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人类感想

时间:2019-05-12 02:5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昆虫与人类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昆虫与人类感想》。

第一篇:昆虫与人类感想

昆虫与人类感想

在选课的时候,舍友向我们推荐了他上一次选的一门课昆虫与人类。其实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我是有点反感的,因为一想到那毛茸茸的虫子就觉得恶心。但他们都说,这门课程很不错,主讲的老师很有趣,分也是挺高的。于是,我便和班上的几名同学一起选了这门课程。

还记得那是第二周的星期一晚上11、12、13节课的时候,我和同班的同学一起去上课。这个课室是一个大的课室,在这么大的课室上课的,说明选这门课的学生很多,这门课很受学生欢迎。

第一节课,我就被沈老师风趣幽默的言语深深吸引。沈老师讲话很风趣,给我们讲了当时与昆虫的一些经历,特别是跟我们讲到他在江西捉蚂蚁的事情,就让我感觉到沈老师的童心。沈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他的求学经历,给我们看他的母校的点点滴滴,更让我觉得老师的平易近人。我就感觉,这门课将会是这个学期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减压剂。

自从上了大二,部门、班级、学习作业蜂拥而至,一周下来,总是带着疲倦的身体,连周末都很难找到时间放松。但是这个课不一样,每上完了这门课,心情就会舒畅很多,轻松很多,压力减少不少。

虽然我不喜欢昆虫,但是这门课真的是很不错,很有趣。除了又有趣之外,也能学习到很多知识这个课很有趣。

沈老师经常在课堂上与我们分享他在不同地方的昆虫之旅,我可以看出沈老师对昆虫的热爱。他在课堂上播放有关昆虫的视频,将生动的讲课与观看视频结合,用不同的额途径让我们各个方面了解昆虫。例如昆虫的作用、生活习性、体型特征等等。同事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一个小小的昆虫居然有食用、医药、农业、等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一个医生用蛆来吃病人伤口的腐肉的方法帮病人清创的案例,也是因为那个视频,我才知道,原来,昆虫是有医疗的功效的,还真是大开了眼界。课后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原来众多关于昆虫药用的研究的确起着推进了人类的医疗事业的发展的作用,我们不能小看昆虫!在后面也有看到的一些视频也是让我印象深刻,有的“狡猾”的昆虫为了不让发现,居然藏在河流的石头底下,有的则藏在外表没有入口的竹子里面、、、令人颇感趣味十足。当然更多的昆虫的食用价值,在视频中,他们将“恶心”的虫子通过各种烹饪手法,做成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而且还很受欢迎。我也希望我国将来在昆虫这一方面可以方展为一个产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

同时,作为一门选修课,全校很多同学选了这一门课,来自不同的学院相聚一堂,共同听取沈老师的课,给了我们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我们也对其他学院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爱这里,我要感谢沈老师开设了昆虫与人类这一门课,他不仅让我们在轻快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知识,扩充视野,同时也让我对虫子不在抱有恐惧的心里,让我尝试着去接触昆虫。同时老师讲课时的谈笑风生,让人上课没有束缚感。如果还有机会,我定会再选老师的课,或者其蹭课。

最后,我想对昆虫与人类这门课程提一点建议。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将昆虫制作成标本,带来给同学们亲眼见识见识,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更加近的观察昆虫。同时,如果能够调动课堂的气氛,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那就更好了。望这点建议可对昆虫与人类这门课程的开设更有帮助!

