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数学比的意义教案1

时间:2019-05-12 19:2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育数学比的意义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育数学比的意义教案1》。

第一篇:小学教育数学比的意义教案1

比 的 意 义 教 案

红旗小学 吴正琼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第43页至4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课件出示题目。

2、学生说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用字母表示。

二、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载人飞船神州五号”(书上图片)

2、学生用算式表示两面旗长和宽的关系

3、师板书:15÷10

10÷15

4、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其实研究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用除法或者用分数来表示,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怎样用比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比的意义(1)同类比

师:15÷10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10÷15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3.小结

(1)长是宽的几倍,有时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几比几;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有时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几比几.

(2)3分米和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4.练习

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求白球是红球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2)不同类量的比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的平均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工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商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4.小结

通过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用表示两种数量的数相除,可以得到新的量,这个新的量也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

(三)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什么叫比?

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四)练习

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

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

(五)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演示课件“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

例如: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42252比90 记作:42252∶90

2.“∶”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区别),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

3.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

4.练习:求比值

教师说明:求比值不写单位名称.

(六)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比、除法、分数的异同”)

1.教师提问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能不能用“是”?

(3)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那比的后项呢?

2.比的分数形式

(1)教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形式.例如:

板书:3∶2可以写成,仍读作“3比2“

2∶3可以写成,仍读作“2比3”

(2)思考: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1.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2.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5

3.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第二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1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比 的 意 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 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难点:理解比和 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有“神舟”五号发射后的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看一看吧。(放视频,定格在杨利伟出示联合国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处)

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14圈之后,在中国举国欢腾和举世瞩目中圆满返回。杨利伟和他背后千万宇航大军创造的这个历史功勋,实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使中国继美国、苏俄之后登上航天大国的高峰,为走向强国之路迈进了历史性的一大步。师:航天员杨利伟叔叔手里拿着什么?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

师:当时杨利伟叔叔手里拿的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请看大屏幕。

这面国旗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比较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怎样提问题? 学生一: 长比宽多多少厘米?

15-10=5(厘米)学生二: 宽比长少多少厘米?

15-10=5(厘米)学生三: 长是宽的几倍?

15÷10=3/2 学生四: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0÷15=2/3 师:大家说得好,从同学们对国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知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比 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属比差问题用什么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师: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属比倍关系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除法计算。

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

----比(师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师: 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板书)

师:

请同学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 生: 我们又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同时教师板书)

师: 通过求国旗的长和宽的倍比关系可知道谁是 谁的几倍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例如;长是宽的3/2倍,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但要注意的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师:如:15比10是谁和谁的比? 生:长和宽的比。

师;那10比15又是谁和谁的比呢? 生:宽和长的比。师:同学们说的真棒。

2.师: 据新闻报道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它的速度是多少呢? 师:要求运行速度应该怎样计算? 师:题中42252㎞是行驶的什么? 生:路程 师:90分钟 生:时间

师:要求速度应该怎样求呢? 生:

路程÷时间=速度

千米/分钟

师:速度就可以用它所运行的路程除以它所用的时间,这里的路程和时间是什么关系,生:相除关系。

师: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也还有一种形式,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来表示。师:谁能来说一说神舟五号运行的路程和运行时间的比 师: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 生:不是

师:因而可知不同类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通过这么多的例子,大家现在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比?

(引导学生观察前面例子中除法算式和比的对照。)生:只要是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师:大家说得已经很接近了,实际上,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生:那也就是只要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就可以用比的形式来表示。师:那么什么叫作比呢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板书并把课题补充完整)

3.师: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的 生:相除关系。师在相除下点点读一边。

师:观察上面两个例子的解法你会有什么发现。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生: 相同点:都用除法,又都能说成几比几

生: 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 是同类量的比,而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你能说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关于比的例子吗? 师;总价与数量的比得出的是什么量? 生:单价。

(三)自学内容。

师:关于比,还有许多的知识,这些都在教材第44页,下面请

大家自学这一部分知识,弄懂以下几点,并把你认为的重点用

线画下来。

自学提纲:(课件出示)

1.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

成分数形式但仍读作几

比几)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怎样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能除尽时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能整除时就用整数表示)

5.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读完以后带学生整理。

师:小精灵听说我们六年三班的同学非常聪明想让大家帮助它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它呀?

