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童喜喜报告一点感想: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听童喜喜报告的一点感想
府小三三班 陈昱之家长
首先呢,要非常感谢王老师把这次听课的机会给了我和家赫妈妈。说实话,去听课之前我们不知道是一个著名儿童作家作报告,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父母教育课堂而让我们这些比较有空闲的家长去充充数捧捧场,去听了之后才后悔没带本子没带笔更没带任何录相录音的工具。所以呢我只能根据自己的回忆稍微谈一下我的感想。再就是用鹏飞妈妈提供的免费票去密州宾馆听了一堂国学诵读推广课,其中有些观点也可能会说一下。
童喜喜是一位八零后女性儿童作家,作品不多没有杨红樱伍美珍等高产作家有名,但是她的作品我个人认为比较有深度,比如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影之翼》,根据她的推荐我已经买来阅读,好象是在做广告,这本书的稿费她全部捐出来做了公益事业。而现在的她基本上不写作而专职做儿童阅读推广人,这也是一项公益事业,目的是希望每个中国孩子都会爱上阅读。我粗略总结了一下讲座中讲的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和引导方法。
主要问题就是多迷恋电视电脑而少阅读。阅读是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的能力。这儿讲了一个实验,把20个孩子分两组,一组看动画版的《白雪公主》,一组看童话书。看完之后让孩子们分别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白雪公主,看动画版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跟电视中的一样,看完书之后的孩子们画的白雪公主千姿百态。其中有个孩子还给她画 上了翅膀,老师问她为什么画翅膀?她说明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了,因为特别喜欢白雪公主所以希望她长上翅膀给自己送来生日礼物。这就是想象的力量。看电视的孩子没有想象力。再就是每个男孩子几乎都看过奥特曼吧?女孩子也有很多喜欢樱桃小丸子的吧?日本动漫业很火爆出产的优秀片也很多,但是据说奥特曼在日本被列为儿童禁片,他们自己不看,却来毒害我们中国的儿童,太可悲了。
解决的方法综上述两场报告的感想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环境和氛围很重要。童喜喜小时候的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父亲在供销社的收购组工作,就是收破烂的,她就在收到的这些旧书中培养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好习惯。因为书的味道很大,养成了快速阅读的习惯,因为不是自己的书,所以碰到自己喜欢的章节会用小本子抄下来。稍微大一点之后她爸爸看她喜欢阅读,就把自己家客厅的一面墙做成了一排大书架。这样的气氛很适合孩子阅读。
第二榜样的力量很重要。这件事是在国学诵读课上听到的。一位事业上比较成功的人士说自己小时候爱上阅读是因为看到爸爸一有空就抱着书读,稍微大一点才知道,爸爸是一位文盲。就是这样一位文盲的爸爸培养出了爱读书的孩子。所以让孩子爱上阅读跟家长的文化水平没有关系。
第三给孩子的阅读搭把梯子。从形式上搭梯子。即使现在你的孩子不喜欢阅读也没有关系,你从最简单的绘本开始跟他一起读,读完之后把自己也放在孩子的水平上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对话。睡觉之前让孩子闭上眼睛听你阅读,多数孩子喜欢听,你坚持上21天,睡觉之 前听不到你的故事他会睡不着觉。从内容上搭梯子,先从孩子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阅读,逐渐让孩子开拓视野、扩大阅读范围。在这儿特别强调说一点,童喜喜对于让儿童看中国文学四大名著很不提倡。西游记可以,其他的如果孩子不喜欢千万别逼着孩子去看,一是会失去阅读兴趣,二是读名著尽量读原版,缩减版失去名著的意义。
第四亲子共读很重要。共读是共同读一本书。孩子的阅读有精读有泛读。精读的书目提倡跟孩子一起读,读完之后交流消化。也可以通过“以信代感”的方法让孩子消化。从远方找一位有共同阅读爱好的小朋友让他们通信,或者给书的作者写信,通过书信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五在书的选择上也很重要。这主要是听国学诵读课的感想。为什么现在的问题孩子特别多?用锤子打死亲生母亲,毒药害死舍友、模仿暴力和恐怖游戏致同伴死亡?是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模仿而寻求刺激。一个从小受国学熏陶的孩子不会出现上面说的种种问题。当然我在这儿不是让大家都去学国学因为有些孩子确实学不来。我的意思是在书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恺阳爸爸就一直向我推荐中少出版社的书让我和孩子受益匪浅。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恐怖悬疑小说,尽管现在很流行的事情家长很难阻止但是我们尽量避免吧。
因为记忆不好知识有限语言表达水平也有限,我就谈以上五点吧。觉得王老师既然派我们去听课我就想尽量多地把学到的听到的再现给大家听,不要浪费了这次难得的听课机会。其实我在咱们班的群里很多感想都已经说了。最后如果大家有机会上网的话建议加入童喜 喜在全国各地建的新教育萤火虫分站,群号是217195174,验证语是“新教育萤火虫”,群里每天都会有关于父亲教育孩子的小提示,每天学一点点很有用。
以上谈的这些其实我大多数没有做到,也是因为懒惰不想去做,说出来是希望我没做到的你们做到,自己的孩子没教育好,你们的孩子要教育好,那我的孩子身边都是优秀的群体我还愁我的孩子不优秀吗?
