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2008年度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2 02: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针对2008年度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针对2008年度工作汇报》。

第一篇:关于针对2008年度工作汇报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2008年度工作汇报

姚树人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借此机会,向同志们汇报一下警官培训中心和我个人2008年度的工作情况,不当之处恳请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

一、警官培训中心2008年度完成工作情况汇报。警官培训中心在过去的一年里,严格按照公安部有关文件精神和《2008—2010年全国森林公安大轮训规划》以及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下达的各类教育训练任务要求,在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森林防火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任课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全体参训学员密切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2008年度教育训练任务。

2008年共完成各类教育训练班35期,培训学员3138人次,其中森林公安计划内12期,1584人次;计划外3期,162人次。森林防火计划内8期,512人次;计划外7期,290人次。函授 面授590人次,2008年招录285名本科新生,25名专科新生。

一是领导重视是各类教育训练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 保障。

在职民警的教育训练工作是落实“三基”工程建设,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在职民警执法办案水平的重要保障,是“三个必训”和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工作体系的具体要求,也是各级森林公安机关中心工作。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始终高度重视在职民警教育训练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对教育训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杜永胜局长亲自抓教育训练工作,在百忙之中两次到警官培训中心接见参训学员,检查教育训练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潘世学副局长出席全国森林公安机关新招录民警首次授衔仪式,标志着森林公安在职民警的教育训练工作步入了更加规范的轨道。崔洪浩处长多次到警官培训中心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召开九省区市和三个培训基地领导参加的研讨会以及部分参训学员、任课教师、培训中心管理人员座谈会,分析形势,制定办法,征求各省区市对教育训练的要求、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教育训练工作,指导教育训练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育训练工作,对教育训练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的聘任都有明确的批示,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党委书记王海忠同志上任伊始就深入到警官培训中心调查研究,组织召开工作人员座谈会,听取汇报,并作了明确的指示,要求把警官培训中心一定要做强做大,全校都要全力支持培训中心搞好以培训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苏惠民校长、王邱文副书记、张治平副校长也多次到警官培训中心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使教育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二是以质量为中心,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坚持专家组听课制度、参训学员测评制度和举办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制度,确保收集到的教育训练信息及时、科学,分析、查找不足准确,反馈信息及时到位。警官培训中心牢牢把握教育培训质量这个中心,总体上看2008年度教育训练质量有所提高。

三是按岗施训,分类施教,不断增强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在2008年度的教育训练中,我们第一次在领导干部专业法律知识训练班和新录用民警初任训练班中尝试了按岗施训,分类施教,根据参训学员的岗位采取了按岗施训,分类施教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2008年底开班的新录用民警初任训练班,参训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有部队军转干部、有公务员考试统一招录的、有的已经在森林公安机关工作了多年的,等等。为加强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在学员报到后就着手摸清参训学员的经历情况,对不同经历人员设置不同的课程实施教学,例如:对军转干部人员我们就缩短了军训的时间,组织他们较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如进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学的学习;同时,根据参训学员的不同工作 岗位,既安排合班课,又安排分班课,将学员分管理岗和执法岗分班授课。这样组织教学,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但是却增强了教育训练的针对性,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了各岗位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进一步注重实践技能教学,少理论教学;重前瞻性教学,少照本宣科;重问题型教学,轻结论型教学。

在教学形式上,进一步注重参与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轻灌输式教学方式方法;重发散式,轻封闭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挖掘实践知识,归纳总结一套具有独到之处的实践教学方法,同时大力开展案例式教学,以案释法,组织开展学员讨论、交流活动和教官对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进行点评,进一步加强学员与教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以进一步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力加强警察意识培养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强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讲座力度,增强前瞻性知识的传授,拓宽参训学员的视野。

