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用技术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精品教案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简单结构的设计
教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简单结构的设计
章
节: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第三节 简单结构的设计 课 时:第1课时
作 者:王希(浙江省宁波市象山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掌握简单结构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亲历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
(2)能从不同角度思考设计方案,并且能恰当地阐述,进而能对设计方案加以比较、权衡和选择。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养成严谨、专心、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
(2)通过分组活动和团队协作,形成擅于合作和交流的习惯。(3)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发现结构设计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二、教学重点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 结构设计分析。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实物展示、任务驱动、分组合作、小组讨论。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中的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这节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二是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教材首先概述了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相片架的设计实例进行了设计过程与方法的介绍。本节内容不是孤立的,与教材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简单结构的设计”也遵循物品设计的一般规律,所以与必修1“设计的一般过程”相关内容遥相呼应,其中包括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原则、设计的评价、方案的比较和权衡等内容,此外“简单结构的设计”又凸现了“结构”设计,所以与教材本单元的前后章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稳固结构的探析”紧密相关,这些章节中涉及到结构与力、结构的类型、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强度等知识点与本节课有很强的延续性,因此本节课重点应放在如何在设计简单结构的过程中,结合“设计的一般过程”和“结构”相关知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既符合要求又各具特点的简单结构。
除了与其他内容关联性很大,本节内容又具有非常强的动手实践性。“简单结构的设计”告诉学生简单结构到底是怎么设计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结构知识进行应用,能够动手实践完成简单结构的设计。所以这节内容安排了3课时,实际上是包含了动手操作的时间。
2.设计理念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学了结构相关内容,总是希望能在生活当中得到应用实践,以体现结构这块知识的价值,从知识的习得到应用,这也符合认知规律。这时实践操作案例的选择显得尤为紧要,如果设计案例选得不好,学生体会不到结构内容的有用性;如果设计案例选择得当,则能凸显结构知识的重要性,达到教学目标。所以一定要设计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并且要运用结构相关知识,最终能完美解决问题。
最终我另外找了一个案例“红酒架的设计”。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红酒已经走进普通人家,不管是买红酒喝也好,还是存着红酒当装饰品也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红酒。目前,我们对红酒消费还只是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缺乏许多红酒相关知识,包括红酒的保存方法,红酒是要倾倒放的,目的在于让瓶塞得到浸润,减少空气进入瓶内,保持红酒的风味。所以红酒保存有专门的红酒架的,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个常识,一般家庭都是没有这种专门结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生活场景,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结构相关知识给自己家里做一个红酒架。“红酒架”是一个非常好的操作案例,一方面具有强烈知识应用背景,其次贴近生活非常有用,当然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红酒架”的制作让学生体会到结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红酒架”制作留给学生的创新空间是巨大的,材料可以是木材,也可以是金属,还可以是其他材料,这就涉及到了常见材料的加工知识。红酒架的结构也是多样的,只要能保证红酒是倾斜放置就可以,这里的想象空间非常大,红酒架的结构造型可造性非常强。红酒架设计过程肯定要考虑架子的稳定性、强度、功能、安全、美观、舒适、成本、个性化需求等各方面因素,正是对教学知识的应用。综合以上几点,红酒架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实践案例。
3.教学策略设计
整堂课以“设计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引领学生走进设计殿堂,体会设计过程,展示设计风采,享受设计的乐趣。
第一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红酒保存要倾斜放置,需要设计一个红酒架来存放红酒。第二环节是:明确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分析,分析红酒架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第三环节是:构思红酒架方案,并画出红酒架草图。第四环节是:动手制作红酒架模型。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4.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时不会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第一次接触纸结构设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典型案例分析来启发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权衡,正确地把握主要因素,开展动手实践和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亲历设计过程并有所感悟。
动手能力方面,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木工和简单金工的工艺,能够利用一些木材和金属制作一些结构简单的物品,所以具备基本动手能力,可以制作红酒架。当然学生之间差异很大,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有些差些,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课件PPT、手锯、羊角锤、尺子、铁钉、木条、铁丝、笔、纸、红酒瓶、红酒架、结构模型等。
2.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直观的图片来说明,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
七、教学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
【教师提问】家里的红酒应该怎么样摆放? 【学生回答】斜放。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红酒用软木塞密封,软木塞干了会收缩漏气导致红酒口感不好,所以要横放,让软木塞与酒液接触保持湿润。小角度倾斜也可以,既让软木塞与酒液接触又让红酒渣沉淀在底部。头向下倾斜就不好了。
【教师提问】能否为红酒设计一个专门放红酒的红酒架呢? 【学生回答】当然可以。
【教师布置任务】分组布置任务:前后桌四个同学一组,三节课内完成红酒架设计与制作,并分发红酒架设计报告。
【教师提问】红酒架设计有哪些一般的设计要求?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功能要求:能方便的取放,并且倾斜放置红酒。技术指标:至少能存放一瓶750ml红酒,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度。外观要求:美观,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材料:木材或者金属。成本要求:30元人民币以内。
2.设计分析
【教师提问】通过《技术与设计1》的学习,我们知道一般物品设计都要进行设计分析,红酒架设计设计也不例外,如果要从物、人、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红酒架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基本因素?
