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里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原鸡的进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关桦尺蛾数量变化情况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生物进化的事实,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
2、介绍达尔文锲而不舍、历尽艰辛创立生物进化论的事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塑造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难点:
3、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4、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我们要问:
1、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2、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
3、为什么生物会不断发展,原因是什么?即生物是怎样进化的? 这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什么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化石有很多种,有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遗体化石,如骨骼化石、贝壳化石等;有保存植物叶片痕迹的印痕化石;还有遗迹、遗物化石等。1861年,科学家发现一种动物的化石,命名为始祖鸟。
1993年,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与始祖鸟及其相似的化石,命名为孔子鸟。
通过对始祖鸟和孔子鸟的研究,它们同时具备了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特征,都是从爬行动物到鸟类的过渡类型,这些化石充分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而来的。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按一定的顺序出现 为什么化石能够说明生物的进化?
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
1、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
2、从大约39亿年前的地层中开始发现生物化石。
3、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4、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形成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较多。讨论: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
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提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 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植物进化的历程:提供各类群植物代表植物的挂图或投影片,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比较分析,哪类生物结构简单,比较低等,哪类生物比较复杂,较为高等,最后总结植物进化的历程。
提问:植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反映生物进化的什么趋势?
从生活环境看,进化的历程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结构分析看,是从简单到复杂;植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向高等发展。
2、动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采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动物进化的过程。
提供各类群动物代表动物的挂图或投影片,比较各类动物的特点,并归纳动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进化的趋势。
生物进化的趋势: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提问:什么原因导致了生物的进化呢? 学习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根据课本98-100页,进行操作,讨论并回答课本讨论。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
学生阅读有关达尔文的材料,思考预设的问题。
提出人是达尔文,出处是《物种起源》,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师生活动:
教师要求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各自主动提出看法,进行意见交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帮助学生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之后,老师利用互动对话,指导学生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历程。
第二篇: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
(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及主要方向;(2)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难点:
(1)生物进化的历程;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关系。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生物,必修1,教案,苏教版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图片:原始地球、原始海洋和现在的地球、海洋和草原。
教师: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2013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地震、火山爆发、洪灾、泥石流。其实这个场景并不陌生,早在五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就是这个样子的。
原始地球和我们居住的地球相差很多,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和原始地球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引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阅读课本P103-P105相关内容,结合图例,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讲述】最早出现的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问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讲述】在寒武纪出现,它们生活在海洋中。〖问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讲述】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
〖问4〗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讲述】陆地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问5〗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讲述】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恐龙的灭绝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
〖问6〗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同源器官的存在能表明什么? 【讲述】①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②同源器官的存在,表明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问7〗试分析有性生殖生物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速度的原因。
【讲述】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问8〗在了解生物进化历程后,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有哪几个比较关键的转折?
【讲述】生物进化的历程中的几个关键点: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出现后,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寒武纪大暴发形成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有重要影响;原始两栖类出现,生物登陆并改变陆地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陆地条件。〖问9〗简单叙述生物进化的规律。
【讲述】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原核到真核;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探究二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阅读课本P105-P107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0〗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否有关呢?
【讲述】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问1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讲述】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
〖问12〗右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你能说出Ⅰ、Ⅱ、Ⅲ分别属于哪种层次吗?
【讲述】Ⅰ、Ⅱ、Ⅲ分别属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问13〗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对环境的适应有何关系? 【讲述】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强。〖问14〗生物多样性的三层内涵之间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讲述】相关关系如下图。
〖问15〗植物界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讲述】真核多细胞,有细胞壁;多数植物体具有根、茎、叶和繁殖器官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
〖问16〗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讲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课堂小结
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让学生分析其进化的观点,既能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又能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尤其是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通过多媒体,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过辩论形式使学生体会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课后习题
1.原生生物界的细胞类型和数目的特征是()①细胞类型为真核细胞 ②细胞类型为原核细胞
③细胞数目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 ④细胞数目为单细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原始生命出现之后,下列哪项顺序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况()A.光合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无氧呼吸 D.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3.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着蓍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4.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动物的出现不影响植物的进化 C.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5.[双选]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1.A 【解析】原生生物界主要是指原生动物、真核单细胞藻类等一些生物,这些生物的特点是由真核细胞构成,多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
