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元朝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2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一统的元朝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一统的元朝教学设计》。

第一篇:大一统的元朝教学设计

《大一统的元朝》

(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龙华中学 七年级历史组 雷莹

【课标要求】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了解元朝的都市生活。【教学内容分析】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元朝的历史,主要涉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以及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等。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状况,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元朝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就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朝所实行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亦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但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性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不足。教师要从感性知识入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历史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拓展教材,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史实。2 通过对忽必烈建元朝,联系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史料分析,学生初步学会用纵向归类的方法总结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能分析说明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通过利用“元朝疆域”图,说明元朝行省制度设立的情况,学生形成利用历史地图学习的方法和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学生形成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文中的史料和图片以及教师补充的资料,学生知道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皇帝,他性格坚强,好勇有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通过对忽必烈建立元朝和行省制度的学习,学生知道忽必烈是元朝的杰出皇帝,他积极适应少数民族对全国统治的需要,开创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相关历史,如成吉思汗历经坎坷成为一代天骄、忽必烈创立新的政治制度,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少数民族作用的认识,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文天祥事迹的了解,分析《过零丁洋》一诗学生感受并学习文天祥崇高的气节和反抗斗争精神。【重点与难点】

一、本课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

二、本课难点:对人物的评价,主要是对成吉思汗的功绩和对文天祥抗元的认识。【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学过的朝代中,哪些是统一的王朝?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个统一的王朝——元朝。[指导看图] 请同学们看投影图片,仔细观察图中所反映的内容,看谁能根据图中内容说明蒙古族的生活生产情况?

(读图,从图中寻找知识信息,并发言交流。)(回答要点:游牧、狩猎。)

一、蒙古的兴起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那你知道蒙古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出示材料] “星天旋转,诸国争霸,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启发思考] 哪个同学能结合所给的材料,谈一谈当时蒙古各部的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当时蒙古各部的情况。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寻找信息,并进行交流。)

(使学生明确蒙古各部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人们讨厌残酷的战争,渴望和平统一。)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设问] 是谁顺应了历史,完成统一蒙古各部任务的? [指导看图] 指导学生看课本的插图,回答统一蒙古各部的人物。什么是“成吉思”和“汗”?

(看图,使学生明确统一蒙古各部的是铁木真,后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看课本注解,了解“成吉思”和“汗”。)[启发思考] 为什么铁木真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充分思考,讨论并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确铁木真的主要功业在于统一了蒙古,建立了政权,摆脱了外族奴役,推动了蒙古社会的发展。阅读课文,归纳概括,发言交流。)成吉思汗在世时,并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使命,而是由他的孙子忽必烈完成的。

三、元朝统一全国 [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概括元朝统一的过程。[启发思维] 你认为元朝统一全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充分思考,前后桌同学可互相讨论,并进行交流。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补充:元朝统一全国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出示材料]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文

在元军进攻南宋的过程中,南宋涌现出一位抗元的将领,他就是文天祥。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并说明其含义。[启发思考] 听过这首诗后,你怎样认识文天祥这个历史人物?(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回答。)

教师补充:文天祥抗元斗争是爱国行为,他那崇高的气节,将受到世代人民的敬仰,成为数百年来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知道蒙古族在进入中原以前,都是以游牧和狩猎为生的。所以,那些蒙古贵族在刚进入黄河流域的时候,夺占良田,改为牧场。[启发思考]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自由发言)

使学生认识到蒙古贵族那种夺田变牧场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北方的农业生产。(培养学生通过一些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看课本小字部分。

这些材料反映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什么思想?

