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显政的黄埔人生

时间:2019-05-12 02:0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殷显政的黄埔人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殷显政的黄埔人生》。

第一篇:殷显政的黄埔人生

殷显政的黄埔人生

缘起――巧合与喜悦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黄埔校歌这雄壮的歌词,心中早已熟稔,熟稔到每次看到它时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触。但当我第一次听到它自一位黄埔老人口中激昂唱出的时候,我深为震动,仿佛我与老人一起,回到了那个壮怀激烈的岁月。

这位老人就是已90高龄的黄埔18期11总队毕业生殷显政先生。与殷老的会面,说起来也有很大的机缘巧合在其中。

2014年6月16日,黄埔90周年校庆的当天,我收藏到一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九期十六总队同学录》,这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鲁干部训练班(简称鲁干班)的一手文献。在鲁干班毕业的,只有18期11总队、19期16总队两期黄埔生,而这本同学录在最后“先期同学”的部分,收录了18期11总队毕业生的名字和籍贯。这等于包含了鲁干班全部毕业生的信息,其史料价值可谓弥足珍贵,而且目前在国内其他地方未曾得见。因此,我立即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整理工作,于7月下旬首先发布了18期11总队的全部名录,继而在9月间完成了19期16总队的全部整理工作。

其后不久,我就收到了殷老之女殷元红女士的邮件,来信热情洋溢,除了告知我殷老的消息之外,并表示老人看到了这许多同学的名字很是激动,邀请我有机会见面。事后我才了解到,是殷老想念他的同队同学覃仕西,因此让女儿在网上找寻,结果找到我所发博文的唯一信息,覃仕西与殷显政的名字赫然在列。如果不是这份想念,就不会去找寻,如果搜索得更早,则我名录还没发布,也会因此错过,仿佛冥冥之中就有着某种缘分。

经过数次的沟通联络,我与殷元红女士约定好了拜访日期,后由殷女士亲手整理了一份殷老的简要经历发给我,使我在见面之前得以预先了解并找寻相关的资料。2014年12月11日,在北京亚运村全聚德烤鸭店,我有幸见到殷老,并与之叙谈了半日时光,直至晚饭后方才依依话别,相约再见。这次会面,承蒙殷老全家盛情招待,我深受感动,在访谈中对殷老的平生经历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结合相关史料,特作文以记之。

早年经历――贫寒与艰辛

1924年农历4月,殷老出生在湖北省利川县一个贫农家庭,祖辈由广东逐渐迁来,在此世代务农。到了他这一辈,家中兄弟姐妹共有6人,上有两姐一兄,下有一弟一妹。1937年春,当他还只有13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从此,父亲一个人承担起所有家务,生活更加困苦。即便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父亲依然支持他继续读书。1939年7月,他在利川县高小(6年制,殷老9岁入私塾读了两年半,后插班考入高小三年级)毕业,这6年的求学经历,使他具备了之后投考黄埔军校所必须的基本文化知识。

当时的利川并无中学,如想继续升学,就需到一百多里外的恩施去,殷老拿着父亲凑的几元路费,与其他4个同学一起赶赴恩施,长途跋涉了3天到达,却发现公立中学的招考已结束,只有一个私立中学尚在招生。大家赶忙去考,都被录取,但学费需要22元现大洋,他与同来的刘恩章(黄埔18期11总队毕业)却掏不起。二人沮丧地回到旅馆,得老板好心告知,附近还有一“职业中学”招生,管吃管住不要钱。天下有这等好事?二人略带狐疑前往,发现所谓职业学校,就是发给一台纺机让你干活,管得很严,时常加班,伙食也差,以现在来看,这无疑就是雇黑工了。坚持了半个多月,实在感觉不对劲,二人私下商议决定,偷偷跑路,此时他们身上已无多少盘缠,连放在旅店的被子都不敢去取,一路摸黑挨饿跑回家,尝尽许多苦楚。

当年中秋节之后,从同学那里得知了黄埔18期在万县招生的消息,在家闲住的殷老很受鼓舞,遂与父亲商议。这次父亲却有些为难了,一来是路费难筹,二来也担心他还是个不满16岁的少年,到万县300多里的山路能否吃得消?看到他志向坚决,已经出嫁的大姐回家拿出了10元钱,终于让他踏上通往黄埔之路,从此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黄埔往事――收获与坚持

利川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境内多崇山峻岭,民国时期,交通极不便利,消息相对闭塞。抗战爆发已两年,烽火在半个中国蔓延,而这里一直远离硝烟,生活倒还平静。

黄埔招生的消息,是由殷老的同乡谭玉山告知,这个谭玉山年长殷老几岁,在当地小伙伴里是“大哥”一样的人物,他的亲戚谭秉政在黄埔军校任队长,写信回家乡动员有志青年从军报国。因为阅历尚浅,当殷老决心报考黄埔军校时,实际上对黄埔军校也是只知其名,并没有更多的了解,也没有考虑更多的后果,诸如考不上该如何回来等。很快,他们一行9个同学在谭玉山的带领下上路,从利川赶赴万县高峰场,这是一段300多里的山路,常常要翻山越岭,才走到第二天,大家都觉得腿已不听使唤了。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当时所历经的艰辛,我们现已很难体会,他们全靠着互相鼓励、咬牙坚持着一步步走,终于在第7天到达万县报到。此时大约是1939年的9月,殷老虚岁也才刚刚16岁。

休息3天后,就是考试和体检,考试分语文和数学两门,语文对于这些高小毕业的学生来说倒不是多大难事,数学的那些几何、三角啥的可是把大家考蒙了,基本都不及格,这也是当时教育状况使然。于是大家去找谭秉政队长想办法,所幸国难当头招生条件有所放宽,大家最终都算通过了。考试通过了还要体检,殷老又因身材矮小差点被拒,无奈之下又去找了谭队长向负责体检的廖医官关说,始得过关。紧接着就是编队,发给装备,准备开始训练。每人所发装备计黄军装两套、棉被一床、步枪一支、子弹200发、手榴弹4枚、斗篷一件、黄皮鞋两双、米袋一条(内装大米四斤)。