谢谢大家!
第二篇:听童喜喜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童喜喜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
接到通知,周日下午2:30要开家长会和听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长、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老师的讲座。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此类讲座,昨天听了童老师的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讲座。学到好东西受益匪浅。
感谢童老师在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为我们学生家长将教育孩子方法、方式等。童老师提出书要“共读共行”要让孩子多读书,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只要孩子读书,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鼓励孩子,不管阅读什么书籍,书一定要摆在书架上,才能有机会发挥作用。阅读一定要坚持,持之以恒。阅读不像植物的生长,我们尽心照顾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一定要坚持,才能有效果。我们作为家长要陪孩子阅读,与孩子共读,童老师举实例说明,我听了很有感触,同时也深有感触,反思自己,我做到了吗?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我们家长一定要拿出时间与孩子共读。
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与父母老师是分不开的,首先童老师讲了印度狼孩的故事,说明没有笨孩子,只要我们用对方法。孩子都会成才的。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懂得做人的孩子成才才能为国家所用。怎样才能成才呢?“阅读”起着关键作用,“书”是粮食,我们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做好书架,并且保证“书籍”及时填补。
书是粮食不是药,教科书是母乳,辅助书籍就是药,我们要选择好适合孩子的书,我们国家对阅读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童老师举例说明了别的国家对阅读的重视,阅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是一年级的,孩子认识拼音不多,字更认识的不多,阅读是不现实的。作为家长我们只有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给孩子读书。给孩子讲完故事,先让孩子讲一讲故事内容,看孩子能理解多少,然后再给他讲解故事的含义,我们要引导他读书。
孩子是我们的为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心中的宝贝,怎样教育孩子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家长多数是上班族,孩子多数跟着爷爷奶奶,溺爱是现在趋势,环境影响着孩子。就养成犟嘴、自我、自私的习惯。作为家长要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学习玩耍。
第三篇:童喜喜报告会有感
童喜喜报告会有感
听的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品作家童喜喜的推广阅读专题报告会,听来感觉受益匪浅。说实话,去听课之前我们不知道是一个著名儿童作家作报告,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父母教育课堂而让我们这些比较有空闲的家长去充充数捧捧场,所以呢我只能根据自己的回忆稍微谈一下我的感想。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平凡的工作,也照样需要我的坚持,而我总也没有做到始终如一。除了自身性格的原因外,也不排除现实环境因素的影响。童喜喜是一位八零后女性儿童作家,作品不多没有杨红樱伍美珍等高产作家有名,但是她的作品我个人认为比较有深度,比如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影之翼》,根据她的推荐我已经买来阅读,好象是在做广告,这本书的稿费她全部捐出来做了公益事业。而现在的她基本上不写作而专职做儿童阅读推广人,这也是一项公益事业,目的是希望每个中国孩子都会爱上阅读。
阅读这一问题,我作为一个班主任,都应该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我应该引导学生少看电视、少玩电脑的时间并引导他们爱上读书,乐于读书;作为老师,我所需要做的就更多了——读书,开发班级课程等等吧!
