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四个领域及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第二篇: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的特征是什么
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的特征是什么?
一、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美术新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归纳起来新课程标准有以下特点:
(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低年级更是如此)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3-4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下面的教学活动建议可供选择:
(二)、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三)、注意了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本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是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程标准对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包括各学习领域案例25个,其他案例12个),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不及本标准具体,而且未提供具体的案例。?
(四)、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课程标准力求从这么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第一,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标准中提到的“在美术造型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熟悉常用颜色和工具。”(1-2
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1-2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1-2年级“欣赏·评述”)“创造学生自己喜欢的漫画和卡通形象,用来表达观念、情感和思想”(7-9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等。
第二,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目的”中,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教学要求”(小学部分)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提出了“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但未能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方式来体现上述要求。
二、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的基本理念是: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形成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怎么教美术?
(一)、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1、整合教学与课程。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是“体验课程”(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努力做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十分注重情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喜爱、喜欢、欣赏之情,学生在练习中才能将自己的喜爱之情溶入习作之中。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新课程倡导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
(二)确立自己新的角色地位。
课程改革将使教师在新课程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将走进新课
程规定的不同以往的课堂生活情境,美术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美术课程新标准将成为重塑美术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依据。
(三)教师应该自觉调整教学行为。
美术新课程“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
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目前,我们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教师预设的。
(四)努力改变贯用的课堂模式。
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美术学科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重让学生多操作。
二是努力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扩大信息容量。
三是倡导小课题和长作业。以往的美术教学一般是一课一练,一课一次作业。四是让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五)注重开发和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地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教师要能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再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有选择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因此,为了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我们必须注重开发美术课程资源,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篇: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的特征是什么
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的特征是什么?
一、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美术新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归纳起来新课程标准有以下特点:
(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低年级更是如此)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3-4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下面的教学活动建议可供选择:
(二)、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美术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三)、注意了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本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是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程标准对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包括各学习领域案例25个,其他案例12个),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不及本标准具体,而且未提供具体的案例。?
(四)、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课程标准力求从这么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第一,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标准中提到的“在美术造型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熟悉常用颜色和工具。”(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1-2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1-2年级“欣赏·评述”)“创造学生自己喜欢的漫画和卡通形象,用来表达观念、情感和思想”(7-9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等。
第二,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目的”中,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教学要求”(小学部分)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提出了“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但未能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方式来体现上述要求。
二、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的基本理念是: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形成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怎么教美术?
(一)、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1、整合教学与课程。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是“体验课程”(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努力做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十分注重情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喜爱、喜欢、欣赏之情,学生在练习中才能将自己的喜爱之情溶入习作之中。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新课程倡导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
(二)确立自己新的角色地位。
课程改革将使教师在新课程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将走进新课程规定的不同以往的课堂生活情境,美术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美术课程新标准将成为重塑美术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依据。
(三)教师应该自觉调整教学行为。
美术新课程“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目前,我们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教师预设的。
(四)努力改变贯用的课堂模式。
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美术学科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重让学生多操作。
二是努力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扩大信息容量。
三是倡导小课题和长作业。以往的美术教学一般是一课一练,一课一次作业。
四是让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五)注重开发和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地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教师要能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再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有选择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因此,为了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我们必须注重开发美术课程资源,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美术领域说课稿
美术领域说课稿:漂亮的水脚印(大班装饰画)
一、说设计意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大班美术活动《漂亮的水脚印》。大班的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独立,对周围事物喜欢探索,充满好奇。在下雨天,他们喜欢在雨中嬉戏玩耍,看着小脚印踩在地板上漂亮的小花纹。因为装饰画是运用各种点、线条、几何图形、动植物花纹和色彩按照形式美的规则进行装饰美化的一种绘画活动。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纲要》对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的幼儿年龄特点实际情况,我把目标定位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装饰画,知道装饰画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脚印。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3、情感目标:乐于用大胆地想象去创作,愿意与同伴共同欣赏对方的作品。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多个小脚印的范画、勾线笔人手一支、轻音乐伴奏
四、说教学法
示范讲解法、观察法、欣赏评析法
五、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那你们有没有观察你们的下雨天印在地板上的小脚印呢?”等问题与孩子进行交流。1.观察讨论 播放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观察范例中间的图案。引导幼儿说说这些画用了哪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逐个地从各种点、线、面,增强了趣味性。3.示范讲解
示范各种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数密关系,请幼儿来画几个线条装饰脚印。4.创作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各样的脚印,看谁的想法更奇妙。引导孩子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疏密的变化。创作中注意观察,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孩子。5观赏评析
请幼儿跟小朋友互相谈谈自己画的是什么样的线条?想要表达什么? 请个别幼儿讲讲自己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评价作品时以鼓励为主,并有针对性建议。
六、亮点特色 1.活动过程中给孩子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给孩子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2.给孩子提供的范画丰富,不会制约孩子想象的空间。
12学8 吕芹 1231080330
第五篇:zxy小学美术四个领域的各个学段教学目标
造型·表现:(1~2)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3~4)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5~6)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1~2)
尝试不用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3~4)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5~6)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1~2)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3~4)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5~6)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1~2)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3~4)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5~6)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学科课程及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