下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呢?

生: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2.在中央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派人到地方检查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情况,把户口增加和田地开垦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3.修治黄河。师:很好!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吗?(停顿)学习下一个问题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纺织业的新发展(板书)

师:棉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棉花的大量种植。同学们回忆一下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范围,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开来,到南宋后期发展到长江流域。植棉区的扩大,为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师:元朝时,江南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也就是从元朝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

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当地农家妇女黄道婆,推广了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对棉纺织业发展有很大贡献。下面,我们看大屏幕,了解一下黄道婆。(出示课件:黄道婆像及生平简介)师: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呢? 生:1.推广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改进了一套棉纺织工具。师:归纳得很好!黄道婆创造的一套“擀、弹、纺、织”’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是她创制的三锭三线的脚踏式纺车,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纺织效率,比欧洲的“珍妮机”早了500年。黄道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劳、勇敢、智慧的代表。

师: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有关材料归纳一下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

生:1.棉纺织业生产规模扩大,棉布成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2.棉纺织技术先进,出现了提花和印染等水平很高的工艺。3.纺织工具先进,生产效率提高。师:元朝的手工业,除了棉纺织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还有哪些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呢?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元朝手工业分布图)生:除了棉纺织业外,获得巨大发展的还有丝织业、陶瓷业。

师:很正确。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其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织品和瓷器,这主要得益于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

师:下面,同学们从地图上找到松江和大都的位置。生:指出位置。

师: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我们刚讲过,而大都则是元朝的都城,闻名世界的大都市。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描述大都的情况说:“城是如此美丽,布置的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它了!”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大都的雄伟壮观和昌盛繁荣!

三、闻名世界的元大都(板书)师:请同学看一下大屏幕。

(出示课件:元大都简介、地图:1.元大都平面图;2.元朝的对外交往图)在看的过程中思考:

1.元大都的由来;2.元大都的布局特点;3.元大都繁荣的表现。师:哪一个同学介绍一下大都的由来?

生:元大都是今天北京城的前身,金代称中都,元世祖时,改称大都,作为元朝的都城,大都是元朝在金中都遗址上建筑的一座新城。它于1267年开工兴建,于1285年建成,历时18年之久。

师:很好!哪一个同学结合“元大都简介”、“元大都平面图”和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元大都的布局特点?

生:1.城市布局规整。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形式,宫城称“大内”,在城南中部,皇城在其周围,商业中心在积水潭一带。2.规模宏大,城周28600米,有11座城门,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9条,“人烟百万”。师:归纳得好!那么大都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1.人口众多,大都人口有四五十万;2.商业繁荣,拥有各种各样的集市。据说,每天运进城里的丝,就有1000车,世界各国使节、商人、僧侣、旅行家络绎不绝的来到大都,无不惊叹大都的繁荣富庶。3.文化繁荣,大都是戏剧中心,聚集了许多文人;4.交通发达,陆路、水路四通八达,联系国内和国外各地(上述的三个问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师:很正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马可·波罗描述大都的繁荣时说:“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元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业,尤其是水路运输也取得巨大发展。它主要体现在漕运和海运上。

四、漕运和海运(板书)

(出示课件:元朝漕运和海运航线图)1.发展的原因(板书)

师: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后,南北方面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大都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出示课件)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元大都的各政府机构和士兵的粮食及其它物质供应都依靠江南。师:为什么依靠江南呢?

生:因为唐宋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繁荣富庶。

师:元大都地处北方,人口众多,所需粮食和其它物质主要靠什么途径从江南供应呢? 生:漕运和海运。

师:好!这就是元朝漕运和海运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我们首先学一下漕运。2.漕运(板书)师:什么是漕运?

