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难的原因及对策
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难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通 信 科
旅里开展的这次“学法规、学理论、学技能”干部集中轮训,使我们的思想有了新的提高。在前期下连当兵的基础上,我们接合部队当前队依法运转的实际,就经常性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探讨,初步形成了几点认识。下面针对这一问题,具体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经常性管理工作是依据条令条例,对部队完成各项任务和日常工作、生活,不间断地、随时随地进行的管理活动。它具有非常鲜明的“三全”特征:一是全方位。不管是出操上课、站岗放哨、吃饭睡觉、营区内营区外、正课课余时间都有经常性管理工作。二是全员额。机关、部队、将军、士兵、男兵、女兵人人都是管理的对象,人人都在管理工作之中。三是全时制。分分秒秒,时时刻刻,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其它工作做完了可以划句号,但管理工作不能划句号。只要有人有物,有时间,管理就存在。因此,经常性管理工作对于基层来说,一刻也不能停止,一时也不能放松。
一、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难的表现
一是按规定天天要做的事落实难。比如,一日生活制度、内务设臵、军容风纪检查,值班员的工作。由于这些工作每天都要循环往复,容易使人产生惰性,有时做不到位,落实标准不高还会见怪不怪。二是经常出现变化的事落实难。比如,做个别人的
想;还有的把经常性管理工作看成是分管领导的事,是机关职能部门的事,与自已关系不大等。以上这些认识都是对经常性管理工作的一些偏见和误解,正是由于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导致了在抓经常性管理上,出现了一些工作落实难的问题。
2、统筹兼顾不够。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计划不周考虑不细,就很有可能出现顾此失彼。比如,在部队实际工作中重中心工作,轻一般工作,重突击性工作,轻经常性工作,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现象,是导致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难的又一诱因。
3、扑下身子不够。抓经常性管理工作重在落实。工作要落实,就必须朴下身子。然而,在实际中说的多,做的少,工作研究多,解决问题少,跑跑转转多,沉下去抓落实少的现象在绝大部分领导身上都能找到一些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影响经常性管理工作在基层“落实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从机关层次上看,也主要表现在“三不”上
1、干部素质不高。①机关选调人员层次、范围、条件受限;②人员调整快,成份新,工作经验缺乏;③在机关中一些干部素质比较单一,只懂业务,不懂管理,只知机关不晓基层,有的不愿抓,有的只会发现问题不会解决问题,有的甚至连问题都发现不了,由此说来,充分发挥机关指导作用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机关干部能力素质低对基层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难”有着直接的联系。
2、明确抓基层的责任制
千招万招,没有责任制都是虚招。职责要落实到具体人头上,不能搞所谓“集体负责”名义下的无人负责。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的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具体工作之中,做到奖章能够挂到具体人的脖子上,板子能够打到具体人的屁股上。
3、提供抓基层的正确导向
①在用人上的导向。抓好这个导向就抓住了解难的关健。选拔任用干部:坚持两重、三不、四个一样。重工作实绩,重群众公论;不论资排辈,不凭感情选人,不凭关系用人;问题与非问题一个样,干部子弟与工农子弟一个样,有无关系的一个样,原单位与外单位调来的一个样。真正走开“两下”、“两上”的路子,“两下”,即对能力素质不高履行职责差的干部,改任下级职务;对自身要求不严群众威信不高的干部下连当兵锻炼,限期改正。“两上”,即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破格上;连队全面建设提高快,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连队的主官上。要在干部中自觉形成“与其提职跑关系,不如工作多努力,要以政绩赢得群众,凭实力导求进步”的共识和行动。②在评先上的导向。评选先进连队坚持看工作不看招牌,凭实力不凭名气,争先进不开小灶,评先不搞终身制“几连冠”不管是什么单位,符合条件就上,不符合评先条件就让。③在风气上的导向。旅团直接面对营连,如果不能公道正派,秉公办事,就会引发矛盾,影响官兵关系,挫伤基层的积极性。
在职培训除了各机关的本职业务外,要重点开展以提高参谋咨询、调查研究、出谋划策、文字表达和组织落实五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评比活动,也可以组织岗位互换和定期交流。
2、完善制度,严格规范机关抓基层的秩序。机关工作秩序不正规,基层工作就无正规可言。领导机关抓基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取舍的标准就是条令条例和《纲要》规定的职责和权限。一是建立机关抓基层的协调会制度。旅要有一名副职牵头,经常组织机关负责抓基层的综合部门进行协调,形成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强化“四个管住”:管住条条下达。凡是基层建设上的重大工作,事先都要由抓基层协调会充分讨论协调,形成予案后报旅办公会审定把关,再向营连下达。各部门不能自行其是,不能乱提口号,乱组织活动。管住越位包办。该营连干的事要让营连去干,机关不能管那些自己干不了,干不好也不该干的事。管住侵权干扰。还权于基层,不能随意侵犯营连的职权,特别是涉及基层的敏感问题,机关不得插手。管住形式主义。对机关的各种会议、文电、下基层工作组,检查评比和重大活动,实行归口把关制度。严格控制各部门的业务性工作组,做到“三定”、“三不下”:下去之前定任务,定时间,定路线;凡是没有明确目的的不下;没有充分准备的不下;没有领导批准和综合部门协调的不下;下去后发现不了问题的追究连带责任。二是建立机关抓基层的调查研究制度。通过这一制度,使机关把主要功夫下在政策制度的研究、倾向性问题的解决、抓基层实际困难的帮助等方面,着力解决营连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三是建立机关抓基层的经验
总之,机关要为基层服好务,但不能让基层倒服务;机关要为基层出好主意,但不能给基层出馊主意;机关对基层要多放手,但是不能乱插手;机关要帮助基层解难题,但不能给基层添麻烦出难题。切实把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作为领导机关的第一职责,把基层官兵的呼声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第一信号,把基层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领导机关工作的第一标准,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千方百计地为基层建设排忧解难。