2.D 【解析】最初的地球上无氧,因而原始生命为无氧呼吸,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分化出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逐渐增加了大气中的氧含量,为需氧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C 【解析】图示结果表明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同一花园中,其植株高度有明显差异,但若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还需原海拔处的株高数据。
4.B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自然环境相互选择的结果,动物的出现会影响植物的进化。
5.AD 【解析】普通栽培稻往往没有普通野生稻的抗逆性强,说明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基因)多样性。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普通栽培稻中落粒性突变类型虽然对人类不利,但对于普通栽培稻本身的生存繁衍来说还是有利的。普通野生稻能生存下来的往往具有抗逆基因,可为水稻育种提供目的基因。
板书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2.生物进化的基本顺序 3.几个重要进化事件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1)内涵(三层次)(2)相互关系
(3)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①从分子水平看 ②从进化的角度看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生物的五 界系统
第三篇:《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教学设计思想
学生学完生物的生殖发育以及遗传和变异后,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问题很感兴趣,如“究竟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呢?”等相关问题,学生对这类有关“生物进化的过程及原因”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已具有了一定的零散的、感性的认识,但还欠缺整体、科学、理性的认识。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是以“跨越式”教学理念作指导,“跨越式”生物教学旨在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为基础,以创新性教学设计为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抓住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关健期,使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本节课教学过程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学生自主阅读英国曼彻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真实事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二是学生通过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几个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强化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生物进化的事实,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以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2)了解长颈鹿进化的过程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家鸽形成新品种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长颈鹿进化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生物进化的事实,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
2)介绍达尔文锲而不舍、历尽艰辛创立生物进化论的事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塑造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美好心灵。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2)通过对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2.教学难点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五、教学策略
对于自然选择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建议教师可以先从课后的科学家的故事《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的学习开始,让学生理解到,自然选择学说的形成是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结果,与他的勤奋努力和细心观察是分不开的。既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日常生活的常见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形成以下认识:
1.生物繁衍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是不能遗传的,只有能遗传的变异才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生物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
3.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
4.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
5.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
六、教学过程
(一)、自然选择学说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以及模拟保护色的探究活动,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哪位同学试着分析一下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生:导致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遗传与变异,动力是环境的改变,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教师:我们所了解的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他的进化思想是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因此,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也就被科学家及人们所接受。那么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接一下来
让学生朗读课下搜集的达尔文的文章及《物种起源》的介绍[讲授新课] 注:学生阅读,板书: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
1.达尔文花费毕生的精力著成了一部巨著是什么?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什么样的进化观点?
2.通达对达尔文小故事的学习,你受到哪些启发? 注:学生阅读完讨论后回答。
学生1:达尔文的巨著是《物种起源》;在此书中他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并认为生物是逐渐进化的。
学生2:我们应学习达尔文认真观察,不怕吃苦、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精神以及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赏性的评价。通过问题的回答引起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了解了达尔文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历经千难万苦,呕心沥血完成巨著《物种起源》,你们想了解他在这本书中提到的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这个观点的主要内容就在咱们书上19页。好,大家抓紧时间将它迅速阅读,注:教师板书,并打开投影片。板书:、自然选择: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投影片:
1.你是如何理解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的? 2.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是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3.引起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有的变异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 4.试着概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注:学生讨论完毕,进行回答。
学生1:比如:大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3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900万头。因此,按照理论上的计算,就是繁殖不是很快的动物、植物,也不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整个地球。可见,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学生2:虽然每种动物的繁殖能力很强,但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数个体生存下来。
学生3: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斗争中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法则。
学生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注:教师对这几位同学的回答给予补充,回答准确的给予肯定、鼓励。同时教师可将第四位同学概括的内容让其板书到黑板上。回答继续进行。
板书: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教师:通过分析与思考,我想大家已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了较深的理解。根据你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如何理解自然选择?
学生:自然选择就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教师:概括得很好。生物的进化就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来实现的。(二)、人工选择
观察与思考:分析家鸽新品种形成的原因 提出问题:
1、在各种家鸽新品种的形成过程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家鸽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有什么区别?
3、你能在举出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其他例子吗? 学生分析问题并总结
人工选择的概念: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了大概了解。它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从这一学说中我们吸收了生物是进化的思想,这对于我们认识身边的事物和自然界有着重要意义,把我们从“神造人”的谬论中解放出来。总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比较项目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选择因素
自然环境
人选择结果
保留了对生物自身有利的性状,但这种性状不一定对人类有利。
满足了人类的需求,但不一定对生物自身有利进化速度
时间长,速度慢
时间短,速度快
第四篇:《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了解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难点】
用比较的方法,利用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教学内容】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一团迷雾,世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我们一起学习了5种,比如?
学生:神创论、小水滴、外星球或星际尘埃、热泉喷发……
教师:虽然生命的起始点还找不到源头,但生物进化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生物逐渐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演变成现在的万物。生物进化的历史是久远的,没有人能在历史的隧道中畅游,所以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失去了见证人。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教师: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主要看以下几种。首先,大家翻
/ 5
开书55页;仔细观察课本上所提供的图6-3-6生物化石和图6-3-7不同地层化石示意图,动动脑,能否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呢?