生:历代王朝把各地的粮食等物质通过水路运输到京城,叫漕运。

师:在海运开拓以前,大都所需的江南粮食及其它物资,主要是通过运河北运的。但元朝以前,南北运河基本上还是隋炀帝时所凿通的那条运河。(出示“隋朝运河图”)这条运河年久失修,多处淤塞,而且路途曲折迂回,水陆并用,劳民伤财,极为不便。(结合“隋朝运河图”进行讲解)

师:为了解决运输困难,元世祖下令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指“元朝漕运和海运航线图”讲解)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全长250多里,通惠河,由通州到大都,全长160多里。这样,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了起来,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至此,南北大运河全线凿成,我国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流域通过这条运河连接在一起了。

同学们结合地图比较一下,元朝大运河相比隋朝大运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元朝大运河以大都为中心。(2)隋朝大运河迂回曲折,元朝大运河在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以后,渐渐变直,路途缩短,更有利于航运。

师:观察得很仔细!元朝大运河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上人工挖掘的一条最长的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是巴拿马运河的20倍。它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创造的人工奇迹,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元代新运河的开凿为南北交通的发展和物资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条件。元末时,两淮运使宋文瓒说:“世皇开会通河千有余里,岁运米至京都五百万石”。可见这条运河在整个元代都是十分繁忙的。

大运河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运河有时因天旱河水太浅,漕渠时常败坏,给漕运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河运的困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元政府还创办了规模空前的海运。3.海运(板书)师:(引导学生看“海运航线图”)粮船由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东海、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往大都。同学们结合课件内容分析一下,元朝海运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元朝海运情况摘录)生:(1)海运运输量大;(2)海运便捷,顺风时半月可达;(3)海运运费较低,最经济合算。师:很好!元代海运的开辟是中国海运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对于商业的发展,大都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航海技术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元朝,版图辽阔,经济繁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旅行家到中国来,中国的海外贸易和中外交往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下面,我们学习本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频繁。

五、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频繁(板书)1.泉州港的兴盛

师: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泉州是元朝的最大港口,极其兴盛。泉州六胜塔是泉州港兴盛的历史见证。(出示图片“泉州六胜塔”)哪位同学谈一谈泉州港的兴盛情况? 生:泉州当时生长着很多刺桐树,以“刺桐城”闻名世界,港内经常停泊着数百艘海船,大量货物在那里汇集和起运。元朝的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织品和瓷器。师:很好!同学们看一下小字部分,说:“当时一位外国旅行家称泉洲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是并列世界第一的大港口。但是,据另一位外国旅行家估计,从亚历山大港运往欧洲各国的胡椒,还不到输入泉州的1%。可见,当时的泉州何等兴盛!另外,泉州有外国商人特定的居住区。元政府在此还专门设立了掌管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泉州港商贾云集,商船往来不绝,成为大都以外又一闻名世界的东方明珠。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个问题“中外交往的频繁”。2.中外交往的频繁(板书)

师:元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中外交通发达,元朝的对外关系也得到了发展,使节、商人往来不绝,中外贸易十分活跃。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不仅有波斯、阿拉伯的商人,而且出现了欧洲和非洲的商人。元朝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具有重大意义。

同学们看一下元朝对外交往图(出示“元朝的对外交往图”)领略一下大元帝国对外交往的盛况。你知道当时和元朝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多少吗?同学们猜一猜。生:略。

师:据元末大旅行家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仅菲律宾以南、以西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即达九十七个之多(指图讲解)。可见,当时元朝同亚、非、欧各国的交往非常广泛。师:同学们知道,元朝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谁吗? 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像和《马可·波罗行记》”)师:记述马可·波罗东方见闻的著作是什么? 生:《马可·波罗行记》。

师:许多同学知识广泛,了解马可·波罗,看过《马可·波罗行记》。哪位同学愿意谈一谈你了解的情况? 生:略。

师:很好!马可·波罗博学多才,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十几年,游历了很多地方。他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元世祖对他很信任,多次派他出使,据说他还做过扬州的地方官。1292年,马可·波罗乘船回到意大利,后来,在一次作战中被俘。在狱中,他把自己在中国和亚洲的见闻,口授给同狱的难友——作家鲁恩蒂谦,鲁恩蒂廉整理成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也叫《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对后来欧洲人了解中国和东方影响很大,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马可·波罗行记》曾被译成多种文字,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

综观该课内容,我们了解到元朝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中外交往频繁。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和元朝的统一密切相关。下面同学们就“元代经济的成就和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大统一的关系”,展开讨论。[讨论解疑]

讨论题:元朝经济的成就和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大统一的关系。讨论方式: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北方的农业生产就是在这个有利条件下得到恢复和发展的。

(2)元朝的统一,使植棉技术迅速传到北方,棉花得以在全国广泛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为沉寂多年的南北运河的全线开通和海运的空前发展创造了条件。

