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之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2:3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之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之心得体会》。

第一篇: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之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热点》心得体会

资本主义在当代发展

我们通过这两周末学习了《社会主义热点》这门选修课,让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及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对当代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主要特征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感谢老师精心讲解!

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认识

1、生产关系的改变

由于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导致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不断进行调整,实现了国家与垄断资本的进一步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使所有制形式、经济运行机制、劳资关系、分配方式等各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表现出很多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广泛地开拓了国际贸易空间。大垄断资本跨越国界,在世界各地投资,建立跨国公司。经济国际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上层建筑的新变化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系统阐述主要表现在:第一,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第二,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第三,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第四,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精巧表现在:资产阶级国家公民权普遍进一步扩大,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有很大发展;国家政治结构的法律化得到加强,法制强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对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和制约的内外因素大大加强;国家权力的重心由议会向政府转移;国家的社会职能不断扩大。

3、生产力的新变化

我认为,新科技革命的形成和发展与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虽有短期的动荡和危机出现,但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出现了新的质的飞跃。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应当具有科学辨证的态度,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唯物辨证的分析,才能得出经得起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检验的科学结论。

1、我认为第一种观点:资本主义自身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

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历史进程,不仅要看到危机、战争和群众斗争等因素,而且要十分重视社会经济革命和经济发展这个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要资本主义还能推动经济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它就不会灭亡。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科技革命,正在掀起一场新的生产力革命。它不仅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有学者进一步分析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家干预”,对资本主义延缓衰老起了关键性作用。这是因为:首先,这种结合扩大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使政府获得“超阶级的裁判员”身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其次,国家干预和调控职能的发挥,使当代资本主义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领域,由于国家的干预使资本主义变得不是完全“无计划”、“无政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在分配领域,通过税收制度、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收入分配不公,缓解了社会阶级矛盾;在政治领域,通过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制,使社会不满在平时有所发泄,不至于积攒到矛盾总爆发的程度,实际上起到了政治“减压阀”的作用。

2、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资本主义几十年来的“相对繁荣”并不表明它已经返老还童,可以永世长存了。它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进一步向结构性矛盾激化的方向发展,其对抗性质继续深化;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加强,固然克服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弊端,但同时又以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债务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障碍;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应用又使科学技术本身与劳动者处于对立的状态,带来了难以避免的严重失业。因此完全有理由说,当代资本主义对自身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是有限度的。这个极限就是,私有制即便是再发展,也不会使它的所有制发展到全社会公有的地步,这就必然要与未来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发生不可克服的矛盾。总有一天,社会化生产力要冲破资本主义所有制这个外壳,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还有学者指出,新社会因素的出现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已被新社会因素打开了缺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是资本主义合理性和恒久性的证明,而是资本主义具有向更高级的新社会转变的历史过渡性质的印证,或者说,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预示。还有学者强调,当代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因素的吸收、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扬弃,预示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显现了历史的巨轮在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表明资本主义已经接近了“社会主义的入口处”。

3、第三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两面性。

一些学者持此观点,认为,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度,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资本主义最终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还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战后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作了不少调节和干预,这既说明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也表明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衰落。正如一个人到了晚年,不得不借助拐杖来走路,表明他的衰老一样。总之我认为,从目前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而言,资本主义有可能以和平的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以和平的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条件在日趋成熟,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资本社会化的大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情况上。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深刻阐明了非爆发式质变即和平过渡的现实根据。首先,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社会主义因素的增多,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剧烈变动性自然会相应减小,而其转变的平稳性则会相应增加。其次,随着当代资本主义部分质变的不断出现,自然为它最终实现根本质变做了相应的铺垫,使这种根本质变的难度相应降低,社会震荡相应减小。再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主义革命出现了采取非暴力形式的现实可能性。知识劳动者阶级因在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历史作用,而有力量迫使资产阶级做出适应生产力性质的明智选择。以建立自由人联合体为目标的社会主义革命极有可能在和平形式下完成。