这一阶段的训练是非常艰苦的,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在十分钟内全副武装,然后晨跑一小时。殷老身材瘦弱,也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咬牙坚持了两天,第三天就实在跑不动了,一个星期后仿佛得了一场大病一般,瘦得皮包骨头,哭着想家但又回不去。当时他的区队长(姓焦,军校17期毕业留校)对他十分关照爱护,不但在他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帮他扛枪,还经常以自己的经历来鼓励开导,让殷老明白了这6个月的基础训练就是磨练意志,坚持下去就是胜利的道理。休息几日之后,殷老的体质和信心开始逐渐增强,慢慢习惯了学习、训练生活,他觉得甚至已经爱上了黄埔军校,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了。

1939年11月,上峰突然下令,要长途行军到敌人后方去建校,具体的原因和路线都是保密的,大家都不明白也不敢问。这一路几乎都是山村小路,还要通过鬼子的封锁线,通常昼伏夜出。这种夜行军非常难熬,边走边打瞌睡是常有的事,有时还有人连人带枪一起掉进路边沟里。在襄阳附近,上峰传达敌人有可能已发现队伍,为了避免轰炸,要急行军到目的地,50多里的急行军,人人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还有人掉队了……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殷老再也支撑不住,在老乡家的空屋里倒头就睡,醒来后发现地上都是水,衣服已经全湿透了,当时竟疲劳得浑然不觉。行军到河南汝南附近时,从利川一同出来的同学牟来贡,因患重感冒又缺医少药,竟至病死在路途,大家哭着把他埋了,因为已在敌后,想给他的家属去个信都办不到。行军的伙食由沿途的保甲长会同百姓供应,当地普遍贫穷,能拿出来的大多只有红薯了。同学们从万县出发后,经过湖北老河口、襄樊、河南汝南等地,走了一个多月,12月初到达目的地――安徽西北部的临泉县吕大寨(现名吕寨镇),成为了中央军校鲁干班18期学生。(注:1939年秋,蒋介石为增加国民党军在山东的力量,决定派遣第92军军长李仙洲率部入鲁,李仙洲是山东人,黄埔1期毕业生。9月,蒋介石电召李仙洲赴重庆面授机宜,李仙洲提出打回山东收复失地需要大批基层干部,需办干训班培养人才,蒋介石允准,是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鲁干部训练班成立之起因。后因各种复杂的原因,李部入鲁的行动最终失败,所部滞留于安徽阜阳一带,而鲁干班直到1944年底撤销时,始终在安徽临泉县吕大寨,因此该班虽名为“驻鲁”,实则从未到过山东。鲁干班所留下的史料很少,关于18期11总队生员的组成,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记载,据笔者整理的名录统计,学生主要来自皖鄂川鲁豫冀六省,其中安徽280人、四川162人、湖北148人、河南150人、山东89人、河北82人。结合殷老口述的情况,笔者推测很可能是李仙洲在重庆活动期间,调了一批刚招考的入伍生到安徽,此批人包括殷老在内,同时在军校所在地附近省份/地区展开招生,二者组成了鲁干班18期的人员。李仙洲名义上是鲁干班中将班主任,但因军务繁忙无暇兼顾,班内工作由少将副主任易谦主持,易谦是康泽系统人士。据殷老回忆,只是在队伍到达河南龙泉寨时听李仙洲训过一次话,从此直到毕业再未见过,而易谦对学生训练要求非常严格。)

此时吕大寨军校的设施已草就,教室、宿舍、操场、器械都有,只是比较简单。学习之余,学校还发动学生动手修路,修建露天饭堂等等。所谓露天饭堂,即在地下画一个桌子一样大的圆圈,围着圆圈挖一道沟,人站在沟里往后一坐,就可以吃饭了,这也真是他们才智的体现。除简陋的露天饭堂,教室的桌椅是由木板搭起来的,宿舍里是每个班睡一个大炕。伙食保障尚可,尚能维持一日三餐,也常吃到白面馒头,殷老回忆很可能是由李仙洲所部负责供给的。当然,战时敌后的整体情况无疑是较为艰苦的,我曾看过该班19期毕业生的回忆文章,曾提到他们所用的装备、教材,很多都是18期生留下来的,此亦可从另一角度佐证当时的情况。

到达吕大寨后,殷老所在的连队改编为第11中队,驻夏庄,当时训练班的情况,大致是以连(中队)为单位,分散住在一个个村庄里。1940年1月,军校开始进入正规学习,从入伍生教育开始,循序渐进至军官教育,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要务令、攻防追退的战术要领等每日操练,直到烂熟于心。其中术科的野外教练所占的比重很大,要求也很严格,战术教育方面,要求学生可以指挥到团一级的部队。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政治课,讲孙总理、三民主义、蒋委员长、抗战建国纲领等等,学习所占比例大致是七分军事、三分政治。学校生活中的文体活动也是有滋有味的,殷老身材矮小,但是酷爱打篮球,每逢周日常与其他中队的同学切磋球技,玩得不亦乐乎,这一爱好他一直保持着,在其后各个时期的经历中,还是常常听他提起。

在这种条件下,大家夜以继日地苦练,热情空前高涨。直至1942年3月间,完成了军校全部课程,开始3个多月的实习,其后,于7月份正式毕业。综观整个学习过程,与本校并无多大区别,甚至在学习时间上还较本校更长,这也是鲁干班毕业生能享有黄埔正期学历的一个原因。

在黄埔军校近3年的时光里,殷老从一个贫苦农家少年蜕变为一名具有组织训练与作战能力的基层军官,在思想上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转变,国家与主义扎根心头。直到今日,殷老仍然保留着在黄埔军校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当时熟唱的校歌和其他抗战歌曲仍然牢记在心,这便有了访谈开始前的那一曲高歌。

戎马生涯――热忱与平凡

1942年7月,鲁干班18期学生毕业后,除了一些由部队指名调走的同学,学校发给每人一张志愿表,表上列出了附近驻防的部队番号。当时许多同学选择了李仙洲的部队,而作为湖北人的殷老,看到“鄂东挺进军”的番号时眼前一亮,他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做贡献。于是他与覃仕西、李元林、张浩然等11名同学被分配到鄂东挺进军任职。