(回答要点,这段话反映了忽必烈重视农业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元朝统一后,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

[启发思考] 依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想一想,元世祖的这一系列措施的作用是什么?(训练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史料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自由发言、交流。回答要点:元世祖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国北方的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使学生认识到元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元世祖的重视农业政策分不开。

四、行省制度 {出示图片} 秦、隋唐、元的疆域图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元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看图,比较疆域的大小、发言交流。使学生体验用比较法学习历史。)[设问] 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政府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统治呢? 阅读教材,回答:行省制度。[指导看图] 请同学们看课本《元朝疆域》图,看谁能利用地图来说明元朝是怎样设立行省制度?(看图,并从图中寻找信息。)

(回答要点: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中书省,最北的是岭北行省,最南的是云南行省。)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当时的名称。(看图,用彩笔标出台湾的名称。)

(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朝政府十分注意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五、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出示图片] 《元大都平面图》,使学生对元大都有一个直观认识。

(观看图片了解元大都的城市布局。培养观察和运用历史图片认识历史问题的习惯。)[出示材料] “京师天下本,万国赴如水,珠犀从南来,狗马由西止。” “大都还有许多佛寺、道观、清真寺、基督教堂。著名诗人元好问,蒙古族诗人马祖常,名书画家赵孟頫,戏剧家关汉卿等,都在大都生活过。” [启发思考]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补充出示的材料,思考,这些材料反映了什么情况?

(阅读并分析补充材料。依据材料发言。回答要点:元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而且还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和文化大都市。)

(使学生了解到元朝大都不仅商业经济活跃,而且文化也十分繁荣。)

六、民族融合与民族分化政策 [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看课本“民族融合”的内容,阅读后概括说明其主要内容。(阅读课文,归纳出元朝统一中国促进民族融合的表现。)

教师补充:元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各民族杂居相处,汉族的范围扩大,新的民族——回族的形成。

[指导阅读] 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请同学们看课本,看谁能找出元朝划分了哪四个等级? [思考] 是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是剥削阶级?所有的汉人都是被剥削阶级?

(阅读课文,前后桌讨论。使学生明确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总结] 指导学生概括本课的知识要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分组到黑板进行板书,由班里同学评比最完整最好记的知识结构。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概括,并进行交流。训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学反思】

第二篇:《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世丹

单位: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中学

学科:历史

章节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学时

1学时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但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性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还不足。教师要从感性知识入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历史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拓展教材,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元朝的政权性质和元朝的疆域。

2.认识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民族交融。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元朝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充分理解,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2.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元朝的政权性质和元朝的疆域。

教学难点

认识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民族交融。

教学方法

讲述法、史料分析法、讲练结合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一统局面?

生:秦朝的统一、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的统一、元朝的统一。

师:不错,总共4次。那么 元朝又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又是在哪一年统一全国的 ?

生:1271年、忽必烈、1279年。

师:元朝在统一全国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元朝的疆域

师: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交往与交融历来是主题。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有哪些?

生:学生阅读教材52页内容找出基本知识点并回答。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表现: ①杂居: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②汉化: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③回族: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大屏幕显示元朝疆域图

师:同学们能否利用元朝疆域图结合教材,说一说元朝的疆域范围?

生: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师:非常好。

大屏幕显示《元朝疆域图》、《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

师:结合三幅图片,分析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不同?(教材52页问题思考)

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师:非常正确。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超越汉唐时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

过渡语:这样广大的疆域,元朝是如何治理的呢?

(二)行省制度

师: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的内容?

生:在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在地方: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三幅图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析。并与今天的省的名称对比,从而使学生理解“行省制度”这一知识点。(指导学生在教材上标注)

大屏幕显示材料:

师:结合材料,分析思考:行省制度的建立,有何重要影响?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学生做好笔记)

师:1.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强化了中央集权。

2.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显示大屏幕:卡片一: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

卡片二: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西藏地区设立西藏行省管辖西藏地区的事务。

过渡:在学习元朝的行省制度时。小明做了两张卡片。请你判断哪则卡片是错误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生:第二张卡片。因为没有西藏行省。

师:元朝时期,西藏归哪个行政机构管辖呢?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生: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师:对台湾地区是怎样进行管理的?

生:澎湖巡检司

师:对这两个地区通过设置机构进行管辖,说明了什么?证明了什么?

生:西藏和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纳入版图之内。有力地证明了这两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更清楚的知道了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师:对于西域是如何管辖的?