第二篇:化学与人类感想

化学与人类感想

化学与人类这门课所学的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十分有意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化学与人类的学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与人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化学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维生素对于人体的影响,化学武器等。

通过对化学与人类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化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在一些重大的科学领域里,化学的作用 也很大,火箭发射所需的燃料就是利用化学的原理。可是化学也对人类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化学也许会给人类带来残酷的战争,例如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毫无人性的利用人来进行化学实验,二战中的原子弹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与家园。

但是,在我看来,化学对与人类的影响利是远远大于弊的。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化学与人类这门课让我收获颇丰,对化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了解了化学对人类的重大意义。

第三篇:观赏昆虫对人类文化

观赏昆虫与人类文化

摘 要:本文是我对昆虫学这门课程的所学及相关资料的览括,希望通过我的疏略研究 能对昆虫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扩充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对自己本学期所获得认知做一个较为详细的小结。全文主要围绕昆虫资源的特征及其利用价值,观赏昆虫与人类文化等内容,向我们展示了昆虫学在人类科学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对昆虫学的前景作了宏观的展望。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采集昆虫

在我国,对于昆虫的研究及观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目的是使大家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

一、昆虫及观赏昆虫的定义

(一)什么是昆虫

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那些很微小的小动物都可以叫做昆虫。其实在没有上这门课之前,我对这个问题也是模棱两可,那么究竟什么是昆虫呢?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的特殊位置。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湖南观赏昆虫据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共统计88种,隶属于11个目。它首先具有节肢动物的特征。它们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组成的,外面是含有几丁质的外骨胳,一些体节上长有成对的分节附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神经索组成,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体腔血腔合二为一。除了这些特点外,昆虫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包括一对触角、三对口器附肢及单、复眼等;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三对足,多数还有两对翅;腹部是生殖中心,生殖系统及大部分内脏包含于腹中。昆虫的另

一个特点是:它从卵发育成性成熟的昆虫,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变态。只有具备以上特点的才是昆虫。

观赏昆虫是指能够美化人们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并且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昆虫。包括那些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形态奇特、鸣声动听、好斗成性或会发萤光的各种昆虫。如蝶类、鸣虫类及某些色彩形态美丽的甲虫。观赏昆虫是“资源昆虫”中的一类。

二、观赏昆虫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可谓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地理和历史学家陈正祥认为,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西北农业大学邹德秀教授认为,中国农业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沉积,丰富的内涵和辉煌的成就,是一块值得开垦的处女地。害虫防治与益虫利用是农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国昆虫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如治蝗文化与蚕桑文化便是典型例子。昆虫文化源于人类与昆虫共存的活动中。

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数冤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二,按分布几乎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查历史已有三亿年之久;而人类的出现仅仅有300万年。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一处处都有昆虫涉牵。据统计中国虫旁之字达300多个,以虫旁为姓者40多个,以虫为地名者30乡个,昆虫诗歌2000多篇,与昆虫有关的民间节日40多个„„。中国昆虫文化的成就在国际上无以伦比。

然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倡知识分子的学问应该是经邦济世,总与政治相连,或更直接的说以做官为题;其他的一切均视为“雕虫小技”。杨雄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韩愈诗云:“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这种偏见一直影响到今天,致使中国昆虫文化这一璀璨的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总结,加之东方文字的使用范围所限,中国昆虫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最早将中国昆虫文化史料集中在一起的是唐代的欧阳沟。他在公元641年所编纂的《艺文类聚》中收集了有关蝉、蝇、蚁、萤、叩头虫、蛾、蜂、蟋、尺镬、蚁、蝗及蝗的诗、赋、赞等。历代诗集、书集、史集中不乏昆虫之吟,这些邹树

文(1981年)的《中国昆虫学史》中找到。中国学者真正开始文化昆虫学研究则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杨集昆在1984-1988年陆续发表了虫与中国十二生肖动物中鼠、牛、虎、兔、龙的趣闻;1987年周尧发表了《昆虫与中国文化》一文;莫容、王林瑶1993年主编的《蝴蝶—识别、浦捉、欣赏及其他》一书中涉及蝶类的诗、画、工艺品及邮品这些均为人们对中国文化昆虫学的了解做出了贡献。

三、观赏昆虫的分类

(一)什么是昆虫分类

昆虫分类就是通过对各种昆虫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再根据其共性和特性,将昆虫进行科学的划分。昆虫分类还包括研究昆虫物种的起源、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的过程和趋势,整个昆虫区系的形成、发展和演替等。通过昆虫分类使我们对昆虫世界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它们作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所有的昆虫均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二)昆虫分目一览表

