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米兔故事机体验——陪伴是最好的爱
米兔故事机体验——陪伴是最好的爱
文章转载:智能帮 作者:Godlove 文章
【前言】
家中翰宝一天天长大,到了需要陪伴、尝试交流、模仿学习的一个新阶段,我和孩子他妈一直都在纠结着要给翰宝准备一个什么样的“玩伴”,能够陪伴他玩耍也能够开发他的智力、教他知识。。收到智能给的这次米兔故事机的体验机会,一家人都很高兴,他很满足我们追求的那个宝宝挚爱好礼的意想。它做工精致、安全耐用、海量故事、微信互动是陪伴宝宝这一成长阶段的不错选择,毕竟。陪伴才是最好的爱!
感谢智能帮提供这次体验机会也感谢米家设计生产这么棒的产品!
【包装及开箱】
米兔故事机的包装盒简约却很美观,包装盒大小属于正常水平,包装图案为白绿素色,正面为产品的轮廓示意图以及按键(特性)示意图,并不没有过多的介绍却仍让人看到第一眼便能够心动,哪怕是大人。
包装盒侧面同样是简单的介绍产品及特性。
包装盒背面中央则印有硕大的一个喇叭示意图,这也就呼应了同样背面为喇叭设计的米兔故事机,同时下面的产品信息和参数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它。
打开包装盒后首先就能看到两支兔耳朵,以及一个印有“听见未来。。”的顶盖板,这四个字饶有兴趣充满深意。
开箱动画:打开全部包装可看到除了米兔故事机,随箱附送的配件较为简单,为说明书以及一根充电线,均为统一的素色简约设计。
【产品及细节】
首先看到说明书,它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产品的连接及使用的。一些注意事项,当然也包括了三包和相关凭证
充电线为时下最为常见的Micro-USB数据线,所以可替换性极高,完全不用害怕找不到充电线,这点值得称赞。
接下来看到我们的主角,米兔智能故事机整体造型酷似小米的“形象代言人”——米兔,造型呆萌可爱,产品尺寸220mm*150mm*140mm,重量为396g。外壳采用巴斯夫ABS加厚外壳,使得它非常的耐磨经摔,完全不用害怕熊孩子日常使用会造成损害。它与市面上其他故事机相比最大区别就是那米兔标志性的雷锋帽,让人一眼便想到米家。
米兔智能故事机侧面
米兔智能故事机背面
米兔智能故事机侧面
米兔智能故事机整体小巧(在宝宝手上当然会显得很大)且称手,但为了突出呆萌可爱形象,头部设计较大较圆。白色身子+浅绿色衣服+粉色按键+内粉外浅绿的帽子,使得米兔智能故事机整体视觉效果很温馨养眼。
好的产品细节无一不追求极致,米兔智能故事机采用食品级硅胶耳朵,这对出牙期间宝宝爱咬东西,米兔智能故事机的耳朵部位使用更安全的食品级硅胶无毒无气味。久放不变色、耐扭不变形,同时它是耳灯设计。
米兔智能故事机的脸部设计较为简单,两大椭圆“眼镜”搭配一小点“嘴巴”(实为麦克风),便把整个脸部五官表示出来了,呆萌可爱气质油然而生。
米兔智能故事机的整个身体对称的排有五个按键,左右衣领键实为上下曲目切换键,下面三个小圆键分别为小兔键、微信键、通话键。
米兔智能故事机的帽子非常传神很是到位,前面上翻的雷锋帽设计,既包装了美观也符合米家的传统形象。做工和质感细腻到没话说,真是米兔智能故事机的点睛之笔!
