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2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 (优质) 教案
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2、减法
第2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并会正确地计算。
2.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减法。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和验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63-158=321-78=728-445=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以463-158为例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回顾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例3。
二、尝试探究,体会领悟
1.指名读题,提问:你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算式:403-158=。
2.和刚才做的第一题比一比,两道算式哪里不同?个位3减8不够减怎么办?十位上是0,该怎样退1呢?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尝试计算。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提出了各种看法,下面我们一同用拨珠子的方法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为单位,师生共同讨论并操作。(1)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03。
(2)减去158,个位上3减8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3)启发学生思考:百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百,1个百等于几个十?
(4)百位上拨去1颗珠子,十位上就要拨上10颗珠子,十位上现在有珠子了,再从十位退1颗珠子,个位上也要拨上10颗珠子,这样个位上现在一共就有10+3=13颗珠子,从个位上13颗珠子里拨去8颗珠子还剩5颗;十位退1颗给个位后还剩9颗珠子,再从9颗里拨去5颗还剩4颗;百位上4退1给十位后还剩3颗,从3颗里拨去1颗还剩2颗。
得出结论:403-158=245。
四、借助表象,突破难点
如果没有计数器,列竖式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边回答,教师一步步写完竖式)
1.沟通联系,理解算理。
(1)解决第一个难点:连续退位。
教师:个位3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拨珠子时是怎样做的? 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又要从百位退1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到个位作10个一,10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再用13减8得5。(2)解决第二个难点:理解被减数十位上是几。
教师:联系拨珠子的过程想一想,现在被减数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百位上退1到十位是10个十,十位就有10个十,再退给个位1个十,还剩9个十,所以十位现在是9,9减8得1。(3)被减数百位上现在是几?(百位退1后还有3,3减1得2)
2.这样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可以进行检验。怎样验算减法? 小组交流,说一说,做一做。
选择两种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订正后小结: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五、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1.第42页做一做。
想一想,拨一拨,再计算。(有困难的可以小组内合作交流完成)提醒学生注意第一题500-268,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又该怎样计算?要注意什么?
指名板演,说计算过程,然后集体订正。2.练习九第3题。
想一想,怎样求加数?怎样求和?求差、减数、被减数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把得数填在表里,然后集体订正。教师归纳求几种不同的数的方法。3.练习九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除了强调列竖式计算这一重点内容外,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多种口算和心算的方法。学生探索多种算法的过程是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还是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第二篇: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1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 (优秀) 教案
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加法
第1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迁移、类推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 点:迁移、类推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复杂,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广,因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如丹顶鹤、蜥蜴、麋鹿和狐狸等都是我国湿地的珍惜野生动物。(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和统计表)提问: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些什么信息?2.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指名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师选择主要的两个问题板书或课件出示:(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271+22= 271+31=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合作探究。
试算第一题:271+122,小组内交流讨论,看看应该怎样算。2.汇报交流。
(1)学生交流算法,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2)让学生看教材第37页例1的内容,指名学生说说教材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相应竖式,并作重点讲解。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3.计算271+31。
学生先试算,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十位上7+3=10,十位上满十在百位上进一,在十位上写0。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百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再独立完成竖式。
【教师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应用,发展能力 1.完成第3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最后集体订正。2.练习八第2题。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估的?然后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交流检查结果,然后集体订正。3.练习八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在新授课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 后通过小组充分讨论,最后得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 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节课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 下,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合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强加给 学生的。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能 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 笔算乘法(2)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
笔算乘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
难点:理解在积的末尾添0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
210×4=
200×3=
20×3=
130×5=
240×2=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指名口算,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口算时有什么简便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3.在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或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怎样计算呢?
(板书课题: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2。
(1)160×30=
(2)106×30=
2.160×30怎样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算法:
(1)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笔算:
0
×
0
0
0
(3)3个160是480,那么30个160就是4800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笔算过程:
0
×
0
为什么在积的末尾
0
0
添上两个0
呢?
使学生明确:添上一个0表示是160×3的积,添上两个0就是160×30的积。在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所以在积的末位添上两个0,这样计算很简便。
3.106×30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试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讨论:在算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使学生明确:只有因数末尾的0没有参与运算,直接在积的后面添上去,因数中间的0要参与运算,不能添在积的后面。
4.教材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指四名同学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强调计算时,要把末尾0前面的数字数位对齐。
第2题:小组分工完成,互相检验,然后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
组织学生议一议。
(1)把因数末尾有0前面的数字相乘。
(2)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八”第3题。
快速写出每题的结果,并在小组中交流口算的方法。
2.教材“练习八”第4题。
投影出示“神舟九号”飞船的图片。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八”第5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适当点拨,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八”第6题。
你能很快比较出每组算式的大小吗?小组或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究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境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新课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加进位。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4、积的变化规律(三),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乘(2×3)。
5、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1)
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2)
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3)
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6、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
÷
速度
=时间
7、估算
(1)估算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估算时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一定要用“≈”号。
注:①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②
有关带钱问题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笔算乘法(1)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笔算乘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6×4=
230×4=
19×3=
180×4=
140×7=
24×5=
210×5=
136×32=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口算136×32的学生会有困难,教师顺势引出课题。
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指名读题。
(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指名列出算式:145×12=
(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
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A.145接近150,12接近10,所以145×12≈1500。
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
C.用笔算:
×
0
0
(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答题。
(5)议一议。
A.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
使学生明确:
A.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八”第1题。
(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提醒学生注意54×145这样的算式怎样笔算比较方便)
(2)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完成,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2.教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列式、计算、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方法。
在笔算中应注意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