【学生讨论】 【多媒体展示】
一张可以放红酒,还可以放酒杯的红酒架图片;一张不能倾斜放置红酒的红酒架图片。——对比得出,红酒架应该具有相应功能。
一张木材为材料的红酒架图片;一张树脂材料的红酒架图片;一张金属材料的红酒架图片。——不同材料制成的红酒架,具有不同的成本和使用寿命。
四张特殊结构的红酒架图片。——结构不同,红酒架的稳定性和强度也会不一样。
三张设计的特别有趣的红酒架图片。
——不同人群对红酒架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三张设计的特别精美的红酒架图片。——红酒架要美观。
【教师提问】刚才分析得到,红酒架设计应该考虑功能、成本、寿命、稳定性、强度、个性化、美观等因素,除了以上分析,红酒架结构设计还应考虑的哪些主要因素?
【学生讨论】安全„„
3.方案构思
【教师提问】根据刚才分析,构思我们自己的红酒架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每个小组筛选出最佳方案。并画出草图。发“简易红酒架的设计报告”给学生。
【学生】构思,画图。
4.制作模型
【教师布置操作任务】向学生提供原材料和加工工具,包括木条、铁丝、手锯、羊角锤、尺子、铁钉、笔、纸、红酒瓶,学生也可以自带材料。每个小组根据设计的方案制作红酒架。
【学生】动手制作
5.课堂小结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操作实践课,提供给学生一个操作任务——设计一个红酒架。学生一步一步完成红酒架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制作过程中,能够不知不觉中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经历了发现与明确问题、设计要求、设计分析、方案构思、草图呈现、制作模型、设计报告书写等环节,并且在设计分析中又紧密结合了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分析了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总结课堂得失如下:
1.所选案例——红酒架的设计非常有价值,告诉学生生活常识,创造知识应用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适当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出现了许多特别好的点子和创意设计。
3.感觉还是老师在充当主角,这节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并不是学生自己探索得到,是由老师分析得到,还是回到了灌输性教学的老路上。
4.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没有一针见血,没有真正体现作品的价值性。
附:简易红酒架的设计报告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教案]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2.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后容量如何估计
3.结合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木桶效应 ①资源(最主要因素):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②科技发展水平: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③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④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
(1)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①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资源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超出了本国的范围。②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2)措施:就整个世界来说
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活动]P1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
第三节 人口迁移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
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
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 生 复习回顾,回答。推进新课
师(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
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05年2月24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13.92亿。另据《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5亿增长到91亿,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欧洲的人口将继续下降。据统计,到2050年,欧洲人口将从目前的7.28亿下降到6.53亿(包括俄罗斯,不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和德国的人口将继续下降,而法国和英国的人口将有所增长。到2050年,日本人口将从目前的1.28亿下降到1.12亿。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从2005年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基本保持不变,大约是12亿。而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增长两倍多。” 材料二:德国人口负增长
现在人口8 200万的德国,到2050年将降至7 000万。换言之,在20世纪下半叶,德国平均每年增加人口20万;而在21世纪前半叶,德国将平均每年减少人口20万以上。这是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预测与计算结果。德国的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根据预测,2000年退休者与就业者的比例为40∶100;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变为75∶100,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死亡率的增加和出生率的下降,2003年德国人口总数下降了14.3万人。部分德国官员指出,如果德国政府不放松移民政策,随着人口不断下降,德国会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消失”。
师(总结精讲)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对比,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人口出现了下降问题,要想使德国不在地球上消失,除鼓励生育外,还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人口迁 课件展示: 思考题
1.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3.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生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问题1:人口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人口的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是导致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如德国)的人口增长,有时产生显著的影响。
问题2: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不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只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师 激励性评论后,安排学生完成教材P17页活动1、2题。
生(回答)问题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①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那么,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各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展示:
“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
观察思考:19世纪以前亚洲、欧洲人口迁移方向各有何特点?原因何在? 生 观察讨论后,填表: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7页材料,思考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有何特点? 生 阅读材料,填下表: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京津唐(或京津)长江三角洲(或沪宁)珠江三角洲(或广东)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2)缓解人口压力或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3)流动人口 务工 经商
(承转)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时期人口 师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相当复杂,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课件展示:
教材图1-10“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生 观察分析,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课件展示:
教材图1-1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
师 思考如下问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中,流出和流入的省区分别有哪些? 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中,流入、流出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有何特点? 生 合作探究后,总结回答。
问题1:人口流出省主要有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人口流入省主要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等省市。
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内陆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流入。问题2:2000年我国人口城市结构中,乡村人口流出多,城市人口流出少,流出的人口绝大部分流入了城市,说明人口迁移的主流仍是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问题3: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除以上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引起了人口迁移外,如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什么影响因素呢?
生(回答)属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师(总结精讲)政治因素中除战争以外,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或是限制人口迁移、鼓励人口迁移的政策,都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
由于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都会引起人口的迁移。如上述实例中印巴分治引起的人口迁移是因宗教信仰不同引起的。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连线: ①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 ②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③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迁居国外 经济因素 ④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政治因素
⑤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难民 社会文化因素 ⑥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参考答案)
课堂小结
人口迁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 动机和需求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山东省未来人口迁移流向及对经济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山东自古以来即为全国最大的人口迁出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由净迁出省变为净迁入省,其主要原因是移民自身存在着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从迁移流向看,省内迁移人口以“上行性”迁移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平行性”迁移为主;迁往省外人口以“上行性”为主。未来人口迁移规模将不断扩大,由农村迁往城镇将继续成为迁移的主要流向;人口迁移模式将由社会自然形态向经济模式转化;传统的婚姻迁移比重将逐渐下降。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 ①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山东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分析山东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因素。②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人口迁移(家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的流向及原因,分组讨论,互相启发。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
①分析迁移人口总的流向对未来山东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②深入探究山东吸引人才的措施,改善人口知识结构的举措。③将讨论结果写成小论文。
第四篇:必修二教案
讲义1:空间几何体
一、教学要求: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台体、球体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结构特征.三、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进入高中,在必修②的第一、二章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一些空间几何图形,即学习立体几何,注意学习方法: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辩证、度量计算.(二)、讲授新课:
1.教学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
①、讨论:给一个长方体模型,经过上、下两个底面用刀垂直切,得到的几何体有哪些公共特征?把这些几何体用水平力推斜后,仍然有哪些公共特征?
②、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 列举生活中的棱柱实例(三棱镜、方砖、六角螺帽).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对角线.③、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表示:棱柱ABCDE-A’B’C’D’E’ ④、讨论:埃及金字塔具有什么几何特征?
⑤、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 讨论:棱锥如何分类及表示? ⑥、讨论:棱柱、棱锥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棱柱: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2.教学圆柱、圆锥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圆柱、圆锥如何形成?