通过学习了《社会主义热点—资本主义在当代发展》,我觉得当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实现形式,会通过两种特殊而又相互影响的方式进行。一是社会主义社会体系按自身独特方式,经过艰难曲折向前发展。而它的发展又引起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二是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由自身内在矛盾的作用走向否定方面,转向社会主义。有关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国内学者作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很大进展。当然,由于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更深入、及时的研究有待于学界的继续努力。

贵州民族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9光信息石平

第二篇:浅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我完善为宗旨的经济改革目标的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但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在哪里等等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的阐述,虽已愈来愈清晰,却并非已无疑问,有的甚至更为模糊,思想更为混乱。因此,当我们已比较全面了解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历史与现状及其经验教训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取其有益成份,为我所用,就很有必要在此作一番讨论,以求正本清源,更好地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指明,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是任何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必然要求。但如何实现这一按比例发展要求,即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则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指引下,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克服过去单纯依靠计划调节的片面性,而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取二者之所长,补二者之所短,而不是要用市场去取代计划从而根本否定计划的积极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14 大报告中所说的:“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又说:“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是说,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一刻也没有忘记要强调运用计划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当我们把计划和市场看为配置资源手段的时候,对计划和市场二者的关系,则只能理解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而不能视为后者对前者的替代或否定。改革开放以来,正因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才使我国经济有了较为迅速、稳定的发展。

因此,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最后都逐渐发展到使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阶段上,这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所不同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是由片面市场调节走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之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是由片面的计划调节走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之路,二者殊途同归。这个事实再次说明计划与市场,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替代的关系。

必须指出,现在有一种倾向,企图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鼓吹市场经济万能,把市场机制吹嘘为人类最好的配置资源的手段,并认为,要实行市场经济,就要根本否定经济计划性,谁说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强计划性,就要被扣上要走回头

路,再搞计划经济那一套的大帽子。这种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近些年来的事实表明,每当国家放松了宏观调控的时候,社会经济就出现不同程度混乱,每当加强宏观调控的时候,社会经济就趋向于稳定。如1993 年以来在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正确决策下,逐步取得“软着陆”的胜利和“高增长、低通涨”的大好局面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也必须看到,在这大好局面下,迷信市场万能的倾向还远未清除。如有些地方、部门、企业抵制宏观计划调控,任由市场调节,以致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经济结构失调,企业开工不足,加重了工人失业下岗的问题,社会资源严重浪费,就是其明显的表现。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经济都需要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存在市场经济。但这不等于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区别,事实上二者是有原则性的本质区别的,有的企图否认二者有本质区别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所谓市场经济,是指在商品经济已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用以配置资源和维护人们一定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两种不同性质社会的基本制度本来就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社会的基本制度各自维护着不同人群的经济关系或经济利益,从而也就不能不影响到两种市场经济各自维护着不同人群的利益,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以维护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为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的。这种本质区别在现实的操作运行上,主要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的。

1.两种市场经济各自与之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制度不同。这里说的社会基本制度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成分共同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则根本不存在公有制的成份,而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之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根本之点就在于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坚持公有制,就意味着从事社会化生产的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成了企业的主人,能自觉地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放弃公有制就意味着劳动者或迟或早将要重新陷入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境地,使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压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恩格斯说:“社会主义的任务,勿宁说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马恩选集第4卷,第303页)。这里说明公有制乃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基本特征。一切修正主义者最根本的错误之一,就在于放弃了对实现公有制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我国目前由于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要求又还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只能实行

坚持以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

第二,公有制为主体的内涵是既是一个量的概念,也是一个质的概念,即在量上要求公有资产必须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当然,这个优势不应该只计算纯公有企业部分,同时也应把融入非公有企业中的公有资产部分一并计算在内。这是十五大所明确提出来了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同时在量上,既然是„优势‟,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就不能只占少数或50%以下,也不能只是简单多数或50%以上,而必须是60-70%以上或2/3以上。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否则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是难以保证的。十五大报告中还指出这个公有资产的„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区别”。“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就是说,十五大不仅重申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公有制经济占有量的优势,而且进一步明确必须把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部门的控制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或导向作用也要纳入公有经济“主体”内涵之内,作为它的一个组成部份。