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师: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采取过不同措施,促进民族交

融。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措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共

同体。

师:讨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大贡献?(提示:政治格局、制度创新、边疆管理、民族交融)

学生交流后回答

师:1、结束了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

2、设立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4、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5、元朝的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选择题(必做题);探究题34页两道题、35页材料题(选做题)。

设计意图

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元朝疆域图》、《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获取知识点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运用史料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做到讲练结合,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图片、回顾唐朝与吐蕃(西藏)的关系、台湾与大陆的交往等史实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坚决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通过对之前所学习的民族关系知识点的回顾,使学生深刻理解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民族交融。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知识再巩固

基础知识的简单运用

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学会综合运用。

六、教学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进行学法指导,能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等。但是业务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史料的运用上有待加强;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不够;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欠缺,互动较少、气氛有些沉闷;有口头语;学科用语、过渡语还需锤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认真钻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逐渐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趋成熟和提高。

板书设计

第11课

元 民族

统 疆域

地位

中央:中书省

治 地方:行中书省的 边疆

第三篇: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库车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组张超

【课标要求】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了解元朝的都市生活。

【教学内容分析】元朝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元朝的历史,主要涉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以及元朝对 西藏地区的管辖等。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状况,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元朝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就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朝所实行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亦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但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性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不足。教师要从感性知识入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历史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拓展教材,训练学生的分析 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史实。

通过对忽必烈建元朝,联系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史料分析,学生初步学会用纵向归类的方法总结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3 能分析说明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通过利用“元朝疆域”图,说明元朝行省制度设立的情况,学生成利用历史地图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学生形成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文中的史料和图片以及教师补充的资料,学生知道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皇帝,他性格坚强,好勇有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通过对忽必烈建立元朝和行省制度的学习,学生知道忽必烈是元朝的杰出皇帝,他积极适应少数民族对全国统治的需要,开创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相关历史,如成吉思汗历经坎坷成为一代天骄、忽必烈创立新的政治制度,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少数民族作用的认识,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文天祥事迹的了解,分析《过零丁洋》一诗学生感受并学习文天祥崇高的气节和反抗斗争精神。

【重点与难点】

一、本课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

二、本课难点:对人物的评价,主要是对成吉思汗的功绩和对文天祥抗元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学过的朝代中,哪些是统一的王朝?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个统一的王朝——元朝。

[指导看图] 请同学们看投影图片,仔细观察图中所反映的内容,看谁能根据图中内容说明蒙古族的生活生产情况?

(读图,从图中寻找知识信息,并发言交流。)(回答要点:游牧、狩猎。)

一、元朝的疆域(元朝疆域北宋)

元朝的疆域名义上应包括“大汗之国”和西北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统治区。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元世祖下诏编修全国舆地图志,主持其事的秘书监臣奏称:“如今日头出来处、日头没处都是咱们的„„宜将秘监所得‘回回图子’(指西域地图)与汉地、江南各省舆图都总做一个图子。”

二、行省制度(小组合作交流)

行省制度的实施及对琉球、澎湖、西藏等地的统治(板书)(用投影仪投放汉、唐、元疆域图)通过三图对比可知,元朝疆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管辖,元政府实行了行省制度。什么叫行省制度?(指导学生把内容划在课本上:“在中央„„简称‘行省’或‘省’”,并在元朝疆域图上找出最北的岭北、东北地区的辽阳和南部的云南等省的地理位置。)行省制度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它巩固了元朝统治,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一直沿用至今。样的民族呢? [出示材料] “星天旋转,诸国争霸,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启发思考] 哪个同学能结合所给的材料,谈一谈当时蒙古各部的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当时蒙古各部的情况。(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寻找信息,并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确蒙古各部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人们讨厌残酷的战争,渴望和平统一。)

三、元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思考讨论)

元世祖忽必烈做了皇帝以后,就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进行改革。他先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为最高的行政机构。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在全国各地共设立十个行中书省,正式作为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另外,吐蕃(今西藏)地区在元朝时也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由中央的宣政院管辖。元朝政府还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与澎湖,这是台湾归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中央与行省、行省与行省之间的联系,使元朝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比以前任何朝代都有效,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一项创举。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但在辖区的数目与大小等方面已有很大的变化。自此,蒙古诸部分裂的局面得以复兴,蒙古部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日益强大起来。