(4)统一的元朝,疆域辽阔,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频繁的中外交往提供了基础。当然,元朝的统一对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有很多,我们仅就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总结。下课后,希望同学们就其它作用继续查找资料,进行讨论。〔总结深化〕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问题,重点是元朝的棉纺织业、元大都以及漕运和海运。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元朝社会经济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元朝的棉纺织业要掌握一个中心(松江)、一个代表人物(黄道婆)、一件大事(从元朝起,棉布成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元大都这个知识点要掌握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漕运和海运,要掌握《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综上所述,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成就取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元朝是一个大统一的国家,正是它的统一,促进了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海外贸易、中外交往的发展。〔练测评估〕

一、选择题

把“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的是()a.汉高祖 b.唐太宗 c.周世宗 d.元世祖

二、列举题

1.列举本课三座城市及城市职能。2.列举在本课三位著名人物及其贡献。

第三篇: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专题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

例二

第十四课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往来。

[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元朝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海外贸易的成就,中外交往的发展,同元朝实现大统一的关系,以便培养学生观察各种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本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2.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发展,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元朝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

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运河漕运和海运。

重点分析:1.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元代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成就。2.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集中体现了元朝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南北运河的全线修通,不仅促进了元朝漕运的发达,巩固了元朝的统治,而且为后世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4.元代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的空前壮举。

教学难点

本课内容头绪多,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条理清楚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

[新旧知识联系点]

1.元朝统一和社会经济及中外交往发展的关系。

2.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3.两宋和元朝植棉面积的扩大,同棉纺织业发展的关系。

[教学设计]

确立目标,指导学练,讨论解疑,总结深化,练测评估五步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元朝在哪一年建立,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里?哪一年元朝统一全国?

2.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导入新课]

师:1279年,元朝灭掉南宋最后一支

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元朝的统一有哪些历史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元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有: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师:回答得很好!不过元朝的统一除了上述两个作用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那就是促进了元朝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的发展,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第14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板书)

[确立目标]

师:同学们分析一下标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个大问题呢?

生:两个。1.社会经济;2.中外交往。

师: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内容,然后讨论一下我们这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生:1.元世祖重视农业的发展;2.纺织业的新发展;3: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4.漕运和海运;5.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发展。

师:好!下面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师生共同阅读明确)

[指导学练]

一、元世祖重视农业(板书)

1.元初农业生产的破坏(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生:蒙古族。

师:蒙古族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生:蒙古族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师:初入黄河流域的蒙古贵族,对中原先进的农业文明采取了什么态度?造成了一种什么结果呢?

生:破坏。蒙古贵族夺取大片农田,改作牧场。黄河流域的农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蒙古贵族夺占农田为牧场,企图用自己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来代替中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

一种历史的倒退。其结果不仅造成北方农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水平急剧下降,而且也激化了民族矛盾,危胁到元朝在中原的统治。随着元朝的统一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元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开始由破坏农田转而重视农桑,把农业生产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出示(出示课件:元世祖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引导学生阅读诏令)

2.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板书)

师:元世祖是蒙古贵族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国,颁布了行省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元世祖为政开明,勇于接受中原文化,重视农业发展。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教材,归纳一下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呢?

生: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2.在中央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派人到地方检查

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情况,把户口增加和田地开垦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3.修治黄河。

师:很好!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吗?(停顿)学习下一个问题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纺织业的新发展(板书)

师:棉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棉花的大量种植。同学们回忆一下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范围,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开来,到南宋后期发展到长江流域。

植棉区的扩大,为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师:元朝时,江南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也就是从元朝起,我国人民开始大量穿棉布衣服。

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当地农家妇

女黄道婆,推广了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对棉纺织业发展有很大贡献。下面,我们看大屏幕,了解一下黄道婆。(出示课件:黄道婆像及生平简介)师: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呢?

生:1.推广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改进了一套棉纺织工具。

师:归纳得很好!黄道婆创造的一套“擀、弹、纺、织”’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是她创制的三锭三线的脚踏式纺车,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纺织效率,比欧洲的“珍妮机”早了500年。黄道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劳、勇敢、智慧的代表。

师: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有关材料归纳一下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

生:1.棉纺织业生产规模扩大,棉布成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

2.棉纺织技术先进,出现了提花和印

染等水平很高的工艺。

3.纺织工具先进,生产效率提高。

师:元朝的手工业,除了棉纺织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还有哪些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呢?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元朝手工业分布图)

生:除了棉纺织业外,获得巨大发展的还有丝织业、陶瓷业。

师:很正确。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其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织品和瓷器,这主要得益于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

师:下面,同学们从地图上找到松江和大都的位置。

生:指出位置。

师: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中心,我们刚讲过,而大都则是元朝的都城,闻名世界的大都市。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描述大都的情况说:“城是如此美丽,布置的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它了!”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大都的雄伟壮观和昌盛繁荣!