鄂东挺进军,是第五战区下属的敌后游击部队,其前身是由湖北第二行政督查专员公署所属部队改编的鄂东游击总指挥部,程汝怀任总指挥。1942年9月,由于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程汝怀被迫离职,由桂系将领程树芬(湖北人,保定军校毕业,淞沪抗战时曾任桂系主力部队第7军172师师长)接任总指挥,同年10月改名为鄂东挺进军。

鄂东挺进军总指挥部驻扎在黄冈、罗田一带,殷老他们这批新毕业的军校学生前往报到后,被分配到鄂东挺进军干部训练班任少尉区队长,从事军事教育工作。训练班的少将班主任是邓兴,办班是轮训部队中行伍出身的班长,以增进其军事技能为目的,每批为期3个月。大概训练了四、五批学员之后,殷老被调到班本部教育科任中尉科员,负责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检查等工作。鄂东挺进军是一支有桂系背景的部队,这几年虽然部队历经战阵,但殷老这些外来的军校学生始终没有得到带兵的机会,一直在训练班默默无闻地工作,直到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大量裁军。1946年3月,殷显政所在的鄂东挺进军被裁撤,没有学历的行伍军官资遣回家,有学历的成为编余军官,到汉口蔡甸的中央训练团第8军官总队(总队长朱鼎卿)集中待命。此时殷显政腿上长了一个脓疮无法随队行动,又不能不去报到,且因医疗条件不佳,病情继续发展将会很危险。为此,同学覃仕西专门雇了一个滑竿抬着他上路,这3天的行程中,覃仕西几乎不离左右,悉心照料,就这样到达汉口,经过治疗,殷显政的腿逐渐好了起来。这份浓浓的同学情谊,朝夕相处近7年的感情,殷显政一直铭记不忘,只可惜其后的分配使二人失去联系至今,从此再未见面,也不知其是生是死。殷显政期盼能得到覃仕西和他的后人的消息。

在军官总队度过了半年无所事事的时光,直到9月,每人发给一份志愿表,上有部队番号和驻地,同来的同学包括覃仕西在内大部分去了陆军第18军,这是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

一、战功显赫的部队。而殷显政看重的是曾为远征军的207师,并萌生了到边疆保家卫国的志向,于是他与60多名军官一起,前往沈阳东大营报到,接受了一个多月的东北地形作战训练(主要是江河、山地作战方面)。之后分配到207师干训班,换发美式装备,驻抚顺新里屯,继续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也正是在抚顺,殷显政邂逅了他日后的妻子。(注:207师,青年军,是在国民政府抗战后期提出的“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口号下组建的部队,兵员的主要构成是大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准,番号编为201-209师。1945年11月,207师由云南曲靖调往东北,初隶属于新六军,后直隶于东北剿总,并于1947年9月扩编为3旅9团制,师为全美械装备,极为精良。此一阶段207师师长先后为罗又伦、戴朴。在解放沈阳的过程中,207师是少有的还在顽强抵抗的部队,也只有这支部队在师长戴朴、旅长王启瑞的带领下,历经周折突围出一部约3000余人,其后以此为基础重建,成为撤台国军的一支重要力量。)

1947年的东北战场,国共双方的形势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5月13日,林彪指挥发动了夏季攻势,标志着东北民主联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也正是在5月间,殷显政调到207师5团8连任副连长,驻抚顺。7月,奉命前往平顶山支援52军侧翼作战,当部队刚到达指定地区,还没有看到前线,就发现52军已然溃退下来,连长简光礼当即下令向后撤退。这次一枪未放的失败行动,成为了殷显政唯一一次上战场,终其整个军事生涯,也未在战场上开过一枪。随后,207师由2旅6团扩编为3旅9团,殷显政于10月升任9团9连上尉连长,但这是一个没有士兵的空头连长,上级命令他带领4个排长到辽宁北镇县去招兵,共计招兵百余名,率部返回驻地抚顺旧保丁训练。由于大环境的不利和带兵经验的缺乏(殷显政自己说是性格不够厉害),新兵开小差者甚多,团长认为他不适合带兵,又将他调往207师干训班(后改称教导总队)阻击队任教,驻扎在沈阳东大营。现在看来,此事也算是因祸得福,如果殷显政一直在部队担任连长,那么日后207师第3旅随廖耀湘兵团在辽西战场被全歼时,殷显政自然也难逃厄运。

随着国军部队在东北战场上陆续被歼灭、围困,国民党在东北的民心士气日益颓丧。1948年10月28日,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在辽西会战中被全歼,解放军乘胜马不停蹄开赴沈阳。此时国军在沈阳的卫戍部队虽尚有十余万之众,但已是兵无斗志、将无战心了。卫立煌仓皇逃走后,沈阳的国军由第8兵团中将司令官周福成统一指挥,此时207师已从抚顺、本溪等地调回沈阳加强守备力量,殷显政所在的207师教导总队改编为一个步兵连和一个卫生连,由他统一指挥,驻扎在孤家子车站。11月1日拂晓,解放军展开对沈阳的总攻,11月2日沈阳解放,也宣告了东北全境的解放。

11月3日,沈阳城内的枪炮声已停止,殷显政所率领的这支小部队,早已与上级失去联系,并与解放军发生战斗。依据在黄埔所学的战术知识,殷显政率部向最近的友军207师第5团靠拢,当所部急行军到浑河桥头时,遭到第5团哨兵的阻拦,经请示该团团长后,命令他们在桥头构筑工事,此举无疑也有让他们给5团当炮灰的意思。时值深秋,大家已两天没吃饭,又冻又饿,连里有一位班长叫董贵,建议殷显政带领队伍向解放军投诚。但当时殷显政对解放军和共产党的政策没有任何了解,心里也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一时踌躇不定,难下决断。经过良久思想斗争,殷显政决定接受董贵的建议,率部寻找解放军接洽,可是一直走到南关还是没有遇到解放军,他命令部队先停下来做饭休息,待天明再行动。

当夜,殷显政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到一旦此时与解放军遭遇,不明真相地打起来,对大家和自己都没好处。因此他决定将部队遣散,奉劝大家各自回家,自己则带着一个副排长和一个通讯员,扔掉武器,乘夜渡过浑河。然何去何从?去抚顺找妻子一家,怕连累了他们;去北平再往湖北老家,长路漫漫又谈何容易?他的心里,一片茫然。