第四篇: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教材涉及的历史人物较多,可以通过阅读比较、讨论、表演的多样方式进行学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

“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资源

电脑、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导入(5分钟)

以《守业更比创业难》为背景音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师:是啊,守业的确更比创业难。汉高祖刘邦艰苦创业之后,他及他的继承者面临着更艰难的守业问题。如何来更好地守业?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些问题。(出示课题)

〔说明〕本课的导入使用的是情境导入法。这样导入使学生能很快的进入本课的学习气氛,学生与本课内容从思想和情感上产生碰撞与共鸣。让学生从心理上对本课形成一种期待,从而以饱满的精神进入对本课的学习。

2、新课(25分钟)自由导学:

本节课共讲到哪几位成就显著的帝王,竞选最佳皇帝,并说出你的理由。(设计理念:提高学生自由看书、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概括、提炼语言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性。)先概括在具体,逐层深入开展本课教学。

(1)文景之治(板书标题)

学生自学并讨论: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多媒体图片)

面对这种形势,当时的统治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个小组来说说。(多媒体出示)

师:文帝、景帝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过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我们来认识一下汉武帝。(多媒体图片)(2)汉武帝的大一统(板书标题)

学生自学并讨论: 看书并结合自己所熟知的有关汉武帝的历史小故事思考汉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汉武帝为什么够实现大一统 ?(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从学生回答中提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多媒体)

〔说明〕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结合已学过知识进行思考,并利用熟知的历史小故事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的学习方法便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让他们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积累学习的方法。

小品:学生先在小组内分别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再推荐小组表演。

师:从他们的表演中,你知道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吗?汉武帝又是如何推行儒家教育的呢?(视频)

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说明〕利用小游戏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老师也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知。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着、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学生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这样便发挥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

小结: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且在其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扮演了十分正统、重要的角色。(多媒体)

动脑筋: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

(重在学生理解汉武帝对董仲舒的重视和尊敬)

过渡: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3)东汉的统治(板书标题)

学生自学。

你能行:你能给大家讲讲东汉发展的历程吗?

小结:东汉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后来,由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农民战争爆发,东汉名存实亡。

(三)小结:(据板书)我们了解了汉朝由“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大一统”,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再到“光武中兴”直至东汉名存实亡的百余年历史,你有什么收获?

(国内稳定、和平便国兴,若国内混沌、昏暗不堪则国亡)

(四)课堂小练习(10分钟)

(1)选一选

1、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于()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2、汉武帝以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重视和利用的思想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

3、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A、大学 B、太学 C、翰林院 D、书院

(2)填一填

1、为巩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了著名学者_____ 的建议“_______”,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2、文景时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_______”。

(3)说一说

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样看待这两位皇帝?(多媒体图片)

(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只要不太离题便可)

〔说明〕这个小练习的确定主要是巩固这课的小知识。以达到学与练的结合。第三题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并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在上完这节课的独特体验。也完成了我所设置的情感目标。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以及东汉的统治。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收获的不仅仅是这样一些基础的知识,还明白了守业更比创业难和祖国统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我们无论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强盛昌荣。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贯穿了“人本”的教学原则,着重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运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这节课中“学”、“思”、“练”三者结合,形式多样。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加强了迁移知识的能力。

3、教师与学生是处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促进了学生主体与老师的协同成长,打破了原有沉闷的课堂教学,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引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先生的有一句话:“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学结果还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使课堂呈现出和谐、共存与发展的状态。

第五篇:教学设计之汉武帝大一统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一.课题: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2.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料对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进行分析,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2)学会运用阅读法,讨论法,推理发,对比法,概括法等方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3)注重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和史料的同时,设计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且适时进行恰当的评论,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名族的国家的形成的早期历史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早期渊源流长的历史与文化,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与古人的政治智慧。