(三)作为基层,重点要把握好四个问题
1、强化意识,立足自建
基层建设,主要还是靠基层去建设。基层各单位要牢固树立“靠营连去抓,靠官兵去建”的思想,端正认识,立足自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等不靠;另一方面还要排除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
2、明确分工、责任到位
明确分工,就是要使每一个基层干部明确自己在基层建设中所处的位子,所挑的担子,更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如何去干,干到什么标准。责任到位,就是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有寝食不安,夜以继日抓落实的工作精神,真正做到身到、心到、责到。为什么有的干部该掌握的情况没有掌握,该想到的事没有想到,该落实的工作没有落实?都应该从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上分析原因,寻找答案。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把工作做好的责任感,制度再好,规定再多,都会无济于事。因此,要求营连干部进一
第二篇: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减负落实难的原因 剖析 及
对策建议思考
文章分析了基层减负难的背后原因,如政策执行困境、治理重心下移与服务资源上浮的结构性矛盾、唯上型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式、条块关系混乱导致治理效率低下、一元单向的治理模式等。认为要想根治基层负担过重的顽疾,除了在工作作风的“官德”领域进行整治外,还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
自 2019 年 3 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基层减负的措施举措,主要集中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方面,在整治文山会海、督查考核过多过散、问责过频过严、痕迹管理过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离中央政策的初衷及目的差距甚远。
一、基层减负落实现状
根据笔者对乡镇基层的调研,很多基层干部及工作人员反映减负效果不理想,目前基层减负存在“上热下冷”甚至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
形式主义“变种”大行其道,基层获得感不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基层减负过程中明令禁止的一些形式被一些形式主义“变种”替代,减负红利被吞噬。以文件会议为例,在各地普遍压缩会议文件的背景上,很多干部反映,红头正式的纸质会议文件明显少了,但上级部门借助微信群、QQ 群、电话通知、邮箱通知等形式下发的文件却呈现井喷式增长,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这是“换汤不换药”“摁下葫芦浮起瓢”。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减少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虽然有些地方上级官方的督查检查考核有所减少,但第三方评估等代替方式不断增加,基于我国第三方评估的发展阶段,很多基层反映还不如之前的单纯官方考核。同时,官僚主义“任性”问责仍然过多,基层心理负担重。总之目前基层干部每天仍然面临“八多”状态:没干完事情多、新布置任务多、各类文件通知多、督导检查考核多、大会小会多、材料报表多、熬夜加班多、被批评问责多,每天只有约五分之一时间真正思考如何服务基层,谋划辖区发展事务。
二、基层减负落实难的深层原因
基层减负遇到难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是一个方面,但作风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究。
1、从政策执行理论分析:基层减负遭遇政策执行困境
根据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理论,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无非有政策问题本身、政策本身、政策以外三个因素。基层负担重、基层减负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策本身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政策制定不科学徒增基层负担。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是政策制定符合科学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上级部门决策仍存在拍脑袋决策问题,仍存在闭门造车问题,出台的一些政策,提出的一些要求仅从“想当然”的角度出发,基层接到此类任务往往力不从心,只能选择应付了事。二是上级部门“政策打架”让基层不知所措。个别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仅从本部门出发,缺乏政策协同,导致不同部门间政策冲突时有发生,让基层不知所措。三是专横式的官僚主义作风让基层有苦难言。为保障政策执行,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广泛听取决策相关方意见,但目前一些上级部门在推出政策时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层层下达,这种片面的,缺乏民主的政策命令,往往会造成政策执行困难。
2、治理重心下移与服务资源上浮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治理重心下移必然造成基层政府工作越来越多。服务型政府要求基层政府要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治理重心下移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政府层级,基层政府服务群众工作会越来越多。治理重心下移客观上造成基层事务增多。根据“能放则放”简政放权的基本要求,当前基层政府承接了大量上级部门下放权力事项。但权力下放的同时,基层面临“有权无能”的困境。权力下放了,人财物等与权力正常行使密切相关的治理资源却没有同步下放,造成基层工作开展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员、编制、经费等未下沉、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基层政府接不住下放权力事项,放管服改革事实上加重了基层负担。
3、“唯上”型的绩效评价模式催生基层“投其所好”