第三,非公有经济的性质问题。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或所有制结构,乃是由我国现实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既有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也有居于非主体地位的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可见把非公有经济成份纳入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之中,绝不等于说非公有经济就已变成社会主义性质的了。所以十五大在提出了上述“基本制度”概念之后,紧接着又解释性的强调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却从没有说,也不可能说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或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份。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如果把非公有经济也视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那么,我国目前就已经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了。其实,客观的情况是很明显的:个体经济属于小生产经济,具有两重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但本身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它可以被引导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或者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但本身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都是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此,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或者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2.两种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按资分配或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因而必然带来收入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制度,因而会兼顾公平与效率,防止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即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消费品的分配自然要以按劳分配为主,它充分体现了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在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的条件下,产品的分配自然还须相应地存在其他分配方式。所谓其他分配方式,包括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者的产品,全部归个体劳动者自己所有(除去交纳的税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产品除按劳动力价值支付雇佣劳动

者的工资和奖金外,其余都按出资的多少,分配给投资者所有,或者说实行按资分配原则。由于企业资本的来源不同,有的是企业主自有资本,有的是借入资本,因此这按资分配的剩余价值部份,往往划分为利润、股息、利息等各种不同形式分给各个资本持有者。此外土地所有者也需分得一份地租。这样在非公有经济中的分配就有了作为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和作为剩余价值各种具体形式的利润、利息、股息、地租以及个体小生产者的劳动产品等各种形式,而这各种形式的收入都是以各自提供不同的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为依据的,因此,这“其他分配方式”又可较具体地表述为“按要素”分配。

还需着重说明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习惯于把技术、信息、品牌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才能也列入生产要素之中,在产品分配中它们自然也应得到一定相应的收入。

3.两种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重大差别。

在运行机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需要把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结合起来,但二者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却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相应的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的作用就比较薄弱,即一般都限于间接的调控和参考性、意向性的计划。国家约束力比较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因而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更有可能加强国家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由于宏观计划反映的是国家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市场机制的调节只是以个别企业眼前的、局部利益为依据的,因此,要使整个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在宏观计划的主导之下把宏观计划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之所长,避免二者之所短。从而使企业的眼前、局部的利益与国家长远、整体的利益结合起来,并使前者眼前、局部的利益服从于后者长远、整体的利益。

三、对抹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区别的各种观点辨析

1.认为市场经济只有一种,而并不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经济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说早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已经解决了,认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提出了市场经济没有姓„社‟姓„资‟的问题。”

2.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需要考虑姓„公‟姓„私‟的问题,并认为这是自1978年以来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思想。前已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联系并以之为基础的,这也是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条件。邓小平同志在回答论证深圳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据时说的深圳还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他还一再告诫我们:“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3.以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概念,偷换“公有制形式”的概念,为混淆两种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者一向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不言而喻,这里说的两种公有制形式,是就公有制的公有程度和范围,或者说公有性的强弱而言的。全民所有制或国家所有制公有程度较高,公有范围较广,包括了全民;集体所有制公有程度较低范围较小,只包括部份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制所有制。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十五大的新提法,意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它与“公有制形式”的概念属于不同层次的问题。

以上详细地剖析了上述种种混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目的无非是使人们进一步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区别,从而更好地建立和完善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至于究竟怎样才算建立和完善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是需要从实践中去继续探索的问题,现只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市场经济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如下几个要点: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劳动者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非公有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同时并存的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反对主次不分和假公贩私的种种观点和措施。

其次,认真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或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的收入分配体系。坚决防止、缓解和消除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切实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再次,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坚持宏观计划主导下把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以最有效、最合理地配置资源,防止、消除失业与大起大落等等消极因素,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最后,要建立起完善的商品、要素市场体系,以及相应的财政金融体制和价格体系,以保证充分发挥在宏观计划主导下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资本主义发展之我见