(学生阅读,教师出示挂图或标本。)教师:挂图上所示是课本上两幅图的放大图,以及其他的一些生物化石。大家注意比对,把你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学生A:我曾经看过一个资料,里面介绍了一些有关化石的问题。有些化石是生物的遗体,像琥珀里的昆虫;有些是遗物,例如恐龙蛋、粪便等;还有的则是它的生活痕迹,例如已经发现的恐龙大脚印。这些化石都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教师: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为什么它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 学生B:化石之所以能为研究提供证据,因为古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痕迹都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后形成了化石,而且这些化石与当时的生活年代是在一起的。
学生C:在第二幅图中,我观察到这样几个问题:
(1)地球表面在生物进化中是不断运动的,地层也随之上升、下降、扭曲等;(2)通过对地层由下到上的比较,我发现从下到上的地层中生物遗体越来越复杂;
(3)通过同一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可以大致了解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不同生物。教师:回答得非常好。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或同一地层中的不同化石作比较,就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教师总结: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P56图6-3-8始祖鸟复原图。仔细观察这种始祖鸟更像哪种动物?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讨论)学生D:我感觉它比较像鸟类。它的身体表面有羽毛,还有翅膀,嘴的外形又比较像鸟的喙,所以我认为它应该归属到鸟类中。
学生F:我认为它更像爬行类动物。在它的前肢上长有指,指的末端有爪,2 / 5
嘴里还留有锋利的牙齿,这些特征都与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吻合。
教师:F同学,你提到了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你能简单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爬行类的主要特征吗?
学生F:爬行动物的体表都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
教师:我们D同学和F同学各持一种观点,而且都非常有道理,到底是哪一类呢?有些学者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那么,鸟类到底是由哪一类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呢?自从始祖鸟发现以后的100多年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争论不休。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图6-3-9几种动物的前肢骨骼比较土,请同学描述着几种动物的前肢特点。
学生:蛙、蜥蜴、鸟和兔子虽然长相相差很大,但是它们的前肢结构非常相似。
教师:对了,这几种虽然从外表看相差很大,但是它们同属于脊椎动物。它们前肢的结构非常相似。
教师:在对上述3个资料的学习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始终在进行上、下、左、右的——
学生:比较。
教师:通过对各种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比如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等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涉及到了许多种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比较。
(三)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教师: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那么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教师:现在我这里有17个号牌,这17个号牌分别代表一种生物。一会儿发下去号牌后按4个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小组内的一位成员拿过来你们组的号
/ 5
牌,放在我们的生物进化树上,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放得“恰到好处”。
(教师发放号牌。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进化树。)教师:好了,既然同学们热烈的讨论结束了,我们就一起来帮我们的进化树结出“果实”吧。
(学生把自己的号牌贴在进化树上相应的位置。)教师:我们大家的共同杰作进化树完成了,同学们对自己选择的位置也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那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作出一个合理的概括呢?
学生A:我们都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根据它们的主要特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趋势进行排列的。
教师:回答得非常正确。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就是这样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
(教师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教师: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地球霸主——恐龙曾经兴盛一时,可现在却无影无踪。关于恐龙的灭绝,现在是众说纷纭,你能说出几种来吗?
学生B:有一种假说认为,在距今6500万年前,一个直径非常大的行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碰撞后卷起的尘埃笼罩了整个地球,使得地球黑云遮日,不见阳光,气温迅速降低,持续时间长达3~6个月。植物因为没有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死亡,植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相继死去,肉食恐龙也由于失去食物而相继死亡。
学生C:这里还有一种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温度忽然升高。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变化使恐龙等散热能力较弱的变温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造成雄性个体的生殖系统严重损坏,使恐龙无法繁殖后代,从而走向了最终的灭绝。
学生D:现在还有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地球受到了一颗大彗星的撞击,产生了一个温度高达3000℃的大火球,这个大火球迅速地向外扩展,造成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森林大火,把生物都烧成了灰烬。
教师:科学家们在研究一些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已有的证据提出某种假说,然后进一步搜集证据证明他们的假说。当然,找到的证据,有的支持假说,有的却不支持假说。
/ 5
教师:关于生物进化的很多问题,到现在都还是个谜,化石方面的证据也不是很全面。不过随着一些新证据的不断发现,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接近历史原貌。不过,现存的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都已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也是通过漫长的进化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 5
第五篇: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第2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授课时间:2013.3.1 班级:八(1)班 授课教师:李林招
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极其漫长而复杂。因此,本节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要增加知识的难度。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比较感兴趣,但对生物进化的顺序和判断依据却不甚清楚。所以,应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2、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教具:课件、树形图、始祖鸟及鸟的模型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复习题
2、展示图片,学生思考: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来的呢?
3、欣赏短片(生物的进化);并让学生自由提问。
二、新课
1、出示课题(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2、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但是,没有人能够亲自经历生物进化的过程(几十亿年),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呢? 生物又是怎样进化的?
这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学生讨论课本上的资料分析,并思考问题:
①、什么是化石?根据化石的分布情况,科学家得到什么发现?
②、始祖鸟跟鸟类、爬行类动物有什么相似的特征?你从始祖鸟身上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③、什么是细胞色素C?从人的细胞色素C跟其他动物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 ④、上述三个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可以对生物进化的历程做出怎样的推测?
2、分析课本上的资料分析:
①、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分析比较可以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②、始祖鸟化石证明鸟类是进化而来的。
③、通过比较生物之间的细胞色素C,可推测生物间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3、提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学生完成P55的生物进化树
2、认识生物的进化历程 ①、植物进化的历程: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②、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3、总结: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课堂总结(见板书设计)&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概念)
2、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比较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3、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六、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