殷显政的国军生涯,在这一天晚上正式结束。

新生――坎坷与幸福

3人走出南关不久,就遇到了解放军部队,看到他们3人的着装知道是干部,又未携带武器,显然没有恶意,遂劝说他们加入解放军队伍,说以他们的学历和知识,将来定能有用武之地,经过再三考虑,3人表示同意。不久之后,转至瓦房店解放团集中,受到热情招待,也上交了所有证件,填写了履历表,此时的殷显政心情已是非常平静。随即开始接受近半年的思想改造,由于自己也是苦出身,殷显政对听到的这些观点很容易产生认同,思想在慢慢转变,对共产党产生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以前走错了路,因此积极参加发言与讨论。1949年3月,团里挑选了60多名先进学员,转赴东北军区政治部哈尔滨青年干部教导团学习,通过忆苦思甜等活动,他对共产党、对革命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坚定了参加解放军的决心,并在五四青年节当天宣誓入伍。通过组织关系,殷显政也与在抚顺的妻子一家取得了联系,思想上也更为安定。

1949年9月,殷显政被分配到黑龙江齐齐哈尔军政大学(1952年改为二七步校)任助教,后任训练参谋,继续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为“部队正规化”培养干部。在校期间,殷显政兢兢业业,几乎每天都很忙,连续3年荣立三等功。1955年首次授衔时,被授予中尉军衔,符合了携带家属的条件。1956年妻子来到齐齐哈尔,一家人终于团聚。

1958年,因响应毛主席“十万官兵支援地方”的号召,殷显政从部队转业到黑龙江省肇东四方山军马场,同年被评为一级先进生产者。1960年,任场文教助理,组织全场扫盲工作,其后历任供销股股长、粮供科副科长等职,分管全场生产物资供销和汽车运输业务。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殷显政的黄埔军校背景,毫无疑问也给他和他的家人带来了许多坎坷。在1964年场内一次粮食霉变事故中,因为某些领导的挟私报复,致使殷显政代人受过,撤职降级并下放连队劳动改造,长达9年之久。在这期间,他的预备党员身份一年到期即将转正时,也被取消。这些不公正的处分让殷显政很长一段时间耿耿于怀,在亲朋好友的屡次劝说下,才逐渐看淡开来。9年的劳改生涯,虽然失去了许多,但也让殷显政拥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宽广的胸怀。当他离休之后,仍然觉得自己还有使不完的劲,于是又在街道主任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了14年。

殷老家教有方,儿女个个事业有成。1998年,大儿子将他接往海滨城市葫芦岛养老。2009年,又迁居北京,住进了女儿给他买的大房子,还在当年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实现了心中多年的夙愿。随着国家日益进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前在黄埔军校的历史,对殷老来说不再是一个沉重包袱,反而成为一种光荣,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与尊重。如今的殷老身体健康,儿孙满堂,他喜欢参加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喜欢练书法唱京剧,喜欢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虽已年逾九旬,但内心依然年轻,享受着快乐、充实的晚年生活。

第二篇:《百岁人生》杨显金(写写帮推荐)

《百岁人生》读后感

如果你能活一百岁,那你该如何去规划和看待你的人生呢?

一、人类已经进入长寿时代,我们这代人活到100岁将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建国初期平均寿命不到40岁,截至2016年,中国人均寿命已突破了76——整整多了36年的时间。

现代人不仅寿命时间在延长,其健康时间也在随之延长,发病期被推后并且压缩。百岁人生里,你年轻健康的日子比例将非常大。

二、长寿时代,我们的人生格局会发生巨大改变。三段式人生终将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多段式人生格局。

传统的“三段式人生”就是人生分成了边界非常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上学,第二个阶段工作,第三个阶段回家养老。三段式人生几乎是过去几十年里大多数人的基本节奏,其实是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产物——如果人类只能活6、70,这个节奏还是可以的;但当大家都能活到100岁的时候,三段式就不可避免地要崩盘,根本无法再继续下去。这里面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财务和工作的问题,也就是未来第二段人生里积累的财富,可能很难再支撑你的养老。

那么带来的新变化,就是“多段式人生”。所谓多段式,就是一辈子被分割成4段、5段,甚至7、8段,乃至更多小阶段。每一小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题,各段之间穿插进行,不会再有明确边界。传统的三段式人生就像一场时间不长的音乐会,听众听完三个乐章,音乐会就散场。而多段式人生就好比是一场跨年联欢晚会,必须有很长的节目单,且每个节目时间都不能太长,中间还要安排一些观众休息时间——只有这样,整台晚会才能撑得起来。

三、自我更新,自我革命,拥抱新事物,是未来人生格局对我们的必然要求。

多段式人生的快速变化节奏,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做好准备,随时拥抱新鲜事物。学会自我否定、自我更新,习惯于经常跟过去的自己说再见。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把自己清理一遍,敢于放弃已拥有的东西——包括经验、学历、知识,甚至还有你的三观。这长达一百岁的人生里,三观被来回颠覆,重建,再颠覆,再重建,将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敢或不想面对新事物,想吃老本,固步自封,只会被这个时代彻底抛弃。终身制学习、碎片化学习,也是多段式人生节奏带来的必然要求。

四、未来大量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城市和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会更加明显。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走红,有社会深层次需求的背景,反映了长寿时代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会使未来的社会分工出现严重两极分化,作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中间行业被掏空”——最顶层的、需要大量原创性工作的行业,比如科研、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业、教育业等等会得以保留,且还会发展得更好;一些较底层的、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的服务产业,也会得以保留、发展。除了上述“两头”以外,中间大量的科技含量一般、具有重复性、标准性、容易被指令描述清楚的行业,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无情取代。未来社会行业的两极分化,也会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智慧型城市和超级大城市的行业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人才的汇聚效应更加显著。

五、未来跨年龄的交往会成为主流。

在长寿时代,年龄已经不能代表你所处的人生阶段,也无法代表你的能力和水平。各年龄段之间的代沟将被彻底打破,跨年龄的交往将越来越普遍。

我们需要更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开放的心态,去真诚迎接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新朋友。不要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跟你年龄不同的人。