四.课标分析: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五.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承接上一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勾勒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首先,课文通过阅读卡,介绍了西汉初年分封制导致的严重后果,说明了汉武帝采取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实力的背景,同时介绍了汉武帝在监查制度方面的建设,这一制度同样是为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然后,课文介绍了汉武帝在经济领域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集中体现在俩个方面。一是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二是盐铁的生产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俩项措施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第三,课文列举了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一方面是“罢黜百家”,把儒家作为正统思想;另外一方面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学校,培养政府官员。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

最后,课文通过简短的文字介绍了汉代的灭亡和东汉的兴衰,让学生对俩汉的脉络有着清晰的把握。六.学情分析

(1)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角度来看,由于媒体很网络的影响,还有部分的偏差。(2)八年级的学生们对汉武帝的政策和武帝本人的认识但由于层次参差不齐,理解和表达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人物和历史的认知都处于相对贫乏和肤浅的层次。但总体来说学生能将前后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对于汉武帝这一人物学生也表现了极大的求知欲,所以我立足于汉武帝的生平和历史贡献这一重点进行精心设计。摘选了汉武帝的志向和生平故事入手,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重点也是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着手,让学生通过知识和《汉武大帝》的对比,找不同,使学生对汉武帝这个人物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又通过对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措施以及对汉武帝人物评价的讨论,让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强化。

七.重点与难点

(1)重点: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具体措施。(2)难点:推恩令与文景时代削藩措施的区别

八.教法与学法分析:导入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法

对于新课导入,可以用提问法,提问如“刘邦获得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问题:“人们一般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历史给汉高祖提供了哪些巩固刘家天下的经验呢”然后可以提出:“分封制是不是能够如汉高祖之愿,起到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从而进入新课教学。

对于新课学习:对于:“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让学生说明封诸侯的不利影响。对于”推恩令“的教学,可以讲述诸侯国实力膨胀的故事,作为讲解推恩令的铺垫。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思考问题如“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等等。

对于监察制度,承接推恩令的作用,追问:“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建立监察制度呢?”转入本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的必要性;(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3)主要职责是什么(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对于经济措施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如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哪些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呢?

对于文化方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九.教具:教材,教学参考书,《春秋繁露》,《汉书》,电脑(PPT)十.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

开堂提问:刘邦获得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在学生回忆旧课和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问题:“人们一般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历史给汉高祖提供了哪些巩固刘家天下的经验呢”然后可以提出:“分封制是不是能够如汉高祖之愿,起到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从而进入新课教学。

2学习新课

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阅读卡,让学生说明封诸侯的不利影响。对于”推恩令“的教学,可以讲述诸侯国实力膨胀的故事,作为讲解推恩令的铺垫。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思考问题如“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推恩令发挥了哪些作用?”

其次对于监察制度;要承接推恩令的作用,追问:“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建立监察制度呢?”转入本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的必要性;(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3)主要职责是什么(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再次,再由政治制度建设转到经济政策。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采用提问法和引导法。“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那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中央统一货币铸造的背景?”“西汉五铢钱是怎么来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统一货币的意义?”

接着,再自然衔接到文化方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了推行儒学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并且做出总结和回答。

最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辩论会,集思广益,引导他们全面深入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

3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将汉武帝大一统的内容展示出来。(1)推恩令;(2)设立刺史制度,司隶校尉。(3)统一货币,盐铁专卖;(4)罢黜百家(5)推行儒学教育。

4布置作业:请同学用树状图法概括本课的所学内容等。

下载大一统的元朝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一统的元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教 学 设 计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课标与教材】 1、【课标要求】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2、【解......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时间2019年5月22日授课地点同安一中滨海校区录播室学校同安一中滨海校区教师王雅静课题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教材分析: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 1、重要知识点: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

    12、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善堂镇第一初级中学 赵利敏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了解“文景之治”; 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过程与方法: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

    中国古代史(第一种)教案第14章元朝的大一统(共五篇)

    第十四章 元朝的大一统(8学时) (1234——1368年) 教学目的:元朝的统一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元朝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对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学习中还要......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强蛟中学 姚黎 【教学要求】 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