五是“抓养成”,从严治训、从严治教。警官培训中心将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从严治训与热情服务相结合,干部管理与学员自我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确保教育训练计划全面落实。在各类教育 训练班中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人,按照《公安机关警察内务条令》规定,制定了《学员管理规定》、《学员量化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一日生活制度,对学员出操、训练、上课、考勤、就餐、就寝等都做了具体规定,严格落实内务制度、早操制度、请销假制度、队列训练制度和上课排队制度,不断强化学员的警务化管理工作。用制度来规范行为,确保训练、生活秩序的警务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警官培训中心每年训练在职民警三千多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训练班在警务化管理上要求都是一样的,逐步形成了一个上有中心领导,中有带班老师,下有班委这样的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同时狠抓各项制度的检查和落实,从而确保了各项训练任务圆满完成。

在做好学员管理工作的同时,警官培训中心还想方设法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通过优质服务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学员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学员之中,了解学员的需求,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今年5月12日福建省漳州市学员叶秋光在参加专业法律知识训练班培训期间,因鼻窦囊肿压迫视神经引发双眼睑不张,眼压过高,有失明危险。警官培训中心得知情况后立即将其送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必须立即手术治疗,术后又组织安排了陪护,并去医院看望,了解其病情,出院时安排专车送至机场,使该学员和家属深受感动。培训期间,坚持开展班级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员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使学员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牢记责任。同时还组织了登山、篮球、乒乓球、卡拉OK等比赛和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学员之间加强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六是从森林公安工作实际出发,更新教育训练理念。以贴近实战,突出实用,追求实效的教学训练理念为指导,立足森林公安工作实际,服务森林公安实战,为提高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队伍建设服务,不断探索森林公安教学训练规律,向教育训练三项标准的要求迈进,即效用标准,教学内容要求“有用”;数量标准,教学内容要求“够用”;质量标准,教学内容要求“好用”。深入研究探讨森林公安涉足的法律法规,着重森林公安机关主要涉及的林业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程序,使参训人员弄清管辖、搜集证据、采取强制措施、立案、侦查、破案、起诉等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实际办案过程中易混淆的概念、程序等,达到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目的。

七是承办(举办)研讨会,推动教育训练工作健康、持 续发展。

警官培训中心在2008年度先后承办了全国森林公安机关部分省区教育训练工作研讨座谈会、“三考”试题库审定会、全国森林公安机关新招录民警首次警衔授衔仪式以及全 国森林防火典型战例评析会、全国森林防火培训教材审定会,组织召开了6次由专家、教授参加的教育训练研讨会;参加了宁夏银川和江西南昌全国森林公安机关政工会议;还参加了全国部分公安院校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交流座谈会,学到了好的经验、找到了不足之处,为不断探索森林公安教育训练又好又快发展拓宽了思路。

八是加强培训教材和教官队伍建设,使教育训练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为全面贯彻落实公安部“三考”工作部署和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三考”工作方案,警官培训中心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老师的极积配合下,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收集、研讨,在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的具体领导下,编辑出版了《森林公安机关“三考”法律知识习题集》。

还编辑了《安全扑救森林火灾常识》和《典型战例评析》两本森林防火培训教材,并已将其内容应用于森林防火的教育培训之中。

与此同时,为适用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警官培训中心已着手编写《森林公安理论与实践对策》、《森林公安实用法律读本》和《森林公安典型案例解析》等具有森林公安特色的培训教材。

教育训练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序上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官队伍。针对森林公安教育训练的特点,警培训中心严格 按照学校领导的指示精神,依托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师资力量,遴选教师,聘请德才兼备、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同时也邀请了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江苏省公安厅、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专家、教授来授课,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适应森林公安在职民警教育训练要求的相对稳定的教官队伍。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官队伍的管理,在国家森林公安局的领导下,组织撰写了《教官评聘和管理办法》。

二、个人在2008年度工作情况

一是编写了《安全扑救森林火灾常识》,编辑了《典型 战例评析》;此两本书将在2009年第一季度出版发行。

二是组织编写了《2008—2010年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大轮训规划》和《国家级教官评聘管理办法》;通过了“三考”题库的审定,出版了《森林公安机关“三考”法律知识习题集》;