“雷锋帽”背面
帽子下面、机器的后身设计有较大的一个扬声器,包装外放效果。
兔尾巴位置为一个开关音量旋钮,米兔故事机的开机和音量大小并非是按钮操作,而是通过旋转这个旋钮开机,继续拧就是调大音量。音量旋钮下方有个USB的充电接口,充电时,接口旁边会有指示灯,红色表示充电,绿色表示充满。
米兔智能故事机底部为产品的二维码以及参数信息。
米兔智能故事机,作为“宝宝的第一个小米玩具”,由小米生态企业-南京机器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为儿童量身定做的早教产品,与传统故事机不同,米兔智能故事机突出了“智能”功能,让故事机不仅是孩子的早教的工具,更是实现宝宝和父母语音沟通的一款产品,内置了涵盖童话故事、童谣童诗、古典音乐、亲子英语、国学经典等多样化内容,还可以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用语习惯,实现与孩子的智能语音交互,并且可以通过相应软件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实时沟通。
米兔的雷锋帽其实是可拆卸的这样也方便清洗和更换,因为使用了毛绒材质,所以这部分触感很好,但是不得不说拆下来之后光秃秃的米兔真丑。
【使用及感受】 米兔智能故事机主打智能,使用过程中从细节上体现智能化的程度相当重要,不连手机时单作为硬件,操作便简单易懂,完全不用担心宝宝不会用。
使用之时,在包装有电的状态下,通过旋转身后的旋钮打开电源开关。
这时可以看到米兔故事机的兔耳朵也能亮,而且还是多色的之间切换,机身其余地方包括按键均无背光。
按下小兔键能够切换不同类型的语音播放,而衣领键则可切换“上一曲”“下一曲”,按键按下时干脆有效。
性能上,米兔儿童故事机采用专业级独立音频解码芯片,2 英寸高保真扬声器,有利于保护儿童听力,实际播放效果确实喜人,很是细腻,感动到哭!给米兔儿童故事机充电时只需将充电线的Micro端插入背部的充电口便能够开始充电。
充电时充电插口右边会有红灯亮起,当转变为绿灯时则表示充满。在续航方面,米兔故事机内置聚合物材质电池,容量达到1800mAh,能够连续播放七小时,不用频繁进行充电。
【微信及APP】 当下智能硬件不连个APP都不好意思叫“智能”,而米兔故事机很有特色的兼具微信和APP操作,因为微信端同样方便易操作,本人更爱微信端。首先可以微信扫描说明书中公众号二维码便进入公众号。
点击弹出的提示信息,绑定后可进入设备,再根据画面的提示很快便能够完成绑定。
通过相关设置和填写,便可微信里找到海量的“播放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不能够提供的,这就是跟其他故事机不同的最大地方吧。同时还能够设置播放类型和自动关闭等功能,很是贴心实用!
通过微信按键则可以实现米兔故事机与手机微信的“交流”,米兔智能故事机还可以通过绑定微信公众号建立语音群,让家人与孩子随时语音沟通。
再看到APP体验,这次米兔故事机没有使用专有的APP而是米家,也就相当于通过米家可以添加各种米家的产品集中统一控制,首先扫码下载米家APP。
米家APP以及引导语。
米家APP的主界面
安装之后就可以选择添加硬件了同时按下故事机衣领的两个按键3秒以上,这时候会有一个童声说连接网络中,然后兔耳朵会闪动黄色灯光,如果是安卓系统下,在打开智能家庭后会直接看到该设备点击后就可以连接,如果是苹果设备需要先连接故事机发出的WIFI信号,连接后需要填写你家WIFI的密码然后带进度走完后就可以连接,如果连接成功会有童声提示网络已连接。
【PK】
好的产品不惧对比和比较,米兔故事机PK纸质故事书,它更生动有趣,更能够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海量的内容,可以做到不重复一直给宝宝新鲜感。
米兔故事机PK火火兔,但从围观设计上我便觉得米兔故事机完胜,火火兔时候给人感觉非常山寨。
米兔的整体设计更平滑,漆面也是米兔更有质感,米兔的手感更加舒适,同时智能连接手机播放海量内容也是火火兔做难以实现的。
以及机身衔接的螺丝数量、按键周围暗槽多少等细节中,你都能看出米兔的工艺更让人放心。在对比两者的价格,难以想象米兔为啥还未横扫儿童故事机市场。
【陪伴翰宝】
父母对孩子非常重要,对他的三关的树立、对他情商智商的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当我出差了当孩子他妈无心暇顾等等情况总会发生,还得有宝宝的小伙伴陪伴,米兔故事机那便是最佳的选择,有了它的陪伴,翰宝变的开心了!有了它的陪伴,翰宝变得愈加聪明了!有了它的陪伴,翰宝变得有爱了!