在现行管理体制之下,基层政府绩效评价完全掌握在上级部门手中,上级部门对下级工作具有终极评价权。“唯上”型的绩效评价模式必然造成基层政府对上级政府的“唯命是从”。当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标准还不够科学,形式主义考核内容较多,无形中增加基层过度留痕、造“盆景”等形式主义负担。在上级政府完全主导下级政府考核的背景下,基层政府缺乏真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往往会只追求“短平快”的显绩,对事关当地百姓福祉的长远
潜绩漠不关心。
4、“条块”关系混乱造成基层管理效率低下
属地管理被滥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县乡关系没理顺,条块关系没廓清。当前基层政府权力有限,尤其是执法权限多集中于上级部门,但很多上级部门习惯将压力“甩锅”,将治理责任以属地管理名义强推给基层,自己只保留监督检查权。基层政府普遍面临“看得见的管不了”的尴尬。很多基层政府执法事项,游走在法律边缘,缺少法律支撑。
5、“一元单向”治理造成基层治理效能不佳
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未形成,多元共治要求充分利用市场、社会的力量。就基层来说,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企业、民众等多方力量,在当前形势下仅靠政府单打独斗,往往效果不理想。“一元单向”治理困境根本上是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项,并且应该自己管好的事也没有管好。
6、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基层干部内生动力不足
公共部门积极性一直是公共管理难题,在基层尤为突出,如何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平均主义问题,如何解决“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逆向激励问题成为基层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励保障不科学、不充分,正向激励少,惩戒问责多,正向激励形式单一,导致基层人心不稳,留人困难,“人在心不在”问题突出。
三、总结与建议
剖析基层减负落实难的根源,不难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工作作风问题只是基层不堪重负的表面与直接原因,基层负担重是长期形成的,积弊已久,在短时间要求实现减负效果,往往会落入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循环怪圈,要想根治基层负担过重的顽疾,除了在工作作风的“官德”领域进行整治外,还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没有体制机制的优化完善,便不会有真正的改革成效。要以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可执行性。以提高简政放权的协同性落实治理资源下沉,切实解决权力下放衔接问题。重构务实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作成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绩效评估模式引导基层“眼睛向下”。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增加企业、群众参与力度。理顺县乡权责关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明晰县乡职责规范,明确县乡两级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制定约束县乡权责关系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多元共治促整体效能提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基层多元共治局面形成。多元共治可以避免一元单向治理的捉襟见肘。党建引领,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業、志愿者、乡贤等多种治理主体共同发力,提升基层治理活力。
落实基层减负,尽管根源在上面,但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基层办事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比如加大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基层干部才能从“无用功”中解放出来,真正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基层减负需要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与担当,不论是人财物等管理资源的下放,还是理顺县乡关系,都直接触动上层利益,需要统一的顶层设计,没有强力推动,条块关系便不会自动理顺,资源也不可能真正下沉。落实基层减负,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提高基层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基层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过程不是结果,为营造基层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当务之急是将基层干部从无穷无尽的“无用功”中解放出来,从名目繁多的问责恐惧中逃离出来,从“虱多不痒”和少干少错的敷衍懈怠中跳脱出来。落实基层减负最终要体现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状态中,关键看人,因此,配套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第三篇:浅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难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难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 红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民营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很多在原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颇有建树的精英们,到民营企业之前本是雄心勃勃,但真到了民企才知道自己的所学和以前的经验都无用武之地,其关键在于企业高层的观念陈旧,管理落后,用人机制不合理等原因,要想企业有大的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井加以真正落实。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特点;良好环境;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经常性管理工作
如何抓好消防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