昆虫分类学者根据昆虫的外部形态如翅的有无及特征、口器的结构、触角形状、足跗节等,并结合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将昆虫进行了分目。最早是博物学家林奈(1758年)将昆虫分为7个目,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昆虫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越来越合理。

目前,多数学者赞成将昆虫纲分为34个目,它们是: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蜉蝣目、蜻蜓目、螳螂目、缺翅目、帻翅目、竹节虫目、直翅目、纺足目、重舌目、革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啮虫目、食毛目、虱目、、鞘翅目、脉翅目、长翅目、毛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三)主要观赏昆虫目的简介

在这里简单介绍两个目:蜻蜓目和螳螂目 1.蜻蜓目

蜻蜓目包括蜻蜓和豆娘,一般体中到大型,小型的较少。色彩丰富,红、黄、蓝、绿、灰各种不同的色彩均可见到,有些还有金属光泽。它们的外形象一架架小巧轻便的飞机。头部一般较大且十分灵活。触角细小,刚毛状,分为节。

复眼极发达,约占头部体积的一半以上,据统计蜻蜓的一只复眼由个小眼组成的,如此众多的小眼组成的复眼再配以转动自如的头,使蜻蜒的视觉非常敏锐,视野十分开阔,除了大大的复眼外,还有个小型的单眼,单眼可以使蜻蜓感受到光度变化和光源方向。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具发达的上。蜻蜓胸部构造很有特点,前胸小,可活动,而中、后胸愈合在一起,向后倾斜。足细弱,不适宜行走,但适于攀附,当它飞翔时,足盘折在口器下方,辅助捕食。两对膜质的翅膀狭而长,翅脉网状,形成许多小翅室,这种结构使蜻蜓的翅坚韧而又轻便。翅前缘常有翅痣,是蜻蜓目的显著特点之一。腹部又细又长,圆筒形或扁形,起着平衡驱体和转向作用。

蜻蜓是出色的飞行能手,能长时间在空中飞翔,飞行速度很快,而且还能在空中作短暂停留。豆娘飞翔能力较弱。成虫和稚虫都是肉食性,成虫捕食蚊类、小形蛾类、叶蝉等,是重要的益虫,稚虫生活在水中,又称为水虿。在小河边我们常常见到蜻蜓点水的现象,其实那是雌虫在产卵。雌虫将卵产于水中或水生植物组织内,稚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常栖息于砂粒间或泥水中,它可没有蜻蜓成虫那样美丽的色彩,而呈褐色或暗褐色,很难想象蜻蜓小时候竟会是这般模样。头部也有一对复眼和一对细小的触角,它的口器构造十分特殊,下唇亚颏很长,两者连接处成一关节,构成可曲可张的脸盖,平时折在头下,它能快速伸出捕捉食物,特别爱吃蜉蝣及蚊类的幼虫,亦能取食小鱼和蝌蚪。水气管鳃,这是它适应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水虿要经过12-15次蜕皮,历经1-2年才能变为能飞的蜻蜒。蜻蜒目全世界均有分布,热带地区种类较多,已知约有5000种,隶属于500属,我国已记载的约有300多种。这一目又可分为三个亚目14个科。2.螳螂目

提起螳螂,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它们的一对前足总是高举在胸前,好像在赤诚地祈祷着什么。有一句著名的成语叫做“螳臂挡车,自不量力”,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出逃,路遇一螳螂,昂首奋臂,阻挡着庄公的车轮,庄公问驾车人是什么动物,驾车人说“这是个自不量力的螳螂。”从此“螳臂挡车,自不量力”这句成语就流传了下来。螳螂有着十分修长的身材,身披翠绿色的纱衣,这身绿色的衣裳对螳螂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它在草上或树叶上停留时不易被猎物和天敌发现。相应地,常在树干上生活的种类,体色一般为褐色。螳螂的头是三