六、人们的选择,会变得越来越慎重。

在多段式人生里,人们做选择反而会比在传统三段式人生里面更加慎重。在未来人们的选择会更多,但并不等于每个选择会更加随便。因为每个选择做出的背后,都意味着还有成本的存在。

在传统三段式人生里,选择的错误,带来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小。在多段式人生里,选择的风险其实更大。最典型现象就是人类婚恋时间的普遍推迟。许多人不愿结婚,并不是因为时间少、工作忙,实际是因为内心不愿意轻率做出选择。

社会“反成熟现象”开始成为趋势,年轻人害怕被限制选择。人们不急着找工作,不结婚或晚结婚,晚生孩子或者选择做“丁克族”,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们不想丧失选择权。在长寿时代,丧失选择的人生是无奈的,并且很难向下一个人生阶段顺利过渡。这种成年人的“反成熟”现象是长寿时代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特质。

七、长寿时代,并不是人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多段式人生带来的精彩。

虽说长寿时代已经到来,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平等享受百岁人生带来的福利。而解决这个公平性的问题,也是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需要尽快想办法。

对于缺乏专业技能的低收入人群,他们可能很难打破旧有的三段式人生向多段式人生过渡。这些人一旦失业,就会走入恶性循环。即使有政府的救济,也依然是社会弱势群体——相比富人,他们可能几乎体会不到百岁人生带来的无限精彩可能。金句:

1.过去的人们被动地接受命运安排,而长寿给人更多时间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像一条线,贯穿了你人生的各个阶段,雕塑了你人生的样子。

2.在这个时代,根据过去已经很难预期将来。人们渴望多种选择而不是被限制,想要主动掌握命运而不是随波逐流,想要将长寿的生命活成恩赐而不是一场诅咒。

3.唯一能肯定的一点是,向百岁人生发展的趋势中,将涌现出很多先锋模范、社会、公司、政府。越年轻的人越有机会摸索到新的生活模式。

4.再创造比娱乐休闲更重要。更长的寿命意味着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合理规划休闲时间。要注重成长和学习,而不是一味花费大把时间在单纯放松上。

5.我是谁?著名的Financial Times曾经建立了一个名人档案,问他们20岁的你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我们换一个视角,不问20岁的自己,而是想象一下70、80岁或者100岁的自己会怎么看待现在的自己——你能确定现在的决定能够对得起未来的自己吗?

第三篇:蒋介石麾下黄埔系八大金刚人生结局[图集]

蒋介石麾下黄埔系八大金刚人生结局[图集]