三是基本完成了《全国森林防火考核指标体系研究与制定》的研究工作,争取到了国家林业局《森林消防专业队建设和管理标准》的科研立项。

第二篇:关于针对高新区环境保护局工作汇报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高新区环境保护局工作汇报

2008年,在苏州高新区工委(区委)、管委会(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区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局,立足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升,以生态工业园建设和污染物总量减排为切入点,逐项落实2008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事工程目标任务和环保责任目标任务,发展循环经济、巩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致力于发展具有生态竞争力的高新区。

一、2008年工作回顾

(一)加大循环经济推广,巩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

1、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3月4日,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组织的生态工业园区国家级考核验收。我区形成‚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ISO14000为管理方法,以清洁生产为手段,‘三位一体’全方位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模式。5月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的领导在天津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向苏州高新区颁牌。并多次调研,多方学习,积极探索巩固建设工作,放大生态工业园区示范效应,增创我区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

2、推广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循环经济标准化课题申报书和循环经济标准化课题预算申报书;完成了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评价体系的调研和初步研究。完成《典型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研究》项目报告书,探索和研究废旧家电收集规范体系。组织区内7家企业申报省级循环经济企业。省级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稳步推进。

3、推进ISO14000和清洁生产。多次召开区内认证企业ISO14000座谈会和环境管理体系宣贯会。全区新增31家ISO14000认证企业,累计203家。并召开企业清洁生产工作会议和座谈会,推进清洁生产工作。成功举办第二届苏州节能环保产品与技术展览会和第三届苏州电镀业清洁生产技术展览会,为环保企业提供了交流平台。

(二)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1、提高环境监测分析能力。

(1)水环境质量监测。虽然我区监测站在人手少、监测条件比较薄弱,但不放松加密、加强对属地行政首长负责制下京杭运河高新区段浒关上游、黄花泾两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和区域内上山村和金墅港两个集中式太湖饮用水源地水质及有代表性的10条河流共计16个断面14项水质指标每月手工采样进行监测。动态地反映本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了整个区域 水环境污染情况。另外,今年建成了上山村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太湖蓝藻和饮用水质预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两个京杭运河属地负责制下的断面由于受上游来水中氨氮的影响未能达到目标水质要求,但相对处于下游的黄花泾断面水质略好于浒关上游水质,黄花泾控制断面的水质优于上游水质,达到考核目标。区域内两个太湖饮用水源地的饮用水比较安全,上山村和金墅港取水口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9.27%和100%。

(2)空气质量监测。2008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为90.2%,略好于目标要求。在做好环境空气监测的同时,积极做好环境信息的公布,全年在网络对公众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周报52份,发挥了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应。同时,积极筹划新的大气自动监测点的增设工作,完成了《苏州高新区空气自动站新增点位调研方案》编制。

(3)污染源监督监测有序进行。对区内55家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建立专门的环境信息档案,以及时掌握企业排污情况。对国巨公司等部分指标的超标排放进行了跟踪监测直至稳定达标排放。对全区八十多家单位进行总磷、总氮监测。

2、严把环保项目审批关。一是规范开展项目审批。截止11月底共受理各类项目1994个,共有环保企业108个。否决劝退污染项目、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当项目14个,劝退资金达1000万美金。二是积极推进服务窗口。实行‚一次性书面告知 制度、联办件执行首办负责制‛等多项具体措施,认真兑现优先项目审批的社会服务承诺。三是重点落实区域环评。《苏州高新区(建成区)回顾性环境影响报告书》4月通过省厅审批;《苏州高新区浒关工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于今年5月通过省厅审批;《苏州科技城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处在资料收集和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阶段。四是全力协调多方关系,构建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快速通道‛、‚绿色通道‛。五是稳步完善制度建设。专门制订《重大项目建设期检查制度》,实行重大项目专人负责制,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更好服务企业。