作为一款故事机,米兔智能故事机自带4大类别、800+精选预置内容,更有云端超过10000+的海量定制更新内容库,涵盖了童话故事、童谣童诗、古典音乐、亲子英语、国学经典等多样化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宝宝的不同需求。
米兔智能故事机拥有语音点播功能,只需一键就能轻松实现语音点播,同时还能记忆用户习惯,快速匹配需求,让孩子只需要按下语音键,就能通过语音实现复杂的点播操作,进一步降低了孩子的使用的难度。米兔智能故事机还有“妈妈助手”功能,拥有习惯养成、情绪管理、安全健康等12个场景,帮助父母全方位辅助和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米兔智能故事机还拥有语言聊天功能,通过云端多引擎的接入和大数据内容的支持,针对孩子交互习惯优化算法,面向不同年轻段提供特定问答模式,内容涵盖了知识百科、十万个为什么、数学科学、天气、闲聊等全方位内容,让宝宝可以与米兔智能故事机一起聊天、学习、唱歌,培养宝宝的语言和学习能力。米兔智能故事机还可以通过绑定微信公众号建立语音群,让家人与孩子随时语音沟通。
米兔智能故事机能够支持语音的交互,宝宝可以通过“语音点播”内容,也可以在我们绑定了微信后让宝贝儿通过米兔与我们在微信间聊天,在幼儿园和小学之前,它又充当了宝宝的第一个儿童手表的功能,而且只需按下微信键就好,比手表用着顺手。
米兔智能故事机完全成为了翰宝的好玩伴!
陪我睡觉!陪我入眠!
有了米兔智能故事机的睡前小故事,翰宝带着甜蜜的笑容慢慢睡去,在梦中还是与米兔一起“玩耍”吧!
【总结】
经过这几天对米兔故事机的体验我们体验到它的精致美观、它的功能强大、它的海量信息,它给翰宝带来了无限欢乐、无穷想象力、许多美好的瞬间,米兔智能故事机就是这样一种我欣喜的产品,有质感有性价比。陪伴是对宝宝最好的爱,米兔也是对宝宝最好的爱!
第二篇:陪伴是最好的爱
陪伴是最好的爱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感谢大家能参与今天的家长会,我与大家探讨的主题是: 陪伴是最好的爱。
再优秀的父母也许诺不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孩子今后的路,需要孩子自己一步一步地走。我们能做的只是努力守护孩子能够得到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互相陪伴时遇到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我们作为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
孩子需要你的时间其实真的很短,也就是出生到小学结束这一段时间,如果这个时候你不在,以后你在不在也便无所谓了。
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好父母的,但最起码你将一个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努力去肩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若是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还不如不生。
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块纯白的画布,决定最初染上什么色彩的是父母。孩子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一幅作品,请务必谨慎地对待他。有的家长以为有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把孩子彻底交给社会辅导机构,交由别人代尽父母责任;有的家长以为学习就是一切,从不和孩子交流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有的家长自己在家吃喝闲聊,玩游戏、打麻将、聊微信,却对孩子不管不顾……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智和情感、学习和爱好怎么可能没有缺陷?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猕猴实验: 他把刚出生的小猕猴从猴妈妈身边强行分开,放到一个有两个代理母亲的笼子里:第一个代理母亲用钢丝做成,为猕猴提供奶水,第二个代理母亲则用柔软的绒布做成,没有乳汁,却可以为小猴提供温暖的怀抱。
按照“小孩儿有奶便是娘”的推断,研究人员预估小猴会亲近铁丝母猴,可实验却发现,幼猴大部分时间是和“绒布妈妈”一起度过的,当没有“绒布妈妈”陪伴时,他会恐慌地缩成一团,却没有去“钢丝妈妈”那里寻求慰藉。
后来,这些猕猴成年后回到猴群中,基本上都表现出冷漠、孤僻、不合群等各种心理问题,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甚至会残忍地虐待孩子、或直接咬死。可见,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
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林郑月娥。她是个政坛女强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两个儿子都被她培养成了剑桥大学的学生。记者采访她时,她说:“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陪伴孩子、接送孩子,煮饭等事情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
在她心里家庭和自己的事业同样重要,她的两个儿子考到英国读书,她便向香港政府申请降职调至伦敦办事处工作,一家人都搬往伦敦生活,以便更好的照顾两个孩子。
试问,有几个人的工作比特首更加重要?又有几个人的时间,比领导人的时间更为宝贵呢?
