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和反思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的:
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
教学难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法: 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玻璃瓶,萌发种子,煮熟种子,保温瓶,试管,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你能解释吗?)
1.为什么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呢2.为什么冷藏的蔬菜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新鲜呢? 3.为什么花盆的底部要有洞呢? 4.为什么卧室里不宜摆放植物?5.为什么人下到储存蔬菜地窖有时会晕倒?绿色植物除了光合作用以外,为了自己的生长还要进行呼吸作用。
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演示实验
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演示实验二:(课件展示)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现象: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课件展示)
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产生热量。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但吸收 氧气,释放 二氧化碳,而且还会产生 热量。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
二、呼吸作用的原理: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 场所 线粒体
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进行提供能量和原料。“谁也离不开谁!”
四、学以致用解决课前几个为什么
五、课堂评价练习(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觉得成功环节是第一个实验还是相当的成功,学生直观感觉,看得见摸得着。后两个实验因客观条件限制,用的是课件展示,虽有动画场景,但还是没现场实验直观,这是一大遗憾。这对于学生对生物现象的感知就有一定的限制。以后再有机会我争取克服困难,尽量给学生上好生物实验课!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
七上生物
白海一
第二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材分析
呼吸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也是一切生物的特征之一。呼吸作用的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教材中,设置了演示实验。做完实验后,在对实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是刚刚跨入初中的学生,小学只是通过实例,较表浅的了解到植物的呼吸现象,前期的知识储备有限。他们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同时由于初一学生思维具有跳跃性,性情趋向活泼、热情、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所以我设计了演示实验,用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现象本质。又考虑到初一学生没有学过化学,而本节内容又需要化学知识,所以我还安排了一个互动的铺垫实验(具体内容后面介绍),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现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课以电子白板为基础,结合PPT课件、FLANSH动画,视频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归纳呼吸作用概念和意义。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引起思考,更加生动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演示实验以及各种有关图片,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知呼吸作用并且方便学生理解实验和展开讨论。实验中我也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时时启发学生开阔思维。在概括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感知知识,我也采用了动画演示技术,使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播放视频,展示小老鼠与植物共存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要呼吸,那么植物是否也要呼
学生思考动物要呼吸,那么植物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
是否也要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
视频展示实验。用视频可以激发兴趣,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很高,而且视频生动形象。
信息技术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
设计实验方教师通过课件显示实验设计可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方案选用的材料和基本思路及注意事设计稿(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PPT展示 项。画示意图)案
1、用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
实验分析
1、学生观看演示实验。
模拟实验展
2、提出问题。
2、然后修改本组实验的不合理之示实验过程。处。
3、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课前已PPT展示学生完成的实验。
3、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创意的实
4、完成本组实验。
验。
概括总结呼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且用公式吸作用的概表示呼吸作用。念和意义
1.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下问题:
(1)农民伯伯为什么要《锄禾》?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前后知识(2)刚刚收获的玉米能否直接入的比较类化,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仓贮藏?
体会,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3)清晨,到树林中锻炼是否科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学? 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学生分析总结
Flash动画演
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植物的呼吸(4)我们邹平盛产红薯,红薯丰
2、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清PPT展示问题
和出示光合作用与人类收后,过去山区的农民常常将红晰地构建起知识结构。
薯放入早已挖好的几米深的井中作用与呼吸
作用对比的生产、生活保存。所以经常听说农民到井里取红薯时发生窒息现象,甚至有表格 人丧失了生命。请你运用所学的的关系
知识解释:为什么进入姜井时容易发生窒息?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姜农们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5)解释课堂开始视频中小老鼠
与植物共存的原因。
2.讨论思考: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巩固提升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复习和练习学生完成习题
用触发器功能制作的PPT翻题板
指导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
总结整理本节课所学
PPT展示思维导图
七、教学特色
1、本节课虽然主要是呼吸作用的实验,通过让学生参与新知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积极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整节课的目的却是呼吸作用概念的形成过程,此过程中,探究实验主要作为概念形成的工具和手段。
2、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技术,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多个微视频使学生不仅更好地看到了实验过程,而且能够形象地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意义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轻松愉快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呼吸作用的实验,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改编与创新,使实验更易于理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初一 刘玉萍
一、教学分析: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如果有怎样证明它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2、通过该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
1、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2、呼吸作用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含义?有谁能在黑板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并自行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并积累有机物,供给自身及其他动物体、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如人类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所以就需要一日三餐来供给,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命活动中,哪些活动是耗能的?(学生列举生命现象,指出耗能的一些生命活动)
植物为人类生命活动积攒了化学能量,如:淀粉、蛋白质、油料,那么这些固体的能量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变成我们进行生命活动的热量的呢?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新一章的学习,了解一下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到哪里去了?人和动物的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何种方式转化而来?