给孩子的阅读搭把梯子。从形式上搭梯子。即使现在你的孩子不喜欢阅读也没有关系,你从最简单的绘本开始跟他一起读,读完之后把自己也放在孩子的水平上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对话。睡觉之前让孩子闭上眼睛听你阅读,多数孩子喜欢听。从内容上搭梯子,先从孩子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阅读,逐渐让孩子开拓视野、扩大阅读范围。在这儿特别强调说一点,童喜喜对于让儿童看中国文学四大名著很不提倡。西游记可以,其他的如果孩子不喜欢千万别逼着孩子去看,一是会失去阅读兴趣,二是读名著尽量读原版,缩减版失去名著的意义。第四亲子共读很重要。共读是共同读一本书。孩子的阅读有精读有泛读。精读的书目提倡跟孩子一起读,读完之后交流消化。也可以通过“以信代感”的方法让孩子消化。从远方找一位有共同阅读爱好的小朋友让他们通信,或者给书的作者写信,通过书信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感想。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在阅读中成长进步,在阅读中健康发展。
楼子小学
郭培彩
第四篇:喜听检修口号的改变
喜听检修口号的改变
3月20日,金路集团数值厂一年一度的设备大检修如约而至。PVC各工段的参战的员工发现,在今年检修的动员会上,听到的不再是“抢时间”、“赶任务”之类的敦促和命令,而是“事故无情人有情,你我之间多提醒”、“进入检修现场,先想再干,先看再干,确认无误再干”的提醒和叮咛。说什么,怎么说,往往体现着一种态度,一种感情。过去,在企业的价值体系里,生产效益排在第一位,时间就意味着金钱。停车检修多拖延一天,企业就少创造一天的效益。所以,在检修中,企业强调的都是“拼抢赶超、争分夺秒”,是“大干快干加巧干,三天工作一天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员工们有时不得不连续作战,疲劳作战,以透支体能来换取提前开车。这一现象在一些化工企业相当普遍,连续作战成为惯例,甚至受到大力推崇。
但这种大干快上式的检修因此也成了最让人提心吊胆的一件事。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在高负荷的劳作中,员工们不会忙中出错,不会累中失手。而PVC分厂检修口号的悄然变化,说明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分厂的的管理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企业的价值体系里,生产效益不再排在第一位,员工的生命安全才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财富。对员工体恤珍惜,对生命敬畏尊重,正在作为以人为本思想的源泉,不断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
据悉,在分厂召开的由众工段长参加的检修准备会议上,安全是分厂领导强调最多的话题。在会上分厂长明确的对各工段长提出要求:安全意识的传达不是声色俱厉地说,例行公事地说,而是推心置腹地告诉员工:“爱妻爱子爱家庭,忽视安全等于零”,“工作多一分细心,家人多一分安心”。
第五篇:《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三篇
感受阅读之美
2015年3月我有幸成为新教育的一名种子教师,在种子群中我听到您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今天我阅读了您写给所有种子教师的一封信,对您所做的一切,我只能用“心悦诚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忽然看到办公桌旁清秋老师寄给每位种子教师的两本书:《喜阅读出好孩子》和《这一群有种的教师》。拿到它们时,比以往拿到任何一本书都觉得感动。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边读边记下了一些零碎的文字,倒不是为了应付写读后感,而是真的想写下一些自己内心的感受。
书品如人品。您的思想影响着您的书,字里行间流露着执着、中肯、感恩、大度、忧国忧民,这是您带给我的震撼。读“书是粮食不是药”这一篇章时,我不仅想到: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是从一年级一直教上来的,和孩子们相处了五年。以前班里家长给孩子买的书,大部分都是教材全解、作文书或练习册,真正给孩子买课外阅读类书的家长很少,学生的阅读量也很少。每次让学生写作文时,他们总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优美的语句。所以每次开家长会,我会选择给家长培训一些关于阅读的知识,让家长也感受到阅读的好处,还会为家长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让家长给孩子购买,和孩子一起共读。现在,班里带书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的班级图书角已经有二百多本书了。课余时间,孩子们会自觉到图书角借阅,他们还不时地在书上写上自己的感悟,孩子们的阅读量也越来越多,作文水平也在一步步地提高。现在,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孩子们课下在走廊或教室看书,能和他们一起读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我也真正感受到:阅读不是苦差,而是享受饕餮大餐。阅读不能立竿见影,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孩子变化了。
楷模为榜样。在书中,我结识了李进、时朝莉、赵志祥等一些优秀教师,他们的做法很多是我可以学习的,并且是可以操作的。比如在自己的教室里,和学生一起,每天坚持晨诵一首诗,每月共读一本好书,让学生读书后办手抄报、开展学生口头作文、开读书交流会、朗诵会等,努力打造一间独特的完美教室。
在书中我还读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的家庭,不仅要强健人的体魄,更要滋养人的灵魂。真正的家庭里,有着精深的自如交流、行动的彼此配合,有经验的总结、教训的反思,也有生命的延续,能将希望如火种般传递。”“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之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科书;父母的精神高度,就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要想改变学生,首先从改变家长做起。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的同时,可以给家长推荐书目,动员家长也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使家长通过阅读认识到: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而不能总把自己摆在管制和压制孩子的位置上,要静下心来,和孩子去交流、沟通,和孩子一起去感受读书的乐趣。