民国年间,一批风云人物被冠上了外号,桂系三巨头,川军四巨头,唐生智手下哼哈二将,黄埔三杰四凶,黄埔系八大金刚等。黄埔系八大金刚一般是指: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陈继承这八位将官。图为1924,蒋介石陪同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是何应钦,此君当之无愧,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国民革命军的第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长,后来签定的《塘沽协定》,被指为卖国贼,亲日派,但依旧权柄在握,声势不改,直到到台湾后,才退出了决策层,安然过上了平淡生活。何应钦本人没怎么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主持,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地区总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何与蒋中正的关系,可以用互相利用为形容,何两次对蒋中正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中正早就该清除异己,但蒋中正没有,因为何应钦手下有国民党内很大一部分实力,蒋不得不借助,这也是何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图为1948年,何应钦出席中华民国第一届全民直选国民大会。何深懂养生之道,待人宽和,提的起放的下,俊杰人物。也因此高寿,活到九十七岁,是国民党内长寿者之一。图为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上,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这是何应钦(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书。第二位应该是陈诚,这个浙江人,炮兵出身,东征中三炮定敌,大得蒋中正的欢心,后来与谭祥结婚,和蒋中正成了干亲家,更的蒋中正的重视,主持十一师时,联合李默庵,肖乾等驱走师长,在讨唐和中原大战中表现优异,在其后的围剿红军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隐隐形成与何应钦抗衡的实力,这是出于蒋中正的默许,蒋中正也想在党内找一股实力牵制何,陈诚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也因此陈诚形成的土木系,一跃成为国民党的横跨军政的强大的力量,其十八军,也成为中央军五大王牌之一。图为黄埔军校时期的陈诚。陈诚日益得蒋的器重,庐山军官训练团一直担任副团长,抗战后指挥了四次武汉会战,之后长期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为重庆屏护。内战时主持东北,失败,去了台湾,数年经营,为蒋中正准备了良好的后路,也因此变为国民党二号人物。图为1953年蒋介石、宋美龄、陈诚等欢迎韩国总统李承晚夫妇。1965年陈诚去世,英雄早逝,举台湾悲。陈诚此人没有什么天赋,做事以勤稳着称,十分注重军人仪表,无论何时何地均精神不已,为人有胆识,曾在敌机轰炸时安然站立,历半小时之久。综观陈诚,实英雄也。图为1954年,陈诚视察台湾宜兰县林业。第三位是顾祝同,此人和何应钦有些相同,除了在北伐带兵,其后都在行营本部工作,西安事变后受蒋中正命瓦解张杨部队,完成的十分漂亮。抗战时主持第三战区,也有声有色,其间皖南事变的发生,从此为国人千夫所指。内战中主持国防部,负责蒋中正的军事进攻计划,深的蒋中正的信任,可惜手下有中共的地下党,因此失败连连。图为1966年,顾祝同(前排右一)、白崇禧(前排右二)出席“双十节”国军运动会。蒋经国夫妇在第二排就坐。此后去了台湾,依旧是重要人物,1987年死,也是国民党的长寿者。顾为人小心谨慎,锋芒不外露,有军中圣人的称号。胸中有沟壑,是成大事的人,其一生好追花逐柳,可谓英雄仗剑,美人相依。图为晚年顾祝同出席活动。第四位是刘峙,刘峙的生平从他的外号即可看出,北伐时是福将,中原大战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是长腿将军,到了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公正的说,刘峙在早期的军事生涯是很辉煌的,不管运气如何好,但能把吴孙打的没了脾气还是有一点能耐的,不象现在所公认那么不堪,或许是年岁过长,没有了拼劲,因此在后来的作战中一败再败。总之说来,刘峙在八大金刚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数的。其实他内战的蠢猪将军并不合适,中原突围或许有判断失误,但淮海战役刘峙几乎没有指挥过部队,上有蒋中正、顾祝同,下有杜聿明,刘峙自知不是这块料,没有插手部队指挥,但后来也成了替罪羊。图为1940年,韩国光复军在重庆成立,刘峙将军代表中国政府致贺。右为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刘峙没有去台湾,流落印尼,当小学教师度日,后来回到台湾,已是物是人非,唏嘘而已。刘峙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后来的结局并不美满,看来为人莫贪为好。第五位是张治中,这个著名的红色将军,能列入黄埔系的八大金刚实在是出人意料,但细观张的为人,就清楚这是为什么了,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负责黄埔军校的组建,此后一直便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黄埔之初,与共产党关系很好,便是遵循了这三大政策,之所以张是唯一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人,也是因为他竭力逃避内战,认为有违孙中山先生的政策,张忠于的是孙中山,而不是蒋中正,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靠向大陆的根本原因。说起蒋中正和张的关系,蒋中正一直是很器重张的,对张的意见都要考虑,这固然是张自己本身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蒋中正对张的绝对信任,在中原大战时,张被委以重任,危局过后,便回到军校当教育长练兵,在后来的凇沪抗战,平定十九路军,凇沪会战的战役中莫不如此,不争兵权,也因此张在抗战开始后长伴在蒋中正的身边,担任政治部长和三青团书记长等要职,后来任西北行营长官,救了一批被盛世才囚禁的共产党,他还促成了两次和谈,第二次和谈时留在了大陆。图为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赫尔利陪同下乘专机抵达重庆。综观张的一生,不爱财,自律甚严,厌恶内战,爱国热情高昂,实在是个伟男子,真英雄!文革中受到冲击,但在毛周的保护下,没有受到大的伤害,随后逝世,一生坚持自己的信仰,伟哉张治中!图为1964年底,张治中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李宗仁、陶铸等人谈笑风生。第六位是钱大钧,此人的一生算是多姿多彩,带过很多次兵,也曾在大本营有过指挥全局的运筹帷幄时候,更有从政当上海市长的经历。钱大钧的军事生涯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早期的二次东征以六连士兵破陈炯明的四千之众算是绝唱。图为佩戴中将军衔臂章的黄埔军校总教官:钱大钧。此后的北伐,中原大战,剿共俱有钱大钧的参与,没功劳也有苦劳,或许是看到了这一点,蒋中正把钱大钧调来身边当了侍从长,西安事变中一度受到蒋中正的猜忌,但钱大钧中的枪伤帮了他一把,反而连累曾扩情。后来任军政部次长,抗战结束后出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后来去了台湾。钱大钧亦长寿,八十九岁方死。钱大钧爱财,犹胜刘峙,时人根据他的名字取“钓大钱”,抗战后作为接收大员狠狠的捞了一笔。到台湾后,转向于体育事业,为台湾的体育做了杰出的贡献。图为抗战胜利后,上海市长钱大钧(中)与政府各部门的负责人举行会议。第七位是蒋鼎文,原来是元帅府的副官,后来在军中有了一席之地,曾围剿红军,参加蒋桂战争,中原大战,解决福建事变,西安事变中传递信函,为蒋宋所感谢。抗战后任西北行营主任,后来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引咎辞职,此后虽然还在国民党中,但已经不再担任重要职位,转而经商,倒是颇有收获。图为1941年,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去台湾后,衣食无缺,得以善终。蒋鼎文此人,贪花胜过顾祝同,尤其是中意“嫖”,长期的淫乱,使他染上了严重的性病,由花柳病专家杨槐堂作为贴身医生,专给他治性病,杨槐堂也因此受宠,一直追随蒋鼎文做到军医处长,在军中成为笑柄。当年日本侵略军在黄河北岸济源县一带,到处张贴蒋鼎文一手抱美人,一手提钞票的宣传画,可谓对蒋刻画得入木三分。第八位是陈继承,此人受蒋中正的重用,参与了诸多事件,却没什么关键的地方。正是没有什么大功,也没有什么大过,不出彩,唯一著名的一次是镇压青年学生的“七五”惨案,后来也是去台,52年退役,到招商局担任顾问,善终。综合看这八个人,他们都是蒋中正及黄埔系的第一批嫡系成员,他们或毕业于保定军校,或毕业于各省速成学堂,在黄埔中都是教官一级的人物,在国民政府中央部队中,他们是第一批军长师长,长期活跃在民国,活跃在国民党内,他们也是黄埔系的元老,可以说,在国民革命军中,就是在这一群人的带领下成长壮大的,尽管后来的结局各异,但他们在民国这个舞台上的角色是不应该被人淡忘的。图为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日宣言。

第四篇:王显政: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如何发展

王显政: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如何发展 来源: 中电新闻网 日期:15.03.09 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如何发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 王显政

这次论坛是在煤炭行业转型发展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高水平的论坛。各位院士、专家和大型企业的领导,站在推动能源革命的战略高度,以前瞻性思维、宽广的视野、多层次的视角,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工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展望了前景,梳理了思路。这次论坛有交流、有分析、有思考、有探索,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效果,即对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有指导意义,又对煤炭长远发展有引领作用,汇聚了行业智慧,凝聚了共识。主要表现以下7个方面:

一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清晰了。在今天的论坛演讲和研讨中,大家都对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超前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约束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四期并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阐述,围绕煤炭行业“四期并存”的新常态,提出了具有战略性的思考。同时,大家还认识到,煤炭行业进入“四期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是10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体现,对煤炭行业改革发展来讲,既是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是对煤炭行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更加明确了。在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行业依靠数量、速度、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结束,必须转向依靠质量、效益、集约型发展,必须转向依靠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提高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对煤炭消费总量“天花板”的认识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了。谢克昌院士、王安建教授分别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借鉴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天花板”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全国煤炭消费总量45亿吨左右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其他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围绕我国煤炭消费总量45~48亿吨分析,当前煤炭产能过剩已成定局,短期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很难改变。