(二)目标点击:
这一章中,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境导入:
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人和动物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是也呼吸?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可提问:
1、什么是呼吸?请举出身边见到的呼吸现象。
2、人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有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CO2增多。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
(四)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P70-71,了解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三个问题:
1、实验一中,温度计上得度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2、实验二中,燃烧的蜡烛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3、实验三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五)合作交流
学生在阅读完演示实验后,小组合作并讨论老师预设的问题,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在该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为什么要做四组实验?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六)精讲点拨
①验一中,温度计的变化证明了黄豆进行呼吸作用散发出热量。
实验二,蜡烛的熄灭则证明黄豆的呼吸作用是一个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是相似的。
实验三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黄豆萌发的瓶子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注入水将瓶中空气压入导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综合以上实验,可以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相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一个利用氧气消耗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和水的过程。
呼吸作用: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热量
②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等。那么,可不可以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呼吸作用为人类服务? 学生阅读P72,了解田间松土、水淹排涝的作用。
(七)有效训练
1、粮食、蔬菜和水果的贮藏?
2、那种温度适合果农储存水果?
A日温15℃,夜间25℃
B日温15℃,夜间15℃ C日温25℃,夜间25℃ D日温25℃,夜间15℃
3、为什么新疆的西瓜特别甜?
六、课后拓展
1、利用呼吸作用谈香蕉的后熟
七、教学反思
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但,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理性认知,应加强问题的解释和实例的提供。
第四篇: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模仿完成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加深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爱惜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设计思路:
本堂课主要通过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鉴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引导、启发为主,通过探究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他们尽可能多地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学习的平台。让大多数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做、讲、听、论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感受呼吸作用的存在,懂得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及知识处处和生活相联系的道理。但要注意,在新教材和新课改中,学生对探究实验缺少基础培训,要确保课堂内实验的成功,教师必须要事先进行实验操作,以便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他们更多地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因为七年级学生对人和动物的呼吸有一定的了解,加之上节课有种子呼吸实验的基础,教师采用课前指导实验的方法都为本节课教学做了铺垫,同时配以课件的动画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必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分析创新的能力。
教学设计:
导入: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假如我们把嘴闭上,把鼻子捏紧,会有什么感觉?
生:上不来气儿。
生:很难受。
师:这说明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植物是否也会如此呢?本节课我们共同继续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板书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种子的呼吸是在细胞中进行的,那么植物的其他器官的细胞是否也能进行呼吸呢?下面请各小组根据上节课自己设计的实验,准备好材料进行实验,让事实来说明吧!
(屏幕出示:祝你成功!)