因此,您要舍得花时间陪孩子。很多时候,陪不陪孩子,忙只是借口,陪不陪孩子,从来就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在孩子的陪伴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正如鲁迅所说: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是会有的。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现在所需要的,就是拿出一点点时间,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一些陪伴:他学习的时候,你安静地陪着他;他看电视的时候,你和他聊一聊电视里的故事和社会上的新闻;他难过的时候,你给他一些安慰和指导;他高兴的时候,你学会分享他的快乐……甚至,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安静地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陪着他,聆听他,欣赏他。
在温暖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智商和情商都比没人陪伴的孩子高。一年级的孩子就住校,其实就是一种情亲的过早断奶,让孩子过早地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过早地一个人面对孤单、无助、对孩子身心发展都不利。所以,我们倡导,住在附近的孩子,特别是大可村的孩子,晚上不住校,家长尽量接回去住,第二天早上送来学校吃早点,吃完早点就上课。晚上8点就可以接了。你来接孩子的时候,亲切的一声呼唤,温暖的一个拥抱,都会让孩子感到幸福,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关怀,感受到自己的重要。你们把孩子接回去,最起码可以好好地帮他洗洗脸脚,可以问一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吃了什么,开不开心,和他沟通交流,与他建立深厚的感情。叫你们接回去住,并不是学校在推脱责任,而是希望我们的孩子生活得更幸福,学习得更开心。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学校的希望。
最后用我们一句现在流行的诗句结束话题: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谢谢各位家长。
第三篇: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父母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
1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飞多高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一个例子,曾纪泽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其后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能力。
曾国藩在处理外交事务——“天津教案”中,处置失当,名声跌落谷底,曾国藩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告诫曾纪泽要开眼看世界。
曾纪泽就学习外语,势要在父亲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果不其然,曾纪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发挥出色,在新疆的领土争端中捍卫了国家利益,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
而且相对母亲而言,父亲一般不会溺爱孩子,他们往往给孩子指明一个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孩子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也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2父爱的充足,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感。
随着如今教育成本的增加,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工作,往往很少有时间陪伴家庭,这就造成了孩子教育上的巨大缺失。
幼年缺乏父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都说父爱如山,孩子身边没有一个坚实的依靠的时候,就会变自卑、焦虑。长大之后,哪怕成为一个健壮的大人,孩子也无法摆脱这种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事业上很容易墨守成规,恐惧失败,不敢突破创新,不敢做出新的尝试。这往往会使得他的事业受到局限,不能突破固有的局面,打开新的天地,这严重制约了个人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无论再忙,身为父亲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父亲的关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一个足够坚强的后盾,产生安全感,做事就会自信很多,而不是畏手畏脚。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也同样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可以让孩子养成宽厚的性格。而母亲自身的修养,往往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
3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
奥地利有个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提问: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他们的答案是:投给女孩。
因为教育了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了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
这并不是虚言,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婴儿时期,人的意识极为单纯,行为习惯也不固定,在心理上对母亲有一种独有的依恋。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容易在子女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逐步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概念,而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如何,将决定他们成为怎样一个人。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所说:
“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在社会中立足。是否能够和人好好相处,是否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犯原则性错误。这样的人,可能不会有十分惊艳的表现,但是胜在踏实稳定,耐力悠长,人生之路也自然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4母爱如水,温柔宽厚。
我们常说严父慈母,母亲对待孩子往往更温柔、更宽厚,父亲往往更为严厉,女性的特质决定了母亲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所以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是由父亲带大的女孩一般比较像男孩子,脾气往往比较直接。
被母亲带大的男孩则一般比较温柔宽厚,包容性更强,不喜欢咄咄逼人。
老子讲,柔能克刚,懂得包容往往比一味刚强更有力量。
胡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胡适三岁父亲去世,被母亲带大,他虽然是进步青年,却有着那一代人没有的包容与宽厚。
胡适在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里也曾经指出,自己性格中的宽厚,得益于母亲对他的教育。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进步青年都选择放弃包办婚姻,无论是徐志摩还是鲁迅,他们都选择丢下原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胡适却没有丢下他的包办婚姻。他的妻子江冬秀不识字,喜欢打麻将,经常不给胡适做饭,脾气还很暴躁,但是胡适就这样包容下来,两个人就这样相互包容着过了一辈子。
鲁迅当年的论战,几乎把文坛骂了一个遍,也骂过胡适,但是胡适却从没有回应过,而当时无论是鲁迅的好友还是鲁迅的论敌,和胡适都相处地十分融洽。胡适本人的宽厚包容可见一斑。
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能够让孩子养成宽厚待人的处事方式,这样的孩子不尖锐,在踏入社会之后,往往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受母亲影响的孩子,成人之后心理健康程度也比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事业发展、人际关系都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激烈的变动。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和母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
而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发展的失衡。所以,每一位父亲和母亲,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地方,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既可以飞得高,也能飞得远,拥有一个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第四篇: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爱孩子几乎是每个父母的本能,怎么爱,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托尔斯泰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 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底色,而父母是这底色最重要的绘制者。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父母必须明确: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陪伴才是最好地教育,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一切理由在教育孩子面前永远是借口。然而,随着生活节奏趋向于越来越快,更多的父母如今已难得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由此而导致的种种教育问题,已不可小觑。本期我们就亲子陪伴为话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一、值得深思的故事
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绝大多数父母的最大难题是没有时间。有时候,父母不会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因为,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寂寞时有人陪伴,迷惑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励,失败时有人理解。我们先看一则故事《爸爸,我想买你一小时!》或许就会明白:一切的爱,都基于陪伴!
