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1单元第8课时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一次进位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8课时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2.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3.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教学难点:
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24×2=
213×3=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
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
灰天鹅:48只;
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板书:48×2=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①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③竖式计算.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4 8
×
6----------8×2
---------40×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6---------(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9?)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8
× 2
6(进位的表示什么?)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2 8 4 3 × 2 3 × 3
4 1 2 9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试一试:4×152=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48×2=96(只)
一般这样写:
答:白天鹅有96只.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上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教学反思:
1.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过乘法,而且刚刚学习过不进位乘法,所以学生在这方面有足够的经验,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算出结果,但大部分学生都很难说清楚算理.2.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计算、组织交流、作品展示等活动,让学生达成共识,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第二篇: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 第3课时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3课时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3。【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经历探索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在理解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 点: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7×8+8= 4×6+9= 5×7+9= 3×6+8= 3×9+5= 5×9+8= 7×6+9= 9×4+7= 2×9+5= 指名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列竖式计算。216×3 73×3
指名板演,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究体验。
1.观察情境图。(出示教材第62页的情境图)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
(1)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问题“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2)组织学生列出算式。板书:24×9= 2.探究算法。(1)估算。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9箱矿泉水大约有多少瓶?学生独立估算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算法:①24接近整十数20,可以把24看成20来估算,因为20×9=180,所以24×9大约是180,也可以把24看做30,乘9后得数是270,那么24×9得数在180和270之间。②先算10箱就是240瓶,那么9箱一定比240瓶少。(2)探究笔算方法。
①教师:如果要知道准确的瓶数,该怎么办?请同学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学习的笔算有什么不同,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②全班交流。
请用竖式做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学生交流)a.计算时忘记进位,或忘记加进位数。b.把进位数当作乘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析错误原因。
(提示: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的进位数3得21,要向百位进2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乘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写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3.比较分析。
教师:这道题与前一节课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三、巩固深化
1.教材第6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板演。(2)教师:竖式书写时要把数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对准位置,向十位进的数要写在十位上。
(3)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积的百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对比练习。
出示:49×8= 69×8=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算完后,比较这两题有什么区别。(49×8:8与十位上的4乘得32,还要加上进位数7;69×8:8与十位上的6乘得48,加上进位数7得55,应再向百位进5,十位写5。)
3.练习十三第1~3题。(课堂独立练习、板演齐练、分组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你有什么收获? 笔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计算时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2.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乘数去乘另一个乘数。【教学反思】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多问问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练习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4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苏教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材第11~12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第1、第8、第9题。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课件。
500×3= 8×80= 6×700= 学生做题,做完说计算过程。
师讲解:这三道题是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只需将一位数与整十或整百数的十位或百位相乘,再在乘得的积后面添一个或者两个0即可。大家想一想,有没有不是整
十、整百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时候?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这节课。(板书课题)
1.出示教材第11页例5。
请同学们描述这幅图,说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5图)学生描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师: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湖面上飞过3队大雁,每队12只。一共有多少只? 你认为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分析题意,湖面上飞过3队大雁,每队1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个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生1:12+12+12=36 生2:3个10是30,3个2是6,合起来就是36。
师:同学们,这两种算法都是以前咱们学习过的。今天,我们学习用竖式计算乘法。
板演:然后再乘一遍进行验算。2.试一试。
一般这样写:
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大家能不能计算3×312呢?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集体订正。
13×3=
213×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同学们,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了吗?
1.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全体学生写在教材上,集体讲评。
2.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4题。两人一组讨论,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说乘的顺序略 68 286 639
2.69 84 486 448 3.12×4=48(瓶)
4.342×2=684(尾)
5.32 41 43 53 26 70 教材习题
练习二
1.17 48 21 48 40 62 8.60 64 68 80 84 88 90 93 99 9.26 96 46 42 55 36 66 82 86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2×3=36(只)可以用竖式计算。
一般这样写:
答:一共有36只。
书写竖式时,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得的积就写在那
位的下面一。
1.通过编口算题的环节,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述算法,形成口算思路,为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奠定了基础,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应用能力。
2.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老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3.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次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算法、掌握算法,既强化了算法的基础训练,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阶梯式的练习中,课堂上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应用知识的热情。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了知识撞击的快乐,收获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例5教学不进位的乘法,让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学生已经有了估算的意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估算,然后让每个学生先自己独立试做,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最后在全班汇报各小组的代表性算法,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课标》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索的情境和空间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老师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笔算乘法(1)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笔算乘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6×4=
230×4=
19×3=
180×4=
140×7=
24×5=
210×5=
136×32=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口算136×32的学生会有困难,教师顺势引出课题。
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指名读题。
(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指名列出算式:145×12=
(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
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A.145接近150,12接近10,所以145×12≈1500。
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
C.用笔算:
×
0
0
(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答题。
(5)议一议。
A.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
使学生明确:
A.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八”第1题。
(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提醒学生注意54×145这样的算式怎样笔算比较方便)
(2)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完成,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2.教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列式、计算、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方法。
在笔算中应注意什么呢?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8单元 第1课时 搭配(1) 教案
第1课时
搭配(1)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发现搭配的一些规律。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
【课堂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了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