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实验。(学生兴致勃勃,气氛热烈)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如实地展示给大家。
小组汇报交流:
第一小组发言人:我们组选用的实验材料是菠菜叶,要证明的是叶的细胞能进行呼吸,分三个试验。
实验一: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新鲜叶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叶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发现燃烧的火柴在甲瓶中熄灭,在乙瓶中燃烧正常,说明甲瓶中缺少氧气。由此证明叶的细胞呼吸时吸收了氧气。
实验二:我们将等量的新鲜绿叶和煮熟的叶子分别放入甲、乙两个黑色的塑料袋内密封,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一夜后,用塑料吸管将袋内的气体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甲塑料袋中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而乙不变,由此证明叶细胞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三:将等量的新鲜绿叶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叶子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插有温度计的保温瓶中密封一夜后观察,甲瓶温度达到28℃,乙瓶是25℃,说明叶子呼吸时释放了热量。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组的结论是叶细胞能进行呼吸(学生鼓掌)。
师:非常棒!将你们的结论写到黑板上。
第二小组发言人:
我们组要证明花的细胞能进行呼吸,选用的材料是新鲜的菊花。我们也是通过三个实验来完成的,把新鲜菊花花瓣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花瓣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密封(三组实验中每个实验都包括甲、乙两个瓶子),在温暖的地方保存一夜后,通过与第一小组方法相同的第一个实验,甲火柴熄灭,证明花的细胞呼吸时吸入了氧气。
第二个实验与第一小组的不同,我们是用两个输液瓶作容器,用注射器抽取输液瓶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实验结果是甲瓶中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乙瓶没变,说明花的细胞呼吸时释放了二氧化碳。
第三个实验与第一小组的方法相同,甲的温度是27℃,乙是25℃,甲比乙高,说明花细胞在呼吸时释放了热量。
通过这三个实验,我们组的结论是花细胞能进行呼吸。
第三小组发言人:我们组要证明根细胞能进行呼吸,选用的是大葱的须根。同第二小组的方法相同,同样是通过三个实验来完成的,第一和第三个实验均获成功,只是我们的第二个实验出现了问题,甲、乙两瓶石灰水都变浑浊了,但我们发现注射同样多的气体,甲比乙更浑浊,说明甲瓶内二氧化碳的气体浓度大。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可能是乙瓶内的须根没有被沸水完全烫死的缘故。但我们也可证明根细胞呼吸时释放了二氧化碳,课下我们会重做这个实验。
师:老师非常欣赏你们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我相信经过努力,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第四小组:证明茎的细胞能进行呼吸(略)。
第五小组:证明果实的细胞能进行呼吸(略)。
师总结:这几个实验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大家做得这样成功是老师没有想到的,这都是我们团结合作的结果,我在这里对各组同学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师生鼓掌)
师导:通过各组的努力,我们得到如下的几个结论(教师指黑板),从这几个结论中我们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生:植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
师引伸:很好!植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如果某一个器官的呼吸受到阻碍,必将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应用:老师这有两盆花一直生长不好,一盆土壤板结,一盆浇水过多,为什么这两种情况花都生长不好呢?应该怎样挽救他们?(教师出示两盆花)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A:土壤板结或浇水过多都会影响根的呼吸,所以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学生B:板结的应该浇水松土,让土壤中充满空气,这样根才能正常地呼吸。
学生C:浇水多的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处,让水尽快蒸发。
学生D:用吹风机吹,干得快。(学生笑)
师: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这两盒花就交给你们四个同学,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精心培育下,他们一定会健康生长的。
过渡:植物呼吸时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那么植物吸入体内的氧究竟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总结。
师播放一段自制的动画(重复播放:手枪中射出的氧气在击中有机物后,有机物发生爆炸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有机物中间红色的能量块释放出来)。
学生总结: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
师: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请大家仿照光合作用的公式,能否将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出来。
学生练习后,在投影下展示确认。
师导:那么我们根据公式和动画用语言描述一下,究竟什么是呼吸作用呢?
生:(呼吸作用的定义)略。
师讲: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一部分用于植物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如根吸收水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我们讲完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学生A:我知道了植物和人一样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学生B:呼吸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学生C:我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学生D:从几个小组的实验中,我发现果实的呼吸现象最不明显,最微弱,所以也最能长时间保存。
师:你很善于发现问题,你愿意用实验来证明,并把结论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吗?(学生点头)
学生E:老师,我觉得不是“绿色”的植物也能进行呼吸,所以“呼吸作用”的定义中“绿色”应去掉。(学生对此发生争执,师引导辩论)
师:我很欣赏你这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也赞同你的观点,我们一起把这个建议寄到编辑部好吗?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白菜长在地上能够呼吸,砍下以后还会不会呼吸呢?