三、闻名世界的元大都(板书)

师:请同学看一下大屏幕。

(出示课件:元大都简介、地图:1.元大都平面图;2.元朝的对外交往图)

在看的过程中思考:

1.元大都的由来;2.元大都的布局特点;3.元大都繁荣的表现。

师:哪一个同学介绍一下大都的由来?

生:元大都是今天北京城的前身,金代称中都,元世祖时,改称大都,作为元朝的都城,大都是元朝在金中都遗址上建筑的一座新城。它于1267年开工兴建,于1285年建成,历时18年之久。

师:很好!哪一个同学结合“元大都简介”、“元大都平面图”和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元大都的布局特点?

生:1.城市布局规整。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形式,宫城称“大内”,在城南中部,皇城在其周围,商业中心在积水潭一带。2.规模宏大,城周28600米,有11座城门,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9条,“人烟百

万”。

师:归纳得好!那么大都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1.人口众多,大都人口有四五十万;2.商业繁荣,拥有各种各样的集市。据说,每天运进城里的丝,就有1000车,世界各国使节、商人、僧侣、旅行家络绎不绝的来到大都,无不惊叹大都的繁荣富庶。3.文化繁荣,大都是戏剧中心,聚集了许多文人;4.交通发达,陆路、水路四通八达,联系国内和国外各地(上述的三个问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师:很正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马可·波罗描述大都的繁荣时说:“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元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业,尤其是水路运输也取得巨大发展。它主要体现在漕运和海运

上。

四、漕运和海运(板书)

(出示课件:元朝漕运和海运航线图)

1.发展的原因(板书)

师: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后,南北方面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大都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出示课件)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元大都的各政府机构和士兵的粮食及其它物质供应都依靠江南。

师:为什么依靠江南呢?

生:因为唐宋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繁荣富庶。

师:元大都地处北方,人口众多,所需粮食和其它物质主要靠什么途径从江南供应呢?

生:漕运和海运。

师:好!这就是元朝漕运和海运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我们首先学一下漕运。

2.漕运(板书)

师:什么是漕运?

生:历代王朝把各地的粮食等物质通过水路运输到京城,叫漕运。

师:在海运开拓以前,大都所需的江南粮食及其它物资,主要是通过运河北运的。但元朝以前,南北运河基本上还是隋炀帝时所凿通的那条运河。(出示“隋朝运河图”)这条运河年久失修,多处淤塞,而且路途曲折迂回,水陆并用,劳民伤财,极为不便。(结合“隋朝运河图”进行讲解)

师:为了解决运输困难,元世祖下令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指“元朝漕运和海运航线图”讲解)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全长250多里,通惠河,由通州到大都,全长160多里。这样,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了起来,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至此,南北大运河全线凿成,我国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流域通过这条运河连接在一起了。

同学们结合地图比较一下,元朝大运河相比隋朝大运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元朝大运河以大都为中心。(2)隋朝大运河迂回曲折,元朝大运河在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以后,渐渐变直,路途缩短,更有利于航运。

师:观察得很仔细!元朝大运河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上人工挖掘的一条最长的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是巴拿马运河的20倍。它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创造的人工奇迹,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元代新运河的开凿为南北交通的发展和物资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条件。元末时,两淮运使宋文瓒说:“世皇开会通河千有余里,岁运米至京都五百万石”。可见这条运河在整个元代都是十分繁忙的。

大运河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运河有时因天旱河水太浅,漕渠时常败坏,给漕运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河运的困

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元政府还创办了规模空前的海运。

3.海运(板书)

师:(引导学生看“海运航线图”)粮船由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东海、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往大都。同学们结合课件内容分析一下,元朝海运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元朝海运情况摘录)

生:(1)海运运输量大;(2)海运便捷,顺风时半月可达;(3)海运运费较低,最经济合算。

师:很好!元代海运的开辟是中国海运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对于商业的发展,大都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航海技术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在元朝,版图辽阔,经济繁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旅行家到中国来,中国的海外贸易和中外交往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下面,我们学习本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频繁。

五、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频繁(板书)

1.泉州港的兴盛

师: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泉州是元朝的最大港口,极其兴盛。泉州六胜塔是泉州港兴盛的历史见证。(出示图片“泉州六胜塔”)哪位同学谈一谈泉州港的兴盛情况?