资本主义发展之我见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总是存在着工人失业和贫困现象。这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行了充分的揭示和论证。关于失业,马克思写道“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的同时, 也以日的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关于贫困, 他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关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失业和贫困的悲惨状况,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量历史文献和文艺作品中多有所描述, 随处可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失业和贫困状况也发生着某种变化, 其严重程度, 时而加重, 时而减轻。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时期, 工人失业减少, 工资增加,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工人群众的生活状况大有改善, 贫困现象减轻。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而进行的坚持不懈的斗争, 特别是20世纪上半期的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 使广大工人阶级的觉悟大大提高,对资本家是直接威胁, 他们不得不作出让步;二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 资本家要求工人有更高一些的文化程度和掌握新技的能力, 他们对这样的工人, 自然也必须支付更高一些的工资; 三是在战后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新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资本家占有的相对剩余价值大增。在不影响资本积累规模扩大的前提下, 他们有可能, 也不能不提高工人的劳动所得; 四是当时西方国家长达2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 使就业机会增多, 失业减少;五是当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充分就业, 生活状况不断改善, 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压力。但是, 到了70年代初,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这段“ 黄金时期” 结束, 继之出现的是前所未有的经济“ 滞胀”。在将近10年之久的时期内, 生产增长迟缓, 通货膨胀飞腾, 工人失业大增, 群众收人下降, 贫困现象扩大、加深。

资本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扩张性。它从出世以后, 就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扩张, 到世界各地寻找获得更大利润的机会。到了垄断阶段, 各资本主义国家更加疯狂地推行殖民政策, 全世界所有落后地区都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 世界领土 被瓜分完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殖多体系瓦解。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众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但是, 西方大国并没有放弃向全世界扩张的努力, 它们仍然梦想统治全球。这主要表现在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主义上。冷战结束后, 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其霸权主义更是进一步膨胀。它以经济 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手段, 自由、民主、人道主义为借口, 企图以自己的标准、模式和要求强加于人, 到处干涉他国内政, 对他国进行制裁, 而受害最深的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虽然获得了政治独立, 但经济上并没有真正独立, 仍然处于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坚持不合理、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它们通过贸易、货币、金融、投资、技术转让等等渠道, 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巨额利润。

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 不能不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贸易联系, 以获得必要的生产资料、劳务、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是它们所十分缺乏的, 但发展中国家为此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有的发展中国家从本国国情出发, 实行适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有些国家则因对西方的依附而只有沉重的付出, 并妨碍了发展。这样, 就其整体而言,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趋于扩大。根据世界银行公开的统计资料计算,二者人均GNP之比, 从1980年的1:12.9扩大到1:21.1。在这些数字背后, 有多少财富, 从发展中国家人发达国家, 是难以计算的。只要举出发展中国家的负债情况就够了。发展中国家所负外债从1980年的约5000亿美元, 增加到80年代末的1万亿美元。这期间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无力按期还债, 曾发生严重的偿债危机, 资金源源流人西方国家大银行的钱柜, 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到90年代, 债务危机有所缓解, 但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仍在继续增加目前, 累积已达2.5亿美元。

目前, 世界已进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 在信息技术方面, 更拥有绝对优势。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所产生的巨大利益, 主要为发达国家所占有, 发展中国家如能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机遇, 善于趋利避害,也有可能跟上历史的潮流, 快速前进, 否则, 难免更加落后。世界范围的贫富两极分化, 将更加严重。综上所述, 资本主义在它的历史进程中, 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主要是其生产力和经济达到了很高水平, 创造了高超的物质文明。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仍然存在, 其内在规律仍然起作用, 其与生 俱来的许多弊病并未消除。总之, 它的本质并没有根本改变。今后一个长时期内, 资本主义仍将生存和发展下去, 但它终将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为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全面发展时期,是资本主义工业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全面向世界殖民扩张的时期。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经济机制、文化伴随着侵略、屠杀和剥削走向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是一个竞争相继的过程。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基于对荷兰强大和商业竞争的激励。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基于与英国的竞争需要。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基于来自英法强大的竞争压力,等等。国家之间的竞争、民族之间的竞争是除了交换、贸易和商业之外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社会动力和运行机制基础。资本主义发展是一个弱肉强食和追求财富、实力的过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是领土扩张和殖民地抢夺,是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屠杀、侵略和剥削,互相之间进行对立、对抗和战争,实力格局不断洗牌。资本主义发展是一个价值强权的过程。所以,这决定了资本主义列强之间既有竞争对抗又有合作同盟。包括联合对苏俄和新中国的绞杀、封锁和企图瓦解,包括对其他文化和文明的同化,对其他价值体系的攻击和瓦解等等。资本主义发展是一个创新和破坏的过程。资本主义强调私有权的神圣所以他容忍贫富分化,强调私有制的延续所以倡导创新和变化,强调社会制度的延续所以接纳社会民主和价值进步。资本主义发展从其外部竞争来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个是苏联之前的时期,主要是内部的争斗;一个是苏联成立到瓦解,是两种制度的斗争;一个是新兴经济体的兴起,以金砖四国为代表,是其他经济力量崛起、打破欧美日经济一统天下的时期。