父亲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身体疲倦、心情也不太好。这时,他发现5岁的儿子正靠在门边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儿子问。
“什么问题?”父亲有些不耐烦。
“爸,你1小时能挣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儿子望着父亲,恳求道:“请告诉我,你1小时挣多少钱?”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那我就告诉你吧。我1小时挣20美元。”父亲有点按捺不住了。
“喔。”儿子沮丧地低下头。过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犹犹豫豫地说:“爸,可以借给我10美元吗?”
父亲终于发怒了:“如果问这种问题就是想要向我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那你还是回房间去,躺到床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现在需要休息,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儿子一声不吭地走回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儿子走后,父亲还在生气。过了一阵儿,他渐渐平静下来。想到自己刚才有些粗暴,他走进孩子的房间,轻声问:“你睡了吗?”
“爸,还没呢。我还醒着。”儿子回答道。“爸爸今天心情不太好,所以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谢谢你。”儿子欣喜地接过钱,然后又从枕头下拿出一些皱皱的钞票,仔细地数起来。
“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要?”父亲又开始生气了。
“因为只有那些还不够,不过现在足够了。”儿子回答道。然后他将数好的钱全部放在父亲手里,认真地说:“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父母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父母的陪伴不是身体的陪伴,还是精神上的陪伴。所以,父母们,请静下心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慢下脚步陪陪孩子,因为孩子是多么渴望父母能抽出时间陪自己聊聊,陪自己走走;多么希望父母能多看自己一眼,能见证自己最开心的时刻。
二、令人无奈的现状
1、缺席的爸爸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2、焦虑的妈妈
一个缺席的父亲,同时会伴随一个焦虑的妈妈。父亲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妈妈便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可妈妈那本应由爸爸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3、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父母问题。一个在家庭中缺席父亲的背后,必然有一个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在缺失父爱或母爱中长大的孩子因没有亲情体验,早期的情绪情感发育的损伤,会导致负面情绪较多、积极情感偏少,甚至出现情绪困扰、人格障碍、行为问题。这些失控行为通常表现为:害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上学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使用暴力,成人后更容易成为一个危险的人。
三、常被误读的“陪伴”
不能否认,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都渴望尽已所能给孩子更多的爱与支持。有些父母选择了与“失陪”和“缺席”父母完全不同的作法: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妈妈甚至做出辞职做全职妈妈的“牺牲”决定,给孩子完全的照顾,以为这就是最好的陪伴。父母育子观念中有很多关于陪伴的误区,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
1、陪同=陪伴
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写作业„„孩子在哪里,父母的身影就跟在哪里,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人在心不在,更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陪伴。
2、看管=陪伴
父母紧紧跟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没有看到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一天下来,父母疲惫,孩子辛苦,这样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的照顾,不是陪伴。
3、物质满足=陪伴
很多父母为弥补忽略孩子的内疚,偶尔有时间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钱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买给他,最流行的名牌、最贵的学校、最贵的老师,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
4、说教=陪伴
很多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借机不停地讲各种道理,讲很多自己的辛苦,说这一切都是为孩子,说自己都是对的,用最有伤害力的这两句话,以为能激发孩子的积极生活状态,却不知被“内疚和负罪”培养大的孩子最无力,他们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纠结和挣扎,没力气改变,孩子害怕这样的“陪伴”。
5、妈妈的守护=陪伴
很多家庭认为守护孩子是母亲的天职,爸爸负责主外养家嫌钱,爸爸成了“不回家的人”。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怎么可能是妈妈的守护可以代替呢?中国是个内敛的民族,父亲尤其是沉默、不善表达爱的,如果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边缘化,多少孩子是在渴望父爱的痛中长大?