四是对新常态下煤炭经济的增长方式的研究和思考更加理性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发展继续依靠上项目、铺摊子、扩规模、价格上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在煤炭需求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库存居高不下,进口煤总量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扩规模、增产能、涨价格的空间越来越小,“以量补价、让利不让市场”的传统市场竞争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五是对煤炭发展战略与“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了。多年来,煤炭工业发展规划都是以增量扩能为主,特别是“十五”以来煤炭产量快速扩张,煤炭企业更是以产量翻番、规模上水平为重点,2012年以来在需求大幅下滑之后,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增多,如何科学研判形势,提出“十三五”煤炭工业发展的规划思路、目标和重点,从政府主管部门、到相关研究机构和煤炭企业,都在总结和思考。如国家能源局提出了 “十三五”煤炭资源开发“东部原则不新建,中部建一退

一、适度建设资源枯竭接续项目,西部建设配套煤矿项目”的新思路;王安院士提出了“布局科学、产业集聚、结构多元、技术先进、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张文学、张升、卜昌森同志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提出了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观点和看法;这些思路、观点和看法都将对煤炭发展战略和规划、对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的途径、技术路线、发展方向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六是在推动能源供给、消费革命的新形势下,对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生产和清洁高效低碳环保利用的技术路线、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逐渐形成了共识。围绕推动能源供给和消费革命,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2014-2020年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煤炭工业协会在系统研究推动能源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促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生产和提高煤炭清洁高效低碳环保利用水平的意见和建议;谢克昌院士领导的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从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利用战略提出了科技驱动、科学开发、全面提质、输运优化、先进发电、转化升级、节能降耗等七个方面战略思路;谢和平院士从推动煤炭革命的高度,提出了煤炭战略新思想;刘炯天院士从资源型产业服务化转型方面,梳理了煤炭等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张玉卓院士从推进煤炭绿色发展方面,特别是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示范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是对煤炭企业税费负担重、资源枯竭煤矿退出难和推动行业脱困任务艰巨的问题反映集中。煤炭企业税费负担重,税费重复征收的问题反映了多年,一直难以解决。今年煤炭资源税开始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资源税率提高;煤炭增值税长期高于全国工业产品平均税率4 倍左右,企业总体税负水平仍难降低。一大批资源枯竭煤矿亟待退出,国有煤矿退出机制和相关政策缺失或不完善,煤矿有序退出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虽然,这对煤炭行业脱困工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受多重因素影响,真正实现行业脱困,任务还十分艰巨。

下面,结合今天论坛取得共识和煤炭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思考,我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深入开展能源革命和新常态下煤炭发展战略研究,引领煤炭行业科学发展

(一)进一步加深对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发展阶段的认识,推进理念创新。2014年以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了推动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的战略思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又从9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和经济发展形势的重大判断,也是对我国能源和经济发展在重大转折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也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协会在学习研究总书记重要讲话思想的基础上,做出了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四期并存”的发展阶段的形势判断。

在这个发展阶段中,我国经济由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增速回落;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需求增幅回落。根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下降到62%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5%,对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与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 2015年,煤炭经济仍将保持低位运行态势。一方面,全球石油价格大幅下降,国际煤炭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态势,将进一步影响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内煤炭供需形势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推动煤炭价格回升的基础仍很薄弱;在经历连续两年下行之后,煤炭企业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可能进一步显现。煤炭行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高度重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和释放煤炭行业发展新动力。

(二)进一步加强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的实践,煤炭行业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进展、见到了实效。目前,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装机总规模约1.3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 11%左右,占全国火电装机的1/7强;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为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进程中,一批大型煤炭企业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组建了企业的战略研究院、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煤炭企业、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建立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展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为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支撑。煤炭行业需要认真总结经验,站在国家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战略高度,深化行业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深入研究创新煤炭发展模式的思路、途径和技术路线,推动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必须摒弃长期以来依靠数量增加、速度增长、规模扩张、价格上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要转向依靠质量提高、效益提升、结构优化、两化融合、人才技术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意味着近10年来以年均煤炭消费增长2 亿吨、年均增速10%左右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煤炭行业发展必须要适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炭消费强度下降的新趋势,转变发展模式,推进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促进煤炭生产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开采方向发展,推进行业由增量扩能型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构调整转变,促进煤炭生产向服务型生产转变,煤机装备制造由高水平向质量、服务型转变,行业发展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出发,加大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技术工程示范,有效替代油气资源,拓展煤炭作为工业原料的消费空间和利用途径,同步作为消化煤炭过剩产能的手段。

(四)深入研究煤炭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难点和主要任务。煤炭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推动煤炭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行业发展从高强度资源投入型、劳动密集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人才技术密集型和两化深度融合型转变。要着力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既要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技能大师和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夯实行业发展基础。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健全和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推进煤炭基础理论研究,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提高行业的科技贡献率。要着力推动大型煤电基地、大集团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进一步优化煤炭生产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和集约化水平,通过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催生煤炭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煤炭经济发展质量。

(五)深入研究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形势下煤炭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问题。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需求总体偏弱,行业发展面临更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化解过剩产能、消化高位库存的任务艰巨,行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要不断探索,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还不是很清晰。煤炭行业要深入研究控制发展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问题,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把握煤炭消费峰值的“天花板”与拓展发展空间的关系,既要坚定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期难以改变的信心;又要研究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途径和办法,探索煤炭经济新的增长点,维护煤炭经济平稳运行。

近年来,我们看到,国内一些大型燃煤电厂都在进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神华国华舟山电厂、国神天津大港电厂等16 台燃煤机组已经实现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烟尘的排放值均优于燃气机组污染物排放限值,实现了超低排放。神华舟山电厂经过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后,排放的粉尘浓度为2.47毫克/立方米,低于燃气轮机组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为2.76毫克/立方米,低于燃气轮机组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为19.8毫克 /立方米,低于燃气轮机组50毫克/立方米。这种通过技术创新,既提高了煤炭清洁高效环保利用水平,又拓宽了煤炭市场空间。