我们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内质和规律来看,对于中国今后如何更好的和资本主义竞争相处具有以下启示:

第一,必须融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融入就谈不上发展和竞争。连发展的实力和发展舞台都没有,如何好资本主义竞争?所以闭关锁国要永远扔进历史垃圾桶。第二,必须发展交换、贸易和商业。贸易和商业不代表就是全面私有化。只要是具有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就要参与。西方对中国国有企业的防范和攻击是基于意识形态的本能。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需要智慧和交流来解决。第三,必须抛弃幻想,保持自主,保持清醒。竞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对“异教”挑战者的打击和瓦解始终是西方列强的骨子里面的东西,不可改变。第四,必须发 展民主和人权。民主和人权不是西方的创造和专利。西方列强的人权是近百年的事情,西方历史上没有人权。所谓人权是经济财富高度发达基础至上并在自身适应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而现在西方的价值霸权是故意忘记它的人权发展历史,实践上是用它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掠夺来维持自己国内的人权而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出空洞的人权要求。

无论如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吸取资本主义发展的优点,以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努力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不断提高。

第四篇:政治经济学论文-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认识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认识

摘要: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作为全球社会的重要部分,当然也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认识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新科技革命不仅是新变化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导致其它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影响极其深远。这次科技革命萌发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中的军备与军事技术的竞争,到50—60年代开花结果;它源于美国,后来扩展到西欧与日本。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政治矛盾与社会矛盾也有所缓和,社会呈现出相对稳定与繁荣的景象。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因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生产力发展普遍较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最终发生了苏东剧变并导致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可以讲,由于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两制”力量的对比中,资本主义赢得了暂时的优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二战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危机感、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需要,也由于受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机制十市场

机制的垄断资本主义。在这种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国家可以把部分生产资料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也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于克服当代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缩小收入差距,克服资本主义经济无序发展的状况,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战后,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综合国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远远走在社会主义国家前面,这样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体现)形成了严重的挑战。

(三)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发展和增长过程不仅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增长,而且也表现为包括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就产业结构来说,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就业结构也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它们的经济结构开始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与过渡。这种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对于当代资本主义从发达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对于增强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模糊阶级矛盾与缩小社会差别以及对于迟缓资本主义变革,都具有很难估量的作用。

(四)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20世纪下半叶,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力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具体地说:资产阶级表现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战后又形成了几个新的阶层,即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被称之为“行动的资本家”的高级经理阶层与高级专家官员阶层以及以巨额股息、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阶层,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统治大大加强,中等资产阶级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人阶级表现为扩大化与多层次化。无论在物质生产

部门或非物质生产部门都出现了新阶层与新集团,如以熟练工人与技工为主体的新型工人阶层,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阶层,以“白领工人”为主体的职员阶层,以“蓝领工人”为主体的体力劳动者阶层等;新中间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在扩大。伴随以小业主、小商贩、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为代表的传统的中间阶层的萎缩,以科研人员、教师、医生、社会福利人员、文艺工作者为代表的新中间阶层崛起。另外,其它的阶层与集团如知识分子社会集团迅速扩大,边缘阶层、流动阶层等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在阶级关系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实施“人民资本主义”、“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等措施和手段,使阶级矛盾得到缓和、阶级利益得到调整,在阶级利益与阶级意识方面的所谓“一体化”和“趋同化”在加强。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对作为传统革命主体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与革命性形成挑战;在阶级关系方面的“一体化”与“趋同化”对于“两个必然”的实现也会带来消极与不利的影响。

