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人民调解在维护基层稳定的职能作用
浅谈人民调解在维护基层稳定的职能作用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盾化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是我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和传统,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沟通,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为了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维护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推进人民调解机制的创新步伐,积极探索矛盾纠纷问题化解的新方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大局观念,确保思想认识到位。人民调解工作搞的好,民事纠纷调解得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农村稳定了,政府少麻烦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前提,这项工作事关全局、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
二、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针对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整合资源,合理分工,树立人民调解员教育培训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在对队伍现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准确地掌握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知识程度和工作能力强弱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队伍的教育培训规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加强法制宣传工作,预防民间纠纷发生。一是通过调解工作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二是针对矛盾纠纷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三是配合普法进行宣传教育。普法教育是全民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结合当地矛盾纠纷发生特点,经常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公德的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提高全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要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也越来越显得重要,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加压,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励精图治,真抓实干,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赫山区司法局多举措加强人民调解 维护基层稳定
赫山区司法局多举措加强人民调解 维护基层稳定今年以来,赫山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为维护和谐赫山做出了积极的作用。截至6月底,赫山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66起,调处成功1927起,调解率98%,取得了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一、实行人民调解工作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各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反映本辖区内发生的重大、复杂和疑难矛盾纠纷,并一起出谋划策,寻求应对措施,及时化解纠纷。同时增强了调解员之间的交流,好的调解技巧、工作方法得到了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益,进一步维护了基层的稳定,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二、不断拓展调解领域。随着我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呈现多元化、群体化的新特点。赫山区司法局强调人民调解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求各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各地党委政府,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民间纠纷的调解的同时,积极参与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难点、热点纠纷的调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经济又快又稳的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三、调解与普法教育、法律服务相结合。赫山区司法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工作方针,把人民调解工作
与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工作等结合起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并及时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免费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等服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一直以来,赫山区司法局都非常重视基层司法所队伍建设,不定期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其调解纠纷的能力水平。同时不断改善司法所的工作条件,落实好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赫山区司法局 李青)
第三篇:做好人民调解维护城区稳定
做好人民调解维护城区稳定
————后湖城区办事处调委会
后湖城区办事处地处管理区中心,是管理区(农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担负着辖区社会事务性工作的管理和镇容镇貌、城建设施、环卫工作的监察和维护。下设两个社区,即木豆口社区,杜家沟社区,总人口5826人。