生:泉州当时生长着很多刺桐树,以“刺桐城”闻名世界,港内经常停泊着数百艘海船,大量货物在那里汇集和起运。[1] [2] 下一页

第四篇:一:教学交往及其理论

一.教学交往

(一)概念

所谓教学交往,是指教学主体之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这里的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师,也指学生,不仅包括师生个体,也包括师生群体.教学。中介主要指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精神丰富、人格完善的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教学交往理念认为,对于教学而言,教学交往不仅仅是一种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是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交往的形态存在,没有不以交往而存在的教学「不是交往形态,或不发生真正的教学交往,就根本谈不上教学活动、“教学的重要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可以说,“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和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

(二)大学教学交往的本质特征

1.大学教学交往的主体间性

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都呈现出单一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而哈贝马斯重新定位了交往行动的核心———主体间性,认为交往必须从相互关系入手,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在教学情境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2]传统教学观把教学本质概括为一种认知活动,但按照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的理念,教学是一种交往与沟通活动,每一个具体的大学教学交往过程必须发生在大学教师和青年学生的“互动的、双向的”关系当中。因此,大学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主体和客体的两极运动,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的交往过程,教学交往是指教学主体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教学主体与环境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构成的整体交往活动系统。[3]在大学教学交往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是平等的主体,正是主体间的相互独立性构成了教学交往的基础,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学习、创造进取。也就是说,大学教学交往的理想状态必须在大学教师和青年学生主体性张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2.大学教学交往载体的可逾越性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是指主体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活动,其目的是达成相互理解。在教学情境中,中介即是交往的载体,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情感丰富、个性完善的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形式,大学教学交往追求的是主体间的全面理解与沟通,应使大学生习得技术、获得知识、收获意义、丰富思想,使大学生在教学交往关系中、在彼此相互理解中获得思维经验与精神成长,师生双方的存在价值获得提升。因此,优秀的大学教学交往不能拘泥于既定的教材文本,而应在既定文本的基础上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平等的交流与对话,超越文本,有所创新,这样的教学交往就具有了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从这个意义出发,大学教学交往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过程,其交往载体具有可逾越性。

3.大学教学交往的网络性和互联性

既然是交往,当然是一种联结。大学教学交往,作为大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的沟通与联结,其交往的途径是多层次,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形成具有无数个结点的网络,具有互联性。大学教学情境中的教学交往,不再是单一主体和客体的两极摆动,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的交往过程,它生成的是多重主体间关系网络,其中既包括大学生个体与教师个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大学生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的交往,还包括大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的交往。大学教学交往网络的良性运转,将会通过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量,间接地对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大学课堂教学交往网络理应是顺畅的,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交往下,教师和大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开教学交往,进行思想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借助这种互联性教学交往,大学教学才能成为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交往过程,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4.大学教学交往目标的预定性

一般人际交往的情境和目的可能是临时的,偶然发生的。但是教学交往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是在特定的场合下发生的,它的宏观目标是社会与其早已约定好的。对于高层次教育的大学教学而言,师生双方基于社会、个人需要的全面发展是大学教学交往的主要目标。众所周知,对于教学本身而言,如果只有教师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发展,那么就不能称之为教学;而一种只有学生发展没有教师发展的高等教学活动也将会是失败的、欠缺的。大学教学交往的目标不仅在于通过教学交往学生按社会需求有所发展,同时也在于教师在与学生的人际沟通中有所收获。所以,教学交往的目的是明确先在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共同发展,社会的稳定进步。

(三)交往教学理论

交往教学理论是德国教学论专家沙勒(K.Schaller)与舍费尔(K-H.Schafer)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侧重探讨师生关系或师生交往的教学论思想。该理论是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思想为基础,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单向授受的教学过程,强调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动态信息交流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机制,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解放、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对建立我国新型高校师生关系具有很大的启示。

