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针对中国_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远程教育项目经验交流材料
陕西省“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远程教育项目”工作总结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
为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实现远程教育的目标,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确定在全国12个省,18个县中实施远程教育项目,本周期远程教育项目提出的目标是——提高边远落后地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机会和质量。我省的商州市商州区和安康市宁陕县有幸被确定为项目实施县。
此项目是在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项目学校接受了援助硬件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提高性质的培训活动,使两个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 1 育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效益,有效保证“项目”稳步、持续发展。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网和本项目提供的学习资源,采取在职、在岗、在校的形式,分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任教师、其它学科的骨干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进行培训、宣传《儿童权利公约》,使贫困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使贫困地区的教师学习到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接触到全新的教育理念,实现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这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同步进入数字化的信息平台,运用项目设备、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一、健全机构,制定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我省自2001年新周期“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启动后,省、县都及时成立了以主管厅长和主管县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执行办公室,拟订并上报了项目五年规划实施方案,制定下发了项目管理办法,使项目管理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县项目办将项目工作列入项目学校年度工作综合考评,实施奖惩,使项目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确保项目活动的预期效益。
04年6月,省项目办组织专人深入到项目学校进行检查,所到项目学校档案完整,年初有项目安排,有活动计划,年终有总结,项目活动稳步推进。
二、师资培训贯穿项目活动始终
1.信息技术培训。2002年我省分别举办了省级、县级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省上按中央电教馆要求,专门制定了培训大纲,利用中央电教馆组织开发的一套光盘作为省县两级培训教材,聘请了西北大学和陕西师大的教授作为主讲教师,省级共培训骨干教师26名,县级共培训教师100名,省、县两级都进行了严格的考试。为项目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2.强化项目资源的应用培训。2003年8月初,商州区和宁陕县分别有10个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示范学校40名(小语、小数每校各1名)一线骨干教师,教育局主管副局长、教研室、电教馆、教师进修学校、各一人(共8人),参加了中央电教馆在兰州举办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的远程教育项目县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班;2004年5月这些项目学校和有关项目单位又派人参加了中央电教馆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包师资培训。同时每个项目学校还接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赠送的小学语文和数学多媒体培训包。
3.提高项目效益的校本培训。凡是参加过国家、省、县培训的骨干教师,都承担校本培训任务。各项目学校对校本培训非常重视,严格要求凡参加过国家、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有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立足本校实际,制定开展以校为本的再培训计划,积极发挥一线骨干教师的示范作 用,使校本培训活动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目前,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正在利用儿基会项目所提供的教学光盘、培训资料在本校开展新一轮校本培训,通过专题辅导,疑难解答,实际技能操作等形式,使项目学校的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远程教育资源及IP数据的接收、使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目前,我省两县所有项目学校教师都已完成了二至三轮的校本培训。
4.立足实际的县级综合培训。我省的两个项目县紧紧抓住本周期工作重心—教师培训不放松,宁陕县在县级培训中坚持以“儿基会项目”学校为重点,同时辐射到“教育部/李嘉诚远程教育项目示范学校”、“TWT项目”学校,而且注意把新课程改革同县级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培训—实践—疑难解答—实践—考核”的办法,共培训教师180人、255人次。商州区三年来,共举办校长培训班四期,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班八期,女童家长培训班一次,在学生中举办专题讲座26次,参加学生5300人次。
三、整合各类资源,发挥项目效益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整合”。我省两个项目县的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示范校(每县10所),既是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的项目校,同时又是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校。为了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发挥项目效益,我们一是将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与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资源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为利用,实现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共享;二是依托现有的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平台资源,辐射周边学校;三是将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与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女童教育等项目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效益,保证项目活动的稳步推进。