3、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

(1)水污染防治全面到位。一是加大对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开展专项整治。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的分布、水源构成、水质情况及保护区规划等,实行‚一源一案‛。同时彻底摸清保护区内及上下游5000米范围内工业污染源的数量、主要污染物分布以及污染物达标情况,对保护区域内70家企业进行了彻底排查,控制污染,消除安全隐患,保障饮用水源水质长期、稳定达标。二是实施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健全预警体系。对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做好日常水质、蓝藻监测预警,积极落实蓝藻打捞工作,建立长效打捞机制,增强太湖蓝藻事故应急能力,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全年区域内两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夏季也没有发生大规模蓝藻暴发导致水质黑臭现象。(2)切实解决环境污染热点问题。一是全力做好省环保厅统一布臵的‚六查一提高‛环境执法工作,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二是全面畅通环保投诉渠道,加强举报受理工作。年初迄今共接待、处理群众信访210起,回复率100﹪,群众基本满意。执法人员积极与信访群众进行沟通,及时化解矛盾,为维护稳定尽了一份力。三是挂牌督办污染企业。对7家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整改,目前这7个项目均已按时完成了整改。四是行政处罚作保障。全年立案查处了9家情节较为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了环境安全。四是积极开展餐饮整治示范街创建工作,完成了淮海商业街整治改造工作。

4、节能减排与总量控制。我区08年COD6个项目实际减排量559.3吨。SO2 8个目项减排,实际减排量2128.2吨。

5、全力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普查工作从重点企业普查、非重点企业普查和数据录入三个方面同步进行,对3114个对象进行普查,已完成数据终报。

6、排污费征收工作。我区目前排污费征收单位为26家,征收到账235.1755万。

(三)重点突出预防机制,不断增强环境事故应急能力

1、太湖蓝藻预警应急机制。在深化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同时,根据《苏州市高新区引用水源地重、特大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做好水质、蓝藻监测预警,严控污染物排放,并配合建设水务等部门指导落实各方配备工作和打捞工作,建立长效打捞 机制,增强太湖蓝藻事故应急能力。督促各沿太湖地区镇区创建成太湖蓝藻应急预案,形成太湖蓝藻应急机制。

2、危险废物突发事故预防机制。2008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7.57万吨,其中危险废物8.07万吨,一般固体废弃物19.5万吨,我局在完成日常危险废物监督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危废处臵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整改,并着力提高突发性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能力。6月进行了危险废物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模拟演练,锻炼了实战处理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3、核与辐射事故预防机制。一是加强对辖区内的涉源单位辐射安全的监管,严控核与辐射项目审批。二是按照‚一厂一档‛的要求完善相关辐射工作单位的档案,做到随时更新和动态管理。三是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学习《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以及辐射相关的工作程序。四是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

(四)继续推进宣教工作,逐步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1、绿色创建初具规模。区域西部拆迁社区纷纷创建绿色社区成为了我区绿色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我局在加强对其创建指导同时,加快建成区省级、国家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的创建指导。今年我区有8家社区、10所学校顺利通过市级的考核验收。迄今,我区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社区 1家,省级绿色社区6家,市级绿色社区12家;国家级绿色学校 1所;省级绿色学校 8所;市级绿色学校 19所。

2、环保宣传有声有色。‚六〃五‛期间,积极组织区内乡镇、街道以及相关企业开展纪念活动。如 ‚让我们一起‘袋’动环保‛、变废为宝、巧手制作手工艺品展示活动,‚倡导生态文明,促节能减排‛千人签名公益活动和环保宣传片展播活动等。并配合苏州市组织辖区内社区、学校参加各类环保主题竞赛活动。

(五)加快优美乡镇创建,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今年我区农村开展的全国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8月,高新区通安镇通过了由江苏省环保、建设、卫生、农林厅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江苏省全国环境优美镇考核组的考核。10月,市环保局对东渚镇的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与指导,力争年底前完成省级考核验收。9月,横塘街道石湖村、浒关分区新民村已完成省级生态村的公示。11月,通安镇青峰、东渚镇大寺村、浒关镇青墩村、镇湖街道西村等4个行政村通过了省级生态村市级考核调研组的考核。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组织学习工委(区委)扩大会议精神、全省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张厅长的讲话精神,加强思想教育和效能建设学习,高环保队伍素质。认真主办并完成区人大、政协代表的建议、提案共8件,协助完成提案议案5件。做到答复率、满意率100%(其中满意占92.3%,基本满意占7.7%)。坚持政务公开,不断增补、完善门户网站。定期组织全局工作人员进行项目审批、危废管理、辐射管理、博安达系统应用等系列业务培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党建,通过党小组分组活动、专题学习、召开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撰写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等形式,增强党员忧患、责任和创新意识。在汶川地震赈灾中,积极响应号召,支部党员共募捐19000元。