五年来,在管理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在司法行政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围绕中心、维护大局、以人为本、服务职工的指导方针,以“四无”创建工作为目标,按照“预防为主、调防结合”和抓实基层,打牢基础,创新机制,狠抓调处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与与教育职工学法用法、与维护城区和谐稳定相结合,在调处机制的建立和落实上下功夫,在矛盾纠纷的预防控制和化解上下功夫,在矛盾纠纷的回访反馈和督促协议履行上下功夫,使得人民调解工作在我区有序推进,真正打造了“第一道防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其中不乏重大疑难纠纷,如何充分发挥城区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化解重大疑难纠纷的主力军作用,确保城区的平安和谐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在办事处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完善制度,提升队伍工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5年来,调委会接
受职工来信来访520余人次,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2余起,未发生因调处工作不力而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受到管理区(农场)等相关部门对工作的肯定。多次评为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一、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各项调解工作制
(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制度是做好工作的保证。经验告诉我们重大疑难纠纷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密切掌握矛盾的发展动向是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而我们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每月开展常规排查,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开展定期排查,在重要会议等敏感时期进行专项排查,做到定期排查与专门排查相结合,实现了排查范围的全覆盖。在社区中建立矛盾纠纷情况书面通报制度,月底将掌握的矛盾情况分类向城区调委会、农场政法委报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处,改变以往排查工作单打一的情况。由于排查制度的不断完善,使我们的调解工作掌握了主动,能够在最佳时机介入矛盾纠纷的调处。
(二)坚持重大矛盾主动介入调处制度。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时,办事处调委会都能够在获悉情况后的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扩大,并主动介入纠纷的调处,直至纠纷妥善解决。为有效因应因个体矛盾而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的可能性,办事处管委会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社区全员参加的维稳保安、矛盾控管小组,实行全天侯轮流值
班,对掌握到的重点对象,采取重点看护,及时了解活动信息。去年5月1日,辖区居民胡某,因其女儿在潜江某医院治病出现大的医患事故,胡某情绪激动,多次上访,并出现过激的言行。城办调委会在得知情况后,及时的做其思想工作,并动员其好友做好说服工作,相关领导前后十次到武汉看望患者并送去慰问金,组织了辖区的献爱心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万余元;在患者家属无力支付律师费,办事处又主动送去6000元以应急需。今年5月14日胡回场后,看到女儿的情况,情绪又一度激化想以死了之,城区办事处迅即组织人力将胡某送往广华医院抢救,派人送去慰问品,现患者及家属情绪稳定。在调委会的努力下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
(三)有效落实调解回访工作制度。对一些因抚养、邻里间、赡养间的纠纷,我们本着晓之以理,过细的做好转化外,对达成的协议我们一直注重调解回访工作,并使之制度化。通过回访及时掌握纠纷调处的效果和协议履行情况,对不全面履行或不履行协议的,说服教育当事人,督促其履行协议。通过回访还可以了解到其它一些隐藏在民间的矛盾纠纷。
二、狠抓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调解人员业务水平。
(一)狠抓调解员队伍建设。调委会在稳定人员的基础上,每年根据人事变动调整,选调政治可靠,有威信,有业务基础的人充实到调委会及社区民调小组,真正做到组织落实,人员到位,制度保障。
(二)多措并举,提高调解人员业务水平。一是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调解工作经验介绍、业务交流等形式丰富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二是举办调解业务培训班,由司法所或法律服务所同志讲课,内容包括法律知识、办案中的实践体会、调解协议书的制作等;三是撰写调解心得,每当调解一起较为复杂的纠纷后,要求参加人员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四是分析、预测矛盾纠纷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做到调解工作有的放矢。
(三)加强指导,提高基层民调小组的工作能力。社区民调小组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对社区民调小组业务工作的指导是调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通过对社区调解干部的培训,参与具体案件调解等方式来提高社区调解干部的业务水平。通过努力,现在各社区的调解干部都能以书面形式把调解案件记载下来,改变了以往重口头调解轻协议制作的情况。
虽然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职工的期望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将保持和发扬优势,改进不足之处,为维护后湖城区办事处辖区稳定、构建和谐城区作出新的贡献。
二0一0年八月六日
第四篇:人民调解工作要维护社会稳定,基层维稳工作
2011年龙洲湾街道独龙桥村调解工作总结
人民调解工作要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掌握主动,重点在预防:一是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经常深入到村民群众中了解村情民意;二是治保员和人民调节员既是工作人员又是矛盾纠纷信息员,利用他们入户走访的时间对本村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通过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我们掌握了调处矛盾纠纷的主动权,提高了矛盾纠纷调处的成功率。对已处理的纠纷,建立回访制度等防范措施,把排查、调解、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抓早抓小,堵塞漏洞,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及时有效地消除独龙桥村不安定隐患,规范了调解程序,使调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在调解矛盾纠纷中,我们做到情、理、法结合,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晓之以法,严格遵守调解程序,注意选择调解方式。在查明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调解程序,帮助当事人达成,对于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也在稳定事态的基础上,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一、调解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规范、强化人民调解会的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会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基层人民调解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一年来,我们制定了基层人民调解会工作考核方案。该方案对调解会的建设、调解的工作、法制宣传教育、安置帮教的工作、依法治理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细化。具体表现如下:
1、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矛盾激化,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选择有诚心、热心、耐心的人作为调委会成员,能够及时主动介入矛盾,及时依法调处,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完善调解组织功能,强化调解职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纠纷和矛盾中所起的作用,并结合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实例,以及借鉴兄弟村调委会的先进经验,交流学习,分析疑难案例,提高调解水平。
3、开展基层法律服务,面向群众,提供各种法律咨询,向村民开展一些法律服务和法律宣传活动。
二、及时向政府报告重大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自成简快速通道项目在我村动工以来,就给本村人民群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房屋因施工放炮产生裂缝问题,同时也给我村村民带来不稳定心理影响,我村及时的向政府报告此重大矛盾纠纷。
2011年独龙桥村调解工作抓得紧,信息畅通,宣传工作到位,使很多矛盾纠纷都被清除在萌芽之中,实现了调解无空白、隐患无死角,为给独龙桥村村民一个治安良好、环境整洁优美,人际关系和揩的新型文明长松村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人民调解是法律规定的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具有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影响社会和谐和不安定因素,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为此我就如何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主要类型和特点
今年1—5月份,全县共调解矛盾纠纷1623起,其中乡镇级调解471起,占总数的29%;村(居)级调解1152起,占总数的71%。分析已上报的矛盾纠纷,主要类型表现在五大方面:一是土地征用问题。存在因征地补偿标准引发矛盾纠纷;因失地农民转型难,生产生活出路受困,引发矛盾纠纷。二是民间琐事纠纷问题。如相邻关系、地边地界、家庭婚姻、民间借贷等引发矛盾纠纷。三 是土地权属、林权引发矛盾纠纷。四是人身损害赔偿,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务等引发矛盾纠纷。五是村务管理不善问题。村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村务透明度不高、财务管理混乱,有的村干部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财产,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矛盾纠纷。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民间纠纷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资源权属、环境、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其中因政策变更、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多元化矛盾纠纷急剧增加,矛盾纠纷主体构成日趋复杂化,一些跨行业、跨地区、跨时段的纠纷也不时出现。如今年4月,小蓝经济开发区霞山村部分村民以村委会1999年责任田承包合同于2009年农历年底已到期,村委会未调整责任田为由阻扰项目征地,致使涉及霞山村的项目推进缓慢。
2、群体性事件增多,范围和数量增大,纠纷参与人数存在群体性倾向。参与人数动辄三五成群,甚至数十人,而且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甚至有的群体性纠纷事件,背后有组织者操纵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较为周密的计划。如今年3月租赁经营在小蓝经济开发区内的南昌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公司车辆在青山湖区罗家集镇湖坊村地段撞倒一十岁男孩胡杰豪,胡杰豪当场死亡。事后,死者家属以胡杰豪系家中独子为由提出了赔偿80万元的要求,并邀集罗家集镇湖坊村60余村民多次冲击企业大门,不准工人上班、阻止车辆进出,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的生产秩序。
3、纠纷诉求过高。个别纠纷的当事人诉求标的太高,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遇到一点小事或无虚有的事就越级上访,制造事端,扰乱视听,有的利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假日或政治敏感期,上京、到省、进市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无理缠访。如蒋巷镇原综合厂职工,就原综合厂在联圩十余亩厂地经营权多次邀集原厂职工到省、市、县上访,造成了恶劣影响。
二、农村基层调解组织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调委会办公经费难以保证。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当事人收费。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是无偿的,县局多次到乡镇座谈、调研时,村(居)治保主任都反映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不仅拿不到分文报酬,还要贴进大量时间和精力,虽然是他们的工作,但也影响到他们开展调解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这些纠纷处理上就有可能导致能拖的就拖,不能拖的就敷衍了事和久拖不决的现象,从而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2、调解的质量不高,工作不规范。
绝大部分调解员仍然沿袭儒家“和为贵、礼为贤”的理念,纠纷发生后,劝说双方当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折衷处理,不得罪人,以暂时平息纠纷为原则,不注重根本问题的解决,不注重纠纷调解后的回访,更不注重调解登记和档案的收集。导致纠纷容易反复,难以适应现阶段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要求。
3、调解组织机构作用发挥不好,村级调解组织人员素质不高。
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村级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一批多年从事村级调解工作的同志对地理环境、人员情况、风俗习惯等较为熟悉,但相当一部分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法律政策和业务水平欠缺,在宣传讲解法律法规、制作调解文书上有困难,缺乏创新精神,在调解工作方式方法上还停留在说教和情感影响上,在处理一些复杂纠纷或财产争议纠纷时,有时不能做到依法调解,不能使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