2.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为课改服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学校积极探索项目活动与促进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设备,接收、下载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上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项目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及时更新,促进了教学手段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方向转变,使新课程改革理念同信息技术整合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远程教育与课程改革实验有机整合、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年来,我省的项目学校还利用项目设备和中国教育宽带网上资源的优势,为课程改革实验教师提供课程改革动态和最前沿的学术交流文章、示范课,同步课程等内容丰富的教学、教研信息,从不同程度上使项目学校和周边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
3.通过直接面向学生的竞赛活动,促进项目设备和资源的应用。2003年,商州区和宁陕县分别参加了由中央电教 馆组织的,陕西电教馆承办的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县小学生PowerPoint作品评选活动,并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我省两个项目县共获一等奖8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23名;优秀奖10名。两个项目县均获最佳组织奖。
商州区项目办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专门举办了辅导教师培训班,并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为学生购置了移动硬盘,一方面方便学生从网上下载,同时方便从其它渠道搜集素材。两个县的项目办还抽出有关技术人员,去各校进行答疑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许多项目学校的指导教师牺牲了午休、双休日、节假日,对参赛学生精心辅导,有的教师还搜集了内容丰富的幻灯片课件让学生观看,拓展学生的视野,增添创作灵感。
4.通过面向教师的活动,促进项目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004年5—7月,我省两个项目县积极参加中央电教馆举办的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小学语文、数学优秀课评选活动,组织项目学校教师大面积积极备课、选课、评课,将此活动作为深化项目工作,检验教师培训成果的一项重要的教研任务去完成。两个县项目办在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硬是挤出拍摄经费,超额完成了7节课的拍摄任务。
四、项目工作实施建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项目实施中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资源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开展交流。资源应用是一项需要在实践中长期研究探索的工作,虽然一线教师普遍认识到资源应用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整合、应用的方法,很不熟悉,而这也无法在短期内达到较高水平。这就需要加强培训,增进交流,逐步提高。
2、针对性的继续开展提高性质的培训。
师资培训工作要提高培训层次,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已经普及的基础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新技术培训、新类型的资源应用培训等等。
3.近两年没有省、县两级项目活动,一线教师较大面积的学习培训机会少,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有一定影响。
近三年来,我省“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教育部、中央电教馆项目执行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珍惜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促进项目资源的应用,发挥项目更大的效益,努力探索贫困山区发展信息技术的新途径,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云南省“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
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2004年青海经验交流会汇报材料
云南省“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项目工作总结
2002年,教育部项目执行办公室将我省大理州永平县确定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促进基础教育项目和远程教育项目项目县,至今,项目实施已经两年多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县——永平县电化教育工作情况简介。
永平县,位于我省西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面积大,自然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由于财力支撑有限,教育发展在全省处于比较落后的位次,就拿电化教育工作来说,于1984年就已起步,早期以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开展电化教育活动,其中,利用教学录像带开展的“教材教法考试”、“专业合格证考试”等对缓解永平县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难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到2001年底,全县共建设有放像点15个,25所学校只有放像机和VCD影碟机,35所学校能收看中央教育一台节目(有的学校收看广电的有线节目,有的学校自己有C波段卫星接收天线)。该县电教室有录像带2500学时,录像机4台,录音带100学时,收录机2台,摄像机1台,字幕机1台。永平县的大部分设备都是90年代初配备的,目前基本不能正常使用,所拥有的录像带的内容也基本过时,由于该县几乎没有接收过任何援助项目,所以电教设施设备、录像教材尚待进一步建设。因此,被列为“远程教育项目县”以前,该县的电化教育工作发展缓慢,总的看,底子相当薄。
2002年,在省、州有关部门的推荐下,在教育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央电教馆将永平县列入远程教育项目的项目县,从此,该县的电化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电教队伍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成卫星数据接收点97个(其中,明天女教师项目点2个,省800个点项目点1个,李嘉诚项目点73个,义教工程项目点21个),使一大批昔日信息闭塞的学校,实现了对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教育电视、IP数据和广播节目的接收,同时,能播放VCD等教学节目;全县共有 名教师分别到中央、省、州接受过专门的远程教育业务培训,回学校后利用项目设备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使全县电教事业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开展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的情况。