(五)国家的职能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战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随着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逐步转变到非强制性的政治职能和意识形态职能上。国家主要不是依靠强力,而是通过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宣扬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优越性来维持与巩固他们的阶级统治。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职能也大大加强,国家不仅掌握经济命脉和大量的国有企业,而且还通过经济、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来调节经济,通过社会福利措施缩小社会差距,保持社会的稳定,以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长治久安”。其次,从上层建筑与法制方面来看,资方阶级通过多党的议会民主制度来保持政权的民主性与稳定性。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比较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职能和上层建筑的这些变化,无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稳定与“长治久安”起着重要的保护与推动作用,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行社会变革更加困难。

当代资本主义的上述五大新变化表明,由于新科技革命注入了活力,由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由于资本扩张,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度过了重重危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更加稳定,更加具有活力。

二、要辩证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尽管当今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今天仍然存在,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仍然存在,只是改变了形式而已。

今天,由资本主义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生产社会化的极端形式,即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流动的全球化等;而亿万富翁、金融寡头的增多则是各种资本更加集中于少数人之手的标志。从客观上讲,生产、贸易、金融流通的全球化需要人类共同努力来加以控制,但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加之近些年来以私有化为主流的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泛滥,使得全球社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流通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无政府状态,少数亿万富翁、金融寡头正是利用了这种无政府状态大力操纵国际金融市场,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国际金融危机,而他们从中大发横财,全球社会广大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则成为国际资产阶级牟利的对象和牺牲品。进一步说,高新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人民群众本来应当从中得到益处,但事实相反。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高新科技成了摧毁传统产业、迫使工人失业的最强大力量;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把全球社会的劳动力市场潜力挖掘出来,使得国际资产阶级能够利用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这更使工人阶级雪上加霜。就全球社会来看,尽管近些年来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给各个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它同时带来的问题也很多,甚至是灾难性的。最主要的问题,除了全球化的非规则进行所造成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不公平问题。各方面的情况都表明,旧的“东西差别”依然存在,新的“南北差别”更加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有增无减。

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还给人类造成了许多灾难,如生态环境问题。资本主义在工业化进程中曾经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环境破坏,但当它们发展起来之后,却要遏制落后国家发展经济,把生态环境的恶化归罪于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种种不合理要求,把有害于环境的生产线甚至垃圾转嫁到这些国家。至于有些发达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给全球社会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更是无

以复加,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尽管当今资本主义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但决不是阳光一片,它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有的甚至很严重。它不可能也不情愿解决自身矛盾。但历史的潮流不可抗拒,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全球社会人民的斗争以及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下,它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恶性本质,不论是渐变还是突变,也不论是经过几十年还是几百年,它都必然要被更高级更合理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第五篇: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这样一个题目完全可以作一篇博士论文了,甚至写一本长篇巨著也难以讨论详尽。因此作为课下的思考,就简单的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作为讨论的起点,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别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关于两种意识形态的学术定义虽然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但在比较了不同学派的解释后,可以得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差异体现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上。资本主义主张私有制,即保护个人财富不受侵犯,个人自由高于国家权力,生产上采取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社会主义则相反,它主张生产资料公有,而全体公民参与社会分工,按劳分配所得,国家管理生产,提供服务。生产资料和各种形式的财富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和物质基础,很明显,二者在财富的分配和累积方式上是对立的。

再说历史问题。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概括的说,资本主义得益于工商业发展改变——具体讲就是两次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关系发生改变、原有封建制度的基石被瓦解从而孕育出了新的社会形态和国家组织,人类进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在初期也经历暴力形式的革命,赋有革命性和颠覆性,带有巨大的进步意义。资本主义作为新的生产方式为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快完成了原始的财富积累。社会阶段的发展总是程几何式的前进。从十七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短短两百年的时间,资本主义国家财富积累就超越之前的几千年封建社会总和,达到了空前发达的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得到极大的进步和扩张。然而,新的社会矛盾也在悄悄酝酿着。