在回顾本工作情况时,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一是定期召开环保例会,将工作充分分解到基层,调动乡镇环保助理、企业环保力量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做好环保工作。二是定期对乡镇、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上升高度撰写调研报告,为领导的决策起辅助作用。三是多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补助,制定全面、积极的政策方针,以鼓励、提高企业热情为主,充分调动企业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当前经济形势比较紧迫,如何做好现阶段的环保工作、如何使环保工作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动力成为了亟待探讨的课题;环境保护工作范围扩大和职责的加重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包括某些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比较迟缓,环境信访工作压力比较大;各部门之间沟通不足、工作存在推诿现象,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挑战,也是我们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二、2009年工作思路

我局将贯彻落实08年全省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经济形势,切实发挥环保职能作用,围绕为发展腾出更多环境容量、为百姓创造更好环境质量、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环境服务为目的,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面加强服务,突出环保动力作用

将规范执法、主动服务、友情操作相结合。环保工作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形势,臵‚服务‛于第一位。为企业争取更多有利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律,研究制定给予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特别是属于生态工业补链项目的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和鼓励政策。加强信息和技术服务。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生态工业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体系。

审批要提速,特别是近期扩大内需的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利用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帮办。

领导多下访,沟通多主动,多与区内乡镇街道和企业沟通联系,多调研,推行现场办公。

二、放大示范效应,全速驱动生态建设

一是细化工作,进一步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链条,促进静脉产业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发展广义静脉产业。积极开展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发挥生态示范效应。

二是探索总量减排新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确保落实总量控制与减排方案,完成减排预算任务,确保目标和‚十一五‛任务的完成。探索减排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引导企业从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科技减排等多方面落实减排工作。

三是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打响生态品牌。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加快镇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十大生态项目为抓手,推进西部地区综合整治。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优势。

三、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落实生态保护

一是做好环境保护基础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是我区坚持不懈的职责,同时对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再提高一个台阶。切实解决环境污染热点问题,完善‚一厂一档‛,做好挂牌督办,进行专项整治,认真对待和解决群众投诉的环境问题,为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做好保障。二是突出预防机制,增强环境事故应急能力。三是加快污水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一污厂、二污厂的提标工程,全面启动三、四污水厂提标工作。同时加快我区西北部城镇区域居民生活污水的管网建设。

四、加强环保队伍廉洁从政

一是我局将按环保部和省、市环保部门的统一部署,全面清理行政权力,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建立‚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的机制,提高工作的公开和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新闻媒体及纪检监察部门等各方面的监督,加强环保队伍的链接从政。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全局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苏州高新区环境保护局

二OO九年一月十二日

第三篇:关于针对2009年组织工作汇报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2009年组织工作汇报

2009年,组织部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校务公开制度的要求,现将2009年组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干部工作

妥善做好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为促进干部能上能下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的相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妥善做好干部选拔培养及管理工作。2009年校党委共调整各级领导干部26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11人,科级领导干部15人。提拔7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5人,科级领导干部2人。

目前,我校共有处、科级领导干部419人,其中,正处级领导干部67人,副处级领导干部78人,正科级领导干部126人,副科级领导干部148人。全校干部平均年龄为40.5岁;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

1学历的244人,占干部总数的56.1%;女干部149人,占干部总数的35.6%;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98人,占干部总数的23.4%;少数民族干部26人,占干部总数的6.2%。