永平县被列入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以来,我省省、州、县各级项目执行机构视此项目为“造福于民”的大好事,决心群策群力,将项目执行好。
1、领导重视、组织机构落实。
根据教育部项目执行办公室的要求,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我省决定将“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纳入“云南省远程教育卫星网络建设工程”管理,整个项目在“工程领导小组”(由副省长任组长,教育厅有关领导任副组长,教育、财政等厅有关处室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下,具体实施由设在省电化教育馆的“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工程”执行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为馆领导,办公室地点设在省馆综合管理科)负责,并安排专人抓项目日常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重视项目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2004年青海经验交流会汇报材料
首先,认真完成“项目”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使用工作。在省、州的大力支持下,由县电教室和各学校接受过培训的一线教师组成安装组,陆续将项目下发的软硬件设备调试安装好,并投入使用。
其次,是认真配套经费,增加有关设备,每个点均增配了7千元以上的设备,使项目点功能更加完善。
3、认真抓好项目人员培训
由于项目点所在学校,均为农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几乎为零,因此,我们将项目人员培训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我省的培训严格按照中央电教馆[2002]51号通知要求,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常用知识和技能,掌握计算机、IP广播等设备的维护知识和技能,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省里和项目县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培训。通过省级培训与县级的第一次集中学习,多数教师能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用Excel制作电子表格、用Prontpage进行下载资源的整理与发布、正确收发Email、用Word进行文稿编辑。同时,通过天网与地网的链接,使教育部—李嘉诚西部远程教育扶贫项目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有机的结合,做到资源共享、资源扩散,辐射更多的地区和学校,使他们能了解、学习到更多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1)2002年10月28日至11月2 日,对项目县的13名教师进行了省级再培训,其中县教育局电教室一人;县教育局教研室一人;县教师进修学校一人;10个项目学校的远程教育一线教师各一人。所选的教师均在当年5月份参加过教育部—李嘉诚西部远程教育扶贫项目的省级培训。在培训期间,由于所配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包没有,我们将成都会上发的光盘进行刻录,但发现内容文件不全,又到网上下载补齐后刻录,发给每一位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使用,顺利完成了省级再培训。在培训期间,主要学习内容为:
①如何搞好项目校点其他教师的培训工作。(每点5人以上)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③计算机系统恢复。
(2)2002年11月13日至15日在县城举办了该项目的学校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县级培训班,省电教馆张福东馆长亲临培训班讲课、指导工作。参培人员为10所项目学校的教师,每所学校5人,共50人。同年12月,按中央电化教育馆[2002]51号文件要求,项目县电教室在教师进修学校和永平一中举办了两期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参训人员每期50人,全部是项目学校的教师。
(3)2003年7月份,根据中央馆的要求,组织了永平县的24名小学骨干教师到广西南宁参加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县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为期四天的培训。
(4)2004年5月10至14日再次组织永平县的10名教师到广西南宁参加了儿基会小学科学培训包使用培训班,学习了“小学科学”多媒体培训包的使用方法、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参与式师资培训的方法、使用多媒体培训包开展校本培训的方法等。
从2002年到现在,通过教育部、省、州、县组织的各类培训以及受训教师的传、帮、带等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培训,项目学校的教师参训面已达到了100%。经过培训,大部份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尝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 2 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2004年青海经验交流会汇报材料
好处,教学观念有较大转变,教学手段得到更新。如:北斗九年制学校结合“远教”接收的教学资源和儿基会下发的多媒体教学包,同时学校购买了一些教学光碟,经常组织教师观看、讨论,取长补短,以此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补充,教师中出现了人人学电脑、个个用课件的好现象,由于学校只有一台电脑,人多机少矛盾突出,学校教师中有5人购买了个人电脑。水泄烟草希望小学的教师人人掌握计算机操作,学会了制作演示文稿应用于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4、认真开展好设备使用和资源利用。
5、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项目管理。
在管理方面,指导、督促项目县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项目实施工作是实施项目的制度保证。项目学校确定后,项目县及时制定了《永平县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实施方案》和《永平县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管理规定》,并下发至各乡各校,要求各项目学校按方案和规定组织好项目实施工作。各项目学校把上机操作学习等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用培训日程表的方式,固定时间由一线教师给其他教师进行上机培训,并制定了《管理员职责》、《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微机室安全卫生制度》,还把管理人员和教师学习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三、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来,永平县实施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的同时,又实施了教育部、省的其它项目,全县的电化教育基础设施和工作人员建设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效果非常明显。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较大的转变。