师:那我们看看是什么问题吧,看课件: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小组合作完成小卷。汇报: 联

系(相当于)

区别

除法 被除数

÷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前项 :

((比号)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a:b=a÷b=a/b这里的b 能等于0吗为什么? 生:b相当于除法当中的除数,因为除数不能 为0所以(b≠0)师:那也就是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同学们学习这么长时间了,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看看老师这有一张篮球比赛的图片,看一看这里面的数学问题。(放课件)

从而引出比的后项出现了0的问题。

(南钢队与奥神队篮球比赛得分情况是12:0)从而讲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中所学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师总结: 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下面老师想检验大家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同学们愿意接受检验吗?

(三)、训练反馈

请看题:1.想一想,填一填。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敏买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是():(),比值是();花的钱数之比是():(),比值是()。.下面的说法对吗?要说明理由。

(1)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8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8.(2)5÷4又可以说成5比4又可以说成5/4

(3)星期一六(3)班到校人数是49人,缺席3人。缺席人数

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49。

师强调两个量之间的比要统一单位。

你知道吗:(课件出示)

(四)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的比。

练习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2)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几点改进:

(1)要善于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对所设计的教学问题和有关知识点没有深入地思考和预设,有时显得空间过大,使学生的思考失去针对性、方向性;有时又因为没有提得很到位或明确,使得学生在思维的影响下,回答和思考的问题背离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当然,理想的课堂也许很难达到,但我们应该有所追求,最好是无止境的追求。

第三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比的意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比较方法,叫做比。(板书:比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

(一)比的意义

1、出示例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 =

2÷3=

(1)3÷2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长和宽的比是3比2表示什么?

(2)2÷3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宽和长的比是2比3表示什么?

小结:

a、长是宽的几倍,有时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几比几;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有时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几比几。

b、3分米和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3)练习: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求白球是红球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可以用两个数相除的方法,有时也可以说成这两个数的比是几比几。

2、出示例题(扩展比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求的是什么?谁除以谁?也就是谁和谁进行比较?

(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么?

(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工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商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4)小结:通过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用表示两种数量的数相除,可以得到新的量,这个新的量也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

3、归纳总结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练习、(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

(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

(二)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演示课件“比的意义”)下载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

例如: 3比2

记作:3∶2

2比3

记作:2∶3

100比2

记作:100 ∶ 2

“∶”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区别),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比、除法、分数的异同”)下载

提问: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板书,小组讨论。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提问:(1)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能不能用“是”?(比与除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比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相除的关系,所以只能用“相当于”这个词)

(2)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那比的后项呢?

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形式。例如:

板书:3 ∶ 2可以写成,仍读作“3比2”

∶ 3可以写成,仍读作“2比3”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

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

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2、选择

(1)大卡车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的载重量比是()

(2)如果a是b的3倍,那么a和b的比是1∶3。()。

(3)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3、思考题:

(1)甲乙两队比赛结果是3 ∶ 2,是指这节课所学的比吗?

(2)根据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你可以知道男女生的具体人数吗?

4、一台机器上有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有100个齿,每分钟25转;小齿轮有40个齿,每分钟120转。根据所给条件,你可以写出哪些比?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区别呢?

六、板书设计

第四篇:小学数学《比意义》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比意义》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比意义》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比意义》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分米、米的知识,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中学生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我觉得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是需要通过练习来解决。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初步分成了四部分,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为什么学习小数,学习小数有什么作用,接着在观察对比中理解零点几的小数意义。第二部分,则在商店中进行把几元几角换成元作单位的过程,引出几点几的小数,并让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换算。第三部分,让学生自学书本上关于小数的知识,让学生交流读懂了哪些知识。第四部分则是把前三部分整合在数轴上总结练习,感受整数和小数的区别,并在数轴上找到小数从而理解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练习的安排有层次,每个练习的安排也都有它的目的性,讲评时也应该注意轻重缓急,能有重点的进行评讲。