认真完成干部考核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暂行规定》和省委有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了领导干部的任职考核、试用期满考核及考核工作。

2009年完成了7名领导干部任职考核、28名领导干部的试用期满考核作和140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在处级领导干部考核中,共有23名领导干部获得优秀等次,12名领导干部获得校先进工作者称号。

二、发展党员工作

合理制定发展党员计划。去年各基层党组织上报教职工发展党员计划44人,学生发展党员计划1357人,其中:研究生275人,本专科生1082人。《2009年吉林省高校发展党员指导计划》下拨给我校的发展党员计划为795人,其中:教职工35人,普通生680人,国防生80人。根据吉林省高校工委下拨发展党员计划数和学校党员占在校生的比例情况,我们下拨教工发展党员计划35人,研究生发展党员计划80人,普通本专科生580人,国防生100人。去年7月份,根据我校发展党员的实际情况,我们又向省高校工委申请增补发展党员计划43名。

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程序。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国共

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要求和我校相关制度规定发展党员,做到坚持标准、履行程序,保证质量。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把好培养考察关、教育培训关、发展党员关、转正关。同时,坚持做到“八个不发展”:一是考察培养不满一年的不发展;二是未获得两次以上奖学金的不发展;三是没参加过党校培训的不发展;四是发展材料不齐全的不发展;五是未经过团员推优的不发展;六是没有政治审查的不发展;七是民主测评没有通过2/3的不发展;八是没有进行公示的不发展,切实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去年我校共发展党员838人。其中:教职工党员37人,研究生党员145人,普通本科生党员541人,国防生97人,专科生党员18人。办理预备党员转正454人。

截止到去年年底,我校共有中共党员3567人,其中:在岗教职工党员941人,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6.8%,学生党员1930人,占全校在校生总数的9.2%,离退休党员365人,流动党员331人。在学生党员中:研究生党员886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29%,普通本专科生党员897人,占在校普通本专科生总数的5.4%,国防生党员132人,占在校国防生总数的19.9%。

三、党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

全年收缴党费206406.38元,按50%的比例上缴党费103203.19元,留存103203.19元。留存党费中下拨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61803.19元,占留存党费的59.9%,其余留存党费支出兼职组织员津贴16000元、党支部书记津贴5400元、订阅学习资料10000元、困

难党员补助10000元。

以上是组织工作公开事项,请大家审议,谢谢。

党委组织部 2010年4月15日

第四篇:关于针对滨州市气象局2006年工作汇报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滨州市气象局2006年工作汇报

2006年滨州市气象局在滨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会议和全国、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达到预期目标。现将06主要工作简单汇报如下:

一、2006年主要工作简单回顾

(一)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取得一定效果 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是全国、全省气象局长会议重要部署,市局对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高度重视,在全市气象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专门部署和要求。6月20日滨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滨政发[2006]38号文件),通过国务院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和政府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今年市委、市政府书记、市长、纪委书记先后到气象局检查指导工作,把气象工作纳入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2006年市政府先后下发了《进一步加强防雷工作的通知》、《防雷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气 象灾害应急服务预案》、《滨州市加密自动站管理使用的通知》等文件。各级政府区域自动站建设投入资金139万元,(二)积极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

今年上半年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滨州市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6月底基本完成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第一阶段的工作,机构、人员、组织基本到位。加强各个业务轨道学习,进一步明确各轨道的业务流程、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建立和制订各个规定业务技术流程。

“三站四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省局建设区域加密自动站任务要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经费和政策支持,上半年按时完成了全市26个多要素、60个两要素的自动站建设任务,自动站资料通过外网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共享。加强三站升级业务技术培训,制订了专门培训方案,从11月份开始,升级台站按照新的业务运行体制进行工作,确保正式运行不出差错。