经常性管理工作,是依据条令条例,结合部队的各项任务和日常工作、生活、不间断地、随时随地进行的管理活动。它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纪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根本目的。其基本任务是:督促履行职责,落实规章制度,密切内部关系,严格作风纪律,管好器材装备,预防各类事故。
一、经常性管理工作的特点
经常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实践活动,就其自身的规律来讲,一是具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紧紧抓准战士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和个性特点,按照规章制度和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正常管理和系统教育难以奏效的问题;二是具有强制性。经常性管理工作是通过落实条令条例和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官兵的一言一行的,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无论被管者愿意与否,都必须严格按章办事;三是具有连续性。这是经常性管理工作最本质的特性。经常性管理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连续不断。因为管理中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劳永逸的,有时会有反复,另一方面经常性管理工作中,有是则表现为解决了这个问题,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四是具有及时性。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确实弄清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正确地加以解决,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没有及时性,就没有有效生;五是具有广泛性。经常性管理不但管人,而且要对车辆、器材装备为主的物实施管理,它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只要有人有物、有活动,就有经常性管理工作;六是具有群众性。官兵是部队日常生活的主体,也是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发动并依靠广大官兵,才能保证经常性管理工作的落实;七是具有随机性。部队日常活动处在经常发展变化之中,随着这种变化,各种管理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且各有差异这就决定了经常性管理工作必须随着部队活动的变化或发展趋势进行不断调整,研究探索各种问题发生发展规律,实施预见性、随机性管理。
二、经常性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官兵一致,政治平等原则。官兵一致,就是官兵政治平等,要彻底根除打骂现象,建立自觉纪律,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和爱护,做到军官爱护土兵,土兵尊重军官,官兵之间,只有职务区别,没有贵贱之分,政治上一律平等,大家心心相印,血肉相连,情同手足,亲如兄弟;二是严格管理,耐心说服原则。
三、经常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思想教育的经常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的行为都是受
思想支配的。经常性管理离不开经常性思想教育,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是搞好经常性管理工作保证。作为消防部队,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教育:首先是抓好条令条例教育。各级干部要把条令条例的形成和发展,条文的含义、作用和意义给官兵讲清楚,把对条令条例的理解真正提高到法规的高度上来,增强执行条令条例的坚决性、自觉性和经常性。其次是抓好学法、知法、懂法、执法的教育。执法,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否则,就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甚至会执法犯法,上当受骗,被拉拢腐蚀。
(二)坚持落实条令条例的经常化。当前以条令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规已基本健全,消防部队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关键问题是要在全面落实、经常落实上下功夫,真正把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员,使部队工作的各个方面、环节都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落实条令条例必须从点滴抓起。部队作风纪律的培养军人姿态的养成,都是从穿衣载帽、起床作息等细小方面做起的。部队钢铁般的纪律、顽强的战斗作用,要靠抓这些来培养。因此,要从大处着眼,从点滴入手,按照条令条例的要求狠抓落实。
落实条令条例必须齐抓共管。条令条例是全军将士都必须认真遵守的。每个部门、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抓共管,才能保持贯彻落实条令条例的经常化。因此,要把落实条令条例贯彻到军事、政治、后勤等一切工作中去,在条令条例的约束和指导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中更好地落实条令条例,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落实条令条例必须赏罚严明。要建立监督机制,从机关到基层,从警官到士兵,人人臵身于条令条例的规范约束之中,既要官管兵,又要兵管官,也要兵管兵。要狠抓典型,赏罚严明。凡是做得好的就要表扬,凡是做得差的,就要受到批评教育,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为落实条令条例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抓干部管理的经常化。干部是经常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中,处于如何,关键在干部。因此,抓好干部的管理是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要解决干部的事业心问题。各级要组织干部结合形势和任务,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真正认识到消防部队是一支特殊部队,担负着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作为部队的一名军官,应该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树立起乐于奉献、努力工作、带好部队的责任心。二是要解决好干部的以身作则问题。经常性管理工作必须首先从机关抓起,从领导抓起,从干部自身抓起。树立强烈的表率