通过反思,我发现孩子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去,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比意义》教学反思2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重点是“方程的意义”。设计的'意图是想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本课设计了活动探索、自主分类、抽象概括、灵活运用4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建立起方程的概念,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递进性,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通过学生观察,抽象出相应的数学式子,建立起“平衡—相等、不平衡—不相等”的概念;二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三是引导学生对“等式”观察,将等式分为“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两类,然后抽象出方程的概念。最后通过判断与独立创作方程两个学生活动,进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教学实施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用语不够准确精练,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指导欠缺,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倾听程度不够,未能很好把握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比意义》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分类、归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这几个环节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离开现实背景出现都是已知数组成的等式,虽然可以通过计算体会相等,但枯躁乏味,学生不会感兴趣。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过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

2、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1)在分类比较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让学生把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思考发现式子的不同,分类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种情况;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类,再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种情况。尽管分的过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方程的特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

(2)要体会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天平的相等关系(如左盘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盘中是250克砝码,天平平衡,解释方程的具体含义),感受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用数学符号抽象地表达了等量关系,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3在“看”“说”和“写”中体会式子

当方程的意义建立后,我让学生观察一组式子判断它们是不是方程,通过判断说明这些式子为什么是“方程”,为什么“不是方程”,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写的方法。

小学数学《比意义》教学反思4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小数的产生的过程。

新课开始,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读商品标价理解标价的意义和测学生的身高(测彩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第二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认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习,人文性的提示更激发了学生展示的热情,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思路得到了拓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

1、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相邻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时太仓促,处理的不到位,在课中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2、教学最后的总结较少,引用的名言有点画蛇添足。

小学数学《比意义》教学反思5

1.学习方式的一点点转变,带来学习效果的一大块进步。

要改变以往接受式的学习,多给学生探索、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发现规律。实践表明,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正比例的练习中,学生都能够用除法去验证结果是不是一定的,从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可见教学效果非常好。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放慢学习速度,有助于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正比例意义一课包含的难点很多,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图像都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把这些知识都集中在一堂课中,学生囫囵吞枣,理解得不深不透。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在发现规律上重点着墨,看起来好像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已经深刻理解了重点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的含义,为后继学习扫清了障碍。

3.一点点遗憾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竿高与影长是成正比例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到外面实际测量一下,会更有说服力。

第五篇:比的意义教案

课时1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个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使学生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六

(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3.张老师买10kg苹果花了70元钱,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

师:看完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是怎么样?

师: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部第二阶段,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空间实验室,铸就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我国第一位乘坐宇宙飞船登上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你知道吗?

(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 展示国旗)

师: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了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这面国旗,长15cm,宽10cm,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

师: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

师: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理解前后项互换后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2、教学不同类量相除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师:“神舟”五号进入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饶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生列式:师板书:42252÷90

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70.3、引导归纳比的意义。

师:比较一下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都用除法,又都能说成几比几;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意思?(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4.让学生把课前练习的几个算式变成“比”的形式。5.自学材料,掌握比的相关知识。

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材料教科书第44页内容,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反馈交流。

(三)沟通交流,探究“比”

1.通过具体生活情境,比较、辨析,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师:大家现在对“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举几个生活中“比”的例子?

(屏幕出示足球比赛场景图片,比分为2:0)

师:这是比分,这里的2:0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这个“比”想说明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

师:其实,这个2:0本身就提醒了我们它不是表示相除关系的,哪里提醒我们了?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师:这里只是用比的样子记录各自进球个数或所得分数,并不是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大家可要注意

2.小组合作,探究除法,比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分数中的分母,那前向呢?比号呢?

课件出示除法、分数比三者关系表。小组相互讨论并填写卡片,全班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9=():()

a÷b=():()2、讨论题

小杰爸爸的身高师175cm,他的身高是1m,小杰说他和他爸爸和他爸爸的身高是1:175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多少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是;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比,回顾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下载小学教育数学比的意义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教育数学比的意义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中心小学 梁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

    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案(共五则)

    课题:比的意义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比。 2. 能正确的求比值,掌握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参考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7—18页例1例2 教学目的:1.理解比的意义,会正确读比,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 2.知道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

    比的意义教案(精选12篇)

    篇1:比的意义教案(一)呈现例1挂图: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1、利用旧知进行比较:(1)图中提供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

    比的意义教案 韩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西飞四小 韩麦琴 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课本43~4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经历.从现实生活抽象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

    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合集]

    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

    比的意义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P43--44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2、会读、写比,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