(三)业务质量稳中有升、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基础业务稳中有升,预报质量进一步提高。坚持基础业务第一的观点,始终把提高业务质量作为工作中心,制订年初制订了全员人员学习计划,业务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全省测报和业务技术竞赛中分别取得了团体第三名和总成绩第八名的较好成绩。截止目前为止除地面测报和酸雨业务质量出现综合目标扣分外,其他业务质量自查考核全部满分。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汛期气象服务会议精神,全力作好2 汛期气象服务。强化气象应急处置工作,积极开展突发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工作,进一步提高气象应急水平和能力。加强灾害性天气的联防,提高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能力,努力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能力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市气象局编印了滨州市气象局气象服务应急预案,市政府印发了《滨州市气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把气象自然灾害纳入政府工作。

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调研,掌握新农村建设对气象需求,使气象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

(四)认真作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2006年全市共防雹作业14次,发射炮弹7749发,保护面积7000平方公里,减少损失8000余万元,全市增雨作业13次,发射炮弹379发,影响面积9000余平方公里,增加降水2200余万吨;其中6月16日-17日我市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强雷暴天气,连续作业12小时,共发射炮弹5697发,火箭弹30枚,有效地遏制了雹云的发展,保护区未出现雹灾。

(五)党风廉正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进一步落实

按照省局、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开展学党章、维护党章、遵守党章“五个一”活动,在全市气象系统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85周年上讲话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六)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局项目,今年上级无偿支持台站建设经费180万元,使我市各级气象台站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中国气象局投资建设的沿海自动气象观测站,年底完成设备安装调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目前招商到位资金1530万元。

二、明年工作打算和思路

(七)发挥信息宣传部职能,做好滨北开发的宣传工作

在市府调研室的指导下,积极与滨州日报合作开展“北带开发”成果新闻系列报道,与市“北带”开发办公室联合开发完成的北带开发网站(www.beidai.net)已经在互联网开通,气象局购置了专用服务器,实现了北带开发网站在滨州政务网内同步运行。充分利用北带开发网站,发布有关信息,做好网站本身的宣传和维护工作,保证系统运行正常。抽调专门技术人员,积极配合市政府调研室、滨州军分区进行中国滨州多媒体沙盘的制作,项目综合利用声光电、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将北带开发建设成果、规划建设方案直观地展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滨州的巨大变化和美好未来,为宣传北带开发搭建了先进平台。

二、2007年工作打算

总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严格执行省气象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全面做好2007年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三号文件,积极落实省、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4 气象事业发展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学习和理解,积极推进各个业务轨道建设。在全面落实省局下达我局的六条业务轨道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在天气业务轨道和人影轨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三)积极发挥部门优势,实施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努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公共气象服务,做好为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工作。做好“三夏”、“秋收秋种”等农事关键季节的气象服务,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四)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努力提高预报、测报、农气、气象通讯等业务岗位人员素质,以适应各个轨道建设的需求,提高基础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积极开展机关党建和文明创建活动,为气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尽快缓解人才不足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一是加大处、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二是加强业务人员培训。

(七)认真落实省局党组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分配的工作部署,确保领导干部既干事,又干净。

(八)进一步完善综合观测能力建设,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积极规划移动气象台建设的立项,力争2007年政府投资,建立移动气象台。

滨州市气象局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关于针对麻山区人事编制工作汇报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麻山区人事编制工作汇报

麻山区人事局编委办

2009年2月17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2008年,麻山区人事、编制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事局、市编委办的关怀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08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08年工作完成情况

1、人才工作得到加强。一是更新了人才信息库,收集整理入库各类人才669人,为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二是8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运转正常,现已有50余名毕业生进入基地,并有20余名见习生被聘用。三是“三支一扶”工作抓实落靠,我区共有“支扶”大学生29名,全部办理了“两险”,安排了食宿、人均月补贴200元,并把5名服务期满的大学生进行了聘用,目前,已入党3名、预备党员3名、积极分子8名,同时还涌现出以张军强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大学生,为区域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四是四家农民科技园作用发挥良好,专家们通过电话、网络答疑解惑,有力推动了农民的科学种养殖。五是积极与涉农部门沟通,宣传、引导广大农民利用“农业专家服务窗”为农民排忧解难,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大大提升了农村的科技支撑力。