在实施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等多个项目的过程中,我省各级项目执行办都将培训项目点人员的工作放在首位,开展多种层次的培训,同时,又积极引导项目点积极开展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使永平县的广大教师较多地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接触,接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到项目和网上提供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从过去仅靠粉笔加汗水的传统教学转到依靠现代教育技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上来,教学水平、质量极大提高。
2、学生的眼界得到拓展。
项目点设备安装投入使用以来,不少教师充分利用项目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使生长在山河重重阻隔,很少与外界接触的各族学生,一下子接触到从卫星网传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其它电视、VCD、广播节目,认知领域得到拓宽,有的还立志走出大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再回乡为民服务,报效家乡人民,报效国家和报答关心他们的所有人;不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较快的提高。
3、学校科研活动得到促进,科研总体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看到、听到优质教育资源后,进一步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的落后的现状,增强了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手段、技术的自觉性,因此,全县有一批学校参加了省里组织的科研课题研究,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活动和竞赛。如:2003年,在省、州、市项目执行办的帮助下,在该县项目学校拍摄一批课堂实录,送教育部参加竞赛,经过初评,送出作品30件,2件获一等奖,5件获二等奖,19件获三等奖,4件获优秀奖,永平县获优秀组织奖。2003年,永平县电教室被评为2002-2003年 3 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2004年青海经验交流会汇报材料
度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先进项目单位”;10所项目学校中的3所学校被评为2002-2003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先进项目单位”,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另外4所项目学校获得了大理州的表彰。在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和Powerpoint课件制作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两年多来,项目学校杨苹等5位老师制作的7件作品在省、州举行的小学教师课件制作评选中获奖;2003年县教研室举办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讲赛,获一、二等奖的8名教师均来自项目学校,各项目学校教师制作课件从不会到会,积极性和热情都非常高,对当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项目工作存在的问题
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提高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缩短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但由于受经费的制约,缺乏对项目点的后续支撑和指导,尤其是项目实施后所下载的资源如何与实际教学进行整合的问题,需要加强研究与对基层进行指导。
云南省项目执行办公室
云南省电化教育馆 2004年7月18日
第三篇: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项目工作中期评估汇报
宁夏实施中国/联合国儿童 基金会项目经验总结
宁夏电化教育中心
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配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于2001年在宁夏原州区、同心县实施。为了抓住这个机遇,利用项目真正提高宁夏南部山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宁夏电教中心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央电教馆和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下,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在宁夏的实施,引起自治区政府和教育厅领导的高度重视,自治区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刘 仲(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副组长:蔡国英(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成员:孟祥云(教育厅财务处处长)孔宗雪(基础教育处处长)衡鸣(师资处处长)张增仁(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侯庆伟(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等。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研究、规划、统筹项目的重大问题;审定项目学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制定本地有关政策;检查、评估、验收执行情况;管理项目资金、设备使用等。
自治区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宁夏电化教育中心(宁夏教育电视台),项目办公室主任由主任(台长)担任。
同时,各受援项目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领导重视,层层落实,按照教育部的工作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自治区电教中心领导先后多次赴项目县检查指导工作,与项目县教育局领导现场办公解决项目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保证项目在实施中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设备及时到位,正常开通使用。
二、结合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做好“一线教师”的培训工作
原州区、同心县是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县,在“一线教师”的集中培训中,两项目县共有172名教师参加培训。根据项目要求,自治区电教中心和项目县,认真落实、选拔一批高素质、懂业务的 “一线教师”参加培训(其中有不少是女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业务骨干,工作积极主动,热爱计算机教学工作。“一线教师”培训由宁夏电化教育中心组织,宁夏大学网络管理中心具体承担培训。培训班每期15-20天,授课时数为128
2 课时,其中教学124课时,考核4课时,其余为上机操作。具体培训内容按照《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省级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课程指导纲要》进行。