当然种种现象无不与骨感的现实联系在一起。面对教育的大环境、物质的大环境;越来越多的父母,除了对现实的抱怨、恐惧之外,似乎无能无力。但这并不是成熟父母的智慧所为:父母永远也不能等到社会改善到足够理想时再去教育、陪伴孩子,父母也永远不能把责任推给社会之后,忍心看着自已的孩子孤单长大,毕竟,养育每个孩子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百分之百的责任!父母要做的永远是:如何在这个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四、亟待重视的陪伴
如今,“失陪”父母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让缺失看护的孩子面临教育问题。由于亲职缺失导致孩子被忽视,引起的紧张、不安全感长期存在,进而形成无形的压力,形成消极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并持续终身。因此,家庭教育亟待重视父母健康向上地陪伴。唯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耐心的引导,才会让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帮助孩子产生安全型依恋,然后培育出一份积极的心态来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
1有一种陪伴叫隐性失陪
隐性失陪是针对普通意义上的"失陪"提出的、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意识不到的陪伴缺失。在儿童养育方面特指:虽然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具体表现: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长期隐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2有一种陪伴叫心灵陪伴
心灵陪伴是空间陪伴、肢体陪伴的升级。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以感情紧密联结为基础的良好关系。通过真正的、内心真实的感受来交流与沟通,传递给他人爱、信任和安全感;从而了解他人、关爱他人、相互信任。在儿童养育的领域,父母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比采用所谓"正确"的技巧更为重要!父母通过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3父母陪伴,缺一不可
就好像天有阴阳、地有柔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爹和娘!父亲是外放、独立、刚强、乐观、博大、宽广、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阳刚之气,母亲是内倾、依恋、包容、接纳、柔顺、谦卑、静态的、稳妥的阴柔之风;父亲强调变化、创新和挑战,母亲强调稳定、一致和安全;父亲经常抓大放小,母亲习惯对孩子事事关心;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和支撑,父爱与母爱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4父亲缺席,亟盼回归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失陪”更多的是父亲角色,父亲是孩子的榜样,作为男性的父亲,一般特征是独立、自主、自信、果断、坚毅、与人合作、富有进取心等,经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相互沟通中,会不断模仿和学习父亲,受到父亲良好影响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会更加自信,做事更加果断,思想更加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受同伴的欢迎。一个普通的父亲,不在于有多少文化,有多高的学识,有多大的本事,而在于用自己的榜样和影响,教会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具备了这一点,孩子就会走好自己的路。
五、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在你选择成为父母之时,你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就注定将改变一个人。家庭教育的真谛不是教,更不是管,而是引导与示范,父母们需要做的是对孩子的鼓励与陪伴,是“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因为,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1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父母,其实给不了孩子属于他的未来,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只是努力守护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不焦虑、不盲从,不攀比。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相伴时际遇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不要怕虚度光阴,教育本就是留白的艺术。陪伴是相互的,滋养是相互的,给予是相互的。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培养”就是“陪着养”。陪伴之于教育的关系应该是先于教育、包含教育,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变得轻松、快乐、自然而然。父母要舍得花时间陪孩子,因为童年是人的前半生,陪伴孩子时,一心一意,给孩子你最好的专注力。
2无暇陪伴,忙只是借口
陪不陪孩子,从来就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选择问题,是价值排序的问题。忙只是借口,只是看父母把什么看的更重要而已。钱可以暂时少赚点,工作永远都做不完,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父母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差别是管理时间的能力。一个人的主要时间分配到“不重要不紧急”,是得过且过型;分配到“紧急不重要”,是随波逐流型;分配到“重要紧急”,是勤奋工作型;分配到“重要不紧急”(例如健康、读书、教育子女等),是智慧发展型。您是哪一种类型?