角形的,上宽下窄,一个小的为单眼,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位于头的上部两侧。列成三角形。触角线状。口器咀嚼式,发达,坚强有力。头部非常灵活,转动自如。前胸极长,略扁平。前足发达,腿节和胫节下方具强刺,适于捕捉。中后足细长。常把身体支得很高,并能使身躯迅速前后移动,便于捕捉猎物。前翅薄革质,后翅扇状,不用时折叠于前翅之下,当捕捉猎物时,螳螂将双翅张开,竖立在背上,同时捕捉足高高举起,头部左右摆动,并发出一种声,这时猎物被吓得不知所措,于是螳螂乘机猛扑过去,捉住对手。螳螂只对活的猎物有兴趣,从不问津死虫子,它们的复眼与颈膜上数百根能及时传递神经脉冲的弹性纤毛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跟踪瞄准系统,这套系统有很高的工作效率,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猎物的大小、运动方向和路线,从猎物的定位到捕获只需几秒钟就可完成,其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叹。螳螂的婚配也很特殊,夏末秋初是它们交配的时节,我们常常能看到雌螳螂与雄螳螂交欢后,竟毫不顾夫妻之情,凶残地将丈夫咬死并吃掉。为什么雌螳螂竟如此无情无义呢?原来这是出于雌螳螂营养上的需要雌虫在繁殖季节里,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光靠捕捉一些小昆虫远远满足不了它的需要,它至少还要吃掉一只雄螳螂那么多的蛋白质。交尾完成后,约在月底雌螳螂开始产卵了,卵多产在树枝上或粗的草茎上,产卵时,从尾部排出质地疏松的流体泡沫,卵裹在其中,泡沫过一段时间后即凝固成半椭圆形的灰色硬厘米,宽约块,长约几厘米,表面有横皱纹,内部用薄膜隔成许多小格,每个小格内约有粒卵。螳螂的卵又称桑螵蛸,可作药用,性味甘平无毒,能益精、补肾,能治虚损、阳萎、梦寐失精、小便不通等病症。桑螵蛸的卵一般要到翌年五六月份才能孵化,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其整个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刚孵化出的小螳螂身体柔弱,经几小时活动后,身体慢慢结实了,就开始过独立的捕猎生活了,经过几次蜕皮,就变成了成虫。成虫能捕食蜂、蝶、蛾、蝗虫、螽斯、蝉等昆虫,对人类来讲是一种有益的昆虫。

四、如何观赏及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如何观赏

昆虫的观赏有两个层次,视其美形、闻其鸣声、观其猛斗属初级的“观”,知其历史、晓其本性方能称“赏”。

(二)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观赏昆虫中最美莫过于蝴蝶,如若将蝴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集中网养在适宜其生长、繁殖的旅游景区的某一区域,即建成一个个活生生的“蝴蝶园”,比如英国西南部的布克法斯特雷的“蝴蝶乐园”;台湾的“蝴蝶谷”;云南昆明的“斯美蝴蝶博物馆”;海南三亚市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蝴蝶谷”,这些都是成功的典范。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到成虫艳丽的外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舞姿,以及蝶类从幼虫到成虫的生活史。其他观赏昆虫,如大蚕蛾、虎甲、瓢虫、独角仙等,均可开发利用。

发光昆虫利用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就有“萤光捕鱼”、“车胤聚萤夜读”的记载;西印度群岛土著人赤脚在丛林小径中行走时,把萤缚在足趾上照路;墨西哥少女将萤火虫装进小丝袋,系在头发或衣服上,成为绝妙的天然饰物„„。如果在旅游区内开避一个能适应萤火虫生长、繁殖的区域,加以保护或放养,在适逢其发生,繁殖的季节对游客开放,则可使游客欣赏到白天无法欣赏到的另一番独特景观。台湾开发的“虎山溪观萤”,日本每年6月上旬举办的“萤火虫祭”,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可在宾馆、舞厅等娱乐场所,集萤火虫于特制的玻璃瓶中,当娱乐达到高潮时,突然断电,释放萤火虫,萤光闪闪,似流线舞动,另是一番景象。