(六)深入研究煤炭消费峰值与能源替代的关系,既要看到煤炭消费“天花板”、也要看到我国短期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煤炭替代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不会改变。综合国内多家研究机构的预测成果,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在未来15~20年出现,消费总量在 45~48亿吨。但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水电开发规模已占经济可开发资源量的70%,大规模增加水电难度加大;风电仍存在设备利用小时数低、发电成本高、风能不稳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有影响等技术经济问题;太阳能发电受光伏电池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存在能耗高、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核电受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影响,面临社会承受能力下降,安全预防等级提高,建设成本加大等问题。根据国家能源规划,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按15%的要求,2015 年~2020 年间,需要年均增加水电1200万千瓦、核电650万千瓦,仍具有较大难度。因此,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很难改变。对此,要坚定信心。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煤炭行业脱困政策措施落实,努力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

(一)立足当前,扎实推动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对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针对近两年来煤炭行业出现的市场低迷、价格下滑、盈利能力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应收账款增加等新情况、新问题和困难,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自去年7月中旬以来,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煤监局和协会会同多部委参加的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制度,连续组织召开了22次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30多条煤炭行业脱困政策措施并推动贯彻落实。

在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合力推动下,煤炭行业脱困政策措施效果逐渐显现,煤炭产量盲目增长势头得到控制,煤炭进口开始下降,市场价格出现了小幅回升。但也必须看到,当前煤炭需求增长乏力,存煤居高不下、进口总量较大,煤价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煤炭行业脱困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在此,希望煤炭行业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深刻认识到煤炭行业脱困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还关系到矿区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要扎实推进煤炭行业脱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加强行业自律,遵循市场规律,依法建设和生产,促进市场供需平衡。要按照国家发改委推动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稳定煤炭价格的具体要求,鼓励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继续推动价格理性回归,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要加大货款回收力度,强化现金流管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要深入推进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倡导契约精神,构建煤炭生产企业与用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全国统一、竞争有序、合作共赢的市场交易体系。

(二)强化战略引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研究的启动年。在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约束、发展制约和发展保障,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运用战略思维,科学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转变长期以来以增量扩能为主的发展方式,转为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发展方式。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首位,注重发挥人才、科技在战略实施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努力实现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密集型转变。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矿区资源条件、矿区生态环境容量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开发布局,科学确定开发规模,实现资源开发效益最大化,推动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生产和清洁高效低碳环保利用,加强生态文明矿山建设,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延伸产业价值链方向转变。要从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长效机制入手,促进煤矿由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为重点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要创新煤炭商业模式,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由传统的提供煤炭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由煤炭价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以上由本网记者余娜根据王显政在1月29日《2015中国煤炭高峰论坛》上的总结讲话录音整理)

第五篇:尽人间孝道,方显人生本色 - sxhsgovcn

尽人间孝道,方显人生本色

—好媳妇先进事迹

她是社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她是家里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工作总是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她在家里总能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她对社区工作的热心,受到领导的肯定,她对公婆的孝敬,对丈夫的体贴、对儿子的教育受到街坊邻居的好评,她就是南大街社区管理中心的杨进花

她今年39岁,她对孝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她说,让公婆吃好、穿好、住好是“孝”,让公婆开开心心,不紧锁眉头是“顺”。而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孝顺”二字。精明能干的她为了让公婆吃好,总是亲自下厨,并从电视电脑上学习一些菜肴的做法,不时地给公婆一点惊喜,细心的她一有时间就陪着公婆打牌,和他们聊天,家里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心灵手巧的她甚至亲自动手为公婆织毛衣,做鞋垫,为的是让公婆穿的舒心。

杨进花的公婆这些年身体状况欠佳,公公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婆婆患有脑梗塞。看着年逾古稀的公婆忍受病痛的折磨,她心里很难过,却依旧坚强地扛起伺候公婆的重担,虽然她家并不富裕,但她依旧带着公婆定期体验。尽管工作繁忙她依旧很贴心地为公婆提前做疾病疗养,为公婆买药。端水备药这样的事也是亲历亲为。公婆常说:“我们上辈子

不知做了什么好事,这辈子有你这么个体贴懂事的好媳妇”她总是笑着说“做你们的媳妇才是我的福气,孝敬你们是我做媳妇的职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0年11月的一天,婆婆在家中不小心摔倒,头部撞伤,大量出血,昏迷不醒。察觉此事的邻居立即打电话告知杨进花,她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打电话给丈夫后,一路飞奔赶回家。回家后看到被血染红的地板和婆婆痛苦的表情,她大脑一片空白,恐惧向全身袭来,她勉强慎定情绪,和刚好赶回来的丈夫一同将婆婆送往医院。经医生救治,婆婆病情得到缓解。在婆婆住院期间,她精心服侍老人,不嫌脏、不嫌累,每天端水喂药,洗衣洗脚,倒屎倒尿,她还不忘宽慰公公和丈夫,告诉他们婆婆会好起来的,杨进花每天在家—医院—单位往返,既要照顾婆婆又要照顾孩子,还要忙于工作,几天下来,人明显消瘦了,丈夫看见心疼的说:“你辛苦了”她说:“我不辛苦,这是我该做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着”,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很快康复了,出院后的婆婆逢人就夸:“我的媳妇真是我的贴心棉袄啊!”

杨进花不但孝敬自己的公婆,对邻里也能像待公婆一样,邻居家的王大妈、儿女常年在外,独身一人的老人难免会孤独。善良的杨进花不时给老人送吃的喝的,和老人看电视,唠家常,就像待自己的公婆一样。2010年,社区吴大娘

因车撞伤了腿,不巧吴大娘的儿女不在家,杨进花义无反顾地当起里“临时女儿”,她细心侍奉吴大娘,直至老人的儿女到来,老人出院时热泪盈眶地握着杨进花的手说:“你对我的大恩大德我甚是难忘,你真是个大好人……”,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但杨进花却视为平凡小事。

回首往事,杨进花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可是在儿子眼中,她是一个慈祥的母亲,给他关爱,他如何做人,是他难过时的避风港,在丈夫眼中,杨进花是个贤慧的妻子,为他撑起半边天,在公婆眼里,杨进花是比女儿还亲的“女儿”,在社区居民眼里,杨进花是个孝亲敬老的楷模。

杨进花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可是她用日复一日的付出铸就了不平凡!

下载殷显政的黄埔人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殷显政的黄埔人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