原州区和同心县“一线教师” 共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一线教师”主要是来自于我区南部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教师。许多人是头一次接触计算机,普遍动手能力差。他们中少数民族教师占大多数。学院领导非常重视“一线教师”学员的学习和住宿、饮食,使他们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环境下安心学习。为了让每一位接受培训的教师都能掌握培训内容,对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教师进行了面对面、手把手的教授。对那些已经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一线教师"采取了个别提高的教授方法。在培训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宁大辅导教师给他们建立了学习小组,由组长负责,因材施教,注重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一对一的辅导,加大实践的次数,学员互帮互学,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员,采取“吃小灶”和晚上补习的办法,使每个学员都能单独操作、熟练掌握,通过了自治区远程教育认证考试,其中大部分学员还通过了自治区公务员计算机等级认证考试。
宁夏电教中心领导对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次开班、学习期间和考试、结束时都到培训班看望学员。经过大家的共
3 同努力,使每位学员取得了“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级证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两期培训班结束受时,每位学员都写出了个人总结,两县共评出优秀学员20名。
在“一线教师”培训中,教育部和中央电教馆领导于2003年3月也深入到我区,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郑大伟亲自到宁夏大学网络管理中心项目培训班看望了“一线教师”学员,召开了座谈会,了解培训的具体情况和学员的学习与生活。学员表示珍惜这次培训班学习的机会,回去后不但自己要应用到教学中,还要教给其他老师和学生,大家共同提高。
三、重视设备安装调试,及时开通使用,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
在远程教育项目实施中,同心县和原州区的设备于2002年7月中旬到货。当时正是暑假,区电教中心和各项目县电教中心、学校校长教师积极行动,及时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区电教中心和宁夏大学网络管理中心的领导教师先后四次深入到项目学校了解指导工作,与教育局领导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2003年9月,两个项目县的172个教学示范点接收设备全部安装完备并投入正常使用。10月中旬自治区教育厅项目办组织专家到两个项目县,对25个项目学校进行检查评估。通过评估检查发现,设备有专人管理,同时建立了接收、管理制度等。有80%的接收站已进入正常使用状态,有50%的学校老师已开始关注远程教育节目内容在教学中
4 的应用。
检查中发现了许多典型事例。如: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社区群众服务。原州区头营乡的石桥小学、徐河小学、头营小学、杨郎中学、七营中学,特别是杨郎中学借助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草及山东寿光市援助原州区300万元高科技蔬菜种植园的机会,利用IP系统,培训农民,为社区群众提供科技信息。头营小学利用下载的农村实用信息技术,在街上设立了农业信息技术专栏。杨郎中学项目接收点同时又挂起了杨郎乡信息技术播放点的牌子,定期培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农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2003年3月教育部专家组也对一期项目县进行了抽查,对项目县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2004年6月教育部专家组再一次到项目县对再培训工作进行监测,了解再培训后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需求。
四、真抓实干,项目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中央领导的称赞
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主管厅长、电教中心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工作,经常到项目县检查指导,要求项目县充分利用好信息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由于自上而下齐抓共管,宁夏的项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原州区头营乡不仅把中国教育电视台发送的信息用于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更重要的是用于开展农
5 村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3年6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兴致勃勃地视察了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乡初中计算机网络信息站。当知道信息站白天为教学服务,晚上和节假日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时,指出,这种模式符合当地实际。利用学校现有设备,把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放在学校这个做法很好,充分发挥了设施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符合我国国情。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层次建设信息站、接收点、播放点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今天,中央党校的资源已通过鑫诺卫星传送到各个信息播放点。宁夏的教育信息技术有着自身的特色,不仅利用网络系统开展培训,而且还利用光盘、录像带开展培训,进一步延伸了教育信息的功能。中央决定由组织部牵头,教育部门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目前,中央已在山东、湖南、贵州开展试点,将宁夏作为首批推广地区,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速度。中央组织部给头营乡中小学投资70多万元,自治区投资70多万元,建立了卫星地面站和一个计算机教室,配备了背投彩电。宁夏的项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由于宁夏的远程教育工作成绩显著,2004年3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也视察了原州区头营乡。现在的原州区已先行一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已覆盖了剩
6 余的二百多所中小学,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光盘播放点三种模式的“校校通”工程。
五、认真做好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工作 1、2001年12月承办在宁夏举办的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信息技术培训。2、2002年9月和10月由自治区项目办和县项目办分别举办了省级和县级(原州区、同心县)两期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