老师们,让我们拿起书,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和学生一起共读,一起去感受童书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文字之美、阅读之美和文化之美。
喜悦,读出好孩子
《喜阅读出好孩子》这本书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阅读。
一位美国著名的阅读生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儿童5岁前,父母经常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一起阅读,决定着他们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我女儿的阅读习惯是从五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培养的,当时,我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记得当时正值暑假,女儿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会醒来,这么早做什么好呢。我呢,就购买一些图片为主的图书,每天指着书中的图片,给女儿讲:“这个长鼻子的是大象,这个白肚皮、大眼睛的是青蛙……”虽然女儿还听不懂,但她对书的兴趣就是这个时候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一拿起书,女儿就异常兴奋。
转眼女儿已经一岁多了。只要带女儿到超市,女儿就会在图书区不肯离开:“妈妈,讲故事,讲故事!”每次,女儿都听得津津有味;每次,女儿都会听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每次,都是我念到嗓子疼,和女儿再三商量,才勉强离开。晚上散步时、睡觉前都是女儿的听故事时间。《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故事不知给女儿讲过多少遍。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已经可以自己阅读了,《彼得兔的故事》、《小猪唏哩呼噜》、《巴巴的故事》、《公主故事》等童书陪伴女儿快乐成长,书已成为女儿的知心朋友。女儿从书中获得了知识,懂得了分享、感恩,感受到故事中的美好与力量。近两年,女儿开始自己到书店挑选喜欢的图书。暑假,女儿读了《妈妈不是佣人》、《爱是不自私》等5本图书。四年级第一学期,女儿完成了约100万字的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的阅读。女儿在阅读中得到成长和收获。三年级,女儿的《不一样的我》在《青年导报》上发表。四年级,女儿的《插曲》和《奇异的海洋世界》两篇文章在《洛阳晚报》发表。在童书的陪伴下,在童书的滋养下,女儿快乐、茁壮地成长。女儿的成长经历,让我感受到:书是孩子成长必需的生长素,书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阅读需要的是细水长流,需要的是水滴石穿的坚持,让阅读成为习惯,方能受益。
童年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些;也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更重要得是,这一切都将影响孩子建立起使自己内心世界不断完善的健康模式。所以,孩子也好,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让我们阅读、悦读、越读吧!
给喜喜的一封信
亲爱的喜喜:
你好!
感谢你写的这本《喜悦读出好孩子》,为我指明了阅读的方向。在这本书中你告诉了我为什么要阅读、阅读的方法、技巧和深度。
曾经我只知道你是一个很出名的儿童作家,你的作品很受家长和孩子的喜欢,但我从来没有拜读过你的作品。从上学到工作,从工具书到教科书,虽然读的很多,但每一次都是不得已而读之,更多读的是风花雪月、唯美的小说。
读了《喜阅读出好孩子》后,我深深的喜欢上了你,你说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的精辟,却又那么的符合实际:拼爹不如拼阅读、——读《喜阅读书好孩子》有感 书是粮食不是药,句句说进人的心坎里。
读了《喜阅读出好孩子》后,我发现自己是一个“阅读病人”——偏食且消化肠道不易吸收,而《喜阅读出好孩子》是你为我开出的治病良方。
你说:“书是粮食不是药”,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现在的教学现象就像你说的,孩子哪科不好补哪科,完全是“对症下药”,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是否喜欢?孩子能否接受?虽说“良药苦口”,但有些人将药喝进去后还会吐出来,何况是孩子呢?书,更应该像粮食,天天见,却也天天喜欢。粮食种类多,每样都有它的营养之处,所以孩子们可以每样都来些。或许对于一些孩子会出现“偏食”现象,那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将这些粮食合理搭配,以便让孩子能吸收各方面的营养。不同年纪,吃的粮食也不同,所以挑选合适的粮食至关重要。书是粮食,所以它影响的是长远,而不是当下。它如一日三餐,贵在坚持。
“书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这是我们班书柜上方的标语。我们也在努力使童书成为我们的“一日三餐”。
下面是我们班的一些做法:
1、推荐书目:学生一开始阅读没有方向,所以先给孩子们推荐书目,他们根据推荐书目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
2、师生共读: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的20分钟,开展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同书异想,各有各不同的想法。)
3、亲子共读:每月和家长共读一本书,同写读书感受,共同成长。(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和成长,想改变孩子,必然要改变家长的阅读观念,使他们了解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
4、“阅读课”:每星期都要有1—2节的阅读课,让学生静下心读书,体会阅读之美。(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咀嚼书籍,才能更加充分地吸收养分)
5、购书:为学生购买适合他们年龄的童书。(要想让孩子成长,那就给他足够的营养)
孩子精神世界的富足,迫在眉睫。我会以《喜阅读出好孩子》为领航灯,努力使孩子们过上幸福的阅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