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蓄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在蓄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从此斗蟋便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如果将这些善鸣、好斗昆虫,集中饲养,适时对外开放,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倾听这一独特的虫国乐章或观看斗蟋的激烈场面,将是又一奇妙享受。

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神话到传说,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从娱乐到破案,从邮票到服装,从塔碑到航天„„几乎无处不有昆虫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建一处昆虫馆,聚昆虫趣味、知识于一室,将会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观赏昆虫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昆虫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群众对观赏昆虫资源尚缺乏一定知识,对昆虫的乱捕滥杀或以商业经销标本为目的大最捕采屡有发生,造成观赏昆虫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在观赏昆虫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观赏资源昆虫,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结语

本文就我对昆虫的初步了解,简单的介绍了一些关于昆虫和观赏昆虫的知识,希望借此能够增长一下对观赏昆虫的认识。学了这门课,收获很多,可不仅仅是弄清了一个区别而已。我国的观赏昆虫资源丰富,应在做好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加以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观赏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篇:性科学与人类生殖感想

性科学与人类生殖感想

在大二上学期的公选课上,我选择了《性科学与人类生殖》,有很多同学感到不可思议,说我:“你也太开放了吧?”“这课你都去上?好猥琐啊!”真的是说什么的都有。说实话,我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毕竟我们这个民族在性方面是比较保守的,据我所知,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我身边的大学生不能接受《性科学与人类生殖》这门课程。他们认为“性”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不应该在高校课堂上谈论。就是在这样的固执的思想下,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错过了关乎人一生的教育——性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而言,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了。性教育是必须进行的时期。大学生面临这爱情、婚姻等这种问题。所以说在高校应当开设有关性知识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与性价值观。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这个健康包括很多,不单单指身体上的健康,还有心理上的健康。性健康就包括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健康。性健康是指具有性欲的人在躯体上、感情上、知识上、信念上、行为上和社会交往上健康的总和,它表达为积极健全的人格,丰富和成熟的人际交往,坦诚与坚贞的爱情和夫妻关系。性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人的优化发展、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可以建立积极健康的性价值观,完善德育内容。由此看来,这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健康,大学生刚好处于一个需要树立这种健康思想的时期,所以说,我认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应是必修课。

说道“性”,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就回闪现出性交、性感、性病、性格、性病、性爱等等词汇,都认为是很尴尬,很敏感,让人脸红的词汇。说到底,这是对性的不科学的理解,性是一门科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对“房中术”的研究,性科学是以性(包括性欲、性行为和性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它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几个学科范畴,是以性生物学、性医学、性心理学和性社会学为四大支柱所构建起来的一个复杂的、全面的和综合的理论体系。在这8周的性科学学习时期内,我们所学到的有关性科学的知识也是这样分类的。内容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规范。我们在学习较为完备的性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爱的素养和能力,树立积极、负责的恋爱、婚姻和家庭观点。

在性生理方面,我们主要进行了性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性生理发育、性生理卫生与性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学习。这些都是从性的自然科学方面进行研究的宝贵成果。

性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性与生殖健康。而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性与生殖健康,首先就应该了解和爱护自己的生殖器官。男女生殖器官不同,需要呵护的方法也不同。只有深入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才能更好的维护身体的健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而又圆满的家庭,才会有一个完美幸福的人生。

性生理发育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胚胎期性的分化、生殖器官形成到出生后性器官发育成熟,并具备完全的性功能和生殖功能的过程。性发育学研究性器官的发育、成熟和衰老规律。从而探索性生理发育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性生理发育的学习我们了解男女青春期性发育与保健特点和了解性反应及其生理意义,对我们以后的婚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出生与缺陷告诉我们生命的诞生过程以及各种遗传病,教育我们生命来之不易,因此要倍加珍惜;为了把遗传病的发病率降到最低应禁止近亲结婚,优生优育,有遗传病史的家庭在生育前应咨询相关专家。并做好孕后、产前检查工作。