4、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大调解”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形成。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构成多样化、领域扩大化的情况。如政策强的纠纷、“跨部门”纠纷、跨时段的纠纷、复合型纠纷等,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成因复杂、调解难度大,单靠基层调解组织很难解决。然而,人民调解工作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邻里、家庭纠纷调处上;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的调解工作还缺乏有效配合;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基层调解工作存在随意性,不按调解程序程序进行调解,未有效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
三、切实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的对策
(一)夯实基础,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要领导重视。要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布置任务时,安排调解工作;总结工作时,汇报调解工作;在人员分配上,向人民调解工作倾斜。要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人民调解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农村纠纷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研究措施,制定对策。二要落实责任。要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各村各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要求各村各单位必须及时主动的进行各类纠纷的调处,并印制矛盾纠纷调处责任交办卡,限期办理,并督办到位。对村组调解组织调解不了到镇申请调解的矛盾纠纷一律要有村调委会的意见,充分发挥村级调委会的职能和作用,也充分调动了村级调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到信息灵、速度快,有效地遏制了矛盾纠纷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要强化队伍建设。要健全各村的调解组织,聘任了调解主任和调解员,建立了调解小组,对每位调解人员划分纠纷调解、矛盾排查责任区,并挂牌公示,明确责任,建立了以乡镇调委会为中心,以村调委会为主要力量的两级人民调解网络。四要强化法律培训。人民调解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调解工作的质量。要加强对乡镇、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进行农村适用法律法规和人民调解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使镇村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大局意识,基本具备公平公正、合理合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较全面的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和技能。五要保障经费。要根据村(社区)实际,每年给予一定的办公费,以便村级调解组织能够正常运行,真正实现调解有组织机构,有人员办案。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落实解决调解员办案补贴。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充分调动基层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规范程序,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效。镇村调委会对每一起矛盾的调解都要作十分充分的准备,提高人民调解的成功率。一要认真调查。对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要都广泛深入的调查、取证,了解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纠纷的起因、经过。在调解前,调查组形成调查报告,向乡镇调委会进行汇报,研究出初步的调解方案。二要依法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重事实、重证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说服当事人互谦互让、充分协商、达成协议,形成的调解意见双方心悦诚服、乐于接受。三要及时回访。对调解生效的协议书,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确保调解不反复。四要规范档案。镇村要统一调解文书,每一起调解,从登记受理、调解协议书的制作到回访,都及时整理归档,做到了一案一卷。
(三)不断创新,探索实行联席调解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呈现多发性、复杂性和跨行业性等新特点,人民调解面临的婚姻、家庭、邻里、生产经营、赔偿等矛盾纠纷,传统的纠纷调解职能已不能完全适用农村矛盾纠纷多样性的新形势。因此,要坚持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相结合,聚合调解资源,建立联席调解制度。对于复杂疑难但可以不通过民事诉讼或治安处罚来解决的矛盾纠纷实行联席调解,以非诉讼方式予以化解。要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和镇属单位负责人、各村调委会主任组成的联席调解会议领导小组,聘请公安、司法、法庭、交警等单位业务骨干为特邀调解员,参与相关的跨行业疑难民事纠纷调解。联席调解既能提高调解效率,降低纠纷解决的成本,又能使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功能相济相互协调,解决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问题,同时加强沟通,统一口径,维护调解的严肃性,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
(四)依法调解,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有关问题的说明,凡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及社会公共利益,不具有无效、可撤销或变更法定事由的,应当确认其法律效力,并以此作为确立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通过法院的裁判树立人民调解协议的公信力。
加强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力抓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始终要把人民调解工作放在维护基层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来考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抓调解,围绕群众的根本利益抓调解,围绕和谐稳定抓调解,有力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