3孩子有求,请专注陪伴
孩子闹情绪,缠磨人,求抱求陪伴时,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高危信号,说明父母已经太长时间沉浸工作、琐事,忘记关注孩子。这时,父母要做的就是,手上心上什么都放下,专心陪孩子,每天哪怕有一小阵子。不一定很多语言,也不一定绘本玩具游乐场,只是陪着孩子,由孩子牵引着安排时光。世间一切显现皆修行对境,孩子禅,方便修。当孩子抱怨你从不带他去公园或总是夸奖邻家的孩子时,你可能会不屑一顾或敷衍了事,然而对于孩子而言,感觉就是一种事实,父母需要做是去发觉孩子行为背后深层的含义。
4陪伴是最好地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底色,而父母是这底色最重要的绘制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将自己看得如何重要都不为过。父母不会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寂寞时有人陪伴,迷惑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励,失败时有人理解。陪伴不仅仅是形随,更重要的是心随,是父母的心跟着孩子的内心一起成长,一起相伴。生命不可逆转,也不会停留于昨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的优点、他的思考、他的梦想、他的烦恼、他的需要,父母若一直陪伴他左右,岁月会告诉您这些。忙碌的父母们要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教育,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责任、智慧;爱也不是挂在嘴上的种种借口,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呵护、关怀,是孩子进步时父母扬起的眉毛和嘴角的微笑,是孩子郁闷苦恼时父母流露出的焦急和关切„„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周国平曾说过“生命中不可或缺东西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记忆,我不希望在孩子最重要的时刻,家长缺席。”的确,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爱需要时间来表达,工作缠身的父母,请尽量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吧,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忽略他们的感受,蜗牛会慢慢长大,不要错失孩子成长中的陪伴!家长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一种职业,父母事业上的成功永远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的成长教育,父母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第五篇:陪伴是最好的管理
陪伴是最好的服务与管理
A1625
龙芳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高职辅导员来说陪伴是最好的服务与管理。班级作为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辅导员依照一定的要求,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班集体教育目标的活动过程即为班级管理。不同高校,不同的辅导员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管理理念和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在担任辅导员一年的时间了,我认为管理方式多种多样,但对中职推优的高职学生来说最好的服务与管理便是陪伴。
一、陪伴的基础
陪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随同作伴,是以爱和尊重为基础的一种相处方式。这里所说的爱既有对工作的热爱,对专业的钟爱,也有对学生的关爱。在对待工作时,事无巨细都怀着一颗热爱的心去认真完成,有的时候时某个女生的牙膏被用掉,有的时候是两个好朋友因为一定点小事而闹得势不两立,都不能带着情绪和偏见去处理。学前本身就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专业,作为一个学前的辅导员和本专业的教师,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也要热衷于本专业的继续学习和研究,与学生一同发展。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能力以及自我的想法,对每一个性格迥异的学生常怀一颗宽容和关爱之心,尊重学生的意见,致力于引导学生形成更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一个辅导员,不能依仗着年龄和学识,自恃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的卖老心态,轻视学生个性发展,而应当求同存异。此外,陪伴还要给于学生严格的要求,“慈母多败儿”,作为女性管理者,会有更多的感性情绪,在学生工作的开展之中,也要做到严格要求学生,树立奖惩机制。
二、陪伴是为了“知己“
我们常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辅导员的工作亦如此,作为辅导员我们只有那么一丁点的年龄和阅历的优势,在带班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处理起来真如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躬行”也会在很多的“疑难杂症”之中,不得而出。因此,陪伴可以给我自己提供发现自我的机会。从师范学校毕业,我本身有充分的理论基础,不管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还是教育管理知识,两年在职中的工作经理也为我掌握学生管理和服务积累的经验。并且本身的性格比较独立,思想新潮,更容易接近学生受学生欢迎。这给我的陪伴工作创造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有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并不一定“和”,毕竟是头一次在高职带班,过分的个性化会使学生的受更大的影响,对制度和规章的逆鳞会无限的增长。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这一年的辅导员工作也使我更加全面的审视自己,我会在胆大创新特立独行的时候也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更加符合大众化的要求和标准,配合学校的各项指令,完成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陪伴有助于“知彼”