生:砍下后也会呼吸,因为它的地上部分还没有死。
师:呼吸就会消耗有机物,所以我们在贮藏的时候要尽量减慢它们的呼吸,减少营养消耗。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感到你们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就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做一些练习。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好(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拓展延伸(大屏幕)
简答:白菜为什么要散开而不成堆摆放?(配合图片)
讨论1:通过学习你认为怎样贮藏蔬菜会更好?
2: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例子。
推理:甲、乙两地生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产季节,甲、乙两地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很大,详见下表: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甲地的甜瓜为什么比乙地的甜?
师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竞赛得分评出优胜组。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植物更加了解,希望同学们要爱护它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和我们人类共呼吸!教学反思:
此堂课本着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充分地相信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究中发扬合作精神,发挥群体优势,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探索;在合作中学会分享;在探究中学会质疑。看到学生准备实验时积极的热情、匆忙的脚步、认真的神态,听到课堂上成功时那忘形的欢呼,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是新课改让“薄弱生”重新燃起了对学习的信心,萌生学习的渴望,使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使我的课堂更热闹起来。
作为新课改为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发散思维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有的同学说:“不是绿色的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应把呼吸作用概念中的‘绿色’去掉。”我引导学生辩论,对他的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表示欣慰,并鼓励他把这个意见寄到有关部门。还有人提出证实植物六大器官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果实最不易成功,由此认为果实的呼吸最微弱,最好保存。我说:“你愿意用实验来证实,并把结论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下课后,很多同学问我:“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再做这样的实验?”从他们那渴望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可,学生的这种热情更增强了我继续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的信心。
可在本节课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以后改进和完善。例如:课堂时间有限,一些充分展现学生才华和能力培养的机会受到限制,课堂不能充分放开;对课堂时间控制不准;所以对自身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以把握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第五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难点)
②学会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重点)③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③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以赏识、肯定、鼓励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温习旧知
5分钟 复习回顾:
1、默写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物质转变、能量转变?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回顾总结、查阅教材等,填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复习旧知,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请同学们憋住气,停止呼吸,有何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那么绿色植物要不要呼吸呢?
农业生产中对作物进行田间松土,农田被水淹以后,必须及时排涝等,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可见绿色植物也要呼吸。
那么绿色植物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呼出的气体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生憋住气,大喊难受。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绿色植物要不要呼吸呢? 从学生自身参与,感受入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迫切想解除疑惑的学习目的,也从中引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4分钟 我们先来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展示四个保温瓶)介绍四个保温杯中黄豆种子的处理情况。点拨黄豆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做对照)
实验步骤一:课前在甲、丙两只保温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课上找一名学生观察记录各温度计的读数,比较各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现象:甲瓶温度计示数_____,乙瓶温度计示数_____。思考:对比甲、乙杯和丙、丁杯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中产生_____。
实验步骤二:课上找两名学生上台将蜡烛点燃,同时拔掉甲、丙两只保温杯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燃烧境况。
实验现象:甲瓶内蜡烛_ ___,因为
_____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丙瓶蜡烛_____。
思考:为什么蜡烛放入甲瓶立即熄灭而放入丙瓶并不立即熄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消耗。
实验步骤三:课前对乙、丁两只保温杯按照教材所示进行改装,课上向杯中注入清水,将杯内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情况。(在进行实验步骤三前,先准备一试管澄清石灰水,让一名学生用干净吸管向石灰水中吹气。知识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甲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说明甲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
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释放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出: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同时回顾植物光合作用能储存能量。想一想它们的关系。
学生认真观察,并能准确地说出实验现象:放入甲瓶中的蜡烛能继续燃烧,而放入丙瓶中的蜡烛立刻熄灭。
学生观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实验现象,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种子在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认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过程所产生的放出热量、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师所提问题:为什么蜡烛会燃烧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空气中的氧有助于燃烧的作用。从而轻松地突破分析此实验的难点。
七年级学生不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遇石灰水会生成沉淀,表现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事实。因而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需进行一个铺垫实验。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2分钟 总述:通过以上演示实验我们知道,植物体在进行呼吸作用时,要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1、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内
在 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同时释放出
来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据呼吸作用的概念写出呼吸作用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结合公式,向学生提出思考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仅仅种子在呼吸?植物的其它器官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吗? 教师引导:组成这些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煮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总结: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进行。同时强调: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进一步对呼吸作用进行深化;让学生思考,结合光合作用想一想,它在物质和能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呼吸作用的意义
展示多媒体课件。强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呼吸作用。
[补充]:除了淀粉外,植物还能以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由知识过渡到能力。
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并展示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的图片,请学生思考:如何保存新鲜的水果?刚收获的粮食为什么要晒干?请同学说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呼吸作用会消耗粮食、水果、蔬菜内的大量有机物,久置后品质下降,抑制其呼吸作用则可以延长贮藏时间并保证质量。
想一想:被水淹的农田里作物容易死亡,为什么呢?