教学交往理论认为,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以构成人类文化的符号为中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该理论重视研究外部世界(社会、教师、集体、环境)与学生发展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强调需要(情感、价值)、人际关系、沟通对学习的作用:在师生社会角色方面,认为学习情景应该是学生中心和学生定向的,教师是方便于学习的人。

第五篇:《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世丹

单位: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中学

学科:历史

章节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学时

1学时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但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性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还不足。教师要从感性知识入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历史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拓展教材,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元朝的政权性质和元朝的疆域。

2.认识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民族交融。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元朝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充分理解,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2.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元朝的政权性质和元朝的疆域。

教学难点

认识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民族交融。

教学方法

讲述法、史料分析法、讲练结合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一统局面?

生:秦朝的统一、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的统一、元朝的统一。

师:不错,总共4次。那么 元朝又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又是在哪一年统一全国的 ?

生:1271年、忽必烈、1279年。

师:元朝在统一全国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元朝的疆域

师: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交往与交融历来是主题。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有哪些?

生:学生阅读教材52页内容找出基本知识点并回答。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表现: ①杂居: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②汉化: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③回族: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大屏幕显示元朝疆域图

师:同学们能否利用元朝疆域图结合教材,说一说元朝的疆域范围?

生: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师:非常好。

大屏幕显示《元朝疆域图》、《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

师:结合三幅图片,分析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不同?(教材52页问题思考)

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师:非常正确。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超越汉唐时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

过渡语:这样广大的疆域,元朝是如何治理的呢?

(二)行省制度

师: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的内容?

生:在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在地方: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三幅图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析。并与今天的省的名称对比,从而使学生理解“行省制度”这一知识点。(指导学生在教材上标注)

大屏幕显示材料:

师:结合材料,分析思考:行省制度的建立,有何重要影响?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学生做好笔记)

师:1.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强化了中央集权。

2.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显示大屏幕:卡片一: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

卡片二: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西藏地区设立西藏行省管辖西藏地区的事务。

过渡:在学习元朝的行省制度时。小明做了两张卡片。请你判断哪则卡片是错误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生:第二张卡片。因为没有西藏行省。

师:元朝时期,西藏归哪个行政机构管辖呢?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生: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师:对台湾地区是怎样进行管理的?

生:澎湖巡检司

师:对这两个地区通过设置机构进行管辖,说明了什么?证明了什么?

生:西藏和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纳入版图之内。有力地证明了这两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更清楚的知道了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师:对于西域是如何管辖的?

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师: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采取过不同措施,促进民族交

融。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措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共

同体。

师:讨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大贡献?(提示:政治格局、制度创新、边疆管理、民族交融)

学生交流后回答

师:1、结束了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

2、设立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4、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5、元朝的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选择题(必做题);探究题34页两道题、35页材料题(选做题)。

设计意图

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元朝疆域图》、《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获取知识点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运用史料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做到讲练结合,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图片、回顾唐朝与吐蕃(西藏)的关系、台湾与大陆的交往等史实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坚决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通过对之前所学习的民族关系知识点的回顾,使学生深刻理解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民族交融。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知识再巩固

基础知识的简单运用

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学会综合运用。

六、教学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进行学法指导,能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等。但是业务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史料的运用上有待加强;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不够;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欠缺,互动较少、气氛有些沉闷;有口头语;学科用语、过渡语还需锤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认真钻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逐渐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趋成熟和提高。

板书设计

第11课

元 民族

统 疆域

地位

中央:中书省

治 地方:行中书省的 边疆

下载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库车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组张超【课标要求】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大一统的元朝教学设计

    《大一统的元朝》 (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龙华中学 七年级历史组 雷莹 【课标要求】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

    海峡两岸的交往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萧县梅村初级中学 傅孝艳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上册 第六课第二框题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秭归县九畹溪镇初级中学 李 云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情感、态度与......

    男女生交往-教学教案

    在前面几节课当中,我们知道了友谊的重要性和我们在发展真挚的友谊的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而作为组成人类世界的男女两性来说,异性交往也是友谊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

    心理健康课教案《异性交往》教学设计

    谁摘了青涩的果实 ——青春期异性交往 教学目的 1、 了解友谊与爱情的区别与界限 2、 了解早恋的含义及其对个体发展的不利影响3、 学习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一些误会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