省、县两级培训小学教师126名,其中:省级培训教师26名,县级培训教师100名。培训时间:省级6天;县级各5天。省级培训在2002年9月23日至28日;县级培训在2002年10月份完成。尤其项目县培训就在远程教育接收站连接的网络教室中上课,充分利用了远程教育项目设备,达到了原计划的目的。
3、组织两个项目县参加中央电教馆组织的西北五省(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县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4、2003年11月组织两个项目县参加在苏州召开的项目主任会议。5、2004年4月承办在宁夏举办的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电视教学片编导培训班。
7 6、2004年5月组织两个项目县共24人参加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小学科学培训包使用培训班。
六、认真做好两项目一线教师的“再培训”工作,保证项目持续发展
根据教育部港澳办和中央电教馆的通知精神,远程教育项目针对项目教学示范点工作特点,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项目学校校长对项目的深刻重要意义认识,如何管理好,运用好项目设备,充分发挥其示范性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作用和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针对有些“一线教师”由于自身基础差,学习时间短,对如何安装调试、IP数据接收软件的使用,应用软件、接收下载资源等技术不熟练,学习返乡后还不会应用等现象,通过对“一线教师”的再培训,进一步提高其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接收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一线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三是项目实施中对有的计算机主机启动慢,容易死机,信号接收不稳定,病毒侵袭等,“一线教师”不会处理。针对这些具体问题,通过再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掌握硬件设备的常规维护、卫星接收知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宁夏项目办首先在盐池县举办项目人员“再培训”试点培训班。通过试点,了解基层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经验,再在其余项目县分别举办。同心县项目学校校长
8 和一线教师培训班于2003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举办;原州区于2003年11月4日至6日举办。两县召开的再培训班开班大会上,首先由宁夏电教中心主任、宁夏远程教育项目办主任张增仁同志作了《宁夏实施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暨做好“再培训”工作》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了宁夏开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以来取得的成绩、深远意义和重大的影响。全自治区有八个县(区)600个进行示范点建立起了KU波段卫星地面接收站,其中:中学有164所,小学有436所;进行示范点所属的教师数15007名,学校学生数271302名。远距离教育项目县同心县有71所学校,教师数2259名,学生数40250名;原州区有101所学校,教师数3299名,学生数60691名。项目为宁夏南部山区绝大部分中小学进入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项目受援的中小学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进入信息社会,进入数字化平台,接收到国家播出的一流的教学节目,看到一流的教师教学课程,获得更多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真正缩短了东部与西部的差距,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差距。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设备,做好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党中央开发西部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力量。
宁夏电教中心远程教育部主任作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与《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教育医疗项目和宁
9 夏实施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简介》专题讲座;宁夏大学网络管理中心副主任余兆明和高级工程师马 文在卫星接收网络教室中,分别对项目教学所示范点教师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了综合上课讲解与现场答疑。
培训中还以校长座谈的形式,听取了他们对项目在学校中的作用的发言。校长们普遍认为,项目实施后,对学校的日常教学手段、老师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推动和影响。首先是使我们山区老师学生开扩了眼界,直接在我们学校看到调试出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教育电视和卫星上播出的中小学教学节目,老师争先恐后地收看教育节目,深感时代在前进,知识在不断更新,不学习提高就要落后。
针对提出的问题,宁夏电教中心、宁夏大学网络管理中心的辅导教师集中进行了解答,如卫星接收中最常出现的各种问题,计算机使用中常见问题和病毒的防止等专项讲解,个别问题下面也作了辅导或解答。辅导教师还留下了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以便联系。
通过项目的再培训和教师积极主动学习,今天原州区和同心县的教师不仅能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还能很好的整合资源。
七、完成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县小学生PowerPoint作品推荐和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推荐评选工作
2003年5月,根据中央电教馆的通知精神,同心县和原
10 州区分别上报了两项目县小学生PowerPoint作品60件。他们在学校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内容涉及到社会科学、环境保护、地方特色、人文历史、成语典故、学习生活等;幻灯片颜色设计、动画切换、图像声音等应用丰富多彩,反映出山区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美好心灵;也反映出学生在项目设备到位后,经过一段刻苦努力的学习,就能应用好这些设备,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学校,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儿童一样,描绘出自己美好的学习生活蓝图。
2004年5月根据中央电教馆的通知要求,自治区电教中心积极配合项目县做好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优秀课的评选活动,派远教部、专题部业务骨干到项目县指导并拍摄参赛作品。请自治区教研室教研员和区电教中心相关人员一起完成初评工作,及时上报参赛作品。
远程教育的开通,缩小了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差距,为教师教研教改提供了观摩学习的机会。通过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对了解新课程改革,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对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有很大的帮助。真是不出校门,就能看到全国优秀教师讲课、评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财力、人力、物力。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宣传力度,使各项目县广大