预防性传播疾病是属于性医学范畴内的知识。性医学是指研究人体性健康和生殖健康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为妇科、男科、性病科。它运用医学手段预防和治疗性功能障碍、生殖器官系统和性传播疾病,避免损害性功能和恢复性功能。性传播疾病是指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不仅可引起生殖器官病变,还可侵犯全身其它器官和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是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短暂的《性科学与人类生殖》课程就要结束了,真的很舍不得。因为我感觉还有好多好多的知识是我们没有学习到的。所以,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不会结束。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注重性健康,为自己打造一个幸福健康的人生。

王成杰

测控1202班 U201214428

第五篇:仿生学论文:浅谈昆虫与仿生学

结课论文

作者: 学号: 学院: 专业: TEL: EMAIL: 指导老师: 题目:浅谈昆虫与仿生学

浅谈昆虫与仿生学

xxx(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xxx,2xxxxx)

摘 要:在生物界中昆虫经历了长期的进化过程,发展出了许多与其所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器官系统,它们结构独特、功能奇异,因此,昆虫一直是仿生中最重要的对象之一。本文就昆虫仿生的仅展及热点,如:昆虫的形态仿生、结构仿生、感觉器官仿生、运动功能的仿生及其他特异能力的仿生进行介绍。

关键词:昆虫,仿生,功能

仿生学(bionics)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蓝图的道路,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在初期抑或是现在,仿生学主要以昆虫为对象的仿生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有关昆虫仿生研究的主要方向有:昆虫的形态仿生、结构和功能的仿生、感觉器官的仿生、运动功能的仿生及其他特异能力的仿生等。[1]

一、昆虫形态的仿生

昆虫形态千差万别。形态仿生是早期仿生的主要内容,主要应用于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例如:模仿蝴蝶色彩和花纹的军事伪装设施;模仿蜻蜒翅膀上的翅痣在飞机的两翼加上平衡重锤,解决飞机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的棘手问题;模仿蝴蝶翅面上的鳞片随阳光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原理,成功实现对人造卫星由于位置不断变化而引起温度骤然变化的控制。另外,一些昆虫巢穴的形态结构也是仿生研究的内容。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经常模仿蜜蜂巢穴的六角形的架构设计,使建筑物具有高强度力学支撑结构,既坚固、美观,又节省建材。

二、昆虫结构与功能的仿生

由于生存环境的关系,一些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体表微细结构,这些结构为仿生学家所关注。例如:大凤蝶的翅膀颜色是黄、蓝色,但看起来却是闪闪发光的绿色。原因乃是布满在翅膀上的微型小坑对光线的反射,人眼无法将从坑底反射的黄色光与周围两次反射的兰色光区分开来,从而感觉到的是绿色。研究如何模仿蝴蝶翅膀表面细微结构开发新型防伪技术(如防伪纸币或信用卡)已成为该领域重要的课题。

另外,人们注意到一些甲虫的体表很少黏附土壤(尽管它们常年生活在土壤和粪堆中)。坦克的履带和汽车的轮胎以及其他地面作业机械容易黏附泥土,既降低功效又缩短使用寿命。通过研究土壤昆虫(如蜣螂)的体表微观构造,发现体表的非光滑结构、体液和负性电位有利于减黏脱附,利用这些特性,进行仿生研究,解决地面机械的土壤黏附问题,开发出对土壤的黏附大为减少的仿生犁和仿生推土机铲等。[2]

三、昆虫感觉器官的仿生

在嗅觉方面,很多昆虫具有高度灵敏的嗅觉。昆虫触角上分布有不同类型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器的类型不同决定了昆虫对不同化学物质的分辨率。不同的昆虫嗅觉灵敏度有差异,触角的结构以及相应的传导网络是其重要的决定因素。除了高灵敏度以外,昆虫的嗅觉感受器还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度特异性的特点。目前,各国都在加紧研制实用的仿昆虫触角的嗅觉感受器检测装置。有的直接将昆虫触角与场效应管相连组成气味物质检测系统;有的则仿昆虫嗅觉感受器排列组合研制复传感器(传感器阵列)。德国和法国科学家研究嗅觉感受器并将其用于机器人的嗅觉导航系统。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的研究人员则通过研究蝗虫触角叶接收气味信号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网络模型,其核心是神经元网络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系统而使他们能识别比传统网络更多的信号。