意识,自觉臵身于严格的纪律约束之中。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准士兵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带头安心本职工作,爱军习武;带头执行命令、指示,执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带头搞好团结,密切官兵关系;带头艰苦奋斗,保持清正廉洁。要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使士兵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跟着学、照着做,从而培养出部队良好的军政素质。
四、经常性管理工作中应着重抓好的几个环节。
(一)抓部队养成。部队养成是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进行教育和培养,使部队在日常生活和完成各项任务中,具备各个领域条令条例规范的行为习惯。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部队的养成。
首先,要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为核心。作风纪律是军队实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基本保证。历史实践证明,一支作风纪律严明的部队,官兵的士气就高,作风就过硬,战斗力就强。反之,部队的作风就松散,就会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更谈不上有战斗力。因此,经常性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加强作风纪律建设这个核心,以人员管理为重点,着力增强官兵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服从命令意识,使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一是要在全体官兵当中,突出强调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指示,强调令行禁止,使官兵懂得什么是我军的作风、纪律,为什么要具有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切实用严格的作风纪律约束、规范官兵的一言一行,保证部队高度集中统一;二是要领导机关和基层单位都要把把作风纪律建设当作经常性管理的核心来抓,经常不断地进行道德、作风纪律和法制教育,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和处理自由与作风纪律建设的重要性,提高严守纪律的自觉性;三是要广泛开展“无违纪”活动,充分发动群众,自觉同违纪现象斗争,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事等破坏作风纪律的现象存在;四是要联系部队带倾向性问题多组织专题教育;五是解剖典型,开展一事一议活动。
其次,要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一是从一举一动抓起。部队的作风纪律必须从日常的起居作息、穿衣戴帽、集合列队、礼节、礼貌、物品放臵等细小环节抓起,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活动、各种场合,一点一滴地培养按条令条例办事的良好习惯。二是坚持不懈。养成是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靠短期突击和几次整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一抓到底,形成习惯。在任务繁重、环境艰苦、部队疲劳、人员分散等情况下,不能忽视养成;在完成重大任务、接受检查考核、受到表扬后,不能放松管理。三是因地制宜,各有侧重。部队在后员补退和任务转换时,秩序容易混乱,违章违纪现象容易发生,要集中主要精力抓好整顿;季节交替时容易出现着装不整,举止不端,要特别抓好军容风纪;执行任务时容易忽视作风纪律,要及时提醒防止重任务轻管理的倾向;领导力量薄弱时,部队容易散漫,要注重发挥骨干作用,加强管理;没有上级检查时,容易降低标准,要严格要求。四是注意磨练。条件越艰苦,环境越复杂,越应严格作风纪律。因此,要重视在执行战备、训练、生产、施工等任务中磨练部队。
再次,领导、机关要搞好“传、帮、带”。领导和机关的自身形象和模范带头作用,是加强部队的作风纪律建设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培养部队严格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领导、干部的传帮带,领导机关做好了,教育要求部队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要依法实施经常性管理。依法实施经常性管理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具体体现,它使管理工作具有权威性、法律性的特点,使管理更趋于规范化、法规化。依法实施经常性管理就是以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军队的条令条例为依据管理部队。它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时时、事事、处处都必须严格按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办事,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军人的行为无不受主观意识的支配,没有法规意识和纪律观念,就会不自觉地失去章法,偏离正确的方向。一方面就管理者而言,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要有法制观念,既要严格施管施教,又要尊重士兵的民主权力,不能严之失度,更不允许随意打骂、处罚、体罚士兵。对那些滥施处分和侮辱士兵人格的做法,必须坚决杜绝。另一方面就被管理者讲,也要有法制观念,既要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总之,在实施经常性管理过程中,必须确立依法从严治军的观念,克服工作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切实把管理实践的一切活动臵于法律、纪律、条令条例允许的范围之内,根除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散、懒、软现象。