②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结合图形认识:底面、轴、侧面、母线、高.→ 表示方法 ③ 讨论:棱柱与圆柱、棱柱与棱锥的共同特征? → 柱体、锥体.④ 观察书P2若干图形,找出相应几何体;
三、巩固练习:
1.已知圆锥的轴截面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5cm,面积为12cm,求圆锥的底面半径.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轴截面面积为24cm,求圆柱的母线长.3.正四棱锥的底面积为46Cm2,侧面等腰三角形面积为6Cm2,求正四棱锥侧棱.(四)、教学棱台与圆台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体和锥体,所得几何体有何特征? ②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结合图形认识:上下底面、侧面、侧棱(母线)、顶点、高.讨论:棱台的分类及表示? 圆台的表示?圆台可如何旋转而得? ③ 讨论:棱台、圆台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
★ 棱台:两底面所在平面互相平行;两底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相似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圆台:两底面是两个半径不同的圆;轴截面是等腰梯形;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母线长都相等.④ 讨论:棱、圆与柱、锥、台的组合得到6个几何体.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以台体的上底面变化为线索)2.教学球体的结构特征:
①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球体.结合图形认识:球心、半径、直径.→ 球的表示.② 讨论:球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
③ 讨论:球与圆柱、圆锥、圆台有何关系?(旋转体)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共性?(多面体)
3.教学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矿泉水塑料瓶由哪些几何体构成?灯管呢?
② 定义:由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组合的几何体叫简单组合体.4.练习:圆锥底面半径为1cm,高为2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补充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五)、巩固练习:
1.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之比为4∶3∶12,对角线长为26cm, 则长、宽、高分别为多少? 2.棱台的上、下底面积分别是25和81,高为4,求截得这棱台的原棱锥的高 3.若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叫正四面体,求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高.★例题: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这个圆锥,截得的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半径的比是1:4,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为3厘米,求此圆台的母线之长。●解:考查其截面图,利用平行线的成比例,可得所求为9厘米。
★ 例题2:已知三棱台ABC—A′B′C′ 的上、下两底均为正三角形,边长分别为3和6,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将侧棱分为1:2两部分,求截面的面积。(4倍的根号3)
★ 圆台的上、下度面半径分别为6和1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分高为2:1两部分,求截面的面积。(100π)
▲ 解决台体的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问题,还台为锥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第五篇:结构设计技术总结
结构设计技术总结
一、拿到作业图不要盲目建模计算。先进行全面分析,与建筑设 计人员进行勾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种情况(功能、选型等)。
二、建模计算前的前处理要做好。比方荷载的计算要准确,不能估计。要完全根据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来输入。
三、在进行结构建模的时候,要了解每个参数的意义,不要盲目修改参数,修改时要有依据。
四、在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不能随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构件的截面。这一点要作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来重视。
五、梁、柱、板等电算结束后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修改,这都要有依据可循(可根据验算简图等资料)。具体有以下集中修改或注意事项:
a、梁:
1、梁的标高(是否确定梁底标高及梁上翻等问题)
2、梁的支座负筋不能太疏,要人为加密。
3、梁的跨数要核对。
4、尽量减少钢筋的种类和级差(≤2级)
5、有雨蓬等外挑构件处的梁要加强(可以将此处的箍筋加密、设置抗扭钢筋等措施)
6、钢筋在梁中的放置必须满足净距要求,特别是梁上部钢筋的净距(≥1.5d或30mm)
7、碰到电算结果的井字梁(有主次关系)处,要分清主次关系,在主要梁支座处标出支座筋
8、搁在边梁上的连梁等,在靠边梁处的支座筋不宜过大,宜减小,从而减少对边梁的扭矩
9、有主次梁关系,从梁截面上也有区别,次梁适当放小。
b、柱:
1、满足轴压比要求(≤0.9)
2、大跨度的厂房等,柱子截面宜选用长方柱。
3、构造柱的设置(细查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2)
c、板:
1、负筋不宜选用过细的钢筋,可以用较大直径的钢筋代替,可避免施工时被踩下;较大直径 钢筋不宜过疏,否则受力不力或容易开裂。
2、在结构平面图中须注明标高及板剖面图。
3、屋面板的钢筋须全部拉通。
4、板配筋要表达清楚,不能让施工人员猜测。
5、在结构平面图中,注明雨蓬、阳台、檐口等位置及尺寸,并画出大样。d、基础:
1、不能将深基础与浅基础混用。
2、基础荷载计算时,千万别漏算荷载(包括底层墙体荷载重量等)
3、基础(包括地梁、承台等)的标高要满足上部管线的通过,一般其上预留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