马克思告诉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来看待历史和社会发展。这符合人的理性思维。所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壮大并不代表这种社会制度是人类的最终选择,它同样有自己的缺陷。在资本家急速扩张并一心追求的利润的同时,参与生产劳动的工人却得不到应有的生活保障,造成了社会分化。仅仅这一点,就违背了人人自由平等的核心价值——经济不平等。故而资本主义有其先天的弊端,但在自由竞争的掩盖下,人们都很难直观地看到这种本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初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初期发家的那些产业大亨,到现在依然把控着大部分政治经济资源,他们所建立的工商业帝国并没有随着他们进入天堂,而是在其子孙后代或者代理人手里继续充当着财富挖掘机。整个社会的命脉依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普通民众之所以这种模式,就是因为他们以为这是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结果,顺理成章,无可厚非——既然同意竞争就要承担风险。然而这真的是合理的吗?因为无法与之竞争,就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子孙后代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整个国家社会让少数人操纵而没有发言的机会?人们无法容忍一个人独裁,却对一小撮人的弄权无视。也许他们心里还装着无数个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梦想,憧憬着自己的子孙也有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然而,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机会主义吗?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社会就永远是少数人说了算,而其他的多数人就希望这有一天自己能成为“少数人”中的一员。想来这个怪圈就是这样了吧。

如果一个社会不是多数人说了算,不是多数人享受社会的资源,那还需要这样的社会做什么?这是一个人存在于社会中要问的基本问题。人,本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聚集;社会、国家,本就是因为集体的利益而存在。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质上是依然是背离了这一最初愿望。虽然在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上,资本主义有了很进步,但仍然不是人类的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是人类对社会能终极道路的一次探索,虽然前途不知如何,但它离人类的终极理想肯定是近了一步。我们总觉得,人的天性有其贪婪自私的一面,不可能有一天人们放弃自己对财富理想的追逐,对名利的渴望会驱使人们走向共产主义的对立面。其实,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最大误解来源于共产主义产生初期对社会财富的暴力夺取和重新分配。然而,不得不说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共产主义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机诞生了。从马克思的理论看,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是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情况之下的。共产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下一阶段,在标志其到来的时候,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最高水平,社会生产和财富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已经使人民生活达到富裕的状态,物质需求已经不再是主要的问题。这个时候再建立其全民公有的共产主义就是顺利成章了。然而,历史的发展永远不是按理论模型来进行的。资本主义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就达到了顶峰,快速的增长迅速激化了内在矛盾。工薪阶层受到的压迫越来越重,大规模工人运动经常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周期也不断缩短。似乎源于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要求其自身做出改革。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提高薪资待遇和公共福利,以缓和社会矛盾。这种扬汤止沸的做法只是暂时缓和了矛盾,没有办法阻止最后必然到来的变革。而且,现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改革社会和经济制度,加强政府干预,希望能克服自身的存在矛盾。另外,资本的市场化和股份制也在加速使财富从少数人手里分散到大众手中,这本身也是从私有制到公有化的一种标志。

没有谁能预测到底何时,资本主义的发展能走到尽头。但至少目前,资本主义的发展活力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身也是在为未来社会形态的到来打下思想和物质基础。社会形态和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在现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国际环境下,各国都应该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总结发展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才能为后来的人创造一个更好的制度环境。

下载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之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之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

    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

    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7日07 版) 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说主流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崇拜自由市场经济;第二,倡导平等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研究综述论文[推荐阅读]

    一、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定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这一新阶段究竟应叫什么?怎样概括这一新阶段的特征,目前主要有四种观......

    当代中国教育发展

    当代中国教育发展一、 建国初17年的教育历程(一)1949年---1952年 接管和改造旧学校,掌握学校的领导权 改革旧学制、颁布新学制,实行全日制学校、干部学校、业余学校同时......

    第19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第19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内容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

    古代诗词在当代的发展 [1500字]

    古代诗词在当代的传播 [摘要] 在当代,如何有效地传播古代诗词,去让人们了解继而热爱传统的文学样式,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信息化的当代,利用好网络,对传播古代诗词大有裨益。......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论文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一切相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历程来看还很短。因此,不断研究和学......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教案

    【本节重点知识】 1、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2、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及其主要表现;3、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时间、代表人物;4、中华民族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