就听觉系统而言,声源定位能力是最显著的属性之一,对有些昆虫来说,这种能力是生死攸关的。例如,昆虫(蛾类)“反捕猎”行为,可以聪明地闪避蝙蝠的追捕;神经解剖学研究表明,昆虫(蛾类)鼓膜耳仅有2个听觉感受器细胞,但能非常灵敏地侦听出蝙蝠的超声信号。因此,模仿昆虫听觉结构,研究其对声发射、接收、听信息加工及运动调控的感觉神经生物学与神经行为学原理,可望开发先进的“反声纳”装置。[3]

在视觉方面,尽管昆虫复眼结构简单,但其功能却是人和哺乳动物的单眼所不及。例如:螳螂能在0105s内一跃而起,吞下飞行中的小虫。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它需要准确测出小虫大小、飞行方向和速度,而螳螂仅靠其1对大复眼和颈部的一个本体感受器即可实现。此外,昆虫复眼还能感知偏振光、紫外光等。根据这些现象和原理,已经进行了很多成功的仿生应用,如:一次可拍摄1329张照片的蝇眼照相机;仿昆虫复眼的先进的相控阵雷达;仿昆虫复眼研制成功的空对地速度计以及偏振光导航仪。实际上,昆虫的复眼本身是一个精巧的导航控制系统,根据多年的研究发现,昆虫(特别是家蝇)具有快速、准确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能实时计算出前面飞行物的方位与速度,同时发出指令控制并校正自己的飞行方向和速度,以便跟踪和拦截目标。对昆虫复眼这一定向导航系统的研究已得到广泛重视。目前,各国都在加紧昆虫视觉仿生研究,试图模仿昆虫复眼成像机理以及昆虫视觉信息处理过程,研制新型靶标自动制导系统。

在昆虫感觉器官仿生(尤其是视觉仿生)方面,国内外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有2个热点:一是试图研制出对化学物质高度敏感的探测仪器;二是研究昆虫复眼电子模型以及听觉和嗅觉感受器电子模型,并将昆虫的这类特异的感觉原理用于机器人导航系统,以提高机器人的自主功能水平。

四、昆虫运动功能的仿生

昆虫的运动功能奇特,形式多样,有的蠕动、有的跳动、有的飞行。昆虫独特的飞行机制一直为仿生学家所关注,如:昆虫的翅与飞行、昆虫飞行过程中的信号接收与传递、昆虫的神经组织结构及控制机理等。

上世纪末,人们提出了微型飞行器(microairvehicle,MAV)概念[4]。“微型机械飞行虫”(micromechanicalflyingInsect,MFI)或“虫型飞机”(entomopter)就是MAV的一种。由于其体积小,有很好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最适于在室内或野外小范围内进行侦察;也可以攻击载人飞行器及其它目标。将MFI用于气象数据收集、环境研究等方面,可大大减少费用。美国NASA甚至计划10年后将虫型飞机用于火星探测。MFI的发展,在未来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的关注。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从1992年就开始这种飞行器的论证工作,1995年组建了可行性研究小组,1997年拨款3500万美元制订一个为期4年的研制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然而,对于MFI或“虫型飞机”的研究,若采用传统的气动布局和飞行方式,可能会产生升力不足、稳定性差和控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而微小昆虫则是大自然创造的“微型飞行器”,经过上亿年的进化和环境适应,在形态、运动方式以及利用“新型”空气动力学原理等方面,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这是各国发展MFI技术加以仿生借鉴的核心。实际上,昆虫飞行功能研究(尤其是MFI研究)已经成为昆虫仿生领域最热烈的前沿方向之一。[5]