11 中小学教师知道实施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儿基会项目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西部偏远山区开展项目的必要性,通过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对项目工作的检查督促,在适当的时候,召开现场会,树立典型、交流经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项目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让宁夏的远程教育项目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宁夏电化教育中心
二00四年七月九日
12
第四篇: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青海总结稿
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
青海省项目实施工作
交流总结
青海省电化教育馆 2012年5月21日
一、基本情况
《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工作于2009年初启动。项目实施3年来,在中央电教馆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们把项目工作的实施作为全省民族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转变的重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投入较大的精力予以关注。
青海省项目实施单位为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该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为青海省“两基”攻坚县。项目主要在该县10所牧区小学实施。这些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在同仁县均处于相对先进的位置。项目设计的初衷是通过这些学校,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努力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转变,带动全县素质教育的推进。
青海省项目地区还包含了西宁市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的10所学校,作为伙伴学校共同参与、推进了项目工作。
项目学校和伙伴学校共20所学校合作参与了项目工作的主要进程:一是基于项目的VCT作品比赛。二是基于技术支撑的课堂教学案例比赛。三是基于WEB2.0的教学设计探究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做好项目成果的应用,发挥辐射作用,推进全县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项目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转变了项目学校乃至全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同仁县乃至全省民族地区 “两基”攻坚。
项目实施中,中央电教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予青海省项目工作极大关注和具体指导。先后派出4批专家在项目县具体指导项目进程,在项目实施的每个关节点,都有项目专家的具体指导和帮助。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严谨实施
青海省电教馆把项目的实施,作为探索民族地区在教育技术装备支持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予以高度重视。及时下发了项目相关的文件,统筹协调项目实施工作,对项目实施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保障、跟踪、反馈等做了具体安排,并协调同仁县和西宁市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的相关建立了伙伴学校关系,使项目工作一开始就进入了城乡学校互相帮助、携手共进的良性发展态势。
为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同仁县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教研室主任、电教中心主任,各项目学校校长为成员的“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工作,并制定了《同仁县技术启迪智慧项目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使用制度等 》。
(一)考察调研,释疑解惑
2009年9月7日-12日,在项目实施前,项目组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柯清超教授、教授助理张晓娜、北京电教馆潘克明研究员到黄南州同仁县4所项目学校和三个教学点进行深入考察调研。专家们实地查看了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使用情况,通过与学校校长、教师座谈,了解了项目在各个学校开展的具体情况,认真听取了教师们对今后项目工作开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教师们在项目实施过程的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一一作了解答。
(二)专家引导,提升理念
2010年5月,柯清超教授又亲临青海省对项目学校和伙伴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项目培训。对该项目的实施方法、步骤的项目预期给予了具体指导。2011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庄秀丽博士一行到青海省同仁县调研项目开展情况,通过调研看到,项目学习的理念在同仁县项目学校开展,并向周边的学校和教学点辐射,通过实施项目,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变,教师变得乐教,学生变得乐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调研期间,庄秀丽教授对项目县教师进行了《基于WEB2.0开展在线学习的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同年11月,与中央电教馆李贺老师一同再次为同仁县项目学校和伙伴学校教师进行了《基于WEB2.0开展在线学习的理念和方法》的专题培训,对运用教学现代技术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引领作用。
(三)明确目标,把握关键
针对我省部分藏区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人员信息能力相对偏低的问题,一是在西宁市的伙伴学校精心选派了一批信息素养高、工作责任心强、有创新能力的骨干教师,对同仁县师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共同教研工作,提高了项目学校师生技术引领教与学的能力。帮助项目学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启发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21世纪生活技能,促进了他们知识应用的各方面能力提升;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西宁市教师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良性发展,从而推动了全省基础教育以技术启迪智慧,引领教与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通过系列项目探究活动,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式的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环境,使项目学校的师生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循序渐进地实现项目地区教师现代教育能力的有效提升,以期逐步缩小与本省先进地区乃至东部的差距。三是通过城乡地区学校的交流和沟通,为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为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和实用模式。