(三)充分发挥干部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基层干部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中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又要组织部署落实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因此,一个单位经常性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关键在干部。那么,作为干部就要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认清责任,恪尽职守。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是各级干部的共同责任,军事主官负主要责任。干部要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部队建设负责、对战士成长负责的高度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尽心尽力地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二是树立爱兵观念。干部要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以深厚的感情关心、爱护战士,做战士的贴心人,尊重战士的民主权利,虚心听取战士的意见,自觉接受战士的监督。三是处处以身作则。干部要自觉臵身于纪律的约束之中,要求战士做到的,自觉首先要做好;要求战士不准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战士、影响战士,让战士跟着学、照着做。四是要发扬严、勤、细、实的作风。“严”,既是严密组织实施经常性管理,加强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勤”,既是
脑勤要想到、腿勤要转到、嘴勤要说到、手勤要做到,随时检查督促,发现和纠正问题。“细”,既是细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实”,既是说实话,办实事,扎扎实实抓落实。
(四)充分发挥正、副班长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正、副班长是经上级机关正式任命的部队最基层的一线指挥员,是战士的直接领导,是中队建设的骨干力量。中队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条令条例的贯彻落实都是通过班长具体组织实施的。充分发挥正、副班长的作用,是搞好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1、放手让班长抓工作。对班长的工作,干部不要包揽,要按照职责范围,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干。凡属于班长职责范围的事,尽量让班长自己去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干部不要撇开班长直接抓战士,而应通过班长去管理。这样,既可锻炼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又可以充分发挥正、副班长的作用。
2、及时向班长通报情况。中队凡组织大的活动,执行重要任务,都要先让班长知道,发扬民主,征求班长的意见,使班长对任务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有较深的理解,对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心中有数,以便充分发挥正、副班长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全班出色完成任务。
3、引导班长依靠骨干。班长带领全班完成任务时,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干部在放手使用班长的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依靠骨干,发挥班内党团员、老战士的作用,用骨干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去战胜困难,完成中队布臵的各项工作任务。
4、鼓励班长积极工作。中队干部对正、副班长的工作要定期进行讲评,及时宣扬正、副班长中的好人好事,树榜样,立标兵,调动积极因素;还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开展班与班之间的评比竞赛活动,激励班长的上进心和荣誉感,提高班长的组织领导能力。
5、支持班长大胆管理。班长敢于大胆管理,严格要求部属,是难能可贵的,干部要大力支持。在管理中,有的方法不当,战士有意见,干部要给战士做说服教育工作。同时教育班长注意改进管理方法。战士不服从管理,不接受批评,无理取闹,公开顶撞班长时,干部要站出来为班长说话。班长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只要不是因责任心不强所致,又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不要随便当众批评训斥,而应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耐心细致的帮助教育,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进工作。
6、教育班长严格要求自己。班长对战士既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要教育班长在执勤、训练和贯彻条令条例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战士做好样子。班长应对每名战士做到“三了解”和“三知
道”。“三了解”,既:了解战士的家庭情况;了解战士的性格;了解战士的现实思想。“三知道”,既:知道战士去了那里;知道战士在干什么;知道战士在想什么。针对每名战士的特点进行管理,真正使正、副班长成为战士的知心朋友,成为战士信得过的“排头兵”。
五、干部在实施经常性管理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干部要处处做表率,带头发扬军队光荣传统。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基层干部每天和战士执勤、训练、学习、生活在一起,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战士看得很清楚,干部是否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群众会做出公正的评价。干部只有在艰难危险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这儿危险,让我来”的精神,一切行动做表率,才能得到战士和下级的信服,才能在管理工作中有说服力。
(二)作风民主,不打击报复。干部在经常性管理工作中只有尊重战士的民主权利,虚心听取战士的意见,自学接受战士的监督,才能充分调动战士的积极性,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如果压制群众的批评意见,甚至打击报复,就必然会造成干部、战士之间的隔阂,甚至使矛盾激化。因此,干部在管理中要有宽阔的胸怀,有喜忧兼听、闻过则喜的良好品质。欢迎战士直言,对来自战士的批评不计较言辞方式,更不能给“小鞋”穿。这样才能助于密切干部战士之间的关系,做到风正、气顺、心齐、劲大。
(三)公道正派,秉公处事。干部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战士,不拉私人和老乡关系,不侵占士兵的利益,不以权谋私,不收受战士的礼物,不“封官许愿”哄骗战士。对战士的错误不迁就,不讲情面,但必须是建立在关心爱护战士的基础上,不是以权压服,而是耐心说理,以理服人。对后进战士要热情帮助,不歧视,不疏远,不讽刺挖苦。特别在处理战士入党、入团、配备骨干、考学、提干、退伍等问题时,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讲面子,出于公心,一视同仁。