除了虫型飞机外,昆虫运动功能仿生的另一个方向是制造虫型机器人,模仿昆虫在陆地行走的腿足部结构和运动原理,研制具有昆虫足样行走能力的机器人或虫样蠕动的微型机车。这类机器人可被用于行进到崎岖不平的山路或其它非平坦地带(如:地震后墙壁倒塌的废墟中)执行特殊的任务。

五、昆虫其他特异能力的仿生

昆虫的独特自卫武器的仿生:有些甲虫在遇到敌害自卫时可喷出致命液体。美国军事专家受甲虫喷射原理的启发研制出了先进的二元化武器。另外,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利用这种甲虫自卫武器原理研制二元化汽油:2个油箱分储不能独立燃烧的汽油中间体,进入发动机前才混合。或将普通汽油混入某种流体,进入发动机前再用特殊装置将其分离还原成普通汽油。

昆虫发光的仿生:一些昆虫(如:萤火虫)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且转化效率几乎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6%。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使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此外,冷光源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民用上都具有非常广阔的用途。仿昆虫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和机械能也是昆虫特异能力仿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在虫型飞机的能量供应上有非常重要的用途。

昆虫群体协作性的仿生:一些社会性昆虫,如:蚂蚁、蜜蜂等具有其特有的社会群体协作性,研究它们的这些群体习性,有的提出所谓“蚂蚁算法”,有的将其原理用于研究MAV和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

综上所述,昆虫种群庞大、种类多样、外形迥异、功能奇特,是极其重要的仿生资源。目前,国际上昆虫仿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仿昆虫飞行器研制虫型机器人或虫型飞机、仿昆虫触角感受器开发生物传感器、仿昆虫视觉及其控制机理进行机器人导航、仿昆虫表面微结构研制新型脱黏附和防伪技术、仿昆虫感觉系统研制声纳Π反声纳装置等。我国在这些方面虽然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深入,整体水平也有待提高。今后需要大力开展昆虫仿生资源研究,面对数以百万计的昆虫种类及其复杂精妙的结构,昆虫仿生必然有所选择,常见的昆虫易被作为仿生对象,但不太常见功能更为奇特的昆虫(如: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昆虫)更是值得开发的资源。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开拓仿生研究的新领域,尤其要注重昆虫特异能力(如:特异的感觉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仿生。只有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结合现代生物学、工程学、微电子学等学科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加强对昆虫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机理的基础研究,深入理解昆虫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生物过程及其相关功能,才能在比较高的层次上更加有效地进行昆虫仿生。

参考文献:

[1]仿生学-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03.htm [2]程红,孙久荣,李建桥,任露泉.昆虫学报,2002,45(2):175~181 [3]肖占中.世界军事,1996,(11):64.[4]微型飞行器:像昆虫那样飞,辽宁日报,刘洪宇,2011-01-14 [5]微型飞行器-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63652.htm

下载昆虫与人类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昆虫与人类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昆虫与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与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与昆虫记读后感1 我有一套让我百读不厌的书——《昆虫记》,这是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得。最让我喜欢的是第10本中的一个故事《霸王镰刀手》螳......

    (2014~2017)人类与环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一、选择题 (2015·新课标Ⅰ,4~5)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

    化学与人类_

    学习化学与人类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益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

    人类与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作为生物进化的最高阶......

    环境污染与人类

    地下水污染与人类健康 姓名:刘思齐 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号:2011011444内容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是中国北方城市重要的供水来源更是中国......

    人类体外受精与试管婴儿技术诺奖感想(五篇范文)

    人类体外受精与试管婴儿技术诺奖感想 试管婴儿技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也确实为很多不孕者带来了福音,但是这个技术从发现到实验验证到上临床得到大众的认可最......

    昆虫与人类社会复习题答案范文大全

    第一部分 1.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具有丰富几丁质的外骨骼 2. 昆虫具有什么特征? 昆虫的基本特征: 在分类地位上:昆虫属节肢动物......

    昆虫文化与欣赏学习心得范文

    昆虫文化与欣赏学习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昆虫文化与欣赏”课的学习以及老师精彩的讲解,我对昆虫世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刻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