(四)狠抓管理,注重实效。1.过程性:建立有效联系方式,与项目县和伙伴地区有效沟通,及时落实项目任务。设立了日常办公电话、移动电话,建立了项目管理员的QQ群、公布了电子邮件。通过以上方式建立了上下联通的工作机制。
2.指导性:成立了以馆长为组长的省级项目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督促、协调、检查项目活动的进展情况,引领师生积极有效开展项目活动,积极推进项目工作。省电教馆协调项目县及时安装使用项目设备。
多次派技术小组到各项目学校进行现场指导、答疑。开展了基础培训,对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教学资源应用等方面提供一定帮助。
3.激励性:为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项目的热情,扩大项目的受益面,我们把项目探究活动比赛作为契机,2010年、2011年两次召开了项目作品交流会,为老师提供了教学活动和项目成果的交流平台,共享项目教师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有效地推动了我省技术启迪智慧、技术引领教学的整体发展,还进行了优秀案例的评选奖励工作,调动了参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4.实质性:为了使项目实施顺利,提高教师与学生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地行更有效的教与学,我们鼓励项目教师与省外项目学校相互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从基础抓起,从实际问题入手,主要表现在:首先,让结对的两个学校的师生互帮互学、熟悉设备的使用和网络资源的运用;其次,在中高年级建立了一些兴趣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基于技术的项目探究实验研究,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好技术基础;第三,组织了省级项目辅导团队,利用各种渠道进行答疑解惑工作,定期检查各个学校的项目开展情况,及时反馈检查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主要成果
项目的实施,在城市和牧区学校架起起了一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桥梁。在项目主体实施学校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先导性作用,已经把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创新地应用到了项目学校,为实现农村牧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即将实施的青海省配套建设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项目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提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使项目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一跃提升到多媒体移动教学进课堂,有效提升了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二)项目学校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项目学校同仁县的10所学校通过项目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由以教为主逐步向教学并重、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使教师向学生教知识向教师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的方向转变,项目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地区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教与学的有效性都得到了提升。教学方式由比较传统的你教我听向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转变。伙伴学校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学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与应用。
(四)伙伴学校与项目学校共同实施了项目探究活动。在项目活动中共同提高。项目县和伙伴学校共同完成了《种子里面有什么》、《我的校园我作主》、《小记者话热贡》、《圆的认识》、《家乡的酸奶》等项目活动,得到了同仁县和伙伴地区学生的喜欢和家长的肯定,在项目县和伙伴学校地区的教学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五)项目的实施,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在3年中我省积极参与项目的每一项活动,在项目期间内共提交参赛作品74 件,获奖39件,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18个,我省电教馆也荣获优秀管理组织单位奖。
四、存在的问题及项目后续工作思路
(一)主要问题 1.由于项目学校地处藏族核心区域,项目的学习方法和理念无论在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还是电教部门的执行力还有欠缺。项目活动的辐射范围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同时个别项目课题设计存在游离于课程教材的现象。
(二)后续工作思路
今后我馆将继续组织项目县和西宁市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把项目成果的运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共同参与,认真总结项目已有成绩,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后续工作发挥工作,争取把项目活动的成果辐射到全省。
第五篇:针对中国美术作品分析(模版)
在中国美术作品中。我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尤为感兴趣,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年画、刺绣、风筝、编织、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当然我对年画更是情有独钟
我童年一直都是农村度过的,每当过春节每家每户少不了贴春联、贴年画、挂红灯笼来增加传统喜庆的气氛。我很喜欢年画,每当要过大年时,宁可少买一些糖果、花生、瓜子,也要缠着爸爸领我到小镇办年货,挑选几张年画贴在自家的白天黑夜地观赏,它成为我儿时启蒙识图的乐趣。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盛于清代,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其风格重用原色,想象丰富,线条粗犷而对比有力。
四川绵竹年画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著称。其形式多样,有门画、斗方、画条等种类。造型质朴简练,填色鲜艳悦目。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