2、人事改革工作有新进展。一是事业单位按照“老人新机制、新人新办法”的要求,新增人员全部实行合同聘用制管理;二是房产局、煤管局、安监局分别实行了竞聘上岗、机构人员整合,改进了管理方式,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三是工资制度改革运行平稳。规范津贴补贴1011人;四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全市“五统一”后,我区审批事项减为50项。

3、《公务员法》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坚持“凡进必考”杜绝违规招录,08年公开招考公务员5名。二是08年我们结合在麻山区开展的《黑龙江省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试行)》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公务员考核的工作,为新《实施细则》的实施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对全区551人进行了严格考核,评出优秀公务员17人、称职98人,事业单位优秀工作人员58人、合格329人,不定等次5人,不予考核3人,不合格2人。三是培训工作得到重视,08年除了开展了以公共政策、公共经济为内容的培训以外,全区还组织了14次专题培训,培训人数达2800余人次,通过培训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四是组织暂缓登记公务员参加了过渡考试。五是组织了12家事

1业单位参加参公管理申报工作。

4、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编制管理实现了一人一卡的实名制和微机化管理,健全了编制管理簿册及档案。二是遵照编制就是法的原则,严格按照编制管理程序调整编制,理顺手续。三是开展了机构编制审批文件备案及个人信息填报工作,将全区27个党政群机关、29个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文件备案及523 人的填报工作全部完成。四是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率达100%。

5、日常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扎实做好工资福利工作,完成了第二步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调整,为39名符合滚动、564名符合正常晋升人员办理了工资手续,为47名工作调动、职务变动人员核定了工资标准。审核兑现“法检”津贴21人,办理退休手续、审核兑现退休及丧葬抚恤待遇45人。二是开展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情况的调查。三是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制定了全局《重点工作目标分解表》,确保将职责任务落实到人头。四是加强信访工作,全年,共接待各类来信来访100余人次,清理积案10余件,化解了许多矛盾。

6、自身建设得到强化。一是学习和调研工作有新成绩,全局上报区级信息11篇,市级信息8篇,撰写调研报告、心得体会6篇,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二是基础工作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了“两本两档一册”,基本做到了人人心中有“数”、手中有“点”。三是完善了各项制度,做到工作有规章、办事按程序,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开透明。四是通过开展“双评”活动,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素质,改进作风,提高效率,转变职能上,深入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办事公开制等“七项制度”,通过“首问”、“首办”等便民服务措施的落实,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增强了全局人员的敬业、奉献和进取精神。在全区“双评”活动中,我局连续多年被评为最佳单位。

一年来,各项工作虽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作运行个别环节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学习上的自觉程度还不够;思想观念滞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求稳守摊思想;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需要加强。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二、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人事编制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改进方法、转变作风,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创新上下功夫,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人才工作要有新突破。一是协调就业局,探索筹建一个小型的人才交流中心。二是继续完善充实 “五大”人才信息库,建档造册,规范管理。三是针对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情况,采取措施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我区就业。四是继续抓好“三支一 扶”工作,规范好大学生见习基地。

2、素质能力要有新提高。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全力提高人事队伍的“五种能力”一要提高学习、扩“储”增“量”的能力;二要提高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能力;三要提高团结和谐、协调动作的能力;四要提高应对挑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五要提高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能力。

3、作风建设要有新成就。要建立约束机制、强化监督措施,转变工作作风,拓宽服务领域,深入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办事公开制等“七项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常规工作要有新业绩。一是继续抓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改革方法,保证改革规范、有序进行。二是要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大力推荐公务员攻读高学历、高学位的学习,促进公务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三是要健全和完善编制管理工作,促进编制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四是要抓好新的《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

5、服务本领要有新增强。要大力建设文明礼貌的服务环境,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立足岗位,说明白话,办明白事,要让每一名服务对象都能感受到人事编制部门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和快节奏的工作作风。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坚信有市局、市编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克服困难,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完成2009年各项工作目标,为推进人事编制工作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下载关于针对2008年度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针对2008年度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