(四)正确处理内部矛盾。在执勤、训练、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干部与干部,干部与战士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就要求干部必须恰当地处理问题,正确地解决矛盾。对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的问题,要采取“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的方法,和风细雨,摆事实,讲道理,分清是非,正确解决。对战士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决不允许用对待敌人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同志。
第五篇:安全生产落实难及其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落实难及其教育的重要性
雉街乡党委委员李爱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因此,如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和机构都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意义,纷纷展开了各种的安全教育培训,如今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已经比上几个更加完善和执行力更加到位,但是同样有很多矿难事故出现,所以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及安全生产深刻的思想认识,完备的制度规范和科学的体制机制建立及规章制度“落实难”等现象。对于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狠抓落实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抓落实的质量,加大宣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
我们都知道,安全生产事故除了极少数是由不可抗拒力引起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人为的事故,或者说是责任事故。和其他的事物一样,对安全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仍然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认识。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认为,部分干部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存在松懈麻痹思想,值得高度警惕。如“盘县个别领导在汇报这次事故时,一开口就是盘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百分之一点几,低 1
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有这样的指导思想,盘县煤矿安全生产不出事是偶然的,出事是必然的”。
要把安全事故从零抓起,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从零开始”的理念,切实增强做好我乡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认真做好的安全工作,要始终坚持从零抓起、零开始。
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执行力
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依据,是执行力的保障,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并保证执行力到位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中。有很多煤矿企业关后复产复工工作等存在把关不严、走程序、走过场现象。如安顺一个煤矿2010年发生安全事故,本来应是先专家论证再将结论报批,但在论证结论未得到省政府批复之前,当地就将其作为正常进行建设的矿井进行了验收。没有制度规范或者监督不力,都会给安全工作留下后患、后遗症等。
执行力部到位,责任制落实难,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正如中央领导指出的那样,许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之所以“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关键是安全责任制没有落实。怎样才能使各级各类人员有很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呢?一个人自觉性的高低取决于责任制的约束力、道德水准的高低。责任制能增强履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人自觉遵章守纪、履职尽职,因为责任制始终是事故后处理和事故后追究,不能完全解决事故前的违章。责任制不落实不一定发生事故,发生了事故不一定查得出来是我的责任,查出我的责任也不一定给我什么处理。于是,有的责
任制说在嘴上,层层强调,无人执行到位;有的责任制写在文件里,没有具体分工落实,缺乏明确的责任,并且文件繁琐,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安全生产系统的教育培训和舆论导向
安全生产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安全生产奠定思想基础。通过安全生产方面进行教育宣传,提高各级领导、管理干部和广大职工安全教育防范意识,使他们严肃认真地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等。
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他是安生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更能够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提高经营单位管理者及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减少麻痹大意安全防范意识,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更是企业的利润点。
工作中易出现麻痹大意和不负责任等思想,这样就为伤亡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某一高层建筑中,一个工人从事室内清扫工作,因为在室内,他认为是安全的,在作业时未戴安全帽,结果从楼梯处的某一高层落下一个小砖块,正好砸在该工人的头上,该工人被砸伤,头上缝了5针,如果他戴好安全帽,这件事本是可以避免的,然而他的大意没能幸免。
血的教训是那么惨痛,仅仅一时的疏忽、大意,人们就失去了生命和健康,而有些事故恰恰是可以避免的!死者逝已矣,伤者徒伤悲!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为什么不珍惜呢,运用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安全介绍交流、宣传教育,并将安全事故案例或外单位典型事故教训进行分析、教育,从中看到危害性,吸取教训,提高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