由于水淹的农田里空气流通不畅,作物呼吸作用受限,导致死亡。所以农田被淹后必须及时排涝,保证作物能顺利进行呼吸作用。但是有时候我们还需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比如晾晒粮食,低温保存新鲜的水果、蔬菜,大家想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再次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对比学习,加强记忆。
由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区别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进行?
认同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行比对,及时分析能量的来源,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
自由发言,小组讨论。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都用于植物体的哪些生命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的图片,对实际生活中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有个初步的认识
联系实际生活中刚收获的新鲜小麦、玉米堆放在一起会发热,农田被水淹要及时排涝。小组尝试解释身边的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知识。
结合公式,向学生提出思考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仅仅种子在呼吸?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凡是植物体的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使学生从萌发种子扩展到所有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知识从局部到全局,从个别到一般,认识到呼吸现象的普遍性与规律性。
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的图片,随着问题的深入,使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6分钟 思考:列表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思考:
1、不少人习惯于早起在小树林里锻炼身体,这样做有利于健康吗?为什么?
2、x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吗?
3、中国是农业大国,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提高农业产量? 自己动手,动脑,从原料、场所、产物、条件、能量变化5个方面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通过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互相交流、补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本节的知识体系进行概括。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5分钟)A类:基础过关
1、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A.只在叶片中
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
C.只在根系中
D.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
B.只在光下
C.在白天和黑夜 D.只在晚上
B类:能力提升
1、“小草依依,踏之何忍?”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草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2、用黄豆发豆芽,1千克黄豆可长出4—5千克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总的质量变化是()
A.不变
B.增多
C.减少
D.先少后多
3、右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及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
是[1] __
_ [2] __
_ [3] __
_ [4]_ __
__。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
质分别是[1] __
_ [2] __
_。(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 质[2]是__
_。
(4)物质[1]、[2]进出叶片的通道是__
_。C类:中考链接
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第1小题~第4小题
1.甲装置可以用米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A.氧气
B.水
C.二氧化碳
D.阳光 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台作用是否有的产生,此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A.二氧化碳,有光条件
B.二氧化碳,无光条件
C.氧气,有光条件
D.氧气,无光条件
3.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A.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B.光台作用能产生氧气 C.呼吸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D.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但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修改为()A.植物叶片太多,应摘掉些
B.应扎紧袋口 C.应给叶片涂上几士林
D.袋口应扎在最下面一片叶以下,土壤之上 参考答案:
A类:1-4 D C C B B类:
1、C
2、C
3、(1)二氧化碳 氧气 水 有机物(2)氧气 二氧化碳(3)水蒸气
(4)气孔
C类: 1-4 C C D D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反思:
导入时从学生自身参与,感受入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迫切想解除疑惑的学习目的,也从中引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实验演示质疑解惑,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认真观察,敢于探索,求得结论。从而使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下,教师的点拨中突出了重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