陪伴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学生,我能更细致的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个体形态,动态等。我班目前58名学生,全部为女生。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58个女人就是一出家庭伦理神幻偶像剧。班级整体较积极,学生的学习心态好但学习方式差,生活较懒散。而长时间的陪伴则给予我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建立好班级常规与秩序。
1.陪伴提供时间和空间了解学生以及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和调查法。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首先为了了解班级的整体状况,在开学之初,早读和晚自习以及在无教学之时,我都会出现在教室和寝室,近距离的观察学生,也会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班级的想法和看法,通过班干会议和班会,一是传达学校意见,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教育;二是便于了解班级的近期状态。班级的每月计划则给我开展班级常规管理提供了方向,而班级每月工作总结则为了提供了经验。其次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状况,同样通过平时对学生行为举止谈吐等的观察,掌握学生外在特征,如蔡某兰同学平时说话直接,用词偏激不礼貌,并且有时会对她人的一句话耿耿于怀,可看出她本身性格孤高但自卑多疑。再通过深入的谈话,发现其家庭情况特殊,家中困难,并且家长因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不赞成其继续学业。因此,我利用个人的性格优势,对其进行疏导,在鼓励其继续学业的同时也委婉告知其不当的言行,令其更正后有更好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包括行为举止、家庭情况、社交情况、性格等可以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先决条件。当然,对于顽固分子,有的时候作为辅导员的我们,爱和尊重是前提,但是威武一定不能屈。如,我班田某同学,因违规后找其约谈,其不接电话也不回短信,我将情况告知家长,家长表示积极通知其到办公室,学生带办公室后因我通知家长,便起争执,甚至一度职责我的作为,我与学生拍桌子争吵,学生怒而摔门离去。我再三与家长沟通,并且同班干交流,让学生去做其思想工作,一周之后,田某自己来找我道歉。我深知田某虽顽劣但也理解父母的不易,抓住这个特征,田某的纪律性也就增强。可见,适当的陪伴不但可以有充分的观察时间,还提供机会了解和研究学生,采用适宜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
2.陪伴有助于班集体队伍的建立
我们常说,在建立班级之处,班委的作用不可小觑。班委的组织少不了积极分子的作用,而积极分子则需要辅导员这个伯乐来发现、培养和任用。建班之处,通过近距离的相处,鼓励组织管理能力强和有限责任心的学生暂代班长之职,做好学生军训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在军训过程中,全程跟班,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积极分子,注重积极分子的培育,也同样了解特殊情况的学生。军训结束后,实行学生自主管理,采用民主管理和平行管理并列,对于积极分子,则鼓励其在参与班级干部竞选,锻炼自我的同时也服务同学。对于特殊情况的学生,如家庭贫困生,做好了解和资料收集以及保存,认真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百年孤独》中说:爱的背面不是恨,而是冷漠,中等生是最容易受到忽视和冷漠对待的,在关注积极分子后进生的同时也要注重中等生的教育。
3.陪伴能有效的促成班级良好秩序的建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秩序的建立离不开集体的共同努力。陪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共同的班级目标——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美好的A1625大家庭。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下,通过民主征集班规,班会讨论,全班投票,制定出合乎情理的班级常规。建立共同的班级目标,学生自主制定适宜的班级秩序,辅导员的适时陪伴,还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良好班级舆论和班风的树立,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如现在学生的手机依赖性特别严重,尤其是王者荣耀病普遍严重,而我采取的措施是随着学生去上课,坐第一排或者最后一排,即便视线不能注视到全体学生,只要人在,学生都会有一种畏惧的小心理,不敢将手机拿出来在课堂上玩,连续跟课,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即便不去,大部分学生也会认真听讲,而小部分的同学就只能适用班规里的惩罚机制,没收手机(归还期限看表现)。
4.参与班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活动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眼界,亦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班上同学,尤其是全班都是女生的班级来说,“搞事情”是她们的日常,这种“搞事情”对小女生来说,更多的是娱乐活动的开展。每次的活动,学生都会给辅导员发邀请,一是表尊重;二是表爱。作为辅导员,学生活动不管是班级活动还是寝室活动,甚至于学生组团的“狼人游戏”,我也会到场参与,并给于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辅导员接近学生不是为了监视,而是为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当中,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
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更像是一场棋逢对手的博弈,学生是个有无限发展的个体,辅导员是有经有识的个体,都是出于相对平等的位置,对手会给我们制造很多的难题,有明枪也有暗剑,但是也给我们辅导员工作积累了许多的方法和经验。通过陪伴,我们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